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29:36 | 查看全部
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写给女儿的信
时间:2013-04-10 作者:小小Z 点击:937次

  你们的父亲是位投资家,也是个勤奋的人,尽其所能学习新知识来赚钱,所以才能在37岁时退休。我想告诉你们我从这些经验中所学到的东西。
  
  第一封信:没有人靠模仿而成功
  
  在生命中总会有某个时刻需要你下非常重要的决定——关于你的工作、家庭、生活。这时会有很多人愿意提供你忠告,但是记住这句话: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你们天生就有能力为自己的最大利益下最好的决策。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经过自己的思索,比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听从他人的决定,更能够令你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过去,我在几个重要的投资决策上,曾经听从别人劝告而忽略自己内心的决定。奇怪得很,每次这样的投资都失败。于是我不再让别人影响我,而是根据自己所下的决定采取行动。
  
  假如每个人都嘲笑你的想法,这就是可能成功的指标!
  
  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你们一定要了解:与众人反向而行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事实是,这个世界上从不曾有过哪个人是只靠“从众”而成功的。
  
  仔细观察每个领域的成功者,不论是音乐家、艺术家或是什么专家,他们之所以成功,都不是因为模仿别人。有任何人因为看着别人的作为有样学样而成功的吗?
  
  第二封信:做你热爱的事
  
  我在六岁时,第一次借到钱来开展自己的事业。你们或许会觉得,这也太早了点儿吧,其实年龄与你想开始做什么事并不相干。
  
  我买了一部卖花生米和可乐的小推车,在儿童棒球联盟比赛时,成功地赚了不少钱。
  
  当你发现有一件事是你感兴趣的,千万别让年龄牵绊你,去做就是了。
  
  我在投资方面会成功,因为那是我最喜欢做的事。假如你喜欢烧菜,就去开一间你自己的餐馆;假如你擅长跳舞,就去学跳舞。想成功最快的方法,是做你喜欢做的事,然后全力以赴。
  
  大部分人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往往出在研究不够彻底,只看他们随手可拿到的信息。我所做的成功投资,都是因为事先花时间尽可能地搜集信息,详细研读每个细节。假如你涉入自己不懂的事物,那你永远不会成功。
  
  在纳米比亚的旅行途中,我买了一颗钻石送给你们的母亲,店家说这颗钻石值七万美元,我杀价杀到五百美元。(才看了这颗钻石一眼,你们母亲就宣称我被坑了。)
  
  后来,我在坦桑尼亚把这颗钻石秀给一位钻石商人看,他大笑,因为那不是颗钻石,而是玻璃珠!我当然知道钻石的价值,但是我所知道的也就只是这样。我不能分辨真的和假的钻石,所以我会上当。我一直告诉人家只能投资在你懂的东西上,自己却在钻石上栽了个大跟头。
  
  假如你们想成功,一定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你连如何分辨一颗钻石的真假都做不到,最后你手上握有的,会和我一样,就只是一颗玻璃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29:49 | 查看全部
坚韧造就的传奇
时间:2013-04-08 作者:小小Z 点击:1816次

  有这么一个人,在他19岁那年,一次滑雪,他和朋友做游戏,要从朋友张开的双腿间滑过去,结果却撞在了朋友的身体上,折断了脖子,导致颈以下全部瘫痪。自此以后,这个高大英俊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只能摇头的残疾人,终生依靠轮椅生活。
  
  再说第二个人,他会驾驶汽车,会开轮船,并且还成了飞行员,能自由驾驶飞机在空中翱翔。当他33岁的时候,他竞选温哥华市议员,并成功了。在连续做了12年市议员后,他又被温哥华市民推上了市长的宝座。
  
  还有第三个人,他是工商管理硕士,是多个非赢利助残组织的创建人,是多种助残设备的发明人,还是加拿大勋章获得者,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走到哪里都受到众人的欢迎。
  
  以上这三个人怎么样?单说某一个人也没什么,可是如果说这三个人其实就是一个人,那就很富传奇色彩了。事实上,他们原本就是同一个人——加拿大的萨姆·苏利文,一个不折不扣的奇人。
  
  苏利文是如何由一个重症残疾人变成一个奇人的呢?
  
  在折断脖子后的几年里,待在家里的苏利文陷入了选择生还是死的挣扎中。他把受伤前打工赚的钱都取了出来,买了辆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汽车,为了不让父母太伤心,他设计了开车坠崖这种自杀方式,所幸的是,他的几次“坠崖练车”都没有成功。此后,要强的苏利文不忍再拖累两位老人,便坚持离开了家,搬到了一个半公益半赢利性的公寓。
  
  一天晚上,苏利文又一次独自在房间中品味绝望的痛苦。他盯着空白的四壁,感觉自己的生命就像它们一样空虚。他坐着轮椅来到户外,看到远处的城区正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他想那里有沸腾的生命活力,人们正在摇动着生活风帆向前航行。此刻,苏利文忽然想到自己的大脑很好用,也能够独立吃饭穿衣,甚至还能微笑。苏利文决心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也要做一个完整的人,我要工作。”苏利文此时对自己说道,“受伤前我有十亿个机会,而现在我还有五亿个。”从那一刻起,一个新的萨姆·苏利文诞生了。
  
  苏利文开始广泛涉猎知识,勇于挑战生活。他不但学会了驾驶飞机,而且还教会了另外两位残疾人飞行。由于温哥华的华人超过三分之一,在加拿大土生土长的苏利文还学会了中国广东话,这在他以后的竞选中作用很大。苏利文一讲广东话,就会得到华人的掌声和鼓励。市长选举中,几乎所有的华人都把选票投给了苏利文。
  
  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将这传奇经历赋予萨姆·苏利文?
  
  答案是不屈不挠地与生活抗争的精神,这是一种坚韧的气质。他曾说过: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面对挑战时的表现,这与他是否坐轮椅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30:13 | 查看全部
向上帝借一双手
时间:2013-04-08 作者:小小Z 点击:2042次

  在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场上的一场惨烈的阻击战中,20多岁的他永远地失去了双手,下肢从小腿以下也都被截去,他变成了一个“肉骨碌”,住进了荣军院。
  
  看到自己成了处处需要人照顾的“废人”,他心情极为沮丧,绝望的他几次企图自杀都没成功——那时,他连自杀的能力都没了。
  
  后来,在别人的讲述中、在影视作品中,他认识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吴运铎等一些中外钢铁战士,他们在残酷的命运面前的永不屈服的坚韧品性,深深地震撼了一度迷茫的他——原来,生命的硬度远在钢铁之上。
  
  于是,他开始近乎自虐地学习生活自理,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跌跌撞撞中,他终于学会了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本领,并毅然地告别了他完全有理由享受安逸的荣军院,回到了当时还很贫穷的沂蒙山老家。
  
  不满足于只能做到生活自理的他,又拖着残躯,无数次在山上沟下摔打,带领着乡亲们开山修路、架桥引水、种树、建果园……直到贫困的山村真正地富裕起来,他这个无手的村支书一当就是30多年,令乡亲们敬佩不已。
  
  从村支书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不甘寂寞的他,为给后代留一份精神遗产,又开始艰难地写书——他用嘴咬着笔写字,用残臂夹着笔写字,用嘴、脸和残臂配合笨拙地翻字典。写上几十个字,都要累得他浑身是汗。
  
  要知道,从未上过学的他,仅仅在荣军院的习字班里学会了几百个字,虽说他后来一直在坚持读书看报,但文学素养几近于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以那样的文化功底、那样的身体条件,还能够写作,许多知情者劝他别自讨苦吃了,可他写作的信念毫不动摇,他硬是花了3年多时间,七易其稿,写出了令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都惊叹的撼人心魄的30多万字的小说——《极限人生》。
  
  他就是中国当代的保尔·柯察金——特残军人朱彦夫。
  
  没有双手、双腿残疾、视力仅有0。25的朱彦夫,硬是凭着自立、自强的渴望,凭着挑战命运的坚韧与执著,打破了生活中的一个个“不可能”,以无手之臂书写了传奇人生,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生命篇章。就像他那部小说的名字一样,他打破了人生的许多极限,创造了耀眼的生命辉煌。
  
  其实,谁都可以像朱彦夫那样,只要信念在握,热情永不泯灭,虔诚地努力向上,有些极限是完全可以被超越的,有些奇迹完全可以在拼搏中诞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30:24 | 查看全部
那些刀锋一样的眼神
时间:2013-04-08 作者:小小Z 点击:640次

  同一个出身草莽、业有小成的朋友聊天,提及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情,让我意外的是,那竟然是N年前的一束目光。
  
  彼时,他还是一个混迹在城市最底层的保洁员。那天,本来是一个让他异常兴奋的日子——一直到处打零工的他,刚刚谈妥了一整栋写字楼的保洁工程。签订协议后,他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提着水桶就开始工作了。
  
  斜阳西下的时候,他已经清扫干净了写字楼的天台,看看天色不早了,他笑嘻嘻地提着干净的拖布进入电梯准备回家。正是下班时间,电梯里,很多衣着光鲜的白领鱼贯而入,见到他,几乎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他开始还谦卑客气地向那些白领颔首微笑,可是,很快,他发现,所有人看他的眼神,都像一把立起来的刀子。凛凛的刀锋向着他,满是戒备、嫌恶、鄙视和冷漠。虽然没有指责,可是,那些刀锋一样的眼神,还有他们自动同他隔开的距离,都无声地表明了一个态度——这里,不是他应该出现的地方。
  
  朋友局促不安地站了片刻,终于,他承受不住这样的歧视,在电梯门再次打开的瞬间,仓皇地逃了出去。他的身后,响起一阵细碎的议论,然后,电梯门缓慢冷重地合拢了。
  
  那天,朋友一个人从20楼走到1楼,背上的汗水早就干了,可是,眼中的泪水一直在。那栋写字楼的保洁工程,他一共干了两个月,两个月中,他再也没有坐过一次电梯。每晚,他一定要等到所有人都离开那座大楼后,才拖着疲惫的身子,一个人孤独地从36层的高楼一级一级地向下走。
  
  说到今天的成就,朋友有片刻的寂然:“你知道干成一件事情有多难。这些年,很多时候,我也会灰心和绝望,可是,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记起电梯里那些刀锋一样的眼神。一想到他们,我浑身就充满了莫名的力量。我不想一辈子都被他人锋利地鄙视,也相信,虽然我们的出身和教育背景不同,但有一天,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同他们一样活得充满尊严。”
  
  朋友的铮铮铁言,让我深受触动,那个瞬间,我想起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孟非的一段经历。
  
  在成为江苏卫视主持人之前,孟非曾在一个印刷厂当工人。当时印刷厂设备还很落后,干半天工作,孟非和他的同事们,浑身就会沾染黝黑的油墨。因为都是同类,孟非和同事们并没有觉得自己身上很脏。一天,他们去别的单位食堂打饭。看到很多人挤在一个窗口排队,孟非笑嘻嘻地同身后一个老工友说:“看咱们多幸运,这个窗口一点都不挤。”
  
  老工友这时说了一句让孟非记住一辈子的话:“那是人家嫌我们脏,所以宁肯在那边挤成一团,也不到这边来。”
  
  当时尚为莽撞少年的孟非,这才注意到那些人不时飘过来的眼神,在警惕地瞪着他们,好像他们并不是衣冠有别的同类,而是让人嫌恶的异类,恨不得凭空生出一道道篱笆将他们与自己远远地隔开。
  
  那天的午饭,同往日一样丰盛,孟非却一口都没有吃下去。在那样的压抑和愤怒中,他萌生出强烈的渴望: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来,让这些鄙视他们的同类知道,这一队衣着污秽的工人,其实灵魂同他们一样干净,心灵的花园比他们还要丰盈。
  
  我们可以看到的幸运是,十几年之后,孟非终于实现了当初的宏愿。而在更广袤的世界,我们没有看到的幸运是,更多的草根英雄,崛起于乡野,如大鹏展翅,从社会的最底层扶摇直上,成为奋斗的奇迹。
  
  我不知道,当初轻易将轻视和敌意变化为刀锋一样眼神的人们,如果知道昔日的麻雀已经变为凤凰,想起自己当初的浅薄,会有怎样的心情。
  
  色彩性格学派创始人乐嘉对那些刀锋一样的眼神,有自己的解读。他说,对他人的鄙视和厌弃,人一般只会有两种反应。一是内心嫉恨,通过恶的途径来报复敌意和轻视;一是奋发崛起,激励个人成就一番事业,最终令他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被轻视虽然可以激励成功,但是,我却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浅薄的伪高贵,能少了再少。因为,纵然被激励的成功可以让人扬眉吐气,但是,刀锋一样的眼神,在那些受过伤害的心上,留下的是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伤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30:39 | 查看全部
一个今天胜过无数个明天
时间:2013-04-08 作者:小小Z 点击:1766次

  有一段时间,每到下午的第一节课下课后,意大利摩德纳市音乐学院就会发生一件有趣的事:那些穿着整齐校服的声乐班学生们总是在这个时候拼命地从北侧的教学楼向南边的校区跑去。
  
  原来,每天下午的第二节课,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声乐大师波拉先生亲自教授的。而校方却在课程安排上出了一点小问题,从而使得在北校区上了第一节课的学生们要跑到最南面的教学楼里聆听大师的教导。为了抢到最好的位置,从而更近距离地与大师接触,男孩子们脱下外套,女孩子们提起裙子,一个个像高速喷射的小火箭般,极其迅速准确地向目标奔去。
  
  在这群孩子里,有个小胖子特别引人注目,因为他总是被所有人甩在身后。这个被同学们称作卢奇的小胖子虽然只有19岁,却比同龄人胖了整整一圈。有些调皮的男孩子有时会和卢奇开玩笑,一边对他做着鬼脸,一边在他前面倒着跑。女孩们跑过他身边的时候,也发出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这些宛如莺啼的声音,传到卢奇的耳朵里显得格外刺耳。每每这时,他都会狠狠地瞪着他们,却谁也追不上,只好一脸的无奈。
  
  后来,为了能抢到好座位,卢奇在第一节课上到一半时,就开始心不在焉地收拾好自己的书本,趴在桌子上养精蓄锐,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能更快速地跑出大门,根本没有心思再去听课。当下课铃一响,他就会拼尽全力抢在老师前面跑出门去。
  
  这法子还真有效。虽然仍然有不少人跑到了他前面,但抢占了先机的他还是比以前跑得更快了一些。不过,当他跑到教室大门时问题又来了:在他进入教室的刹那,身后的同学猛地加快了速度,这样一来,就和他同时进入大门,结果几个人一起被卡在了门口。同学们都比他瘦,能一点点挤进去,而身宽体胖的他却被牢牢地挤在了门框内,胖胖的脸被挤压得像个扁平的大柿子。
  
  就这样,每天想尽了办法,他还是抢不到好座位。更糟糕的是,由于每次都费尽心思去抢座位,导致他第一节课基本上什么都没听进去,而且每次跑到第二节课的教室时,他也累得说不出话来,加上座位位置又不好,他就更没心情听课了。这时,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越想越觉得这样去抢座位简直是得不偿失。他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情况,觉得自己就算减肥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太大的效果,想抢到好座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想明白了这一点后,他反而放松了下来。
  
  既然自己没有能力改变未来的情况,那为何不做好当下的事情呢?反正也抢不到好座位,何不干脆静下心来好好地听课呢?
  
  从此以后,他总是等到同学们飞奔而出后,才慢条斯理地走出去。走的同时,他一边思考着下一节课自己学习的重点,一边和匆匆而过做着鬼脸的朋友们打招呼。
  
  由于座位的位置不好,他在大师的课上比谁都更用心地聆听,也因为自己在路上已经为第二节课做好了准备,针对自己的声乐水平想好了学习的重点,所以在课堂上他能更有效率地学习。
  
  在音乐学院的学习时光匆匆而过,很快就到了卢奇进入这所学校的第五个年头。当初的小胖子卢奇越来越胖,走得也越来越慢了。不过,现在再也没有人对他做鬼脸了。因为,他已经成为全学院最出色的学生,大师的课堂上甚至有他的专门座位。而这一切,都是他靠自己的努力赢得的。
  
  1971年,他参加了阿基莱·佩里国际声乐比赛。比赛前,选手们被告知,首相要来观看决赛。大家都在后台兴奋异常地猜测着谁会引起首相的注意。这时,组委会负责人却发现最胖的他独自躲在一边继续练习发音。负责人好奇地和他攀谈起来,问他为什么不像其他人那样兴奋。他向负责人讲述了在音乐学院抢座位的趣事,笑着说:“我也非常紧张好奇,不过,未来还未发生,与其过度地关注分散了精力,不如做好手头的工作。现在的一切,将决定未来的结果。”因为这番话,负责人将这个胖胖的年轻人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当天晚上,他因成功演唱歌剧《波希米亚人》主角鲁道夫的咏叹调,荣获一等奖。从此之后,25岁的他踏上了大师之路。他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高音之王,世人也渐渐地熟悉了他的全名——卢奇诺·帕瓦罗蒂!
  
  也许有人觉得,帕瓦罗蒂是一个天才,而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其实,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已经看到,帕瓦罗蒂也许很有天赋,但是,他能成为最伟大的高音之王,关键在于他每天都比别人更加用心,更加努力!他知道,自己可以把当下的事情做好,把每一天都做好,可以把能改变的都努力改变。我们无法掌控生命,却可以把握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你对待当下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30:51 | 查看全部
充满信心过简单生活
时间:2013-04-05 作者:小小Z 点击:1307次

  在北京奥运会上大出风头,连拿八块金牌的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赛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算是个天才吗?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不知道什么叫做天才。我的人生信条就是充满信心地过简单生活。”
  
  他的生活到底有多简单呢?菲尔普斯的母亲非常心疼地说,儿子的全部生活只有三件事:吃饭、睡觉、游泳。教练鲍伯,鲍曼说:菲尔普斯的生活,就是从十二岁到现在每周训练七天,每天游十二公里,还要参加各种陆上有氧训练。在北京的奥运村,菲尔普斯每天除了比赛和训练以外,基本上就待在房间里看电视,听音乐。
  
  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简单生活,让菲尔普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参加训练,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让他不受干扰,不被诱惑,盯着一个目标往前冲,给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冲击人类极限,创造奥运史上的辉煌。
  
  余秋雨曾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它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简单的;一个危机处理专家,他抓住问题的思路一定是简单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简单的。”深谙生活本质的人生也一定是简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31:03 | 查看全部
[青春励志] 燕子的来信
时间:2013-04-01 作者:小小Z 点击:1165次

 海南省的文昌市有个女孩叫小菊,她家屋檐下住着两只可爱的燕子,每天飞进飞出的,小菊很喜欢。但燕子每年十一月飞来,第二年三月就飞走了,算来,一年里小菊有大半年都见不到燕子。
  经过几个月的漫长等候,这天小菊突然听见几声熟悉的啼叫。她一乐,几步奔到屋檐下,抬头就看见两只燕子双双站在窝沿上,歪着脑袋瞅着她。小菊开心地找来吃的喂给它们时,突然发现一只燕子的脚上不知是谁用透明的胶布粘了个小小的纸团。
  小菊取下纸团一看,上面写着:“你好,我叫吴勇,今年十六岁,家在吉林省的白山市。我家的这两只燕子每年四月到来,十月秋风一起,它们就飞走了。离开我家后,它们是不是在你家生活呢?我很喜欢这两只燕子,希望能和你成为朋友。”后面留的是一个通信地址。
  小菊在地图上一查,天呀,吉林的白山市和海南的文昌市,竟然相距四千多公里。每年这两只燕子离开这里,去遥远的吉林安家,等到秋天再飞回来,来回居然飞行了近一万公里路,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旅途呀!
  小菊立刻给远方的吴勇回了信,还在信的最后,附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一个星期后,小菊接到一个电话,有个羞涩的声音说道:“你好,是小菊吗?我是吴勇。”一听是吴勇,小菊兴奋极了,两个孩子在电话里聊得很畅快,还相约不久后的寒假,吴勇来小菊家看燕子。
  自从和吴勇有了寒假相见的约定,小菊就开始忙活开了,天天打扫屋子,还买了很多零食、点心,等着吴勇哥哥来。爸爸却为这件事担心起来,怪小菊不该轻易和陌生人交朋友,把人约到家里来更不妥当。小菊不以为然,信誓旦旦地保证吴勇一定不是坏人。
  没过多久,寒假到了,可是吴勇并没有出现。爸爸说:“傻丫头,你瞧,我就说陌生人信不得吧,人家随口一句,你还当真了。”小菊听了不乐意,她要问个究竟,她立马回拨吴勇打来时的那个号码,没想到那竟是个公用电话。爸爸见了,顺势严肃地说:“小菊,事实证明,你不该把家里地址随便留给陌生人,这人身份不明,幸好他没来,不然还真不知道他有什么目的!”小菊很难过,想要争辩,但她心里也没底。
  一天天过去了,小菊没等来吴勇,却在鞭炮声中迎来了春节。春节过后,不知不觉寒假也要结束了,小菊不由得叹了口气,看来吴勇哥哥是骗自己开心的。现在的交通工具多便利,吴勇哥哥真要来海南看这两只燕子,不管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都早该到了,哪会拖到现在还不见踪影?
  这天,小菊正看着两只燕子发呆,突然有人说话:“你好,是小菊吗?”回头一看,原来是个瘦瘦的男孩,十六七岁光景,背着个大大的行囊。
  小菊回答说:“我就是小菊,请问你是谁?”
  男孩笑了:“我是吴勇呀,小菊,你忘了我们的约定了?我说过要来看燕子的。”
  小菊愣了半天,说:“吴勇哥哥,欢迎……欢迎!”
  小菊爸爸从屋里出来,打量了吴勇一下,见那不过是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就宽心地把客人迎进了屋。
  吃饭时,小菊禁不住地问吴勇为什么拖到现在才来。
  吴勇笑着说:“一放寒假我可就动身了。”小菊和爸爸都奇怪,寒假就出发了,怎么花了近一个月才到海南?
  吴勇又是呵呵一笑:“因为我的旅行方式特殊……”说着,他从行囊里掏出个方方的牌子,牌子上写着字:“司机朋友们,我是吉林白山市人,要到海南岛的文昌市去,因为我家的两只燕子飞到那里去过冬了,我想去探望它们。如果方便,请搭我一程,您载我一公里,我离它们就近了一公里的距离。”
  原来,马上就要成年的吴勇,想为自己举行一个与众不同的成年礼。因为家里并不富裕,他很少有机会出去看看,他便策划了这次不同寻常的旅行:从吉林出发,一路向南,穿越冰天雪地的北国,跨过长江黄河,渡过烟波浩渺的琼州海峡,在旅途中过了年,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到了温暖的海南岛。
  吴勇说:“这一路上,我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他们给我指路,送我干粮、水果。有一次我在郊区摔破了腿,有个老大爷用手推的木板车载着我走了整整10公里的路。我没有带相机,没能拍下他们的照片,但我画了他们的像,你们看!”说着,吴勇从包里取出一个画本,里面是厚厚一沓画像,这些画虽然并不完美,有几页甚至都脏了,破了,但看得出来,每一幅他都画得很用心,每一幅都有故事。
  小菊爸爸沉默了许久,他拍拍吴勇,郑重地说:“祝贺你,这真是个了不起的成年礼!你们年轻一代的天地不应该只是校园,外面的精彩世界有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小菊,你是黎族人,按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你今年十三岁,也该举行成年礼了。你有没有自己的计划呢?”
  窗外传来燕子的叫声,小菊朝吴勇笑了笑,说:“春天要来了,燕子们又要飞回吉林,爸爸,如果我说想去看看燕子在吉林的家,你会不会不答应?”
  爸爸问:“真要走那么远?那一路上可是会很辛苦的。”
  小菊指着窗外的两只燕子说:“小小燕子能飞到的地方,我也一定能到!”
  爸爸笑着说:“爸爸陪你去!咱们也去看看,这一路上的故事有没有吴勇的精彩!”
  小菊开心得不得了,和吴勇在燕子窝下钩着小指,约定相聚吉林不见不散。小菊爸爸看着两个孩子眼里的期待,不禁感慨:那才是青春无敌、美好的样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31:18 | 查看全部
上帝没空来救你
时间:2013-03-29 作者:小小Z 点击:8782次

  有个人不小心掉进河里,惊慌失措地在水里边挣扎边大喊“救命”。拿破仑恰好打这里经过,他没有命令卫兵下水救人,而是果断地从贴身侍卫手里夺过一把枪,朝落水者附近区域连开数枪。奇迹发生了:听见枪响,落水者猛然一跃而起,迅速游上岸。
  
  很显然,落水者并非没有能力自己游上岸,只是他的自救意识暂时丧失了,以致把自己的性命随便交给了别人,寄希望于有人能拉他上岸。
  
  农夫的一头老驴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老驴,然而几个小时过去了,老驴还在井底痛苦地哀嚎着。农夫无计可施之下决定放弃,他想这头老驴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枯井还是得填起来。农夫请来左邻右舍帮忙将井里的老驴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邻居们人手一把铁锹,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老驴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哀嚎得更厉害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后它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瞅,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老驴背上时,老驴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身下,然后站到泥土堆上面。就这样,老驴一点点升高,很快,它便接近了井口,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奋力一跃,跳出枯井,甩开蹄子撒起了欢儿。
  
  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各式各样的“泥土”会倾倒在我们身上,从“枯井”里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土”抖落在脚下,然后站到上面去。
  
  全球有1300多万犹太人,虽然并非个个都是富商巨贾,但至少我们不会看到有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的犹太人。只要你是犹太人,哪怕身无分文去到异国他乡,如果当地有犹太人组织,你找到他们,你的吃饭问题就会立刻得到解决。当然,犹太人组织不是永远提供慈善服务的机构——永远提供免费吃喝,再多的钱也支撑不起,更何况这也不符合犹太人精于理财的传统。
  
  犹太人的精明之处在于,他们会很快找到一个愿意帮助落难者的犹太商人。那么,这个商人怎么帮助同胞呢?假如他是一位鞋商,他会对落难的同胞说:“我这鞋店目前只在西边发展,这座城市的东边还没有分店。你就到东边去开分店吧,我借钱给你租店铺,货我也先提供给你,等你卖掉了鞋,赚到了钱再连本带利还给我。你站住脚了(这应该没问题,我会帮你站住脚),我就是你的长期供货商。”
  
  “一鸡三吃”是犹太民族的基本技能,即使在帮助落难同胞时,他们也会动起脑筋来思考怎样既帮助同胞,又帮助自己。这样犹太人不仅帮助了落难者自立,还扩张了自己的生意。正因为这种帮助人的模式对提供帮助者本身也有利,所以这种慈善行为才能延续下去。
  
  有个人遇到了难处,便去庙里求观音,结果发现观音像前也有个人在跪拜,那人长得跟观音一模一样。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强者与弱者的区别就在于,强者遇事先求己,而弱者遇事就求人。
  
  箭依靠弓飞了起来,却无法像鹰一样飞得长远,仅能短暂地呼吸蓝天片刻的清新,而后一头栽在地上。别人的帮助都是暂时的,别人可以帮你一时,却帮不了你一世。依靠别人不是长久之计,成功必须得靠自己。不管多大的树,都有倒的一天,如果不想“树倒猢狲散”,就必须自立,靠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前途,而不是靠有力者的垂青——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要交给别人呢?
  
  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不要相信所谓的救世主,这世上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你的“救世主”就是你自己,谁也代替不了。在苦难的深渊中,要做自己的救世主,不要妄想别人成为你的救命稻草。上帝他老人家很忙,没空来救你,能救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31:29 | 查看全部
无翅高飞
时间:2013-03-28 作者:小小Z 点击:1534次

  1983年的一天,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一家医院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令她的父母异常惊愕的是,女婴居然一出生就没有双臂,连见多识广的医生也无法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
  
  在父母的疼爱下,女婴一天天长大,长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一天,站在阳台上的女孩看到与自己同龄的一群孩子正张开天使般的臂膀,在阳光下欢快地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蝴蝶时,女孩十分伤心地向母亲哭诉命运的不公,埋怨上帝竟然不肯赠给她拥抱世界的双臂。
  
  母亲平静地安慰她:“孩子,上帝的确有些偏心,但上帝是要送给你更多的梦想,要让你用行动去告诉人们——即使没有翅膀,也可以高高地飞翔;没有修长的十指,也可以弹奏出美妙的琴声,写出漂亮的文章……”
  
  “我真的能做到那些吗?”女孩仰起头来。
  
  “只要你肯努力,就能做得到,只要你梦想的翅膀没有折断,你就一定能飞得很高很高。”母亲温柔的目光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
  
  女孩相信了慈爱的母亲的话,目光凝视着自己那双看似普通的脚,心中暗暗告诉自己:我有一双非凡的脚,不只是用来奔跑的,还是用来飞翔的。
  
  此后,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女孩开始有计划地锻炼自己双脚的柔韧性、灵活度和力量。怀揣梦想的她克服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历了谁都无法数得清的失败。终于,在人们的惊讶声中,她练出了一双异常自由灵活的脚——她不仅可以用双脚吃饭、穿衣,做到生活自理,还学会了用脚弹琴、写字、操作电脑……她用双脚做到了常人用手所能做到的一切。
  
  女孩开始在人们面前自豪地展示自己非同寻常的“脚功”,那些起初还充满异样的眼神里,渐渐充满了惊讶和钦佩。在她14岁那年,女孩彻底扔掉了那副装饰性的假肢,一脸阳光地穿着无袖上衣,走进校园、商场、街区,仿佛自己根本就不缺少什么,除了常人那样的一双臂膀。
  
  女孩在继续创造奇迹,她学习刻苦,从小学到中学,她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钦佩她的坚毅和自强。当她拿到心理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时,他们一家人幸福地拥抱在了一起。父亲自豪地鼓励她:“孩子,你还可以做得更棒!”
  
  “是的,我还可以做得更棒!”女孩自信地笑着。
  
  为了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保持腿部的灵活性与韧性,女孩不仅坚持跑步,还成为碧波荡漾的泳池里自由穿梭的美人鱼,一家跆拳道馆里小有名气的高手……一位医生曾指着给她拍的X光片,惊奇地喟叹:经过锻炼,她的双脚已变得异常敏捷,脚趾关节像手指关节一样灵活自如。
  
  女孩的梦想还在不停地放飞着,她又走进了汽车驾驶学校。在教练员惊讶的关注中,她很快便掌握了驾车的各项技术,通过了近乎苛刻的各项考试,顺利地拿到了驾照,开始用双脚娴熟地驾车御风而行……
  
  接下来,女孩要去圆自己心中埋藏已久的梦想了——她要亲自驾驶飞机,拥抱苍穹。
  
  曾经培养出许多飞行员的著名教练特拉威克一看到这个亲自驾车来报名的女孩,就知道她一定能飞上蓝天,就像一只矫健的雄鹰那样,不仅仅因为她那娴熟的驾车技术,还因为她目光中流露出的从容、淡定与果敢。
  
  果然,女孩在学习驾驶飞机的时候,丝毫不逊色于那些身体健全的飞行员,她一只脚操纵着控制板,另一只脚操纵着驾驶杆,滑行、拉起、升空……她冷静沉着,每一个动作都十分准确到位,表现比不少学员都出色。教练特拉威克后来回忆说:“事实证明,她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她驾驶飞机时非常冷静、镇定。一旦你和她在一起待上20分钟,你甚至就会忘掉她没有双臂的事实。她向人们展示,人们可以克服所有的限制,她真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25岁的女孩如愿地拿到了轻型运动飞机的驾照,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只用双脚驾驶飞机的合法飞行员,开创了飞行史上的先例。
  
  如今,她已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她靠双脚生活和奋斗的感人故事,给世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鼓舞,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的梦想有多高,你就可以飞多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31:46 | 查看全部
截雾取水
时间:2013-03-26 作者:小小Z 点击:798次

  智利北部有一个叫丘恩贡果的小村子,这里西临太平洋,北靠阿塔卡玛沙漠。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太平洋冷湿气流与沙漠上的高温气流终年交融,形成了多雾的气候。可浓雾丝毫无益于这片干涸的土地,因为白天强烈的日晒会使浓雾很快蒸发殆尽。
  
  一直以来,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看不到绿色。
  
  加拿大一位名叫罗伯特的物理学家来到这里。除了村子里的人,他没有发现多少生命迹象。但不久后,他突然有了一个重要发现,那就是这里处处蛛网密布。这说明蜘蛛在这里四处繁衍。
  
  为什么只有蜘蛛能在如此干旱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罗伯特把目光锁定在这些蜘蛛网上。
  
  借助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这些蜘蛛丝具有很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人类为什么不能像蜘蛛织网那样截雾取水呢?
  
  在智利政府的支持下,罗伯特研制出一种人造纤维网,选择当地雾气最浓的地段排成网阵。这样,穿行其间的雾气被反复拦截,形成大的水滴。这些水滴滴到网下的流槽里,就成了新的水源。
  
  如今,罗伯特的人造蜘蛛网平均每天可截水10580升,而在浓雾季节,每天可截水131000升,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生活之需,还可以灌溉土地,目前,这里已长出了百年不见的鲜花和青绿的蔬菜。
  
  可见,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