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6:17:21 | 查看全部
 生命也是如此。
  
  在太多已说出或者未来得及说出的“再见”中,我已走过20年。其实明明知道再也不会相见,但仍然必须在道别时刻给自己一个婉转的希望。说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却总是执着酒杯,拉着一只曾经爱过或者仍然爱着的手,想要再唱一首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6:42:43 | 查看全部
一个“文化钉子户”的不屈抗争时间:2014-07-21 作者:未详 点击:156次   吉姆·汤纳德是巴西圣保罗市恩菲街上的一个报摊主,多年来,他靠着经营一个4平方米面积的报亭,出售各种报纸杂志和书籍,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愉快而知足,此外,他还经常热心地为路人指路。
  
  就在2010年的夏天,吉姆却接到了恩菲街城管部门的通知,称街道需要升级改造,由于他的报亭和整条街道的新兴市容市貌不相适应,不仅有碍观瞻,影响城市形象,而且还妨碍交通,属于违规建筑,必须在一周内自行拆除!
  
  得到这个通知后,吉姆几乎蒙了——自己的报亭一直以来都是有正规营业许可证的,属于合法经营,而且从没有行人说过他的报亭妨碍交通。相反,每天都有许多行人,绕道来他这里购买当天的报纸和杂志,以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自己的报亭完全可称得上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一个信息聚集地。如果报亭拆了,人们到哪里去买报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6:42:56 | 查看全部
  吉姆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报亭不能被拆掉,“整治市容也好,改造升级也好,但不应该把城市整得没有一点儿文化。”面对城管的再次催促,吉姆这样回答。他的态度是,自己不会拆!
  
  吉姆的态度让城管很恼火,他们决定一周后实施强拆。
  
  当很多经常光顾吉姆报亭的人得知报亭将要被强拆这一消息时,都显得非常生气,纷纷加入捍卫吉姆报亭的行列中,为此,他们还在网上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捍卫网站和聊天群。并且每天都有五六名人员轮流来到吉姆的报亭旁,以阻止城管的强拆。
  
  眼见硬的不行,城管随即又使用了软的手法,他们对吉姆承诺,只要同意拆报亭,政府将给予他两万美元的补助费,并且将给他安排更好的工作,保证收入比现在的高。
  
  但是吉姆还是严词拒绝了,他说,自己的报亭是很多人文化记忆的一部分,他们曾经在这里买过报刊、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它们。此外,现在随着网络的盛行,像报刊、书籍这样的纸质媒体已经越来越萎缩了,政府此时做的应该是挽救和保护出售报刊的报亭,而不是火上浇油,终结纸质媒体的阅读和人们的文化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6:43:17 | 查看全部
“文化空间的消失将是恩菲街的最大悲哀!”“城市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而不是经济增长的机器!”随后,捍卫者们在吉姆的报亭旁打出这样的条幅,一下子引来了巴西众多媒体的关注。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圣保罗民间刮起了一股“反对只要经济发展,不要文化繁荣”的旋风,人们向圣保罗政府大声呼吁:“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更应该注重人的文化体验和感受!”
  
  圣保罗的一些城市规划和发展研究专家们此时也纷纷站出来,通过媒体批评恩菲街主管部门的做法:“他们对城市的理解有巨大的偏差,片面地认为城市的价值只在于创造财富和GDP,这是非常荒谬的,必须更正!”
  
  在巨大社会舆论的压力下,2012年2月,恩菲街城管部门的负责人不得不向吉姆公开道歉,并且承诺,不但不会拆除吉姆的报亭,相反还会免费将其改造装修一番,使其变得更宽敞,更美观一些。
  
  圣保罗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圣保罗州报》这样评价吉姆·汤纳德:“他不是钉子户,是文化捍卫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6:43:56 | 查看全部
曾国藩的小金库时间:2014-07-21 作者:未详 点击:270次   曾国藩在30岁时,曾经立志做圣人,为此他狠斗私字一闪念,拼命节制自己的欲望。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捡到一大笔钱,他站在旁边非常羡慕。醒了以后他非常自责,连做梦都这么贪利爱钱。然而他就任两江总督后,却建起了小金库,看来人都是环境的产物,即使如曾国藩者,也不能免俗。不过他的小金库,与其他官员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资金来源。清朝官场的潜规则很多,比如逢年过节,或是过个生日,甚至偶染风寒,一些有点想法的下属官员,或是下属单位,都要给上级领导送礼。对于这些礼物,曾国藩的态度是,送现金的一概回绝,送实物的则区别对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6:44:12 | 查看全部
 咸丰十一年,曾国藩把总督府移到安庆。领导搬家,需用很多,庐州知府唐景皋非常适时地赶来送礼,大到家具,小到被褥,办公用的,家里使的,应有尽有。曾国藩看了这大车小车的礼物,只挑了七领草席留下,其余一概退还了。湘军有一个猛将鲍超,这个人打仗勇猛,但特别贪财,每打下一个地方都会大肆抢劫一番,因而腰包很是厚重。有一年,曾国藩的生日到了,鲍超准备了16大包礼物,都是珠宝古玩之类,金光闪闪,夺人眼球。曾国藩只是从中挑选了一顶小帽,其他的都让鲍超带回去了。
  
  人家送礼他不收,曾国藩的小金库哪儿来的钱呢?原来在他的治下,有几个衙门油水很大,比如上海海关、淮北海关和盐运司,这些部门靠着国家垄断,每年进出的银两数额很大,官员很肥。他们送钱,曾国藩就不挑挑拣拣了,来者不拒,一文不少地笑纳,小金库这才充盈起来。
  
  小金库的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花在了交际应酬上。曾国藩初入朝廷时,也算得上一个愤青,对官场中的很多事都看不惯,后来真到做事时才发现,“苟无人情,百求罔应”,不懂得应酬交往,没有人脉资源,简直寸步难行。碰壁的痛苦,掣肘的烦恼,都成了一种磨砺,毕竟在一种环境下,生存还是第一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6:44:31 | 查看全部
 曾国藩应酬起来,礼数很周到,出手也很大方。两江地区经济发达,迎来送往很多,对京城的官员,不论职务高低,来时好吃好喝好招待,走的时候也不让空手,都会有100两左右的“程仪”相赠。同治七年,他从两江总督调任直隶总督,到北京谢恩后,临走他给自己认识的官员、老乡和与自己工作有关系的官员都送了一点儿礼,“余送别敬,三江两湖五省全送,但不厚耳”,礼金都不重,但送的人多,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在北京当官的,一人一点儿,加在一起达到了1。4万两白银。
  
  但小金库的花销仅限于此,来之于衙门,用之于官员,而对于自己的私人花费,家庭的开支,给亲戚朋友的馈赠,都是从自己的工资等合法收入当中支出,不动小金库分文,就连官场上的朋友,如果纯属私人关系的馈赠,也不例外。按照清朝的财政制度,即使贵为总督,生活中比如请轿夫、买轿子、做衣服、租房、请师爷、养幕僚等,都需要他们自己花钱,这些支出相当多,以至于曾国藩也常常捉襟见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6:45:09 | 查看全部
  曾国藩生活非常简朴,英国人戈登见到他时曾大为惊讶,因为他“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渍……”曾国藩曾请人吃饭,客人发现桌子上所用的竟然都是“瓦器”。他不光对自己要求严,对家人也是一样,他要求家中的女眷都要干活,还制定了一个工作日程表,每天早上做跟饮食有关的工作,早饭后要织布,午饭后做绣花等细工,晚上做做鞋等粗工。所以一到晚上,在南京两江总督府内,全家长幼女眷都在麻油灯下纺纱绩麻,这在大清帝国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家了。
  
  小金库的设立,本来就是一种官场的潜规则,来钱无人把关,支出也无人审查,所以官员们都心照不宣,把它当成一种灰色收入带回家,可曾国藩却不然。他从两江总督调任直隶总督,临走时让儿子查了一下小金库里还有多少钱,儿子汇报说刨去各种应酬花销,还剩1万多两。儿子问怎么处理,曾国藩回答说捐给地方做慈善吧,一分钱也不带走,同时提醒他,不管捐到哪里,千万不要留名。他说:“我一生享有很大的名声,心中已经有愧了,再坐享一个清官的名气,担当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6:45:22 | 查看全部
 一个人再伟大,也不可能没有瑕疵,不犯错误,为此,孔子都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也可。”意思说大节不错就很好了,小节谁也难免会有出入的。人生于世,难免会同世俗达成一定的妥协,但一定不能失去内心的坚守,唯有如此,一个人才能在混浊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内心的清澈,这是曾国藩留给我们又一个值得深思的地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6:45:39 | 查看全部
只有孩子才看得懂的广告时间:2014-07-22 作者:未详 点击:60次   作为精信广告公司西班牙分公司的首席设计师,罗慕洛从来没为设计烦恼过,因为他脑子里的灵感犹如涌泉,从来不曾枯竭。可是,自从接下这个案子,他却接连失眠了好几天。
  
  让罗慕洛头疼的是,西班牙儿童及青少年援助基金会想让他帮忙设计制作一张反虐童的公益海报,呼吁人们不要虐待儿童。能为公益奉献一己之力,罗慕洛自然高兴不已,谈妥其他事宜后,他就陷入了沉思。罗慕洛觉得,既然是呼吁,针对的对象肯定是所有公民,而不仅仅是儿童。一般的海报对平日习惯于虐待孩子的成人来说,可能起不了警示作用,仅仅是呼吁只怕徒劳无功,那就附加一些信息在海报里,比如公布援助基金会的求助热线,直接让孩子受益。
  
  罗慕洛的脑中刚迸出这样的想法,就立刻意识到这样做很危险。因为一些成人若看到这样的海报,可能会直接把受虐儿童关起来,阻止他们寻求帮助,那样,孩子会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其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让罗慕洛从中找到了头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