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5:38:35 | 查看全部
 追求成功,但不必完美
  
  成功,是每一个追求者向往的目标。在这个目标推动下,人能够被激励,鞭策,奋发向上,向美好的目标挺进。然而,如果脱离客观现实,为自己设置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那么,结果往往是使自己压抑、担心和失望。
  
  在现实生活中,完美主义比那些非完美主义者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他们的生活会充满担心失败的焦虑和忧愁,不敢冒险,患得患失。他们的工作效率低于那些非完美主义者,他们并没有得到更多的成功。
  
  事实上,完美主义者患得患失惧怕失败的焦虑和压力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压抑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其工作效率降低。
  
  我们所说的“完美主义者”是指,它并不包括那些为美好的理想执着地追求着的人们。没有客观的目标与科学的态度,成功是难以实现的。完美主义者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为自己设置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强迫自己去实现,并用他们的成就去衡量自身的价值。结果,他们总是为担心失败而惴惴不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5:38:47 | 查看全部
事实上,强迫性的完美主义不仅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自我挫败,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自尊心都会受到损害。
  
  为什么完美主义者情绪紊乱、工作效率低呢?原因之一是他们以歪曲的、非逻辑的思想方法看待生活。
  
  也许,在完美主义者中最普遍的思想方法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例如:一位一直得A成绩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得了B,为此而懊悔不及。他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彻底失败。由于他过分地苛求自己,所以一旦失误,便更加过份地对待自己。
  
  在人际关系中,许多完美主义者感到孤独。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使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影响。(励志文章 )他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对待别人却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这样常常伤害别人,影响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陷入最担心的孤独的境地。
  
  在克服完美主义者习惯的思想方法,必须从思想认识入手。
  
  首先,列出追求完美的长处和短处,认清其危害,才能改弦易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5:38:56 | 查看全部
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即“较好地”做好工作,而不是“最好的”。这也许对完美主义者有所帮助。在人的一生中,做出最好的成绩,可能只有一次。所以,把它作为每一件事成功的标准,怎能实现呢?相反,如果你的目标客观而又现实,你会常常感到轻松愉快,你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自己富有创造性,自己的工作效率卓著,因而充满自信。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松懈、懒散,但是,当你为自己远大的目标切实地奋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干的是多么出色!
  
  切记,完美主义的背面总是潜藏着恐惧。奉行完美主义,可能使你一时获得某些小利,或使你免受大的挫折和失败。但是,它限制你的前进,剥夺你勇于进取、完美地生活的权利和机会。要让自己获得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应有的生活权力,你就会成为一个更幸福的人,更有用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5:39:09 | 查看全部
 成功最重要的成分
  
  文/多丽丝·奈斯比特
  
  年轻并不容易,我知道你们有很多压力。
  
  首先是学习的压力。“我感觉我让父母失望了。” 一个青年学生说,他在高中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并未达到父母的预期。我肯定,父母想让他成为最好的,但有时父母眼里最好的,对儿女的生活而言未必最好。
  
  而且,父母和祖父母的成长环境与你们现在所经历的大不相同,从父辈们有保障的铁饭碗到残酷竞争无保障的就业市场,仅仅是两代人时间。
  
  此外,如果你想结婚, 未来的岳父母会希望你有一套房子。但如果房价不断攀升, 怎么买得起?
  
  你可以抱怨世界不公平、基因不够好,家庭条件、教育体系、老师、就业市场甚至当地政府,都不如人意。但这无济于事,我们生活在不同环境下,大多数条件我们无法选择。但可以选择的是,充分发挥我们已拥有的,尽自己的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5:39:23 | 查看全部
在欧洲,人们喜欢玩牌。发牌时,当然会有人拿到好牌、中等牌或糟透了的牌。但这未必是游戏结果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于你如何出牌。生活也一样,重要的是你如何处理挑战和机遇。
  
  一本心理学杂志刊登了一个关于双胞胎的研究。虽然一个研究不能代表全部,但它却提供了一种不同方法。
  
  这个研究的对象是一对同卵双胞胎。因为有个酗酒的父亲,他们生活在同样的不良家庭环境下。20多岁时,他们接受了采访。两人中的一个像父亲一样,成了酒鬼;另一个则在一家大公司有着令人尊敬的地位。相同的DNA下,两人为何如此不同。(励志文章 )他俩分别给出了相同答案:“有这么个父亲,你还能指望什么?”
  
  父亲确实很关键,但区别在于不同的态度。一个儿子把自己犯的错都归咎于父亲;另一个则把父亲作为反面教材,激励自己与其不一样,并为自己的人生付出最大努力。
  
  也许你会问,不管和基因有无关系,我该如何激励自己在生活中做到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5:39:32 | 查看全部
 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的确是有选择的。如果你不去选择,就等于自动放弃了选择的机会。没什么能逃避的,一个选择肯定会带来某种结果。每个决定都有相应的风险,对改变的恐惧常常存在。
  
  我们会不断问“要是这么做,会怎样”,但没有答案。要是我选择一所不那么有名、但不会很严格的学校,会怎样?要是我在一所职业大学就读,会怎样?要是我压根不想读书,而去学一门喜欢的实用技术,如裁缝、发型师、工匠,又会怎样?试想,如果从事一门你一点也不喜欢的职业,会有多糟。
  
  鼓起勇气作出对自己真正有益的决定,即使它不那么受欢迎。对那些想让你参加狂欢聚会的朋友们,说一声简单的“不”,可能会招致嘲笑;但比起学业考试的重要性,这点嘲笑根本不必放在心上。
  
  有时,我们不得不让我们所爱的人失望, 当我们不再按照他们所期望的、而是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时。不过,“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惧怕它的原因”,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
  
  同时,正如德国作家和管理大师斯普伦格在其著作《自我依靠的原则》中所言,“悲叹就像传染病,人们不由得被传染”。你或许常看到同事抱怨,“不做什么”的理由通常比“去做”的理由,更易找到。但别忘了,哲学家卡尔·波普说过,“没什么比悲观更不负责任”。
  
  春天来了,这正是将悲观想法从脑中清理掉、换上乐观态度的好时候。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第一个电灯泡时,他告诉记者,以前制作的250个模型没一个运行成功,“每次尝试我都学到了一些东西,并将其应用到下一次制作中”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5:39:42 | 查看全部
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
  
  文/妃子笑
  
  闺蜜,26岁,香港读博。高中时相识,一年后我读文她读理。文理的成绩无法准确对比,但从班级排名来说,她是不如我的,虽然刻苦程度我远不如她。自此认为,我的智商比她高。高考她上了二本的院校,那四年回我短信通常在凌晨之后,那个点她刚刚上完自习。
  
  三年后考研,去了北京交大,好几次打电话都说学多了胃不行,总吐。研二去了香港,成了我身边最年轻的一位女博士,每月奖学金折合人民币一万四。高中的青葱岁月,我们每天一起回家。高中后这七年多的时间里,虽然联系没断,我们的见面次数却不超过七次,原因很简单,她在学习,在准备建模比赛,在上英语辅导班,在备考gre,没有时间。虽然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自己智商比她高,但她的经历告诉我,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
  
  大学校友,一个和我同届学新闻的姑娘,很有女孩子特质,纤细娇小,说话细声细语,是那种我见了都想去保护的人。大四那年她和很多同学一起去电视台实习,一年多的时间里工作苦压力大,电视台不支付工资,也没有是否能留下来的承诺,所有人都放弃了,只有她没有离开。她说这是个只要你拼命不会不出成绩的岗位。她现在工资全组最高,年薪让我羡慕的眼冒金星,可透过数字我能猜到这个外表柔弱的姑娘每天比别人多做了多少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5:39:57 | 查看全部
打球时崴脚,她一个人去医院看又一个人单腿蹦回自己四楼的家;加班到半夜是常事,她就在包里装着有电棍功能的手电筒防身。说这些时她云淡风轻,我却想象着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每一件都足以让我哭泣自怜,祥林嫂般给别人倾诉许多天的。她照顾妹妹,自己供房贷,跟师傅学煲汤,和同事打球,同朋友爬山,每天的生活也丰富而多彩。前不久参加她的婚礼,看着外表依然弱弱的她,知道内心坚强又坚持的她一定会幸福。
  
  高我两届的一位师兄,大学上课前为每一位教他的老师主动搬座椅,搬了整整四年。平时成绩占我们学科总分百分之三十的比例,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所有任课老师都认识他,想必成绩上都有所优待。不是说他的行为功利化,只是觉得,即便抱着功利的目的,能四年如一日的为老师搬座椅,也足够令人钦佩,至少我坚持不下来。上学时他是学校的贫困生,毕业后娶妻、生子,工作之余还出了本书,现在业余做电商,过着富足的小日子。去年我来石家庄时他请我吃饭,听他讲对未来生活的设想,我毫不怀疑他能实现。
  
  我以为我受到了很多苦,但是我不知道有那么多难受的人宁愿咬牙也要坚持走下去的感觉。反思自己,没有用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没有倾注身心去爱一样事情,更没有孤注一掷坚持过。作为拖延症重度患者,最近我体内的懒惰小孩快要将勤奋的小孩打死了。死前,勤奋小孩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5:40:05 | 查看全部
不够优秀就不要腆着脸继续占便宜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或许正是在戴尔·卡耐基这句名言的指引下,很多人都把人脉积累作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但是,哪些人更容易积累有效的、为你所用的人脉?凭什么别人就甘愿为你所用?你是否把自己的成功过于依赖在人际关系的构建上,而忘记了自身能力的积累?如果没有思考清楚这些问题,而盲目崇拜人际关系,可能只会陷入本末倒置的境地。
  
  有一次在北大讲座,遇到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你说学习重要,还是经营人脉重要?”看着他一脸大杂烩的表情,我先拿出本子记下了这个问题,然后告诉他说,这是个比较大的话题,我会仔细写篇文章放在网上的,然后给了他我的博客地址。而后又补了一句,“相信我,所谓的人脉就算重要,也根本没他们说的那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5:40:20 | 查看全部
让我们细说从头。先动脑思考一下,你愿意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从幼儿园开始,每个人就都已经有一些选择朋友的原则——尽管并不自知。事实上,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实: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那么,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么?答案并非肯定。
  
  如果你像我一样有机会、也恰好愿意多花一点心思与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交谈的话,你也很快就会发现,在他的心目中,与所有成年人一样,朋友被划分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以下我们姑且把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叫做“小强”。
  
  当时我很好奇。耐心等待小强告诉我谁是他“真正的朋友”。最终,他告诉我,真正的朋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男孩,另外一个是女孩。那我就问他,“为什么你认为那男孩是你真正的朋友?”小强一秒钟都没犹豫,告诉我说,“他从来都不抢我的玩具,他跟我换。”我又问他,“那,为什么你认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这次小强犹豫了好一阵子,在确定我会给他保密之后,磕磕巴巴地说,“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给她……”我笑。过一会儿又问他,“她觉得你好看么?”小强愣了一下,满眼的无辜,“不知道……”我又问,“那她现在手里的玩具是谁的?”小强突然显得很紧张,“不是我的。”我决定不去问那小女孩什么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