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7:02:12 | 查看全部
杰斐逊总统住旅馆遭拒之后
时间:2014-08-13 作者:未详 点击:648次

  1798年秋季的一天,一个55岁的老人到巴尔的摩的一个种植园去调查,在回城市的路上,天色已晚,他打算到一家旅馆开一个房间休息。
  
  因为刚调查归来,他身上还穿着散发着汗臭味的工作服,鞋子和裤脚上的污泥还未来得及清理。老板艾尔达见他一身寒酸,不耐烦地说:“房间已经满了,请到别处去吧。”老人听后,无奈地摇摇头走了。
  
  就在老人走后几分钟,一个富商模样的人进来,对老板说:“你怎么把大名鼎鼎的《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打发走了?他可是你这个小宾馆的贵人啊!”富商说话时的表情异常诧异。
  
  “什么?他就是杰斐逊,也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副总统?”老板开始感到惶恐不安,他马上派服务员杰克去找杰斐逊,并嘱咐说,要多少房间都可以安排。
  
  等杰克找到杰斐逊,杰斐逊已经在不远处另一家旅馆订了房间,他微笑着对杰克说:“请转告老板,他的好意我心领了,既然没有一个房间可以安置一个普通平民,那么当然也没有一个房间可以安置一个副总统。”
  
  等杰克回来后,老板的肠子都要悔青了,他觉得万分对不起杰斐逊。他又亲自去接,但杰斐逊以已经订好房间为由婉言拒绝了。为此,老板接连几日都陷入无尽的自责中。
  
  聪明的杰克摸透了老板的心思,他劝慰老板说:“不如这样,我们就把一个房间腾出来,挂上标签:为总统先生预留的房间。不管旅馆多么紧张,不许任何人住。这也算是表达我们对杰斐逊先生的歉疚了。”
  
  老板采纳了杰克的建议,并在旅馆门口的小黑板上,工整地写着:如果只剩下一间空房,那是为总统先生预留的房间。旅客见状,都纷纷前来预订。老板的态度也有了180度大转弯,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一律热情接待,周到服务。旅馆的生意也蒸蒸日上。(www.rensheng5.com)
  
  时间到了1800年,杰斐逊代表共和党参加总统竞选,老板一直想为杰斐逊做点什么。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记者路过艾尔达的旅馆,见到这个牌子很是好奇,便向老板打听其中的缘由,老板依旧歉意十足地讲述了这个故事。
  
  记者听后感慨不已,第二天在当时颇具影响的《国民报》上发表了题为《总统候选人住旅馆遭拒》的文章,没想到选民被杰斐逊深入民心的平民形象和亲民精神所感动,纷纷把票投给他。最终,杰斐逊一举夺魁,顺利当选美国历史上第三任总统。
  
  1802年,杰斐逊总统再次到巴尔的摩视察,特意到艾尔达的旅馆住了一晚,并和他促膝长谈。之后,他们又有多次的书信往来。
  
  杰斐逊去世后,艾尔达为了纪念他,撰写了一本书,书名叫《我和杰斐逊总统的谈话》,讲述了一位伟大的总统和一个旅馆老板之间发生的故事。书的扉页写道:财富和权力不是人炫耀的资本,唯有平等相待才是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的根本。
  
  这个小故事正是杰斐逊总统主张人权平等、言论、宗教和人身自由的真实体现,这也是他备受后人景仰的主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7:02:22 | 查看全部
让人生多些路标
时间:2014-08-14 作者:未详 点击:641次

  前几天,一位朋友找到我,向我述说了他的苦恼,他说,他整日被繁忙的工作缠绕着,他天天拼了命地去应付一切,时间长了,他身心俱疲,感到无比沮丧,以至于丧失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听了朋友的倾诉,我问他。朋友摇了摇头。
  
  “那么,你每天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呢?”朋友又摇了摇头。
  
  话到这里,我已经大体了解了朋友苦恼的原因,但我没有直接告诉他,而是饶有兴味地给他讲起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
  
  心理学家曾经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的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前进,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但路边没有路标,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www.rensheng5.com)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四分之三的时候,人们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此时有人说:“快到了!”大家重新振作起来,从而加快了行进步伐。
  
  第三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处就有一块路标,人们边走边看路标,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欢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终点。
  
  讲完这个故事,我意味深长地对朋友说,生活中,有些人整日忙忙碌碌,然而,终其一生,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忙,就像蒙住双眼拉磨的驴子,时间长了,这样的人难免会感到累和苦。

  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在忙忙碌碌,可是,他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同时,为了实现自己的大目标,他们还给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每一天都设定了小目标。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这些人,是善于给自己的人生之路设定“路标”的人,如同实验中讲到的第三组人,自然就感觉不到“行路”的辛苦了。

  “听了你的话,我真是茅塞顿开,看来,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我要多为自己的人生设立些‘路标’啊!”朋友赞许地说。

  朋友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他紧拧的眉头舒展了开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7:02:34 | 查看全部
想读懂他人,要先读懂自己
时间:2014-08-14 作者:未详 点击:799次

  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己不再年轻。

  有些人相互读了一辈子也没有读懂,有些人只是在茫茫人海中偶遇,却笃定了一生。
  
  了解一个人就像买书,我们往往只注意华丽的封面,总是忽略了书的内容,只注重名人名言,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想读懂他人,要先读懂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7:02:45 | 查看全部
学习过,才能体会真谛
时间:2014-08-14 作者:未详 点击:633次

  你吃一碗回锅肉,也可以觉得“这青蒜苗很好,这肉一定是臀尖的,这肉煮得火候稍过,但这样一来豆瓣酱就不至于太齁……”,也可以单纯觉得“这碗肉真好吃”。
  
  你看一部小说。你可以觉得“这个结构真是精美,这个视角真是绝妙,这个高潮点设置得真是好,这段长句的使用真有韵律美……”,也可以单纯觉得“这本书真好看”。
  
  你看一场球赛。你可以觉得“这个战术落位很聪明,这次防守战术变换很及时,这个换人太聪明了,这一连串的反击路线跑得好……”,也可以单纯觉得“这球赛真好看”。
  
  虽说你吃肉不一定需要了解厨子的构思,读小说不一定需要了解写作的技巧,看球赛不一定需要明白战术,只要你觉得好就好。但是,客观上,你学会做菜了,你写过小说了,你了解过战术了,会更有利于你品味菜、小说和球赛。
  
  这个年代,大家很倾向于用一些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但体验这玩意是独一无二的,语言描述或其他多媒体展示,只能使你无限接近,却无法真正明白。
  
  世上的大多数事情,若想要体会到其中的真谛,都需要学习成本,包括快感本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7:02:57 | 查看全部
我问自己:你凭什么
时间:2014-08-15 作者:未详 点击:735次

  小学四五年级时,我学习很好,伶牙俐齿,穿得也干净。这种女孩儿都会当个小干部,很不吃亏的样子。有一天放学,我跟一帮同学在操场上玩,书包就堆在旁边的地上,忽然,有个同学说:“张越,她动你的书包!”
  
  我看见一个低年级女生在旁边。她其实没有打开书包,绝对不是在拿别人的东西,可能只是一个人在操场边闲着无聊,见堆了一地模样各异的书包,随手扒拉着看了一眼。就是这么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我竟然跑过去,抬手扇了那女孩儿一个嘴巴,厉声说:“你敢动我的东西!”同时,我有一丝得意,觉得自己很狂。
  
  被打的女生又矮又瘦,一声不吭,满眼惊讶和畏惧,一直呆呆地看着我。我有些尴尬,也不知如何收场了,僵持了半天,假装没事儿似的对大家说:“别理她!咱玩去。”随后就跑开了。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打人,打人的感觉很恶心。如果她当时反抗了,可能会激起我犯狂拔份的热情,但她很懦弱,她的忍受让我讨厌了自己。后来我常在影视剧里看到打耳光的情景,都被处理得很帅很解气,但我不喜欢看。不管在现实中还是在戏剧中,不管谁打谁,不管什么原因,我都不喜欢。
  
  这件事我回家后没有提起,而且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我已经忘了,但报应是几年后来的。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以满分的成绩考上了一个极有名的中学。我的同学全是各个学校的尖子生,结果,我再也不拔尖了,甚至算得上是个差生,这对一个一贯自以为是的女生来说是极大的羞辱。
  
  一天,上数学课——这是我最害怕的课。老师照例叫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算例题,那天叫到我,我哆哆嗦嗦地在上面做题给大家看。那道题其实很简单,但我完全做错了,自己还浑然不知。老师大概也不耐烦了,就指着我问大家:“她做得对吗?”大家齐声说:“不对!”然后都笑了。在一片笑声中,一个同学的“评价”冒了出来:“这傻老帽儿!”
  
  在我们那所学校,是没有人说脏话的,现在脏话都骂出来了,显然我已经笨到令人极为不耐烦的程度了。我无法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一贯优秀的自己,被瞬间打掉自尊。尽管后来我得到安慰,骂人的同学也受到批评,但这于事无补。我巴不得自己死掉,来逃避那种难堪。而且在其后很长的时间里,我恨那个损我的同学,那也是个伶牙俐齿的女生。
  
  后来我常想,为什么那个同学可以侮辱我,而我无能为力?因为在彼时彼刻她比我聪明,比我优秀。为什么我当初可以打另一个女孩?因为我比她强大,比她狂。为什么一个更有力量、更优秀的人就可以藐视并伤害一个比自己弱的人?那么,所谓的优秀和强大又有什么意义?在“欺负人”这个可耻的角色上,我跟那个骂我的女生有什么区别?在“被欺负”这个可怜的角色上,我跟那个被我打的女生又有什么区别?
  
  其实每个人都会伤害人,每个人都会被伤害,可我们只知自己的苦,却不知自己施加给别人的苦。以前,我很骄傲,后来我把骄傲当成魔鬼,日日与它搏斗,我就问自己:你凭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7:03:09 | 查看全部
修炼自己
时间:2014-08-15 作者:未详 点击:1046次

  修炼自己
  
  不要去听别人的忽悠,你人生的每一步都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
  你自己肚子里没有料,手上没本事,认识再多人也没用。
  人脉只会给你机会,但抓住机会还是要靠真本事。
  所以啊,修炼自己,比到处逢迎别人重要得多。
  

  没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
  
  以前我不太容易原谅别人,更不放过自己。
  如今,对于每一个人,我都能够看到他们隐隐闪烁的苦难和幻觉,由此反观到自己,没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
  不需要任何一种理由或解释,只是自然而然地接纳下来了。
  充满情绪的人,只会以自己的标杆衡量他人,并始终觉得别人应该为他负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7:03:18 | 查看全部
尽力并非理由
时间:2014-08-16 作者:未详 点击:711次

  有一个老总讲过这样一件事。

  他曾经招聘一位看起来很优秀的女员工,没想到,还不到半个月,他就不得不把她辞退。

  那位员工是名校毕业生,学识丰富,形象不错,很有礼貌。刚开始,大家对她的印象都很好,但没过几天,她就开始迟到、早退。
  
  有一天上午,领导安排她到北京大学送一些材料,要跑三个地方,结果到了快下班的时候她才回来,还只跑了一个地方。领导问她怎么回事,她解释说:“北大实在是太大。我在传达室问了好几次,才问到其中的一个地方。”
  
  老总有些生气:“这三个单位都是北大非常有名的单位,你跑了几乎一整天,怎么会只找到这一家单位呢?”
  
  她着急地为自己辩解:“我很认真地找了,不信你去问传达室的人。”
  
  这下老总心里更有气:我去问传达室干什么?你自己没有找到接收材料的单位,还叫老总去核实,这叫什么话?
  
  其他员工见状,好心地帮她出主意,她一点也不理会同事们的好心,反而委屈地说:“我已经尽力了。”
  
  就在这一瞬间,老总下定了辞退她的决心:既然这已经是你尽力之后达到的水平,想必你也不会有更高的水平,那么只好请你离开公司。
  
  工作首先是一个心态问题,需要敬业精神、热情的行动。

  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才可能获得工作所给予的奖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7:03:28 | 查看全部
每个动机都是改变人生的关键
时间:2014-08-16 作者:未详 点击:749次

  同样是训练课程,如果是公司付钱,被指派来上课的人,上台分享的情形相对较少,往往会让自己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审查这个课程,对他而言这是出差不是学习。相反的,如果是自己掏钱付费学习的,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因为他们希望这钱不白白浪费,便会积极的与讲师互动、参与游戏。
  
  一旦动机不一样,每个人的愿力就会有不同的呈现,最后的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
  
  动机可以分为目标、目的,目标是可以数量化,而目的不行,目的更像是一种人生意义的追寻;目标是变幻的,目的是持久的。一个人若在动机上只注重目标,而忽略了目的,就等于忘了初衷,只注重短暂的利益,就像销售人员只注重如何赚客户的钱,忘了提供一个完善的服务,给彼此留下美好的印象。
  
  就像行医的目的是济世救人,有些不肖的医生却只注重目标——就是赚钱!
  
  许多被指派接受训练的人,觉得这种非自愿的课程,耽误了他工作的时间,只要抓到机会就想找借口请假、返回工作岗位,不会将这次学习当作是一次难得的能力的培养的机会。除非这个人改变了动机、拥有了渴望,他才会珍惜这一刻,并且把所学的运用于工作与生活,而那时人人皆可为吾师,学习变得无所不在。
  
  每个动机都是改变人生的关键,写作的动机、旅行的动机、结婚的动机、上课的动机、工作的动机等,人只有更多的反省才能掌握清明的思绪,在当下不紊乱、不偏离人生的轨道,将此愿力转化为提升自己的动力。所以当你迷乱无明时,检核一下自己的动机,回到最单纯的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7:03:37 | 查看全部
别抱着优势不放
时间:2014-08-16 作者:未详 点击:2685次

  野生鲍鱼价格昂贵。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对鲍鱼进行大量捕捉。

  当然,鲍鱼不会“束手就擒”,它自有一套保护自己的办法。
  
  鲍鱼的软体部分,有一个宽大扁平的肉足。靠着这粗大的肉足,鲍鱼爬行于礁棚和洞穴之中。鲍鱼肉足的吸附力相当惊人。

  一个壳长15厘米的鲍鱼,肉足的吸附力高达200公斤。一有风吹草动,它的肉足就开始“发力”,约摸十几秒钟后,就完全吸附在岩石上了。靠着这一强大优势,渔民们一时也拿它没办法。
  
  后来,渔民们寻思了一个妙招:

  “鲍鱼不是靠身上的肉足吸附于岩石之上吗?如果乘其不备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铲子将其翻个底朝天,肉足纵有200公斤的吸附力不也是枉然了吗?”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连狂风巨浪也拿它没办法的鲍鱼,最终还是成了“瓮中之鳖”,成了渔民们桌子上的美餐。
  
  有优势固然是好事,而抱着优势不放,就会露出破绽而导致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7:03:48 | 查看全部
影响你韧性的八项准则
时间:2014-08-17 作者:未详 点击:468次

  我们正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纷繁的变化之一就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世界变化太快。与那些总是把自己当成受害者的人相比,容易复原的人在面对千变万化的生活时,拥有很明显的优势。
  
  一项可靠的调查结果显示,态度和信念能左右你的韧性程度。
  
  1。当生活受到干扰而发生改变时,你的处境将永远改变。你不是变强就是变弱,不是变好就是变坏。你拥有决定哪些方式适合自己的能力。
  
  2。当你与逆境或破坏性的变化作斗争时,你的想法和习惯可能造成障碍,也可能构建克服困难、让事情变得更好的桥梁。
  
  3。一味地抱怨他人,将使你停留在没有韧性的受害者状态,这将使你无法采取反弹的行动。
  
  4。生活是不公平的,这对你来说可以成为一件好事。复原来自你认为自己对克服逆境负有责任。你与逆境和挫折斗争、反弹的过程和经验,可以发展你本不知道自己拥有的优势和能力。
  
  5。你独特的复原优势,来自学生时代就开始的自我激励和自我学习管理。
  
  6。自知之明能够令你更富韧性,因为你的反弹能力必须来自自己创造的独特方式。自知之明来自自我观察、不断试验和吸纳接受各种反馈信息。
  
  7。你对事物的观察能使你在与这个世界的互动中做出明智的选择。有经验的、正确的选择能指引你感觉自己自由、独立,并掌控自己的生活。
  
  8。如果你变得越来越有韧性,你就能更快更有效地处理破坏性的变化、逆境,以及重大的挫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