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0:53:51 | 查看全部
那年的情书留下时光的线条
时间:2015-04-02 作者:未详 点击:96次

  楠楠说,有首歌一直存放在她的世界里,怕是一辈子都忘不掉了。
  
  我说,你是忘不了那首歌,还是忘不了藏在那首歌里的人?
  
  她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歌的名字叫《那年的情书》,江美琪演唱,舒缓的曲调加上柔美的歌声,仿佛渐渐推开年少的心扉……
  
  那天,她坐在公交车上,车窗映出她清澈的侧影。窗外是秋天纷飞的落叶,像一张张发黄的信纸在空中飘荡。广播里传出一个电台DJ充满磁性的声音,他说:“这个秋天,我们的爱情在风中醒来,我们的故事没有结束。”随后,他放出一段旋律。她听到是《那年的情书》,突然想起了什么,鼻子酸酸的,于是低下头,二十岁的长发不知不觉间垂到了她的裙摆上。
  
  那年,父母出于她的学业着想,不准她看电视,她就抱着小小的收音机躲在房间里。那段孤单的时期,她总是在听一个电台的音乐节目。他在她的心里变成了一颗星,陪她走过了蝉鸣与落雪。她想看看这个拥有迷人声线的男生到底长什么模样,她想和他说说话。几番按捺不住后,她便写信寄到了本市电台,给那个叫“尹辰博”的男生,“我想见见你,可以吗”?
  
  那天,她下车,走了几步,突然又想起车上广播里那个DJ的声音,觉得自己终究无法放下什么,便打车到了那个已经好久没去的电台。秋风摇动着树枝,发出沙沙的响声,她在电台门外站了许久,看着落地窗里来回走动的人群,不敢迈出一步。天气终究冷了,她咬着嘴唇,还是走了进去。
  
  那年,尹辰博给她回信了,见面的时间是秋天的周末,地点是她日夜想象的电台。她内心既兴奋又紧张,像粉红粉红的花瓣,又像扑闪扑闪的翅膀。十四岁,她梳着两绺学生辫,偷穿母亲丝织的毛衣,躲过家人去见他。走进工作间的一刻,尹辰博那坚毅的目光、二十多岁略微冷漠的脸都深深刻进她的世界。她顽皮地说:“我可以叫你怪叔叔吗?”男子轻轻点头。他带她参观了电台,又带她在城市里兜兜转转,她发现自己爱上了那个秋天的周末、隔音的工作间、戴着耳麦放歌的男人。时光仿佛停在掌心,她轻轻一摊开,就是他。
  
  那天,她低头敲开了那个工作间。“你好,请问有什么事吗?”迎面走来的是一张年轻而陌生的脸,声音那么相似,却不再是他。她突然想起那个叫“尹辰博”的“怪叔叔”,已经许久不在电台工作了。他已经结婚,并像所有三十多岁的男人一样过上了庸俗的生活。
  
  楠楠说,她现在听到《那年的情书》,心里总会像遗失了一件美好的礼物,在那个十几岁的时光。
  
  我说,每一首年少的歌里都藏着粉色的忧伤,如同我们路过的风景,那些时光真的无法再回来了。
  
  亲爱的女孩,如果有一天,你再听到那段旋律的时候,请你一定一定要勇敢。
  
  那年的情书
  
  词:姚谦作曲:陈国华
  
  手上青春还剩多少
  
  思念还有多少煎熬
  
  偶尔惊见用过的梳子
  
  留下了时光的线条
  
  你的世界但愿都好
  
  当我想起你的微笑
  
  无意重读那年的情书
  
  时光悠悠青春渐老
  
  回不去的那段相知相许美好
  
  都在发黄的信纸上闪耀
  
  那是青春诗句记号
  
  莫怪读了心还会跳
  
  你是否也还记得那一段美好
  
  也许写给你的信早扔掉
  
  这样才好
  
  曾少你的
  
  你已在别处都得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0:54:33 | 查看全部
发现真正的恐惧
时间:2015-04-02 作者:未详 点击:233次

  有位皇帝决定去海上旅游,他带了最喜欢的一些大臣,坐上大船驶入大海。
  
  然而,船离开陆地几分钟,就有一位大臣非常恐慌。他坐在船舱里哭了起来,而且大声喊叫,不进食也不睡觉,不断地哭喊。很多人都在劝说,试图让他平静下来,说旅程没有危险,他就是听不进别人的话。皇帝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这位大臣平静下来,
  
  这时,一位有智慧的大臣走了过来,他对皇帝说:“陛下,请允许我去,我能够让他平静下来。”
  
  皇帝说:“如果你能够让他平静下来,我就奖励你!”
  
  于是,这位大臣让船员把那位不断哭喊的大臣扔进大海。
  
  那位大臣在大海里挣扎着,吞下了大量的海水,他不断地喊着:“救命!救命!”这时,有智慧的大臣下令让船员把他拖到船上。
  
  从此,再也听不到有人哭喊了!甚至听到大家评论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天空和大海。这次旅行,成为一次非常愉快的海上旅行。
  
  皇帝问这位有智慧的大臣:“你怎么知道把他扔进大海,再救上来,他就会冷静下来呢?”
  
  这位大臣说:“因为我的婚姻。我总是害怕失去我的妻子,我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样呼喊和尖叫,使我的妻子受尽折磨。直到有一天,她和我离婚了,留下我独自一个人生活,我知道了什么是最可怕的生活。后来,我找到了她,并答应不会再折磨她。同样的道理,这位喜欢哭喊的大臣从来没有尝过海里的盐水,他从来不知道一个溺水的人的痛苦。所以,我让他尝到了更可怕的滋味,再救他回到船上,他就会觉得在船上是多么美好,他就不会再害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0:54:47 | 查看全部
我的大学,乔的大学,你们的大学
时间:2015-04-02 作者:未详 点击:132次

  30年前我也是大学生,恢复高考以后第一代考取大学的大学生。30年过去了,我老在想,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和你们这一代大学生有些什么区别呢?
  
  我刚才观察了一下,有一个特点我觉得非常明确,你们这一代人长得比我们这一代人漂亮。第二点就是你们的身材也比我们好。所以说你们的美商比我们这一代人要高,但是你们的智商呢,我觉得未必。
  
  智商很难比较,但是有一些表现可以拿来做比较,就是我们这代大学生里面,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狂生”特别多,而现在的大学生里面,追捧名人的粉丝特别多。通过这些表现,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的智商可能比你们要略高一点。在我们这一代人里面,各种各样的名人是用来挑战的。我记得我们进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只花了6个月的时间上课,就把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头到尾逐章地写了一本批驳的书,而且他的态度是非常好的。其实他的所谓的哲学启蒙也是艾思奇的那本书教他的,但是他觉得里面也有种种的毛病。其实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眼界和获得知识的渠道是不如你们的,但是对真实和真相的追求,我觉得我们那一代的大学生,是非常真诚的。他那本书,现在来看,知识含量或者学术分量可能还不够,但是当时就是有很多大学生会做这样的事情。
  
  我觉得文化上非常值得观察和分析的一个人物就是李敖,我看视频,李敖到大陆各个高校演讲,每到一个高校说一个——不知道他说了多少遍的笑话,每次都是下面掌声如潮,一片欢笑,没有人稍微为难他一下。如果倒退30年,在我们那个时代是绝对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名人在讲坛上讲话,下面都会有知识的挑战或者思想的挑战,但是现在大学里面非常难以看到。
  
  我觉得大学生在这个环境里面,对学问的热爱应该超过对学术名人的热爱,这样的大学生才是好的大学生。我记得当年晚上10点钟就要关灯,11点各个教室要关灯,有几个大教室是通宵开放的,里面坐满了学生,那是莘莘学子攻占知识王国的英雄岁月,但是这种情况,据我了解,在现在的大学里面很难看到了。
  
  很多大学生也讲,因为大学学费越来越高,以后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想寻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始终是他们身上的一个压力。大学三年级就开始要到各个单位去实习,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忙于出去找工作。我完全能够理解,其实你们寻找的都是正常的人生,比如你们大学毕业以后,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到公司当职员,或者当公务员,或者当商人,过各种各样的社会认可的生活,这都是一样的生活,这个我完全同意。但是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才二十几岁,是大好青春的时候,在大学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在过同样的生活之前,你应该有机会想象和尝试一下不一样的生活。我觉得你们在大学4年里面,如果能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那对你们以后的人生会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刚刚去世的乔布斯,读的里德学院,是美国最自由的大学,他读了半年就退学了,但是他的大学生涯没有结束,他成为一个旁听生。他为什么要退学呢?他讲“我退学是因为我不要去上那些必须去上的积学分的必修课”。他选中的最喜欢的一门课是书法课,那个老师是左派自由知识分子,很奇怪的一个人,而且他的书法课里面培养了一大批奇奇怪怪的人,包括乔布斯。这个老师去世以后,这门课就没有了。在乔布斯学书法的时候,书法对他未来的就业或者要实现他的一些很具体的人生目标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是他就喜欢这门课。没有想到10年以后,他可以应用书法课里学到的东西,做一些字体设计。我们电脑里有一些很漂亮的字体,都是从乔布斯学习书法开始的。他学习书法,还不仅仅在于他后来可以设计一些字体,在美国的这么多企业家里,他是唯一一个带有艺术家气质的。企业家一般的想法是特别线性的,比如公司的总经理,你的目标就是给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乔布斯受过艺术的训练,这个书法虽然是拉丁文的书法,但是这和中国书法相似,并不是你把一撇一捺写好就好了,艺术家考虑的问题是多方位的、全面的问题,要把它协调起来,所以乔布斯在他后来做苹果电脑的时候,这种思维方法和他同代的做IT的那些企业领袖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大学期间,他除了学书法课以外,他还到印度进行灵修,他还是个嬉皮士,他还吸毒,这些经历对乔布斯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非常有帮助。后来他变成一个成功者,进入了一个同样的生活。但是他在同样的生活里面能够做得跟别人非常的不一样。他跟比尔·盖茨说,他个人非常尊重比尔·盖茨,但是他觉得微软的设计非常烂,他说这就是一个有过吸毒经历的人和一个没有吸毒经历的人不一样的地方。
  
  如果在这4年大学期间,你们能够尝试过一下不一样的生活,或者你们想象一下不一样的生活,对你们的人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0:55:05 | 查看全部
往事随笔
时间:2015-04-02 作者:未详 点击:78次

  要说我的“艺术人生”有点建树的话那也绝非偶然。请看我的一家:我外祖父、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姨父姨妈,三亲六故几乎都是说书的艺人,今天别人不表单说说我的母亲。
  
  我母亲王香桂是地道的西河大鼓演员出身。她儿时受我外祖父的影响很小就说大鼓书,十几岁时书说得就很出色,在津门被人们称为“白姑娘”。旧时代的艺人没文化,讲的是口传心授,学时须死记硬背然后可即兴发挥。评书也好,大鼓书也好都属“另类”行当,不是每个人想干就能干得了的。就拿唱大鼓书而言,边说还得边唱。大家注意了,大鼓书的唱可是没有唱词的,都是凭着演员在“十三道大辙和两道小辙”的框框里临场发挥!无论诗词歌赋、唱词你看吧都离不开这个“公式”。再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叙述。一般唱的都是大流水板“工生辙”和“江阳辙”,因这两道辙韵在“抓辙”(唱时的辙韵)时面儿宽,好找。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时才抄板儿开唱,不能脱离故事本身。唱时可引经据典,可含沙射影但不可离题太远,这要看表演者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肚子里有没有“货”了。
  
  说来可笑:我刚迈进这个圈子时曾试过“唱西河”,可是比划了三天也没唱一句,把弹弦的(弦师)“晾”在台上。后来他说:“还是你自己在上边吧,你也不唱我成了摆设了,白听了三天的书!”我也乐了。我不是不想唱,而是找不到适合的情节切入,怕顾此失彼……后来死心塌地的“摔评”(行话,即说评书)了。
  
  我母亲的技艺特点是天生有一副好嗓儿,清脆、高亢、激昂!苍劲有力。曾有同行评价“就你母亲一张嘴,半趟街都能听到,那真是声声入耳呀;说得也棒”。那时没有“麦克”,全靠一条肉嗓子叫喊。“西河”也讲究行腔韵味,唱好了是非常好听,真是余音绕梁……啊!我听“西河大鼓”时曾如醉如痴,非常痴迷过。(不光是我母亲的,还有其他老“将”的。)
  
  在我小的时候在长春(解放前)母亲常被广播电台邀去说大鼓书,每天广播喇叭里都播放母亲的声音,当时我很自豪。每天都有华丽的人力车接送父母(我父亲为母亲伴奏弹三弦),有时也带着我。那时录音是“现场直播”形式,录音设施极不完善,比如咳嗽、大喘气、滚口(说错了重说)都是常有的事。曾录制过《三下南唐》《大明英烈》《五女七贞》等书目,只可惜由于是动荡的年代,资料荡然无存。我当时年龄小不太关注母亲说书,只是有车坐到电台看新鲜、看热闹而已。
  
  我小时曾经和无数小孩儿有过一样的想法:“戏匣子里有人说唱,可小人儿从哪儿钻进去的?那里人得多小哇……”对电台充满了神秘、好奇、疑问!小时只知道母亲是说大鼓书的,招旁人羡慕,别人见了母亲都笑容可掬,口称王先生……母亲在家是绝对的权威人物,当然经济也占着主导。她不苟言笑,平日里也是沉着脸,我们兄妹五个见了她不敢亲近、不敢撒娇、更不敢大声说话,“严母慈父”这话放到我的家庭里比较贴切。
  
  我母亲是个非常敬业的演员,旧社会女人生孩子没有产假,想歇多久就歇多久。可是母亲是我们家里的经济支柱,只要她一“坐月子”家中的积蓄是全部花光,甚至还要借外债!母亲在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下,孩子刚刚满月就登台说书了。按她自己的话讲:“唉,我这鼓槌儿一撂就得‘拉饥荒’,什么命啊!”我还记得母亲每逢生完我妹妹们就“胖头肿脸”上台说书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于特殊的原因,一向恩爱的父母离了婚。如晴天霹雳,我万念俱灰想死的心都有。我十七八岁,四妹只有六岁(这些在自传里有过描述,就不多写了),母亲毅然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家。当时我憎恨母亲,恨她太冷酷恨她心太狠,怜悯和同情还在狱中服刑的父亲。我发誓今生不和她过往和接触!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66年“文革”初期,听同行说我母亲在哈尔滨市曲艺团受冲击被打倒了,当时我的心也不是滋味……随着“文革”的深入,一年以后我也未能幸免于难,几经生死!后来是自顾不暇!自身难保哇!
  
  1975年突然接到母亲离世的消息,我当年正在过着东躲西藏流亡的生活,不敢公开露面,万般无奈派只有十六岁大的儿子替我奔丧赴哈尔滨吊唁!
  
  时间到了2007年的元旦,我带领子女和孙辈赴哈尔滨专程拜谒我的母亲和他们未曾谋过面的祖母。那一天的哈尔滨特别冷,由我三妹一家和四妹一家陪同,可谓“人多势众”依次来公墓。母亲的大幅照片赫然出现在我面前,我仰目望去:短发齐耳,时髦的纱巾绕在身上,面带微笑,大大的眼睛正专注地看着我们。我的双腿一软跪在母亲的相片下,高高地喊了声:“妈,不孝儿看您来了!”不知是怨恨还是委屈,我痛哭失声……继而又冰释前嫌!此时家人哭作一团(后看录像知道的),我从心底里原谅了母亲。她当时也有苦衷,社会上和单位里的压力太大,她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前途和理念。
  
  是呀,“文革”后我宽容了在“大革命”中置我于死地的小师弟和“造反派”,今天为什么不能原谅母亲,没有她我的身从何来,这个社会需要宽容与和谐呀!
  
  母亲生平:哈尔滨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哈尔滨市曲艺团副团长;1956年代表哈市参加全国汇演;中国第一届曲艺工作者代表;并应邀赴中南海怀仁堂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演唱西河大鼓;1966年“文革”被打倒,后死于非命,终年59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
  
  母亲,您为了繁荣曲艺事业贡献了您的一生,您的一生是伟大的,不平凡的!您是我和妹妹心中最慈爱的母亲,儿子以您为荣!妈,您安息吧,我们永远爱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0:55:19 | 查看全部
不仅仅是左手
时间:2015-04-02 作者:未详 点击:198次

  17岁那年秋天,我下放农村做知青,几个月之后,被选拔到大队小学教书。第一天上课,学生就不怕我。三年级的学生就有与我同年出生的。五年级毕业班的音乐、体育、美术课,我都没有办法顺利进行,两三个完全无组织无纪律的男生,个子比我高,下巴上都长了胡子,这个冬季就要娶亲了。
  
  校长鼓励我不必怕学生。他说:怕什么?他们再大,你也是老师,他们是学生,天下还有学生大得过老师去不成!校长从打扫操场的大扫帚上抽出一根最长的竹条子,交给我,要我向王老师学习。
  
  我们学校的王老师,中年人,大个子,宽肩膀,胡子拉碴,少言寡语,非常威严。王老师走路总是甩开膀子迈大步,模样好生坦然潇洒,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我们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凡路上遇见王老师,都要抢先问候,都要为他让路,还要夸他教书教得好。王老师的书就是教得好,他班里毕业的学生,珠算打得风流水转,出了校门就可以当一个小队会计。对付最顽皮的男生,王老师一向只用一只手,左手。王老师不是左手力气大,是力气不大,主要轻重感觉好。王老师用左手把调皮学生的后颈脖子拎起来,从窗口轻轻扔出去,从来没有把学生摔出事情来。偶尔也有意外,也会发生一点皮肉伤,后来总是被时间证明没有大碍。贫下中农谁家有一个甚至多个不爱念书的调皮小子,爷娘老子也都是不怕的,大家便都是指望王老师整治。王老师只这左手的一扔,多年的威信就建立起来了。
  
  然而,作为教师,仅有武力是不够的,在乡村学校,尤其不够。最终人人都是要看你有没有本事。有本事的人,随你打骂,那是替爹娘管教孩子;没有本事的人,你弹他孩子一个指头,那就是欺负孩子的爹娘了。最初,我以为王老师的威信就是来自他的左手和珠算。后来,我慢慢发现,王老师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板书,语文、数学、体育、美术,他可以一个人包班,门门功课都教得好,除了唱歌——农民不认为唱歌是一门功课,因此非常认可王老师的班级不唱歌。同时,王老师还会修雨伞、做木工、打草鞋、箍水桶、烧锡补焊。王老师有一只工具箱,那简直就是百宝箱,他想要钉子就可以掏出钉子,他想要铁皮就可以掏出铁皮,任何困难都难不住他。要过春节了,村里家家户户请王老师写对联。也总有一些人家会贴别人写的对联,这就更是为王老师提供了比较物,农民过春节有的就是时间,又没有什么娱乐,大家成群结伙到处闲逛,挨家挨户比较对联。这一比较,显然还是王老师的字好。十里八村的人家婚丧嫁娶,也都要请王老师去做司仪,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厨子来不了,王老师也当厨子,王老师从打豆腐到红案,都做得得心应手。一般有人请,王老师都是有求必应。但凡王老师应了的事情,一概都做得利索漂亮。而他自己呢,则又有一条人生的座右铭,便是万事不求人。王老师是从来不去麻烦任何人的。他自己什么都会做。他就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于是,王老师的威信怎么能够不高?谁家的孩子他不敢打?打了家长还要感谢,因为他们认为这就表示王老师重视了他们的孩子。
  
  我17岁的时候,见识了王老师,也是十分佩服的,觉得他做人做得好生响亮和牛气啊!但是,真正认识到王老师的价值,却是在多年之后了。那是在我大学毕业了,工作了,成家了,在扑面而来的现实生活面前常常捉襟见肘的时候,便一次又一次地想起了我那乡村小学的王老师。在琢磨中,我终于明白,一个人想要掌握自己的生活,想要骄傲,又淡定,是何等不容易啊!在那赤贫的年代,王老师仅凭一只小小工具箱,创造与修补着他自己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和乡亲们的生活,他付出了多少智慧、勇气、精力与辛劳!30年过去了,王老师依然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唯一一个有气魄、有能力掌握自己全部生活的人,唯一一个最贫穷却最有志气的人。有志才可以帅气,有气才可以帅体,因此一个贫穷的乡村小学教师,才是那么地神气,那么地体面,那么受人尊重,一年四季中有三个季节他都是打赤脚或者穿草鞋,但是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条条道路都恭候着昂首挺胸的他。
  
  从王老师身上理解和领会到的道理,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教诲。由此我懂得,一个人,无论穷与富,都应该做一个有志气的人。有志气才有体面与高尚。有体面与高尚才有真正的美丽。这美丽是那种大美丽,仿佛太阳、月亮、森林与鲜花,天然大方,超凡脱俗,使自己怡然自得,让懂得它的人赏心悦目。一个人这么活一辈子,便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0:55:31 | 查看全部
不仅仅是左手
时间:2015-04-02 作者:未详 点击:199次

  17岁那年秋天,我下放农村做知青,几个月之后,被选拔到大队小学教书。第一天上课,学生就不怕我。三年级的学生就有与我同年出生的。五年级毕业班的音乐、体育、美术课,我都没有办法顺利进行,两三个完全无组织无纪律的男生,个子比我高,下巴上都长了胡子,这个冬季就要娶亲了。
  
  校长鼓励我不必怕学生。他说:怕什么?他们再大,你也是老师,他们是学生,天下还有学生大得过老师去不成!校长从打扫操场的大扫帚上抽出一根最长的竹条子,交给我,要我向王老师学习。
  
  我们学校的王老师,中年人,大个子,宽肩膀,胡子拉碴,少言寡语,非常威严。王老师走路总是甩开膀子迈大步,模样好生坦然潇洒,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我们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凡路上遇见王老师,都要抢先问候,都要为他让路,还要夸他教书教得好。王老师的书就是教得好,他班里毕业的学生,珠算打得风流水转,出了校门就可以当一个小队会计。对付最顽皮的男生,王老师一向只用一只手,左手。王老师不是左手力气大,是力气不大,主要轻重感觉好。王老师用左手把调皮学生的后颈脖子拎起来,从窗口轻轻扔出去,从来没有把学生摔出事情来。偶尔也有意外,也会发生一点皮肉伤,后来总是被时间证明没有大碍。贫下中农谁家有一个甚至多个不爱念书的调皮小子,爷娘老子也都是不怕的,大家便都是指望王老师整治。王老师只这左手的一扔,多年的威信就建立起来了。
  
  然而,作为教师,仅有武力是不够的,在乡村学校,尤其不够。最终人人都是要看你有没有本事。有本事的人,随你打骂,那是替爹娘管教孩子;没有本事的人,你弹他孩子一个指头,那就是欺负孩子的爹娘了。最初,我以为王老师的威信就是来自他的左手和珠算。后来,我慢慢发现,王老师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板书,语文、数学、体育、美术,他可以一个人包班,门门功课都教得好,除了唱歌——农民不认为唱歌是一门功课,因此非常认可王老师的班级不唱歌。同时,王老师还会修雨伞、做木工、打草鞋、箍水桶、烧锡补焊。王老师有一只工具箱,那简直就是百宝箱,他想要钉子就可以掏出钉子,他想要铁皮就可以掏出铁皮,任何困难都难不住他。要过春节了,村里家家户户请王老师写对联。也总有一些人家会贴别人写的对联,这就更是为王老师提供了比较物,农民过春节有的就是时间,又没有什么娱乐,大家成群结伙到处闲逛,挨家挨户比较对联。这一比较,显然还是王老师的字好。十里八村的人家婚丧嫁娶,也都要请王老师去做司仪,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厨子来不了,王老师也当厨子,王老师从打豆腐到红案,都做得得心应手。一般有人请,王老师都是有求必应。但凡王老师应了的事情,一概都做得利索漂亮。而他自己呢,则又有一条人生的座右铭,便是万事不求人。王老师是从来不去麻烦任何人的。他自己什么都会做。他就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于是,王老师的威信怎么能够不高?谁家的孩子他不敢打?打了家长还要感谢,因为他们认为这就表示王老师重视了他们的孩子。
  
  我17岁的时候,见识了王老师,也是十分佩服的,觉得他做人做得好生响亮和牛气啊!但是,真正认识到王老师的价值,却是在多年之后了。那是在我大学毕业了,工作了,成家了,在扑面而来的现实生活面前常常捉襟见肘的时候,便一次又一次地想起了我那乡村小学的王老师。在琢磨中,我终于明白,一个人想要掌握自己的生活,想要骄傲,又淡定,是何等不容易啊!在那赤贫的年代,王老师仅凭一只小小工具箱,创造与修补着他自己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和乡亲们的生活,他付出了多少智慧、勇气、精力与辛劳!30年过去了,王老师依然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唯一一个有气魄、有能力掌握自己全部生活的人,唯一一个最贫穷却最有志气的人。有志才可以帅气,有气才可以帅体,因此一个贫穷的乡村小学教师,才是那么地神气,那么地体面,那么受人尊重,一年四季中有三个季节他都是打赤脚或者穿草鞋,但是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条条道路都恭候着昂首挺胸的他。
  
  从王老师身上理解和领会到的道理,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教诲。由此我懂得,一个人,无论穷与富,都应该做一个有志气的人。有志气才有体面与高尚。有体面与高尚才有真正的美丽。这美丽是那种大美丽,仿佛太阳、月亮、森林与鲜花,天然大方,超凡脱俗,使自己怡然自得,让懂得它的人赏心悦目。一个人这么活一辈子,便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0:55:41 | 查看全部
距离
时间:2015-04-02 作者:未详 点击:70次

  一只鸟儿的羽毛
  
  在我的视线里变换姿势
  
  模糊了的距离
  
  用鱼的语言同我交流
  
  温暖的感觉
  
  只在一瞬间
  
  如同一株植物
  
  所有的根须
  
  让神经感到刺痛
  
  斑斓的记忆
  
  把话的信息传给
  
  寂静的木屋
  
  相对而泣的场景
  
  让幸福若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0:55:51 | 查看全部
心灵之间有多远
时间:2015-04-01 作者:未详 点击:291次

  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并非两点成一直线,虽然只隔着皮囊。
  
  当陌生人走近时,总习惯瞥一下自己的行李,陌生人走过时,又瞥一下自己的行李。我读到了许多旅途中人眼睛里的不安全感。
  
  现在的人在很遥远的两地就可即刻相识相见,却无法触感一点真实的体温。炽热的仅是语言,心灵依然遥远。
  
  很多心灵因为远离而生疏,也因为接近而隔阂。
  
  世事总是出人意料,心怀同一目标的人,往往坐不到一块,追求价值各异的人,却能在一起。
  
  远远地观望,看到的更多的是美好;近近地察看,看到的更多的是失望。不如保持合适的距离,或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0:56:06 | 查看全部
拒绝责难,拒绝推诿
时间:2015-04-01 作者:未详 点击:219次

  亲爱的约翰:
  
  如果我说一直不甘示弱、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第一富豪的安德鲁·卡内基先生来拜访我,并向我讨教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你会不会感到惊讶?事实上,那位伟大的铁匠就是这么做的。
  
  两天前,卡内基先生来到基奎特。或许是我笑容可掬的态度,和我们轻松的谈话气氛,熔化了卡内基先生钢铁般的自尊,让他放下架子问我:“约翰,我知道,你领导着一群很能干的人。不过,我不认为他们的才干不可匹敌,但令我疑惑的是,他们似乎无坚不摧,总能轻松击败你们的竞争对手。我想知道,你施了什么魔法让他们有那种精神的,难道是金钱的力量?”
  
  我告诉他,金钱的力量当然不可低估,但责任的力量更是巨大。有时,行动并非源于想法,而是源自揽起责任。标准石油公司的人都有负责精神,都知道“我的责任是什么?我怎样做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我从不高谈阔论责任或义务,我只是通过我的领导方式来创造具有责任感的企业。
  
  我以为这个话题到此就应该结束了,但我的回答显然挑起了卡内基先生的好奇心,他很认真地追问我:“约翰,那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干的吗?”
  
  看着卡内基先生谦逊的神态,我无法拒绝,我必须如实相告。我告诉他,如果我们想要永续生存,那么我们的领导方式就要断然拒绝为了任何理由,去责难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件事。责难就如同一片沼泽,一旦失足跌落进去,你便失去了立足点和前进的方向,你会变得动弹不得,陷入憎恨和挫折的困境之中。结果只有一个:失去手下的尊重与支持。一旦落到这步田地,那你就好比是一个将王冠拱手让给他人的国王,无法再主宰一切。
  
  我知道责难是摧毁领导力的头号敌人,我还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不管是谁都将遭遇挫折和失败。所以,当问题出现时,我不会感到愤恨不满,我只是在想:怎么能让形势好转起来?采取什么行动可以补救或是修复我们的失误?积极地选择朝向更高的生产力和满意度前进。
  
  当然,我不会放过我自己。当坏事降临在我们身上时,我会先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职责是什么?”回归原点,借着对自身角色进行完全坦诚的评估,可以避免窥探他人做了什么,或是要求其他人改变什么等等无意义的行为。事实上,只有将焦点专注在自己身上,我才能将无意中拱手让出的王冠重新收回。
  
  但是,分析“我的职责是什么”并不意味着自责。自责是一种最阴险狡猾的责难陷阱,诸如“那真是一个愚蠢的错误”等自我责难,只会使我陷入与其他任何责难相同的愤恨与不满的圈套之中。事实上,“我的职责是什么”是一种具有强大分析力和自我肯定的步骤。当我知道,真正的问题不是他们应该要做什么,而是我应该要做什么时,我不会自怨自艾,而只会让自己更强大。自己越强大,别人的影响力就会越小,看来这不是件坏事。
  
  如果我能将每一个阻碍视为了解自己的一个机会,而非斤斤计较他人对我做了什么,那么我就能在领导危机的高墙外找到出路。
  
  当然,我从不把自己视为救世主,也没有救世主的心态。我自问:我在哪些方面应为自己负责?也自问:在哪些方面,部属们要为我负责?领导者的工作不是全知全能、全权负责。如果我视自己为英勇的正义使者,准备去拯救这个世界,那就只会让自己陷入领导危机之中。我的责任中,很大一部分是让其他人也为自己该负的责任负责。如果一个雇员对于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都不在乎的话,我不相信这样的雇员能对出色完成工作有强烈的渴望,那他就应该离开,为别人去服务了。
  
  感觉责任在肩的那种压力能让人不自觉地兴奋起来。没有一件事像个人的责任感一样,可以激发并强化做事的能力。而将重大责任托付部属,并让他了解我对他充分信任,无疑是对他最大的帮助。所以,我不会将部属必须并且能够负担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我不只光靠示范作用来营造公司负责的氛围与风气,我的部属都知道我的基本原则:在标准石油公司没有责难、没有借口!这是我坚持的理念,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不会因为他们犯错而惩罚他们,但是我绝不能容忍不负责任的行为存在。我们的箴言是支持、鼓励和尊重将被全心接受与加倍颂扬。只会找借口而不提供解决方式,在标准石油公司是无法容忍的。
  
  我们很少犯任何错误,因为我的大门随时为部属敞开着,他们可以提出高见,或是纯粹发牢骚,但是要用一个负责任的方式。这样的结果会让我们彼此信任,因为我们了解所有的事都需要摊在阳光下来讨论。
  
  卡内基先生是位优秀的老学生,他没有让我浪费时间,他在我结束这个话题时说:“在抱怨声中,优秀的雇员也会变成乌合之众!”他真聪明。
  
  约翰,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推诿真正责任的防御心理,以致推诿责任的现象处处可见。但它贻害无穷。避免的方法就是倾听。
  
  领导者最大的挑战在于,要如何创造出一个能让人们觉得开诚布公会比隐藏实情来得舒适的环境。主动邀请其他人陈述他们的想法,用一些诸如“再多说一点”,或是“我真的想听听你的意见”的话语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一般人所相信的刚好相反,在对话中,聆听者才是拥有权力的人,而非陈述者。
  
  难以置信吧?想想看,陈述者的语调、焦点还有内容,事实上都取决于你倾听的方式。试想,和一个面露敌意且肢体呈现侵略性姿态的人,以及一个对你表示全神贯注的人说话时,两者之间的差异。当你单纯地聆听其他人说话时,你卸下了你的防卫。你会得到这些好处:你对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语言的背后隐含的议题,会有着更透彻的了解;你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改变你对整个事件来龙去脉的假设;你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整理思绪。
  
  陈述者会感觉你重视他们的观点。最令人兴奋的是,当你专注地倾听之后,原来的陈述者也会更愿意聆听你的意见。
  
  真实的倾听是不具任何防御性的。即使你不喜欢这个信息,你也应该倾听了解,而非立即做出回应。专注地倾听不太像是一种技巧,它比较像是一种态度。滑雪的人在遭遇障碍时的每一秒钟,都投注百分之百的注意力,绝对不会分神去思考过一会儿他要对伙伴说什么。同样的,作为一名积极的倾听者,你贡献百分之百的注意力给另外一个人,不会出现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的情况。如此一来,你去除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并敞开胸襟开创一段更有意义和更有效果的对话。
  
  长久以来,我们塑造了生活也塑造了自己。这个过程将会持续下去,我们最终都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如“目的”决定你的方向,拒绝责难将筑出一条实现目标的大道。
  
  爱你的父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0:56:20 | 查看全部
你打算什么时候从重复中惊醒
时间:2015-04-01 作者:未详 点击:121次

  生活一直在睡觉与工作中重复,但突然有一天你会意识到,你的生活正因为这种重复而失去光彩。你,打算什么时候从习惯中惊醒呢?
  
  2007年9月到2008年6月,我大四,全职实习,每天早晨坐两个小时公交车上班,忙忙碌碌的一天之后,再两小时下班,看尽三环一路霓虹闪亮回到宿舍一般在晚上9点,吃饭,打闹,写点作业,上床睡觉。后来,我搬到离公司近的地方租房子住,每天浑浑噩噩地上班,下班,回家洗衣服擦地板,和同屋的女孩聊天,然后睡觉,第二天又开始了。时间久了,我总是觉得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太正常,好像我的生活全部都是工作,除此以外我没有任何能干的,跟不同的人交流总是有障碍,我对社会不了解,而别人对学校的事情没兴趣。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我没有平衡好我的工作和生活,除了工作,我的生活没有一点颜色。而这个时候朋友在加拿大交换上学,经常打电话告诉我她那里的钢琴房是多么梦幻,那里的枫叶多么漂亮,连那里街头的雪景都分外让人觉得艳羡。这让我纠结的心更加纠结。
  
  我一直想要学钢琴,一直想要开一个博客来写下自己成长过程当中点滴的思索和进步,一直想要做公益来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幸福的人……可是我一直都在等,似乎在等一个更好的时机,也似乎是在等有钱的时候,或者是在等我内心准备好了吧。想着,等着,不停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更多的人,我要这样,我要那样,却迟迟无任何行动。
  
  6月份看自行车大王标哥的专访,80多岁的老爷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可能再做了”。那时候我一个人在酒店的房间里上网八卦,和同学描绘自己的各种想法,扯得群情激昂的,可是就那一瞬间,这句话突然惊醒了我。我腾地坐起来打长途回北京,找到早就预约好的钢琴老师,请她开始给我排课程。我打开曾经写到2008年12月就停止了半年的新浪博客……
  
  回到北京后,我火速定了去四川的机票,开始托很多人给我找一些需要帮助的小孩;开始将自己的工资的一部分建立起一个小小的基金,每月一点点的钱,希望时间久了可以多一点去帮助别人。同时我开始用心去旅游,每月存固定的旅游专用基金,好让我在有时间旅游的时候能够走得远一点,看得多一点。我找了斋老师给我普及古典音乐和股票知识;开始用心扩大自己的人脉,邀请别人吃饭来交流沟通;开始学着鼓励别人、赞美别人,而不是像以前不喜欢的就不理,理也是打击别人。我把书架里的英语书拿出来开始背单词、看英文电影、看美国电视台的节目,到书店买各种书来读做笔记,开始着手很多一直在计划里的事情。
  
  现在,我能坐在钢琴前面完整弹下KisstheRain,甚至可以听简单的曲子自己写谱子,老师说我让她很诧异;我开始跟着斋老师听古典音乐,用心体会阿巴多的精湛;我开始学着看股票的走势,读财商的书籍,学看年报,尽管我好像还不太能看出什么门道;我成立了“星光成长计划”公益项目,已经有了4个私人捐助的项目,并且得到斋老师的慷慨相助;我开始写博客,写成长写职场写生活,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我认识了精彩各异的朋友,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和风格,甚至每天会收到至少十个网友的邮件,文字也慢慢地能成为文章直接发表了。
  
  我看到了外滩银光闪闪,我看到了重庆灯火辉煌,尽管这地方很多人出差过,但是我没有出差机会,那我自己花钱走。我始终记得一句话“如果环境不动,那我自己走”。
  
  我认识了很多不同领域里特牛的人,向其学习受益匪浅;也认识了很多不那么牛但是很善良温良的人,感受信任与真诚的味道;而我一直最重视的英文从听不懂公司开会内容,别人笑我也跟着笑,而又不知道为什么笑的地步到和外国人沟通自如,甚至学会跟外国人吵架发脾气。
  
  美国爷爷说,他印象里我是个特别努力工作的人,因为每次找我吃饭我都很忙很忙。可是现在我更忙了,除了工作还有那么多要忙的事情。我告诉他,我没有觉得很忙,和他失去联系的一年,我做了好多的事情,我学会了把每件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当生活的天平中除了工作又有了别的内容,工作和生活才可能变得平衡。他惊异地看着我,看着我在他面前慢慢地喝着咖啡,浅浅地微笑,说着比去年流畅得多的英文,笑起来比去年真心又美好。这一年,我迅速地长大,因为我真正开始行动,生命才发生了质的变化。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有了很好的工作,生命就有了意义和保障,可是生活不是只有玫瑰色,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站在玫瑰色上伸头去看看别的颜色,并时不时把别的颜色拿过来和玫瑰色搅和一下,看看能出什么花儿。
  
  工作的8小时,决定了你的专业知识,你赚钱吃饭的能力,以及你支撑你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全部支点;而工作外的8小时,才能决定你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