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1:19:33 | 查看全部
河水与河岸
时间:2014-11-01 作者:未详 点击:799次

  一谈起理想,很多人就说:“那是你的理想,可是看看现实吧,现实可不是这样的。”
  
  照这样的说法,理想和现实好像是在河的两岸似的。
  
  只要稍微想一下就知道,理想和现实是连在一起的,是互相形成的,是河跟河岸的关系。有怎样的河,就会有怎样的河岸;有怎样的河岸,就会有怎样的河。
  
  理想常常不能全部实现,常常实现成很扭曲的样子,但只要实现一部分,那部分就变成了现实。
  
  只要人有新的理想或多或少地需要去实现,那所谓的现实,就会相对应地改变。河水涨一点、河岸就退一点。河岸长了树,河水就会被期望更清澈。
  
  明明是连在一起的事,可就是会有人要把它们说成是永不交会的两界。
  
  常常听到的话,并不就表示值得相信,有可能只是一些懒惰的人,随口说说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1:19:58 | 查看全部
即刻做
时间:2014-11-01 作者:未详 点击:816次

  “即刻做”的道理,要懂得。任何事,一想到了,都应该马上处理,要不然,一转头就忘记了。今天忘记,明天再做吧,但下个月都记不起!那么一拖,就是几十年。相信我,我是过来人,一生因为不即刻做而不做的,太多了!连后悔也迟一点再说,才能抵消闷气。
  
  在家中,磨磨蹭蹭,一天很快浪费掉。现在学会看到什么做什么,反正迟早要做的事,先办后办都一样。
  
  脸上的胡须,因为懒,等一下才刮,出门时匆匆忙忙忘记了,总不雅观。走过镜子一照,就停下来刮,但是其他事又耽搁下来,也只好做一样算一样!
  
  旅行的时间多,回到酒店,一看表,离下一个约会还有一点余暇,就利用来收拾行李,不然临行的那个晚上闹通宵不好去玩。你会发现,一面看电视新闻一面收拾,也很轻松过瘾。
  
  “即刻做”可延伸至“马上学”。计算机不会用?学呀!手机的中文怎么输入?训练到纯熟为止。字写得不好看?从现在开始练书法,绝对不迟,我的字40岁以后才脱胎换骨,从前的字现在看来,像鬼画符。
  
  这些理论也只有自己知道,告诉别人也没用,被当成老生常谈,甚无趣。
  
  年轻人总觉得人生有大把时间花,绝对听不进去。我读书时父母也劝告过我。
  
  当年我什么都拖,能拖一天是一天。其他年轻人的想法也和我一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1:20:08 | 查看全部
给予之火
时间:2014-11-01 作者:未详 点击:868次

  有个人听说圣火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熊熊燃烧着,于是他离开家乡去寻找圣火,希望将圣火带回家。他想:“有了圣火,我就会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且我爱的人也会拥有这一切。”
  
  他长途跋涉,历经艰难,终于找到了圣火,用圣火点燃了火把。
  
  在回去的路上,他只担心一件事:火把可能会熄灭。
  
  走到中途,他遇见了一个快要冻僵的人:那个人没有火取暖,恳求他分一点儿火种给他取暖。
  
  他拿着火把,犹豫了片刻,心想:“如此珍贵的火种,能就这样随随便便地分给别人吗?”尽管有些不舍,他最终还是决定把火种分给这个快要冻僵的人。
  
  等到那个人身子暖和些了,他放下心了,便继续往回走。
  
  就在快到家的时候,一场可怕的暴风雨来临了!
  
  尽管他竭尽全力保护圣火,最终火把还是被雨水浇灭了。再长途跋涉回到圣火的点燃地是不可能了,他已经没有力气走那么远的路了。但是,至少他还可以坚持走回到途中他曾经帮助过的那个人那里。
  
  用那里的火把,他可以把自己的火把再次点燃。
  
  给予他人温暖,便是给予自己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1:20:20 | 查看全部
可以不强壮,但不能羸弱
时间:2014-11-02 作者:未详 点击:1056次

  @孙大海:人生在世,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可以不伟大,但不能卑鄙;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糊涂;可以不博学,但不能无知;可以不交友,但不能孤僻;可以不乐观,但不能厌世;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损人;可以不追求,但不能嫉妒;可以不进取,但不能倒退;可以不强壮,但不能羸弱。
  
  @张小娴:千回百转,幸福原来一直在自己手里。机遇降临时,努力把握;缘分来时,好好抱住它。再难再苦,也要拍拍胸膛迎上去,擦干眼泪,微笑到最后。执子之手,红尘终老。到了挥手告别这世界的那天,静静抚爱回忆,我能够说:我曾用双手拥抱过生命里的高低起伏,我也在知道要放手的时候放开了手。
  
  @徐小平:前几天,有人说有一个创业项目要我投资,但不肯给我商业计划书,因为他怕“泄密”。昨天在宾大,也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我,如何确保他的想法“保密”。我说:信任力也是一种能力,如果你连我都不信,你还能信谁?学生热烈鼓掌。信任人的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你总是疑神疑鬼,谁都是鬼。
  
  @芮成钢:一位聪明人说过:有两种看世界看人生的方法,一种是认为奇迹不存在,另一种:眼前的一切皆是奇迹!我推荐第二种,让我们为眼前的一切奇迹感动,感激,一家人在一起好好吃顿饭说说话也是莫大的奇迹。
  
  @李敖:波兰人居里夫人发现钋和镭两种元素,并使她的新猷,应用于医学等方面,有益全人类。她拒绝申请专利,又使全人类蒙受恩惠。美国人不乏新猷,但是“专利”扼杀了别人的发展;“高价”阻止了穷人的均沾,比起居里夫人来,未免逊色。贾伯斯之死,使我想起居里夫人,想起生在19世纪的大人物。
  
  @蔡志忠:鱼只有两种:一种在大海里,一种在人的网子里。人与鱼之间,只有一个网子的距离。人只有两种:一种为迷茫众生,一种是开悟的佛。众生与佛之间,只在心的迷悟距离。时间只有两种:一种是过去、一种是未来。过去已逝,未来还没到来。人踩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融入当下刹那瞬间。
  
  @张曼玉:人不是一定要美,而是要有意思。做人做事有意思。光是美,是没有用的。美要加上别的东西,才是美满的人生。
  
  @潘石屹:在果园里,常常是刚开始只有一两个果子成熟了,其他满园的水果都是青涩的,着急啊!没有多长时间,满园水果都成熟了,瓜熟蒂落。做任何事都不要着急,把握和洞察自然成长的规律和时机。
  
  @麦家:人类的精神应该是有常数的,比如我们对友爱、善良、孝道等品质的向往和传递是不能变的,变了,人世就会失去基本的坐标和底线,乱了套。没有常数,我们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肯定。没有肯定,否定又如何会有力量?没有常数,一味地变来变去,把人世变得黑白不分、真假难辨,与一只无头苍蝇又有何区别?
  
  @张颐武:年轻时怕自己没分量,就攀关系,炫耀自己和大人物是发小同学。这没意思,一被点破就难堪。二就是真的也浅薄。刘心武《钟鼓楼》里有个老太太,炫耀自己的破藤椅康大姐坐过,人家都以为是康克清,其实是隔壁康老太。阿Q也要攀村里的大姓姓赵,被赵太爷损。古语说:“外不以自欺。”真本事别人会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1:20:32 | 查看全部
国王与死神
时间:2014-11-02 作者:未详 点击:1495次

  国王道出了千百年来困扰着人类的忧思:
  
  “到底什么是死?”
  
  “我为什么一想到它,就这么害怕?”
  
  “我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它来找我?”
  
  为此,国王召集起他的大臣,共同商讨对付死神的办法。终于,他们抓住死神并摆脱了他的威胁。
  
  几百年过去了,死亡的消失却并没有带给人们期待中的福音。他们发现,随着永生的实现,自己所得到的只是一个拥挤、无聊的世界,以及对于那已经不值得珍惜的生命的懒怠和厌倦。
  
  于是,人们重新召回了死神。所有活了很久很久的人都欣然跟随着国王,一个一个快乐地死去。
  
  事实上,活着之所以是珍贵的,正是因为我们终有一天将会离去。
  
  换句话说,正是对于死亡所带来的时间限度的意识,促使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断寻找和建构着生命可能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1:21:17 | 查看全部
被欲望关押十年
时间:2014-11-05 作者:未详 点击:479次

  公元14世纪,在今天的比利时附近,有一个王国,国王的名字叫雷德纳三世。后来,他的弟弟爱德华发动政变,夺取了他的王位。
  
  爱德华把雷纳德三世送到一个房间里,并且许诺,只要他能自己走出这个房间,就给他自由。这个房间和正常的房子一样,有门、有窗,而且所有的门、窗都大开着,没有人把守,一个正常人可以轻松地进出这个房间。可对雷纳德三世来说,走出这个房间却比登天还难——因为他患有肥胖症,他的体形庞大,身体无法通过正常大小的门。他要想出去,只有节食减肥。
  
  但爱德华深知雷纳德三世爱吃的弱点,他每天让仆人送最好的食物给雷纳德三世。雷纳德三世经受不住诱惑,来者不拒。结果他的体重不减反增,体形变得越来越庞大。就这样,雷纳德三世在这个敞开着门窗的房间里待了10年,直到病死在那个房间里。
  
  因此可以说,在很多时候,关押人的“牢狱”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牢房,而是人内心深处无形的欲望。实际上,雷纳德三世就是被自己的欲望这一囚笼关押了10年。
  
  同样的道理,那些因贪污受贿而被绳之以法的贪官,哪一个不是被自己的私欲关进囚笼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1:21:31 | 查看全部
表面上看
时间:2014-11-06 作者:未详 点击:508次

  两年前,一个朋友被借调在一家让人羡慕的大单位上班。干了一段时间后,因为自己觉得不适合在那里工作,他选择了回到原单位。本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料,周围的人却打心眼里认定他是因为能力不达标或“关系”未到位,被那家大单位“退”回来了。一时间,朋友感到处境颇为尴尬。
  
  表面上看,人家的理解是有道理的,人往高处走,哪有甘愿“回流”之理?怎么说人家也不相信啊,可事情又确实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
  
  我也有过类似经历。年轻时,不安于现状,一心想去外地打拼,终于找到一次长假机会,在沿海城市某单位体验了一回,结果发现,外面的世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很快,我对那种找不到归属感的环境感到厌倦,于是谢绝单位一把手的一片好意,毫不犹豫地回到事业的出发地,安心干起文字活。奇怪的是,我自己没感到有什么不妥,但一些从未出过远门的熟人,却总是一个劲儿地为我“惋惜”,甚至觉得“回流”是很没面子的事。
  
  选择职业,有多种因素。有人从“前途”出发,为了让自己过得风光,所以愿意忍辱负重;有人从“实惠”出发,只要物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其他的都可以不计较;有人从兴趣爱好出发,看重自己精神世界的幸福,于是不顾世俗的眼光。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要是自己的选择,那就得认账。而对旁观者来说,大可不必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毕竟,鞋子穿在人家脚上,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是否适合。作为旁观者,我们很有可能看到的只是表面。
  
  生活告诉我们,光从表面上看,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靠谱——
  
  表面上看,某人脾气很臭,说话从来不知道拐弯抹角,看起来很不好打交道。可事实上,你与他交往时间久了,却发现这人居然是个热心肠,总是为别人着想。
  
  表面上看,某人待人热情,只要你开口,他一定爽快答应。可若干年后,你细细盘点,却发现他从来没有真正为朋友办过一件事。
  
  表面上看,某人衣着光鲜,“一身是宝”,应该事业有成,不是大贵,也是大富。而事实上,他可能是个穷光蛋,欠了一屁股的债,平时大把大把花的都是别人的钱。
  
  表面与事实,常常有差距。
  
  看过一则小品文,说的是,麦田里,有个人坐在板凳上收割麦子,过路的人一看,觉得这人懒得不得了,心里很看不起他。可是当路人走近几步时,才发现这人是个截肢的残疾人,于是对他的勤劳肃然起敬。你看,走近几步,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
  
  有一次闲聚,聊到一位大家都认识的人物。在座有位先生语调铿锵,自以为对这个人最有发言权,理由是自己认识他快20年了。我看他信心满满、舍我其谁的样子,忍不住泼他一瓢冷水:了解一个人,时间未必是最有效的,距离可能更重要——也许人家一个晚上的深谈,就抵你几十年的泛泛之交。
  
  仅仅靠时间,并不能解决深刻认识的问题。如果只是浮在面上,时间再长又怎么样呢?“日久”未必“见人心”,如果不深入了解,你看到的也许还是表面。
  
  所以,要真正认识一个人,要了解事实真相,千万不可只从表面上看,一定要走近一点,看清一点,哪怕只是一点,就可能有新的重大发现。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1:21:55 | 查看全部
苦难,是一种营养
时间:2014-11-06 作者:未详 点击:2791次

  海南有椰子树,云南的气候与海南差不多,有人就将海南的椰子树移植了过去。

  椰子树在云南长势喜人,云南人以为这下子可以喝到新鲜的椰子汁,吃到新鲜的椰子肉了。

  然而,事实让云南人失望了。海南的椰子树在云南只长个头,不结果,真把云南人急坏了。
  
  聪明的云南人,没有对椰子树置之不理,更没有用斧头把椰子树砍掉,而是请来了专家,为椰子树的“不孕症”进行诊断。

  专家对生长在云南的椰子树诊断后,说椰子树不结果,是因为缺少一种特殊的营养。

  云南人说我们什么肥料都上过了啊!椰子树不可能缺营养。

  专家笑了,说:“椰子树只有先‘吃够苦’,才能结出甜果子来。”

  云南人听了如坠云里雾里,这椰子树又不是人,吃什么苦啊!

  专家接下来的行动,更让云南人大跌眼镜。

  专家在每棵椰子树的根部,都浇上了又咸又苦的盐水。

  第二年,云南人就吃到了家乡的椰子。
  
  原来,海南四面环海,土壤中含着盐分。椰子树是因为“吃”上又苦又咸的盐,才结出了又香又甜的椰子。

  而云南的土壤中不含盐,椰子树没有吃上“苦”,反而颗粒无收。
  
  人如椰子树,人是会移动的椰子树,人是会说会笑有思想有感情的椰子树。

  纵观那些成名成家结出“果子”的人,有几个不是吃苦耐劳,在苦难中长大,并成就了伟大事业的。
  
  苦难是一种营养,饱含钙质,让我们学会坚强;

  苦难是一种营养,饱含活力,让我们在风雨闪电中茁壮成长;

  苦难是一种营养,饱含动力,让我们踏平坎坷昂扬向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1:22:10 | 查看全部
结婚后
时间:2014-11-07 作者:未详 点击:311次

  人类最大的缺憾是群体生活者。一旦衣食住行四样基本必需品获得满足,天性便会自然而然希企寻找伴侣,一切烦恼,从这里开始。
  
  你看,一只海螺就不用面对这种难题,比较起来,自在得多,所以在卫斯理的故事中,有一个富翁,得外星人协助,变成一只螺,夜夜在一缸水中唱歌。摆脱了牵绊的他,快乐似神仙。
  
  而人就不能如此,非考虑结婚不可,有一句口头禅,凡见有纠缠不清的人事关系,便摇头叹息曰:“惨过结婚。”
  
  年轻的兄弟姐妹们多多少少有点憧憬,以为婚后可以解决许多问题,生活起居有人照顾,更经济划算,试想夫与妻同时有这种想法,两个人都赢,谁做输家?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该结婚就结婚。
  
  最反对人家问:“婚后快乐吗?”这同快乐有什么关系?正如辞了工作后,同样有天真活泼的人士问:“不必上班,快乐吗?”
  
  快乐同世上一切都没有任何关系。排除这个幻象之后,生活容易过得多。至于结婚后的真相,蔡澜一直说:“好比黑社会,其间秘密,不能向外人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1:22:21 | 查看全部
心的距离
时间:2014-11-07 作者:未详 点击:526次

  与一个人相处得久了,也未必会知道对方的全部。
  
  久了,只是把光阴交给了你,但不是心。
  
  一个人,能把一颗心毫无保留深层次地交给对方,一定是灵魂走到了一起。灵魂里,两情缱绻,或者惺惺相惜,才会有心的完全交付。有的人,一辈子跟另一个人在一起,却是彼此的一个过客,一转身,就可以相忘于天涯。
  
  心的距离,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生命中的贵人,就是那个灵魂里相知的人。言其贵,不是因为帮过你,而是因为你与他,相期未必相遇,一生仅有一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