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6:13:29 | 查看全部
负能量也需要时间:2014-03-23 作者:未详 点击:134次   正能量是当前很流行的一个词,我周围的很多人挺喜欢用这个词。
  
  有一个朋友工作干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对我们说,他要请假去旅行。这很好啊,再说请假去旅行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然而他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他有些“太用力了”,他说“我一定要在旅行中给自己积累更多正能量,让自己焕然一新”。
  
  我们为什么感到他有些“太用力”?因为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正能量越多越好,外出旅行不就是出去玩玩,放松放松吗?干吗非要弄得那么严肃认真?再说了,谁告诉我们正能量只能从陌生的、遥远的地方才能追求到,就不能从身边获取到?有些事情太用力了,太刻意了,结果并不一定如愿以偿。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朋友旅行归来。我们问他是否积累了更多的正能量,他摇摇头:别说了,到哪里都车堵人堵,也遇到几件不开心的事,再加上心里一直有一些问题没有放下,当一个人安静下来的时候,那些苦闷糟乱反而更鲜明,我已经过惯了在人群中解决问题的生活,真要让我闲云野鹤下来,还真不能从大好河山里汲取更多的正能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朋友说他又不是一个容器,揭开盖子,就能够“咕嘟咕嘟”地朝里面灌装正能量。
  
  最后朋友感慨说,旅行嘛,也就是变个方式生活几天,不需要寄托太多的要求和希冀,一次旅行就能够让人焕然变新人,这种想法太浪漫了,人最终还是要回来的。
  
  其实,对一个关心生活和内心的人来说,任何的变化和变换都有收获,而且这种收获有些是从正面得到的,而有些则是从负面得到的,在生活中无需分得太分明,也就是说我们既需要正能量,也需要负能量,负面的作用正在于让我们更鲜明地看到正面。我的这位朋友在旅行中遭遇和经历的看似负面的多些,但同时也有感悟,先不说他的感悟有没有需要商榷的地方,确属于一种收获,何况不经过这些,他怎么能够看清楚哪些东西可以放下,哪些仍旧在缠绕着他。
  
  我们也需要负能量,有些人可能对此不太理解。可以打个比方,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人缘,肯定会有人对你不好,甚至不好到让你产生恨意,但你想过没有,这种不好让你比较出了哪些人对你是真正的好,你从恨里也渐渐明白了爱,同时让你看到自己是否足够坚强乐观、豁达向上。正如一次轻松美好的旅行可以让你看出庸常里没有的理想和浪漫,而一次并不轻松美好的旅行则让你看出常态生活的必需和身边故人的可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6:13:40 | 查看全部
裴度的智量时间:2014-03-23 作者:未详 点击:224次   唐朝时,裴度为相。有一天,他因公务在中书衙门里大宴宾客,当此热闹之时,一名属下悄悄走进宴会厅,低声向他禀报说,加班起草了一份公文,想去加盖印信,发现存放印信的盒子还在,印信却不翼而飞了。
  
  印信者,公章也。当官的人都知道,公章是权力的凭证,如果把公章弄丢了,那可是重大的失职,弄不好乌纱帽就没了。搁谁谁不着急呢?可裴度听了以后,没有显露出一丝紧张的样子,只小声警告他说:“现在正在宴请宾客,你先退下吧,别扫了大家的兴,把嘴巴闭严,不要声张。”
  
  属下很疑惑,这么大的事,连让找找都不说,不知道这位宰相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满腹狐疑地退了出去。宴会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一直喝到半夜,正感觉畅快淋漓之时,那名属下又面带喜色地向裴度汇报:“大人,印信又回来了,在盒子里安然无恙,真是活见鬼。”裴度没有说话,挥手让他走开了,宴会尽欢而散。
  
  事后属下问裴度:“知道公章丢了,你怎么不着急呢?”裴度回答:“这一定是衙门里的人私下里书写契券,然后偷拿印信盖上公章,我料想他盖完后就会放回原处,如果此时声张起来,他肯定狗急跳墙,为证清白而把印信偷走扔掉,那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属下一听,恍然大悟,非常钦佩。
  
  明人冯梦龙在评价这件事时,由衷地赞叹说:“不是矫情镇物,真是透顶光明。”意思是说,不是裴度故作安闲,以示镇静,而是聪明透顶,料事如神。这就是古人说的“智量”,“智不足,量不大”,没有足够的智慧,做事也就失去了回旋的余地。
  
  裴度的一生,历经四朝,三度为相,五次被贬,可不管是升是降、是荣是辱,他都坦然接受,胜不喜,败不馁,进退无怨,得失无悔,虽仕途凶险,却得善终,智量之功不可没。
  
  人生难免遇到急难险重、沟沟坎坎,这时往往是最考量我们智量的时候。遭人算计不必气急败坏,遇到险厄不必惊慌失措,上得去还要退得回,拿得起还要放得下。从容点,淡定些,为别人留出宽宏的度量,也就为自己留出了广阔的空间。可见,智量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6:13:54 | 查看全部
《金瓶梅》里的猫时间:2014-03-23 作者:未详 点击:447次   《金瓶梅》,三个女人组成的书名。在这部热闹至极又绝望至极的书里,恰好,也出现过三只猫。
  
  第一只是个玳瑁猫,第三十四回,小厮书童带酒菜讨好李瓶儿,进到房中,见“瓶儿在描金炕床上,引着玳瑁猫儿和哥儿耍子”。初看只是寻常一笔,但要知道,这位官哥可是个不让人省心的熊孩子,胆小得要命,动不动就“呱”一声抽过去了。第三十九回西门庆给孩子寄名时,也对道官说:“别的倒也罢了,他只是有些小胆儿,家里三四个丫鬟连养娘轮流看视,只是害怕,猫狗都不敢到他跟前。”既然如此,为何瓶儿还引着玳瑁猫和哥儿玩耍呢?李瓶儿作为生母,自然不可能害孩子。所以唯一的解释是这只猫非常温驯,且极有可能是瓶儿饲养多年的猫,才可能放心让它和婴儿玩耍。之前的小细节也流露些蛛丝马迹:当初李瓶儿还是邻居花子虚的老婆时,和西门庆勾搭成奸,传话的丫鬟便是扒着墙,“推叫猫”,让西门庆翻墙过来的。在差不多的时间,潘金莲因为西门庆半月不归家,在花园里散步,也曾“偶遇着玳瑁猫儿交欢,引逗得芳心迷乱”。交欢的玳瑁猫,丫鬟假装叫的猫,陪官哥玩的玳瑁猫,多半便是同一只猫。
  
  玳瑁猫是指黑、黄、白三色混杂在一起的猫,作为三色猫的一种,在基因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必定是雌性。李瓶儿的雌猫,正像它本人一样,温柔,可亲,偶尔放荡,但是没有攻击性。
  
  潘金莲的猫就不同了。它是我国本土猫里的名种——临清狮子猫,体大毛长,肌肉发达,被金莲调养得十分肥壮,一身雪白长毛内可藏一鸡蛋,名唤“雪贼”。它初出场在第五十一回,潘金莲与西门庆房中秘戏,雪贼见那活儿一动一动的,扑上前用爪子抓,西门庆还用扇子逗它,被金莲夺过扇子打出去了。它二次出场便惊天动地,袭击婴儿官哥,致其受惊不治身亡。然后兰陵笑笑生告诉我们,原来一切都是潘金莲的计划,她是有意用红绢裹肉训练猫扑食,以便恰好有一天,猫看见穿着红衣服的婴儿……原来雪贼扑爬西门庆的胯间之物,也不是偶然。金莲的心机,何其深沉,何其歹毒,又何其有创意!金莲的猫也像她一样,虽有善于媚上的一面——“善会口衔汗巾子,拾扇儿,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本质上仍是爪牙锋利、野性难除的掠食者。雪贼的下场也像金莲一样悲惨,被西门庆一把摔死在台阶上,作者用了很美的词语来描绘:“脑浆迸万朵桃花,满口牙零噙啐玉。”这死亡的美感,怕只有尤三姐“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可与之比肩。
  
  最后一只猫是只黑猫,没有人知道它属于谁。它曾在午后无人的院落里,静静地蹲在官哥面前,默默地凝视着他,吓得他大哭不止。成年人来了,它便走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神秘的阴影笼罩着新生的生命,正像含义模糊的命运笼罩着每一个人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6:14:11 | 查看全部
一支笔的异乡时间:2014-03-23 作者:未详 点击:328次   如果让我在远行的路上带一样东西,我想它一定会是一支笔。一支笔多亲切呵,在前行的路上,它能激荡起我心底厚厚的尘土,能绽开沿途含露的花苞,能铭刻下我奋力行进的足迹,能陪我一同眺望远方颤动的寥落晨星,能与我沉默共沐朝阳挥洒的无边云霞,能让我累得气喘吁吁却依然朝气蓬勃。我想唯有一支笔,才能走出与我内心一致的步伐与希望。
  
  它落脚之地就是那些亲切的文字,与我同行天涯,它是良师益友,更是与我相互依偎的血肉兄弟,疲惫了,它便给我一张可以小憩片刻的床;焦躁了,它便给我一缕凉沁心脾的风;忘形了,它便给我一面直面内心的镜;沮丧时,它给我一对翅膀;轻狂时,它给我一声棒喝;寒冷时,它给我一腔炉火;黑暗时,它给我一盏灯。我常常想,能在人生的异乡拥有如此一支笔,已经不仅仅是生命的造化了,它更赋予我一份崭新的生命,为我的生活拓展出一条延伸无尽的路。
  
  与一支笔结伴出行,一路上就处处画满自己的心,在每处看似平凡的角落里,都书写下我途经的心情,在每天看似按部就班的日升月落里,也便有了那么一点与众不同。那些流浪的无常岁月,因为有了一支笔的浓墨重彩或是轻描淡写,也就变得浪漫而唯美起来。
  
  当我在某个叫不上名字的异乡,偶尔感到世态炎凉,心头感到阵阵无力时,我就会拿起这支笔,让它在一张洁白的纸面起落承转,让它随心所欲沙沙作响,此时,一种力量如同踏雪而来,片刻之间,便在我的体内注入了千钧之力,这种力量一直延伸到我的内心深处。我知道,它在提醒我,要我珍惜这沿途的山山水水,要我珍视曾走过的朝朝暮暮,要我珍重擦肩而过的老老少少,要我铭记下这流光溢彩的林林总总。
  
  我常常想,我该如何感谢这支笔呢?我想请它喝一杯酒,像一个一路走过无话不谈的老朋友一般,在阵阵酒香中找到我们之间如此默契与平和的秘密所在。我知道,它给予我的其实都是不需要回报的,它感动我的却都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渴求的。
  
  我常常觉得,在那些遥远的异乡,因为有了一支笔沿路的扶持与陪伴,风不再那么寒冷,人也不再那么陌生,而路也不再那么坎坷,因为,在一支笔的润泽与涂鸦中,异乡已渐渐成为另一个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6:14:23 | 查看全部
天分、天性时间:2014-03-23 作者:未详 点击:383次   有时在席间,但见有人妙语如珠,却令人渐渐觉得索然。
  如此聪明暴露,是否也是一种急迫。
  而急迫的东西,通常总是不够优雅。
  
  一个人要做到对自己的美、聪明、善良,完全不自知,才显贵重。
  一旦有自知,品位就自动下降一个层次。
  就仿佛栀子花不知道它自己有多香,兰花不知道它自己有多幽静。
  
  天分、天性,从来都不需要发言和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6:14:37 | 查看全部
守住别人的秘密时间:2014-03-24 作者:未详 点击:302次   小时候,邻居家的女人来我家串门,神秘地对母亲说,知道吗,邵家的儿子,原来是个私生子,怪不得,咱老看不见孩子他爸,原来那孩子根本就没有爸!母亲听了大吃一惊。邻居家的女人更加神秘地说,那女人到处搬家,原来就是为了守住这个秘密。
  
  邻居走后,母亲小心地嘱咐我:这事千万不能说出去,到哪儿都不能说。
  
  然而,对于上小学的我,并不懂得这是人间秘密,更不知道,要为人家保守这个秘密,幼小的心灵,似乎还承载不了这等事情的冲击。邵五是我的同班同学,他怎么就会没有爸,私生子又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天,我便把这个秘密告诉了班里的同学,想不到,事情竟然刮起了一场风暴,一传十,十传百,只几天工夫,便成了全校的一条爆炸新闻。不久,邵五退学了,他们母子搬出了我们的大院。邵五的突然离去,让我的心里一阵震动,尽管没有人知道我是第一个在学校里给他泄密的人,但我还是感到十分歉疚。如果我不说,邵五的命运也许不会如此。
  
  上中学的时候,班里的女生赵敏要做团员了,在那个年代,一个中学生能入团,简直如同一个成年人要做县委书记。人们对她的惊讶与关注可想而知。可是,我知道她在私下和男生拉过手。
  
  那时男女同学授受不亲,暗里拉手同样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我把赵敏和男生拉手的事说了出去。老师找到我,与我对证。我一五一十地把看到的情景告诉老师,还把她和男生递纸条的事也一同揭发。
  
  赵敏的团员没有当上,学习成绩一路下滑,在老师的严厉批评下,她竟然情绪失控,喝下了毒药,险些将自己的生命结束。这件事情让全校师生惊恐万状,我也吓得不敢见她。那之后,我下定决心,再也不去触动别人的秘密。
  
  可守住别人的秘密,原来比守住自己的秘密还要难。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朋友王伟和女工李娜谈对象,我听说后,一脸惊讶,王伟问我怎么回事?我在心里憋了三天,还是没忍住,把亲眼见到李娜和另一个同事亲热的事告诉了王伟。
  
  现在想来,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李娜只不过是和别人对象在前,和王伟对象在后。但因为我的话,王伟还是和李娜分手了。对此,我一直十分自责,做人本该成人之美,哪能棒打鸳鸯!
  
  这些事情,都是遥远的事了,可过了那么多年,当我躺在床上静思,在我偶然回想往事的时候,这些情景还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还会让我满腹内疚和深深地遗憾。
  
  这一生,我们不知给身边的人泄过多少密,大大小小,不知给别人带来过多大的痛苦和损失,我们自己也引得一身麻烦。泄密,真乃人生一大不幸!
  
  四十五岁那年,一个女同事因精神失常,车祸而亡。我与她住对门,大家就问我,这个女人是不是神经有问题。我说,从没听说过,她只是有一点儿失眠症,精神绝对没问题。我不知怎么就瞒下了这事。或许,我不想让残酷的现实再影响她的家人。
  
  谁想,这次平常的保密,却让我有一种由衷的体验,竟对自己的行为生出一些感动。我发现,为人家保守秘密,原来也能为自己增加快乐,甚至有一种“我做到了”的成就感。
  
  这些年,为人家保密多了,我才体会出,如此的保密,是需要一份善良和包容的。更是一份爱心和责任。世态炎凉,人生冷暖,守住别人的秘密,并非一件易事。它是一种真诚,也是一种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醒悟,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和爱。人间秘密,林林总总,又千奇百怪,守住别人的秘密,原来需要你用一生的磨砺去承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6:29:51 | 查看全部
闷了和蟑螂谈谈时间:2014-03-22 作者:未详 点击:277次   夏天天热的时候朋友圈里都在转一段话:“半夜太热了睡不着,爬起来走到客厅坐了一会儿,发现一只蟑螂,于是跟它聊了很长时间,把我对生活的看法,对现实的不满、生活的压力和压榨发泄给它听,发言完毕,我狠狠一脚踩死了它,没办法,它知道得太多了。”
  
  这条微信,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的圈里被广泛转发,共同的评价是“有才”和“精彩”。我笑着念给这个听,念给那个听,念多了,自己倒笑不出来,甚至有点想哭了。因为我忽然想到,我也有满肚子的不满,可是我说不出来,即使是对着最最了解最最信任的朋友,还是一说就走样。困惑日积月累堆积如海边沙雕,有造型有细节。然而,一说出口,就像一脚踹在要害部位,原以为逼真的沙雕啥也不是地轰然倒下,除了新添一堆情绪垃圾,什么也没有真的吐出槽去。
  
  前几年有本很流行的书《不抱怨的生活》,说的是不要抱怨,因为没用,要积极改变。为了让大家改变爱抱怨的坏习惯,就在手腕上戴个提示性的手环。在我看来,且不说抱怨有没有用,事实上,你内心真正的困境,和能诉之言语的抱怨,很可能根本不是一回事。半夜起来和蟑螂聊天的微信给我一个启示。除了我们的表达难以如实,还有什么样的对象,你能完全地、不设防地、不加组织地发泄?有吗?母亲?爱人?朋友?事实上,通天塔不只分隔了不同语言的人,也隔在即使同一个锅里吃饭说同样话的人中间。这样想想,让人很泄气。
  
  实在闷在心里难受,就找蟑螂聊聊吧,你随便说,语无伦次,阴暗卑鄙,高度机密,都没关系。蟑螂接近最优选择,普通、易找,反正最后还有一脚,附带暴力解压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6:30:07 | 查看全部
文明的尺度时间:2014-03-22 作者:未详 点击:429次   上世纪80年代我曾和林斤澜、柳溪两位老作家访法。一个风雨天,我们所乘的汽车驶在乡间道路上。在我们前面有一辆汽车,从车后窗可以看清,车中显然是一家人,丈夫开车,旁边是妻子,后座是两个小女儿。
  
  他们的车轮扬起的尘土,一阵阵落在我们的车前窗上。而且,那条曲折的乡间道路没法超车。终于到了一个足以超车的拐弯处,前边的车停住了。
  
  开车的丈夫下了车,向我们的车走来,为我们开车的是法国外交部的一名翻译,法国青年。于是他摇下车窗,用法语跟对方说了半天。后来,我们的车开到前边去了。
  
  我问翻译,你们说了些什么?
  
  他说,对方坚持让他将车开到前边去。
  
  我挺奇怪,问为什么。
  
  他说,对方认为,自己的车始终开在前边,对我们太不公平。对方说,自己的车始终开在前边,自己根本没法儿开得心安理得。
  
  而我,默默地,想到了那位法国父亲的两个小女儿。她们必定从父亲身上受到了一种教育,那就是——某些明显有利于自己的事,并不一定真的是天经地义之事。
  
  隔日,我们的车在路上撞着了一只农家犬。是的,只不过是“碰”了那犬一下,只不过它叫着跑开时,一条后腿稍微有那么一点瘸,稍微而已。法国青年却将车停下了,去找养那只犬的人家,十几分钟后回来,说没找到。半小时后,我们决定在一个小镇的快餐店吃午饭,那法国青年说他还是得开车回去找一下,要不他心里很别扭。是的,他当时就是用汉语说了“心里很别扭”五个字。而我,出于一种了解的念头,决定陪他去找。终于找到了养那条犬的农家,而那条犬已经若无其事了。于是郑重道歉,主动留下名片、车号、驾照号码……回来时,他心里不“别扭”了,接下来的一路,又有说有笑了。
  
  我想,文明一定不是要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情,它应该首先成为使自己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正如那位带着全家人旅行的父亲,他不那么做,就没法儿“心安理得”;正如我们的翻译,不那么做就“心里很别扭”。
  
  中国大,人口也多,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其实还没达到物质方面的小康生活水平。腐败、官僚主义、失业率、日益严重的贫富不均,所有负面的社会现象,决定了我们中国人的文明,只能从底线培养起来。
  
  所以,对于我们的同胞在文明方面我们不能有太脱离实际的要求。无论我们的动机多么良好,我们的期待都应搁置在文明底线上,而即使在文明的底线上,我们中国人要注意的方面也是很多的。比如袖手围观溺水者的挣扎,这是我们的某些同胞一向并不觉得心里别扭的事,我们要想法子使他们以后觉得仅仅围观而毫无营救之念是“心里很别扭”的事。
  
  中国不能回避一个关于所谓文明的深层问题,那就是:文明概念在高准则方面林林总总的“心安理得”,怎样抵消了人们寄托于文明底线方面的良好愿望?
  
  我们几乎天天离不开肥皂,但“肥皂”反而是我们说得最少的词之一;“文明”这个词我们已说得太多,乃因为它还没成为我们生活内容里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需要中国的许多父亲,像那位法国父亲一样自然而然地将文明体现在某些言行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6:30:19 | 查看全部
外面只有你自己时间:2014-03-22 作者:未详 点击:517次   她个子有些矮小,就为这,她总是不想走到人多的地方,因为觉得人们都在用讥笑的眼光看自己。
  
  一次,在别人的鼓励下,她参与了一家科研公司的志愿者服务。这项任务其实很简单,就是测验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人有何反应,尤其是对面部有缺陷的人。
  
  她被安排在一个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专业化妆师在脸上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化好妆之后,她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效果,然后镜子就被拿走了。过了一会儿,化妆师又走过来说,需要再在伤痕上面涂一层粉末,之后,她被派到人流密集的一家医院候诊室,观察和体验来来去去的人们,对面部有伤痕的人会有何种反应。
  
  当她坐在那里时,天哪,她觉得讥笑声、同情声、惊呼声像洪水一样铺天盖地而来,每一个走过的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盯着她看,还不时指指点点。那一刻,她觉得血涌上来,头脑一片空白,简直要落荒而逃。
  
  回到实验室的那一刻,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向科研人员讲述自己坐在那里的感受:“我再也无法在医院里多待一分钟了,我觉得这样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科研人员没说什么,又拿来一面镜子,让她照照。她举镜一照,立刻就呆在那里:自己脸上光洁如初,什么也没有。
  
  原来,科研人员在借口要涂一层粉的时候,就已悄悄抹去了她脸上的伤痕——她在医院时的所有感受,其实都是她自己的自卑心理在作怪!
  
  台湾心灵作家张德芬说过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是的,我们往往愿意过分地依靠外界,通过镜子、相片来认识自己的相貌,通过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来了解自己的性格,可是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不同的你,真实的你究竟在哪里?
  
  你注定无法从外界找到答案,因为真正的答案只存在于你自己的内心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6:30:32 | 查看全部
带着梦想的微光上路时间:2014-03-22 作者:未详 点击:683次   环游世界,是我的梦想,而现在,我成了一个职业旅行者。可能有人会问,旅行怎么也能当职业?这工作一定很棒,成天就是玩儿。其实我也是糊里糊涂入了这行。大学本科毕业时,我第一次背包旅行,来到了广西阳朔。
  
  我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在刚开始的几年里,我干了8份完全不同的工作,有海运销售、IT技术、杂志编辑、电视策划、夜总会市场宣传等。每份工作刚干到3个月的时候,我的心就已经特别不安分了。
  
  我很容易和旅途上遇到的人打成一片。在旅途中,我永远用真面目、真性情示人,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旅行可以变成职业,我一定能比任何人都干得出色。我开始跟杂志社合作,我觉得自己能写能拍,虽然我没有作家的文笔,但是我能记录下旅行中的瞬间感动;虽然我没有摄影师的技术,但是我拍的照片足够快也足够近,是一种和专业摄影师截然不同的角度。那段时间,国内所有的旅游杂志和报纸,几乎都发表过我的文章。我的收入和旅行费用的支出可以打个平手。可在那个阶段,我仍在职业旅行的道路上摸索。
  
  真正的人生转折发生在2008年,那时我已经独自旅行了7个年头,对当时的我来说,坚持还是放弃,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于是我一个人去了老挝的孟威村,那个村子在湄公河的旁边,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也不通公路。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捕鱼,游泳,有时画画,有时看书。
  
  住了半个多月,一天早晨,我发现自己的钱包里少了300美元,然后发现竟然是我住的那家客栈的老板偷的。我跟她理论时,她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她老公从后院抄起一把砍竹子的砍刀对我说“我要杀死你”。后来,虽然我换了另一家客栈,但毕竟还在那个村子里。我就想如果他们纠集一些亲戚,想把我弄死的话,那么我就消失了,没有人知道我曾经来过这里。直到第二天黎明,看到窗外的淡蓝色天空,我才如释重负。
  
  后来我又坚持了几个月,在当年9月,随着我在旅游圈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开始邀约不断。但那还不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因为那种邀请都是要有回报的,而且旅行起来也不像自己一个人时那么轻松自在。再然后,我的第三本书《背包十年》成为最畅销的旅行类书籍,至今已经加印24次。这本书的成功让我一下子回到了最初的旅行,就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理想是我们本来就能干成的事,梦想比理想高了一点远了一点,得跳起来才能够得着,太高太远的就是幻想。只有梦想才会让我们挖空心思,拼尽全力,把潜能发挥到最大,可能这时我们都已经不在乎够不够得着了,我们在乎的只是去奋力起跳……”
  
  到今天我已经成为一个职业旅行者,现在旅行不仅可以良性循环,还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如果我只把旅行当成一份工作,我不会在零下30℃的黑夜拍极光,还熬走了那些最耐寒的日本摄影师,我想支撑我的不仅是对一份工作的热情,更是一种信仰。而我的信仰就是,一个分享者,把我所见所闻所想的世界分享给因种种原因无法出门远行的朋友。我的信仰是成为一个梦想的传递者,告诉那些走在我身后的年轻人。
  
  每个人都需要微光指引,它是我们的路,我们的方向,它引领我们穿越茫茫黑暗,穿越墨守成规,穿越平淡过往。
  
  对我而言,那束微光,就是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