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8:21:03 | 查看全部
新机器

  昨天去一家酒店见客户,见大厅有台新机器,写着:消毒洗手机。我想也没想,掏出手机就洗了——洗得还真干净。

  然后,手机就不能打了。

  晚上看电视,新闻里说某酒店一位客人用洗手机把手机洗了……于是,酒店方把“消毒洗手机”改叫“洗手消毒机”
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8:21:23 | 查看全部
[卷首语] 新年第一天时间:2011-09-16 作者:罗伯特·福林 点击:141次   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我沿着加利福尼亚州一条干涸的河床走着。四周的山谷、小坡和群山环绕着我,空气温暖而又干燥,棉絮似的白云飘浮在碧蓝的天上,明媚的阳光照亮了远处的房子和汽车。人们有的沿着河岸走着,有的骑着自行车。他们享受着工作结束后的悠闲。 边说着话,一边用手指着什么,又一起笑起来。这是多么美丽而又安宁的景象!

  这是新年第一天,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我走过了一个男人和他的儿子,孩子刚会走路,他的爸爸抱着他坐在路旁的木栅栏旁。他的小脸带着天真的喜悦和好奇,看着几英里外的青山和高耸的大山,这对他来说是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生命新知的开始,当我的心里生起这个简单而又甜蜜的想法时,我的眼里涌出了泪花。有个人坐在一块石头上眺望着远方,他看上去忧伤而又孤独,轻风拂动着他旁边树上的叶子,情景有些凄凉。看到他的样子,我想起了自己的过去,我也曾一度陷入生活的愁苦,那时我唯一的伙伴就是忧愁和无助的心情。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着他,然后继续前行。

  快要到家了,我走过一排在风中婀娜摇曳的小树。小树林里传出了一阵清亮悦耳的小鸟的欢唱,我情不自禁地对着不远处的“鸟儿聚会”朗声笑起来。我到了家,走了进去,然后关好门。我再一次感谢上天给了我此时的美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尽管我不能总是把它带在身边。现在我知道了,无论新的一年将带给我什么,但时刻会有喜悦和惊奇出现,帮我度过生活中必定会遇到的困难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8:21:47 | 查看全部
[成长] 阮经天:金马影帝初长成时间:2011-09-16 作者:乐吴 点击:147次   一个曾经穷到无钱吃饭、停电停水的小子,红了,但他没有一丝新人的嚣张与骄傲。

  金马奖的颁奖现场,阮经天扛着赵又廷的人形立面饮料广告牌上了台。“不好意思,我今天带了我兄弟一起来,我代他自我介绍。”——他随即开始模仿赵又廷,“大家好,我是Mark赵又廷,takeabreak,休息一下。”

  台下笑成一片,《艋舺》里阮经天与赵又廷兄弟情义的对手戏,让人们轻易忽略和原谅了他此番略带广告性质的出场秀。

  28岁,新科影帝,9票的绝对多数,击败了王学圻、倪大红等资深戏骨。阮经天自认不帅,他说自己不过是个“长得怪怪的家伙”,从偶像到实力,有时候,分水岭就是一匹小金马。

  《艋舺》一出,他在其中的表演质感已经折射出光芒,甚少表扬他人的陈可辛看完电影就赞扬他“一个巨星诞生了”,而吴宇森的说法是,阮经天“让人联想起年轻时代的周润发”。

  但是,经历过很多年的低谷、曾经穷到没有饭吃的阮经天此时在人前已经涤尽了一个新人可能会产生的嚣张与骄傲,“这些赞美在我听来都不大真实,好听话太难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8:22:11 | 查看全部
拔举曾是他的语言

  生活中的阮经天比镜头上要帅得多,有一种低调的讲究,黑色棒球帽,灰色T恤,光脚穿帆布鞋,见人鞠躬,握手、微笑、搬凳子,态度谦和。但他曾经是个叛逆少年,脾气火暴,常常打架,一旦惹恼了他,拔拳就是他的语言。

  “我实在不像一个偶像演员,哪有一个偶像像我这样闹新闻的?”台湾的报纸上,常常有他:抢车道、跟女孩开房间、公然交女朋友,他主演的电视剧《命中注定我爱你》创下收视奇迹的时候,他允诺下海裸游,电视台新闻采访车大肆出动,阮经天在岸边100米的外海脱裤高举让记者拍照以示证明。他不在乎断章取义的八卦报道,却在意男人承诺的分量。他的瞳仁幽黑,如点漆,跟这双眼睛对视一秒,你才明白为什么导演们老爱找他扮演那些具备某种天才气质的角色:乖戾的舞者、自闭的画家、沉默的剑道高手、深情的小提琴演奏家、追求刺激的电脑黑客……直到《艋舺》,虽然只是演一个黑道的小混混,但导演依然赋予这个黑道小子惊人的智商:自小过目不忘,聪明绝顶,一个人能同时做掉4个人的试卷。

  从《小毕的故事》之后,原先师从侯孝贤的导演钮承泽有整整16年无戏可拍,阮经天说,他跟外号“豆导”的钮承泽的成长背景极其相似,在《艋舺》中撞出了火花,“我们都是家境有些辛苦,还不到小康,成长过程很叛逆,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是一般意义上的‘坏孩子’,喜欢打架,喜欢混着,喜欢讲义气这回事情。”

  他曾经是个好学生,成绩很优秀,考上了全台湾数一数二的台中一中。“国中时候一直是填鸭式的教育,到了高中突然没人管了,翘课直接从门口走出去就好了,老师不会管你的,作业不交也没关系,你考试来考就行。结果第一年,糟糕,旷课太多,退学。”他一路沉沦下去,就像《艋舺》里那些暴戾而茫然的少年。最低谷的日子,他给家里打电话,眼泪怎么忍都忍不住,“妈妈,我想回来,我一定好好念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8:22:20 | 查看全部
角色附体的快感

  17岁,因生计出道,陪朋友去台北试镜,摄影师问阮经天:“你要不要顺便来拍一张?”他懵懵懂懂,还问拍照要不要钱,因为不要钱。所以拍了一张。

  机会很快来了,戴佩妮的《爱过》MV里需要一张新面孔,模特公司把电话打给他朋友,结果朋友已经服兵役去了,于是阮经天替补。“其实我的朋友比我更帅。”他说。但这一次,老天爷把入行的通行证发给了他。在此之前,从高中退学的他当过游泳教练、救生员、吧台服务员、咖啡店端盘子的、便利店店员,甚至厨师……其实他的厨艺不怎么样,只会做简单的意面和汤。

  他根本不懂怎么拍MV,对演戏和表演完全没有概念,听说工钱可以现领,拍完当天就可以拿到5000块台币,冲着这一点,他去了。在片场,他被骂得一塌糊涂,“导演一个口令,我一个动作,像当兵一样,很生涩。当时觉得,拍戏好难哦!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情绪上也有障碍。”出道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的生活都重复着相似的内容:去片场,被导演骂,拍很多遍才过一条……《绿光森林》的导演冯凯捏着拳头骂他:“小天,谈恋爱你就会!拍戏你就不会?看见我的拳头没有,再不会,我揍你!”

  就这样演着演着,他突然开窍了,“有时候突然有种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头顶麻了,脚也麻了,讲什么台词都特别有感觉,偶尔有一场戏有这样的体验,哇,好爽!那一刻,连光线打在空气里的灰尘都看得一清二楚,好漂亮,人好像进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全身的感官都被打开了。”这种角色附体的感觉不是随时都有,但就凭那一瞬间,他爱上了演戏。

  “我想要当全世界最好的演员之一,而不是全世界最红的明星。”他喜欢强尼·德普,“德普刚出道时也是因为帅,但是他又拽,又颓废,可他从来不怕别人说他,老是选那种怪怪的片子,也不红,可是我觉得他最酷的就是这样子,他知道自己要什么,等他这条路走出来的时候,没人能够挡得住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8:22:40 | 查看全部
没有水的家,是废墟

  一直不红,他挨过最艰难的日子,当时他们三个男生合租,每天回家,都把身上的零钱丢进一只大碗,“穷的时候,就把碗里50块、20块的拿出来,去买个便当吃,一段时间以后,月底真的没钱了,再一看碗里,也只剩下一块的硬币了,大一点的票子都用完了。”三个男孩捧了那只碗里所有的零钱去银行兑换,换到700多台币,够撑一个星期,而下一笔钱从哪里来,还压根没有着落。

  “那时候真的好穷,穷到快死了。”幸亏有朋友,每天上班中途回来,带一只便当给他吃。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合住的两个朋友相继去了国外,他在垦丁拍《我在垦丁天气晴》,五个月的拍摄时间,他只回过台北一次,家中因为几个月没有钱交费,已经被停水停电了。

  “我告诉你,没有电没什么了不起,没有水,那个家就不是家,是废墟。因为那个家会发臭,马桶没办法冲,水龙头打开也没有水。我只好逃回垦丁,虽然我在那部戏里演一个很沉闷的角色,可我在戏里面什么都有,美术师和道具师帮我准备了很多东西,有便当吃,有朋友,有啤酒可以喝。一回台北,什么都没有,我又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现在混得这么惨,等天一黑,家里一点光都没有的时候,真的很吓人。”

  爷爷当时偷偷地寄钱给他。82岁的爷爷是他的偶像,“他当了一辈子军人,现在走路腰板还是超挺,性格正直,刚正不阿。退役后,他当了一家医药大学的总务长,管所有后勤经费,很多人都会来求他,可是,我从小就看见爷爷把人家的礼物丢出去,把人家赶出门。他当了20年总务长,最后口袋里空空的没有三毛钱。我们家一直很穷,但爷爷给了我们一个很富有的人格,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卑劣,都很正直。”

  他在这个圈子里等待了7年,曾经萌生过退意,但灰溜溜地离场实在太糗,不适合个性好强、坚忍不拔的他。另外,他隐隐担心。自己未来的孩子会问,“爸爸,你怎么从来没演过男主角?”

  在坎城影展遇到导演钮承泽的时候,阮经天连《艋舺》的剧本都没看过,钮承泽后来连笑带骂:“你带种!连剧本都不看就敢接戏。”他们之间的交流一直是这种骂骂咧咧说狠话的方式,直到他捧到金马,导演的贺词是这样的,“还好你得奖了,不然我下部戏就找明道演了。”这种态度比赞美更叫他放心,“好在我身边有很多讲话很实在的朋友。”生活中的他豁达随和,重情重义,周围有一帮真心实意的好兄弟。

  “WhichWayisup”,他撩起衬衫,腰间露出了这排文身。这是在人生低谷期,他反复问自己的一句话。如今,入行近十年的艰难磨砺已成笑谈。“以前我是游泳选手,是长距离的。人生的距离也是长距离的比赛,一开始一直冲一直冲,中间的时候会疲惫,这段时间一定要撑下去。怀抱梦想,撑下去,就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8:26:27 | 查看全部
[视野] 欧洲教堂为什么盖这么久时间:2011-09-15 作者:赖建诚 点击:257次   欧洲的宗教气氛很浓,每到一个大地方就会看到几座历史悠久的重要教堂。简单地说五个:

  第一个是巴黎圣母院,终年访客不断,其实它的高度与面积只能算是中等。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德国科隆河畔尖耸入云的科隆大教堂,内部高度155英尺。走入这座哥特式教堂的内部会有一种震撼的感觉,实在是盖得既雄伟又艺术。

  第三个是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黛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储的婚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内部高度103英尺。

  第四个是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参观后才了解什么叫做教廷。我参观过这座教堂两次,它是全世界最漂亮、最雄伟、最丰富、最权威的教堂。

  第五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法国香槟地区的兰斯主教大教堂,13世纪盖的,有许多漂亮的石雕作品。大门的圆形彩色窗上面写了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拉丁字:DeoOptimoMaximo。这三个字合起来就是:上帝是最大的,同时也是最适的。能同时具备“最大”和“最适”这两项条件的大概也必须尊称为上帝了。这三个简单的拉丁字显示了中世纪欧洲人的思考已经相当深刻。

  我非常好奇:为什么欧洲每个城市都有雄伟的教堂,有些还要盖两三个世纪?以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教堂为例,盖了几百年,至今还有一边的大柱子顶端尚未完成。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盖得这么大?

  有三位经济学者在2005年合写了一篇短文,说明欧洲各地用几百年的时间、花费那么大的人力与财力盖超大型的教堂,其实是符合经济学上的竞争策略的。

  文章的主轴其实很简单,摘述如下:

  中世纪的欧洲经济尚未起飞,封建领主的庄园是经济重心,每年能剩余累积的部分不多。当时最能掌控经济、影响政治的是宗教界,教会拥有城市土地、农庄、捐献物资,这是其他团体无法比拟的资源。为了维护教会的独占性特权,最好的策略就是以几百年的时间建造超大型的教堂,把该地区的剩余资源大幅投入教堂。这有两点好处:其一,经济资源与劳动力市场都在教会的掌控下,教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实力稳居第一;其二,不同的宗教若想进入此地区发展,就很不容易抢到所需的各种资源来盖自己的教堂。

  举例来说,天主教的策略就是用“超额设备”的手法盖一座比实际需要大很多的教堂,来阻挡其他宗教(例如基督教)的进入与竞争。换言之,天主教先抢光对手可能的生存空间,让自己独自壮大,然后又以如此雄伟的教堂来炫耀,一方面吸取更多的资源(磁吸效应),另一方面又可以吓唬和阻挡潜在的竞争者与威胁者。

  教会抢夺经济资源的常见手法是以政治和宗教的力量占有最具经济价值的土地,然后在各种市集与交易场所课税。接着要求商人捐献报效,用这些钱来盖教堂,进行军事活动(宗教战争)。教会是宗教团体,但在经济资源的抢夺上却像是精明独占的企业家。商人若想要做大生意或包工程,教会是必须攀结的机构。

  教堂更是多重功能的聚会所:政治、宗教的中心,民间生(受洗)死(葬仪)的必经场所,也是利益交换、磋商、贿赂、纠纷仲裁、节庆活动的中心。反过来说,中世纪的经济尚未起飞,哥伦布尚未发现新大陆,如果不兴建超大型的教堂,地方经济怎会繁荣?劳动力市场怎会活络?政治与工商业的协调、磋商、调解,由谁来做?

  其实中世纪欧洲教堂要盖这么大这么久的原因很简单:教会先掌控地方的政治与经济资源,然后用“超额设备”的手法,以几个世纪的时间盖超大型教堂,产生一种孔雀开屏效应。这么做有三项好处:一是巩固自己的地盘;二是向潜在的竞争者与威胁者炫耀,阻挡他们进入;三是通过这种大型公共建设繁荣地方经济,活跃当地的就业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8:26:47 | 查看全部
[视野] “小大国”匈牙利时间:2011-09-15 作者:余泽民 点击:153次   去匈牙利朋友家,只要看到墙上挂着匈牙利地图,十有八九是一战前奥匈帝国时期的老地图。匈牙利与奥地利有着“不打不成交”的历史渊源,虽然裴多菲那一代人曾在1848年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以悲剧告终的反抗奥地利统治的独立革命,而10年后却与奥地利结成二元制帝国,将匈牙利带入了最辉煌的时代,如今布达佩斯的所有名胜,几乎都是那个时期留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奥匈帝国瓦解,奥地利领土安然无恙,匈牙利却成为替罪羊惨遭分割。《特里亚侬条约》使匈牙利丧失了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一个中欧大国变成小国。二战中,收复失地心切的匈牙利人轻信了希特勒的许诺,结果又被拖进战火,随德国战败。难怪匈牙利与邻国关系紧张,而匈牙利新纳粹之所以有复活的土壤,正是滋生于当地人梦想雪耻的历史情结。

  现在匈牙利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只是中国的百分之一。让人惊叹的是:这样一个区区小国,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大国”。

  我常跟朋友讲:不要小看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有14位!物理学、化学、医学、经济学、文学、和平等领域面面俱到,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

  核物理学家维格纳尔·耶诺因研究量子力学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二战时期在开创原子时代功勋卓著,是世界上第一位核反应堆工程师。冷战时期,苏美进行裁军谈判,匈裔美籍的经济学家豪尔沙尼·亚诺什开创的新学科——信息经济学,帮了尼克松总统的大忙,让美国人能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分析对方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形势。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籍犹太裔商人索罗斯虽然没获诺贝尔奖,却是当今金融界翻云覆雨的人物。

  想当年,惜时如金的爱因斯坦遇到刨根问底的记者就不耐烦地说:“你去问我的匈牙利人吧!”这是因为,在爱因斯坦的实验室里,一大半科学家来自匈牙利。

  大家都玩过魔方,魔方的发明者就是匈牙利人。1974年,从布达佩斯科技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小伙子卢比克,想研究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他用一种特殊方法将26个小方块连在一起,每个方块都有一定的自由度,他吃惊地发现,将这些小方块旋转几次后,要想恢复原样几乎是天方夜谭!这就是著名的“卢比克模型”。一年后,这个既有科学头脑、又有经济灵气的年轻人将自己的发明做成玩具,并且申请到专利权。1978年圣诞节,第一批魔方出现在市场,卢比克一夜暴富,名利双收,如今他当上了母校校长。

  匈牙利人的发明实在太多,数不胜数,比如圆珠笔、火柴、电话交换器、变压器、汽化器、电视显像管。据说,20世纪80年代是匈牙利人发明的黄金时代,平均每年的专利发明在400件以上。所以,匈牙利是名副其实的“发明大国”。

  匈牙利还是“图书大国”。匈牙利总共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常年读书的人数占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平均每人每年购买20本书,读11本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匈牙利是全世界第三读书大国。

  读书人多,写书的也多,不要说专业作家了,曾连任两届共和国总统的根茨·阿尔帕特,他不仅自己写小说和剧本,还翻译了《指环王》。他和捷克的总统作家哈维尔被称为中欧体制改革中的哼哈二将。

  甸牙利人的才智,源于这个民族与众不同的身份认知。一千多年前,他们曾是驰骋亚洲草原的游牧民族。但直到今天,就连历史学家也说不清他们的根在何处:谁是他们的远祖?究竟来自哪个地方?在可以掐指细数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人看来,这种“无根”无异于悲剧。

  然而,上海世博会匈牙利馆展出的一件雕塑,让我理解了这个民族:在倒悬的丛林下,匈牙利人又展示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新发明——冈布茨(匈语是“球”的意思)。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球,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只有一个稳定点和一个不稳定点的均质物体。它看上去颇像不倒翁,不过冈布茨是完全均质的,底部并没有内置的重物,它象征着甸牙利人在多灾多难中屹立不倒,表达了他们对和谐平衡的终极向往。想来,匈牙利人的根不是地理意义上的,而是文化含义中的;不是过去时的,而是进行时的。虽然无根,但落地生根,他们不断通过自己的智慧证实存在的价值——无根的价值,小国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8:27:09 | 查看全部
[视野] 不可思议的科学真相时间:2011-09-15 作者:青年文摘编辑部 点击:253次   科学有时会以令人目瞪口呆的方式将世界的真容展现在我们面前,用无可辩驳的事实真相将我们所掌握的常识无情地击得粉碎。然而,这种对于常识的“暴行”却拥有一项不可否认的优点:当科学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出乎意料的世界时,除了汲取知识的快乐之外,还会给我们带来恍然大悟的愉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8:27:22 | 查看全部
 满满一杯水99.99%是空的

  水分子是由被大量真空分隔开来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水分子的直径为3×101。米,包含2个氢原子(即2个质子和2个电子),1个氧原子(8个质子、8个中子和8个电子)。其中电子的体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质子和中子的直径为10-15米。把质子和中子的体积同水分子体积进行比较就可发现,不论是1个水分子还是一整杯水,99.99999999999999%都是空的!不过,当杯子满了之后却再也无法多容纳哪怕1个水分子。这时杯子的确百分之百是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