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7:08:29 | 查看全部
《象群和人》赏析时间:2013-10-22 作者:未详 点击:1599次   《象群和人》赏析
  
  美文《象群和人》中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
  
  孩子的父亲是因发生了车祸后没有一辆车肯送他去医院而耽误了医治时间导致死亡的。这一事实,无论在孩子、孩子的母亲还是常人看来都是会愤愤不平的。小孩在看到电视中群象救助陷入困境中的小象时,触景生情,发出“大象真好”“可是人不好,人坏”这样的感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尽管小孩的母亲两年来一想到自己丈夫的不幸,仍对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的那些人耿耿于怀,但面对小孩稚嫩的脸庞,母亲的回答充满智慧、蕴涵哲理。
  
  首先母亲把人与某些动物和禽类做了一番比较,指出人有时的确不如它们,这是人类的弱点,应该感到惭愧。接着母亲又列举了一些人的不良行为,如:战争、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等。的确,人是万物之灵,有长处也有短处。但母亲的回答更为巧妙,“古代人做错了,现代人替他们反省;上一代人做错了,下一代人替他们反省;这一些人做错了,那一些人替他们反省;自己始终不愿反省的人,就有善于反省的人教育他们反省,影响他们反省。靠了反省的能力,人类决不会越变越坏,一定会越变越好的。”母亲以此来教育孩子不要把人想得太坏,世上毕竟好人多,不要只看到阴暗面,还要看到光明的一面,要和谐地与人相处,积极地去面对生活———这就是一位平凡母亲的智慧。
  
  孩子是明天的太阳,而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一位充满智慧的母亲和一位粗鲁野蛮的母亲所教育出来的孩子的素质显然有别,故而文章的结尾处写道“民族和民族的较量,也往往是母亲和母亲的较量”。作者以此点题,画龙点睛,启人思考,回味悠长。
  
  综观全文,尽管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没有生动的语言表达,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但文章字里行间流动着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闪现出一位宽容大度、充满智慧的母亲的形象。这就是文章成功之所在。
  
  附:
  
  象群和人
  
  我的朋友两年前亡于车祸,那一天是他的忌日,我到他家里去看望他的妻子和儿子,问问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那时电视里正在放电视片《神秘的地球》:几只土狼开始进攻一头离群的小象,那小象扬起鼻子悲鸣了一声。忽然,远处的象群站住了,并向小象奔了过来……土狼四散而逃……大象用鼻子抚慰着那头小象……
  
  男孩此刻悄悄地说:“大象真好!”稍后,男孩又说:“可是人不好,人坏。”
  
  良久,母亲低声问:“儿子,你怎么那么说?”男孩回答:“我爸爸出车祸的时候,没有一辆车肯送他去医院,怕爸爸出的血弄脏了他们的车座!”
  
  又良久,母亲娓娓地说:“儿子啊,你的想法是不对的。确实,那些大象啊,天鹅啊,雁啊,总之某些动物和禽类,在许多情况下常常表现得使人类感到羞愧;但在我们的地球上,人类是最可敬的,尽管人类做了不少危害自己也危害地球的坏事,比如战争,比如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可是人类毕竟是懂得反省的啊!古代人做错了,现代人替他们反省;上一代人做错了,下一代人替他们反省;这些人做错了,那些人替他们反省;自己始终不愿反省的人,就有善于反省的人教育他们反省,影响他们反省。靠了反省的能力,人类决不会越变越坏,一定会越变越好的。儿子啊,你要相信妈妈的话基本上是事实……”
  
  我没料到那个作为母亲的女人,会用那么一段话回答她的儿子。因为两年来,一想到自己丈夫的不幸,她仍对当时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的那些人耿耿于怀。
  
  刹那间我的眼眶湿了。我联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民族和民族的较量,也往往是母亲和母亲的较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7:08:39 | 查看全部
争吵的哲理故事时间:2013-10-22 作者:未详 点击:4125次   【哲理故事】
  
  争吵
  
  男人和女人发生了一场令人难忘的争吵,男人一跳而起,离开了他的书桌,随手抓了两张白纸,走到女人身边说:“让我们各自把不喜欢的事情都写下来吧!”
  
  女人开始写了,男人气冲冲地望着她,过了几分钟,他也开始写了,后来,男人总是抬头望着女人,但是每当女人停笔不写的时候,男人就低头写了。
  
  终于,他们两个都写完了。男人说:“我们交换了看看吧。”于是他们交换了各自写的东西。
  
  女人只把男人交给她的那张纸看了一眼,立即恳求着说:“快把我的那张纸还给我吧。”
  
  原来男人写的,满纸都是:“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误会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
  
  正当他优哉悠哉地一边转一个大弯,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而且满囗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叫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纳闷,越想越生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正在过马路的猪。
  
  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生活中我们也的确会发生类似错误的诠释别人好意的事情,结果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最好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精彩语丝】
  
  
  与其在幻想的田野里等待收成,莫如在现实的土地上耕耘播种。
  
  最先知道春天来临的绝不是鲜花,而是野草。
  
  太阳之所以在黄昏来临时就匆匆离去,是为了让月亮也有一个尝试的机会。
  
  真理像美好的爱情一样娇羞,不能强行占有,只能不懈地去追求。
  
  嘲笑别人并不等于肯定自己,夸奖别人也并非否定自己。
  
  回忆过去并不容易,思索未来却是更难。
  
  鹦鹉的特长正是它的悲剧:人云亦云。
  
  懦弱有时可换取平安,却得不到幸福。
  
  最能标志生命在延续的是创造和发现。
  
  不管你是否愿意相信,经霜的果子一定更甜。
  
  要征服十座山峰,就必须越过十个低谷。
  
  知晓历史的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轻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7:08:49 | 查看全部
贫穷与富有时间:2013-10-22 作者:未详 点击:9303次   贫穷与富有
  
  一个人领着儿子到医院看病,由于手术费太高,无力承担,只好沿街乞讨。

  某报记者获知此情况后,就他们的处境写了长篇报道刊发在报纸上,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帮助。
  
  报道刊出的第二天,就有许多人来报社捐款。

  更没想到的是,竟有一个下岗工人,领着自己残疾的儿子来捐款。

  报社记者采访他,他只说了一句话:
  
  穷人再拿出一点来,还是穷人。不同的是,当我拿出来一点时,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自尊和富有。
  
  【精彩语丝】
  
  
  能吃能喝不是健康,会吃会喝才健康,胡吃胡喝就遭殃。
  
  幸运是成功的机遇,但也是成功的羁绊;不幸给人带来痛苦,但也是开掘自己智慧的契机。
  
  一个不亏待他人的人,别人也不会亏待他;一个老想亏待他人的人,他也不会得到别人帮助。
  
  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嘲笑别人,也是否定自己。
  
  情人间的赞美,让爱情更加滋润;亲人间的赞美,让家庭更加幸福。
  
  急功近利、贪婪的人,活得很累;淡泊名利、超脱的人,享受快乐。
  
  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不富有,而是体会不到富有的感觉;物质财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积累,而内心那种富有满足的感觉却要通过心灵的修炼。
  
  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别人就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别人就会羡慕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7:09:20 | 查看全部
锯与锯齿时间:2013-10-01 作者:未详 点击:1934次 锯与锯齿
  
  一只锯,锯架是用上好的木料做的,锯条是用上好的钢片做的。人们都夸这是百里挑一的好锯。
  
  尽管如此,这只锯干起活来却不争气,连锯木板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活儿,也显得非常吃力。
  
  这只锯百思不得其解。
  
  它不懂得,要干得一手好活儿,光有一副好身板还不行,还须有一排能够降倒木头的利齿。
  
  这只锯干起来活来事倍功半的缘故,就是因为锯齿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7:09:28 | 查看全部
影子与身高时间:2013-10-01 作者:未详 点击:4008次   有个人,看到自己的影子很长,就以为自己很高,就兴奋得难以自抑。这个人,看到别人的影子很短,就以为别人很矮,就高兴得忘乎所以。
  
  这个人不懂得,他正站立在一所黑暗的屋子里,是地面上的一支蜡烛映出了他的影子。蜡烛很低,他的影子自然很长。
  
  这个人不明白,别人正行走在高悬的太阳底下,全身沐浴着阳光,影子当然很短。
  
  这个人应该知道,不能从影子的长短,去判断一个人的高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7:09:37 | 查看全部
人生哲理:得与失时间:2013-10-01 作者:未详 点击:14120次   在长白山区,一些猎人常在狼出没的地方埋下一种“闸”,狼一旦踩到“闸”,腿就会被牢牢地夹住。当狼拼死挣扎逃脱无望时,就会果断地将自己被夹住的腿咬断,以求得逃生。
  
  用失去一条腿的代价,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狼的这种积极的“得失”观,让我想到了另一种动物,它就是孔雀。据说,雄孔雀最珍惜自己的美尾,所以猎人专门选择下大雨的时候出击。这时孔雀的美尾已被淋湿,它担心飞起会弄坏了美尾,所以宁愿被捉也绝不动弹,于是纷纷“落网”。
  
  孔雀因害怕失去漂亮的美尾,结果丢失了整个自由和生命。
  
  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时,多想想狼与孔雀吧,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学会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做出聪明而智慧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7:09:47 | 查看全部
针尖时间:2013-10-03 作者:未详 点击:2884次 针尖
  
  针,本来是一头有眼一头尖,一头穿针,一头引线,相互配合,共同缝衣。
  
  可是有一根针不乐意了。有眼的那头想:都是一块钢做的,谁也不比谁差,凭什么非得你当尖,我当眼呢?就不能你当眼,我当尖吗?
  
  两头都这样想,两头都要当尖,这根针就成了两头尖的针。
  
  这根两头尖的针,就被晾在那里,没人愿意用它。
  
  因为它已经失去了缝衣的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7:09:57 | 查看全部
哲学小故事八章时间:2013-10-03 作者:未详 点击:3149次 哲学小故事三章:
  
  1。上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注: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容易狭窄地界定成功的定义。)
  
  2。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我说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慢,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
  
  (注: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花朵的机会。)
  
  3。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注: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4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而且满口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叫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
  
  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注:不要错误地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5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是爱迪生。”
  
  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注:很奇怪,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头。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6.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注: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7.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一沉寂。儿子望着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注: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8.一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然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注: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7:10:06 | 查看全部
禅师的智慧时间:2013-10-04 作者:未详 点击:4974次   一位商人经过多年辛苦打拼积攒起来的家业在一单至关重要的生意之后几乎倾尽,商人接受不了眼前的现实,似乎一下子被打垮了,整日消沉在酒精的麻醉之中。
  
  朋友看到之后,决定带他到禅师那里寻求帮助。
  
  禅师听了商人的情况后,拿起一条黑布领着商人来到一条水渠边。禅师指着眼前一米多宽的深渠对商人说:“跳过这条水渠,然后再跳回来。”商人二话没说就跨步跃过了水渠,又转身以同样矫健的身法跃回到禅师身边。禅师看了说:“刚才你跨过去这条渠易如反掌,现在换种方式,你再跳一次。”说罢,禅师就将手中的黑布蒙在了商人的眼睛上。
  
  眼前一片漆黑的商人,顿时失去了刚才矫健的步伐,双脚试探着向前挪动,挪动到渠边却迟迟不敢迈步……
  
  禅师拿掉商人眼前的黑布,意味深长的说道:“明亮是助人腾飞的翅膀,漆黑是阻人前行的障碍。只要眼前明亮,一切深沟都不会成为障碍!”
  
  ……
  
  一番努力之后,商人又开始了蒸蒸日上的生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09:41:57 | 查看全部
一寸虫的生存哲学时间:2013-09-18 作者:未详 点击:3050次   有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一条一寸虫,碧绿绿的像是一小块祖母绿宝石,停在树枝上,它想一口吃掉它。
  
  一寸虫说:“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很有用,我会量东西。”
  
  “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一量我的尾巴。”
  
  一寸虫“一、二、三、四、五……”量出了知更鸟的尾巴。
  
  后来,它遇到了火烈鸟、巨嘴鸟、苍鹭、雉鸡、蜂鸟,它们当然也都是要吃掉一寸虫,可是它们接受了一寸虫的请求,让它量了各自奇特的颈子、大嘴、长腿……
  
  现在,一只夜莺来了。“量我的歌!”夜莺这样要求。歌声是夜莺最特别的美妙,最无与伦比的才华,我们不是在无数的诗里夸耀过它的动听吗?那位丹麦的诗人安徒生甚至还用一个完美的童话来写了一个《夜莺》的故事。所以夜莺这样要求,可以说它很不讲理,也可以说合乎它的逻辑。是的,如果一寸虫不能量,那么夜莺会吃掉它。
  
  可是一寸虫说:“我愿意试一试,你开口唱吧。”
  
  夜莺唱了。它沉浸、自豪地闭上了眼睛。
  
  量声音当然是不能在夜莺的身体上量的。声音美妙地飘漾得很远,所以一寸虫当然要慢慢地爬,慢慢地量,一直量到它的尽头。
  
  它爬啊爬啊,量啊量啊,一寸啊一寸,最后它跑得无影无踪了。用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得到欣赏的,也许还能解除生命的险困。
  
  有能力也需要介绍给别人听,这样别人才可能安排你试一试。
  
  哪怕遇到不讲理的人,也应当很沉着、很从容,不要非指出他的逻辑错误,没有刀,挥舞拳头也非要搞清是非。你认为和一个只会沉浸在自己逻辑里的人,挥舞拳头真能够胜利吗?还不如就聪明地去“量”吧,惹不起,那么我们就躲吧。躲掉总比被吃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