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07:25 | 查看全部
  青春期的年纪谁都难免会有叛逆,赵树海认为,叛逆期的孩子就像排球一样,拍得越大力弹得越高,拍这个“球”的结果只会让球跳得更高,更不着边际。所以,在生活中,赵又廷要出门,只需告诉父亲和谁去就行。这就如大禹治水,堵和禁不行,唯有信任和引导,营造宽松的环境,才是最好的方法。
  
  少年时的赵又廷,与很多同龄人一样,有着“三分钟热度”的毛病,赵树海却不愿多管,他认为互相尊重很重要。赵又廷学钢琴、打鼓都是过了一阵就没学了,尽管没有坚持到底,但赵树海却认为,如果他不试试,他不会承认自己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不清楚孩子的兴趣和才干之前,就迫使他们去学各种才艺,这是无意义的。他要产生兴趣和喜好,专注于他的喜好他才会选择去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07:41 | 查看全部
 进入演艺圈后,赵又廷星途相当坦顺。不过,在出道前却经历了一段低潮期。在赵又廷比较艰难的时期,赵树海选择的方式是:不插手,不打电话,让儿子自己面对。在赵又廷的处女作品电视剧《痞子英雄》里,父子俩就演过对手戏。对初入行的儿子,父亲并没有多一些指导。赵树海说:“如果你中文不熟悉、剧本不清楚可以问我,但我不教你演戏,因为我的那套和你们现在不一样,而且导演不是我,我跟你说怎么演,导演不同意就不好了。”因为时代不同,世上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家长将思想、生活、处世方式等强加于孩子的做法行不通了,在赵树海的教育方式下,赵又廷总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赵又廷取得的成绩,赵树海说:“有人说我苛刻到不去赞美儿子,我是忍住不去赞美他,我压抑自己的情绪到某种程度才去赞美他。如果太早赞美他,他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以为自己是谁,当有一天他发现他不是谁的时候他承担得起吗?所以我不要让他有任何精神上、思想上的偏差,等到当他有一天真正站稳脚跟的时候,我才告诉他:儿子,这一路走来你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07:50 | 查看全部
 在新片《第一次》中,赵又廷饰演一个玩摇滚的音乐男孩,又唱又跳,还唱英文歌,像极一个专业歌手,表现颇受好评。赵树海说,儿子从来没有玩过乐队,对于赵又廷的表现,他颇为自豪地说:“我觉得这是戏剧天才,演什么像什么,这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的确,孩子需要赞美,但是赞美过度,或是不真实,就会适得其反,助长孩子骄傲、自满、自大、不可一世的气焰,容易让孩子走上歧途,特别是在孩子心智不成熟的时候。
  
  不少父母面对孩子,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倾心教育孩子,结果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赵树海的“赵氏家法”无疑是给家长们的一剂清醒剂,值得我们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08:20 | 查看全部
林依晨的理财经时间:2014-07-18 作者:未详 点击:62次   台湾偶像剧小天后林依晨不仅拥有数千万的身家,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理财达人。用她的话说,要用心理财,财才会来理你。虽然收入颇丰,但林依晨照样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坚持将自己的生活费控制在3000元(人民币)以下。有人说她抠门,林依晨却不以为意,她说身在演艺圈,看多了艺人大把赚钱再大把花出去的例子,闹到最后往往入不敷出,还不如及早进行计划性消费,细水长流地过日子。
  
  读大一时,林依晨参演《十八岁的约定》,拿到了人生里的第一笔酬劳。还没想好怎么花,母亲就告诉她多年来因为薪水微薄,自己无力抚养她和弟弟,只好以手上十几张信用卡挖东墙补西墙,最后利滚利,背上了上千万台币的债务。这个消息让林依晨倒吸一口凉气,震惊之余,她开始拼命工作,终于还清了债务,此后便开始用心理财,努力储蓄。
  
  虽然拍一集电视剧就能拿到5万的酬劳,但林依晨却对自己十分苛刻。她常常将剧组发的盒饭拿回家吃,还向导演要走了拍戏时使用的一个道具包。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包她一背就是三年!平日里林依晨也会严格限定自己的消费额度,不是必要的东西绝对不买,买衣服尽量买简单大方的基本款,出席活动的时候就搭配上缤纷的饰物改变风格,至于淘汰下来的衣服,林依晨也不舍得丢掉,而是请妈妈裁剪缝纫,改变风格式样后继续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08:32 | 查看全部
  林依晨十分关注物价,买东西时习惯比价,她的手机里装有比价软件,去商场购物时会习惯性比较一下同一款货物的折扣和价格。购物之前,林依晨会列好清单,买东西时直奔相关的货架,既节约了时间,也避免了购置不必要的物品。她还坚持记账,买完东西会顺手将价格和品名存进手机,有空了再整理到本子上。这样一来,日常开销一目了然,不难发现哪些钱花得合理,哪些浪费了。长此以往,有助于培养理性消费的习惯。此外,除非特别必要,林依晨很少使用信用卡,她说自己最讨厌的就是信用卡,因为刷卡无痛感,会让自己在消费时不知不觉地超过预算,而且一旦错过还款期限,就要白白损失一大笔利息。
  
  在分配收入时,林依晨会将所有的钱分成五份:两份交给妈妈存起来;一份是自己的生活费;一份用来投资,购买基金、保险、外币等;还有一份,就放在一个活期账户里,预备一些意外的支出。
  
  虽然存款数额日益增多,投资的理财产品也有收益,但林依晨却一直没有购车,她说自己工作繁忙,用车的时候并不多,再说台北的公共交通很发达,出门可以乘巴士,环保又便利。
  
  林依晨常说:“会过日子的人才会工作,好好理财,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这样理性的生活态度,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09:26 | 查看全部
黄渤:把失败的路再走一遍时间:2014-07-17 作者:未详 点击:291次   演艺这条路,他一直走得不顺。他是有天赋的,初中毕业不久,他就签约了太平洋唱片公司。跟他一同签约的还有毛宁与杨钰莹。这两位后来都红了,只有他,一直默默无闻。后来,居然连歌也没得唱了,他沦落为杨钰莹的伴舞。
  
  1994年,他离开太平洋唱片公司,来到北京,在酒吧里当驻唱歌手,住在郊区的农民房里。大冬天的,他每天蹬两个钟头自行车去酒吧唱歌。这期间,他认识了许多同他一样在酒吧里卖唱的朋友,例如周迅、满文军、满江、零点乐队、沙宝亮等。这些人相继大红大紫,又只有他,像一把干枯的稻草,黯然地,被世界遗忘在一个阴暗的角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09:43 | 查看全部
 2000年,通过朋友的推荐,他开始演电影。虽然也演过主角,但大多是诸如士兵甲、路人乙的小角色。微薄的片酬,根本无法维持他在北京的生活。他睡过桥洞,吃过饭店的剩饭,捡过垃圾堆里的衣裤。他的内心充满了不甘与酸楚,就如暗夜里的一只狼,忍受着饥饿与寒冷,时不时对着苍天明月凄厉地嚎叫。
  
  有朋友劝他:改行吧,演艺向来都是年轻人的天下,你不能再耗下去了,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以后的路到底怎么走,是改行,还是继续耗?他的内心充满了彷徨。
  
  不久他就想通了,继续在各大片场蹭一些小角色。朋友见了,不由感叹:“这是何苦呢?”他笑笑:“演艺这条路,我虽然一直都不顺,却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与人脉关系,若是改行,一切就都得从零开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09:54 | 查看全部
  就这样,他又开始了艰难的尝试与坚持,事业终于慢慢有了起色。2009年,他在电影《斗牛》中饰演牛二。有一次拍摄是在一座石头山上,三五百米高。场工上去一回都累得直喘,他却要一次又一次从山底跑到山顶,跑三四十趟。戏拍了3个月,他鞋子磨破38双。
  
  付出总有回报!凭借该剧,他一举夺得第46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从此,事业步入坦途。

  他就是黄渤,一个朴实无华的山东汉子。
  
  如果方向是正确的,把失败的路不妨再去走一遍。

  失败的路,虽然不好走,甚至还会勾起许多惨痛的回忆,但是哪里有沟,哪里有坎,早已了然于胸。

  相对于那些充满未知与风险的陌生之路,实在好走得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10:07 | 查看全部
总有一天要开花时间:2014-07-18 作者:未详 点击:153次   有个老哥,跟一帮朋友去吃饭。土豆丝里花椒放多了,吃一口,满嘴发麻。这老哥叫来服务员,指着土豆丝说:“我是来吃饭的,不是来拔牙的。”服务员憋不住,笑出声来,赶紧换了一盘。
  
  这老哥,叫方清平。他是一个编剧,住北京老房子,开一辆老汽车,喜欢跟朋友喝酒神侃。
  
  要没人提,人们准不知道,2004年央视春晚冯巩的相声《让一让,生活更美好》、郭德纲主演的喜剧《小房东》、潘长江舞台剧《找啊找啊找爸爸》都出自他的笔下。他就是幕后一默默无闻“老编剧”,没承想,误打误撞进了第五届CCTV相声大赛,凭单口相声《幸福童年》夺得专业组二等奖,爆笑全场,一炮走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10:19 | 查看全部
  《幸福童年》中的经典桥段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课间休息实在没得玩儿了,班长组织我们搞竞赛,看谁能把脑袋钻到课桌里,我还挺争气,我……我钻了进去,拔不出来了。同学把我爸爸找来,要带我去医院。传达室老师不让出去,说:‘这个桌子是公共财产,摘下来才能去医院。’”
  
  作为“大龄相声男青年”的方清平从艺之路很坎坷,他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当过四年文艺兵,曾经到处走穴,在夜总会、洗浴中心、餐厅都演过,由于长相和性格过于低调,他一直未火。但他对相声的追求从未改变,以相声的角度观察、体味世间万象,在他看来,“我的东西来源于生活,低于生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相声一度受到冷落,不少人转了行。方清平因为喜爱相声,便选择坚守。由于单靠说相声无法养家,他便从台前走到幕后,把相声梦埋在心底,开始给名角写相声、剧本,搞策划,李金斗、冯巩、赵本山、郭德纲、潘长江……都演过他的剧本。几年前,冯巩想办法把他调进“中国广播艺术团”,让他十分感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