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45|回复: 13

土楼--云水谣【厦门行】

发表于 2014-4-3 13:07: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輀建土楼,去福建旅游人的必点项目,我们也不能免俗,至少也得到此一游吧。其实不论何地,建筑,美食,都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每到一处,建筑的特色必然是我们的目标之一,那么土楼就必须走一走看一看了。很不巧的人,我们一路行去,都是跟着雨云的,以至于沿路,不是给娃娃们买雨衣,就是冒雨游览,当然雨天有雨天的烦恼,雨天也有雨天的情调。土楼本是到达厦门之后的事,没想到,因为路程的变化,沿路高速的80公里/小时的限制,我们在到达厦门的一瞬间,直接选择了去土楼,与厦门擦肩而过,带着到达厦门的喜悦赶往了土楼。
去土楼先得翻山,其实 也不必翻山,我们不识路,走错了而已,以至于去往土楼的路上,我们两次停下车冒雨问路。山里的福建老乡非常热情,在不清楚的地方绝不蒙人,告诉我们不是很清楚,你走到哪儿该下车问一问,大致的方向真的没错。其实,我们在山上就远远的看见山间的土楼,就在眼前却无法到达,那真是近在咫尺,却远若天边。看到山边一条小路,直通土楼,就有那么一种冲动一冲而下,可惜不是SUV,可惜那压根就不是路,为了一车大小的安全,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一路担心车的底盘太低,到这山间路,就越发的担心了。
我们专心的做司机,女人们就专心的找土楼的门票。淘宝,真的很伟大呀,竟然土楼也可以淘宝的。找好联系人,就等着到达目的地以后与联系人接头了。突然之间,有了地下党接头的感觉。在穿越了所有包围土楼的山以后,我们终于停在了土楼的停车场,我们是以土楼原住民的同学身份进入土楼风景区的。在同一时间,若干以找朋友为借口的游客都被尽职的保安请去买门票了。我们的接头人在我们忐忑的等待之下终于达到,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悠然的开车进入景区,这才发现,竟然在这细雨连绵的天气,不仅仅只有我们,蛮世界都是人呀。当然,这里是女人们精心挑选的,组团来的游客不多,几乎没有旅游大巴,大多是周边的人们自驾前往的。一阵小庆幸呀,我们害怕的就是到了大众景点,人山人海。当然,这里的游人绝对的不少,不过听口音,大多是福建本地人居多,连停车场的小车,大多也是福建牌照,我们的苏A就显得极其显眼了。
鄀水谣古镇,之所以选择这里,那是因为一部电影《云水谣》,女人们都知道,我是第一次听到。这里分为ABC三线,具体行程,自己看时间而定,从时间和路程上考虑,我们选择的是什么线我是不记得了,不过,我记得有水,有楼的景致确实不错的,特别是山芋呀,好吃,哈哈
ABC三线其实算是联票,只不过,我们属于私人定制版,我们到处逛了一圈。怀远楼,和贵楼,小镇。细雨中的闲逛,孩子们可开心了,小雨衣都疯散掉,一个个满头滴水。如果是夏天,这里的溪水应该会让他们更加兴奋。就是这大冬天的,就已经下去装满了一鞋子的水了,让人看了好气又好笑。

2.jpg
来自:旅游风(本文由作者“午夜空空”荣誉出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3:10:24 | 查看全部
3.jpg
从外面看来,没有古迹的震撼,对于上面的一个个小窗户和树边的小碉楼,我们研究了半天。我们的引导告诉我们,那是以前射箭打枪的土楼防御之处。怀远楼几个字明显每年都在维护,乃至整座建筑的维护,只是远远没有老外的维护到位,也许再过上百年,这些土楼就慢慢的消失在历史之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3:11:36 | 查看全部
4.jpg
走进土楼,一层全是摊贩,有点大市场的感觉,各种乡音土话夹杂,讨价还价,叫卖之声不绝于耳,间或还有游客大声的说笑声。我们沿着这个圈,要把第一层逛完。 第一层的人真的很多,以至于想要拍一张完全没有人的片子,除了镜头向上以外,别无他法,更多时候,更高的地方都有人穿行而过,让你无从下手。就这么着,索性把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框进来吧,反正都是到此一游的格式,何必在乎画像中的谁是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3:12:03 | 查看全部
5.jpg
  抬头从斑驳不全的棚顶看去,晾晒的衣服赫然在眼,原来这里有人住。我比较好奇这里住一晚上多少钱。一边走着,一边和我们的引导聊天。他告诉我,这里都是私人的,可以住的,一晚上也没多少钱,非常便宜,不会超过100元。不过,他建议我们千万别住,这里用水不方便,没有厕所,更不能洗澡,带着娃娃,压根住不了。 我嘿嘿一笑,其实我只是好奇,压根就没考虑住在这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3:12:50 | 查看全部
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3:13:05 | 查看全部
7.jpg
不管内外,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节日气氛远没有买卖的气氛浓烈。游人交错行进在一层,这一层绝对的民风民俗。每家门口都有一张桌子,摆上茶具大多是免费饮茶,饮完之后,您不带点?大过年的,你好意思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3:14:23 | 查看全部
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3:14:37 | 查看全部
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3:14:56 | 查看全部
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3:16:36 | 查看全部
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