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59|回复: 2

我爱上关美丽的家——记昆铁上关线路维修工区职工的幸福生活

发表于 2014-4-2 07:38: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网昆明4月1日电(杨华 张雪吟 周祥明)春日,昆明铁路局广通工电段上关线路维修工区职工宿舍的院子里花草复苏,生机勃勃。在一片4平方米的土地上,12株玫瑰茁壮成长,当中一株上开了一朵白色的花。“我这里种了白玫瑰、红玫瑰、黑玫瑰,各种玫瑰都有了。”花的“主人”—— 工区班长毕成华,指着满园的玫瑰花幸福地说。

    2013年, 围绕昆明铁路局党委书记杨安徽提出的“美丽上关我的家”,广通工电段加大上关站区“上关花•美丽”、“上关家•温馨”、“上关梦•安全”建设力度,培养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标准化作业意识,引领站区标准化建设,让站区职工切实享受到家庭般温暖的幸福生活。

    我爱我的生活

    3月21日10时,笔者一行走进工区职工宿舍,军绿色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洗漱用具排成一列,水泥地板干干净净,令人神清气爽。

    毕成华坐在书桌前,读着《说文解字一本通》,杯子里自家种的绿茶青翠养眼,冒着热气。右手边的柜子上贴着一张他的结婚照。照片下面,是妻子易春花写给丈夫的安全寄语 ——“一人安危系全家、全家安危系一人”,虽然朴素,但却饱含妻子对丈夫浓浓的爱意。

    “她在楚雄禄丰县的一家医院上班。想她的时候就看看照片,打打电话,休息的时候就回去看看她和老人,或者是带她到大理来逛逛。”毕成华说起易春花满脸幸福。他俩结婚8年,一直恩恩爱爱。

    易春花休假就到大理来探亲,毕成华上班她就自驾车环洱海。易春花很享受大理的“慢生活”,总把探亲当作旅游。但毕成华刚来的时候可不这样。

    “刚来的时候,我一天都受不了。”毕成华说。他2009年到这里支援,总听说大理的“风花雪月”,且上关以花闻名,来之前满怀憧憬,可是来到了却发现工区一片荒芜,顿时就泄了气,是工长陈永祥苦苦相劝才留了下来。

    “现在就是有人撵我,我都不走。”毕成华说。2013年,工区职工有自主决定去留的机会,他选择了留下。班组里很多职工和他一样,刚来的时候闹着要走,现在“撵都撵不走”,这是他们对工区的一份爱恋,日久生情。

    “这里没有花,我们就自己种。你看,这些土是修环湖路的时候我们从路边拉来的。大家都在种花种菜,这几株葡萄就是我刚来的时候种的,去年就吃到葡萄了。”毕成华带着笔者一行走向了他的“花果园”,里面有了葡萄,就像现在的生活,有爱恋,有现实。

    500余册藏书的图书室、卡拉OK小歌厅、电子阅览室、乒乓球桌、篮球场的修建丰富了职工们的娱乐生活。大家的兴趣爱好得以充分展示。

    “往往我们不缺乏宏图伟志,但我们缺乏到达那个目标之前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 ”这是职工刘凯旋的读书感悟,图书室学习园地的板子上贴满了职工们的读后感,每月更新一次。读书已成为职工们的习惯,有些职工还自己买书来看。

    “读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在书里,我们可以获得许多知识,可以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读书教会我享受生活。”毕成华说。下班吃过饭后,他喜欢坐在桌子前看看书、喝喝茶、听听音乐 …… 脚下的水泥地板被他的脚磨出了一道浅痕。

    我爱我的工友

    “刚来的时候大伙都吵着要离开,不愿意留在这里。建起这个‘家’很不容易,很高兴现在大伙都留了下来。”该工区工长陈永祥微笑着介绍,他是这个大家庭的“管家”。

    为了留住大伙,这位“管家”可花了不少心思。到这里支援的职工来自全局各单位,相互之间也不熟,管理起来很困难。他花了不少心思来了解每一名职工,摸清他们的喜好、优缺点,根据性格和技术特点安排不同的活计。

    “把心交给他们,你就成功了!”当被问起什么是管理中最值得自豪的地方时,陈永祥这样说。他认为,关心职工不是简简单单说两句客气的话,关心是要真真切切地和职工想到一块去,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心去了解他们的思想,用心去解决职工的困难。

    2013年6月的一天,陈永祥下班后得知职工杨涛突发脑梗塞,急忙带人赶到杨涛家里,和他妻子一道把杨涛送到地方卫生院,卫生院不具备抢救条件,陈永祥又一直跟着救护车把杨涛送到了大理州医院。说起杨涛,大家都叹气。

    杨涛是一个“月光族”,花钱大手大脚没计划,工资不够花,还欠了许多外债。

    之前班组在征得他和妻子的同意后,让他写了委托书,工资交由班组工会小组长管理,帮他制定计划,详细记录每一笔支出。每月给他家里留够生活费,余款用来还他的欠债,渐渐还清了大部分欠款。

    送去医院时,押金不够。“救人要紧。”陈永祥是这样想的。他回到工区,动员工友们每人留下100元的生活费后,把剩余的钱全拿出来,凑齐1万元让杨涛住进医院抢救。

    杨涛脱离了生命危险,却丧失了劳动能力。段上将他划为疾病劳保人员,不在工区编制了。陈永祥和工区职工们还时常挂念着他,经常提着礼品去看望。其实班组里每位职工都很自立,但看着工区对杨涛的百般照顾,感受到工区的温暖,向心力和凝聚力逐步培养起来。

    工区尊重每一名职工的意见建议,也注重保护职工的隐私。有些职工不好意思说,他们就设计了“职工思想意见薄”,放在职工宿舍走廊上。职工填写意见,可以署名也可以匿名,可以是工作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工区开会时专设议题进行讨论。能解决的立刻解决,不能解决就往上报,直至解决职工困难。

    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都会带着礼品到附近的劳务工家里走走,段上还想办法提高劳务工的收入,这些举措赢得了劳务工的信赖。“以心换心,以情融情”,工区种植花草树木的时候,劳务工们纷纷从自己家里拿来树苗,一起建设美丽工区。

    是这样的交心让职工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职工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我爱我的工区

    工区每一小块菜地、花园旁边都插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管理人员的名字。陈永祥说:“这是我们的‘责任田’,每人承包一小片,谁也不想看到自己的不如别人,大家伙都很积极。”

    标准化工区建起来了,这只是一个开始,陈永祥深知,如果仅仅只是表面文章而没有延续性的话,苦心经营的标准化站区也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为此,班组利用民主生活会时间开展“标准化站区成果如何管理”讨论,职工各抒己见,制定了《职工单身宿舍管理制度》、《活动室管理制度》、《环境分片包保责任制》等40多项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自己参与制定的,自己都不执行那还有什么脸面见人。”毕成华说,用自己制定的制度来管理自己,职工们深切感受到自己是站区真正的主人。

    在家园建设中,工区职工积极发扬主人翁精神,喊出了“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环境自己变”的口号,放弃大部分的休息时间,铲除杂草、清理乱石、更换土壤,在院子里种上雪松、桂花、樱花等150棵树苗,在0.8亩的菜地里栽种了辣椒、茄子、豌豆等蔬菜,节约了伙食成本。

    专门写申请留在工区的王昆,家在昆明,经济富裕,以前隔三岔五请假回家,还曾多次要求调离。现在不但出勤正常,还喜欢把“我们是上关工区的”这句话挂在嘴边。他说,工区有一种气氛,来这里的人会不自觉地受这种气氛所感染,走向积极上进的方向。

    “我们还有一本‘班组民主管理意见薄’,职工对班组民主管理有什么意见的话都可以写在上面。现在,人人都参与班组管理,人人都是班组的主人,人人都是上关工区的主人!”陈永祥满怀自豪。

    “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上关工区!”来到工区,每一名职工都会这样向你介绍。言语间洋溢着自豪与幸福,满满的都是对工区的热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0 22:43:14 | 查看全部
500余册藏书的图书室、卡拉OK小歌厅、电子阅览室、乒乓球桌、篮球场的修建丰富了职工们的娱乐生活。大家的兴趣爱好得以充分展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0 22:44:01 | 查看全部
“把心交给他们,你就成功了!”当被问起什么是管理中最值得自豪的地方时,陈永祥这样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