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4:30:28 | 查看全部
有些事不必清楚时间:2014-08-15 作者:未详 点击:253次   人到中年了,很多朋友和同学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交往和友谊。每当大家相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听到这样的议论:哪一位朋友混得怎么样,哪一位同学的人生道路本来可以有另一种走法,哪一位同窗如果不犯哪一种错误,也许就是一番大境界了。大家似乎总想弄明白一些事情,甚至弄明白一个人,弄明白我们所处的世界。
  
  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因此对人生有了很多的感慨,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仔细想来,我们会发现,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是没有答案的,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说清楚的,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都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重要的人生关口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面对人生,我们自己的力量是十分渺小的,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充满了自己的无可奈何与无能为力。
  
  一个优秀的画家,并不是依靠高超的画技就可以把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感悟画出来,很多风景,落到纸上,就减弱了它本然的恢弘与壮美。最美丽的风景,还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大自然神奇的韵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自然最能够打动我们的内在力量,无论技艺多么高超,也是画不出来的。一旦画出来,其实,本来的美就打了折扣。
  
  一个作家也不是依靠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学养就可以创作出名垂青史的鸿篇巨制。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一个普通的人也是这样。我们之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自己感觉对方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志趣相投的知己,两人之间相处也非常和谐,可是,如果一定要像公式一样把对方弄清楚,却不容易。而且,你还会发现,如果想弄清楚,你的先前的感觉荡然无存,那些本来美好的情愫都打了折扣,你的朋友已经不是你感觉中的那个可爱的人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说到缘分。遇到一个知己,是人生的缘分。遇到一个一生相敬如宾的伴侣,我们往往说是前世的造化。遇到一块美玉,遇到一幅珍贵的画,遇到一个重要的机会,这些,你不能不感谢缘分,因为很多时候,这些东西不是可以求来的,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无论人世间还是大自然中的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弄清楚的,弄清楚了,一切都变了,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可爱的东西也变得狰狞可怖。我们认为一个人是可以信赖的,就真诚地信赖他。我们认为一件事情是美好的,就不要心存怀疑。
  
  郑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几百年以来都是很多人的人生宝典,其实,也没有什么深奥的秘密,就是要求自己不要总想着弄清一切。以这样的心态处世,自然得到的是一份从容、一份悠闲、一份轻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4:30:38 | 查看全部
人人都想不平凡时间:2014-08-16 作者:未详 点击:92次   作家梁晓声在《郁闷的中国人》中写道:“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极端化追求“不平凡”,正在使一个个人处心积虑,甚至不择手段,也要在三十五岁前让自己做到“不平凡”。
  
  那么“不平凡”又是什么呢?没有具体标准,于是,有人把“不平凡”变得物质化:起码要有房有车,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有人说,这是新时期的“精神胜利法”。比房、比车、比地位、比钱多,才有所谓的成就感。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幻想出人头地、出类拔萃、高人一等。这种好胜心理,使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奋斗欲、赶超欲和争斗欲,都是一样的不甘于寂寞。于是,梁晓声接着写道:“我联想到了曾与一位美国朋友的交谈。她问我:‘近年到中国,一次更加比一次感觉到,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我说:‘也许大家心里都在怕看一种平凡的东西。’她追问:‘究竟是什么?’我说:‘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梁晓声的回答,让美国朋友很惊讶:“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美国人可倒是挺愿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的。你们中国人真的认为平凡不好到应该与可怕的东西归在一起吗?”为了出名,为了不平凡,刚刚出道的蒋介石曾发出誓言:“不能流芳千载,也要遗臭万年。”今天,你走到刚懂事的孩子面前问一问长大要干什么?当科学家的,当工程师的,当军事家的,当外交家的,什么都有,没有一个甘于平凡,横竖都要自己的人生不平凡。
  
  平凡怎么了?在当下,平凡被人瞧不起,因为平凡被误以为是平庸,平凡被误以为是胸无大志,平凡被误以为是无所事事,平凡被误以为是不求上进。如果一个人的智商很一般,他的父母就会请客送礼为孩子创造一个“不平凡”的环境。那些一心想“不平凡”的人,就没有想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人们,永远都是大多数。没有多数人的平凡,哪有少数人的不平凡?这就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平凡的人,永远都是社会的常态,永远都是一种原本很正常的生活状态,为什么要打破这样平静让自己变得焦躁不安、急功近利呢?
  
  一个人不可以没有“不平凡”的志向,但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平凡人的思想准备,这个人绝对不会成功。成功是回馈那些有充分思想准备又甘于平凡人的一份厚礼。而一味不切合实际地追求不平凡,这样的人,终归是一幕悲剧。
  
  不要总为“不平凡”唱赞歌。也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为那些甘于做螺丝钉的平凡人歌唱。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成熟社会;这样的心态,才是一种成熟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4:30:50 | 查看全部
厨子摆平郑板桥时间:2014-08-16 作者:未详 点击:134次   郑板桥是乾隆年间的进士,诗、书、画三绝,扬州八怪之一,聪慧过人的他,却在山东潍县为官时,不慎被一个厨子“戏弄”,惨失墨宝。
  
  郑板桥为官清廉,是清官也是明官,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深受大家喜爱,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经常上门求字索画。老郑精力有限,加上公务缠身,所以大部分求画者都被拒之门外。
  
  有一天,来了一个“脑袋大脖子粗”的人,说要求画。老郑不答应,大脑袋说:“板桥先生,您是诗书画三绝,而且是进士出身,想必博学强记,头脑灵活,我没读过书,没啥知识,但只是比你聪明一点点。”
  
  老郑瞅了大脑袋半天,心想,这人除了脑袋大外,没其它优点,怎么会比我聪明?老郑说:“你要比我聪明,我就给你字画。”
  
  大脑袋说:“板桥先生可喜欢吃山东大饼?”郑板桥说:“很爱吃,别看我清瘦,但大饼能吃三张。”
  
  当时正值饭点,郑板桥肚子空空。大脑袋说他做一张普通大饼,保管能吃撑了郑板桥。
  
  大脑袋跑到厨房,又是和面,又是洗菜,把几种野菜在十三香中打个滚儿,(www.rensheng5.com)揉到面里,擀了一张普通大的“野菜逗大饼”。大脑袋把大铁锅烧热,面饼贴在锅底,手掌上下翻飞,面饼翻过来调过去,两面受热一致。时间不大,面饼端到老郑面前,老郑自恃饭量大,根本没把这张饼放在眼里,可当他吃下一半时,已经有了八成饱,吃下整张饼,已有十成饱,如果再吃一张,恐怕会撑破肚皮。老郑觉得奇怪,这样的面饼不大不厚,平时自己能吃三张,这次自己发挥得也太不好了。
  
  老郑愿赌服输,甘愿给大脑袋字画,没想到大脑袋登鼻子上脸,说:“我看先生总是缩着脖子,耸着肩膀,气宇不佳,我能在不碰你的情况下,让你伸长了脖子。”
  
  大脑袋又跑进厨房,一阵乒乒乓乓,忙完一通,又端出一张饼,说:“怕撑坏你的肚子,你只咬一口就行。”老郑接过面饼咬了一口,突然觉得嘴里辛辣无比,情不自禁伸出舌头,抻长了脖子。
  
  老郑又输一回,最后送了两幅字画。如果说后者是大脑袋抖了个机灵让老郑马失前蹄,但前者普通一张饼,不大不厚不硬却能让老郑吃撑,真是匪夷所思。后来,潍县就把大脑袋做的饼叫“板桥跟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4:31:01 | 查看全部
换个说法:“争执不下”与“礼让不迭”时间:2014-08-16 作者:未详 点击:99次   康熙年间,皇太后赐给平南王尚可喜的母亲一件薰貂领花绸锦袍,本是好事,却给尚府带来一段风波。
  
  尚可喜为二房所生,大房所养,两位母亲为这件御赐锦袍争风吃醋、不可开交。尚可喜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据实上奏,说皇太后恩赐的锦袍,生母、养母争执不下,只好命人送还。奏章拟好,恰遇大幕僚金光外出办差回来,他看过奏章,以为不妥,于是将“争执不下”改为“礼让不迭”。
  
  太后看过奏章,连忙自责,“哀家虑事不周,没有问清情况,让平南王为难了。有两位贤母如此,难怪尚可喜能出人头地呀”。于是,再赐一件锦袍给两位母亲分享。
  
  在杭州西湖的湖心岛上,有一块石碑。上边刻着乾隆皇帝当年题写的两个大字:“虫二。”每有外地游客到来,当地的导游都会问:“请看,这‘虫二’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一开始,很多人都答不上来。“虫二”,会不会是虫子中的老二?或者说这个湖心岛上的虫子“太二”?后来导游告诉大家,这个字谜的正确答案,是“风月无边”。因为繁体字的“风”,就是“虫”字外边加个框。而“月”字则是“二”字外边加个框。在山东的泰山上,也有这样一块古老的“虫二”摩崖石刻。用“风月无边”形容美丽的景色,非常准确,也非常巧妙。既可以让人陶醉其中,又能够产生不尽的想象。走遍了地,却走不遍天;触到了风,却触不到月。所以每次看到“虫二”这两个字的时候,都能感觉到大自然的奇妙和高远。
  
  与此相类的做法被现代人运用得也是非常纯熟。著名画家俞仲林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展出的那幅《牡丹图》被人买走了。过了两天,俞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那个人在电话里说:“前天,在您的画展上我买了一幅画,能不能退掉?”俞先生问:“哪一幅?”对方答:“就是那幅《牡丹图》。”接着他又说:“那图上有一朵牡丹花正好被画在边沿上,只有半朵。人们都说这叫‘富贵不全’,不吉利。要么退货,要么减价,我总不能把‘富贵不全’挂在家里呀?”俞先生耐心地听完对方的叙述,然后故作惊讶地说:“哎呀!我可没想到您叫它‘富贵不全’。我在动笔之前,可是按‘富贵无边’来构思的,您愿意退就来退吧。”对方一听:“噢!是‘富贵无边’啊,不退了,不退了!”
  
  事情还是同样的事情,改变的只是不同的说法。千万不要小看这说法上的小小改变,它的作用简直大得没边,它改变了人们对一件事的不同认知,自然也会改变他人的行为。
  
  法国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花园。每逢周末,总是有外人到她的园子里采摘游玩,弄得到处一片狼藉。管家先是让人在园子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木牌,上面写着:“私人林园,禁止入内!”但无济于事,园子依然不断遭到践踏。于是管家只好向主人请示。听了管家的汇报,玛迪梅普莱让管家在花园旁重新立了一块大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若在花园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半小时即可到达。”从此,再也没有人私自闯入她的花园。
  
  “礼让不迭”与“富贵无边”,这里边的学问大着呢,您说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4:31:58 | 查看全部
发现美丽之外的美时间:2014-08-14 作者:未详 点击:211次   罗伯特是一名花农,他的院子里栽种了各式各样的花儿。他特别喜欢一种夜光花,这种花含有荧光素,每到夜间便会美丽绽放,楚楚动人。附近人家晚问组织舞会或是聚会,都到他这里租夜光花。
  
  一天,朱莉亚家要招待一批客人,白天和晚上都有活动,需要租一些花儿装饰活动现场。可不巧的是,这些天镇上几乎把所有的花儿都租走了,只剩下了一些夜光花。罗伯特将情况告诉了朱莉亚,并说夜光花只能装饰夜间,白天的装饰他实在没办法。
  
  朱莉亚来到花窖,看了一下夜光花,笑了,说,就这些吧。可是白天呢?这种花晚上开放后,早晨就要凋谢了!罗伯特提醒着。朱莉亚笑而不答,罗伯特只能无奈摇了摇头,开始搬花。
  
  第二天,罗伯特想去看一下朱莉亚那里的情况。来到屋前向院子一望,他竟看到了一番美丽的景象。院内虽然没有花儿,但一盆盆绿色植物叶片在阳光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叶子外沿带着一些黄色,整齐的线条明显地分着层次,再加上摆好的各种造型,院内显得特别典雅。这是什么?罗伯特急忙去找朱莉亚。朱莉亚笑说:“这就是你的夜光花啊!你只知道它的花儿夜间发光的美丽,却没有发现它的叶片其实也很美。”
  
  许多人许多事都有着美丽的特点,而我们的思维也经常固定于这个美丽的特点而忽略其他方面,其实美丽之外还有美丽,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4:32:13 | 查看全部
大象跨过的年代时间:2014-08-15 作者:未详 点击:124次   小时候,跟父母到泰国旅行,欣赏大象表演。人家说,大象具有灵性,小孩躺在地上让它跨过去,就会带来好运。不记得那时是因为我坚持,还是父母纵容,竟真的让我和哥哥躺在地上,任由大象在我们身上跨过。后来,这种大象跨过人的表演发生意外,踏死了游客——果然,跨过了就带来好运,跨不过,噩运就自然降临,这种活动就停止了。
  
  回想起来,到底是我们过去的世界很安全,还是以往对小孩太纵容?我们总是在孩提时代,玩着各式各样的危险游戏。
  
  公园的钢架,毫无安全装置的6米高滑梯,家长总放心地让小孩在那里嬉戏,记忆中也没有听过任何在游乐场失足跌死的新闻。那个年代,还没有那些软胶垫呢。
  
  是现在危险多了,还是我们过去没注重儿童安全?为什么没有防护栏、软胶垫的年代,我们仍好像跌不死?可是到了今天,鼻屎般大的玩具,也可导致小孩窒息?是死神靠近了我们,还是我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退化了?
  
  我总是缅怀那个被大象跨过的年代,也许只不过是我们的错觉,生活永远在他方,一蟹不如一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4:32:24 | 查看全部
如果我能重新开始一生时间:2014-08-15 作者:未详 点击:182次   如果我能重新开始一生,那我一定要对我以前的生活方式做出变更——
  
  我会邀请朋友来吃饭,即使地毯很脏,沙发很乱;
  
  我会在考究的起居室里大吃“爆米花”,要有人想生个火,我绝不会计较满屋灰尘;
  
  我会耐着性子,倾听老祖父唠叨他年轻时的事情;
  
  严冬,我会穿着火红的裙子,赤足在雪地上一边漫步,一边沉思;
  
  盛夏,我再也不怕炎炎烈日——我会让阳光将我的全身灼得发痛;
  
  我会背上我女儿的小书包,像天真的女学生,在亮晶晶的雨珠中欢笑、奔跑;
  
  我会同我的孩子一起坐在草地上,而全然不顾斑斑草渍;
  
  当粉红色的蜡烛燃尽之际,我会将它调成一朵玫瑰花;
  
  毫无疑问,我会更多地分担丈夫身上的责任;
  
  如果我生了病,就上床休息——我再也不会傻乎乎地认为:要是我卧床不起,家里会乱作一团,地球也不会旋转;
  
  当我的孩子突然奔来吻我时,我再也不会说:“等等,先去洗个脸……”
  
  我会有更多的爱情,我也会有更多的遗憾……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我再有一次人生,我要让每分钟都充满奇异又朴素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4:32:34 | 查看全部
美征兵广告,拍得像大片时间:2014-08-15 作者:未详 点击:233次   大屏幕上,一架飞机掠过一片荒漠,飞行员正在和队友通话。下一秒,镜头切换:一张地形图出现在屏幕上,画面外,响起一句句口令声……当你正在好奇这是哪部好莱坞大制作的预告片时,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这不是科幻片,这是我们每天的工作。”接着美国空军的标志出现了。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吗?这是美国的征兵广告片。
  
  1973年,美国全面实行志愿兵役制;1999年,入伍人数达到最低点……面对征兵越来越难的境况,军方开始与顶级广告公司合作,耗费巨资拍摄征兵广告。2003年,国防部在征兵广告上投入5。92亿美元(1美元约合6。2元人民币)。2005年,美国陆军与广告巨头IPG集团签订了长达5年共13。5亿美元的合同,邀请好莱坞导演参与制作。
  
  每部征兵广告都有自己的主题,有的强调“强大”——“想获得荣誉感、提升能力、发掘潜能、变得更智慧吗?穿上陆军军服就可以,加入陆军就能使你强大”;有的强调“精英化”——“海军陆战队光辉的历史和特殊的训练场景是否令你热血沸腾?只有少数人才能赢得这项荣誉”;还有的强调“国际化”——“地球70%的面积被水覆盖,80%的人类生存在海洋附近,而美国海军在海上100%坚守”。
  
  别以为美国征兵广告仅仅是向好莱坞取经,反过来,这种军队色彩也深深地影响了好莱坞。早在1927年,美国军方协助拍摄了电影《翼》。这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战争片,还荣获了第一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二战后,美国的国防部、海军、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都设立了电影联络处,这些联络处在好莱坞大片的制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军方会以优惠价格,为大片提供坦克、直升机、核潜艇、航母等设备,以及基地和战斗人员等。作为回报,军方有权修改剧本,以塑造军方正面形象,因为这能起到推动征兵的效果。
  
  1986年,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壮志凌云》就是最典型的征兵电影——风华正茂的飞行员、靓丽的F-14战斗机、温柔美丽的情人、亲密无间的战友、霸气的航母、激烈的空战、时髦的语言……这一切无不令年轻人心潮澎湃。军方甚至在一些上映《壮志凌云》的电影院设立征兵点。有年轻人看完电影出来后激动地说:“我在哪里报名?”按照军方的说法,电影上映后,海军航空兵的入伍人数增加了500%。
  
  2012年上映的《勇者行动》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征兵电影。影片根据海豹突击队的真实故事改编,其中解救人质、抓捕恐怖分子的过程都是由军方撰写、设计的。
  
  《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导演迈克尔·贝和军方有过多次愉快的合作。军方对《变形金刚》的赞助是空前的,仅在一部中就出现了12种飞行器,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四大军种悉数亮相,有些场景甚至就在五角大楼内拍摄。就连片中机器人、无人机的运用,也与军队主推人工智能的主旨相一致。
  
  除了广告和电影,美国军方还推出相关的电子游戏和漫画书,在社交网站上建立主页,发布士兵们的照片和个人故事,并推出介绍军事知识的应用软件……为了拉近和年轻人之间的距离,美国军方真可谓煞费苦心。近几年的征兵目标都圆满实现,对花了大钱的军方来说,也算有所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4:32:45 | 查看全部
无所事事也很重要时间:2014-08-15 作者:未详 点击:81次   罗依克在家,外面正下着雨。他不想看书,电视里也没有什么精彩的节目,他的有轨汽车玩具也坏了。罗依克转来转去,找不到任何事做,真是无聊极了。他躺在地毯上,眼睛盯着房间里蓝色的天花板发呆,觉得生活一点意思也没有。后来他的目光落到了一只大黑苍蝇的身上,黑苍蝇正一动不动地叮在天花板上。一会儿,不知为什么,它飞了起来,围着电灯转圈,一圈,两圈,三圈……然后,又飞回原先停落的那个位置。罗依克的眼睛一直盯着黑苍蝇,为了不把它吓跑,他大气也不敢出,一动不动地待在那儿。这不,黑苍蝇又开始转圈儿去了!
  
  罗依克真羡慕这只苍蝇,他渴望飞翔。他仿佛看见自己飞出了窗口,停落在对面广场的一棵树上;然后越过高高的房子,在学校的上空盘旋一阵后,就直冲云霄,俯瞰城市,贴着云层翱翔一周;最后,停落在海边,再飞到一张餐桌前用晚餐,因为今天晚上有汉堡。
  
  就在这个时候,罗依克听见门响了。爸爸进来,问他怎么样。他回答说:“好极了!喂,爸爸,复活节放假的时候,有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去学习遥控滑翔?”爸爸惊诧地看着罗依克,不知他从哪儿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不过,爸爸最终还是承认这样的度假计划倒也不错。
  
  在我们无所事事的时候,在我们感觉无聊的时候,我们就会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因为在这个时候,时间过得很慢很慢。
  
  感觉无聊,正说明我们在时间里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位子。的确是这样,因为这段时间是空闲的时间。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才有了活动的空间,我们才能够去梦想。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在这个空闲当中,罗依克才可能梦想飞翔,才可能和父亲一起提出一些设想,才可能想象未来,才可能有所渴望。然而在练柔道、解数学题或者看电视时,罗依克绝不可能想到这些。
  
  舍不得花时间去思考的人是很难有远大规划的,因为他对未来并不寄托太大的希望。思考,就必须有时间,有自由的时间,有空闲的时间。这个时间,只有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才能找到。
  
  然而,这样的时候并不多。我们大家都有一个所谓的“时间表”,在这个时间的表格里,很少填着“梦想的时间”“什么事也不做的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4:32:54 | 查看全部
靠拉车求学不丢脸时间:2014-08-15 作者:未详 点击:81次   国画大师李苦禅原名李英,山东高唐县人,出身贫寒。1922年,23岁的他到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
  
  李苦禅是个穷学生,学习费用全靠家中接济。因囊中羞涩,他住不起旅馆,只得在北京一所破旧的寺庙里栖身。遇到家中接济不了时,他便陷入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困境。于是,他开始靠晚间和休息日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其“苦禅”二字为名。此后,他一直用着此名。
  
  1923年秋天,李苦禅到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家中拜访。见面后,他恭恭敬敬地对齐白石说:“我爱您的画,想拜您为师,不知您能不能收下我。现在我虽穷,没有什么见面礼给您,但等我将来做了事之后,定将好好孝敬您老人家!”齐白石见他率直质朴,当即就答应了。他急忙跪下就拜,差点摔倒,把齐白石也给逗乐了。就这样,这位靠拉洋车维持生活的年轻人成了齐白石的第一个拜门弟子。
  
  李苦禅虽然继续在晚间和休息日拉洋车,但总是远离齐白石先生的住所,并把帽檐压得低低的。因为他怕熟人认出自己,给齐白石丢脸。
  
  说来也巧,有一个星期天,李苦禅拉车到王府井大街兜生意,在路过一家书画店时,恰巧遇到齐白石先生和几位朋友从店里出来。他大吃一惊,正神色慌张地拉车躲避,忽然听到身后传来齐白石的喊声:“苦禅,还不过来,送我回家。”他只好硬着头皮应了一声,将车掉转过去,请齐白石上车。途中,齐白石心疼地问:“苦禅,你经济困难,靠拉车度日,怎么不告诉我呀?”他回答:“我对不起老师,给老师丢脸了。”齐白石和蔼地说:“丢脸?丢谁的脸啊?你不知道我是木匠出身、鲁班的门下吗?苦禅啊,靠劳动吃饭是不丢脸的,靠拉车求学是不丢脸的。”
  
  回到家后,齐白石先生将自家院里的一间厢房腾出来给李苦禅住,还给他的一些画题字,让他卖掉解决生活困难。
  
  在齐白石先生的资助和关爱下,李苦禅退掉了所租的洋车,摆脱了生活困境,开始专心致志地刻苦学画。
  
  齐白石先生对李苦禅这个得意门生的评价是:“余门下弟子数百人,英也学我手,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是无鬼神矣!”
  
  自古英雄多贫寒,从来纨绔少雄男。李苦禅没有辜负齐白石先生的厚望,终于成为一代书画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