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13|回复: 1

美国人只买“美国货”,中国咋办?

发表于 2009-2-19 09:14: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改革开放30周年时,有种说法是中国经济的成功源于中国有“中性政府”,即政府可以不必受压力(比如民意)而出台短视的政策,使得政策制定可以为全中国人民长远利益考虑。套用这个说法,美国政府就不是个“中性政府”,这由其新近出台的“只买美国货”政策可见一斑!

“只买美国货”即是“人人喊打”的贸易保护主义,如此“恶名昭著”却又能出台,怪哉!有人给出原因:在失业压力下“愤怒的公民比抽象的理论更重要”。然而事情还不是这样简单,不健忘的话, 就在不久以前,是否该用保护主义支持民企在中国还是一个需要反复争论,甚至激烈争论的话题,如今却上上下下一边倒“炮轰”保护主义,此种变化耐人寻味
第835期
“美国人买国货有何不对?”
  托马斯·吉布森,美国钢铁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按我们的说法,这就是逼使政府出台保护措施的“游说集团”或曰“民意”,不妨先听听他的理由:
  第一 有限制、有约束的“购买美国货”,这样的政策并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原则
  第二 刺激计划用的是美国纳税人的钱,政府资助的项目优先考虑美国工人的产品是合理的政策
  第三 “对解决失业意义不大”站不住脚,联邦高速公路每10亿美元就给3.5万名美国人提供了工作
  第四 中国等操纵汇率补贴出口的国家才是真正的贸易保护,他们制造了不公平环境
  因此 没有必要制造引发贸易战的恐慌
“只买美国货”的学理依据
  学理一 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利用“凯恩斯乘数”做了个模型,结论就是只要进口倾向降到0,最终GDP产出会大幅上升,因此保护主义并非毫无可取之处,特别对于逆差国
  学理二 无论一代宗师萨缪尔森,还是新一代领军人物、去年诺奖得主克鲁格曼, 都对自由贸易提出过质疑,前者认为自由贸易并不必然提高参与国福利水平,后者认为自由贸易加大贫富差距
  学理三 经济学家Ha-Joon Chang认为:在一个国家产业起步和经济危机这样的特殊时刻,实行贸易保护是可以的,只要是短期行为、应急行为,这并没有这么危险
如何看待“游说”观点及学理支持
  托马斯·吉布森的理由未必站得住脚,但它提醒我们注意:1、现在人们的认知和经验毕竟不同于1930年大萧条时了,对贸易保护的警惕时刻存在,使得托马斯们“游说”时也小心翼翼要避开“雷区(如引起贸易战)”;2、这种警惕使得政策制定不会“过火”,现在出台的方案就是正反意见博弈后的产物,犹如放出了马但不至于脱缰。至于学理支持,还不是经济学界主流,但不能说没有影响,非常时刻必有非常之论嘛。需要注明的是:支持贸易保护的理由当然还不限于我们列出的这几种
贸易保护大行其道的真实原因
  正如大家看到的,许多国家在国际舞台“反对贸易保护”叫得山响,背后自己国家又在搞:
  原因一 表面好处的诱惑 自由贸易的好处很难直观地看到,贸易保护的表面好处却很容易看到,所以不管从历史还是现实看,贸易保护都无法绝迹。其实平日里各国多多少少都有些贸易保护政策,而在危急时刻,对这种“表面好处”的需求就更为迫切,所以经济危机是滋生贸易保护的温床
  原因二 贸易保护的囚徒困境 如果有一国禁不住诱惑搞了贸易保护主义,那么别的国家如果报复,就会引发贸易战,最后两败俱伤。但不报复,就觉得吃亏,这是个进退两难的命题
  原因三 民意的压力 经济学上正确的主张未必“政治上正确”。美国参、众两院经常闹不和,这次却意见一致,选民意见的决定性力量不可忽视
   相 关 新 闻   
“买美国货”条款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  
正当全球金融危机迫切需要各国同舟共济之际,一股贸易保护主义寒潮却微风乍起。一个典型例子是,美国国会13日通过7870亿美元振兴经济方案,引起国际公愤的“买美国货”条款也包含在内
  相 关 评 论  
陈志武:贸易保护:最坏的选择  
贸易保护主义等于增加交易成本,抑制竞争和创新,往经济增长链中加沙子,而不是加润滑剂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的生意
 当初,中国担心国际商业巨头们如洪水猛兽般吞没学步的中国企业,但未想到,我们忽视或低估了劳动力成本优势,结果是廉价劳动力使“中国制造”洪水猛兽般吞没了世界。这一转换,使得我们对自由贸易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赴欧采购,期待消解贸易壁垒
  温家宝总理2日在伦敦表示,中国将在近期组织采购团赴欧洲采购中国需要的设备、商品和技术,如今采购团成行在即。欧洲媒体将此举解读为“意在遏制欧洲地区针对中国出口的保护主义情绪”。此言不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所副所长丁一凡表示:中国企业带来的150亿巨额订单在强调各国应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回潮,“释放出的善意或许有助于各国放下贸易保护的壁垒。”
反对贸易保护,符合利益考量
  赴欧采购也好、极力反对贸易保护也好,首先出于中国的利益考量。就在不久以前,自由贸易到底是好是坏在中国还争论激烈,如今忽然成了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而且还是在比较孤立的情况下——中国并不是在随大流!——标榜自由市场的美国大兴贸易保护主义之风,欧洲各国差不多也在跟着跑。这种看似反传统的变化其实不难理解
“出口导向型”决定了中国旗帜鲜明的反对态度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1月份进出口数据的大幅下滑对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再有贸易保护主义的沉渣泛起,进出口面临的形势无疑将再次探底,这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70%的中国而言,如果不积极应对此种风险,极有可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牺牲品   派出采购团体现了中国反对贸易保护、解决贸易争端的诚意,而继之以彻底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才有可能释放普通中国人的消费潜力,通过内需增长摆脱对出口经济的依赖。顺带地,也唯有如此,基于对华贸易赤字之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才有可能在我们的贸易伙伴国那里根本消退…
什么是保护主义?把眼光放宽看本质
   在国际贸易上,“保护主义”具有极大的修辞弹性,任何政治权力介入后所造成的竞争价格差异,严格而言,都可称为“保护”;因此,无论企业纾困、补贴、贷款缴息优惠、外劳政策、限制招开国际标、汇率的干预,或出口退税及租税优惠,只要有心人肯做文章,无一不可扣上“保护主义”的帽子。而这些措施,目前没有一国不在实施美国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与贸易保护的关系
   正如各种分析一致指出:美国近期指责“中国操纵汇率”,标明其贸易保护要抬头。说白了,就是托马斯的观点:中国压低人民币值,等于补贴了其出口企业,这也是贸易保护主义,所以我们也要搞贸易保护主义报复
中国何以引来贸易壁垒
   不得不承认,托马斯们的指责至少从逻辑上讲有道理。事实上长久以来欧美等国就对中国的汇率问题颇有微词,也频频用贸易壁垒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确也如学者秦晖所言:靠压低汇率等手段制造的竞争优势打破了国际平衡,迫使福利国家降低福利,自由国家重树壁垒,这是不可持续的
治标更要治本
  事实上,托马斯们的指责本可消解。一般来说,出口顺差所带来的巨额财富增长,首先会令本国劳动者的收入大幅提高,促进国内投资和消费的旺盛,最终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价格会不断上涨,直至生产要素价格与其他国家保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平上,从而消解贸易顺差。而我们由于没有提升劳工福利,反而一直靠维持低劳动力成本保出口,使得贸易顺差得不到消解,也就无法摆脱贸易保护的纠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09:15:02 | 查看全部
转帖自腾讯,热点话题,欢迎大家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