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明成祖朱棣为何杀周新 大明按察使周新,清正廉洁,能够为民请命,难得好官。周新含冤被杀,令人惋惜。周新深得皇帝信任和器重,为何朱棣会痛下杀手,非要置周新于死地。 历史上著名清官,包拯、海瑞、于成龙等等,都得到善终。纵观历朝历代,皇帝一般不会诛杀清官。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清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杀之不义。皇帝虽然不一定喜欢清官,在官场黑暗的社会,清官不同流合污、能够独善其身很不容易,清官可谓凤毛麟角,皇帝也需要树立一个大家学习的榜样。另外,清官不是权臣,权臣也做不了清官,皇帝也绝对不会让一个清官独揽大权,因为他们不精通权术、不晓得变通。水清则无鱼,假如让一位大清官做了宰相,众大臣会苦不堪言,怨气冲天,不利于皇帝的统治。既然清官威胁不到皇权,何必杀他们而失掉民心。也许有人会问:包拯官居丞相,有三口大铡刀,八贤王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要包拯出面,皇帝都会噤若寒蝉……这不过是戏剧演义而已,包拯从来没有做过丞相,包拯死后才追封为尚书,足见他生前职务并不是很高。三口大铡刀更是后人杜撰。 周新深得皇帝信任和器重,为何会含冤而死。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周新欲将锦衣卫千户绳之以法,这本身就是越权行为。锦衣卫明朝特有,是皇帝的御用特务机构,只听皇帝差遣,即使他们犯了罪,地方司法机关也无权管辖。第二,纪纲诬陷周新,明成祖会相信吗?朱棣是一位精明有作为的皇帝,为何偏信纪纲一面之词。纪纲实际上抓住了皇帝的心理,诬陷周新放走建文帝朱允炆,这原本是查无实据的事情,但恰好戳中了朱棣的痛处。朱棣通过兵变夺取了侄子的皇位,皇位继承不合法。周新是前朝旧臣,私放建文帝也是有可能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第三,在朝廷之上,周新当面顶撞朱棣,让皇帝下不来台。朱棣质问:你周新手也深得太长了吧,竟然管起朕的人。周新顶撞道:“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用白话说就是,您让我这么干的,怎么怪我?委过于皇帝,还了得?这句话要了他的命。第四,最后机会丧失。如何处置周新,朱棣进退两难,也不忍心这样就杀掉周新。朱棣让周新好好反省,写一道奏折给他。众多大臣为周新求情,希望能够从轻发落。朱棣也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周新认罪,这样自己可以顺坡下驴,放了周新。皇帝问太监:周新的奏折上报了吗?太监回答:早已上报。皇帝问:为何不呈报给我?回答:不敢。在奏折中,周新不仅没有丝毫认罪的话,还建议皇帝以后少派锦衣卫到各地……皇帝大怒,下令将周新处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