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5:29:06 | 查看全部
藕时间:2014-03-31 作者:未详 点击:213次   容易折断,甚至藕断丝连。
  
  都不适合地面上的状况。在污泥中,在深处,藕,坚持。如地狱里最后的净。
  
  说起出污泥而不染,你们认真地注视荷花吧,夏季短暂,气氛热烈,它们在阳光下灿烂。而下面是一节藕在耐心地憋屈。
  
  寒冷的时候,我希望你们忘却荷花。
  
  去怀念一节藕,怀念它在黑暗里的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5:29:27 | 查看全部
彼岸时间:2014-03-31 作者:未详 点击:200次   有一次我从旧金山到北京,搭乘的是“全日空”飞机,因为当时“全日空”机票折扣最大。弊端是要在日本成田机场停留四小时。坐上从日本飞往北京的飞机,是晚上六点多。我注意到邻座是个中国小伙子,二十四五岁,有着大洋岛人的深色皮肤,非常瘦也非常结实。他的模样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我误认为他是满机舱中国旅游团体中的一分子。
  
  坐下十多分钟后,他从口袋拿出一叠破烂机票,它们被订书钉钉在一块儿。
  
  他问我从北京到长沙的飞机应该怎样换乘。
  
  我反问他,这么多机票都是谁的?
  
  他说,都是他一个人的。
  
  我问,为什么有好几张机票呢?
  
  他说,因为从他打渔那个岛飞到日本,就得转换好几次飞机。
  
  我仔细看了一番这些被揉搓得接近稀烂的机票,大概看出他曲折的航程:第一站是索莫娃,第二站是夏威夷,第三站是冲绳岛,第四站是名古屋,第五站是成田。
  
  我奇怪了,一趟空中之旅为什么会被切成一小节一小节的。
  
  他笑笑说:“因为这是最最便宜的机票嘛。老板不知道怎么凑的,有两张都不是他花钱买的。”
  
  他的笑容触动了我,这是一个乡下孩子的笑。一个吃惯了一种苦头,而把吃另一种全新的苦头看成见世面的乡下孩子。他笑起来眼睛几乎全闭上,嘴巴咧得很大,可以想象,他再苦都不会失去笑容,不会不淘气。
  
  我叫他别担心,到了北京我会把路指给他看,肯定比在语言不通的前五个机场转机要容易得多。
  
  几分钟聊下来,我才了解到有这么一小群同胞,被国外国内里应外合地输出到太平洋一些荒僻凉偏的岛屿上做渔民。
  
  我问他能不能告诉我,每月挣多少钱。
  
  他并不知道在西方是不允许打听他人收入的,所以爽快地告诉我,每月两百美元,但要自己付饭钱。他还告诉我,这些渔猎公司是台湾人的,台湾老板花很少的工资把他们成批输出。但他们开的薪水再少也有九百美元,经过中间一层层劳力出口机构的抽成,到每个劳工手里只有两百美元。
  
  我问他劳动强度是不是很大。
  
  他只是平淡地告诉我,出海一漂就漂很多天。打渔是不分昼夜的,什么时候都不能睡死,一说起网就要起网。好天气倒没什么,来了暴风雨就不能吃、不能睡了。有一次夜里风雨大作,风浪几乎把船打翻,等风浪停息,天亮了,数一数船上的人,发现少了两个。
  
  “哪里去了?”我很蠢地问道。
  
  “被浪冲到海里去了。”他还是平平淡淡,只稍微低了低声调。
  
  葬身大洋的两个人是他的乡亲,是和他一块儿被招募、一块儿在表格上签了名、立了3年契约的同伴。他最不能释怀的是,在船就要倾翻时,他听到了那个中年同伴的叫声。当时四面都是振聋发聩的风声浪声,他怀疑自己听错了,因此没去救他。后来他一再回想,觉得那是幺叔的呼救——他管那个比他大10多岁、处处做他长辈的人叫幺叔。
  
  就是那样的3年。
  
  我根据他的讲述设想了一个天涯海角的中国渔村,照样听中国音乐,看中国影碟,村子上方,飘着中国炊烟,仅仅那一点,已足够他们苦极生乐。
  
  我问他,至于打渔之外的日子,怎么过呢?
  
  他豪气地一笑,说他偶尔也会挥霍一下。
  
  我又问,怎样挥霍?
  
  他答道,到小馆子里,喝啤酒。
  
  这就是他的挥霍。
  
  我接着问,小馆子是中国人开的?
  
  他说,当然啊!有中国馆子、中国食品店。
  
  我听了他的故事,觉得同胞压榨同胞是这故事中最黑暗的一部分。冒着生命危险,背井离乡地出海打渔,九百美元已经少得可怜,还要被层层盘剥?那部分忍心对同胞下手的人,以宣扬同胞的劳力不值钱、时间不值钱、生命不值钱为自豪,动不动还会慷慨地说:“中国有的是人!”
  
  飞机降落前,我问他,这一点儿性命换来的钱,是不是能在他回乡的新生活中派上用场。
  
  他几乎自得地回答我,这笔钱够买一台小型农机了。以后他只需要出租农机,就可以勉强为生,不需要像其他村邻那样四季在田里出苦力。
  
  我说,农机旧了或坏了呢?
  
  他说,那可以再想办法出国打渔。
  
  我又问,难道不怕被海浪卷走吗?
  
  他坚定地说,不怕!
  
  北京机场里,我送他到转机处,就和他道别了。算了算,他从那个小岛乘船到索莫娃,一直到北京,共有四五天在路上,没有睡过觉,但他精神好极了。苦海中三年,终于登岸的那种幸运感亮在他眼中。
  
  我的同胞,只需那么一点儿,就能让他高兴,让他感到他比别人幸运。作为生还者,他似乎负载了那个未生还的幺叔的幸运。然而,我世世代代的同胞们,就连让他们感到幸运的那一点点,都常常得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5:29:54 | 查看全部
单独中的洞见时间:2014-03-31 作者:未详 点击:160次   人性中的多数品质让人厌恶,所以,人与人之间适当的距离变得必不可少,那个距离是最后的遮羞布。
  
  希望其实就是生命,至少,希望在很大的程度上支撑了生命。人如果不做梦,就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一个人寻求与他人共鸣的渴望程度,通常与他自身的境界成反比。
  
  正如一件东西往往远观才美,很多平淡的事情唯有在回忆中才显得美好——一种时间上的远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5:30:30 | 查看全部
水,无形的大智时间:2014-03-31 作者:未详 点击:245次   从小到大,一直对水有种特殊的情感。澹澹之水,阡陌交错,所到之处,皆是旖旎风景。掬一捧清水,涤荡不染纤尘的心灵;惊涛拍岸,奔腾出灵魂的刚毅与雄健。爱水,独爱水之品性,不争,禅静,在无为中酝酿的深沉大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曾游历过天星桥,天星桥的水应是依石而生,却又不束缚于石。它潺潺流动千年,孕育出多少峭壁边的花开花落。只是一瞬的邂逅,却奈何心有震慑。
  
  水从冒水潭喷射而出,四散飞溅入石滩,如同白色的珍珠倏地倾泻而下。这是它初始的撼动,那流觞曲水,占尽风流。然而,瞬间的喷薄欲出,毕竟只是昙花一现。它撞击岩石,翻起微小的浪花,叩击潺潺的清响。然后,轻掠过伫立的磐石脚边,一湾静水,百转千回。偶尔的细浪跌宕,在岩石并立间的栈道,有的湍急而过,有的夺路而走,有的击石而起,敏捷跃动,重又汇聚。潭底的青苔,蓬勃出的绿意,在水的清盈中,仿佛也顾盼生辉。
  
  我小心翼翼地攀爬早已湿润的岩石,剥开石底间杂乱的石沙,不经意间竟看到一朵小花摇曳生姿,不觉诧异。水流在归静后悄然拍打着这朵卑微的花,也许只需细小的碧浪就足以吞没它。但是每一次水的洒落,都是那么不可思议地恰到好处。它舞之蹈之,越过突兀的石梁,飞珠迸玉般的水珠,溅落在弱不禁风的花瓣上,褪去,留下滚动在叶片上的晶莹的露珠。这花虽然无法达到傲视群雄的境界,却也开得饱胀,那醇浓欲醉的红经水的冲刷,更显妖娆。
  
  水无常形,却有常情。它固然美,却从不以此自矜。水性柔顺,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它的无为而治,正是上善之人所必须效法的。
  
  要不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机缘,让我看到了这水的一泻千里,让我看到这花的昂首怒放,我一定不知道,天星桥中,竟有这样一段美丽的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5:31:06 | 查看全部
  归根日静,是谓复命
  
  任何事物都只有在绝对静止的情态下才会铸就永恒。我想,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轻斜杯口,让水无顾忌地从瓶底均匀流出,细小的白色水柱,蒙蒙的热气氤氲成恬淡的仙姿神态。在碰击杯底的一瞬却又扬起,撞在杯壁,在激起无数水珠后,重又翻折回来,依附着杯壁,跳跃出杯口,跌落时,整个杯中仿若“笑语朗朗”。如此循环往复,上扬、飞旋、撞击、下落……当最后一丝波澜平息的时候,杯中,除了微微泛起的涟漪,再没有了不安的躁动。
  
  这水,随杯赋形,依壁而变,曲尽其态。最终的结局是静好如初。我笑笑,舀起一小勺略带香气的白糖,置于杯中,那白色的粉末在触水的瞬间四散开来,迅疾下落。原本的一杯晶莹,顿时浑浊。我将目光收近了些,透过玻璃杯,仍是可以看到那些在杯中局促不安、飞速盘旋的碎粒,轻舞出溶化前最后的芬芳。
  
  我拿起小勺,轻轻地顺时针搅拌,就像在完成着神圣的蜕变,每一举都不敢妄然。等待时,我偷偷地觑了一眼杯中水的颜色,从原先的白至愈来愈净,直至透明。我停止搅拌,只想让它在完全溶解后静静地沉淀,让那沁人心脾的甜不留余力地渗透到每个角落。
  
  品一口,唇齿留香,淡淡的甜意,舒展心房。当那清香静静地浸润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时,心灵不由自主地在虚静中显得空明,精神不知不觉地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全部的身心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合一体。水,只有在静止中方可溶其物,净其神,内敛含藏。
  
  也许,就是应了那句话:“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
  
  水是至柔至刚之物,来去自如,滋养万物。亦同佛家说“缘起缘灭”,总不强求万物羁留,动则氤氳有致、风生云起,静则沉淀内敛,坚硬如石却又内秀如竹。
  
  上善若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5:31:24 | 查看全部
保护总统,美国如何防范时间:2014-03-31 作者:未详 点击:89次   2013年10月,在美国大片《白宫陷落》中,假想中的朝鲜恐怖分子利用密集的火力,仅仅用了13分钟便占领了白宫,挟持了总统。
  
  防止国家政要被“一锅端”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是全军的最高统帅。美国第一枚核武器的发射必须由总统亲自下令。总统通过文职国防部长经两套系统领导和指挥全军:通过陆、海、空三军总部对全军实施行政领导,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联合司令部对全军实施作战指挥。长期以来,美国白宫把“保护总统计划”列为美国国家最高机密。也就是在爆发战争或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家最高当局适时做出反应,战争机器正常运转,避免政府高层人物被“一锅端”,从而保证政权的连续性。据悉,“保护总统计划”对战争爆发后最高权力的继承有明确规定:如果总统遇难,最高权力立即由副总统接管。接下来是国会参众两院议长。如果上述政府官员同时遇难,那么权力自动移交到某个内阁成员手上。这些内阁成员也按重要性进行了排序,依次是国务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内务部长等等。例如,美国总统每年都要到国会发表全球瞩目的“国情咨文”,阐述美国政府的内外政策。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每一次国情咨文大会,都没有出现内阁成员全体出席的情况。总统讲话时,至少有一名内阁成员不在现场,而是躲到了一个秘密地点,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国会山突然发生灾难事件,内阁成员全体丧生,从而导致美国政权陷入瘫痪。在五角大楼国防战略指挥中心值班室,室内布满了一台台正在运行的计算机,其系统可显示(美国)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国家安全顾问、参联会主席、中央情报局局长、军种主官等30多位军政要员的所在位置,保证值班员能随时与他们联系。如果有人想了解总统现在何处,那么操作人员只要在键盘上轻轻一敲,即可回答总统现在身居何处。美国情报官员还披露,美国有一个“战略空中指挥所”,即一架每天24小时飞在空中的波音747飞机。由于这个指挥所一直在空中,而且位置不确定,敌方要摧毁它,难度很大。飞机执行8小时轮换制作业,机上有一名两星级将军。华盛顿陆军军区是负责白宫地面安全的外围防线,它既是美国陆军的仪仗队,也是首都的卫戍部队。一旦白宫及周围地区出现异常情况,这支“老近卫军”便会凭借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装备,迅速做出反应,保护国家领导人。
  
  确保总统安全的“防护墙”
  
  “9·11”事件后,美军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的航空兵部队便成为保卫白宫的第一梯队。该基地位于华盛顿东南的马里兰州,距华盛顿仅十几千米,现主要装备F-16战斗机。除战斗机外,至少有百枚地对空导弹“盯”着白宫上空,还有大量的高炮和雷达系统等。白宫周围,值勤警察数量大大增多,部署了一些“自行车骑警”和便衣特工。1901年麦金莱总统被刺后,美国财政部特工处担任美国总统和副总统的贴身保镖。总统身边的特工都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21~37岁,年纪太大或太小都不成;均有知名学院或者大学本科学位;具有犯罪调查或者其他执法机构3年以上工作经验;视力要求一级水平,具备健康出色的体格;必须经过财政部特工处的特别考试,接受3代审查和心理测试。如果条件全都符合,并完成特工处学校的严格训练,就可持证上岗了。目前,白宫的特工人员超过2100人,主要任务是保护总统、副总统等政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白宫有制服警卫1200人,主要任务是保护白宫建筑物、副总统官邸等。所有特工和警卫均要在佐治亚洲接受为期9周的特别训练,然后在马里兰州接受另外11周的训练。如果白宫或五角大楼遭遇恐怖袭击,总统通常乘坐美国海军陆战队的HMX-1直升机,在H-3直升机的保护下,直驶名为“战时迁移中心”的掩体。如果总统有生命危险,或者总统遇难,便将早已安排好次序履行总统职务的人,由直升机中队HS-1负责运抵既定的秘密指挥中心。
  
  地下隐蔽指挥中心
  
  随着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导条约成为一张废纸,美国加快NMD国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设的步伐,建立了一套相对分散的系统,由主要指挥中心和次要指挥中心组成。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主要指挥中心极容易被敌方的洲际弹道导弹一举摧毁,而次要指挥中心反而容易幸存下来,这样,美国照样可以通过次要指挥中心下达对敌进行报复性打击的命令。为了保护总统,五角大楼国家战略指挥中心装备了一套“中央定位系统”,昼夜对总统继任候选人进行行迹跟踪,并确保总统和这些继任者不会在同一时间全体出现在同一地点。供总统及其继任者避难和指挥的大型掩体有好几座,其中一座被称为“二号地点”,位于马里兰州戴维营附近。美国总统经常在戴维营度假,在附近修建大型掩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还有一座被称为“山地气候”的掩体,建在西弗吉尼亚州的边界附近。为了确保总统、副总统及内阁成员在遇到突发事件后,迅速进入这些大型掩体,要求政府官员在正式就职6个月内,必须从安德鲁斯基地乘直升机前往这几个掩体熟悉情况。同时,与直升机上的机组人员见面,做到彼此熟悉,以防因互不认识闹出笑话,给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为确保万无一失,两个直升机中队更是经常在几个大型掩体之间进行巡航演练,目的也是为了在派上用场时能轻车熟路。美国安全部门还决定,在几个国家公园和度假胜地也修建应急指挥中心,确保总统及其法定继任者们在这些地点度假时紧急避险。一旦美国遭到核打击,指挥当局完全可以从上述地点下达核报复命令;即使总统及其继任者不在上述地点,一旦遭到核打击,幸存领导人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上述指挥中心。在美国,除了总统之外,为确保总统遇险时核反击能顺利实施,政府高层控制核按钮的还有几个人。按照设计,总统和顾问将乘坐一辆与美国公路上跑的其他车辆没有明显区别的大货车,或其他适合在各种路面行驶的车辆,后面紧跟一辆18轮卡车。一旦抵达国家公园某一具体的指挥中心,他们会立即进入一个被特别加固的地下室,在那里指挥核反击战。据悉,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军方在著名的风景区谢南多亚谷,建成了至少一座应急指挥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5:32:42 | 查看全部
祖英:跨界歌后的新美学标准时间:2014-03-30 作者:未详 点击:111次   宋祖英并不高调,除了国家级媒体,多年里鲜有采访,大多记者不了解她的真实个性。2013年8月,有媒体报道海政文工团歌唱家霍勇透露宋祖英已经从海政文工团副团长升任团长,而宋的经纪人郭先生仅仅回应了一句“确有其事”。军队的文职干部素来引外界好奇,而一向低调的宋祖英则在朴素中流露出些许神秘。
  
  《南都娱乐周刊》去年曾经做过一次“共和国的金嗓子”调查,十五位候选人中,宋祖英的综合评分拔得头筹。民歌手在中国音乐领域中毫无疑问最为主旋律,有强烈的时政意味,传唱度却不及流行歌曲——当然现在谭晶、陈思思等新生代也都在做将民歌流行化的努力,而从1990年就亮相央视春晚舞台的宋祖英是最早进行民歌流行化实践者之一,并且当仁不让是最具大胆跨界意识的,甚至算是开创了中国民歌的新美学。
  
  顺便提一句,直到2006年我还记得有的民歌手在做唱片时还抛不开包袱,要求避开与流行歌手合作,免得歌路不够纯正。
  
  这个从大山里走出的湘妹子宋六英(宋祖英原名),当她1990年在央视春晚唱起《小背篓》时,并没有人看好她,后来宋祖英的老师金铁霖也提过没想到宋祖英能达到现在的成就。细数下来,在民歌界,宋祖英拥有很多的第一次。
  
  1990年,她曾受琼瑶之约在《婉君》中参演了一个小角色“苗家女阿奴”,这是宋祖英唯一参演的电视剧,她也是民歌手中参演琼瑶剧的第一人(可能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人)。
  
  2002年宋祖英在澳洲悉尼歌剧院举办演唱会,2003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独唱音乐会,成为第一位在全球标志性场馆举办独唱音乐会的中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
  
  2009年央视春晚,宋祖英与周杰伦混搭合作“英伦配”《辣妹子》与《本草纲目》,将网络上幽默的小发现真正演绎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央视春晚这几年饱受争议,而这个合作却成为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王牌。
  
  除了与周杰伦合作,宋祖英与郎朗、多明戈分别有过合作,今年央视春晚与加拿大“流行天后”席琳·迪翁合唱中西合璧式的《茉莉花》也颇惊艳。
  
  而由于宋祖英鲜少接受媒体采访,对她个性难以全面认识,我只在几次活动中远观过她,微笑,话少很恬静,不参加表演的话,她坐在角落里,素面朝天,衣着也朴素。历数她职业生涯的这些个“第一次”,不难看出她一颗包容和勇于创新的心,堪称“跨界歌后”,改变了民歌手在公众眼中的刻板印象,开创了中国民歌手新美学标准。
  
  哦,有这么一件事。2012年宋祖英参加中歌榜颁奖典礼,与那英“双英”合作,相互唱起对方的成名曲。宋祖英问起那英为什么叫她宋老师,一向气场强大的那英戏谑地来了句:“唱流行歌的都比不上你们,你是艺术家。”宋祖英微微一笑,四两拨千斤地轻轻回应:“我年纪大一点,确实感觉是成熟一些,举止也端庄大方一些。我希望所有小朋友看到我都能叫我宋老师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5:32:57 | 查看全部
草稿与终稿时间:2014-03-30 作者:未详 点击:277次   作为一名写作老师,我从来都说服不了学生,让他们明白作文需要修改。对他们来说,首稿就是终稿。
  
  最后,我通过在办公室门上挂了个大告示,才让他们中的几个人明白了我的意思。
  
  告示是这样写的:
  
  “是啊,这很难,你知道。我想不出我是应该自杀还是不自杀,你知道。”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草稿。
  
  “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终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5:33:52 | 查看全部
活出个劲头时间:2014-03-30 作者:未详 点击:486次   生活需要什么呢?
  我想,所谓生活,要的就是那股劲头。
  天长地久,日子总是在那里的,细水长流,一成不变,重要的是你选择的对世界的态度。
  
  比如深情。
  这嚣嚣尘世,气象万千,那些有所寄托的人,随心所欲,恋恋不舍。迷人的时光里,林和靖梅妻鹤子,王子猷爱竹成痴,米元章甘拜顽石,徐霞客云游四方。他们爱这世界不同的部分,但这份爱,这腔衷情,殊途同归。终是有些痴,有些醉,为这世界如痴如醉。肯为世界留一点痴心,便是情之所钟。
  
  比如专注。
  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爱茶,各种茶都能品得出细微差别,闭上眼睛也能道出这茶于何地何时采摘。而他选水的功夫才叫人叹服,连那纯净天然的山泉水都不算珍贵,就连花枝水也要是清晨时分花枝上的露水,静静地等待露珠顺着花须一颗颗滴入瓶中,用心良苦。
  
  比如自信。
  某人一直唱着跑调的歌,浑然不觉。她乐在其中,我也乐在其中。唱歌的人快乐,听歌的人也快乐。一首跑调的歌也可以带给别人难以言传的音乐之美。其实没什么大不了,重要的是她一直唱歌,一直快乐。
  
  生活因为这些或深情、或专注、或自信的片断越发有趣味,从而萌发一种生机勃勃的光景,这就是那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劲头,是一种对生命最真挚的热情。找一个方向,用极认真的态度,活出个劲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5:35:59 | 查看全部
俞敏洪:我也曾是后进生时间:2014-03-31 作者:未详 点击:220次   2013年有一部电影,叫作《中国合伙人》,它是根据我和朋友创立新东方的故事拍摄而成的。但是,其中有一些情节和现实不太符合,比如说,电影中的男主角成东青得肺结核的故事。
  
  我在大学中确实得了肺结核,但不是因为追女孩,恰恰相反,是因为太不能引起女孩的注意。得这个病的人,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心情不开朗、郁闷。
  
  上北大自卑了
  
  你们可能会问,你从农村考入北大,为什么还会心情郁闷呢?很简单,就是因为我太自卑了。我进北大时,身边的同学都很厉害,来自全国各大城市的外国语学校,家庭背景也很好。当时我们班50个人,只有3个来自农村,而其中两个已经在城里待了6年。我呢,——直都在农村,第一次看到火车还是因为去北大上学,在上面站了36小时。
  
  学习尽管很重要,但大家知道,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你的社团活动经历、文艺才能、体育才能等等。当时,除了高考成绩,我在其他方面完全不行。
  
  比如说,我的口才。今天大家听到我讲话很流畅,但是,当时我讲的还是家乡话,虽然不结巴,可同学们都听不懂。上课轮到我发言的时候,同学就说:“哎,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你想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不可能去参加什么社团活动的,我一讲话,大家都在旁边笑。
  
  体育才能,我有一个。有一次上体育课,老师教游泳,他说,会游泳的同学先下去游一圈。我当时很高兴啊,立马就跳下去游了个来回。游完以后,老师和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对我说:“我从来没看过一个人的狗刨能刨这么快!”我从小就在长江边上长大,学会的唯一一种游泳姿势就是狗刨。所以,当时我做出这种事,真的很丢脸哪,对不对?
  
  从A班调到了C班
  
  另外,我的成绩也不是特别拔尖。我进北大的时候,卷面成绩是很好的,英语总分100分,我考92。5分,很厉害了。到北大之后,我开始被分到的是A班,最好的班。但那时我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基本等于0,结果,过了一个月,我就被调到了C班,这个班的名字叫“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你们能试想到那种感觉吗?入学的时候,你在最好的班;一个月之后,你就被调到了最差的班。
  
  当时我心情很郁闷,觉得自己一点价值都没有,没有一个人留意到我,没有一个人对我说:“啊,俞敏洪,你是一个人物。”你知道吗?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别人侮辱你、贬低你、打击你,因为别人那样做的时候,表明他眼中还有你。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当你在他面前走过了100次,他却把你当作空气,视而不见。
  
  所以,我下定决心,要用一年时间,变成我们班的第一名。但到了大二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还在班上排最后几名。心情郁闷啊,又无法对人诉说,也没有感情上的温暖和关怀,到大三的时候,我就得了肺结核。
  
  身体比名次重要
  
  到医院之后,我问医生:“像我这么一个大男孩,怎么会得病呢?以前在农村都没有肉吃,你看我现在天天吃肉,怎么还会得病呢?”医生说:“这个和吃肉没有关系,和心情有关系。讲讲你的情况。”我说:“我学习特别刻苦,每天都要学习很久。”
  
  然后,医生笑着说:“嗯,差不多了。”为什么呢?学习不能太刻苦,要讲究方法。比如说你现在高一,面临着高考,每天学习16小时,只睡四五个小时,还不参加体育运动,那你到了高三,一定会神经衰弱。你们说,是考上大学丢了命好,还是没考上大学身体健康好?当然是身体重要,对不对?我建议大家每天一定要保证7小时的睡眠时间,1小时的运动时间,剩下的时间再用来考虑成绩。
  
  第二个呢,我跟医生说我的成绩在班里是倒数几名,心情不好。他说难怪了,心情郁闷是我得肺结核的直接原因。因为这样的一种状况,我在医院里住了一年,这一年也给了我很多时间思考。后来我从医院出来就很注意锻炼身体,同时也制订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保证每门功课60分万岁,不被退学打回农村就行。但是,我不是不学习,整个大学期间我看了大概800本书,这也极大地充实了我自己,让我不再去想和别的同学比。
  
  其实,你一辈子成功与否,与你的成绩没有直接的关系。你要看重的是你对成绩付出的努力,千万别把成绩看得太重。第一名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是班上第一名,能保证是全校第一名吗?就算你是全校第一名,你敢说“老子就是全中国第一名”吗?最后一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后一名其实最容易取得成就感:往前一看,那么多人被自己追得死去活来;往后一看,一个人都没有。只要你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变成倒数第二,再努力,又超过——个人,嘿嘿,多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最怕的是这样的情况,老师只关注第一、二名,对其他同学不关注。还有呢,一两个同学成绩很好,但是不跟其他同学打交道。这是最糟糕的。
  
  18岁的时候,我进了一个高考补习班,进去的时候在班上是倒数第几名。但是,我竟然被老师选为班长,为什么呢?老师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开学当天我带着大家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二是我参加了两次高考,他看中我心理素质好。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当班干部,所以学习就很努力,一学期之后,无论总分还是英语单项分,我都排在全班第一名。
  
  当时,我看到全班最后10名的同学,个个垂头丧气的,觉得自己考不上大学。因为那时考大学不容易,100个人里只录取5个。所以,我就发动全班的前10名同学,去帮助后10名同学。中间的20个人,也是你追我赶,班上的学习氛围特别好。最后高考,我们班上40个人有38个考上大学,其中20个人考上重点大学。我们一帮农村孩子,现在成为了教授、驻外大使、企业家……各种人物都有。
  
  你稍微想一下,如果这个班只有你一个人成功,其他的人都拉倒了,你未来就一点社会资源都没有,那你成功有什么意思啊?
  
  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任何对名次太在意的人,心态都有问题。大一和大二的时候,我一直在和别人比较,结果把自己比成肺结核了。我讲自己的经历,就是想请大家相信,即使我们成绩不好,也是有出路的,肯定是有出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