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6:02:57 | 查看全部
[青春励志] 燕子的来信时间:2013-04-01 作者:小小Z 点击:1170次  海南省的文昌市有个女孩叫小菊,她家屋檐下住着两只可爱的燕子,每天飞进飞出的,小菊很喜欢。但燕子每年十一月飞来,第二年三月就飞走了,算来,一年里小菊有大半年都见不到燕子。

  经过几个月的漫长等候,这天小菊突然听见几声熟悉的啼叫。她一乐,几步奔到屋檐下,抬头就看见两只燕子双双站在窝沿上,歪着脑袋瞅着她。小菊开心地找来吃的喂给它们时,突然发现一只燕子的脚上不知是谁用透明的胶布粘了个小小的纸团。

  小菊取下纸团一看,上面写着:“你好,我叫吴勇,今年十六岁,家在吉林省的白山市。我家的这两只燕子每年四月到来,十月秋风一起,它们就飞走了。离开我家后,它们是不是在你家生活呢?我很喜欢这两只燕子,希望能和你成为朋友。”后面留的是一个通信地址。

  小菊在地图上一查,天呀,吉林的白山市和海南的文昌市,竟然相距四千多公里。每年这两只燕子离开这里,去遥远的吉林安家,等到秋天再飞回来,来回居然飞行了近一万公里路,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旅途呀!

  小菊立刻给远方的吴勇回了信,还在信的最后,附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一个星期后,小菊接到一个电话,有个羞涩的声音说道:“你好,是小菊吗?我是吴勇。”一听是吴勇,小菊兴奋极了,两个孩子在电话里聊得很畅快,还相约不久后的寒假,吴勇来小菊家看燕子。

  自从和吴勇有了寒假相见的约定,小菊就开始忙活开了,天天打扫屋子,还买了很多零食、点心,等着吴勇哥哥来。爸爸却为这件事担心起来,怪小菊不该轻易和陌生人交朋友,把人约到家里来更不妥当。小菊不以为然,信誓旦旦地保证吴勇一定不是坏人。

  没过多久,寒假到了,可是吴勇并没有出现。爸爸说:“傻丫头,你瞧,我就说陌生人信不得吧,人家随口一句,你还当真了。”小菊听了不乐意,她要问个究竟,她立马回拨吴勇打来时的那个号码,没想到那竟是个公用电话。爸爸见了,顺势严肃地说:“小菊,事实证明,你不该把家里地址随便留给陌生人,这人身份不明,幸好他没来,不然还真不知道他有什么目的!”小菊很难过,想要争辩,但她心里也没底。

  一天天过去了,小菊没等来吴勇,却在鞭炮声中迎来了春节。春节过后,不知不觉寒假也要结束了,小菊不由得叹了口气,看来吴勇哥哥是骗自己开心的。现在的交通工具多便利,吴勇哥哥真要来海南看这两只燕子,不管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都早该到了,哪会拖到现在还不见踪影?

  这天,小菊正看着两只燕子发呆,突然有人说话:“你好,是小菊吗?”回头一看,原来是个瘦瘦的男孩,十六七岁光景,背着个大大的行囊。

  小菊回答说:“我就是小菊,请问你是谁?”

  男孩笑了:“我是吴勇呀,小菊,你忘了我们的约定了?我说过要来看燕子的。”

  小菊愣了半天,说:“吴勇哥哥,欢迎……欢迎!”

  小菊爸爸从屋里出来,打量了吴勇一下,见那不过是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就宽心地把客人迎进了屋。

  吃饭时,小菊禁不住地问吴勇为什么拖到现在才来。

  吴勇笑着说:“一放寒假我可就动身了。”小菊和爸爸都奇怪,寒假就出发了,怎么花了近一个月才到海南?

  吴勇又是呵呵一笑:“因为我的旅行方式特殊……”说着,他从行囊里掏出个方方的牌子,牌子上写着字:“司机朋友们,我是吉林白山市人,要到海南岛的文昌市去,因为我家的两只燕子飞到那里去过冬了,我想去探望它们。如果方便,请搭我一程,您载我一公里,我离它们就近了一公里的距离。”

  原来,马上就要成年的吴勇,想为自己举行一个与众不同的成年礼。因为家里并不富裕,他很少有机会出去看看,他便策划了这次不同寻常的旅行:从吉林出发,一路向南,穿越冰天雪地的北国,跨过长江黄河,渡过烟波浩渺的琼州海峡,在旅途中过了年,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到了温暖的海南岛。

  吴勇说:“这一路上,我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他们给我指路,送我干粮、水果。有一次我在郊区摔破了腿,有个老大爷用手推的木板车载着我走了整整10公里的路。我没有带相机,没能拍下他们的照片,但我画了他们的像,你们看!”说着,吴勇从包里取出一个画本,里面是厚厚一沓画像,这些画虽然并不完美,有几页甚至都脏了,破了,但看得出来,每一幅他都画得很用心,每一幅都有故事。

  小菊爸爸沉默了许久,他拍拍吴勇,郑重地说:“祝贺你,这真是个了不起的成年礼!你们年轻一代的天地不应该只是校园,外面的精彩世界有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小菊,你是黎族人,按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你今年十三岁,也该举行成年礼了。你有没有自己的计划呢?”

  窗外传来燕子的叫声,小菊朝吴勇笑了笑,说:“春天要来了,燕子们又要飞回吉林,爸爸,如果我说想去看看燕子在吉林的家,你会不会不答应?”

  爸爸问:“真要走那么远?那一路上可是会很辛苦的。”

  小菊指着窗外的两只燕子说:“小小燕子能飞到的地方,我也一定能到!”

  爸爸笑着说:“爸爸陪你去!咱们也去看看,这一路上的故事有没有吴勇的精彩!”

  小菊开心得不得了,和吴勇在燕子窝下钩着小指,约定相聚吉林不见不散。小菊爸爸看着两个孩子眼里的期待,不禁感慨:那才是青春无敌、美好的样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08:20:14 | 查看全部
大家早上好,今天9月18日星期四,农历八月二十五,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3周年纪念日, 请关注今日天气变化,白天晴,2-3级偏西风最高气温23度,今日夜间晴,偏西微风最低气温7度,秋高气爽,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愿大家神清气爽拥有一份恬淡平和的心情,一颗自由的心,一份简单细致的人生态度。   守着安然,折一笺琉璃文字,温一壶岁月的暖,与时光轻语。在做人上,精明不敌气度;在做事上,速度不敌精度;在交友上,较真不敌大度。苦才是人生,痛才是经历,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心平气和告别过去,只争朝夕活在当下,淡定从容迎接未来,看山神静,观海心阔,心态平和,知足常乐。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为自己保存一份充满阳光的纯真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08:29:23 | 查看全部
别人的感受
   这件事情是发生在普吉岛的ClubMed渡假村,那时我在那里担任英文的翻译公关。
   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位满脸歉意的日本工作人员,安慰着一位大约四岁的西方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精疲力尽了。
   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位日本工作人员,因为那天小孩较多,而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位,而将这位澳洲小孩留在网球场。
   等到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这位小孩带回来,而小孩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场,而饱受惊吓,哭得稀里哗啦的。
   现在澳洲妈妈出现了,看着自己的小孩哭得惨兮兮的。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痛骂那位工作人员一顿?还是很生气的将小孩带离开,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还是直接向主管抗议?
   都不是!我亲眼看见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四岁的小孩,并且很理性的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位日本姊姊因为找不到他而非常的紧张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位日本姊姊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当下我只见那位四岁的小孩,垫起脚跟,亲亲蹲在他身旁的日本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的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当你感到难过害怕的同时,也别忘了别人心里的感受;当你对朋友施予帮助,也别忘了不要伤到其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1:14:42 | 查看全部
戴维的发现时间:2013-03-04 作者:小小Z 点击:508次   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去世前,有一位前去探望的朋友问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我最伟大的发现是法拉第。”
  
  是的,是戴维发现了法拉第。不过,这个“发现”的过程颇耐人寻味。
  
  法拉第在伦敦书商里波先生的铺子里做学徒,他的工作是按照钟点把客人向书店租借的报纸按时送到他们的住所。这个书店也兼做一些书籍装订的业务,法拉第送报之余,就悄悄地观察店里的师傅摆弄那些铜尺、胶水、裁纸刀、纸面、布面,他很快就学会了书籍装订技术,手艺还超过了店里的老师傅。
  
  于是,店里的许多工作里波先生总喜欢让他去做。在里波先生不反对的情况下,他借机读了《化学漫谈》、《大英百科全书》,并因此爱上了“自然哲学”。
  
  也是在里波先生的同意下,他利用空余时间去听了学者塔特姆的讲演。他一共听了十几次,每次听完回来,都认真地把听课笔记誊抄清楚装订起来。后来,他把自己装订的《塔特姆自然哲学讲演录》送给里波时,被到店里联系事务的英国皇家学院的当斯发现,他看到了法拉第对科学的热爱,就把四张到皇家学院听课的入场券给了他。
  
  而当时,正逢化学家戴维在皇家学院槁讲庳。
  
  戴维的四次讲演加在一起才四个多小时。而法拉第的笔记却整理成了380多页。戴维讲过的内容,他全记了,没有讲到的内容,他也做了相关的补充,并配了精美的插图。他把它装订成了《亨·戴维爵士讲演录》。
  
  后来,法拉第把《讲演录》寄给了戴维,并在附信上说明了自己的境况,而且表达了自己对皇家学院的向往、对科学的热爱。
  
  戴维看到《讲演录》,他从法拉第记录、整理、誊抄、装订的技术看到了法拉第那有条不紊、严密细致的做事风格,戴维知道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就是这种东西。
  
  于是戴维接见了法拉第,并向皇家学院举荐了他。
  
  是的,是戴维发现了法拉第。
  
  但是,如果法拉第在里波先生的铺子里仅仅满足于“出师、做师傅,然后做老板”的讨生活目标,那么就不可能发生后面的事,皇家学院的大门也就永远不会向他打开。
  
  法拉第是以其科学贡献闻名于世的,但他被戴维先生发现时,他所打动戴维的却是别的东西。
  
  其实,一个人做某些与志向似乎不相关的事时,他的做事风格照样会显露出来;而这种风格往往能左右此人的命运。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法拉第做学徒时的精美的书籍装订技术也是他人生中的一种“准备”吧?
  
  所以,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发现了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1:14:56 | 查看全部
纳京高:逼出来的天才时间:2013-03-04 作者:小小Z 点击:1061次   逼出来的天才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钢琴,说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认真倾听他的弹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来听你弹奏这些曲子,你弹奏的那些曲子我熟悉得简直不能忍受了,你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这位顾客的提议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大家纷纷要求小伙子唱歌。
  
  然而。那个小伙子面对大家的请求却变得腼腆起来,他抱歉地对大家说:“非常对不起,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弹奏乐器,从来没有学习过唱歌。我长年累月地坐在这里弹琴,恐怕会唱得很难听。”
  
  那位中年顾客却鼓励他说:“小伙子。正因为你从来没有唱过歌,或许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个歌唱天才呢!”此时酒吧的经理也出来鼓励他,免得他扫了大家的兴。
  
  小伙子认为大家想看他出丑,于是坚持说只会弹琴,不会唱歌。酒吧老板说:“你要么选择唱歌,要么另谋出路。”小伙子被逼无奈,只好红着脸唱了一曲《蒙娜丽莎》。哪知道他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大家都被他那流畅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在大家的鼓励下,那个小伙子放弃了弹奏乐器的艺人生涯,开始向流行歌坛进军。这个小伙子后来居然成为美国著名的爵士歌王,他就是著名的歌手纳京高(Nat King cole)。
  
  要不是那次偶然的开口一唱,纳京高可能永远坐在酒吧里做一个三流的演奏者。其实,我们每个人从事的事业不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工作,我们熟悉了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害怕变化,我们就在时光的流逝中失去了自己真正的才华。开阔视野,多去尝试一下,或许你会在别的领域做得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1:15:09 | 查看全部
王石:登顶的秘诀时间:2013-03-05 作者:小小Z 点击:953次   两年前,一支由7名业余队员组成的登山队宣布攀登珠穆朗玛峰。央视对此全程直播,而且中国移动公司还为此专门做了一个网站,海拔6500米以上可以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上网。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此次攀登珠峰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一时间盛况空前。
  
  在7名队员中,有两个人尤为引人瞩目。一个是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鼎鼎大名的地产泰斗。在房地产界,没人敢怀疑他的能力,但是对于登山,他充其量只是个业余爱好者,何况他已年过50。年龄是致命的弱点,要想征服世界第一高峰,谈何容易?人们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另一个是比王石小10岁的队友,身体素质和状态都特别好。在北京怀柔登山基地训练时,一般人登山负重最多只有20公斤,他负重40公斤仍然行走自如;别人走两趟,他能走三趟。于是人们纷纷预测。这名队员应该是第一个登顶的。自然他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按照预定计划,登山队如期踏上征程。整个登山过程中,那名呼声最高的队员身兼数职,一路上他要接受记者采访,每天还要抽空上网,看看网友发的帖子,回复人们的关心和祝福。不仅如此,他还要全程跟踪拍摄登山过程,并把一些相关图片按时发给家乡的电视台。
  
  王石本来就是个财富名人,加上他的年龄特殊,按常理来说,他肯定是最受媒体和人们关注的队员。可是恰恰相反,他表现得极为低调,事先约定不接受记者采访,不面对摄像机,只是默默地专心登山。
  
  在海拔8000米营地宿营时,金色的夕阳倾泻在白雪皑皑的珠峰上,风景奇丽壮观无比。队友们个个兴奋异常,纷纷跑出去欣赏美景,只有王石不为所动。有人马上招呼他:“王总,快出来看看,风景多么壮观啊!”他躲在帐篷里没吱声。几分钟后,不见王石出来,又有队友提醒他,“王总,你再不出来会后悔的,我们登了这么多山,还从没见过这么美的风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那样的高度看世界,能不美吗?王石丝毫不怀疑队友的好意,可是他依然坚持闭门不出,固执得像一块石头,简直名副其实。
  
  第二天,登山队到达海拔8300米高度。众所周知,越是接近顶峰,危险和挑战也就越大。当晚,大家开始慎重地选择是否登顶,那名呼声最高的队友却不得不放弃了登顶,此时他的体力已消耗殆尽。最终,7名队员中只有4人成功登顶,包括王石,而且自始至终全队只有他一人没受伤,近乎完美地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
  
  最具实力的队员没有登上=顶峰,而最不被看好的王石竟一举登顶,这样的结局大大出乎人们意料。下山后,王石欣然接受采访,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真没想到!”接着又问,“王总,难道你有什么登顶的秘诀吗?”此刻他开心地笑了,“哪有什么秘诀啊?自从第一脚踏上珠峰,我的心中就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登顶。任何与此无关的事情我一概不做。”
  
  果真没有秘诀?其实,王石已经一语道破天机,那就是两个字——专注。
  
  人生的过程何尝不是一次瑾山。

  人人都在努力往上爬,可是真正登顶的却只有寥寥数人。

  原因无它,因为有人被名利羁绊了脚步,有人被路边美景吸引了目光,还有人被无关琐事牵扯了宝贵的精力,到头来竟忘了此行的真正目的,半途而废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生的道路上,最终能成功到达顶峰的,往往就是对事业最专注的人。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20年前白手起家的王石能有今天的成就了。

  山还是那座山,人也是同样的人,都是一个脑袋两条腿,既然别人可以登顶,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到,前提是——看准目标,专心致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1:15:21 | 查看全部
先行一步,然后再行一步,只有两步就够了时间:2013-03-06 作者:小小Z 点击:1569次   有一位禅师欲到普陀寺去朝拜,以酬宿愿。
  
  寺庙,距离普陀寺有数千里之遥。

  一路上,不仅要跋山涉水,而且还要时时提防豺狼虎的攻击。
  
  启程之前,徒众都劝阻禅师:“路途遥遥无期。师父还是放弃这个念头吧。”
  
  禅师肃然道:“老衲距普陀寺只有两步之遥,何谓遥遥无期呢?”
  
  徒众茫然不解。
  
  禅师释道:“老衲先行一步,然后再行一步,也就到达了。”徒众大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1:15:32 | 查看全部
没有时间感觉老时间:2013-03-07 作者:小小Z 点击:1291次   曾经听到过一个佛禅的故事。大智是香山寺佛光禅师的一个弟子,他出外参学了二十年后归来,见师父依然是像他未出游时一样第一个起床诵经,然后,便是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前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一回到禅堂,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一天到晚,总有忙不完的事。
  
  一天,大智总算瞅到师父的一个空档,便把自己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和心得,向师父一一道来,佛光禅师总是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师父,这二十年来,你一个人还好?”
  
  佛光禅师说:“很好!很好!讲学、说法、着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更欣悦的生活了。每天,我都生活得非常快乐。”
  
  大智说:“师父!分别这二十年来,你总是这么忙碌,你怎么就不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呢?你该多多休息啊!”
  
  佛光禅师笑着说:“我没有时间觉得自己老呀!”
  
  师父的一句话,让大智顿然开悟。他仿佛觉得师父的生命之树上总是缀满鲜美的花朵,结满丰硕的果实,永远飘着成熟的馨香。
  
  是啊,当一个人没有时间去老,没有时间去叹息年华似流水、岁月催人老的时候,他的心灵里岂不是每天都吹着浪漫的风、燃着希望的火、飘着激情的云、开着幸福的花?这样的人,他怎能会有时间去感受自己的老呢?
  
  有位哲人说:“人的生命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他就开始了学习怎样地走向坟墓,他漫长的一生,只是一个通向死亡的路程;另一种人则不,他们将学会让生命怎样地成长,他会向生命的深处扎下自己的根,从那里吸取不尽的营养;他们会不断地去探索生命的意义,他们将一步步地走进另一扇门——生命的永恒。”
  
  在忙碌中没有时间为老而叹息的佛光禅师,他走的正是一条让生命不断成长的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1:15:45 | 查看全部
猫吃辣椒时间:2013-03-08 作者:小小Z 点击:1618次   老和尚问心爱的两个徒弟:“怎么样才能让猫乖乖地去吃辣椒?"
  
  徒弟都愣了,心想猫是不吃辣椒的,也绝不可能乖乖地去吃辣椒啊!
  
  大徒弟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灌!捏着鼻子往嘴里灌,它就吃了。”
  
  二徒弟说:“依我看,还是饿它三天,然后把辣椒拌到鱼肉饭里。”
  
  老和尚还是摇头。
  
  “那么师父您老人家有什么高见呢?"
  
  “很简单嘛,你把辣椒水涂到猫屁股上面。猫屁股辣,不得不舔。舔的时候自鸣得意,又心甘情愿。那不是吃了辣椒,还要感谢你的恩典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1:16:20 | 查看全部
最好的时机随时存在时间:2013-03-08 作者:小小Z 点击:2811次   激烈的拳击赛开始,穿红色短裤的红方和穿白色短裤的白方,在拳击台上全力争夺拳王的宝座。
  
  第一回合打下来,几乎是一面倒的局面。红方的选手只顾着招架,勉强应付着白方选手凌厉的攻势,几乎没有出手的机会,如此这般地支撑到钟响。红方选手退到角落,不待教练开口,便立即向教练解释自己的战略。他告诉教练不用急,他的防守十分严密,只要等待合适的时机,白方选手一有破绽露出来,便可立即用重拳击倒对方。
  
  第二回合的情况与第一回合大同小异,但红方选手的防守似乎较第一回合来得困难,而对手的攻势亦随之更加猛烈,破绽似乎尚未出现。
  
  第三回合、第四回合、第五回合过去,红方选手的劣势丝毫未变。钟响后红方选手退回角落休息,不待他开口,教练终于忍不住了,“得了,干脆你明白告诉我,你是想拿冠军,还是想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如果人生的竞赛犹如拳王争霸,请问您想拿冠军,还是期望角逐和平奖呢?
  
  或许我们可以有许多的理由和借口,永远在等候下一次更佳的机会,好让自己得以奋力一击;但往往更常见到的结果是,终此一生抱怨怀才不遇,而让自己和家人过着平淡无奈的一般生活。
  
  了解自己的特质,勇往向前,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果敢地挥出漂亮的一拳,您将发现人生的确有其不同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