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4:55:46 | 查看全部
进退两难
时间:2015-03-12 作者:未详 点击:1643次

  法云禅师有一次对两个徒弟说:“考考你们,若是你退一步就会失去一样珍贵的东西,进一步就会失去你所学到的道理,停着不动又会像个傻瓜一样,你要怎么做?”
  
  两个徒弟想了很久,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
  
  “师父,要怎么做才不会忘记所学的知识,不会成为一个无知的人?”徒弟问。
  
  师父:“要尽可能舍弃那些偏执的想法,力行中庸之道。”
  
  徒弟:“那要怎么样才会不失去知识又不会失去珍贵的东西?我可不想不进不退成为一个傻瓜。”
  
  师父:“很简单,先退一步,再进一步。退一步,就进一步;退两步,就进两步。一进一退也就一得一失,这样就可以达到和谐圆满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4:55:58 | 查看全部
多看一眼都不行
时间:2015-03-13 作者:未详 点击:2296次

  湖中,一黑一白两条鱼,同时看到了远处的诱饵。

  白鱼一看到诱饵,就立刻掉转身,往回游。

  黑鱼不解地问白鱼:“诱饵离我们还那么远,你为何唯恐避之不及呢?”
  
  “我怕多看了一眼,就禁不住游过去。”白鱼说。
  
  “诱饵离我们还远着呢,多看几眼,有什么要紧呢?你这样如临大敌,真是胆小如鼠、杞人忧天!”黑鱼不屑地对白鱼说,可白鱼还是坚持往回游,不再去看那诱饵。
  
  数日后,白鱼从别的鱼那里听到了黑鱼的消息。

  那日,黑鱼远远地看着诱饵,看着、看着,就不由地向诱饵游去。

  黑鱼一点一点地游过去,离诱饵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最后,黑鱼再也禁不住诱饵的诱惑,用嘴去触碰了一下诱饵,可一碰,诱饵就把黑鱼钓上了岸。

  从此,黑鱼再也没有回到湖里。
  
  “对于诱惑,不但要远离它,不去触碰它,有时,连多看一眼都不行啊!”白鱼感叹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4:56:11 | 查看全部
平衡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1016次

  道林禅师是唐代著名的高僧,文学家白居易与他交好,两个人时常一起谈论佛法。
  
  有一次,白居易告诉道林禅师:“我的邻居家有一个女人,家中虽然很有钱,却非常吝啬,并且喜欢占别人便宜。最近,她将院墙又朝我家方向迁移,让我的后院更小了。”
  
  道林禅师笑着说:“没有关系,终究平衡。”
  
  白居易又说:“这个女人脾气暴躁,时常对自己的丈夫发脾气,就算当着别人的面,也不会收敛分毫。”
  
  道林禅师笑着说:“终究平衡,也无须担心。”
  
  白居易看他总是说这句话,便不满地说:“我是因为受到她的侵扰,所以来向你诉苦,可你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倒显得我斤斤计较了。”
  
  道林禅师这才说:“这个女人虽然贪财吝啬,喜欢占别人的便宜,但她有一个儿子,是个非常能挥霍的人,他的母亲所贪占的早就被他花费一空了,最后还不是归为平衡吗?至于她总是责骂自己的丈夫,是因为她有一个脾气更加暴躁的女儿,她对丈夫发脾气,回到家中又会被女儿同样责骂,这样最后也是平衡了。”
  
  白居易听了,感到非常不可思议:“难道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控制这一切吗?”
  
  道林禅师说:“你看那些争强斗狠的人,最终都会被命运消磨;那些在此处出了风头的人,也会在别的地方被人踩在脚下。世间万物都在追求平衡发展,就算你此时强出头,自然力也会为你找到平衡。”
  
  白居易听了,觉得大有深意,点点头说:“既如此,就做一个平和的人,让自己完成自然的平衡,便是最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4:56:22 | 查看全部
“过”不去,就“绕”一下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2628次

  春秋时期,在楚庄王的治理下,楚国人民安居乐业。但是,楚国的运输工具仍比较落后,出行用的马车底座较低,不仅容易碰伤马腿,而且车速很慢,一旦发生战争,不利于运送物资。
  
  楚庄王注意到这点,于是召集大臣,商议将全国的马车底座改高。楚国令尹孙叔敖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对楚庄王说:“老百姓已习惯乘坐这种低矮的马车了,如果大王强行命令老百姓改造马车,势必会招致老百姓不满。”
  
  楚庄王听了,觉得有道理,就问孙叔敖有什么办法。孙叔敖提议说:“其实很简单。只要让各地的官府发布告示,就说根据天文历法推算,今年有可能会发大水,为了避免洪水漫进房屋,各家各户的门槛都要加高一些,这样就可以了。”
  
  很快,告示就在全国发布。老百姓为防范洪水,都加高了自家的门槛。可这样一来,马车再进门时,车底就会碰到门槛,车上的人不得不先下车,让人把车先抬过去。一开始,大家还能忍,时间一长,都觉得这种低矮的马车太不方便了,于是纷纷把马车底座改高。半年后,楚国低矮的马车全都改造完毕。
  
  欲速则不达。过于直接的强硬要求,往往会招致抵触和不满。这时,就需要孙叔敖这种“绕”的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4:56:30 | 查看全部
蚂蚁的哲学
时间:2015-03-23 作者:未详 点击:305次

  多年来我一直给年轻人传授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观念——蚂蚁哲学。我认为大家应该学习蚂蚁,因为它们有令人惊讶的四部哲学。
  
  第一部:蚂蚁从不放弃。如果它们奔向某个地方,而你想方设法阻止它们,它们就会寻找另一条路线。它们或往上爬,或从地下钻,或者绕行,直到它们寻找到另一条路线。多么美妙的哲学!从不放弃,直到寻找到一条路线奔向你想去的地方。
  
  第二部:蚂蚁在夏天就为冬天作打算。多么深刻的洞察力!不能天真地认为夏天会永远持续下去,所以即使在盛夏,蚂蚁也积极地为自己储备冬天的食物。
  
  一个古老的故事讲:“不要把你的房子建在夏天的沙滩上。”为什么我们需要那个忠告呢?因为深谋远虑很重要。夏天,当你享受沙滩和阳光的乐趣时,你需要考虑暴风雨。
  
  第三部:蚂蚁在冬天想着夏天。这一点很重要。整个冬天,蚂蚁都在提醒自己,“冬天不会持续太久,我们很快就能到外面去。”于是在气温变暖的第一天,蚂蚁就会出去活动。如果气温变冷,它们再返回洞里。不一味地等待,这样蚂蚁永远会在气温变暖的第一天出去。
  
  蚂蚁哲学的最后一部:蚂蚁在整个夏天会为冬天准备多少食物呢?竭尽全力储备尽可能多的食物。多么令人叹服的哲学——全力以赴!
  
  这就是伟大的蚂蚁哲学的全部:从不放弃,深谋远虑,积极进取及全力以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4:56:45 | 查看全部
滴水之恩,当滴水报之
时间:2015-03-23 作者:未详 点击:300次

  有人曾经问孔子:“以德报怨好不好?”
  
  孔子反问:“以德报怨?拿什么来报德?”
  
  那么,如果有人问孔子:“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好不好?”
  
  孔子大概也会反问:“那受人涌泉之恩怎么办?难道你有本事,把自己变成太平洋?”
  
  人生,就是不断地施与受。施恩不望报,受恩永不忘,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美德,可是也必须有一个度。
  
  常常见到,有人给过人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好处,就天天挂在嘴边上,“你还记得我请你吃过一次饭吗?”“你还记得最早是我把他的电话给了你吗?”他实在记得他滴的那几滴水,比依云矿泉水还贵。
  
  也有忠厚人,受过恩惠则刻骨铭心:“如果不是他当年给过我半个馍……”所以甘心拿出全部来回报。只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佛祖舍身饲了虎,就再没骨肉皮给别的动物吃。他只记得悲悯众生,有时候反而疏忽了家人——若说恩情,没有什么比他们更大。
  
  施与受,不是不像借贷关系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多少,还多少。这是民间借贷关系,国家和人情都允许收取利息,可是该给多少,事先没有白纸黑字,只能各凭良心。总之,这借贷,是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
  
  收到一盒巧克力,回他一个吻;收到一个红包,下一年,给他的小孩更大的一个;被提携,被帮助,被拯救,默默地记在心里,如果有一日,他需要,尽力地给他回馈——但是,人家有困难帮,没困难,硬要制造困难帮,就不必了。
  
  滴水之恩,当滴水报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7:10:40 | 查看全部
我很在乎未来时间:2013-07-16 作者:未详 点击:233次   我从来都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家常常说以前总比今日好。是因为往日和现实有很巨大的差异令人无奈,难以适应?还是我们在昔日痛苦和难过的回忆中,总能找到点滴温馨,转化为今天新的动力?
  
  我1928年在潮安出生。在家乡的12年,我有太多酸甜苦辣的回忆。还记得我6岁那年的夏天,晚饭后一家人陪伴祖母在家里的小院子纳凉聊天,叔叔告诉我们城中的老板如何富有,人们估计他有20万枚龙银(以古董价计算,今天约值人民币3亿元)的总资产,祖母低沉地自说:“不知我们哪一代的子孙,才可能像别人那样。”一个老百姓期求安逸的平常盼望。我心爱的祖母早已离世,长埋在她最爱的韩江岸旁,78年过去,我也曾在扫墓时倚在祖母的墓上,低声地向她说:“我们已经做到了。”
  
  如果你认为一个失去求学机会,没有任何资源,穷得只剩下希望的小伙子对“命运”巨碾从未惧怕,那我要告诉你事实并非如此。对贫穷的人,忧虑是一个体验至深的折磨。
  
  也许你们都听过我如何挣扎求存,对抗命运变幻无常的故事,但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在你们同龄的时候,多次拒绝放弃理想以换取“无发展空间”的眼前安逸,我一直深信,如果世界上有任何“成功秘方”,其中最关键的元素必定是你对成功的欲望远远大于对失败的恐惧。这心态像是刀锋,锐化你对什么是“可能”的触觉和激发你的梦想;这心态像是预警系统,令你对自满情绪和停滞时刻警惕,令你审慎律己、敢爱、敢说实话、敢当万绿丛中那点红。
  
  当你在我的年龄,你不会想带着后悔和遗憾去感慨:曾经是开朗、热情、自信的你,却选择无梦和无理想地过了一辈子;你曾经是正直无畏,真诚和至诚烙印在你那颗赤子心上,但面对生活冷酷的考验,你选择放弃原则和目标,在道德路上迷失了你的灵魂、你的谦卑和爱贡献的心。
  
  各位亲爱的同学,人生命运必然是你一生作出选择的总结,懂得如何选择和承担后果是谱写自己命运的入门法则。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办公室门上挂着这句话:“不是所有可以算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也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可以被计算。”
  
  那你问我当年订立的目标是什么,我的答案你们早就知道,“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希望你们与命运也许下承诺,凭仗智慧和勇气,实现你的梦想以及为我们心爱的祖国大地和我们彼此共存的世界做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7:11:02 | 查看全部
独立的青春时间:2013-07-17 作者:未详 点击:180次   六月里,遇到两个平凡的女孩,都只有19岁,她们的生活让我感动。
  
  第一个女孩是一家饭店的服务员。那天,和几位朋友在一起吃饭,席间,聊到各自读中学时的母校,当我说自己是市S中的时,在一旁不声不响为我们服务的她快乐地笑了起来,对我说:“呀,我们是校友啊!”我承认我那天喝得有点高,我承认我对我的母校没有什么敬意,因为它几乎是全市最差的中学。
  
  我跟朋友们说:“你们看到了吧,这就是S中的。你们现在不是局长,就是主任;不是作家,就是老板。我到现在还是个小科员,我这位小校友在这当服务员,我们S中毕业的,都没什么出息。”
  
  大伙哄笑,却不料我的话激怒了这位小服务员,她说:“S中的怎么了?当服务员怎么了?你自己不行怪学校干什么?我是A大的学生,我们家穷,我只不过是在这勤工俭学而已。”服务员冲撞客人是不礼貌的,但因是我无礼在先,而且她的话也让我们惊讶,我们也没计较。我们问她的情况,才知道她父母双双下岗,她上大学不花家里一分钱。
  
  第二个女孩是一个不太出名的景点的导游。我们去的时候,她正在售票处的大厅里跳绳。看到我们来,她欢天喜地地将绳子一扔,说:“你们请我吧,我认识这山上的所有的花草树木,不请我,你们亏大了。”说真的,我们原本不想请导游,但她的话逗乐了我们,我们就决定请她。
  
  果真,她认识这山上不少的花草树木,但不是所有的。我们调侃她,说她给自己做虚假广告,她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不把你们哄上山,我怎么赚到钱?带你们一趟我能拿15块提成呢。”
  
  这时她的手机响了,她和什么人在电话里争执了起来,最后她说:“我就不回去,我就不要你们的钱。”说着赌气地挂了电话。我有点好奇,说你这跟谁在吵呢?她说是她老爸。我说你老爸给你钱为什么不要,他很有钱吗?她说是啊,他开了一个工厂呢,我们家还有个酒店,还有个茶庄呢。
  
  说真的,她的话让我们有点震惊,我们说你们家这么有钱,你还做导游干什么?她轻描淡写地说:“我不乐意花他们的钱,我就喜欢花自己赚的钱。我是学旅游管理的,我才不要回家做小老板。”
  
  在那座山上,我看到了一棵开满着火红花朵的石榴树,我想这两个女孩真像这些石榴花,虽平凡,但美丽。无论她们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都一样地有着独立的生活态度和方式。青春年代,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7:11:29 | 查看全部
独立的青春时间:2013-07-17 作者:未详 点击:180次   六月里,遇到两个平凡的女孩,都只有19岁,她们的生活让我感动。
  
  第一个女孩是一家饭店的服务员。那天,和几位朋友在一起吃饭,席间,聊到各自读中学时的母校,当我说自己是市S中的时,在一旁不声不响为我们服务的她快乐地笑了起来,对我说:“呀,我们是校友啊!”我承认我那天喝得有点高,我承认我对我的母校没有什么敬意,因为它几乎是全市最差的中学。
  
  我跟朋友们说:“你们看到了吧,这就是S中的。你们现在不是局长,就是主任;不是作家,就是老板。我到现在还是个小科员,我这位小校友在这当服务员,我们S中毕业的,都没什么出息。”
  
  大伙哄笑,却不料我的话激怒了这位小服务员,她说:“S中的怎么了?当服务员怎么了?你自己不行怪学校干什么?我是A大的学生,我们家穷,我只不过是在这勤工俭学而已。”服务员冲撞客人是不礼貌的,但因是我无礼在先,而且她的话也让我们惊讶,我们也没计较。我们问她的情况,才知道她父母双双下岗,她上大学不花家里一分钱。
  
  第二个女孩是一个不太出名的景点的导游。我们去的时候,她正在售票处的大厅里跳绳。看到我们来,她欢天喜地地将绳子一扔,说:“你们请我吧,我认识这山上的所有的花草树木,不请我,你们亏大了。”说真的,我们原本不想请导游,但她的话逗乐了我们,我们就决定请她。
  
  果真,她认识这山上不少的花草树木,但不是所有的。我们调侃她,说她给自己做虚假广告,她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不把你们哄上山,我怎么赚到钱?带你们一趟我能拿15块提成呢。”
  
  这时她的手机响了,她和什么人在电话里争执了起来,最后她说:“我就不回去,我就不要你们的钱。”说着赌气地挂了电话。我有点好奇,说你这跟谁在吵呢?她说是她老爸。我说你老爸给你钱为什么不要,他很有钱吗?她说是啊,他开了一个工厂呢,我们家还有个酒店,还有个茶庄呢。
  
  说真的,她的话让我们有点震惊,我们说你们家这么有钱,你还做导游干什么?她轻描淡写地说:“我不乐意花他们的钱,我就喜欢花自己赚的钱。我是学旅游管理的,我才不要回家做小老板。”
  
  在那座山上,我看到了一棵开满着火红花朵的石榴树,我想这两个女孩真像这些石榴花,虽平凡,但美丽。无论她们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都一样地有着独立的生活态度和方式。青春年代,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7:11:42 | 查看全部
高调才有戏时间:2013-07-16 作者:未详 点击:268次   我是主张人要高调的。有一个耶鲁的小同学,很优秀,我建议他要多在人群面前把自己的主张与特点表现出来,他很勉强,说:“我就不喜欢抛头露面,也不喜欢别人很注意我,那样我会觉得不舒服,还是低调点好。”这个说法我们并不陌生。甚至就在前几天我还看到一篇国际报道评论中国外交官过于拘谨寡言,与一般人心目中的外交官形象颇有距离。其实我能理解,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高调,也不是说只有高调是好的,更不是所有的人都不要低调。很明显,低调可以显得谦虚,降低别人对你的期望,减轻压力感,并可以更容易地生活在自己乐意的状态里。
  
  但我觉得,一个正常的人应根据不同的场合来选择高调或低调的策略。正因为现在很多人太不会高调了,所以我还是特别主张人要努力高调。很多人的低调实际上是自小少见世面以及父母灌输的“不要张扬”的老观念的产品,等到20来岁,这种拘谨与低调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对于高调不懂、不敢也不适应,从此就自动地把自己可以探索的高调能力给废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低调实际上已经是自卑的变种,即使有时候表现出一点点的冲动,也因最初尝试中的种种不适应感而草草收兵,又没有来自父母与师长的积极鼓励,所以就索性绝了自己的向往。表现,实际上就是一种熟练活计,你越表现就越熟练,越不表现就越拘谨,最终不表现者就越来越画地为牢、不能自拔。而在今天这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源分配更多地变成了竞争型的分配模式,你纵然是天才,如果没有表现出来或者弱于表现,那么在资源分配中的机会就会大大减损——“不会表现者=弱者”的不公平公式就会屡屡被套用。
  
  自我表现也有很好的人群过滤作用。在万千人群中,我们如能适当地表现出我们自己的特点、才华、爱好与需要,我们就有更大的可能与其他具有相近特点、才华、爱好与需要的人汇聚。自我表现形成的光环在过滤同类方面具有成本低产出高的价值。当然,高调的自我表现者也可能会招致别人的首先攻击与关注(出头的椽子先烂)。但是因为自我表现者在汇聚同类支持力量方面的优势,他在这样的历练中完全有可能大大加强自己的群体地位与资源获得能力。而低调者的利益很容易被忽略,而且即使争取也只能采用个人化的行动方式,久而久之不仅自己的特色丧失,而且利益获得能力减弱,更有甚者将此作为家教传承给后代,从而造成代际传递,积重难返。当然,自我表现能力强者还要把自己的公开表现转变成行动的压力与目标,从而使得自己的知识、能力、实际效果与自己的社会期望一致,那样高调才能造就高效,如此才能成为富有自我激励能力的人。一个组织内有这样的人就能有效激励伙伴,一个地方多这样的人就会有活跃的竞争气氛。其实谁不喜欢明明白白、正面上进、积极奋斗的状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