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6:39:12 | 查看全部
说个谜语你来猜时间:2013-09-28 作者:未详 点击:490次   有一对结婚不久的小夫妻,丈夫叫康达成,在一家私营企业跑业务,妻子许芳芬是商场的售货员。两口子工作辛苦,挣钱却不多,好在两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倒也舒心。
  
  这天,早饭还没吃,康达成公司的老板打来电话说有重要业务。康达成不敢怠慢,抓起一个馒头就往公司赶。也是忙中出乱,下楼梯时一不小心摔了下去,这下把腿给摔伤了。
  
  康达成忍着疼给老板打电话解释,不想老板没好气地说了一句“你以后都不用来了”就挂了电话。康达成暗自叫苦,只好给许芳芬打电话,第一句是:“芳芬,我摔伤了。”第二句是:“对不起,我的工作丢了。”
  
  许芳芬闻讯慌忙喊来邻居把康达成送进了医院。万幸的是康达成腿伤不是很严重,一个多月后就出院了,医生叮嘱他在家静心休养。
  
  许芳芬松了口气,在家养伤的康达成却担忧起来,自己一个大男人在家养伤吃闲饭,能不焦心吗?
  
  许芳芬知道丈夫的心思,便安慰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先在家好好养着,等身子骨好了再去找工作也不迟呀!”
  
  安顿好康达成,许芳芬本想在家陪他几天,可康达成催她说:“我没事,你上班去吧,你的工作要是再丢了,咱们可就要喝西北风了。”许芳芬这才去上班。
  
  中午的时候,康达成刚吃过饭,就接到妻子的电话,许芳芬问:“午饭吃了没有?”康达成说他拄着拐杖给自己做了个疙瘩汤,还挺合口的呢。
  
  许芳芬笑着说:“可怜啊,晚上等我回来给你做好吃的吧。”接着就要康达成猜一个谜语:“多一点能吃,少一点能用—打一字。”
  
  康达成想了想,就说:“应该是‘手术’的‘术’字,怎么突然考我这个?”
  
  电话那头的许芳芬呵呵一笑后,神秘地说回家后你就知道了。
  
  下班回家,许芳芬买了一篮子的菜,一回来就扎进厨房忙开了,说要做几个好菜给康达成增加营养。
  
  一会儿工夫,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就上桌了。许芳芬指着红烧排骨和炖鸽子说:“快吃,这是你的病号餐。”又指着一盘炒青菜,笑嘻嘻地说:“这是我的美容减肥餐。”
  
  康达成皱了皱眉头说:“我这都快成坐月子了。你以后不要买这些东西了,贵死了,你一个月就那点工资!来,你也吃啊,一起吃!”
  
  许芳芬把丈夫夹到自己碗里的排骨又夹了回去,死活不愿意碰“病号餐”,她吃着自己碗里的青菜,说:“嗨,实不相瞒吧,我今天中午吃得可好了,去我们商场对面的‘陶然居’吃的鹅肝豆腐。所以,晚上我要吃点粗纤维的东西,我可不想把自己吃成大胖子,丑死了。”
  
  康达成不相信:“‘陶然居’?鹅肝豆腐?你骗我的吧?”
  
  许芳芬瞪大眼睛,一脸认真地说:“骗你做什么?我们商场的几个姐妹带我去的,她们说‘陶然居’搞优惠酬宾活动,我就去了。”
  
  康达成问:“什么优惠活动?”
  
  一说到优惠活动,许芳芬马上来了精神,一脸兴奋地说:“嗨,就是猜谜语啊,今天能吃到免费的午餐,还全靠你的功劳呢!”
  
  原来“陶然居”饭店每天中午都有一个猜谜语送菜品的活动,这天的谜语恰好就让康达成给猜出来了,所以许芳芬吃了顿免费的大餐。
  
  康达成一听,心里又高兴又觉得不踏实,说:“占人家的便宜不合适吧?”
  
  许芳芬说:“大老板才不在乎呢!人家还欢迎我们常去,你想想,没人猜中他的谜语才叫扫兴呢!”
  
  康达成想了想,说:“说的也是。”
  
  许芳芬趁机给康达成碗里夹了块排骨说:“所以呀,你吃好点,一是补你的身体,二是奖励你的聪明脑瓜。”
  
  过了几天,许芳芬又在中午打来电话要康达成帮她猜谜语,这天的谜语是“四边残缺—打一字”。康达成想了半天,不敢确定地说:“应该是‘匹’字吧。”
  
  许芳芬下班回家告诉康达成,谜语猜对了,她吃到了免费的芦荟南瓜卷。晚饭的时候,许芳芬给康达成做了鲫鱼汤,她自己还是吃青菜。
  
  许芳芬一边吃着青菜,一边夸康达成:“我们商场的姐妹都羡慕我呢,有个聪明的老公,就凭你的脑瓜子,不愁将来找不到好工作。”
  
  康达成喝着鱼汤,心里甜滋滋的。就这样,在养病的日子里,猜谜语成了康达成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他觉得通过自己的智慧能为妻子挣得一份丰盛的午饭是件开心的事情,并且也感到自己不是个挣不来钱吃闲饭的负担。
  
  这天,康达成又猜中了,他不禁有些得意了,自己的脑瓜真是好使啊!
  
  晚上,许芳芬回家时,提着一只鸡和几本书,说:“不能老补你的胃了,你的脑子也该补补了,再聪明的脑袋也要充电呀!瞧,我借了几本经济学方面的书,你闲了翻翻。”
  
  康达成高兴地接过了书。此后,康达成除了做一些恢复运动外,读书也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当然,猜谜也没有间断。
  
  大约一个月工夫,康达成的伤基本痊愈,他再也闲不住了,他想马上找一份工作。
  
  许芳芬倒是不着急,她要丈夫再观察两天,还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等彻底好了也不迟呀。”
  
  康达成说不过她,只能趁许芳芬上班了,偷偷跑出去找工作,没想到还挺顺利,得到了一家大公司的工作机会。康达成得知好消息后,兴奋得想马上见到许芳芬。
  
  起了这个念头,康达成拔腿就朝许芳芬的单位奔去。人逢喜事精神爽,一会儿工夫就到了许芳芬工作的商场门口。康达成一眼就看到了街对面的“陶然居”,他感觉特别亲切,心里暗想:陶然居啊陶然居,以后,我就不猜谜了,我要用自己挣的钱请我老婆到你们馆子吃饭。
  
  康达成一看表,快到午饭时间了,心想:许芳芬也快吃饭了吧,反正找到工作了,今天好好吃一顿,庆贺一下。康达成进了店,找了个座位坐下来,就要给许芳芬打电话,见服务员过来了就随口问了一句:“今天的谜语有人猜中吗?”
  
  服务员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很有礼貌地问康达成:“先生,对不起,我听不懂您在说什么。”
  
  康达成说:“你们不是一直在搞活动吗?猜中谜语就免费送菜品呀!”
  
  服务员说:“先生,您恐怕搞错了,我们这里从来就没有搞过这样的活动。”
  
  这时候,康达成的手机响了,是许芳芬:“呵呵,我在‘陶然居’,又有个新谜语。你说‘耳朵藏在嘴巴里’是什么东西啊?一定要猜出来呀,今天的菜是我最爱吃的糖醋鱼哦。”
  
  许芳芬在撒谎!这些日子她天天吃青菜,却骗自己说她在吃美味佳肴。
  
  康达成突然想到,商场里午饭时间是很忙碌的,她们根本没有时间到街对面来吃饭。
  
  康达成感觉鼻子酸酸的,他对电话那头的许芳芬说:“芬芬,咱们今天不猜谜了,我马上给你送饭过来!”
  
  康达成挂了电话,对服务员说:“来份糖醋鱼和肉末莲菜,我要打包带走。”
  
  糖醋鱼和肉末莲菜是许芳芬最爱吃的两道菜,这个,康达成不用猜都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6:40:24 | 查看全部
去年的树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173次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着听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儿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说。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说:“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儿。鸟儿问女孩儿说: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儿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6:40:44 | 查看全部
坎坷在前,温暖在后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459次   父母皆蒙冤入狱的时候,他才10岁。懵懂之中他已经感觉到这尘世的炎凉。生活如一张缓缓展开的画布,刚刚透出幸福的底色,就被雨水无情地浇湿了,一切的快乐和安宁,被浸染得面目全非。
  
  他和妹妹的生活,全靠哥哥每月扛木头挣点工分和粮票来支撑。家里的抽泣声和死寂气息,给他的童年蒙了厚厚的一层灰。他还记得,那次他和哥哥顶嘴,哥哥看着他掉在地上的米粒,责备他说不懂得养家不易,激愤处还打了他一巴掌。他暗记在心,早早放学就跑去林场候着,打算伺机报复。远远地他听见,哥哥和工头在争执。工头膀大腰圆、盛气凌人,指责哥哥干活不利索,伸出手就要打,哥哥骨瘦如柴,声嘶力竭地辩解着,局促无奈的神情和委屈的眼泪,一点一点,濡湿了他的童年……
  
  他还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另类,小朋友都远远地避开他,游戏和玩具从来都不属于他。家里那台破旧不堪的收音机,成了他童年的唯一慰藉。彼时他的愿望只有两个:第一个是能够走在一条干净的柏油马路上——乡村的街道,每逢融雪之后就泥泞不堪;第二个愿望,则是成为一名歌手。通过收音机,他知道了德德玛,知道了蒋大为,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同他们一样,让歌声随着电波传遍四方。
  
  16岁那年的冬天,他怀揣着外婆给的25元钱,孤身一人,来到了省外的艺术学校,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亦开始了自己奔波流浪的岁月。
  
  一年之后,在他逐渐适应学校生活的时候,突然被辞退。原因只是因为学校里除了他,是清一色的蒙古族学生——远离了故乡,他依然是另类。他只有流着无助的泪水,收拾行李无奈地离开。
  
  此后他先后去过七八家歌舞团,做过临时工、合同演员、学员。每到一个地方,凭着自己天生的倔强和闯劲,他总是直闯团长办公室,要求考试,期待被接纳。风风火火的背后,是积蓄已久的隐忍和泪水。
  
  在广州,不会说粤语、不会唱粤语歌的他,备受歧视。有一段时间他断了收入,住在剧团里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屋里,潮湿阴暗,没有任何演出,就以方便面、榨菜度日。有好心人介绍他去东莞的一家餐厅唱饭市,为了每日10元的报酬,从广州到东莞,他需要奔波5个小时……
  
  生活的艰辛,是从皮肤、从指甲缝里都能渗透出来的酸涩煎熬。原本,他以为自己那颗被流浪和冷漠打磨得近乎麻木的心,再也激不起感情的火花了。可是听到哥哥的电话,还是蓦地涌出了眼泪。哥哥说,外面的日子不好混,别看家里穷,可穷得舒坦,不像外面,没有人疼,饥一顿饱一顿的。哥哥还说,以他的基础,可以回来插班,再参加高考。
  
  他开始跟班学习,拼出了浪迹天涯的那股狠劲,成绩扶摇直上,让所有的人吃惊。然而,临近高考,学校指定几名学生突击入团,这“暗箱操作走后门”的事件,引起毕业班同学的强烈不满。学校决定将此事压下去,于是一场抓“新动向”的运动在毕业班开展了起来。没承想,抓来抓去,他竟被当做典型抓起来批斗——家庭成分不好、父母接连入狱、混迹花花世界3年的大龄青年,成了破坏毕业班安定团结的罪魁祸首。就连平日里相处不错的同桌,也向组织揭发,他曾以两毛钱的饭票收买人心的“罪证”。
  
  批斗会结束,主持人问他:“服还是不服?”他儿时的桀骜顷刻喷涌而出,心一发狠,嘴唇早已经被咬出一排青色的印痕。“不服”,那声惊天动地的嘶喊震惊了所有的人。
  
  高考前一周,他被关进了隔离室反省。如同被禁锢起来的野兽,他心急如焚、愤懑不已,他不明白命运为何如此对自己不公,颠沛流离的疼痛苦楚犹在眼前,而如今上天竟然以这种方式,拒绝了他努力的机会。
  
  高考前一天,奇迹般地他被放了出来。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已对前程不再抱希望,填报了家乡的一所钢铁学院,心想:世事艰难,抬一锅铁水,铸一颗红心,总是可以的吧?
  
  当其他同学在考场上紧张得汗湿衣襟时,他却出奇镇静,因为知道害怕也枉然,只是像机器人一样机械地应付着试卷上的每一道题,会的,就写出来。经历过风雨之后的心,平静得激不起任何涟漪。这种超脱的心态竟让他发挥得极好。
  
  做梦都没有想到,首都的一所著名音乐学院给他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他梦寐以求的机遇,竟在这样漫不经心、几近放弃的境遇下,给他抛来了橄榄枝。
  
  20年后,他已经成为著名的音乐人,名满天下。衣锦还乡之时,看见憨厚的哥哥,在自家田里刨着山芋,粗糙的双手沾满污泥,见了他,先是一愣,继而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笑容,嘴里喊的依旧是他许久没有听到过的自己的乳名:军。
  
  他突然感慨得落泪,若不是当年命悬一线的高考,说不定自己和哥哥一样,终日守在田里劳作,而一直钟爱的音乐,也只能当做这田间耕作之余的消遣吧。他心疼哥哥的辛劳,顿感自己的侥幸。
  
  闲暇时,他四处打听才得知,当年,为了让他能参加高考,长他3岁的哥哥,不知找多少人求助,给多少人下跪。找领导求情不成,又说他不是这个家庭亲生的,为此还挨了板子,写了证明书,四处求人签字作证;还有一帮乡亲,为了他能顺利考试,卖血换来补品………
  
  还有当初混迹剧团时,只要嗓子还能发声,他就得站在舞台上,那些朋友之间因病替场、有好场相互介绍的温暖!那些月初借钱交房租月末还钱时的温暖话语……若不是这些零星的“小恩小惠”,这所有的一切恐怕都要改写,他之前的积累会逐渐溃散,之后的功成名就怕只能是愤世嫉俗。
  
  原来自己一直承受着莫大的恩惠而并不自知。长期以来,只是感叹这周遭冷漠,并未有过感恩和欠负之心。铅华洗尽,方才懂得这世界尽管淡漠,但那些细碎的关爱,一直绵延不断,如同流水,缓缓流过生命坎坷的罅隙,给予生命力量和温暖,从未枯竭和远离。记忆中一个鼓励的眼神或微笑,会稀释所有的怨怼,贯穿长长的一生,直到衰朽。
  
  他泪雨滂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6:41:03 | 查看全部
素时锦爱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150次   高龄父亲与岁月做着最后的抗争,无奈器官功能衰退,身体每况愈下。母亲见面就跟我唠叨起来,说父亲白天也不到外面溜达,一躺在摇椅上,就呼呼大睡。半夜却将灯开得通亮,哼哼唧唧地磨人,真是前世欠了他的。
  
  母亲这里还没唠叨完,那里老父亲叫开了。母亲边走边说:“几天没屙了,肯定又拉了一身。”我随母亲进了房间。果然如此。父亲大声责怪着母亲来得不及时,母亲不做一声,将父亲的裤子脱下,将床边早准备好的水倒在盆里,帮父亲擦洗,又帮他换上干爽的衣服。母亲做得麻利熟练,让我插不上手,最后她还在房间里洒上花露水。我心里想,还有谁比结发老伴服侍得更细心周到呢?
  
  其实母亲的性格是极其强悍的。儿时的一幕幕总萦上我心头:强壮得如一头牛的父亲,因戴着“右派”帽子,卑微劳作,时常受别人欺负,好强的母亲凭自己根正苗红的出身,想着法子护着父亲。她只能“敲山震虎”,明里呵斥父亲,暗里震慑着他人,好让别人知道她那不能惹的“辣子”性格。久而久之,别人收敛了不少,父亲也习惯了寡言少语、随遇而安的生活。
  
  可如今,父亲的生命在慢慢流逝,脾气却上来了,而母亲一改强势,依顺着父亲,默默地守着风烛残年的他。
  
  “素时锦爱”这四个字跳进了我的脑际。
  
  平常的日子,爱伴行其中,悄无声息,只有生活的异动,才让人感受到这份锦爱。
  
  我与妻结婚二十多年,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有时为事争论,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彼时面目不乏狰狞,言语不乏恶毒,总是将对方深深伤害。此时,爱就像一个偷懒的家伙遁了形,不知躲在何处逍遥。可就在我生病住院时,妻子一下子变得与往日不同,她始终陪在左右,从她焦急的神情中,我读出了她的深深担心和爱意。尤其在做切片深度检查时,妻像被人抽了脊梁骨一样,一下子瘫了。在等待的日子里,妻惴惴不安,日渐消瘦。当第三天我被上苍“大赦”时,她竟喜极而泣。这样的过山车似的心理折磨,让我和妻子似乎也明白了许多。
  
  事后妻对我说,平时不觉得,吵吵闹闹的,总认为幸福是跑不了的。一旦幸福摇摇欲坠时,才感觉你在我生命中是如此重要。我对妻说,这就是一种素时锦爱。
  
  爱,潜行在清素的日子里,常常让人忽略它的存在,即使对爱有着温暖的回忆,也总少了那么一点怦然心动。爱若无形,心乏灵敏。可在不寻常的日子里,爱是那么光彩照人,是那么如花似锦,让人不禁陶醉。吾之素年,谁予锦时;吾之素时,谁予锦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6:41:16 | 查看全部
百万步的爱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225次   他是台湾环保局焚化炉的一名普通工人,20多年前,热爱旅游的他利用假期徒步走完了台湾。未认识前,妻子就看过关于他徒步旅行的报道。
  
  结婚前,他与她曾约定说要带她环岛旅行,但忙碌的生活一直让这个计划无限制延后。对此,她从未有过怨言。生下一子一女后,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重,他不得不放弃喜爱的旅行,把全部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他以为等赚了足够的钱,就可以带着她完成环岛旅行的梦想。没想到,结婚10年,生活慢慢好起来时,她却病倒了。
  
  不知何时,她走路时总会突然跌倒,一开始以为是贫血,不料病情愈来愈恶化,加上她的父亲和兄弟都有相同的症状,他这才意识到她是罹患了家族遗传病——小脑萎缩症。
  
  看着躺在病床上日益衰弱的妻子,他突然想起自己曾对妻子的承诺,要带她实现环岛旅行的梦想。
  
  2007年6月17日,他用轮椅推着病重的妻子开始徒步环岛,因为还要工作,他必须先做9天的工,然后连续休息3天。在这3天里,他一步步推着妻子前行。3天后他在停留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坐车赶回去继续工作。工作一结束,他又带着妻子来到之前停留的地方继续徒步向前。每到一个景点,他们就会停下来看看风景。一路上,他为妻子拍了很多的照片,每一步都留有他们共同的回忆。有太阳,他会给妻子戴上帽子遮阳;下雨了,他就在轮椅旁装上一把伞替她挡雨。就这样,从月朗星稀走到晨光熹微,从大雨倾盆走到阳光普照,他们听潮音看夕阳,他几乎忘记了疲劳,而她也仿佛疼痛在身上消失了一般。
  
  旅行无疑是艰辛的,但也是幸福的。有人看他累就要用车载他们一程,但他总是微笑着表示感谢,然后婉言拒绝,他说,我不累,我要用自己的手推着她,一步步走完这旅程。有时,怕她坐得太久,他就背着她。实在累了,他就顺便找个地方休息,然后帮她按摩肢体。2008年5月23日,他们终于完成了环岛旅行的壮举。这一路的花草树木,每天的朝阳落日,见证了他们一步步行进的爱情奇迹。
  
  回家后,经过调养,她的病情稳定了许多,他觉得这是一路祈祷上天给予的恩赐。2009年9月20日,她不堪病魔的纠缠离他而去。去世之前,她曾流着泪对他说,谢谢你陪我完成最后的旅程。按照她生前的遗嘱,没办告别仪式,骨灰撒向了大海。他说,虽然很遗憾不能白头偕老,但能陪她看最美的风景,也是一种最美好的告别式。
  
  他叫黄智勇,他的妻子叫蔡秀明,这对平凡的夫妻用百万步的爱丈量出最不平凡的真情。2010年,依他们为原型,有“情歌王子”之称的黄品源担当男主角的电影开拍了。2011年6月17日,也就是4年前黄智勇推着妻子蔡秀明开始环岛的那个日子,一部反映这份真爱的电影《带一片风景走》上映。
  
  这一段用生命写就的故事,用百万步堆积而起的爱的旅程,在一起听着海潮起落,一起看着朝阳落日,一起闻着大自然芬芳,一起尝尽甘甜酸苦后,一起走过的每一步,永远是他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6:41:28 | 查看全部
多能有时是无能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217次   张翔是个勤快的小伙子。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干了一年多,其间尝试过很多工作岗位。因为他觉得,多换一些岗位就多一些经验,多一点见识,让自己“多能”一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后来,他那家公司倒闭了。
  
  他去人才市场找工作。一位招聘主管问他:“小伙子,你会做些什么?”张翔滔滔不绝地罗列了以前公司做过的岗位。他想,现在的公司大多是找“复合型人才”,自己不就是符合这些条件吗?他显得很自信,感觉自己能应聘到一个好职位。主管耐心听完他的讲述,对他说:“你以前做过的工作哪方面最擅长?哪方面最精通?哪方面最出色?”
  
  张翔没想到经理会这么问,他结结巴巴回答不上来。是的,他是做过很多工作,却说不出自己哪一样最专长、最擅长。
  
  主管笑着对张翔说:“你在很多岗位做过,说白了就是比别人多换一个工作岗位而已;你的那些经验,其实就是比别人知道的多一点而已。你的工作含金量不高啊,我们只需要有专长的人或者是专能的人。”
  
  第一次求职就这样失败了。张翔有点泄气,但没有办法,得继续找工作。在一家大型企业招聘摊位前,一位经理问他会做什么,他把以前做的工作又说了一遍,经理两手一摊,很委婉地说:“你很能干,但我们不招杂工。”
  
  张翔又去应聘了几个职位,但多数企业招专长、专能的人。而那些貌似专招“复合型”人才的企业,实际上是招“打杂”的工人,而且工资低、工作时间长。连续应聘,张翔都碰了钉子,他不得不静下心来想想应聘所遇到的问题,重新给自己定位。几天后,他毅然应聘到一家专门制造机器的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
  
  多年以后,那家公司的机器成为市场上品质最过硬的畅销产品。当然,张翔已成为那家公司首席的“机械专家”了。他不必担心再次失业和再次找工作,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独门技术,可以让他由青春做到退休。
  
  我们干工作不一定追求事事有经验,经验太多不一定是财富,有时候却是一种累赘,是一种缺陷。我们不必要求自己样样都精通、多能,有时候“多能”而不专能,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6:41:40 | 查看全部
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1062次   当我们为自己的母亲,为自己的姐妹,为我们自己,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先要说明什么是女人的享受。
  
  我们所说的享受,不是一掷千金的挥霍,不是灯红酒绿的奢侈,不是喝三吆四的排场,不是颐指气使的骄横……我们所说的享受,不是珠光宝气的华贵,不是绫罗绸缎的柔美,不是周游列国的潇洒,不是管弦丝竹的飘逸……
  
  我们所说享受,只不过是在厨房里,单独为自己做一样爱吃的菜;在商场里,专门为自己买一件心爱的礼物;在公园里,和儿时的好朋友无拘无束地聊聊天,不用频频地看表,顾忌家人的晚饭和晾出去还未收回的衣衫;在剧院里,看一出自己喜欢的喜剧或电影,不必惦念任何人的阴晴冷暖……
  
  我们说的女人的享受,只是那些属于正常人的最基本的生活乐趣。只因无数的女人已经在劳累中将自己忘记。
  
  抱着婴儿,煮着牛奶,洗着衣物,女人用沾满肥皂的手抹抹头上的汗水说,现在孩子还小,等孩子长大了,我就可以好好享受享受了……
  
  孩子渐渐地大了,要上幼儿园。女人挽着孩子,买菜做饭,还要在工作上做得出色。女人忙得昏天黑地,忘记了日月星辰。
  
  不要紧,等孩子上了学就好了,松口气,就能享受了……女人们说,她们不知道皱纹已爬上脸庞。
  
  孩子终于开始读书了,要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一个优秀的人。女人们这样想着,陀螺似的转动在单位、家、学校、自由市场和各种各样的儿童培训班里……孩子和丈夫是庞大的银河系,女人是行星。
  
  白发似一根银丝,从空气中悄然落下,留在女人疲倦的额头。
  
  我什么时候才能无牵无挂地享受一下呢?
  
  等到孩子大了,上了大学,或有了工作,一切就会好的。女人这样对自己允诺。
  
  时间抽走女人的美貌和力量,用皱纹和迟钝充填留下的黑洞。
  
  孩子大了,飞翔出鸽巢。仅剩旧日的羽毛与母亲做伴。女人叹息着,现在,她终于有时间享受一下了。
  
  可惜她的牙齿已经松落,无法嚼碎坚果。她的眼睛已经昏花,再也分不清美丽的颜色。她的耳鼓已经朦胧,辨不明悦耳音响的差别。她的双腿已经老迈,再也登不上高耸的山峰……
  
  出去的孩子又回来了,他带回一个更小的孩子。于是女人恍惚觉得时光倒流了,她又开始无尽的操劳……
  
  女人就这样老了,终于有一天,她再也不需要任何享受了。
  
  在最后的时光里,她想到了,在很久很久以前,她对自己有过一个许诺——在春天的日子里,扎上一条红纱巾,到野外的绿草地上,静静地晒太阳,听蚂蚁在石子上行走的声音……
  
  那真是一种享受啊。
  
  女人说着,就永远地睡去了。
  
  原谅我描述了这样一幅女人享受的图画,忧郁而凄凉。因为我觉得无数的女人,在慷慨大度地向人间倾泻爱的时候,她们太不爱一个人了——那就是她们自己。
  
  女人们,给自己留一点享受的时间和空间吧。不要一拖再拖,不要一等再等。就从现在开始,就从今天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6:41:49 | 查看全部
大器时间:2013-09-27 作者:未详 点击:229次   在电视上看到小提琴的制作流程,心有所动。
  
  制作一把精美的小提琴,木料的选择是关键。匠人们在选择木料时,非常在意树木年轮的多少。在他们看来,每棵历经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着一个精灵,而这个精灵正是一把提琴的灵魂。
  
  选准木料之后,木料要在阳光下风干两年,使其含水率低于10%。风干的木料被切割成木板之后,放入一个黝黑的、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好像大师的闭关修炼,根除杂念,凝聚精魄。这段静默岁月要持续四到五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韬光养晦,本来混沌的木板逐渐有了灵异之气,凝聚在木头中的精魄变得纯净而空灵。万籁俱寂中,那些曾经在大自然中吐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鸟之声,沙漏一样滴滴答答地从木头中渗透出来。老练的木匠这是可以从一块普通的模板中,听出一把小提琴的音质。
  
  这样的修炼,极易让人联想到世人眼中的“大器”。
  
  舍得放弃纷繁红尘中的诱惑和热闹,舍得放下你侬我侬中的情深和意长,舍得让自己从一个八面玲珑、颇受欢迎的“人精”锐变成呆若木鸡、衣锦夜行的隐者,除此,还要忍受漫长的寂寞和孤单,面对随时来袭的彷徨和绝望、讥讽和嘲笑……唯有如此,才可能炼成“大器”。而这样的人,注定是不多的,他的内心,时刻都有灵魂的清越之声在激荡,这是命运赐予追梦人的最崇高的现世享受,而这样的清越之声,有的人一辈子都无从知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6:42:00 | 查看全部
爱情时间:2013-09-27 作者:未详 点击:219次   从剑桥到了伦敦,我们住进了林柏蓝特酒店。我们沿着克伦威尔大道慢步行往白金汉宫的方向。华飞说,高二德文课正在读“少年维特的烦恼”,课堂上讨论得很仔细。
  
  “喔?老师怎么说?”我兴味十足地看着他──我也是高二的时候读这本书的呀,在1969年的台湾,一边读歌德,一边读琼瑶。1774年“维特的烦恼”出版后,说是有两千个欧洲青年效法维特为爱自杀。拿破仑在东征西讨的杀伐中,总是随身携带着这本爱情小书。“你一定不相信老师怎么说,”华飞笑着,“老师跟我们说:你们可不要相信这种‘纯纯’的爱。事实上,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没有‘互利’的关系,爱情是不会持久的。”
  
  我很惊奇地看着他,问,“你同意他的说法?”
  
  华飞点点头。
  
  我飞快地回想17岁的自己:我,还有我的同龄朋友们,是相信琼瑶的。凡是男的都要有深邃而痛苦的眼睛,女的都会有冰冷的小手和火烫的疯狂的热情。爱情是只有灵没有肉的,是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唯美浪漫、纯情而带着毁灭性的爱情,才是最高境界的爱情。
  
  华飞以好朋友约翰为例,正在给我作解说,“你看,约翰的爸妈离婚了,约翰爸爸和现在的女朋友就可能持久,因为,第一,约翰爸爸是个银行总经理,女朋友是个秘书,她得到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提升。第二,约翰妈妈是大学校长,约翰爸爸受不了约翰妈妈这么优秀;现在跟自己的秘书在一起,秘书不管是学识还是地位还是聪明度都不如自己,他得到安全感和自我优越感。在这样‘互利’的基础上,我判断他们的关系可能会持久。”
  
  我两眼发直地瞪着自己17岁的儿子,说,“老天,你──怎么会知道这些?”
  
  他瞅着我,明显觉得我大惊小怪,“这什么时代啊?妈妈!”
  
  晚上,伦敦街头下起小雨,我们在雨中快步奔走,赶往剧场,演出的是《伊芙塔》,以阿根廷沛龙总理的夫人生平为故事的音乐剧。我们还是迟到了,“阿根廷,不要为我哭”的熟悉旋律从剧场的门缝里传出来。
  
  48岁享有盛名的沛龙将军在一个慈善舞会里邂逅24岁光艳照人的伊芙塔。舞台上,灯光迷离,音乐柔媚,伊芙塔渐渐舞近沛龙——我低声对华飞说,“你看,‘互利’理论又来了……”
  
  华飞小声地回复:“妈,可是我才17岁啊,好像不该知道那么多,好像──还是应该相信一点什么吧!”
  
  我有好一阵子一边看戏一边心不在焉。他的问题——我有答案吗?
  
  早上,灿亮的阳光扑进来,华飞还睡着。我打开窗帘,看窗外那一片平凡而现实的风景。心想,这中间,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6:42:12 | 查看全部
你变了时间:2013-09-27 作者:未详 点击:168次   唐·韦斯特看到她在挥手致意,于是穿过车站朝她走来,晒黑了的脸上现出一种疑惑而惊讶的神情。
  
  “哎呀呀,”他和以前一样粗犷地笑着说,“真巧啊,呃……珍妮。”
  
  她也报以微笑:“唐·韦斯特,你一点儿都没变。”
  
  真是这样,就是胖了几磅、老了一点,但还是她很久以前爱上而又从未真正忘怀的那个唐.韦斯特。
  
  他站开来打量着她,蓝眼睛眯了起来。自欺欺人没有用,她想,就当以前那是孩子般的一时冲动吧。但只要一看到他,她还是有点儿不能自持。
  
  “珍妮,”他说,“珍妮,你看起来真是秀色可餐。”他叹了口气,然后潇洒地皱了皱眉,“你不知道,看到你有多好。多少次我都在想,你到底怎么了。”
  
  她犹豫了一下,欲言又止。他抓住她的胳膊,老练地引她走向车站的休息室。他总是处事老练,特别是和女人沾边儿的事情。
  
  他坐了下来,靠住皮靠垫打量着她:“你看起来是不一样了。你真是变了,珍妮。但你变得更可爱了,真是可爱多了。”
  
  “唐,”她轻柔地说,“从大学毕业时算起,的确过了很长时间了。”
  
  他点燃了一支香烟:“我知道,珍妮。一拿到学位我就参军了。是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嘿,还记得那次舞会和《蓝色多瑙河》吗?记得吗?”
  
  她眼睛盯在自己的饮料上,没敢抬头看他。
  
  “我几天前还听到了这支曲子,珍妮,我就想起了你。就是想你,没办法。”他握住她的手。
  
  “你看,珍妮,我还有件公事约了要办。我刚从南方过来,不过晚饭时我就该没事儿了。”
  
  这时她抬起头,发现他日光温柔,似有万语千言。
  
  “珍妮,我们可以像从前一样,就像那天晚上在舞会上,就我们两个人。今晚7点我们一起吃晚饭吧,在我住的酒店。”
  
  他使劲捏了捏她的手,没有等她答复。她看着他走出了门。
  
  她知道唐·韦斯特永远不会改变,那个人从来都不够老实。但是她爱他的方式也不会改变。他看她的那种眼神不会有错,唐现在可以说是她的了。
  
  只是她7点不会去赴约的,大概是因为她从来没有参加过大学的那场舞会,她甚至从来没有和唐约会过。唐是她在远处默默崇拜的橄榄球明星。
  
  更何况,她的名字也不是珍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