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5:04:32 | 查看全部
 负重的人生
  
  刘小萍,江西吉安人,今年33岁,现在是东莞东城区一家沐足阁的技师。她大专学历,原本在东莞横沥镇的一家企业做文员,每月2000多元工资,自给自足之余,每年还能往家里寄几千元。
  
  2008年,因为家里要建房子,主要支出由她负担,低微的月薪实在无法支持,她转行去沐足阁做技师。她能说会道,颇得顾客欣赏,每月收入能达到六七千元。有时能碰到大方的顾客,给不少小费,这种特别的月份加起来就有上万元。
  
  房子在去年建起来了,但代价是刘小萍有了一双皮肤粗糙、关节肿大变形、明显老于年龄的手。“干了这么多年,一方面已经难以适应另外一种生活,另一方面这一段履历一写,再想回到白领的行列基本已不可能。”刘小萍说,“但这一行现在也不行了,退一步讲,就算还能挣钱又能做多久呢?有什么前途呢?”
  
  更大的困扰是,刘小萍的婚姻成了问题。尽管她的工作不包含任何不健康的内容,但别人看的时候还是戴着有色眼镜。她长相还算漂亮,有不少人喜欢她,和她约会,但从不会考虑跟她结婚。“为了给父母一栋养老房,可以说毁了我的人生。”刘小萍说。
  
  对于罗峰、何东光而言,还不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但为了获得与城市同龄人同样的生活条件,必须付出数倍的艰辛,也是不争的事实。
  
  何东光说,东莞的房价真正涨起来,是在2007年,从三四千元直线蹿升到2008年的七八千元,现在市区房价普遍已经过万。如果不需要操心父母的住房、养老、医疗等问题,用早年间挣的十几万元先买房,那么自己至少可以少做十几年的“无用功”。他刚刚在东莞南城区买了房子,100多万元,背负20年的按揭,现在还在存装修的钱。
  
  2008年,股票暴涨,傻瓜都能挣大钱。何东光的一个朋友,拿2万元炒短线,半年翻了十几倍。连单位的司机,一年下来都赚了十几万元。他们都动员何东光炒股票。“但我没有钱啊,我的工资一到手,就全部汇给家里了。除了建房子,家里供我上学也欠了一屁股债。”
  
  做城市的人,操农村的心,人在城市,但无法享受城市的生活。何东光很羡慕那些父母有退休金、有社保、有存款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是“啃老族”,刚刚毕业一两年就在父母支持下买房买车,有的即便不“啃老”,也能够放心地花自己的薪水,旅游、购物、娱乐随心所欲。而像自己这样的人,就只能强迫自己“抠门”。
  
  “其实我们是‘老啃族’,跟他们就像不是生活在一个时代。”何东光说,因为有“父母老矣”、“老无所养”的心理恐慌,在物质压力面前动弹不得,人生也显得狭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5:04:51 | 查看全部
偿债者们
  
  同是“80后”的周玲,一看到手机显示家里拨来的电话就会很害怕。“总觉得会出什么事。”
  
  家里来电话,无非两件事,一是要钱,二是出事了。要钱都还好说,自己没钱可以借,就怕出大事(比如一场大病,或者意外的灾祸),多年来勉强维系着的生活就会崩溃。
  
  她是湖南浏阳人,在深圳工作,每月领4000元左右的工资。工资的使用分配如下:房租、伙食费、电话费加起来每月1500元,寄给父母1000元生活费,给还在上大学的弟弟1000元生活费。剩下500元,不买衣服、也没有朋友聚餐的情况下能存下来,否则就会月光。
  
  最让她苦恼的是,一年中总有几次同学、朋友从外地来深圳需要接待,那么整个月的工资就分文不剩了。“有时为了几天的生活,要去向同事借一两百元,自己心酸,别人也心酸。”“老啃族”的困顿与无奈,在周玲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有时父母或者弟弟来电话,要求临时追加一些钱,要么是看病,要么是凑份子参加村里的筑路、修桥、建祠堂,或者购买额外的生活用品,她的生活就会陷入窘迫,有时会急得暗自哭泣。
  
  现在她有了男朋友,郁闷的是,对方的情况几乎就是自己的翻版。“去年他领了大概六七万元的工资,给了家里5万元,盖房子,还是盖房子!”
  
  再过几年,双方父母都老了,小两口面临的将是不见尽头的养老压力。周玲说,是他们生了我,我没有理由抱怨,但有时会想,我宁愿他们不要生我,凭什么我就要过这样的机械性坚持、看不到希望的人生?
  
  过去数十年,农村社会保障缺失。大部分的农村“80后”的父母,过着飘摇的自生自灭的生活,社会保障对于他们而言几乎等同于外星词汇,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子女。在子女成长起来之后,过往的体制性问题造成的历史空白,就自然而然传递到了子女的身上,必须由他们去填补和负担。
  
  社保的双轨制,目前还在遭受强烈的舆论质疑,然而人们似乎都忘记了那些根本与任何一条轨都搭不上边的老去的农民。
  
  罗峰也曾想过,攒下来一点钱,为父母补缴社保,回家一问,一开始每人只要一两万元,现在已经上涨到了8万元。补缴之后,父母每个月可领1000元左右。“一个是买不起了,另一个是,掐着指头一算,这个交易似乎也不合算。”
  
  相互撕裂的逻辑
  
  面对各种来自老家的经济索要,“老啃族”们大多是哑子吃黄连,有苦不能言。一个农村家庭,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在城市里工作,那么这个孩子一生都自动放弃了诉苦的权利。“诉苦,只能给父母更多心理压力,你必须表现得很坚强,就好像什么困难你都有办法对付。”罗峰说。
  
  被“城市化”了,成为了一个市民,这真是一种值得庆幸的结果吗?何东光反问自己。他说,成为一个城市人,真的是我自己想要的吗?我不过是试图通过努力读书改变命运,而在当时,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就是进入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我根本没得选择。
  
  对于罗峰、何东光他们而言,现在的“市民”身份,其实是一种伪存在。
  
  在历史欠账无法通过公共政策来弥补、清偿的条件下,率先被“城市化”意味着现实与心理上痛苦的撕裂。“老啃族”除了力尽所能地养着父母,还面对着许多乡村社会通过父母传递过来的额外负担。前述的筑路、修桥、建祠堂是一部分,此外还有农村的泛家族关系带来的人情负担。
  
  比如表弟上大学要赞助一点费用、姑舅新居入伙要赠送一台电视机、父亲的朋友做大寿要送个贺礼……这些人情债,事实上是父母一代的人际关系产生的,也是以父母的名义送出,但最终还是一分一角都落实到子女身上,成为“养老负担”的一部分。“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快扛不住了,但你没办法说不。”罗峰说,前年父亲打电话来,说他的“同年”(用某种简单仪式确定的关系很好的同龄朋友)新居入住,想给他送一套客厅沙发的时候,心里的确憋着一股气,想吵架。“我家也正要装修,我自己的沙发还没有着落呢。”
  
  罗峰感觉到,城市和农村,运行着两套完全不同的生活逻辑,彼此之间并不能互相理解,而自己恰巧卡在中间。
  
  长期缺乏保障,子女就是唯一的保障,这是许多农村“80后”的父母共同的现实。谁家有一个在城市里有一份像模像样的工作的子女,就是家里最大的骄傲,父母们就会热衷于夸耀他,就像在夸耀一只源源不断地下蛋的母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5:05:06 | 查看全部
不做越位的职场萝卜时间:2014-10-10 作者:未详 点击:179次   工作中,通常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不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经常越位,把你这个萝卜随意长到别人的坑里去,往往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人际关系和谐畅通。
  
  苏伟龙是一家生产安全防护产品公司的销售部员工。一次,在洽谈业务时,销售经理了解到对方企业的客户代表邵一航是苏伟龙的大学同学,于是,出差时,销售经理就带上了苏伟龙,希望苏伟龙能以这层关系为突破口搞好公交。自信满满的苏伟龙也拍着胸脯回应道:“没问题,我们大学时就是同一寝室里的铁哥们儿,事情就包在我身上吧。”果然,在谈判时,苏伟龙不负众望,在详细地介绍了公司的产品后,很快便和老同学达成签订合同的意向。然而,在谈到一些合同细节时,销售经理还没有表达,苏伟龙就抢话说:“可以,没问题!”在完全没有征销售经理意见的情况下,苏伟龙竟然自己拍了板,商定了合同,这让坐在一旁的销售经理非常尴尬。
  
  同学相见,分外亲热。中午用餐时,苏伟龙又自作主张点了满满一桌菜招待邵一航,随后,两人便天南海北地热聊起来,完全把销售经理撂在了一边。看到满桌的菜肴剩下过半,餐费大大超过过预算,销售经理心理更加不痛快了。这些,苏伟龙却丝毫没有留意到。在回公司的路上,苏伟龙还是意地问道:“经理,我这次表现还可以吧?”销售经理冷冷地道:“嗯,不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公司后,销售经理不但没有替苏伟龙请功,还处处冷落他,一些原有的出差机会也让给了别人,这让苏伟龙非常郁闷。
  
  一转眼,在公司混了两年后,苏伟龙眼看升职无望,就打报告离职了。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在一家健身会所找到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平时工作主要就是开发新会员,为他们办理会员卡。虽然苏伟龙所在的健身会所处在街市比较繁华的地方,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规模也比较大,但新的健身房在不断涌现,短短半年时间,苏伟龙他们所在的街道上,已经有了四家健身房。几个月下来,苏伟龙工作业绩很不理想,入会者寥寥无几,收入自然也是捉襟见肘了。一天,苏伟龙和发小王志江一块喝酒,得知苏伟龙的烦恼后,王志江为他出谋划策:“虽然你没有受到专业训练,缺少专业知识,但你身体条件好啊,你没事儿时可以到健身房里转转,借指导健身为名,和那些会员们套套近乎,拉拉家常,没准那些会员们还会介绍顾客给你呢。”苏伟龙一听,欣然同意了。于是,在工作间隙,苏伟龙经常到会所去,帮忙指导会员健身,由于他平时就是个健身爱好者,体格丝毫不逊色于那些专业的健身教练,再加上能说会道,很快便和那些会员们混熟了,到后来,苏伟龙俨然已成了学员眼里的半个教练。这样一来,确实带给他不少的好处,不断地有会员把自己的朋友、亲戚介绍给他。
  
  然而,日子一久,苏伟龙的举动慢慢地引起了会所里其他专业教练的不满。后来,所有的专业教练联名对领导提出了抗议,认为他此举严重地扰乱了教学秩序。
  
  一天,领导来找苏伟龙,严肃地批评道:“在职场中,积极工作是件好好事,但积不能过头、不能越位。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做什么样的事。只有明白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利益……”
  
  联想到自己上一次的离职经历,苏伟龙的脸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5:05:17 | 查看全部
  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韩昭侯喝醉了酒,和衣靠在龙椅上睡着了。当时,(www.rensheng5.com)负责韩昭侯衣服的典衣官员没有在现场,而负责头冠的典冠官员支在身边。典冠担心韩昭侯受凉,就从衣柜里拿出一件衣服,搭在地韩昭侯的身上。韩昭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上盖的大衣,问清缘由后,二话不说,下令把那名典冠杀了,理由是干了别人职权范围内的事儿。而对于那名典衣,仅仅是免了职位而已。这件事儿引起了韩国朝野的大讨论。韩昭侯却对大臣们说:“其实,杀典冠我也是于心不忍。可是,人在官场,越权比寒冷的危害更大呀!”
  
  在职场中,“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会有单位分配给自己的一个位置,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组织层次,相对对应的职能也有所区别。

  因此,身在职场,我们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要让自己的萝卜不要随意长到别人的坑里去,否则就会触犯职场大忌面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5:05:28 | 查看全部
国外休假那些事儿时间:2014-10-10 作者:未详 点击:76次   每逢长假,关于休假的话题便会引起热议。如何休假更合理?怎样的休假制度能更好地兼顾工作与休息?这些讨论了无数次却依然无解的问题,也许能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得到启示。
  
  由于各国传统、风俗、宗教不同,休假制度也各有特色。有些国家几乎是“逼”着国民休假,有些国家也有令人困扰的“黄金粥”,有些国家一休假就“出事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5:05:39 | 查看全部
 逼着你休假
  
  “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
  
  这是《圣经·创世记》的一段文字,上帝创造万物完毕,第七天就要休息,这一天就是安息日。这是西方星期制的起源,之后推广至世界各国。
  
  国外的休假制度以星期制为基础,另外还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公共假日,比如西方传统的圣诞节、新年、国庆节等;另一个是企业给予员工的“年假”,是福利的一部分。这粗看上去与我国类似,但细看会发现大有不同。
  
  要说哪个国家休假多,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法国。法国人不仅浪漫,还懂得享清闲。新年、复活节、圣诞节、国庆节、一战胜利日、二战胜利日都是法国的重要节假日,再加上周末双休、带薪年假及其他假日,一个法国人一年最多有150天的假期,超过一年的1/3。他们目前每周工作时间仅35个小时,超出的部分都可以转换成假期。
  
  法国假期之多已经令人羡慕,可是将其放在福利国家众多的欧洲来看,就会发现一些国家的休假制度更加令人“羡慕嫉妒恨”。
  
  德国国民的假期比法国还要多。德国的劳资协定都规定,雇员不分资历高低,每年可有30个工作日的假期,加上周末双休、元旦、五一、国庆以及其他宗教假日,德国人几乎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休假。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有的国家甚至“逼”着员工休假。
  
  大部分国家鼓励员工勤勉工作以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瑞典却正好相反,政府为鼓励国民休假可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自2002年起,瑞典试行自愿休长假制度,自愿脱离工作连休12个月的员工,可以在休假期间领取85%的失业保险金。根据政府的解释,这一措施是为了安排长期失业人员上岗,为他们最终获得一份稳定工作提供便利。
  
  为鼓励休假,瑞典政府还规定,人们带薪休假期间的工资要比平常高出0。8%。要是实在因工作需要而无法休假,雇主须付给雇员高出其正常收入近50%的工资。政策规定,带薪休假人员可以利用假期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旅游、学习、照料子女,甚至可以开办公司,但不能打工再挣一份工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5:05:52 | 查看全部
 合理的“拼假”
  
  中国有一种毁誉参半的休假模式,就是“挪假”或者“拼假”,比如周三是法定假日,上班族们可能从周一休到周三,而平白多出来的两天则用周末上班补回来。
  
  比如2013年的五一假期,上班族从4月29日开始就可以一连休假3天。这多出来的两天假期是用4月27日和28日工作换来的。有网友调侃:“果然是"劳动节",不多劳动就不让你过节!”
  
  “拼假”的本意可能是给员工一个“连贯”的假期,但休完假之后的“补假”却让很多人叫苦不迭。因为这意味着接下来工作日和周末都要连轴转。
  
  国外也有类似的“拼假”,但由于设计更合理,没有给上班族造成更大的负担。比如美国,法定节日大部分都安排在周一,这样就与前一个周末形成一个“小长假”。
  
  美国1968年批准、1971年正式实施《统一星期一节日法案》,将一些法定节日,如阵亡将士纪念日、哥伦布节、退伍军人纪念日等,都从固定日期调整为当月与其相距最近的星期一。元旦、圣诞节和国庆节则是少有的固定日期节日。
  
  这样“拼假”的好处在于,不会给雇员造成更多的负担,不需要担心休完假回来可能面临的高强度工作,又能让雇员形成一个较长的休息周期,从而更好地调节工作造成的身心疲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5:06:05 | 查看全部
 国外的“黄金粥”
  
  拷问中国休假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每年固定的“黄金周”都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能力的考验。那么国外也有类似的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日本,每年8月和新年前后是国民重要的连休期,于是出现了一个类似中国春运的“民族大移动”。连休期间,移动人口多达数亿人次,地海空交通工具运力几乎超饱和运转,高速公路上频频堵车,车辆长龙甚至达百公里。
  
  欧洲国家习惯季节性休假,一般都将年假安排在7、8、9这3个月里。不过由于欧洲国家人口基数不大,加上出行地点和休假方式的多元化,所以很少出现“哪儿哪儿”都挤的“一锅粥”现象。
  
  但是季节性休假的弊端也很明显,在这个季节里,除了旅游服务部门和应急机构,许多工商业部门都陷入半瘫痪状态。有人曾戏言,在欧洲,反对党再不满现政府,也绝不能在第三季度发动倒阁弹劾,否则连投票都组织不起来。
  
  大部分基督教国家每年都有两次“黄金周”,一个是复活节前后,一个是圣诞到新年的这段时间。这两个假期都是商场的打折季,很多人都趁着这个假期抢购各种商品,所以各大商场都是人满为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5:06:35 | 查看全部
  周五是非多
  
  大部分国家的法定假日在数目和由来上有所不同,但是基本假期制度组成都是一致的。但是有一类国家在星期制方面却和别的国家不同,那就是阿拉伯国家。
  
  在其他国家,雇员从周一工作到周五,周六、周日休息两天;而在阿拉伯国家,则是在周五、周六安排休息。
  
  周五是伊斯兰教的祈祷日,所以是雷打不动要休的。比如埃及,国民是周五、周六休息。埃及近两年政局动荡,好几个节点性事件以及大部分的示威游行都发生在周五,就是因为周五人们做完礼拜后,人员聚集,更易于安排集体游行示威。所以每到周五,政府的警戒程度也会提高一些。
  
  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上帝在造完万物苍生之后尚且需要休息,何况普通人。设计合理的休假制度对于提高国民幸福感和工作效率,促进国家建设,无疑是很重要的。他山之石,可供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5:06:52 | 查看全部
莫让牙齿早下岗时间:2014-10-10 作者:未详 点击:166次   “老掉牙”并非正常生理
  
  人老了牙齿也日趋老化,如牙龈萎缩、牙釉质被磨损等。但牙齿是人体最坚强的器官,一般不会只因年老而脱落。大多数老年人的牙齿陆续下岗,原因是对牙齿爱护不够,罹患牙周病、根面龋、骨质疏松等疾病,使牙齿受到损害,以致松动脱落。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人龋齿患病率分别高达88。1%和98。4%。这说明,牙齿并不是“老掉”的,而是病掉或伤掉的。
  
  我们也能遇到一些健康老人,虽然年龄已经超过80甚至90岁,还能保持一口令人羡慕的好牙。这说明,只要预防和及时治疗牙病,爱护牙齿,老人就可以保留一副健康的牙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