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1:23:20 | 查看全部
思维倒置时间:2013-04-29 作者:小小Z 点击:312次   据说,下面这道题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设计的:
  
  从前,有个农夫,死后留下了一些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分全部牛的半数再加半头;长子分剩下牛的半数再加半头,他所得的牛是妻子所得牛头数的一半;次子分还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他所得的牛是长子所得牛的头数的一半;长女分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她所得的牛是次子所得牛头数的一半。1头牛也不用杀,正好全部分完。问:农夫死时留下了多少头牛?请暂停阅读,想一想:解这道题该怎么思考?怎么计算?是先假设一些情况然后逐一验证好呢,还是设农夫死时留下的牛为X、列方程式来解好呢?此外,解这道题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新的思考方法和计算方法?
  
  思考和解答这道题,如果先假设一些情况(例如假设共有20头牛,共有30头牛……),然后再对它们逐一验证和排除,自然是可以的。但这样不免有些繁琐,要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一个较笨的方法。比较起来,用解方程式的办法更好一些,但也相当复杂。
  
  解这道题最好是倒过来想,倒过来算:
  
  长女既然得到的是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结果1头都没杀,也没有剩下,那么,她必然得到的是:1头。
  
  次子:长女得到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女的2倍:2头。
  
  长子:次子得到的牛是长子的一半,那么,长子得到的牛就是次子的2倍:4头。
  
  妻子:长子得到的牛是妻子的一半,那么妻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子的2倍:8头。
  
  把4个人得到的牛的头数相加:1+2+4+8=15,可见,农夫留下的牛是15头。
  
  解这道题时,倒过来想,倒过来算,比采用其他方法显然更容易得多,也快捷得多。可见,人的思维方式有时是需要变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1:23:31 | 查看全部
文化差异时间:2013-04-29 作者:小小Z 点击:327次   萨姆在美国一家驻中东的广告公司工作,他正在把第一年的经历告诉朋友。
  
  萨姆:我的第一项设计——一种甜饮料的广告做得棒极了,可是我却因此丢了饭碗。
  
  朋友:你是怎样做的?
  
  萨姆:为了消除语言障碍,我竖了三块板子加以说明:第一块板子上描写的是一个人站在大沙漠中,大汗淋漓,痛苦不堪;中间的板子上是他把我们的饮料一饮而尽;第三块板子上的他神采奕奕、笑容可掬。
  
  朋友:很好嘛!出了什么差错吗?
  
  萨姆:可是我并不知道阿拉伯人是从右往左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1:23:42 | 查看全部
上海地铁一号线时间:2013-04-29 作者:小小Z 点击:332次   不久前,听一位从德国回来的朋友说,德国现在的高速公路中,有许多还是希特勒时代修筑的。我在惊讶的同时,想起了许多工程问题。
  
  我国的京深高速公路刚修了几年,就有很多路段在修修补补。是我们的设备不够先进吗?不是。据我所知,我们的许多建筑施工单位用的都是一流的进口设备。那是为什么呢?
  
  坐过上海地铁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铁一号线的故事。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一号线的特别之处才被发现。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略微高出海平面,一到夏天,雨水就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在建造地铁一号线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他们在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3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3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
  
  就是这不起眼的3级台阶,在下雨天成功地阻挡了雨水的倒灌,有效地减轻了地铁的防洪压力,以致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被动用过。而地铁二号线就不同了,地铁二号线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不幸被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德国设计师还根据地形地势,在一号线的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个转弯,看起来好像增加了出入口的麻烦,并且好像也增加了施工的成本,这在当时,引起了较多议论。直到地铁二号线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设计恰到好处。想想看,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根据这个现象,如果在一条地铁的合适位置增加点转弯出口,那么,无疑就会省下了许多电,运营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
  
  另外,每一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和广州的地铁站里,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针对此种现象,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的地方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心。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二号线的站台上,地面全部用同一种颜色的瓷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了轨道,为此,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每次我到上海的时候,都会体会到两条地铁在舒适度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号线的站台设计宽阔,上下车都很方便,而一转入二号线后,就感到窄窄的让人难受,尤其是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就愈加不自在了。在上海这样繁华的大都市,在二号线站台上下车,多少会使人失去一些风雅。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而二号线的设计师可能是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居然没安站台门。二号线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但是直到今天,二号线也没有实现收支平衡。
  
  比起意大利和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随意,德国人显得严肃、认真,甚至刻板,可就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德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并且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3强国。
  
  中国人不乏聪明才智,缺的就是对这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想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工程,有多少条道路没被“开膛破肚”过?有多少立交桥刚刚“胜利完工”就成为新的拥堵点、而不得不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改造?有谁关心过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在我们的城市里,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有多少是具有创意的?火柴盒楼、四方塔楼,一片片地被克隆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1:23:53 | 查看全部
一切变短时间:2013-04-28 作者:小小Z 点击:201次   时间总是不够用,总是很急迫,像我们这样彻头彻尾融入了信息时代,连自己都变成了信息的人。不久前,有人让我说出现代社会的特征,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短!一切变短!
  
  所谓现代社会,正如歌中所唱: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一个“快”字里包含了许多“短”——过程变短,周期变短,时间变短,空间变短……短是一种追求,一种趋势,一种规律。
  
  高速公路越修越多,是为了把距离缩短。就连古老的火车也在不断提速。在飞行中,还有谁会认为美国或非洲是遥远的?明星还没有红透就已过气。一种观念刚刚产生就被更新的观念所取代。工作时间变短,当然随之又出现了长假,但这种长假只够你做一次短暂的旅行,而经济却在短短的几天内猛增。很多年前引进快餐这个新玩艺儿时,有人比较过东西方“吃”文化的不同,说东方人把吃饭看做享受,而西方人把吃饭看做加油。如今,“快餐”一词的意义已不只体现在吃上,它在各方面应用,大获成功。人们在许多事物上喜欢快的、短的、一次性的,从筷子到短信,从袜子到情人。
  
  我四年时间换了三部手机,两辆汽车,脚上的皮鞋还没有穿臭就扔掉了,这可乐坏了商人们,他们都知道产品换代周期的缩短意味着怎样的经济效益。
  
  儿子在两年之内跳了八回槽,所干的工作互不搭界:驯兽员、广告人、DJ。他瞧不上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待到退休的父母,相比之下,他为自己活了八辈子而乐不可支,虽然每一辈子都那么短。
  
  眼下,一时还搞不短的只有会议。但有关方面对此三令五申、措施不断,也正朝着短的方向努力。你在哪个文件上见过同意开长会的指示?把这个唯一还长的东西搞短,只是迟早的事。
  
  有人对我的“变短说”质疑,他说,满街的药房门口张贴的“增长延长”广告证明,人们在某些方面也还存在着变长的愿望。
  
  我回答:愿望终归是愿望,这恰好证实了现代人在这个问题的操作上,也变得越来越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1:24:02 | 查看全部
填写简历时间:2013-04-28 作者:小小Z 点击:204次   需要做什么?
  需要写申请,
  还需要附上简历。
  
  不论你活得多长,
  简历都必须简短,
  要求精练,选好事实,
  把景物描写换成通讯地址,
  把模糊的记忆写成笃定的日期。
  
  爱情只需填写结了婚,
  儿女只用写上亲生的。
  
  谁认识你比你认识谁更重要,
  至于旅行,只需填写国外的就行,
  应填属于何党何派,但不必写原因,
  要写上获得的奖章,但不必讲如何获得。
  
  填表的格式就像你从未见过你自己,
  也从未和自己说过话似的。
  
  至于家里养的狗、猫和小鸟,
  纪念品、朋友和做的梦,
  则可略而不提。
  
  价格比价值更重要,
  职务比内容更可贵。
  要紧的是皮鞋的号码,
  而不是穿上到何处去。
  职业是否体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还要附上你露出耳朵的照片,
  更重要的是外表而不是听见的传闻。
  
  听见了什么?
  是碎纸机运转的响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1:24:13 | 查看全部
赤贫魅力测验时间:2013-04-28 作者:小小Z 点击:236次   有一天出门没带钱包,我决定混吃混喝一天,测验一下自己的魅力。
  
  我身无分文地出了门。那是一月的芝加哥,北风刮得紧,回去取钱便要顶风跋涉半小时,无疑要误课了。这时我已在地铁入口,心想,不如就做个赤贫和魅力的测验,看看我空口无凭能打动谁,让我蹭得上车坐,赊得着饭吃。我唯一的担心是将使芝加哥身怀绝技的扒手们失望。
  
  “蹭”上地铁相当顺利。守门的黑女士听说我忘了带钱,5个1寸长的红指甲在下巴前面一摆,就放我进去了,还对着我的后脑勺说:“要是我说‘不’,你不就惨了?我一天要说99个‘不’,才说1个‘是’呢!”她笑起来,有心笑得很狰狞,像个刀下留人的刽子手。
  
  12∶59下课,很想跟同学借点午餐钱,又怕他们从此跟我断绝来往。开学那天,一个大龄男生借了一位女同学9块钱,下面就出现议论,说他一共只有两件衬衫,写作业用的老爷电脑是夜里从马路上捡的,常常闹伤风,得用棉被捂上才有点功能。我打消了借钱的念头,饿死也得为我们大龄同学争气。
  
  所有同学都进了校内那个廉价餐厅,我只好去校外昂贵的一家意大利餐馆,一个意大利小伙子过来在我膝盖上铺开又硬又白的餐巾。
  
  我点了鲜贝通心粉,吃最后几根时,我开始在心里排演了。吃不准笑容尺度,但不笑是不可以的,人家小伙子忙半天,至少该赚你一个笑吧。我眼睛盯着账单,手漫不经心地在书包里摸那个丢在我卧室枕边的皮夹。然后我站起来,浑身上下逐个掏口袋。“灾难啊!”我说,“我的钱包没了!”
  
  小伙子瞪着我,意大利人认为撒谎是人的次要弱点。他看着我自我搜身,一遍又一遍,然后摇摇头:“冬天穿得厚,扒手就方便了。”
  
  我表示非常难过,如此白吃,还吃得那么饱。
  
  他连说可以谅解,都是扒手的错。
  
  他拿了张纸,又递给我笔,请我留下地址和电话。我说这就不必了,明天保证把饭钱补上,连同小费。他还是坚持要我的电话号码。
  
  写完后我抬头笑笑,这一笑,魅力就发射过分了,因为他眼神一下变得楚楚的,问:“平时可以给你打电话吗?”我打着哈哈,说可以可以。芝加哥寂寞的异乡人,多情可以抗寒。
  
  我打算徒步回家,走在芝加哥下午3点的黄昏。风吹硬了街面上的残雪,每一步都耗掉一根通心粉的热量。很快我放弃了,跳上一辆巴士。
  
  一上车我就对司机说我没有钱,一个子儿也没有。
  
  司机点点头,将车停在一个路口,客客气气请我下车。
  
  我红着鼻头对他笑着,说明天补票不成吗?
  
  他说:“天天都碰上你这样的!来美国就为了到处揩美国的油!”
  
  我正要指出他的种族歧视苗头,一只皱巴巴的手伸到我面前。
  
  是个老头,怀抱一把破竖琴。他把手翻过来,打开拳头,掌心上有4枚硬币。我立刻拿出我那支值10块美金的圆珠笔,搁在他手里。
  
  他说:“你开玩笑,我要笔干吗?”他摘下眼镜,给我看他的瞎眼。我问他在哪里卖艺,他说在公立图书馆门口,或在芝加哥河桥头。
  
  下了巴士,离我住处还有5站地,我叫了辆计程车。司机是个锡克人,白色包头下是善良智慧的面孔。
  
  我老实交待,说钱包忘在家了,他静静地一笑,点点头。
  
  我问:“在芝加哥身无分文,你会怎样?”
  
  他又静静一笑,摇摇头。
  
  到了我公寓楼下,我请锡克司机稍等,我上楼取车钱。然而,更大的灾难来了:我竟把钥匙也忘在屋里。
  
  我敲开邻居的门。我和这女邻居见过几面,在电梯里谈过天气。女邻居隔着门上的安全链条打量我。我说就借10块钱,就借半小时,等找到公寓管理员拿到备用钥匙,立刻如数归还。
  
  “汤姆!”女邻居朝屋内叫一声,出来一个6岁男孩。女邻居指着我说:“汤姆,这位女士说她住在我们楼上。你记得咱们有这个邻居吗?”
  
  我空手下楼,带哭腔地笑着,告诉锡克司机我的绝境,请他明天顺路来取车钱,反正我跑不了,他知道我的住处。他又是一笑,轻轻点头,古老的黑眼睛与我古老的黑眼睛最后对视一下,开车走了。
  
  我想起田纳西·威廉姆名剧《欲望号街车》中的一句话:“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这句话在美国红了至少30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1:24:24 | 查看全部
陶瓶,铁锤,匠人,伟人时间:2013-04-28 作者:小小Z 点击:273次   陶瓶说:我价值一千把铁锤
  
  铁锤说:我打碎了一百个陶瓶
  
  匠人说:我做了一千把铁锤
  
  伟人说:我杀了一百个匠人
  
  铁锤说:我还打死了一个伟人
  
  陶瓶说:我现在就装着那伟人的骨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1:24:34 | 查看全部
该坐哪儿,坐哪儿去时间:2013-04-28 作者:小小Z 点击:312次   一次,美编请客,让主编坐在了正中的位子上。编辑说:“主编您不该坐那儿,这是我刚刚从一篇文章里学到的礼仪知识。”美编说:“那篇稿子的版式是我设计的。”主编说:“那篇稿子是我终审的。”看,习惯的力量多么强大啊。
  
  我这里所说的是正规宴席,包括国宴在内,有两种次序不能不讲。
  
  首先是座位的次序。
  
  梁实秋有一句名言,说是一个人若想一天不得安宁,你就请客。旧时请客一般在家里,从早到晚得忙活整整一天。定菜谱、采买、烹煮、开席、送客、洗碗,这多半属体力上的活儿,而拟就客人名单,编排座次,那才是个大伤脑筋的事情。假如客人中又有两三个半斤八两难分伯仲的,主家就要抓破头皮。
  
  如今简单多了。尤其是宾客中职位最高的那位,多数情况他会以极谦虚并且满不在乎的口气说,同志们随便坐吧,哪来那么多的讲究!可领导越是这么发话,众人就越是推让躲闪,不敢落座。
  
  有一条各位都是明白的,就是正对着门口的那个位子是主位。至于其他,则不甚了了。于是谦让一阵之后,那位叫大家随便坐的领导,便被大家推着让着拉着甚至是架着,终于万般无奈地坐上了那个主位,其余人等,大致上按职位大小名望高低,像照集体相那样朝两头递减。
  
  其实,这是错的。
  
  正对门口的主位,恰恰不是以职位高低名气大小来定的,而是以谁是主人也就是今天谁请客谁坐此位。职位最高者或是名气最大者,坐于主人的右边——“此乃第一主宾席”。而主人的左边,则是“第二主宾席”。三位主角确定后,其余人等,以第二主宾席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递减,直至挨近第一主宾的那个位子——“末座”。所谓“敬陪末座”、“忝列末席”者,指的就是这个座位。
  
  但凡国宴,正中主人的右边,坐的必然是作为第一主宾的外国元首,主人的左边,则是元首夫人。训练有素的国宴或者大宾馆的服务员,无论斟酒、进汤、上菜、进甜食,都是从主人右边的第一主宾开始,再到主人、第二主宾,然后以顺时针为序直至末座。
  
  第二个次序是上菜。
  
  上菜的次序里,又有六个方面的讲究。
  
  一是先有几个冷盘,让客人随意一下,一来免得冷场,二来客人中如有饥肠辘辘者,可先垫垫肚子。
  
  二是关于汤的先后问题。南方习惯先上汤,主张先把胃口喝开,还有“吃饭先喝汤,胜过开药方”的说法。北方人则务实,认为先灌下一肚子汤,菜就得少吃。汤的先后问题,入乡随俗也罢。
  
  三是热菜上来之前,酒杯就必须斟满。有时热菜都上了两三个,酒还不见踪影,主人想致两句词,他端着个空杯子,如何开腔?但凡热菜,特别讲究趁热地上来趁热地吃下。
  
  四是现炒现上的热菜,两道菜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一道菜吃到一多半,第二道便续了上来。有的饭店在这方面走了两个极端,要么是一道菜吃光,半天不上第二道,要么是客人尚未作好起码的思想准备,呼啦一阵风摆满一桌。
  
  五是饭店的招牌菜,尤其是手工细活的那一类,还有肥腻之物如扣肉、红烧肉者,上的次序一般不能太靠后。
  
  第六,也是最后一条,从盐味的角度而言,菜要一道比一道淡。炒菜最大的学问是什么?两个字,放盐。所谓盐调百味,菜肴中的鲜味、甜味、香味,全靠盐把它们调动出来。人的舌头与别的感官是一样的,用久了便会麻木,故而上菜要一道比一道淡。美食家朱自冶说,有一次他去赴宴,最后一道汤,大师傅忘记放盐,端上桌来大家一喝,几乎异口同声喊出一个字:“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1:25:16 | 查看全部
黄志忠:对自己要够狠时间:2013-04-27 作者:小小Z 点击:294次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那个执著、敏感、孝顺而又命运悲凉的国民党党棍杨立仁,让黄志忠一夜之间尝到了“爆红”的滋味。
  
  14年来,黄志忠经历过不堪回首的龙套生涯,这让他格外珍惜手上的戏约,并以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献身于角色。导演张黎称他非常刻苦,刻苦到“劳其筋骨”的程度。
  
  多年前,黄志忠曾经在张黎执导的电视剧《锦衣卫》里扮演魏忠贤的角色,他的努力和勤奋给张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之后张黎把《大明王朝1566》里的海瑞这个角色放心交给当时没什么名气的黄志忠来扮演的主要原因。
  
  2006年,黄志忠接下“海瑞”一角,打那时起,黄志忠对演戏近乎偏执的刻苦和勤奋震惊了包括张黎在内的无数人。接到戏时,黄志忠只有12天的时间准备,12天后他就要站在镜头前。因为海瑞外形瘦小,为了还原人物真实的历史形象,使一个清正廉洁、骨瘦如柴的海瑞出现在观众面前,黄志忠唯一能做的,就是对自己够狠。身材高大健壮的黄志忠在12天内瘦了19斤,在拍摄的5个月期间只吃了15斤粮食。为了将自己完全融进海瑞和他背后的大明王朝,黄志忠下大力气研究了上百万字的相关书籍,包括正史、野史、小说演义,了解到各个侧面的海瑞,才敢在镜头前张口。拍到最后,他甚至有点“强迫症”了,他每天都强迫自己看书,强迫自己每天都沉浸在海瑞的世界中。在剧组里的5个月,他睁开眼就研究海瑞、演海瑞;闭上眼,梦里他就是海瑞。他回到家后,妻子经常在半夜听见他喊“海瑞”。“戏拍完了,当时感觉他很失落,很不适应,他歇了半年,因为心还在其中。”导演张黎说。
  
  黄志忠在接到任何角色时,都会花上比常人更多的心思去琢磨,他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剧本,直到他想到该如何包装这个角色为止。黄志忠接到《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戏约后,用了近5个月的时间为杨立仁备课,找来陈立夫、陈果夫、戴笠、徐恩曾等人的传记以及国民党特务史等大批文字资料进行狂读。黄志忠在拍摄中,试图把每一场戏都“榨”出精彩。黄志忠在每拍一场戏之前,都提前去熟悉环境,在场景中的座位上坐一坐,摸一摸沙发,在地板上走来走去,拿起杯子摆弄摆弄。他要掌控所有的东西,接纳所有的信息。比如,他踹椅子,他能控制到想让它在什么地方停下来都行。他要让场景活起来,让所有的道具都有灵性,为他所用。为了把人物诠释出不同的层次,他绞尽脑汁把角色吃透,在他的四个衣兜儿里,每个都揣上一种“表现方式”,根据现实情况,应用相应的表演方案。
  
  他在演杨立仁时必须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因为当拍戏拍到激动段落的时候,他的心跳次数每分钟能达到160~170次,从头麻到脚……该剧的几场大戏就曾让黄志忠吃不消,当场示意导演:“我来不了,来不了!”导演赶紧让他离开片场调整状态,放松身心。拍完该剧后,黄志忠歇了五个月,因为“实在拍不动了”。
  
  “人生如戏,我觉得必须对自己狠一点,如果你还不够成功,那就说明你对自己还不够狠。”也许,这就是黄志忠创造奇迹的秘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1:25:31 | 查看全部
他们也曾是“蚁族”时间:2013-04-27 作者:小小Z 点击:215次   他们也曾是“蚁族”
  
  ♂郭德纲♀
  
  1995年,郭德纲来到北京,做起了“北漂”。青塔、大兴,哪里的房子便宜他就住在哪里,只要一有演出的机会他就争取。他找到一个小京剧团,对方答应每月给他1000元,“最起码有钱吃饭了”。但戏唱了两个月,他一分钱都没有拿到,找对方理论,得到的答复是:“要钱就接着唱,不干也可以走人,但之前的2000元也别想拿到。”郭德纲只好接着唱。有一天,演出晚了,公交车没了,他打不起车,就从市区徒步走了20多公里,回到大兴的出租屋。还有一次,他刚上出租车却发现自己没带钱,想用自己的手表抵车费,结果被司机赶下了车。很多年以后,已经大红大紫的郭德纲在网上看到了这个如今已是他粉丝的司机的道歉视频,他感慨万千:“如果不是这哥们儿的道歉,我真不记得有这事了。”刚来北京那会儿有多穷呢?有一次郭德纲生病了,没钱买药,就把身上仅有的一台BP机卖了10块钱,买了消炎药就着馒头吃。
  
  ♂孙红雷♀
  
  演员孙红雷出道前曾经在夜总会做领舞。1993年考中戏的时候,他的体重有80公斤,老师扫了他一眼,说:“你不可能考上,你太胖了。”离考试只有一个月了,孙红雷心想:“我可以试试看。”从此,每天早中晚,在操场上都可以看见孙红雷穿着减肥裤跑步。后来章子怡、李亚鹏看见孙红雷就说,校园里有个疯子。整整一个月,他没吃一口饭,饿了就吃点西红柿、黄瓜,结果他的体重一下减了36斤,老师被他感动,收下了他。初次上赵宝刚的戏时,孙红雷回忆说:“我很自信。没想到,一条戏没试完,赵宝刚就冷冷地说,你会演戏吗?我看你不是表演系毕业的,是舞美系或者编导系毕业的吧?换人!这句狠话一下就把我说懵了。过了三分钟,我说,让我再试一次吧。他说,不行!过了一会,我又说,再让我试一次吧。他说,不行!我当时就想,我和你较上劲了。这样四次以后,他崩溃了,说,你再试一次吧。我演完之后,他笑了,说,那就是你吧!”
  
  ♂王宝强♀
  
  2000年,王宝强带着500元钱来到北京。第一站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看见门口有那么多找活的人,觉得特别亲”。他和另外4个人租了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墙皮都脱落了。当群众演员,每天挣20元钱,但很快就没戏演了。他还是每天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北影厂门口等戏。“我天天看着天花板,回去又能够干什么?在这儿待一天就有一天的希望。这种信念一直在,所以我一直在坚持。”为了养活自己,他不得不跑到建筑工地去当刷墙工,到河道挖河泥,到餐馆刷盘子。“或者,被人雇到那些拆迁工地,手持棍棒,出现在工地现场,让那些‘钉子户’快些搬家。我们干活就是为了生活,没有人告诉我们对不对。”“那时躺在工地的房间里,我不知道怎么面对我的父母,也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再回到老家再生存下去。2002年的冬天,在公用电话亭,我才给家人打了第一个电话,第一句话是:‘你们都好吧,庄稼怎么样了?’”
  
  ♂孙楠♀
  
  2000年,因演唱电视剧《永不瞑目》的主题歌《你快回来》,孙楠用高亢的歌声征服了大众,迅速成为内地歌坛一哥。在成名前,孙楠曾做过建筑工、油漆匠、搬运工等10多种工作,在城乡服务社做过服务员,卖货、练摊儿。干来干去,孙楠觉得没有一项工作特别适合自己。那时刚刚有流行音乐,他就加入中央歌舞团舞蹈队成为一个歌手,住在地下室里,和他住在一个房间里的是黄格选。他说,他曾经尝试着自己做饭,向隔壁屋的李杰借了半袋米,大约20斤。他想,把米一次洗完了多方便啊,下次做饭就不用再淘米了。于是,他就把20斤米一股脑儿全洗了,除了做了一锅饭外,剩下的全发霉了。他借钱买了个二手冰箱给大家一起用,买不起肉,就顿顿吃烧土豆。
  
  ♂周云蓬♀
  
  “最具人文气质的中国民谣音乐代表”周云蓬,刚来北京时,租住在圆明园画家村的一间小房子里,为了生活,他开始在街头卖艺。“我每天清晨和小商小贩以及众多普通劳动者一起出发,背起吉他,扛上音箱,卷一张大饼,走到海淀图书城,那是我工作的地方。支好音箱调好弦,就开唱。到了晚上,背着半口袋毛票和硬币,回到我的废墟。如果这一天收成好,那么废墟就会变成天堂,我可以买一瓶啤酒、半斤猪头肉,犒劳一下自己,在酒肉香中憧憬憧憬未来。”2003年,作家沙漠舟,曾做过几次周云蓬的“拐杖”——“带他去城里的酒吧唱歌,他每晚可得报酬150元左右,但打车回来就要花掉五六十元。他爱喝酒,也常常一个人孤独地在香山的一个路边烧烤小店以羊肉串下酒。一个深夜,他唱完歌打车回来,他喝醉了,一屁股坐在门前冰冷的水泥地上,死活不肯进屋,还用盲杖狠敲着地面,一遍遍地狂喊:‘要么握手,要么绝望……要么握手,要么绝望……’”
  
  ♂李念♀
  
  因为电视剧《蜗居》,“海藻”这个名字火了。演海藻的演员李念,也是从小城市只身来到大城市的,北漂生活也是从租房开始:在四环外租了间三四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那感觉真是‘小小一间房,四面都是墙’,太偏了,坐公车也不方便,还要担心自己第二天的生活费能不能赚到,能不能交房租”。李念差一点被房东赶出去。“租的房子永远都是别人的,哪天房价涨了,房东觉得房子可以卖了,就让你快点搬走,随时有种会被扫地出门的感觉”。她每天的生活就是面试,也找到些跑龙套的角色,“就是女五号那种,戏不多,但是全程得跟着,不能做别的工作,还可能要自己坐火车连夜赶过去”,算下来,根本就挣不到钱。因为对花钱没计划,在最艰难的时候,李念的银行卡里一分钱都没有。
  
  ♂西单女孩♀
  
  一个网友,在路过西单地下通道时,听见一个年轻的女孩正在翻唱《天使的翅膀》,于是他把它录下来,并上传到网上。女孩那空灵纯净的歌声似乎能穿透心灵,无数网友被深深地打动,纷纷跟帖留言,甚至含泪写下评论,称之为“西单女孩”,也有人称她为“西单天使”。“西单女孩”真名叫任月丽,出生在河北涿州偏僻的农村,由于父母多病,自小由奶奶带大。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仅16岁的她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刚开始她在一家小餐馆打工,满1个月后,老板却没给她发工资。她在流浪街头时,看到有歌手在卖唱,从小就喜欢唱歌的她便萌生了唱歌的想法,于是就跟着一个流浪歌手学习弹吉他,一月后独自开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