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9:50:29 | 查看全部
生命中的珍惜时间:2013-06-04 作者:未详 点击:1519次   爱情就应该像这样子,甜蜜得让人晕眩。夏加尔的《街上空中的恋人》使你相信,这种纯净的幸福可以蔑视所有的世态炎凉。
  
  清淡的情怀,清淡的快乐,清淡的宁静。拥着心爱的妻子在空中飞翔的情景,夏加尔画了一辈子,无论以怎样的心绪端详,我总会想到一个美好的词:岁月静好。
  
  “只要一打开窗,她就出现在这儿,带来碧空、鲜花与爱情。”与妻子贝拉厮守的35年里,夏加尔珍惜每一刻的喜悦,将平常世俗之情演绎成怦然心动的牧歌。只要细细品味,便能与他们一起分享这跨越时空的真情,比童话还不可思议,比冷峻的现实更加柔软,人生的一切不如意,灰飞烟灭。
  
  贝拉的离世,让夏加尔的世界轰然倒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痛苦得不能作画,直到遇见第二任妻子。但贝拉似乎是他唯一的迷恋,此后41年,他依旧画着记忆中的贝拉,在自己创造的永恒里,讲述天空中的爱情。
  
  98岁的夏加尔是美术史上罕有的画家,他以令人心醉的烂漫,表现永远不醒的梦。在他那不灭的理想和梦幻的色彩背后,总有一股沸腾的力量在画布上涌出。
  
  就好像冰心先生,世事沧桑,都凝固在《繁星》、《春水》里,像小桔灯一般,柔和而不激烈,没有所谓的惊天动地,只有对平凡生活的珍惜,却让无数人读懂了爱的哲学。
  
  生命里总有不可言说的遗憾,失去了,才体会珍惜的分量。想起十几年前,跟作家冒舒湮的失之交臂,总觉得是个心结。舒湮先生是风流才子冒辟疆的后人,家学渊源,父亲冒鹤亭被称为一代诗翁。因着家族的厚重,年轻时的我不敢造次。在他去世前,我们曾约定采访,但觉得准备不够,便搁置下来。我记得先生最后的电话:我时间不多了,有太多的秘密不讲出来,是个遗憾。我只告诉你一件事,你就知道它的历史意义。先生的确说出了让我分外吃惊的事,但更多的历史细节他说见面讲。可是不久先生就走了,留给我锥心的痛。
  
  荣耀也好,平庸也罢,懂得珍惜,所有的日子都值得珍爱。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人物的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因将全球5亿人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建立社交关系而入选。年仅26岁,身家40亿美元的马克,如今仍和华裔女友租住房子,每天开着旧车上下班,在卖15美元自助餐的餐馆前排队。生活并没因财富、名望而改变,而忘乎所以。
  
  珍惜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智慧。新近再次采访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很是感慨。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的掌门,采访前,他亲自发短信,对几种采访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他现场随性地任摄影记者拍摄,回答任何问题都不兜圈子。临别时他在门口的一幅照片前停下,这是王建宙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与20多位全球CEO的合影,他对我说:“这里面每个人都有故事,像我的老朋友爱立信CEO思文凯,他现任BP董事长,碰到大麻烦了。北电的CEO迈克·扎菲罗夫斯基,那时我问他,能不能撑得住,他说撑得住,结果还是破产了。这个诺基亚CEO康培凯,最近下台了。这张照片是我们在刚进入金融危机时照的,几年里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日本禅师铃木大拙曾说,佛教有“四恩”:国恩、亲恩、师恩和众生恩。前三恩是道德伦理,易解,可众生恩不常说。众生恩通俗地讲即珍惜一切,对一切表示感激的一种态度,是生活的根本。铃木大拙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和尚到山中造访高僧。途中,看到河流中漂来一片菜叶,一和尚说:“如此不珍惜东西的人,不是高僧,不去求教了。”另一和尚发现河上游有位穿破衣的和尚,正手拿竹竿追这片菜叶,于是他们拜此人为师。
  
  珍惜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9:51:13 | 查看全部
关键时刻显大勇时间:2013-06-03 作者:未详 点击:268次   美国堪萨斯州的教士里蒙克德在教堂里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他既没有怀特教士那样高大的身躯和宏亮的嗓门,也没有主教那样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风度。不过里蒙克德教士一向以善为本,他到处不辞辛苦地向人们宣传教义,告诫人们要一生行善。他的这些行为使得那些最初认为他毫不起眼的人感到了心灵深处的一丝触动。
  
  由于一心向善,里蒙克德教士一生当中从不杀生。每当看到别人或者其他动物悲惨地死去时,他都会尽可能地为他们超度亡灵,而且他还从来不做违背教义的事。为此,包括怀特教士在内的一些伙伴都嘲笑他“过于循规蹈矩并且缺乏勇气”。对于别人的议论,里蒙克德从来都没有争辩过,仿佛自己真的就是一个没有勇气的人。
  
  南北战争时期的一天夜里,堪萨斯州受到了昆特瑞尔的游击队的突袭。还在睡梦中的卫兵们被游击队杀得一干二净,整座城已经没有任何安全保障了。进入城里的游击队到处抢劫、杀戮,就连教堂也被他们占领了。他们到处做恶,几乎遇见一个杀一个,即使人们百般恳求,他们杀起人来也不会眨一下眼睛。如果被他们认定为是废奴论者,那更是必死无疑。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劳伦斯大屠杀”。
  
  当一名游击队员手持枪支闯进里蒙克德教士的房间时,里蒙克德教士刚刚穿好衣服。这名游击队员恶狠狠地用枪把里蒙克德教士抵到墙角,然后问道:“你是支持废除黑奴的北方佬吗?”
  
  里蒙克德教士没有像游击队员想像中的那般惊恐,他仍旧用平常那种平静的声音回答对方:“是的,我是。你知道得很清楚,你们应该为现在的行为感到羞耻。”
  
  游击队员愣在了那里,他被里蒙克德教士的一腔正气镇住了,然后他托着枪支的手渐渐垂了下去。里蒙克德抓住游击队员的手指向窗外,同时说道:“看看你们犯下的罪孽,你们难道就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之心吗?你们难道看不到那些被杀害者眼中的痛苦和悲愤吗?你们同样有父母兄弟、妻子儿女,窗外的那些人和你的亲人一样都有生存的权利!”游击队员突然大哭起来,然后像一个虔诚的忏悔者那样开始接受里蒙克德教士的教诲。当大屠杀结束时,里蒙克德教士仍旧在教堂中布经讲义,仍旧像往常一样乐善好施,因为自己的勇敢,他比那些死在大屠杀中的人多活了二十年,二十年之后,他死于肺癌。
  
  过去一向嘲笑里蒙克德的怀特教士同许多人一样死于那次大屠杀,据说他是在游击队员闯进自己的房间之前吞药而死。
  
  真正的勇敢并不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事情上的逞能,而是面临严重危胁时的大义凛然和毫不退缩;勇敢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眼前的一切,而是以自己的勇气战胜和压倒邪恶,使对方做出让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9:52:09 | 查看全部
且别错过星星时间:2013-06-04 作者:未详 点击:430次   人的一生,总是缠绕于“选择”二字之中,甚至被时时炙烤着。
  
  有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可偏偏有时候有些事,自己左右不了自己。常常是“别人的选择”无情(或温情)地改变“自己的选择”。
  
  之前,因为要出一本小册子就写了篇短文,袒露了内心的犹豫和无奈。然而,禁不住友人的推波助澜,结果还是出了书。前几天,又在某报看到一文《出书给谁看》,文中道出坚决不出书的心境。文章读来雄壮,言辞中却隐隐有一丝郁闷和凄婉。
  
  做任何事,难得两全。人生就是在腥烈的战场上选择生存。年轻的文友看我,说他们渴望老年。意思是说我一个退休的人在家写作,活得自在。现实却并非如此。央视名人白岩松说,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非常美好。
  
  写作、做人,不论处于何种年龄段,都是艰难的。
  
  白岩松的《新闻1+1》,多简单的名字,1+1=2,谁都知道。但,如果环境稍稍有所改变,就会在一瞬间,让相当多的人,脸不红心不跳地脱口而出“1+1=3”。开办这个节目,意在捍卫常识。“捍卫常识”,其实很难,要用千斤力来扭转。
  
  想有所建树的人,多半像蔡元培说的“锅里的小鱼”,两边煎,哪方都不讨好。保守党说你冒进,激进派觉得你迂腐,唯有自己苦苦支撑。
  
  很多时候,生命的丰美,是在寂寞之中。藏人仓央嘉措有一首诗: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如今我的小册子,只是一些闲言碎语。想说,满腔的话,还真的没说出来。因为,脑子里灌满了“不合时宜”的思想;因为没那种做“啄木鸟”寻找“虫子”的实力,更谈不上有“举家常食粥”的那种气度大家的非分之想……衣食无忧,做一个没有失去精神的“焦虑”的人,仅此而已。
  
  人,任何时候,不要太拿自己当一碟菜。别人夸,别人骂,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更不可一有人夸,就如范进中举;一有人骂,就脆弱得不行。首先自己要坦然,觉得心安了,就有了自我评判的结果。真正的标准应该在自己心里头。
  
  也读过泰戈尔的《飞鸟集》:“我攀登了高峰,发现名誉的高处荒凉贫瘠,找不到栖身之所。”过来之人,早就懂得“烟云过眼”的道理。
  
  只不过,走的是一条遥远的路,本可以选择更容易的方向,但没法后退,也不可能拐弯,只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把走路当做健身,当做一种体现现代生活时尚的有氧运动。但以往的漫长岁月中,它是生存所必需的奔波,是承载着责任与重负的跋涉,是历经挫折的坚韧前行。它撇下的脚印,清晰地留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继而又像音乐,从电脑的键盘里缓缓地流淌出来。
  
  看作“健心一族”也好,说成“陶冶情操”也罢;做事,自己选择;答案,任由他人去选择。泰戈尔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人这一辈子,最好的选择是做好自己,不留遗憾,不“错过星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9:52:25 | 查看全部
一只老鼠换来的财富时间:2013-06-04 作者:未详 点击:393次   一天,一位谋臣去参加国王召开的会议。半途,他看见路边躺着一只死老鼠。他对随从说:“可别小看这只死老鼠,它可以作为创业的开端。一个能干的人可以凭它创造一笔财富。如果他努力工作,处事机智,他就能开创一番事业。”
  
  恰巧路过的年轻人普塔听到了这番话。他认识这位谋臣,知道他谋略过人,深得国王的宠信,所以他决定按他的话去试一试。他捡起那只死老鼠,就往街上走去。也该他运气好,还没走过一条街,一个店铺的老板便拦住了他。“我的猫整个早上都在烦我,我给你两个铜币,你把老鼠卖给我吧。”说着,店铺老板掏出了钱。
  
  普塔用这两个铜币买了一些绿豆糕,然后回家取了一桶饮用水,就在路边守候。他知道,有几个做花环的人每天都会出城去摘鲜花,回来时会路过此地。果然过不了多久,那几个做花环的人出现了。他们又饥又渴,每个人都用一束鲜花换取了一个绿豆糕和一碗水。晚上,普塔把鲜花拿到街上去卖。他用卖花得来的钱,买了更多的绿豆糕,然后第二天又把绿豆糕卖给做花环的人与其他路过的人。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这天,在普塔卖绿豆糕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不一会儿就下起了暴风雨。普塔赶紧跑到屋檐下躲雨。在躲雨的时候,他发现街道两旁树木的树枝纷纷被大风刮落在地。
  
  差不多一个小时后,暴风雨停了,街道两旁落满了树枝。看着这些树枝,普塔的心不由得一动。他把正在街边玩水的一群小孩叫了过来,给了他们每人一个绿豆糕。很快,孩子们就把街道两旁断落的树枝都搬到了普塔家门口。随后,普塔找来了陶器匠。正急需柴火烧陶器的陶器匠以优厚的价格买下了这些树枝。
  
  普塔用卖绿豆糕和柴火所得的钱开了一间小茶点店。一天中午,一帮割草工来到普塔的茶点店歇脚。普塔给他们免费享用了绿豆糕和茶水。割草工们对他的慷慨很惊讶,就问:“我们可以为您做什么?”普塔笑道:“暂时还没有,将来用得着各位时,再请各位不吝帮忙。”
  
  一个星期后,普塔听说有个马贩子将带着500匹马到他所在的城里出售。他马上找到那些割草工,请他们每人给他一捆草。然后,他又第一时间找到马贩子,把草卖给了马贩子。
  
  时间又过了几个月。这天,正在普塔的茶点店里喝茶的一位顾客告诉普塔,一艘外国的大船将要抵达本市的港口。普塔知道,这又将是他的一个机会。他日夜苦思,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赚钱点子。
  
  首先,普塔去一位做珠宝生意的朋友的店里,低价买了一枚镶有红宝石的金戒指。他知道那艘船来自一个不产红宝石的国家。他把这份珍贵的礼物送给了船长。船长非常高兴,就让普塔做了船上所有乘客的观光购物向导。普塔如愿从那些售出商品的商家中得到了不菲的回扣。
  
  就这样,普塔做了几年外国游客的观光购物向导,从中赚了不少钱。同时,他的茶点生意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他没有忘记最初是谁让他走上这条致富之路的。他决定将他的一半家产——一万金币送给那位谋臣。
  
  经人安排,普塔很快就见到了那位谋臣。他向谋臣献上丰厚的礼物,同时诚恳地向他表达感激之情。
  
  谋臣非常惊讶,问普塔:“非常感谢你如此丰厚的礼物,但我首先想知道,你是怎样获得这笔财富的?”普塔笑着答道:“是您的一番话让我得到了这些财富。”接着,他把自己这几年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经历告诉了谋臣。
  
  听了普塔的讲述,谋臣在心中暗想道:“这位年轻人实在太能干了,我一定不能失去他。我虽然很富有,但我只有一个女儿。既然他还没成家,我就把女儿嫁给他。等我死后,财产也交给他。凭他的聪明才干,这是完全值得的。女儿跟着他,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切遂人所愿。若干年后,谋臣去世,普塔继承了他的财产,从而成为全城最富有的人。同时,他也成了全城最乐善好施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9:52:37 | 查看全部
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歉意时间:2013-06-03 作者:未详 点击:458次   2002年1月24日,在澳大利亚的一次网球公开赛赛场上,双方的运动员正在进行一场十分关键的比赛。双方互不相让,而且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两位运动员的精神高度集中,在他们眼中只有手中的球拍和在空中不停飞速旋转的网球。
  
  双方的比分不相上下,当一方领先一两分时,另一方又会拼命追赶。眼看两个人的比分在渐渐接近,场下的观众也激动地开始为各自喜欢的运动员鼓掌加油。啦啦队的呐喊声虽然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可是也给了他们一定的压力,两位运动员之间的比赛几乎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许是凑巧,也许是不凑巧:一只小鸟突然优哉游哉地飞到了气氛紧张的赛场,小鸟飞的不高也不低———恰好是网球运动的高度,而且这时恰好一位运动员刚刚用力击出对方发过来的一个球———对方发的这个球很猛,这位运动员也必须快速有力地将球送给对方,以便给对方造成压力。更加凑巧的是,这个球正好打在了娇小的小鸟身上,在网球还没有落地之前,小鸟迅速落地。等到运动员向裁判示意暂停比赛,走到小鸟跟前的时候,小鸟已经气绝身亡。
  
  看到小鸟因自己而死,运动员在观众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之前,马上做了一件事:他在小鸟前面毫不犹豫而又非常虔诚地跪下,双手合拢,又在胸前划了个十字,向小鸟表达自己深切而又真诚的歉意。场外的观众停止了喧哗,然后向运动员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奥格威认为,承认自己的过错很重要,而且要在受到指责之前就这样做。
  如果因为自己的过错而使其他人或事物受到伤害,那就要主动站出来向对方表示自己真诚的歉意。
  无论自己的这种过错是有意还是无意,也无论对他人或事物造成的伤害有多严重,都要如此。
  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9:52:51 | 查看全部
成功之前的失败时间:2013-06-03 作者:未详 点击:670次   1981年美国普利策艺术奖的评选委员会经过几番讨论,终于选出了最后的获奖作品。其中约翰·肯尼迪·图尔凭借其小说《傻子们的同盟》成为普利策小说奖的获得者,可是他本人却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奖,甚至在他临死之际都不敢想像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得如此大奖。
  
  《傻子们的同盟》写于1969年。之所以这部作品在1981年才拿到大奖并得到世人的瞩目,是因为它是在1980年才得以出版的。在出版之前,这部作品曾经遭到过许多出版商的拒绝,始终无法出版。作为这部长篇小说的原创者,约翰·肯尼迪·图尔因为忍受不了作品无法出版的失败而最终饮弹自尽,他去世时年仅32岁,而且年纪轻轻的他在临死之际竟然说出了这样悲观的话:“我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作品不怀有任何希望,而且对这个社会也失望透顶。像我这样的人,也许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尽快死去,以脱离这无情的现实。”
  
  虽然约翰·肯尼迪·图尔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希望,对自己的作品也是失望至极,但是他年老力衰的母亲却没有因为儿子的遭遇而放弃对生活的希望。79岁的老人怀着失去儿子的巨大悲伤叩开了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的大门。老人同儿子一样遭到了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的拒绝,但是她始终相信儿子的作品是伟大的,她坚信儿子在写作方面是一个天才。尽管他自己情愿以一个失败者的姿态告别这个世界,告别她的母亲,但是老人却丝毫没有放弃过出版《傻子们的同盟》的希望。
  
  老人一直坚持不懈地与出版商联系,并且用自己笨拙的语言一次又一次地试图说服那些出版商们。她告诉那些出版商,这部作品如果不能得以出版,那不是她和儿子的损失,而是出版商的损失,这部作品总有一天会成为引起人们关注的伟大作品。结果,后来发生的事情被这位执着的母亲言中了。在约翰·肯尼迪·图尔去世的10年之后,在经历了8家出版商的断然拒绝之后,这部作品引起了当时的著名小说家沃西·珀西的注意。这位小说家将这部作品推荐到路易斯安娜出版社。路易斯安娜出版社的主编亲自审阅了这部作品,他被小说滑稽的语言和独特的构思所倾倒,当即决定出版该作。
  
  1980年,《傻子们的同盟》终于得以出版,并很快就引起了读者们的轰动,而且还于次年获得了美国文学界的大奖普利策小说奖。而小说的创作者,约翰·肯尼迪·图尔本人却无法亲自享受如此殊荣。
  
  没有人愿意面对失败,可是所有的成功者在享受成功之前都要历经无数次的失败。

  这不是上天故意捉弄人,而是因为,如果没有经过失败的考验,人们就不会获得实现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智慧、勇气还有经验教训。

  如果你因为害怕失败而逃避现实,那成功永远与你无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9:53:03 | 查看全部
拿破仑,勇气再造成功时间:2013-06-03 作者:未详 点击:629次   当拿破仑的军队与奥地利军队战斗的时候,拿破仑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往前冲,战胜敌人!他一直想着怎样打败奥地利军队,因为自己不是打败他们,就是被他们打败。
  
  可是这一次战斗明显是一个力量悬殊的战斗,奥地利军队的人数是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的几十倍,而且对方的将领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拿破仑曾经多次与之交锋,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彼此接近,拿破仑想:“也许这一次要和这个奥地利人面对面地搏一搏了。”这样想着,拿破仑又向前跨出一大步,可是奥地利军队却在此时后退了,并且派一名骑兵告诉拿破仑,双方都应该休息休息了。
  
  此时拿破仑身后的一名士兵给拿破仑拿来了一个水壶,拿破仑一边喝水一边看他身后的这些士兵。大家都气喘嘘嘘地倒在地上,看来大家都累坏了。的确,他们从早上就开始和奥地利军队战斗,这时已经是傍晚了。拿破仑本人也感到自己需要休息一下,于是他让几个士兵拿来干粮,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一边吃着干粮,一边商议如何突破奥地利军队的围攻。
  
  拿破仑领导的军队原本就没有多少人,这一次深入奥地利内部,后面的援兵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而现在,拿破仑数了数剩下的士兵,一共只有25个骑兵了,而敌人的数量却有一千余人。也许奥地利人是想今晚好好地睡个觉,然后明天一早将拿破仑及其属下一举歼灭,因为他们今天实在是让拿破仑和他的骑兵们折腾得筋疲力尽了。
  
  拿破仑和他的骑兵们同样十分疲惫,可是,他们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以他们现有的人数,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被敌人消灭。
  
  似乎胜败已经分明,可是拿破仑是从来不肯束手就擒、接受失败的。他命令士兵吃完干粮以后迅速清理武器和战马,然后让大家把身上的多余的衣物、水和剩下的干粮全部扔掉,但是一定要留下此前准备好的喇叭。
  
  夜幕降临之时,拿破仑带着这25名骑兵突然冲进了奥地利士兵的宿营地。他让25名骑兵都拿着喇叭边往前冲边大声喊叫,睡梦中的奥地利士兵以为法国援军突然到了,纷纷起来四下逃窜,场面十分混乱。尽管当时奥地利的将领一再让他的士兵坚决抵抗,可是呜啦呜啦的声音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英勇的法国士兵所到之处几乎无人能敌。两支军队相遇之后就会引起一阵拼杀,很快,拿破仑与奥地利将领相遇了。奥地利将领看到对方不过二十几人,不由得一阵愤怒,他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向拿破仑砍去,可是很快就被力大无比的拿破仑擒住了。
  
  战斗结束之后,奥地利将领问拿破仑:“到底是什么使你反败为胜?”
  
  拿破仑回答:“我从来就没有失败过,我始终怀着必胜的信念与你们战斗,即使在只有25名骑兵时,我也没有想到过接受失败。”
  
  这就是拿破仑一生中最伟大的战役之一,即著名的阿克拉战役。
  
  即使失败马上就要降临,只要它还没有来到我们眼前,我们就不应该放弃成功的希望。

  只要勇气没有丧失,成功的希望就永远不会破灭,只要拥有成功的希望,失败就不会轻易接近。

  退一步说,即使失败已经发生,我们还可以鼓足勇气迎接下一次成功。

  越是在危机时刻,我们的勇气就越需要经受巨大的考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9:53:16 | 查看全部
重拾失去的名誉时间:2013-06-03 作者:未详 点击:390次   有两个人因为偷羊而被官府抓获,官府要将他们刺字、发配。

  家人不想就此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于是筹了钱款来赎他们,结果这两个人都被赎了回来,可是烙在前额的两个英文字母ST却再也不能去掉。ST是“偷羊贼”(sheepthief)的缩写,这种刑罚在现在的人们看来有些不人道,但在当时却被认为是惩罚犯罪的最佳手段,因为前额上烙印的字母永远都去不掉,所以人们要想不遭受这种羞辱,不到万不得已就不会以身试法。
  
  可是这两个偷羊人却因为一时贪心,犯下了偷盗之罪,所以就不得不带着那两个代表着耻辱标记的字母继续在人们面前生活和工作。这对于任何一个有羞耻之心的人来说都是一种难堪,也是一种考验。
  
  两个偷羊人之中的一人,每天从镜子中看到自己前额上的烙印,都觉得这实在是一种奇耻大辱,他简直不能想像自己无时无处都要带着这种耻辱去面对众人异样的目光。他成天都不敢出门,最后终于连家里人看自己的眼神他也忍受不了,于是他就躲藏到异邦,希望到一个从来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去开始新的生活。
  
  可是来到异邦以后,每逢碰到陌生人,对方仍旧会奇怪地问他这两个字母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的心情始终不能平静,每天都感觉生活痛苦不堪,终于抑郁而终。死后有好心人按照他的遗愿将他埋在了一处荒山野岭之中。那个地方只有他的一座孤坟,也许从此以后他才算免去了心头的羞辱,因为那个地方几乎没有人去。
  
  另外一个偷羊人同样深知自己以后的处境,而且他同样对自己过去犯下的罪行感到羞愧。可是他并没有像前面的那位一样远走他乡,而是在人们异样的目光下和一些人明里暗里的嘲讽中留了下来,他心想:“虽然我无法逃避偷过羊的事实,但我仍旧要留在这里,赢回我曾经亲手葬送的声誉,赢回众人对我的尊敬。”
  
  从此以后,他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来孝顺父母、养育家人,而且每当邻居有困难的时候,他都会义不容辞地主动帮助。一年一年过去,他又重新建立起正直的名誉。邻居们每逢有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这个大好人,在邻居的介绍下他还娶了一位温柔美丽的妻子,并且生下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
  
  时间一晃而过,他的孩子也已经长大成人,而他则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有一天,有个陌生人看到这位老年人头上有两个字母,就问当地人,这究竟是什么意思。那个当地人说:“他的额上有两个字母,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也忘了这件事的细节,不过我想那两个字母是‘圣徒’(saint)的缩写吧。”
  
  面对自己已经犯下的错误,逃避永远只是胆小者的选择。

  这也是一种最不明智的选择,因为逃避不能改变任何事情,而只会使自己的心灵受到更大的伤害。

  此时更需要的是面对现实的勇气,只要勇气还在,错误就可以得到改正,失去的一切就都有可能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9:53:35 | 查看全部
没有人全知全能时间:2013-06-03 作者:未详 点击:393次   1976年12月10日,祖籍山东日照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因发现了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颁奖典礼上,这位出生于密西根大学城的美籍华裔坚持用汉语发言。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至今想起来仍然令所有的中国人感动。
  
  2004年11月,丁肇中受我国南京某大学之邀到该校做报告。在报告会上,学校的许多学生都向这位科学巨匠踊跃提问。在与大学生展开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丁肇中对大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总是尽自己所能认真地予以回答。丁肇中认真的态度激发了更多学生的提问兴趣,其中有一位学生站起来问道:“您觉得人类在太空上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丁肇中坦言道:“不知道。”另一位学生站起来又问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丁肇中依然认认真真地答道:“不知道。”又有一位学生起身问这位物理学大师:“您可以谈一下物理学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方向吗?”丁肇中依然像回答前两个问题一样神态自然却又十分认真地回答:“不知道。”
  
  在这位对物理学做出过划时代贡献的科学巨匠连续说了三个“不知道”之后,报告厅里的所有师生不再有人站出来提问,刚才还气氛热烈的报告厅内一阵沉静。片刻之后,报告厅的各个角落几乎在同一时间爆发出一阵阵响亮的掌声,这掌声持续了好长时间。
  
  让我们重新将注意力转回到该校学生提出的那三个问题上。类似的问题我们常常在各种各样的学术研讨会或者其他会议上听到,这样的问题实在算不得深奥和古怪,甚至算不上新颖。可是对于这样的问题,丁肇中为什么会用“不知道”三个字来回答呢?
  
  认真想一想,这样的问题确实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即使是对物理学有着深刻研究的丁肇中博士也无法给予提问者一个精确的回答。可是,他完全可以用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敷衍过去,在那样的场合是不会有人与他较真的。更何况,在那些敬仰他的大学生眼中,他的回答无论是敷衍还是搪塞,都相当于金科玉律。
  
  然而,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言行对很多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是基于对科学和做人的认真,丁肇中才勇于在那种公开场合坦然承认自己“不知道”。对丁肇中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说“不知道”对于丁肇中来说实在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无论是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还是在重要的学术交流会上,或者是在种种报告会或演讲会上,对于自己不清楚或者不太了解的问题,他都会坦然地说一声“不知道”。他不会顾及所谓的“颜面”,他只是坚持中华民族的一条古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过来想,如果不是有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学术品格,丁肇中可能也不会取得如此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自己“不知道”,这实在是一种不简单的勇气。正是因为具备这种严谨务实的精神和过人的勇气,“大师”才能成为“大师”。而那些明明不知却故作深沉、佯装无所不知的人充其量不过是“伪大师”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8:15:23 | 查看全部
大家早上好,把早上的第一缕阳光()送给我亲爱的朋友们,美好的一天伴随我的问候开始,今天3月26日星期四,农历二月初七,请关注今日的天气变化,白天晴,5-6级西南风最高气温23度,今日夜间晴,3-4级西南风最低气温3度,春风送暖,阳春三月气温再创新高,但白天风力较大要做好防风措施出行要加倍要注意安全,同时风大物燥要多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要保持心情愉悦。我们要用加法计算我们的知识,用减法计算我们的压力,用乘法计算我们的幸福,用除法计算我们的烦恼,只要我们掌握好生活的加减乘除,快乐每天都可以再多一点……                                      时光飞逝,我们都成了岁月的奴隶,有人说,人生下来应该好好的活着。我认为,我们更应该为自己而活,不被世俗所左右,哪怕只做一颗卑微的小草,没有盆景花朵那般昂贵,但我们依然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开阔天地,仍然会有供我们自由成长的那片阳光。幸福的味道不是甜蜜,而是平淡;不是浓郁的芬芳,而是淡淡的幽香。那感觉不是闻到了花的香气,而恰似听到了花开的那一丝声音,留下一抹淡淡的温暖...清简内心,愿我们一切皆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