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9:50:34 | 查看全部
情在字里行间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74次   我们和上一辈之间,在“字”这个问题上,总会有一些故事可讲。
  
  小时候,最大的字体就是作业本上父母的签名。“已阅”、“已背诵”、“已看过”,总是如同合格章一样,盖在作业本最显眼的位置。我们大抵都模仿过这几个字,尤其是考砸了,却必须在考卷上签字时。你相信能以假乱真,却总被逮个正着。
  
  大一点儿,很多人被父母逼着练字。放现在,谁都知道,字的好坏与升学、就业、前途有什么必然联系?可是当时,你真的相信,写好字就是一个独门武器,能让你的脸面迅速提升。不信翻翻,谁家箱底没有一两本字帖?有几个孩子没被父母耳提面命,去跟写字较过劲儿?
  
  等真的长大了,父母逼你练的字再也不想碰。无论是练成了还是练废了,你都相信,字就是一个人独特的烙印,我就这样了,为什么要跟别人一样?你终于有权说不,你有一堆理由,交友、工作、出去玩、打游戏……哪样不比练字重要?
  
  可是你的父母不一样,你们之间潜在的冲突,始终没有消停过。
  
  能不写的字,你一定不写,你甚至没有一支正经的钢笔,速写笔、圆珠笔、铅笔,抓到什么是什么。你有电脑,有手机,有电子备忘录,有大脑,干吗非要用那个烂笔头?聪明人从来不下笨工夫。
  
  你的父母,却好像有一肚子遗憾。一看到你的字就唠叨,“还是小时候没练好啊!”“当年如果字好一点,作文分还能高点……”他们还对手写的一切有一种饱满的感情,过去的试卷、作业、信件、贺卡,甚至手写的小纸条,他们一样都不舍得丢。书、笔记本、日记更是当做宝贝,每每翻开,都要絮叨很久。
  
  你突然发现,字就像一个被废弃的家庭仪式。你觉得是累赘,你的家人却觉得是必需,你觉得过时了不需要了,他们却无比珍视。就像你们家的很多习惯,很多旧物,在你这儿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在他们那儿就像一个“时间锚”,标定的是过去的一个故事,成长的一个阶段,锚在那儿,就能很容易回到过去。
  
  字也影射了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小的时候,父母决定一切,你是执行者,他们能看清你,也能左右你。渐渐地,你有一堆道理,你想做自己的主,甚至想做他们的主。你长大了,父辈那一代的观念却在渐渐过时。你们之间有太多东西说不到一起,他们一开口,你就要不耐烦,他们一重复,你就要反抗。
  
  你小的时候,就算是作业本上简单的回合,你们之前有沟通。你成长过程中,彼此留个条子,就算是事务性的东西,没有任何感情因素,你们之间有往来。你终于成年了,你们之间却再也没有交集。写信?你觉得矫情。留字条?你觉得麻烦。聊天?更不用说,说来说去都是“老三篇”,你早腻了。
  
  父母再也抓不住你的现在,只能回过身来,在过去里找你的影子。
  
  朋友说,父亲一直留着他上大学写的第一封信,他听母亲说过那封信,父亲收到时,一个大男人,泪哗哗地流。
  
  妈妈说,我写的欠条还在抽屉里。那是我读书时,花钱如流水,每次要钱都大言不惭,“给你写借条。”母亲积攒了一堆却没找我要。
  
  父母内心坚持的东西,很微妙,也很固执。它其实一直在你眼前,可你从来没发现。你们之间,总在两个轨道上跑,速率或方向不一致的时候很多,真正沟通的时候却很少,更多时候,是在背道而驰。等终于有一天,他们老了,要走了,你才发现,两条轨道错过了很多可以会合的时机。
  
  而字,可能只是其中一个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9:50:47 | 查看全部
体面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143次   广西北流的雪霏说:为尽快扭转农村教师队伍中出现的师资力量弱、高素质教师缺、平均年龄老化等状况,国家曾推出了“清退代课教师”等政策,我知道这是为了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但为什么会觉得心里堵得慌?直到看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真正的原因—他们在教育战线上默默奉献了大辈子,最后却如此“悲情谢幕”……
  
  她6岁那年,他36岁。
  
  他是她们村里的代课老师,每月工资只有30元。
  
  他的左腿有残疾,天生的小儿麻痹症,走路有点瘸,不过不是很严重,虽然地里的活不能干,但不影响他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
  
  其实,20年前,他就是她父亲的老师,他从16岁起就在村里当代课老师了,那时候叫民办教师。工资很低,但课却不少,她们学校里一到五年级5个班的语文全是他教,每天上午下午都有课,还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
  
  她10岁那年,父亲在外打工摔伤了腰,母亲本来身体就不好,愁得直掉泪。地里的活干不了,没了收成,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更别说给父亲治病了。父亲说,女孩子,书读得再多也没啥用,就省了这俩钱吧。
  
  他拖着那条残疾的腿,一瘸一瘸地走到了她的家。她家在山沟里,平时她到学校要走一个小时,那天他走了整整两个小时。他对父亲说,无论如何,砸锅卖铁也不能让孩子辍学。
  
  父亲躺在床上,唉声叹气,说,张老师啊,我也是没办法啊。我也不想这么做啊,可是……
  
  他说,学,一定要上,学费,我来想办法。
  
  父亲听了,泪水哗地流了下来。母亲更是哭出了声,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一把把她推到他的面前,说,快,快谢谢恩人老师。
  
  那时候,他家里的活里里外外都是他老婆一个人干,地里的活他干不了,家里的活他也没时间干,他除了上课就是埋头改作业,他对学生的要求特别严,作业做错了就要订正,作文不合格的还要重写,订正后交来的作业他必定会重新批改,5个班的工作量忙得一点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而40元的工资还要拿出一部分贴补她的学费。
  
  她那时想,以后等她有能力了,她一定要感谢她的恩人老师。
  
  中学她考到了县一中,张老师说她已经有一只脚踏进了大学门。
  
  张老师没说错,16岁那年,她的两只脚都进了大学。当时村干部们欢天喜地给她家送喜报,一路上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村民们都三五成群地往她家走,到了门口,大家都停住了,村长扯着大嗓门嚷道,中状元喽,穷山窝里飞出了个金凤凰喽。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她看到了人群中张老师瘦弱的身影,相比10年前,他的背更佝了,身体更瘦了,走起路来显得更跛了。他笑得嘴都咧到了耳边,脸上的皱纹深深地嵌了进去,她被村干部围了起来,像众星捧月一般,你一句我一句被夸个不停,等她想起要和张老师打个招呼的时候,已经不见了他的身影。
  
  26岁的时候,她已经成了县教育局的公务员,成了生老病死不用愁的“金碗族”,结了婚,生了子,买了房,父母被她接到了县城,村里的老家就很少回去了。
  
  再见到张老师的时候,她差点没认出来,如果不是那条残疾的腿,还有他那口接近于标准的普通话。
  
  他说,于梅老师,我不是来麻烦你的,这里我谁都不认识,只认识你,我只想反映一点情况,提一点小小的要求。他说他能理解国家的政策,清退代课教师不是针对他一个人的。虽然,他也有合格的教师资格证;虽然,他上的课比公办教师多;虽然公办教师的工资高,人均拿2200,而他只拿220;虽然公办教师有医保,他没有医保,虽然……但是,他只有一个要求,一个小小的要求。说到这,他的头渐渐地低了下去,语气也低沉了下来,渐渐的,没有了声音……
  
  张老师,您说,您尽管说,只要我能帮到的,我绝对会帮您。她不由得激动起来,要不是当年张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要不是他慷慨解囊,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给她交学费,她会有今天吗?她能体面地在这冬暖夏凉的空调房里而不为工作发愁吗?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恩人张老师啊!
  
  我只是想,只是想……算了,可能会让你为难的。
  
  张老师欲言又止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她,那一刻,她几乎是拍着桌子掷地有声地说:张老师,您说!只要我办得到,我就是……她也不知道她该怎么说了。
  
  我只是,我只是想体面一点走!我在村中心小学教了40年书,如今,就一句话,清退,给1000元就叫我走,这,这叫我这张脸往哪搁啊!知道的还好,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犯了什么错误,我以后在村里怎么做人啊!张老师好不容易把话说完,已经老泪纵横了。
  
  她的胸口好像被什么东西重重地压住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刚才的凛然正气不知跑哪儿去了。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说什么好。清退代课老师,这是国家的政策,不是她一个教育局的小公务员说了算的。
  
  如果让你为难,就当我什么也没说。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张老师已经拖着沉重的步子一拐一拐地走了。
  
  她心里一阵难受,想追出去喊住张老师,可是脚到门边,她又停住了,喊住张老师又能怎么样,她能对他说什么,她能说,行,我让你体面地走?
  
  她能让他体面地走吗?她又有何德何能能给一个在山村里执教育人40年的老教师一点安慰呢?
  
  看着一瘸一拐渐渐走远了的背影,泪水已经模糊了她的双眼。
  
  体面,还有比这更卑微的要求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9:50:57 | 查看全部
消失的种子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132次   一粒榕树的种子,偶然落在地上。
  
  种子抬起头来,看到自己的妈妈—一棵千年的榕树昂然地站立着,后面是一片广阔的蓝天,更衬托出妈妈的巨大。
  
  “妈妈,您怎么能如此伟大地站立在大地上呢?”种子问。
  
  榕树慈爱地回答自己的孩子:“这不是伟大,只是一种自然的生长呀!每一粒榕树的种子,只要健康就会自然地长大。我们吸收雨露阳光,接受狂风与闪电的考验,只要通过这些季节的考验,孩子,有一天你也会长得像妈妈一样大。”
  
  种子对自己生命的未来依然感到疑惑:“但是,妈妈,我要如何才能像您那样挺立?我该怎么做呢?”
  
  “我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要先消失,把自己完全地溶入泥土里。然后,你要努力地发芽,变成一棵树。只要你变成一棵树,有一天你就能像我一样,享受蓝天、阳光与和风呀!”
  
  “妈妈,我要先消失,这多么可怕呀!万一我消失溶入土里,没有长成一棵树,反而变成一点泥土呢?那岂不是永远都要住在阴暗潮湿的土地里?这样太冒险了,还是让我保留一半是种子,一半长成树木吧!”
  
  种子自己做了这样的主张,只选择一半的消失、一半的溶入,它为自己这样安全的选择而感到安心了。
  
  榕树妈妈长长叹了口气,她每年都会生许多孩子,却永远只有一两个孩子有勇气完全消失,长成大树。
  
  不久,那颗偶然落下的榕树种子开始腐化,终于变成泥土,完全地消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9:51:35 | 查看全部
分享如秋光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95次   编辑意见:尘世中奔波久了,内心感觉疲惫不堪,这个季节,希望我们能放下烦恼和计较,静享这一季的秋光,找回心灵的安静和从容。
  
  我曾到过9月的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呈现出淋漓尽致的收获景象。路两旁盛放着九月菊,粉的、紫的、白的,在风中轻轻摇摆。金黄色的稻田绵延铺展,9月温暖的阳光把一切镀上一层金黄,这样饱满的色泽让人想起油画里让人沉醉的田园风光,美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我也曾体会过南方的秋,含蓄又明媚。天空高远,树木青黛,迟开的花儿开得从容而又倔强;秋水波澜不惊,湖面清透如镜。驱散最后一缕暑热,清新的空气浸润着人们身上的每一个毛孔。
  
  人们客居城市,纷繁杂扰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生命的真相,过多的注意力被倾注到结果上。人们计算对枝繁叶茂的失去,计算有没有获得谷粒满仓的收获,计算收割了多少别人所给予的爱。人们总在盘算得与失,消耗着我们的安宁与真实。
  
  我们的内心总逃不过俗事生活的困扰。我们会情不自禁拿别人的生活跟自己比较,根据优劣来决定自己幸福的心情;有时是我们匆忙地赶路,忽然间丢了曾经的同伴和自己。也有时是因为我们完美的理想主义,却每每触碰到现实的坚硬和残缺而不堪一击。不知不觉中,我们在负重前行,疲惫不堪。在生命这条单行道上,我们疲惫前行,一路索取算计,只把自己走到最终,剩下形影相吊。
  
  是我们忘记了。
  
  且看看这个季节,春生夏长以后,秋季来得自在恬然。古人说秋三月是为容平,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季节,丰饶却宽容,春夏努力过的物种都能在这个季节得到相应的回报,自然间最本真的规则在这个季节得到完美体现。
  
  在做不到“出世”之前,且让我们恬然地“入世”。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是狭隘者的良药,也是不得志者的坦途。没人责怪一个人的努力向上,就像没人责怪生命朝向太阳。“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唯思利及人”,儒家传世千年,这一点说得极好。《尚书》明确了人生的境界:不是为生活回报了我们什么,而是我们给予了什么,给这个世界分享了什么。
  
  母亲从老家过来住,有她的邮件寄来,很平实的一个信封,是母亲拜的书法老师寄过来的作品,叠得整整齐齐。听母亲说,那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享有全国知名书法家的美名,只是身体不好。他总鼓励母亲说,你没事的时候就常带作品过来吧,我这个身体只能用“苟延残喘”来形容,有今天就不一定有明天的,能指导一点是一点。
  
  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慢慢展开作品,只见豪迈苍劲的字体,挥洒得英武而又潇洒,两行大字为:“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我仿佛看到一个老人步履维艰地爬楼,挥毫泼墨后,又顶着烈日下楼去邮寄。想象里的老人身影合着幽幽墨香,像秋天一般,淡泊宁静。
  
  这正是秋天的独特气质,淡泊而从容,分享而愉悦。一个已向人生之秋的老人,以仅有的生命尽享给予、分享之乐。这种力量,突破躯体的局限,在人群中弥漫开来,让我们隔着遥远的距离,就能感受到它的温暖,如沐秋阳。
  
  人心不是别人的跑马场,也不是只做加减计算的名利场。秋天到来之时,在纷纷扰扰中开辟出一点属于心灵的空间,带着一颗安宁的心去感受彼此灵魂的微光,灌溉心的土壤。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当我站在秋天的路口,看着红叶满天,落叶纷纷抽离枝头,怀抱着一丝丝秋凉,怀想那些春日里发芽的梦想,夏日里激扬的青春。在秋天,放下渴望收获的心,去静养心灵,分享四季。我看到缓缓流淌在体内的真实和宁静,不为获得才去给予,不为喝彩与人分享,慢慢体味这样一种清甜的香味,远远地弥漫出来,淡淡的,就是灵魂的香味。这也是一种坚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9:51:44 | 查看全部
从错误中寻求智慧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167次   每一年我的朋友桃乐回家过感恩节的时候,她的母亲总要为全家人端上一盘“错误沙拉”。桃乐说那盘特色菜是她母亲很多年前发明的,母亲照着烹调书做沙拉时把左边那页某种沙拉的原料跟右边那页另外一种沙拉的原料错误地混在一起,端上桌时大家都说非常好吃,从那以后,她母亲每年都会如法炮制一盘“错误沙拉”给全家人吃,“错误沙拉”实际上已经不是错误了。
  
  每件事物都是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错误也不例外。每个问题来找你时手里都带着一件礼物,如果你只注意问题本身,你就错过了它手中的礼物。如果你不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不从中寻求智慧,你就学不到东西,就得不到进步。
  
  盖洛普调查公司曾经进行一项调查,要求接受调查者说出他们经历过的最糟的事情和最好的事情。有4/5的接受调查者说他们经历的最糟的事情后来转变成了最好的事情。

  你可以选择为那些错误感到遗憾,也可以选择从错误中学到新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9:51:53 | 查看全部
你知道打电话给谁吗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173次   爷爷去世后的一天下午,卡罗尔蜷缩在床上,可怜地抽泣着。母亲坐在她旁边,问:“怎么了,宝贝?”
  
  “我想爷爷,我想跟他讲我遇到的问题。”卡罗尔说。
  
  “我知道,亲爱的,”母亲同情地说,“我也想念他。但是,你不能跟我说吗?”卡罗尔使劲儿地摇头。
  
  “为什么不行呢?”母亲问。
  
  “因为你就是我们要谈的人。”卡罗尔抽泣地说。
  
  孩子并不总是跟他们的父母讲真心话。成年人也会选择对大部分家人和朋友不讲真心话。但是,我们都要有感情上的至交好友,这点是很重要的。
  
  不幸的是,据估计,绝大多数男性和很多女性在凌晨两点遇到问题的话,都不知道该打电话给谁。他们相信,没有哪个人会在他们遇到危机的时候真的想听他们倾诉。我们太多人绝对是没有至交密友的。
  
  哲学家歌德曾经说过,“世界是相当空虚的,如果我们想到的只是山脉、河流和城市,但是,如果知道世界各地都有人跟我们一起思想和感受,尽管他们在空间上离我们很远,但在精神上却离我们很近,这就会让地球成为一个居住的花园。”
  
  你跟谁比会显得脆弱呢?在你看来,地球更像一片偏僻的沙漠呢,还是更像一个居住的花园?其区别仅在于你在最受伤的时刻可以随时打电话的那个人。你是否认识这样一个人?对他人来说,你是这样一个人吗?
  
  俗话说:“朋友就是知道你心曲而且在你忘记歌词的时候可以唱给你听的人。”如果我们要想找到知道我们心曲的那种朋友,那么我们也必须是那种朋友。
  
  好朋友是需要时间来形成的,今天就是一个建立这种友谊的好日子。你准备好了吗?
  
  我是否在深夜想要倾诉时却找不到适合的人__________  
  我是否在深夜接到过朋友倾诉的电话_______________  
  我是否打算让今天成为建立这种友谊的好日子________  
  我以后准备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9:52:03 | 查看全部
若相惜,亦莫离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152次   1
  
  那时候,莫离的课桌抽屉里总时不时地泛着清浅的香。最初,莫离没放在心上。哪曾知,手伸进抽屉里拿课本时,却猛地触到柔软的一团。是一朵花,纯白,绵软,像她身上的衣裙。
  
  莫离不认识那朵花的名字,但她想,它一定有个美丽的名字。
  
  一夜之间,莫离的心里千树万树,绽放着盛大的秘密。高三,最不容犯错误的时候,每个人都一无所有,却又都怀揣硕大的梦想。莫离的梦想是南方城市的大学,不仅仅是那所城市的光怪陆离让她心生向往,更多的是,那所校园里,盛开着大片白玉兰和一树又一树的樱花,而花下,走着她的少年。
  
  少年叫袁予朗。高莫离两届,是学校的排球王子。因为耀眼,所以绯闻缠身,校园里流传的传说里总是袁予朗和不同女生的名字。莫离喜欢袁予朗,但却没有有关她和他的传说。没有人会相信,平凡如草芥的莫离,会与身处玫瑰园的袁予朗有任何瓜葛。
  
  莫离偷偷写信给他,只说,请你不要忘记我。
  
  袁予朗没有忘记莫离。高考后,一个落着微雨的午后,他约她来他家。就在那所开着绿色百叶窗的红瓦房子里,她把第一次给了他。她醒来,拾得一袖香,恍惚地记起,她跟着他进院子的时候,屋角隐约有一株花树,开着耀眼的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9:52:15 | 查看全部
2
  
  几乎每天,露珠未干的清晨里,莫离都会在课桌抽屉里触摸到一朵柔软的白。莫离翻开一本复习资料,将花朵一一夹进去,再将书本按平,像是要极力掩藏。
  
  烽烟四起之时,谁会趁着星光摘一朵带着露水的花,给一个一点都不会将之放在心上的女生呢?
  
  早读课快要结束时,班主任路过莫离的课桌,将一封信放在她的桌上。是袁予朗的回信。在此之前,莫离寄给他有三封还是四封了?是他说我怎么可以忘记你,你可以写信给我啊!袁予朗的枕边语,没有一个爱字,在莫离听来,却比情话还要温软甜蜜。
  
  几番月考过后,花朵也已凋零,抽屉里没有花开,莫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她的心里只有两样,大学和袁予朗。多一样,都觉得拥挤。
  
  莫离是住校生,高考前,她因要交资料费回家了一趟,高三似炼狱,距上一次出来,已经是什么时候了,不像学校附近镇上的同学,可以天天回家吃上妈妈烧的菜,还可以看看田野和春天的花开。
  
  想起花开,莫离恍然间想起抽屉里的那一朵香。三年,校园的角角落落都被莫离走遍,不曾见过盛开着那样的花。只有校外,才能摘得来。对,除了袁予朗,谁的家在学校附近镇上住?
  
  莫离走了一路,将前前后后的细枝末节想了个遍,镇上居住的男生有几个,但最有可能的,只有方平海一人。
  
  高考后,同学聚会,在学校附近镇上的小饭馆。莫离也去了。席间,莫离走向方平海,她说,方平海,你能帮我约一下袁予朗吗?
  
  这也是拒绝一个人的方式吗?
  
  莫离是哭着回家的,方平海回来后带来的消息是,袁予朗根本没回来。城市的繁华已经让他背叛乡村也忘记她。
  
  是方平海骑着车送的莫离。方平海卖力地踩着车子,汗水浸湿了背部的一小块。莫离说“要不我下来吧,载着我,你太累了”时,方平海回,希望有一天,我开着车,载你回家。
  
  分别的路口,目送莫离走远,白色的裙角在风里吹啊吹的,在方平海的心里荡漾着。方平海在身后大声地问,莫离,你喜欢的花是茉莉花吗?
  
  莫莉猜得没错,抽屉里的花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它叫茉莉,正是方平海,每天早上从家赶往学校开始一天的早读时,为她带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9:52:28 | 查看全部
 3
  
  莫离看到了袁予朗,在这个她梦寐以求的南方城市里。
  
  莫离虽然和袁予朗不同校,但毕竟呼吸着同一个城市的空气。莫离的大学校园不大,但也开着玉兰花和樱花。原来,不只一所学校,盛开着这样的花朵。
  
  莫离看到袁予朗的时候,他正和一个长发女生从食堂里出来,肩并着肩,男才女貌。
  
  长发女孩离开后,袁予朗带莫离参观了他的学校,她不及他的肩,永远跟不上他成长的速度。袁予朗说,你长大了。
  
  是的,从那个微雨的夏日午后,莫离就已经迅速长大。但莫离并没有将之说出口。在这个男子面前,她早已经不再是纯情少女,但有些话说出来,仍旧让她感觉羞涩。
  
  莫离看到男生宿舍楼的窗口,挂着旗帜一样的衣服,哪一扇才是他的呢?她在,洗衣的事怎能让他自己做?她未问,便听到他说,我在校外租的房子,和一个女生。
  
  多年后,莫离才想到,只有不爱,才会毫无保留地伤害。就像她于方平海,也像袁予朗于她。
  
  方平海的大学在北方,他写信给莫离,学校很大,却没有一朵茉莉。原来,并不是所有学校,都盛开着一样的花朵。
  
  莫离在27岁那年嫁了人,新郎本只是她生命里的路人甲,却成了她最终的归宿。
  
  第二年,莫离生下一个女儿,像她,眉清目秀。
  
  日子琐碎反复,莫离已经不计较和丈夫之间是相爱还是相伴。只是,抱着女儿坐在阳台上看月亮时,她会想起那些个露珠未干的清晨,想起爬满月光的台阶上,有没有人会送来一朵年少的鲜花。
  
  袁予朗曾经是她的深爱,而她想起的,却是方平海。那个给她在清晨送带着露水的花朵的人,那个写信说找遍校园只为寻一朵茉莉的人,那个因任性被她扔掉很多次却每周仍要打电话的人,那个在信里说过很多次我爱你却真的面对面时连亲吻都略嫌生硬的人……
  
  也只是黑夜。白天照常兵荒马乱,除了工作与家庭,莫离已经无暇顾及其他。命运弄人,在一次客户联谊会上,莫离看到了袁予朗,他身边带着的仍是青竹一样的女孩,仰起尖下巴的脸看他时,眉目里都是情。怎么,真的应了那句话吗,男人20岁时喜欢的,是20岁女孩;30岁,40岁,直到80岁,喜欢的仍是20岁女孩。
  
  虽事隔多年,莫离的心里还是一时乱了阵脚。但还是微笑着寒暄,微笑着再见,微笑,不是因为快乐,是因为让这个负了她整个青春的男人看到,她已经不在乎。
  
  莫离穿着病号服躺在病床上时,想起这些,觉得爱情比起生命早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单位体检时,发现她的子宫处有小小的暗影,复查后才知道是致命的伤,子宫肌瘤,切除整个子宫。
  
  还未痊愈,丈夫却又查出胃癌晚期,日子越发过得无望,莫离已无力承受。有人委托医院捐款给她,十万元,不是小数目,但仍旧没有挽留住丈夫的生命。
  
  一夜之间,莫离苍老了。像是从来没有青春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9:52:39 | 查看全部
4
  
  丈夫离世后,莫离收拾书柜,有一本书,是发黄的复习资料,还未完全打开,便有零落的花从书页间飘曳而下。顷刻,少年心事纷纷涌来,只是,当最初的情怀已成标本之时,旁侧丈夫新添的字句却让她轰然泪下:很遗憾没有参与你的最初,很难过不能陪你一起老。
  
  半年后,有车停在莫离的家门口。从车上下来的,是陌生的男人。他对莫离说,我们方总在楼下的车里等您,他说要接您回家。
  
  莫离跟了去,手里牵着目光清澈的女儿。
  
  方总用盛大的婚礼迎接了莫离,洞房夜,莫离说,对不起。男人说,对不起的是我,没有照顾好你,让你受了这么多的苦。莫离又说,可是,我不能再生育。男人说,我们已经有一个女儿,足够。
  
  自此,每天,在露水未干的清晨里,莫离推着轮椅,在小区里的花树下散步。轮椅里坐着的是方总,不,是方平海。有时他转过头来,看花瓣落入她的发间,她会微笑着弯下腰,让他从发间轻轻地将花瓣吹落,还听到他在耳边呢喃,那些茉莉花在我心中开了十几年,而你一直是最美丽的那一朵!
  
  是那一年,尚在大学,方平海突然向莫离说其实一切都是骗局,他自始至终都没喜欢过她。而在之前的一封信里,他还是情深意长,说过几天就要带着满怀的茉莉花去学校看她。
  
  他在去看她的路上遭遇了车祸,双腿截肢。
  
  莫离不知道。
  
  莫离后来知道的还有,用来挽救丈夫生命捐助十万元的人,是他。
  
  但莫离永远不会知道的是,17岁那一年,落着微雨的午后,袁予朗家的院落里,花树摇影中,是前去找袁予朗要复习资料的方平海,他透过百叶窗的缝隙,看到睡相恬淡的莫离,花朵一样的芬芳美丽。
  
  大凡男人都在乎女人的第一次,而方平海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茉莉花一样美丽的莫离。
  
  对,方平海还说,莫离,茉莉,其实也是莫要分离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