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8:42:57 | 查看全部
不求全胜
时间:2014-02-10 作者:未详 点击:656次

  江是我的朋友。
  
  彼时我们还年轻,我和江都是刚入棋门,不谙棋道的新手。
  
  我直白,赢了便喜,输了便躁。
  
  江内敛,输赢与否,表情如一。
  
  性格决定命运,江做了职业棋手,我成了业余棋手。
  
  每次跟对手过招,江胜了便说侥幸,输了必自称技不如人。
  
  江在比赛中总是拿第二名要么第三名,全市比赛如此,全省亦如此。
  
  有奖金的比赛,江胜两盘必输一盘,胜也不过是几目之胜,小胜。
  
  外地棋手,偶尔到本市以棋会友,与江对局,过后必大呼失手,输也不过几目之输,小负。
  
  除了几位好友和棋院队友。无人知道江是本市棋界顶尖高手。
  
  一个玩股票的朋友告诉我,股票最恰当的抛售时机不是最高值而是次高值,最适宜的建仓期不是最低值而是次低值。
  
  过来人总结道,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
  
  他们明白,登顶以后趋势是走下坡路。
  
  所以,棋界没有常胜冠军。战场无常胜将军,商场无常胜富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8:43:07 | 查看全部
聪明人做的五件事
时间:2014-02-10 作者:未详 点击:1432次

  大多数人不会真正思考自己该如何学习。你在听别人说话时,就吸收了他们说的内容,是吗?并非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真正的知识是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学会的。世界正在改变,每天都有新的思想涌出,让新的知识和思想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会使你的生活更充实。
  
  以下是五种继续学习、提升智慧的办法,不管你的年纪有多大,它们都会对你有帮助。
  
  让内心的声音安静下来
  
  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我指的是别人说话时你内心给出的评论,这个声音不断用你的观点覆盖说话者提供的信息。我们太容易注重内心的声音,却不注意听别人在说什么,内心的声音往往让你没有听完别人的话就关上了心门。少关注你所想的,多听别人在说什么,你会因听到的而惊喜。
  
  跟自己争论
  
  如果你不能使内心的声音安静下来,那就把它当成你的优势来利用。每次你听到内心反驳别人的时候就停下来,列出说话者或许正确的理由和你或许错误的理由。
  
  表现出好奇的样子
  
  一些人天生好奇心强,另一些人则不然。不管你属于哪一类,表现出好奇的样子都是有好处的。下次你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表现出好奇的样子,然后写下三五个相关的问题,接着去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人们常说,好奇害死猫,只要你不是猫,就会从好奇中获益。
  
  找到“真理”
  
  任何一个概念和理论都不是无中生有,总有一些方面是基于事实的。即使你不认同某一理念,你也可以去探寻衍生出这一理念的道理,锻炼你的推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关注信息,而不是信使
  
  人们往往因为不喜欢传递信息的人而把他传递的信息拒之门外。演讲者可以讲得没意思,他的相貌可以不吸引人,他可以来自跟你对立的党派,无论如何,他都可能对你的认知产生影响。要把信息跟提供信息的人分别对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8:43:16 | 查看全部
权力和暴力
时间:2014-02-11 作者:未详 点击:870次

  二战期间,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来到被德军占领的波兰。在这里,他每天都能看到令人发指的残酷屠杀,让他内心备受煎熬。
  
  一天,辛德勒问一个纳粹军官:“我们为何要杀掉这么多无辜的人?”
  
  纳粹军官得意地笑道:“因为我们征服了他们的国家,我们有权力杀死那些不听话的或者令我们厌恶的人。”
  
  “不,这不是权力,而是暴力!”辛德勒使劲地摇了摇头,说,“一头狮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咬死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是不是它就比我们更有权力?”
  
  纳粹军官惊讶地追问:“那什么才是权力?”
  
  辛德勒走到一间囚房前,指着里面的犹太人,对纳粹军官说:“当有人要处死这些人,你却能赦免他们,这才是权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8:43:25 | 查看全部
成熟与老
时间:2014-02-12 作者:未详 点击:994次

  他是一个被父母宠坏了的孩子,抽烟喝酒,还常常和街头的一群混混们聚在一块打架、斗殴,去警局犹如过家家。
  
  终于,出事了。在一次斗殴中,他失手将一位路人打成重伤,被判入狱两年。踏入牢房的那一刻,他慌了。望着来探望自己的母亲红肿的双眼,他发誓以后要好好做人。
  
  在监狱的日子,他积极地接受劳动改造,牵挂着监狱外年迈的父母,学着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他的日子变得阳光、精彩。
  
  一晃两年,他出狱了。在街边盘了一个小摊,卖各种水果。日子过得清贫快乐。认识他的人都说这孩子长大了、成熟了。每每听到这些话,他都会下意识地摸摸嘴角硬硬的胡须,看看长满茧子的手掌,心想:人总会长大,成熟的,只是成熟需要时间的磨砺,就好比麦粒的收获,需要发芽、成苗,需要经受风霜雨雪、干旱的洗礼,最后抽穗成熟。自己就好比麦穗,经历了,成熟了,但岁月不饶人,自己也被时光雕琢得苍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8:43:41 | 查看全部
半分钟定胜负
时间:2014-02-12 作者:未详 点击:1024次

  从心理层面讲,让一个人喜欢上你,只是半分钟的事。
  
  初次见面,能否获得对方认同的关键在于前30秒。能不能征服一个人,就看这半分钟。
  
  每个人都克服不了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既然如此,初次见面,就该讲究技巧。
  
  时间。如果你真的很有诚意地去交涉,那么初次见面,一定要比对方早到一点点。一个比自己先到约会地点的人,一般人都不会讨厌,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给他最初步的一点点心理压力:“他比我先到,他比我重视,所以我有点不好意思。”事实证明,为了弥补自己的一点点愧疚感,接下来你的要求,他会更容易答应。
  
  视线。科学道理讲:人与人相对而视时,先把视线移开的人是强势的人。人都有这样的心理惯性:专注的眼神代表的是一种心理认同感,突然转开视线,便意味着打破了这种认同感。对方马上会感受到一种心理上的压迫感,进而会想“他是不是对我的话不感兴趣了?”于是那些聪明的人,总是善于利用视线来控制局面。如果他想打乱对方的阵脚,便时时先对方一步移开自己的视线,给对方压力。如果他想佯装可怜换取同情,便一直死守对方的视线不动摇。当然,视线相交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时间过长便有“引诱”或“挑衅”之嫌了。
  
  微笑。微笑真的很重要。有些人虽然笑得很漂亮,但他笑得不让人心安。初次见面,要笑得敞亮,要笑得通透,要笑得光明磊落,要不能让人感受到心理上的负累感,要让对方觉得你对他没有过多的要求。唯此他才能放心接纳你。
  
  真的,就这么几点。说得没错吧?
  
  让人喜欢你,真的只需半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8:43:51 | 查看全部
内心优势
时间:2014-02-12 作者:未详 点击:1101次

  认识一位文艺界的腕儿。他在场的时候,大家都不敢说话,好像生怕自己的观点不成熟,贻笑大方露了怯。可是,他又是和善之人,通常自己不先发言,觉得先提话题便定了调,别人就会不得不跟着走。所以,有他在的场合,基本冷场。
  
  我认识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总是喜欢先发言。几天前她来北京开会,组织了一场小聚。那哪里是吃饭,简直是一场班级研讨会。她先发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从入学时的细枝末节讲到如今的行业境遇。我们如同小学生,拿着筷子盯着她,点头称是,偶尔,放下筷子附和。你的思路,从来都是跟着她走,所以,有她在的场合,大家已经懒得动脑。
  
  还有我的爸爸。他既不是不发言的那类,也不是先发言的那类,而是第三种情况──无论他何时开口,都是这件事的定论。一件事情,大家争执不下,或者存疑,他一开口,这件事一般就定了,因为,肯定是他说了算。
  
  定好第二天出去玩,爸爸会安排好几时出发,路线如何,玩到几时比较合适。第二天,你肯定得照此执行,虽然你觉得去玩本来是件轻松的事,不需要像开会一样不迟到。但是,没有一个人敢抗议。所以,有他在的场合,从来都是一边倒。
  
  这就是我身边的三类“优势个人”,以及他们在场时的三种状态──冷场、依附心理、一边倒。
  
  说他们“优势”,是因为在某个群体中,他们总是有意无意成了一种隐形的压力。别人通常会迫于某种形势,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事情本身的自然状态可能并非如此,但是因为他们在场,大家都变得面目模糊。只因为,面前有一个优势人物。
  
  是的,我们都难免迷信权威,尤其对于那些有威信、地位、权力、资历的人,我们总是先把自己放低了,然后去仰视。殊不知,正是“放低”这种心态,让对方显得无比“优越”。或者,正是对方无意中的“优越”、“强势”,所以,你把自己“放低”。无论何为因,何为果,其实都是一种非正常状态。
  
  我知道,那位腕儿自己也有点苦恼,他很想与年轻人打成一片,不顾及什么权力地位;我还知道,那位侃侃而谈的教授,如今的水平已经不再让人仰望,大家也愿意说说自己的观点;我也知道,我的爸爸,他其实很孤单,即使我们都听他的,但是,从来不向他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印象中有一次参加心理学的培训,与一位女士同一个小组。她说,自己总是很自卑,从小就有权威恐惧,自己的父辈,都是被挂在墙上看的。她是如此平和的一个人,说话像聊天,你发言时,她就特别认真,有不同观点,娓娓道来。
  
  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她是业内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我几乎有点汗颜,为自己那些粗浅幼稚的言论——如果在此之前知道有这么一位优势人物在场,我肯定是会有所控制。因为被别人笼罩过,所以,她知道隐藏自己的光环。
  
  或许,每个人都可以回到事件最原始的状态中来。把身边的你我他,都看成脱了社会外衣,没有身份和光环的人。
  
  内心优势是一个此消彼长的东西:当你给出去时,别人就会拥有得多一点;当你收回来时,自己也会变得更加从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8:44:05 | 查看全部
懒惰和怯懦
时间:2014-02-13 作者:未详 点击:986次

  世界上特立独行的人为什么这么少?

  原因有二。
  
  一是懒惰,因为一个人要对自己负责。成为一个独特的自己,是必须付出巨大努力的,许多人怕吃苦,怕麻烦,就宁愿放松自己,做一个平庸的人。

  二是怯懦,因为在一个太家都平庸的环境里。少数人若仍要追求优秀和独特,就会遭到讥笑,忌妒甚至迫害,于是为了自保而退缩,违心地随大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8:44:14 | 查看全部
忙碌的蚂蚁
时间:2014-02-13 作者:未详 点击:1269次

  那是个夏天的午后,天气闷热。我怕热,于是只穿了一条短裤,懒懒地倚靠在阳台的躺椅上,心情有些郁闷,或者叫愁肠百结。近来,遇上好些不顺心的事儿,令我纠结着,陷入一种无可名状的忧虑中,整个人精神颓废,对身边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正忧思冥想间,我忽然发现,一只蚂蚁顺着我搭在地上的脚掌,一路长驱直入,爬上了我裸露的小腿、大腿……一丝痒意,让我的腿部肌肉禁不住轻颤了几下。那小家伙挺机警,它很快撤离了我的身体,原路返回地下,东跑西颠,一会儿爬上了花盆,一会儿又爬上了花枝,或者又在阳台的地面和廊柱上往来穿梭。
  
  这小小的生灵,像一部永不歇火的小赛车,在属于自己的生命赛道上,一刻不停地奔跑着。它那虽微小却极灵动的身影,在我眼前晃动着,于无形中给了我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耳根微热之下,我猛地拔身而起……
  
  人,应该像蚂蚁一样,保持一种忙碌的状态。
  
  让自己有事可做,让自己乐观积极地沉湎于平凡的生活,这是获得幸福感和充实感的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忙碌,是治疗忧愁的一剂良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8:44:28 | 查看全部
不交换的人生
时间:2014-02-14 作者:未详 点击:1944次

  “如果可以,你愿意拿你的人生和别人的做交换吗?”
  
  我不止一次遇到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每一次,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这种假设不可能成立,我也不愿同谁交换人生,就算我的人生在人们普遍的眼光里不那么幸运。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份无法推卸的责任,就像学生在开学之初领到的崭新课本,在生活这所学校里,每个人都会面对一些对自己来说极为困难的课程,有的人学有所成,有的人却一无所得。
  
  我喜欢并愿意全然接受自己的人生,因为我已在生活中找到属于它的一份意义。虽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比如长期的疼痛、很多快乐的缺失,但我获得了别的人生难以感受的珍贵体验,它们是独一无二的。
  
  生命对于每个人的机会都只有一次,从这点上来讲很公平。它转动轮盘各施难题,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深渊。身处无法交换的人生,也许你缺乏的并不是解题的智慧,而是与它周旋的耐心、信心,以及决心。
  
  初中的时候,我的故乡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沉船事故,很多人在事故中丧生。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遭遇了至为痛苦的打击——沉船带走了她五位亲人,包括她十岁的儿子。我知道的许多受难者家属从此一蹶不振,也有的花了多年时间才平息伤痛,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我的这位老师——事故过后,她很快回到学校上课,面容平静哀伤,眉目坚毅。
  
  老师那年已近四十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春天她竟然怀孕了。她挺着大肚子穿过校园里人们各怀其意的目光,神态温和地站在讲台上,又过了不久,她拥有了命运给予的补偿——另一个小生命的降生。不知内情的人只感慨她是个勇敢的大龄孕妇,却不知道她经历过怎样的灾难。很久之后我回忆起她的脸,才深深地被其中蕴藏的坚韧力量打动。
  
  或许所有的不幸都是如此,怀抱往前走的决心,就有遇见下一次幸福的可能。
  
  回想一下我们的成长经历,几乎每一点收获都伴随着痛苦,就连小小的少年都懂得说那样一句话:“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它不夸张。在学步路上没有人不曾跌倒,在情路上也没有人不曾受伤。或许是时隔太久,或许是这次跌得太重,你像个受伤的孩子坐在地上大哭不止。人生的苦难,有的人是硬扛过去的,有的人会绕远路走过去,也有的人被滞留在伤害之中,让一时的不幸延续成一生的不幸。
  
  旅途不顺可以打道回府,人生的路上高高低低风景不同,相同的是都没有回头路。当我们横遭不幸、伤害、生离、死别,就像是途中突然而至的暴雨狂风,无论它有多猛烈,只要没有将你一拳击毙,这旅程总归要继续,没有捷径。我相信,就算让我偷得天机换取了别人的人生,还是会有需要承担的苦难。一时波折或许能躲过,内心的怯懦却是躲不过的。
  
  如果没有生病,我想我不会选择写作,不会遇见后来的人生中发生的种种美好事情。我没有把握如果拿在手里的是另一份人生,它是否能够同样早早地给我这些领悟,让我在疼痛中仍有安静的智慧?
  
  和世上很多人相比,我之所得,已是丰盈,还必将拥有更多,这人生,谁来要,我都是不换的。
  
  所有用来鼓励人的话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你会成为更好的人。
  
  所有看过的风景里,我觉得最美的,是历经苦难后的天高云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8:44:42 | 查看全部
别一直等
时间:2014-02-14 作者:未详 点击:1620次

  我们都太喜欢等,固执地相信:等待永远没有错。美好的岁月就这样一个又一个被等待消耗掉。
  
  事实上,生命中的任何事情都有保鲜期。那些美好的愿望,如果只是珍重地供奉在期盼的桌台上,那么它只能在岁月里积满尘土。
  
  当我们在此刻感觉到含在口中的酸楚,就应该珍重身上衣、眼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