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3:45:41 | 查看全部
我的生命已到了一个阶段
时间:2015-03-17 作者:未详 点击:547次

  对某些事情我不再有耐性,不是因为我变得骄傲,只是我的生命已到了一个阶段,我不想再浪费时间在一些让我感到不愉快或是伤害我的事情上。对于愤世嫉俗、过度批判,与任何形式上的要求,我没有耐性。我不愿去取悦不喜欢我的人,或去爱不爱我的人,或对那些不想对我微笑的人微笑。我不想再多花一分钟在说谎或操控别人上。我决定不再与假装、伪善、欺骗,或是廉价赞美共存。我不再容忍选择性的博学或是学术上的骄傲,我不再为了广传的流言蜚语而改变我自己。我痛恨冲突和比较。我相信一个拥有两极的世界,所以我避免与个性僵化和没有弹性的人靠近。对于友谊我不喜欢缺乏忠诚和背叛。我无法与那些不知如何给予赞美和鼓励的人相处。夸张让我感到乏味。最重要的是,我没有耐心去对待那些不值得我有耐心的人。
  
  梅丽尔·斯特里普于1949年6月22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叫萨米特的小镇,并在那里长大;成名之前,她曾经在新泽西州的萨默塞特宾馆当服务员。她曾两度获得奥斯卡奖,13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其中10次是最佳女主角提名,3次是最佳女配角提名),是电影史上获得该奖提名最多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3:45:53 | 查看全部
从别人心中找寻你
时间:2015-03-17 作者:未详 点击:1014次

  《论语》上记载说,有一天孔子让弟子颜渊、子路谈谈各自想要做个什么样的人,谈完后,子路便问孔子有何想法,孔子只简单地回答了三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话似乎答非所问,实际上却提出了一个几乎是完人的要求和标准。

  试想一个人能让老一辈对你感到欣慰而放心,朋辈对你信任而依赖,年轻一代对你景慕怀念,而不是前辈失望、同辈怀疑、晚辈不齿,这岂不是作为社会人的一个高标准的形象?
  
  孔子这三条标准全都是以“别人眼中和心中的你是何种人”来做评判依据的,这也告诉人们:

  “你是什么样的人,要从别人的眼中和心中来找寻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3:46:05 | 查看全部
一掌识人
时间:2015-03-18 作者:未详 点击:391次

  有一个相士带着徒弟行走江湖,走南闯北,颇通人情世故。
  
  一天,他们来到一座县城,县官有意刁难他说:“听说你善于相面,现在有三个人,一位是我的夫人,其余的是她的婢女。你若能认出哪一位是夫人,就能在本县摆摊相面,否则就是‘妖言惑众’,我必将严厉惩处你!”
  
  相士一看面前的三个女子,衣着发型一致、年龄相仿,都是面无表情。于是故作镇静地对县官说:“这么简单的事,我徒弟都办得到!”
  
  他的徒弟应师父之命,将三位并排端坐的女子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看了半天,仍然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哪一位是夫人。他满脸迷惘地对相士说:“师父,你没有教过我啊。”
  
  只见相士一巴掌拍在徒弟的脑袋上。同时,顺手一指其中一位女子说:“这位就是夫人!”在场之人全都呆住了,没错,这人还真会看相。
  
  为什么相士能轻而易举地辨认出县官的夫人呢?难道他真的有什么特异功能?原来,相士一巴掌拍在徒弟脑袋上时,师徒二人的模样非常滑稽,少见世面的两个丫环忍不住掩口而笑,那位依然端坐,面无表情的女子自然是见过世面又有教养的夫人啦。
  
  一个细小的动作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养修为,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3:46:15 | 查看全部
一知半解最危险
时间:2015-03-18 作者:未详 点击:796次

  当一个人不懂时,会很谨慎小心,避免做出错误决定;当一个人对事物“一知半解”时,认为自己“不懂”,同样会谨慎小心。
  
  然而,很多人实际上是“一知半解”,却认为自己“很懂”,因此就很有自信、很坚决地做了决定;以致付出了大大小小的代价,危机也就一次次地出现。在有些事上,甚至还因为始终没有发觉自己是“一知半解”,付出一辈子的代价而浑然不觉。
  
  “一知半解”就是对事物的吸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导致判断失准而不自知。因为不彻底了解事物,不精准分辨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异,以致断章取义、冯京当马凉、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又因为自以为很懂,听不进去别人的观点、劝告,在此基础上作出的判断,当然也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世界越来越复杂,每个人都需要更广博的知识,更深入的理解、认知与融会贯通,才能做出精确的判断。然而许多人热切积极地“吃进”一大堆观念与资讯,一方面是自我安慰,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虚荣,甚且还自以为知识渊博,因而好发言论、勇于批判事物。这类人可能需要检查一下自己融会贯通的程度,否则“中毒”的程度只会越来越深。
  
  读书不求甚解,以为懂而误用,就要付出代价,还不如从未读到过,反而不会拿去误用。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宁可多花时间,把一样事物彻底搞懂,也不要草率地吸收一堆“一知半解”的事物。
  
  “一知半解”的事物不能用,它是垃圾,甚至是毒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3:46:25 | 查看全部
朴素源于自信
时间:2015-03-19 作者:未详 点击:627次

  朴素乃是人的底色,朴素的根底在于坦荡真诚。朴素的人不做任何的伪饰,他不遮不掩地向人坦露自己的本来面目。他的衣着、他的谈吐、他的表达、他的行为,都不是为了表现,都不是为了掩饰。朴素的人,清澈而透明,可亲又可敬。
  
  一个人倘若连他本人都不欣赏自己,又怎么会以他的真面目示人呢?因此,朴素者都是相信自己“天生丽质”的人。他坦荡磊落地告诉别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不掩饰自己实际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本色和朴素,让人看到一种优雅的自信之美。
  
  矫饰尽管可能会百般峥嵘、千般繁华,但它的底子却是虚伪。好比一张原本丑陋不堪的脸,经过精心的修饰和化妆,也许可以变得美艳动人。但知道它的底细的人,心中终是不屑。
  
  外表的朴素尚不是真朴素,真朴素是心灵的朴素。
  
  心灵朴素的人,内心恬淡从容。一个被过盛的欲望烧灼煎熬的人,是朴素不起来的。一个人,只有不怀非分之想,内心一派澄澈,才能安于朴素的生活,也才能享受宁静淡泊日子的快乐与幸福。
  
  因此,朴素者身上总能生出一种纯天然的亲切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朴素者不势利,不虚伪,这样的交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朴素者内心淡定从容,他们不屑于尔虞我诈,争名夺利,言必信,行必果,值得信赖和托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3:46:35 | 查看全部
为人做球
时间:2015-03-19 作者:未详 点击:628次

  懂得做人的,要为别人“做球”,也就是当你发现某人想要表现什么时,主动制造机会,让他“显露”出来。譬如宴会时,你看到朋友穿了身漂亮的衣服,你能不主动赞美吗?你太太当天做了特别的发型,回家朝你直笑,还在你面前左转转右转转,你如果视若无睹,她能不伤心吗?
  
  如果你非但赞美惊叹,还叫别人一起来看、一起来赞美,对方是不是更要感谢你为他“做球”?“为人做球”,是礼貌,也是修养。
  
  林书豪就是擅长做球的,当他把球丢向篮筐上方,让队友正好跃起,拿到球,再塞进篮的时候,大家注意的都是那个“灌篮”得分的人。多漂亮啊!多爽啊!可是真正的行家注意的却是那个能传球、做球,不抢功抢风头的。
  
  话说回来,为什么每个“妙传”,无论是从人缝、胯下还是从身后冷不防传出的球,高明的队友都能接到?难道他们总等在那儿,注意拿球的人是不是正要传给自己?
  
  是的,不仅是球员,其实每个人,都会随时有意或无意地注意别人会不会“做球”过来。
  
  他等着你注意他,也希望被注意。
  
  人生百善,其中一善是“与人为善”。人生百忌,其中一忌是“不给人表现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3:46:47 | 查看全部
加薪的气度
时间:2015-03-20 作者:未详 点击:760次

  上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流失率每个月高达31。9%,公司人力资源部为此要常年不停地招聘新员工并进行培训。
  
  一天,公司总裁亨利·福特找来人力资源部经理沃尔特,想了解员工频繁辞职的原因。沃尔特说:“没什么特别原因,可能是他们不喜欢每天做同样的工作吧。”“可是我听说公司给他们的报酬有些低?”福特不动声色地问道。“是。一个月60多美元的工资,已经能让他们养家糊口了。”沃尔特并不觉得给员工的薪酬低。“可员工们工作不仅仅为养家糊口呀,这点钱能让他们买上好房子和车子,让家人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吗?”“当然不能。”沃尔特有些不好意思。“那为什么不给他们涨点工资呢?”沃尔特说:“那样员工们或许会因为生活过于安逸而不再努力工作。”“难道贫困的生活就能努力工作吗?”福特有些生气地说,“公司要的是员工的创造力,这只有在他们心情舒畅的状况下才能产生呀!只有当他们衣食住行都无忧时,他们才能拿出更充沛的精力去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呀!”
  
  沃尔特觉得福特的话有些道理,但停了停又说:“可几乎所有的美国公司都是这样做的。”“那就让我们带头改变这个做法吧!”福特最后说。
  
  从1914年1月起,福特公司开始给所有员工涨工资,每天工资是之前的两倍多,而且还将每天工作时间由9小时减为8小时。那些工作能力特别强的员工工资涨幅更大。果然员工月流失率一下子大幅降到1。4%,很多优秀人才还纷纷来福特公司应聘。
  
  世界上的员工分三种:第一种是喝粥的,公司只要能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便满足了,奖金有没有,多不多无所谓;第二种是喝酒的,需要公司给他们足够好的报酬和平台,让他们在衣食无忧后施展才能;第三种则是喝茶的,且陪着喝茶的还得是公司的最高决策层,愿意听他们说心里话,让他们能在公司里找到自我价值。
  
  像沃尔特那样,把所有员工看成是来喝粥的,这很容易。而像福特那样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则相当不易,因为那需要智慧、气度和长远的眼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3:47:01 | 查看全部
看得重,便拿不起
时间:2015-03-21 作者:未详 点击:636次

  孙悟空自龙宫得了金箍棒,扬长而去。

  龙王大惊,说那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孙悟空怎能使得动?

  龟丞相答道:

  “我们使不动是因为那金箍棒是定海神针,是龙宫至宝,我们把它看得太重了,便放不开;而那猴子,只不过当它是根无足轻重的棍子,所以便拿得起放得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3:47:10 | 查看全部
风·蝴蝶·花
时间:2015-03-21 作者:未详 点击:584次

  风不为传播花粉而吹。风行其所不得不行,止其所不得不止,为吹拂而吹拂。花知道顺应风势,使花粉落在柱头上,花粉就长出一根管子来,进行传宗接代。风是博大的。不经意的花是机巧的,有谋算的。
  
  蝴蝶并不为传播花粉而飞。它靠花养活,把针管一样的嘴刺入花心,吮吸里面的汁液。就在饮食的时候,它毛茸茸的爪上沾满了花粉,完成像风那样的输送,算是对花的回报,蝴蝶走了又去,双方有施有受,共存共荣。
  
  风和花的关系是天和人的关系,天心难知,人可以自求多福。风的境界高,吹遍二十四番花信,一无所取,浑然俱忘。世界上也可能有风那样的人。
  
  蝶和花的境界是人与人的境界。忙忙碌碌,你为我,我也为你。大家都活下去,像根链子;没有风,蝴蝶也能延续千红万紫。
  
  只要不做害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3:47:25 | 查看全部
生命,生存和生活
时间:2015-03-21 作者:未详 点击:885次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生存的技能又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这“三生”是否“有幸”得到新的解释,从而为人生的意义注入新的说明?无论此生是否足够幸运获得幸福,这三件事还是要搞明白的。
  
  此生如若幸福,需要搞明白三件事
  
  在香港的两天,和莉妮聊天。在她的面海的房间里,畅谈人生。女人的心愿原来不管事业做到多么大,都有脆弱和柔软的底子。
  
  越是天真到了极致的人才可能有机会活出纯粹的境界。我们探讨事业和幸福感的关系;男人应该和可能做到的是否是我们需要的?
  
  我这个实践经验很少,理论境界挺高的人当然有发挥的机会了。
  
  我总结人生要过得好,绝不能依靠任何人,连自己依靠起来都有难度。因为我们那个渺小的自我总是会在算计中,让想象的意义大于生活本身。提防“自我”泛滥都是最难的修行,何况别人呢?
  
  如果有足够的幸运获得此生的幸福,总还是要搞明白三件事:
  
  首要的一件:生命的价值,是最高的价值观
  
  平常看不见,关键时的行为选择和幸福指标却和他息息相关。对生命的理解,一定要在温饱解决后才能平心静气地思考;或者经历生死考验,也能顿悟此道。平凡人家倒不一定非要得到什么概念的说明才能显得生命有意义。
  
  换成一般讲法,有他,生命就丰富,无他,空虚感就无处不在,有钱也不一定管用。这个东东的抽象性就在此处。否则,有些急乎乎的亿万富翁也就不一定非得跳楼了此一生了。由此可以得出:能够有机缘明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是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二件:生存的技能,是游走人生和社会的方法论和独门秘技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会给人贴上标签和定位,以示区别。这样才能显示分别和高下,才能在秩序和逻辑之上进行社会进步的建设。一个人的才能如果对社会也就是其他人没有用处,基本就无法显示他的价值。所以,人们争着学习各种有用的技能,期待自己能卖个好价钱。我这样讲,有些人不爱听,什么卖不卖的,是为社会做贡献。成为有用的人。
  
  我不反对。但是真理有时化了妆,很难被人认出来,所以,我还是愿意直接一点。但是,学了很多技术,却经常怀才不遇。总是怨社会不公平,不好,十分坏。没有绝对的平等,在家里掖着自己的才能等着上天的恩宠。没有满意就骂社会。
  
  好像一旦“社会”了,就虚指了。就可以骂了。什么都骂。真有意思。如果社会是个人,估计没人天天抱怨。啥人不得在铺天盖地的抱怨中死无葬身之地之地啊。说到这里,我想任何技能的修炼都得跟基本技能挂上钩,才能展示真正的本事。否则,学了用不上,学也白学。
  
  说到此基本技能,除了我们每个人爱好的专业外,这个基本的技能是最最重要的。所以,以被人认可和接受为标志,以被什么人认可和册封为结果的关系建设和维护体系成为技能的根本和独特的学问。不管你学成什么技能,最最重要的是被人接受和认可的沟通技能,理解人情,把握人性,洞察人心应该成为人生最重要的学问来研究。
  
  低层次说,懂人情就可以通过会说话被人接受;中等里讲,通人性就可以通过把事说对被人认可;往高级里努力,了解人心,就可以使人言听计从。表达就是生产力啊,他可以代替千军万马,直取人心。人心都得了,还要什么呢?
  
  太基本了,太重要了。我就说了多些。而沟通技能的根本是找到出发点:从小处着眼,从概念入手,从自己做起,要度人者先自度。说的都是这个意思。所以,佛祖在心经中,才通过对眼耳鼻舌身的五蕴最准确的分类,对色声香味触的极其明晰的分辩。
  
  使实的相和虚的“意”在一起,表达了他对人身深刻的洞察。和虚的“意”相对,“法”使他将虚化实,在法无定法中,找到说理的基础。这样,佛祖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使思想的辨证和科学的逻辑完美呈现。他才能创立佛教度人。
  
  找到这个根本,人生的方法论就是从自己入手了解人性,从人性入手建设社会,这样,总是错不了的啦。
  
  如此,脱俗者可像耶稣佛祖一样成道度人,非凡者也可向毛泽东一样用思想武装人民;一般文人学者也可留名经史。而那些在活着时无论怎样孔武有力权倾朝野的管理或技术人才,最终都会受到史者文人的评断,后人难辨真假时,历史也就可圈可点的有些意思了。
  
  由此看来,掌握谋生的技能时要记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才算是懂得了第一点的重要。这第二点掌握好了,进入社会历练时,不管经历多么复杂,最终幸运一定跑不了的。
  
  第三件:生活的意义,以人身的行动力来解决
  
  没有行动的人生无异于行尸走肉。思想再复杂价值观再高超,没有身体的表现都是闷葫芦;技能不到位,表现错了就是疯子或傻子,行动不到位,连疯傻都不如。
  
  真正的价值和技能归根结蒂都得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来体现。没有听说过崇高的道德不被人知道,也不会有人创造了杰出的成就却永远默默无闻;世人做事总要露出行迹,凭行迹任何人都可以作出评判。
  
  这次,在马来西亚,一位老华侨说:人做事,天在看。我们大呼过瘾。太对了。自律会表现在行为上;行为总要被人看到和评价。如何洁身自好,过好一生不是为任何人,我们只是为自己。也只能为自己的心负责。沿着心的发现走,人生可以有过,却能解脱;沿着欲望的追求奔,也能人前富贵,却可能身后寂寞。或者根本是饮鸩止渴。
  
  由此理解,活在当下,就是对自己负责,每一时刻止住妄想,活在完满的行动中。身心合一。这是幸福的本源。能够在身心合一的境界中度过此生的人一定可以摆脱欲望的纠缠和思想的幻影,从而让自己获得安宁祥和的人生。
  
  以我有限的经验,任何简单和复杂的定义都是头脑的游戏。活在当下的全然中,我们的幸福胜似一切理论。幸运总会在无求时降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