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2:35:46 | 查看全部
  林清玄的演讲习惯于拿自己的相貌开涮。应邀到河北金融学院演讲的时候。现场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挤满了人,大家都想一睹散文大师林清玄先生的风采。当身材矮小又略微秃顶的林清玄出现在现场时,全场一片哗然,有一个女生不无失望地惊呼道:“这是林清玄吗?林清玄怎么长这样,简直就是火云邪神嘛!”尽管台下一片惊愕,林清玄还是微笑着走上了讲台。讲台是多媒体台式讲桌,林清玄坐下后,完全被高高的讲桌遮挡住了,大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正在大家惊诧之际,林清玄站起身来,不无自嘲地说道:“这桌子有点高哦!”全场听众禁不住被逗笑了。林清玄接着调侃道:“为了让大家近距离欣赏我‘英俊帅气’的容貌,就让我站到台下,接受同学们雪亮目光的‘洗礼’吧!”说罢,林清玄走下讲台,站到了大家的跟前,全场观众都被他幽默的话语与举动逗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2:35:58 | 查看全部
 林清玄童年的生活很是清贫,他时常在演讲中重新审视那段悲苦的日子。在南京大学演讲时,他这样讲道:“我小时候,家里孩子太多,我的父亲每周都要开家庭会议,重要目的就是‘认自己的孩子’。一天,放学路上偶遇父亲,我向父亲打招呼,父亲愣了愣问,你是谁,怎么这么面熟呢?我说,我是你的孩子啊。父亲一脸狐疑道,你骗谁啊?父亲回到家中一看,发现我坐在屋里,被吓了一大跳。”
  
  林清玄用幽默的视角调侃自己的容貌,讲述自己的清苦,是想借此表达一种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我到上海,和朋友在黄浦江边散步,朋友跟我说美丽的外滩一年能捞起500多具尸体。回去之后,我一查,仅2010年全国就有25万人自杀,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自杀原因林林总总,但大多是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一次我看报纸,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自杀,因为她总是遭到别人的妒忌,感觉压力很大。如果因为长得太漂亮而自杀,那我已经死了100次了,如果因为长得太丑而自杀,我至少已经死了10000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2:36:09 | 查看全部
 年少时的林清玄经历过困苦的生活,而这恰恰练就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在演讲中他敢于、善于调侃自我,而这恰恰说明了他的自信,当然,调侃不是他的目的,他是把自己当成“参照物”,鼓励大家坚强地面对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2:36:30 | 查看全部
阳光让向日葵不孤单时间:2014-08-02 作者:未详 点击:93次   每一个人,都是一朵向日葵,都渴望阳光的照耀。
  
  她就是那么一朵向日葵。她的身世很坎坷,远离故土,来到郑州工作。她年轻时就离异了,没有子女,以后也未再婚。她看倦了人间的爱憎分离,她守着自己的心,孤独地住在精神疗养中心。
  
  她没有家人、朋友,她也不主动和别人联系。
  
  医生说她生病了,需要长期在这里疗养。她觉得,她是没有病的,病了的是曾经的爱。可是,她也知道,自己是病了,心病了。如霜打的向日葵,直不起曾经的笑颜。
  
  在精神疗养中心,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从年轻到退休,从退休到年老,几十年的岁月仓促而过。病友觉得她很矛盾,她没有家人,却有亲人。病友觉得她的脑子真的糊涂了。
  
  可她,却很清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2:36:45 | 查看全部
 二十多年,三百多个月。每个月,她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她的亲人来疗养中心看她。亲人陪她愉快地聊天,帮她结算账目、购买换洗衣物,给她带来很多生活用品和她爱吃的食物。她看见她的亲人就笑,看到他们走就难过。她的亲人很多,每次来的人都不同。病友们都很羡慕她,奇怪她从哪里来那么多亲人。问她,她也不说。每一次,她都紧紧地拉着亲人的手,舍不得他们走。
  
  七月时,她因为心脏病转到一家重点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炎热的天,她的那些亲人,来得更频繁和密集了。有的在手术单上签字,有的深夜守候在手术室外,有的和主治医生进行沟通、了解病情进展,有的拿钱,有的背着她会掉眼泪……后来,病友们和医院的医护人员才知道,那些人,并不是她真正的亲人。
  
  那些经常来看望、照顾她的亲人,其实是她的同事。提起亲人,她有幸福,有泪水。他们也曾帮她寻找过亲人,只是她离开祖籍年代已久远,寻亲一无所获。后来,他们就成了她的亲人,牵挂着她的一生。
  
  有时,她不愿为他们添麻烦,倒是他们常主动来找她。这让她的心,既温暖,又惭愧。有时,她想,她也是一朵向日葵,也想得到阳光的眷顾。在沧海桑田的历史洪流里,她也只是一滴微不足道的小水珠,也许连小水珠也不是。可是,他们给了她阳光,照耀过她,她曾经那么真挚地爱过、活过,得到过那么多的爱。她很知足。
  
  阳光挡不住向日葵的老去,但在向日葵老去之前,阳光温暖过她。
  
  十月时,金叶撒大地,深秋的清晨充满悲凉。她走得很安详。是她的同事们帮她净身、送走的她。她没有家人、子女、兄弟姐妹,他们就是她的家人、子女、兄弟姐妹。当灵车司机知道他们只是她的同事时,由开始的冷漠脸色到感动和帮忙。
  
  向日葵不在了,但阳光还在。她是一位平凡的老人,虽然她没有做过很伟大的事情,你也许不会记得她,但是她见证了伟大的事情,那就是爱,大爱。那些爱,温暖了她毕生的岁月,让她不觉得孤单。你会记得那些阳光。
  
  她是徐继英,是河南电视台一位特殊的退休职工。她的那些亲人,是河南电视台的历任台长及电视台离退休人员工作部的众位同事。她的那些阳光,是中华几千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美德的传承。二十多年,三百多个月,这是一场爱的接力。面对一株向日葵,还有什么比赠与她阳光更珍贵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2:36:57 | 查看全部
我能左右幸福的阳光时间:2014-08-02 作者:未详 点击:181次   一
  
  这是一个奇迹,他,就是创造奇迹的人。他的名字叫左右,也注定是一个左右自己命运的人。
  
  他在纸上写道:“因为,我的命运,总是充满了那么多的坎坷,就如一艘船,在波涛汹涌的海上颠簸着,所以,我必须如一个舵工,抓紧生命的舵,左右自己生命的航线。”他写下这些话时,微笑地望着我,一脸阳光,不知道的人,谁会相信这个机灵的中学生会是一个聋哑儿。
  
  左右,是天生的聋哑儿。
  
  出生之后,他的父母像其他父母一样,渴望自己的儿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够健康地笑,高兴地跳,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脆脆地喊他们爸爸妈妈。孩子很健康,但是,渐渐地,他们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孩子哭与笑,都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只是“啊啊”的,却发不出声音。
  
  他们急了,忙抱着孩子去看医生。乡村的医生限于医疗技术,只能摇头。无奈之下,他们把孩子抱到省城大医院,诊治的结果是:孩子先天性聋哑,无法可治。
  
  左右的父母听了,泪水直流,望着围着他们跑着的这个生龙活虎的孩子,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孩子命竟然这么苦,一生下来,就和这个充满了音乐充满了笑声的世界分离开来。
  
  而孩子却不知道,他仍然一脸阳光,面对着自己父母,他更不理解自己的父母为什么泪流满面,只是伸出稚嫩的手,擦去父母脸上的泪,依然一脸阳光对着美丽的世界笑。
  
  既然,世界不许他用声音赞美这个世界,那么,他就用自己的微笑去面对这个世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2:37:07 | 查看全部
  二
  
  左右到了上学的年龄,看着姐姐还有同村的孩子都去了学校,他也要去,小小的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别人去读书,自己为什么不能?可是,父母把他从村口拉回来,给他比划着手势:他不能去,学校也不会收他。
  
  他哭了,泪水滑过了一贯充满阳光的脸。那一天,他一直站在门口,看着同龄人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向学校,又鸟雀一样,高高兴兴地跑回家,他就这样默默地望着。父母见了,辛酸地想,就让他这么看吧,过几天,就习惯了,也许小孩子就忘记了。可是,出乎他们的意料,这以后一连十多天他都站在路口,望着这些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学放学。
  
  一天早上起来,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个小小的书包,装着几本姐姐用过的书,低着头,悄悄地跟着姐姐一块儿就向外走。父母看见了,互相望望。母亲对父亲说:“你就送孩子去学校吧,让他看看学校的样子,孩子来到这个世间,不能连学校都没看过一眼,太冤了。”说着,眼圈又红了。
  
  父亲点着头,拉着左右的手,把他送到了学校,交到了老师的手中,怕老师不收,父亲说:“这孩子虽不会说话,耳朵听不见,可是还是很机灵的,就让他在教室坐几天吧。”
  
  他想,过一段时间,孩子接受了课堂上的内容,也过了那个新鲜劲,说不定就回来了。
  
  老师听说孩子是个聋哑人,感到很惊奇,但也很感动,很痛快地答应了,把左右安排在了最前面的一排。
  
  从此,左右成了一个一年级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2:37:21 | 查看全部
 三
  
  在城市,有聋哑学校,有手语教学的教师,聋哑学生上学尚且十分困难。这样的事,更别说发生在农村了。左右所在的村子,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群山环绕,小路羊肠,一所只有四个年级的小学,四个老师,没有一个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都是乡村教师。
  
  这儿的教师,可能没有正规学校教师的知识水平,没有过硬的文凭和专业知识,可是,他们都有着一颗火热的心。他们以他们的善良,他们的关爱,还有他们仅有的一点知识,接纳了左右。即便是一个聋哑儿,如果他渴望获得知识,他们有什么理由拒绝他呢?这就如太阳永远不可能拒绝小草,甘露永远不会拒绝花儿一样。多年之后,当他们已不再是教师时,谈起这件事,仍然这样说。
  
  左右到了学校,出人意料地,他没有出现别人想象的辍学,甚至没出现过请假。从此,这个聋哑儿,从一年级一直走向六年级,走向初中、高中,最后走进大学的校门。
  
  开始读书时,对小左右来说,面对这些数字与拼音,他简直如对天文符号,不知所以。他笑着说。
  
  学汉语拼音时,他看着老师的嘴形,从心里揣测着这个字母发什么音。我听了,感到很惊奇,在纸上问他:“你没听见过声音,怎么能凭借老师嘴形揣测这个字母的发音?”他笑着在纸上道:老师嘴形张到什么样,自己就张到什么样,一边默默揣想着,有个几百上千遍,大概就不会错了。我看着纸上的文字,从心里感到惊讶,这种方法,不知是不是左右的独创,反正,我是第一次听到。
  
  当然,语文老师也没少费心,为了满足他的要求,就一遍遍摆出口型,时间长了,嘴唇都麻木了。拼音过关之后,汉字拼读就简单多了,他凭借一本字典,还有老师、同学的帮助,愣是攻克了母语的难关。他的作文,经常会作为范文,被老师在课堂上朗读。
  
  数学入门,相对于语文要简单一些。数学老师给他单独开小灶,桌子上摆一堆小木棒,教“1”,拿一根;教“2”就拿两根,让他跟着画数字。
  
  我在纸上写道:“怎么学英语呢?”他仍是一笑,写道:“先学音标,像学拼音一样,然后如拼汉字一样拼英语单词。”看他说得很简单。但是,他的英语老师拿了他桌前厚厚一摞本子,随便拿出一本打开,那上面都是英语单词和句式。厚厚的,一尺多高的练习本,不是语数,就是英语、化学和物理啊。
  
  左右看着我惊讶的眼睛,又笑了笑,竖起右手中指让我看,手指凸出一个很大的肉包,上面还有老茧,他对我写道:“这都是钢笔压出来的。”
  
  正是由于这样的努力,一步步,这个聋哑儿童从大山深处走来,一直走向这所省级重点中学。这所叫做山阳中学的学校,虽地处山里,却是一所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学校,能进入这所学校的,之前成绩必须在本校是前十名。
  
  很多正常学生都难进来的地方,一个聋哑少年竟奇迹般进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2:37:31 | 查看全部
 四
  
  山阳中学的出名,一方面,在于它纪律严明;另一方面,这儿还聚集了一些省内名师,甚至还有作家。到了这儿的左右,一方面感到心理负担十分沉重,另一方面又充满兴奋如鱼得水。
  
  从山里来的他,仿佛对什么都充满了惊奇,充满了向往。他在空余时间,就去拜访自己心里的那些偶像,向他们请教一些心理学方面的问题,甚至论及一些人生的大问题,或者拿着自己的文稿,让他们修改。
  
  他从没有为自己是聋哑人感到自卑,他将请教的问题都整整齐齐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并在扉页上写道:“人生只有身体的残疾,绝没有心理的残疾。”
  
  在高中之后,他的学习相应来说比小学得心应手了,又比小学更艰难了。因为,他早已适应了书写交流;但是,又增加了几门新的课程,无疑增加了学习难度。
  
  三年,整整三年,他的成绩始终处于中游,在这些优秀的学生中。
  
  三年中,他的文章屡屡见诸报刊,他被学校、市、省评为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他作为学生代表,多次登台领奖。
  
  三年后,他也终于以满意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他在左右着自己的命运,左右着自己的人生。同时,他也告诉了我们,当厄运到来时,我们该如何左右自己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2:37:47 | 查看全部
把楼梯踩成钢琴时间:2014-08-02 作者:未详 点击:185次   地铁站的出口处,我看到了那对父女,他们依偎在一起,看着漫天的雪花隔着时间的荧屏潇洒自如,走近了才看清楚,地上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乞讨的字样。
  
  许多人对这样的场景嗤之以鼻,不过又是都市生活中的一个骗局罢了。
  
  男人穿着十分普通,没有补丁,不像是专业乞丐,女孩子却十分扎眼,不停地叫着爸爸,说一会儿老舅到了就有钱了,就可以回家了。
  
  纸上这样写着:我现在只需要200元回家的钱,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请替我向女儿保守秘密,我不想让她受到任何伤害,我告诉她,我们在这儿等老舅,亲戚来了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许多人摇摇头,无奈且叹息着从他的身边消失,他显然不会乞讨,伸出去的手无力且苍白,他可能是一时落难之人。
  
  偌大的电梯上,挤满了人,步行梯一个人也没有,现在都市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宁愿坐电梯上上下下,步行梯早成了无人问津的摆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