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19 09:37:15
|
查看全部
美国梦的主角
提到61岁的骆家辉,总有两个离不开的话题,一是他的华裔血统,二则是“美国梦”。
这两个话题在骆家辉30来年的政治生涯中,被反复提及,最终被骆家辉压缩成了一个“一英里走了100年”的故事。
“100年前,我的祖父乘蒸汽船到了美国华盛顿州。他在一个白人家庭当佣人,这户人家距离州长官邸不到一英里路程。我们家族用了一个世纪,才从那幢当佣人的房子搬到了州长的房子里。”
实际上,骆家辉的曾祖父骆永椿出生于广东台山,在19世纪后半叶就到美国打工,后来回了老家。对于美国,骆永椿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他的长子骆世泽——上文提及的骆家辉的祖父——则在1900年前后到美国闯荡,后来也回台山老家娶了亲,他用带回来的积蓄盖了一栋青砖楼。儿子骆荣硕在这栋房子里生活到13岁,也追随父亲到了美国。
“我的父亲骆荣硕在二战爆发前加入美国陆军,战后回到西雅图,开了个小杂货铺,在美国扎下根来。”对骆家辉来说,这是骆氏家族的转折点,也是他整个人生的开端。
骆家辉1950年出生于西雅图,是家中长子。到5岁上幼儿园前,骆家辉还不会讲英语,因为家里人只说台山话。据他的回忆,在幼儿园时,他还因为不爱吃美式早餐而被教员打了手板。
现在,他喜欢喝星巴克的摩卡咖啡,有时还亲手调制,并用流利的美式英语与记者畅谈咖啡文化。与流利的英文相比,他听得懂台山话,却只能说上简单的几句,几乎完全听不懂普通话。
和其他在美华人一样,在西雅图经营小店铺的骆荣硕对儿子的未来有过很多希望。他希望他成为有出息的人。不过,骆荣硕仍然坚持在美华人“不过问政治”的传统思想,反对儿子从政,他想让骆家辉成为工程师或商人。
在骆家辉出生后的头6年里,他和家人挤住在为二战退役军人建的低收入公共房屋里,与其他传统华人家庭的子女一样,需要到父亲的杂货店内帮忙料理业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