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0:19:02 | 查看全部
信念决定高度时间:2012-01-19 作者:小小Z 点击:870次   1989年,一位年轻人从中山大学毕业,应聘到万宝冰箱厂。工厂付给他当时令人眼红的400元月薪。但三个月后,他却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的高薪工作,离开单位去读中科院的研究生。

  都以为读完研究生获得硕士文凭之后,他会找一个比万宝冰箱厂更高薪酬的工作,谁知三年后他到联想公司,得到的月工资是300元,后来公司才给他涨到400元。

  朋友问他:“你读了三年书,现在和在万宝冰箱厂有什么差别?”他笑而不答。

  一年后,他拿着中山大学本科、中科院硕士和联想工作一年的学习工作简历,应聘于新加坡的一家多媒体公司,从30个中国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拿到相当于一万元人民币的月薪。开始了为期6年的异国打工生活。

  在新加坡的日子,他先后在3家软件公司任职,后来还进了有名的飞利浦亚太地区总部。他不断地跳槽,别人根本不明白这个年轻人到底是喜欢钱而跳槽,还是只是为了跳槽而跳槽。因为前面的几家公司给他的薪水已经够高了。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公司任职的时候,只要是他承接的业务,即使是几千新币的软件,用户一旦在使用中出现问题,他便会放下手中的工作火速赶到。

  而对于其他软件工程师来说,这种价值的软件根本不配享受这样的技术服务。

  在新加坡,他认识了一位同行,两人一拍即合,出资在当地开办了公司。他又一次炒了自己的鱿鱼。

  那次创业九死一生,许多人为他遗憾,有好工作,有好前程,为什么总要把自己从浪峰推向谷底。

  但是,他成功了。他就是朗科公司创始人邓国顺。

  对于邓国顺的成功,几乎可以用“奇迹”来形容,他一次次把自己推向“绝境”,每次都从绝境中脱颖而出。但是如果把他的经历串联起来,你就会发现,他一开始的目标就十分明确,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成了他成功的基石。

  在朗科的每个会客室里,都无一例外地挂着一个镜框,里面写的是同样的21个字:成为移动存储和无线数据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先者。

  有人认为成功依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但是,从邓国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因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它因素决定,而是受他自己的信念所制约。

  二战期间在纳粹集中营幸存下来的维克托•弗兰克尔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成功与失败的差别是:成功者总是以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刚好相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0:19:13 | 查看全部
通往成功的蛛丝马迹时间:2012-01-19 作者:小小Z 点击:1051次   我相信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害怕失败,因此人们凡事小心谨慎,惟恐一不小心就出现失误。然而事实却是:失误总是不可避免的。另一个事实是,失误并非都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有时它甚至还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古埃及,有一天,一位法老盛宴宾客,这当然是厨师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然而就是这样异常重要的场合,一位厨师竟然不慎将一盆油撒在炭灰里。他一边深深自责,一边将沾满油脂的炭灰捧出去。当他洗手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平时最令他头疼的油污,这一次竟然清洗得又快又干净。聪明的厨师没有让这个机会溜走,他马上叫来其他厨师也用这种炭灰洗手,结果自然洗得又快又干净。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肥皂竟在“失误”中出现了。

  也许你会说,这是个美丽的例外,那么我们不妨来看另外一个故事吧。

  在国外有一个酒吧,酒吧里有一个叫乔治的年轻伙计。他的工作就是把供酒商送来的酒,按品种倒入相应的大缸里,再卖给客人。他做得很认真很小心,因为这个工作是他和他卧病在床的母亲的惟一经济来源。但是不幸还是出现了。有一次,他实在太疲惫了,迷迷糊糊中竟把酒倒错了缸子,两种酒混在了一起。他醒悟过来后脸色一片煞白。他非常清楚这种名贵酒的价值,他也清楚现在等待他的只有被炒鱿鱼和罚款。

  正好,接班的人这时候来了,而且更巧的是正好有一个顾客来买酒。因此,那位不知情的伙计就把弄混了的酒舀了一杯给他。奇迹就这样出现了。顾客喝了这种弄混了的酒后竟然赞不绝口。“为什么不能把不同的酒混在一起,调成另一种别有风味的酒呢?”乔治突然灵光一闪。随后他不断地试验和调制,一种口感独特,颜色瑰丽的酒———鸡尾酒,终于面世了。它一出现,就成为顾客们的新宠,乔治也因此成为让人羡慕的富翁。

  现在你说失误还是不是那样可怕?是的,失误并不可怕。当失误已经成为事实,我们要做的不是懊悔,更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要勇敢地正视它,从中找到通往成功的蛛丝马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0:19:25 | 查看全部
成功是花98%的时间去寻找时间:2012-01-19 作者:小小Z 点击:864次   我的朋友比尔是个成功的演说家和作家,喜欢在闲暇时间观察鸟类。几年前,比尔买了一幢新房子,附近草木葱茏。入住后的第一个周末,他就在后院里装了个喂鸟器。就在当天日暮时分,一群松鼠弄倒了喂鸟器,吃掉里面的食物,把小鸟吓得四散而去。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比尔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让松鼠远离喂鸟器,就差没有使用暴力了。但丝毫不能起作用。

  万般无奈之下,他来到当地一家五金店。在那儿他找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喂鸟器(带有铁丝网),还有个让人动心的名字,叫“防松鼠喂鸟器”。这回可保万无一失,他买下它并安装在后院里。但天黑以前,松鼠又大摇大摆地光顾了“防松鼠喂鸟器”,照样把鸟儿吓跑了。

  这回比尔一败涂地。他拆下喂鸟器,回到五金店,颇为气愤地要求退货。五金店的经理回答说:“别着急,我会给你退货的,不过你要理解:这个世上可没有什么真正的防松鼠喂鸟器。”比尔惊奇地问:“你想告诉我,我们可以把人送到太空基地,可以在几秒钟之内把信息传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但我们最尖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不能设计和制造出一个真正有效的喂鸟器,可以把那种脑子只有豌豆大的啮齿类小动物阻挡在外?你是想告诉我这些。”“是啊,”经理说,“不过花不了你多长时间。”比尔好奇心更盛,请他说得仔细些。店铺经理说:“先生,要解释的话,我得问你两个问题。首先,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让松鼠远离你的喂鸟器?”比尔想了一下,回答说:“我不清楚,大概每天10到15分钟吧。”

  “和我猜的差不多,”那位经理说,“现在,请回答我第二个问题:‘你猜那些松鼠每天花多少时间来试图闯入你的喂鸟器呢?’”

  比尔马上会意:在松鼠醒着的每时每刻。

  这个故事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我甚至特意对松鼠进行了一番研究。原来松鼠不睡觉的时候,98%的时间都用于寻找食物。在松鼠专一的用心面前,人类智慧的大脑、优势的体魄节节败退!

  要做到更好,并不一定需要更高明的设计、更尖端的科学。它所需要的,是为了目标心无旁骛、投入所有的时间、发挥所有的才干。如果你比对手更专注,你就能将他们抛在身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0:19:38 | 查看全部
成功只差一点时间:2012-01-19 作者:小小Z 点击:897次   杭州有位摄影名家给记者们上课,他的手提电脑中放了一百多张照片。两个多小时的课,他没有讲摄影理论,而是一张接着一张讲他带来的那一百多张照片的拍摄故事。

  他专门拍过铁路道口的交通问题,一拍就是十几年,展示出来的照片有近千张,按照时间顺序连接着看,就等于目睹了一个铁路道口的生命历程。光就单张照片,一般的摄影记者都能拍到,但是一拍就是十几年,每次都是一个角度,那就难了。或者说,区分平庸和精彩,这里只是一个坚持问题。只要每个人能坚持这样拍下去,每个人都能获得这样的成就。但问题是,全杭州也许只有他一个人在拍铁路道口。

  另一个故事他讲的是自己拍三峡截流工程照片的背后曲折。当时,三峡截流是不允许记者进入库区的,几乎所有的记者都被警卫拦在了警戒线之外。当那张精彩的三峡截流照片登在媒体上时,许多同行都大吃一惊:“他到底是怎样拍到的?”他说,为了这张照片,他和一位渔民作了一笔小交易,让他在月黑风高的午夜把他偷渡到对岸,然后他在一辆工程车下躲了二十多个小时。

  这个故事令人感慨,三峡截流时,全国有那么多的记者前往,但拍到截流场景的记者屈指可数。原因无非是一种几乎是偏执的敬业精神在起作用。在他的眼里,只要能拍到精彩的照片,他可以置自己的安全和其他身外之物于不顾。

  有时成功就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它离每一个人都那么近,又那么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你的摄影技巧可能比他出色,你的体能可能比他强壮,但是你和他相差了一点精神,就与成功错过一辈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0:19:54 | 查看全部
记住自己的优势时间:2012-01-31 作者:小小Z 点击:945次   某单位的外贸部有两位年轻人,一位是日语翻译,一位是英语翻译。两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风华正茂,在单位领导的眼里,两人都是未来的外贸部经理候选人。

  对此,两人心照不宣,在工作上暗暗较劲,你追我赶,每年的业绩完成得均十分理想。

  单位原先有日商的投资,因此单位经营层经常需要和日本人打交道,理所当然的,那位学日语的年轻人经常在公开场合露面。一时间,他在单位里的口碑好于那位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坐不住了,照此下去,他肯定会处于劣势,失去很好的晋升机会。

  于是,他决定凭着大学时选修过日语的基础,暗暗学习日语,准备超越对手。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学日语是在暗中进行的,他几乎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日语的学习上。

  几年过去了,他拥有了一张日语等级证书。他开始尝试着与日商进行会话,帮助营销员处理一些日文的翻译任务。

  同事们对他掌握两门语言十分佩服,他自己也有一种成就感。但就在他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他翻译澳大利亚商人的贸易合同时关键词汇失误,给公司造成10万美元的损失。虽然事后公司通过谈判,挽回了部分损失,但公司董事长为此十分震怒。

  他也十分内疚,但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误译一个并不生僻的单词。

  反省再三,他醒悟过来,这些年忙学日语,早已疏于对英语词汇的充实和温习,错误的发生其实是不可避免的。

  他在自己的专业上败下阵来,而且他的日语即使苦学几载,也无法达到对手的水平,他悔之不及。

  一个人想击败对手,往往会忘了自己的优势,却沿着对手的思路进行思考,照搬照抄别人的做法。但是,一个走“抄袭”道路的人是根本无法进入别人最为熟悉也最有优势的领域的。

  人生也是如此,不论你境况如何,你都不会一无是处。譬如诚实、自信、坚强,或者一项技能,你只要拥有其中的一项,并且让它很优秀,它就会成为你一生的资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0:20:04 | 查看全部
0.01秒的奇迹时间:2012-02-07 作者:小小Z 点击:1049次   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男子100米蝶泳决赛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

  领先的是美国泳坛名将马特·比昂迪,他已经把其他选手抛在身后,正向终点冲刺;观众席上狂热挥动的星条旗也似乎表明,他将是这场比赛的冠军,稳操胜券。

  到终点了,比昂迪从水中抬出头来,举起双手,想第一个庆祝自己的胜利。但显示屏上还没显示出成绩,整个赛场沉寂了几秒钟,一会儿,成绩出来了,一个叫安东尼·内斯蒂的苏里南选手以0.01秒的优势战胜比昂迪,获得了男子100米蝶泳的冠军!但在比赛之前,根本没人注意过这个来自苏里南的选手,甚至不知道这个国家。

  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

  通过慢镜头的回放,可以看出,在冲向终点的一刹那,比昂迪并没有再次保持蝶泳状态,仅是依靠自己游动的身体的惯性,滑到了终点,而几乎就在这同一时刻,来自苏里南的选手内斯蒂始终保持蝶泳的最佳姿态冲向终点,以致他差点把头撞到了前面的墙壁。正因为这样,他在最后关键时刻,超过了比昂迪,第一个到达了终点,成了这次比赛的最大冷门。

  事情不仅如此,内斯蒂夺得金牌不仅震惊了奥运会内外的游泳行家们,也震动了他的国人,苏里南政府宣布全国放假一天,以隆重迎接凯旋的内斯蒂。

  他是自1960年苏里南参加奥运会以来第一位获得冠军的运动员。也是在游泳比赛中第一个获得冠军的黑人选手。这次比赛也被人们称之为“0.01秒的奇迹”。

  奇迹为什么会发生——我们是否应该得到这样的启发,当你接近成功的时候,千万不要松下来,而是要继续保持先前的状态,继续发力,这样才能保证你最终获得成功。否则真会应了那句老话,煮熟的鸭子也会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0:20:39 | 查看全部
执着、目标、机遇、信念——这四个故事,你会效仿那个故事?时间:2012-02-07 作者:小小Z 点击:4148次   有个聪明的年轻人,一心想当一个成功者。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却屡屡失败。于是,他决定拜访智者,寻求成功的秘诀。

  “执着!”智者听完这个年轻人的叙述说道。为了证明这个论断,他讲了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位父亲要到野猪岭去狩猎,先让三个儿子分头探路。老大骑马走了三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得知还要过沼泽……便打道回府。老二步行了四天,穿过了一片沼泽,被一座大山挡了回去。又过了一天,老三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野猪岭只需五天的路。父亲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得对,其实我早就去过!”三个儿子不解地望着父亲,父亲郑重地说道:“当别人停止前进时,你仍然坚持前进,你就会发现——所谓遥远的地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年轻人听完故事,暗自琢磨了一会,觉得挺有道理。

  “目标!”智者又说道。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不错,他又接着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父子四人来到野猪岭,父亲问老大说:“你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还有这一望无际的山岭!”
  父亲摇摇头,又问老二。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猎枪、老爸、大哥和小弟,还有山岭!”父亲摇摇头,又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猎物。”父亲高兴地说:“对!生活也是这样,有时你必须小心地注视周围的一切,但更多时候,你应该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这个青年人心里琢磨了一阵子,觉得讲得也有道理。

  “机遇!”智者又说道。为了这个观点,他又接着讲了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

  三个儿子出发时,父亲劝他们装上子弹。老大说:“打猎的地方还远着呢!”老二说:“这么远的路,装上一百发子弹也来得及!”老三默默地装上子弹。走着走着,就要过沼泽时,看见大群野鸭密密地浮在水面上。此时老三一枪下来打中两只野鸭,老大和老二才匆匆忙忙装上子弹,此时,野鸭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父亲说:“你俩失去了唾手可得的猎物,是因为没有抓住眼前的机会,而老三却准备好了上膛的子弹!”

  这个年轻人暗自思考一会,觉得这个也挺有道理。

  “信念!”智者又说道,接着又讲了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

  父子四人来到山脚下,父亲问他们在干什么。老大说:“我在狩猎啊!”老二说:“我在等世上最好的猎物!”老三说:“我在为五星级宾馆的餐桌上准备最美的野味。”几年之后,老大仍是狩猎者,老二成了富商,老三成了高级管理者!

  年轻人一听更加愕然了,不知应该效仿哪个故事,智者大笑道:“年轻人,到塔顶上去,你就会明白了。”

  他来到塔顶,智者说道:“往下看!”年轻人鼓足勇气往下望,只见寺塔被四条小径包围着。

  智者说道:“亲爱的孩子,你明白了吧!通向寺塔的道路不止一条,走向成功也是如此!假如你在一条路上碰壁,就要试试另一条路!记住:通向成功的路不止这四条啊!”

  年轻人顿时醒悟,叩谢智者下山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0:21:13 | 查看全部
一个成功的公式时间:2012-02-15 作者:小小Z 点击:1378次   直到16岁,他仍是懵懵懂懂地在学校混日子,打架斗殴抽烟逃学,十足的坏学生,连教师都有些怕他,他从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16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那年他喜欢上了班上一个女同学,他给她写了一封情书,她鄙视地看了他一眼,竟然把他的情书贴到了学校的宣传栏里。虽然他的检讨书在宣传栏贴过不下20次,但这一次,不知为什么他感到一种刺心的痛。

  第二年,他就转学了,在后来的那两年时间里,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拼命地学习,竟然考上了湖南大学。

  22岁,他大学毕业,顺顺利利地进了政府机关。每天一杯茶一张报地在机关混日子,他觉得这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回,他到乡下去访亲。亲友竟然把一头狼像狗一样地养在家里看家护院,他惊问其故,亲友告之,这狼自幼就与狗一同驯养,久而久之,这狼连长相都有些像狗,更别提狼性了。他当时看着那狼,想想自己,顿时有些心惊。没多久,他就在别人的惋惜声中辞职了,去了深圳。

  到深圳后,他和许多人一样,开始了他的求职历程。他求职的方式和别人有所不同,别人都是按报上的招聘启事去求职,他不,他专找那些有名的外资公司去求职,而且他总能想方设法直接地向外方经理面送自荐信。搞得那些外方经理一个个莫名其妙的:“我们现在没有招聘需要啊!”他微笑着告诉对方:“总有一天你们会需要招聘的,真到那时,那么我就是第一个应聘的人。”还别说,他真的被其中一家公司录用了。那一年,他24岁。

  27岁,他因为成绩突出,被调到地处丹佛的美国总部。上班的第一天,他按国人的习惯请美国的新同事共进午餐,然而,就在他准备买单的时候,同事们却一个个不合情理地坚持自己买自己的单,他当时觉得很是尴尬,但同时也明白到了些什么,于是更加努力地工作。

  这是一个人的真实经历,他叫王其善,现在是位于美国丹佛市的全球第四大电脑公司的技术总监,很受公司器重。学兄王其善在回母校给我们讲课时,讲起了他人生中的这几个小片段,我们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与他的成功有什么联系。

  学兄于是笑了一笑,告诉我们:

  16岁时的经历让我明白,一个人要想被他人接受,并且被他人尊重,首先得自己尊重自己;

  22岁我开始明白,狼之所以失去狼性,是因为它没有学会自立;

  24岁我知道,要想求职成功,首先自己要自信;

  而27岁在美国上班的第一天,我知道了美国人为什么在实行AA制:因为每个人都不能指望别人会为自己的人生买单,要想获得成功,你就得自己努力,根本就不能指望别人,这就叫自强。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由这么一些片段构成的,而自尊加自立加自信加自强就等于成功,这是成功的公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0:21:26 | 查看全部
幸运要靠自己去争取时间:2012-02-15 作者:小小Z 点击:960次   我认识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她只身一人来到北京闯荡。18岁的她,没有文凭,自然在北京也就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好不容易托老乡找到了一家小店,在那里做打字员———常常可以在路边见到这样的小店,门脸不大,主要业务就是打字、复印、制作名片、刻字之类的。

  一个月400元,包吃,住的地方离得不算太远,骑自行车40分钟的样子,是和几个老乡一起住在一间地下室,一张床铺一晚八元。除了打字外,她几乎没什么别的事做。她从家里带来的书还是高中念的英语书。没事就拿出来翻,书的边上都起卷了。她闭着眼睛从书的最后都能背到最前一页。就这样,她攒了一年的钱,终于够上个英文班。同屋的老乡笑话她,“太不值了,你这么学根本是没有用的。有多少人是科班出身?你永远也别想超过他们。公司里的人又不是傻子,放着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不要,要你?不可能的。”她什么也不说,只是笑笑。

  就这样,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六年中,工作换了很多个,待遇越来越高了,开始400元,接着是600元,不久800元,跟着1200元,然后升到1500元,她的英文也由一级提高到二级、继而三级,最后是四级和六级的证书也拿到了手,并且已经能和老外交流了。www.rensheng5.com

  最近,她又换了工作,在一家外企,月薪6000元。她搬出了从前住的那个地方,与另一个女孩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不久,她认识了一个和她公司有着业务来往的部门主管,小伙子也是外地人,毕业后独自留在北京打工。两年后,他们结婚了,并买了自己的房子。

  她偶尔上街碰到过曾经和她一起住在地下室的老乡——老乡还是住在那里,老乡说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是自己周围床铺的人一年年都不同,一副很感慨的样子。

  没有什么人天生就是幸运的,幸运要靠自己去争取,去经营。

  选择什么样的路,其实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0:21:38 | 查看全部
从地下室爬上来的百万富翁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934次   他来自意大利罗马以前的一个农场院。他怎么来到美国的,什么时候来的,我并不清楚。我只是在一天晚上看到他站在我车库后的车道上。他大概五英尺八英寸高,很瘦。我问了问他的名字,“托尼,特里维森诺。”他回答道,“我替你刈草坪。”我告诉托尼我雇不起园丁。“我替你刈草坪。”他重复道,然后便走开了,我满怀着心事地走进了房间。是的,在大萧条的时候,日子是很艰难的,可是我怎能拒绝一个向我求助的人呢?

  第二天晚上我回家的时候,草坪已经被整理过了,花园里的杂草也被清除了。我问妻子这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男人从我们的车库里取出割草机,然后便在院子里忙开了。”妻子回答道:“我以为是你雇了他。

  我把前一晚的经历告诉了她。我们觉得很奇怪,这个人甚至没向我打听有关报酬的问题。

  “我替你刈草坪。”他说。

  我开始每个星期付给他少量的报酬,而托尼每天都会打扫院子,做一些粗活。妻子说,每次有重物要搬或是有东西要修理的时候,托尼都帮得上忙。

  面对这样一份执著和希冀,你又能怎样呢?当然,托尼得到了工厂的那份工作。

  几个月后,我让工厂的人事部向我汇报。他们说托尼是个十分勤奋的工人。

  我们有一家很好的培训劳工的学徒学校,但我没有把握托尼是否会读蓝图,读千分尺或是做其他的精确工作。不过,跟上次一样,我又怎能拒绝他呢?

  托尼以优惠的价格进入学徒学校学习,我得到的报告是,毕业时他成了一名出色的磨工。大概又是一两年过去了,我又在我们往常碰面的地方看到了托尼。我谈起了他的工作,我问他是否有什么需要。

  “克罗先生,我想买一幢房子。”托尼说道。在城郊处他发现了一幢待售的房子,房子已经破败不堪。我为此拜访了一位银行家朋友。“你们是否曾基于人品发放贷款?”

  “从来没有。”

  他说,“我们冒不起这个险。没有可能。”

  “先别急。”我回答道,“他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可以发誓,他有一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你那块地放在那也就是放着,几年之内,你什么也挣不到,而这个人至少可以付给你利息。

  这位银行家朋友最后很不情愿地开出了张2000美元的抵押单据。大概两年之后,我又在老地方看到了托尼。他站得好像比以前要直一些,而且他更强壮了,他看上去很自信。

  “克罗先生,我把我的房子卖出去了。”他骄傲地说,“我挣了8000美元。”

  我讶异极了:“可是托尼,没有房子你怎么生活呢?”

  “克罗先生,我买了一个农场。”

  我坐下来与他聊了起来。托尼告诉我,拥有一个农场是他的梦想。他热爱土豆、辣椒以及所有在意大利食物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蔬菜。他把妻子和女儿送回意大利,在城郊四处找房子,最后找到了包括一座房子和一个工棚的一些被遗弃的物产,而现在,他和他的家人要搬到他的农场里去了。

  二战的时候,我从公司里得到消息,托尼去世了。

  我让公司里的人跟他的家人联系,确信他的后事得到了妥善处理。他们看到了一个郁郁葱葱的农场,看到了一座宜人而舒适的房子。院子里有一辆拖拉机和一部好车。孩子们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找到了工作。托尼没有欠任何人一分钱。

  托尼去世后,我经常想起他和他的事业,他渐渐地成了我脑海里的一座雕像。

  他们成功之前都走了同样一条路,有着同样的价值观和原则:有远见、执著、果敢、自律、乐观、自尊以及最重要的———正直。

  托尼的起点甚至不是楼梯的最低级,他是从地下室爬上来的。托尼的生意并不大,大实业家有着巨额的生意。然而,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是一样的,惟一不同之处只是小数点的位置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