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32:08 | 查看全部
印象很深的一次,我的历史老师在我的作业本上留下了一行字:中午到我办公室一趟。我的心很忐忑,怕她要教训我抄历史作业的事。中午战战兢兢地去了办公室,她在翻看一本很久的史书,她偏过头来,至今我都记得她的表情,眉头是锁着的,她说:“你真的确定要报文科,你的文科成绩……”
  
  我知道她的意思,她是为我担心。但是当时我的内心升起一把火,凭什么说我不能报文科!我咬了咬嘴唇,说:“是的,我要报文科。”之后,我在文科班的成绩就能保持在年级前三名了。没有诀窍,只有努力,不服输的心,和坚持。
  
  2013年1月1日,我把那些1、2、3划掉,列了一张表格,每一栏都是很小的事:每天看至少1小时的书,每天做无氧间歇运动,每天11点前睡,8点前起……诸如此类,每天划勾,我发现当事情变得很小,又能渗透到生活中,不占用很多时间,每日都有监督时,就很容易做到和坚持下去。最好是有一股劲,一股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劲儿。我在日记本里写说:你不是愿意自甘堕落的人,你值得拥有幸福和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32:16 | 查看全部
我的10000小时在减少,即使每天用了10分钟,也在靠近。发现自己很容易放弃的点是偶尔一天的懈怠。譬如今天没有做运动,于是就认为已经破功了,之后的努力都没有用了。其实不然,一天的休息不但不会让之前的努力白费,反而会让你放松,让你再事后更加努力,让你之后的努力更有效果。
  
  我不是在励志,鞭策,我只是想说:从现在开始,你有选择变成更好自己的机会,立刻动起来,坚持下去。活着的意义大概也就是挑战自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32:24 | 查看全部
多受苦,多出智慧
  
  人人都以为,受苦是一种磨难、打击和损失,不知道,受苦,其实是一种获得、领悟与生命的再造。
  
  一个人,生活得太顺利,免不了自高自大,为所欲为;一个人生活得太富足,免不了骄奢傲慢,崇尚浮华。生命如果没有一点波折、一点阻碍,就很容易沉溺在自我满足的世界里,无法超越精进,而生命的停顿就是死亡。
  
  受苦,虽然有时痛彻心扉,却能刺激我们神志清明、性灵觉醒,在“痛定思痛”之后,教养我们的内涵,修正我们的行为,调适自己与天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便是一种进步,一种成长。
  
  我们受苦,有时候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纵情酒色,暴饮暴食,肠胃一定受损,身体吃亏;舍大路而就险径,出事的或然率必然增加。我们如果不尊守自然的法则,上天也往往借此提醒警告。勉得因为我们的愚鲁无知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32:37 | 查看全部
我们犯错,无论是无心还是有意,最后都必须要承受错误所带来的结果:或者是一种教诲管束,或者是上天给我们惩处,好叫我们醒悟,及时回头。(人生感悟 )因此,受苦也往往在无形中化解了生命中许多窒碍困厄,帮助我们成为一位通达睿智的人。
  
  有时,什么原因都没有,受苦,单单只是上天,为了要磨练我们的心志。不断的挫折,以淬炼我们生命的弹性与耐力,不断地打击,以造就我们生命的坚实和强韧,流血的胸口是为了让我们更能体会他人的创痛,更贴近人心、更温柔地拥抱大、正因为受苦,我们了解人的有限,便对上天多一份敬虔庄重,对生命多一份珍惜尊重。小苦小智慧,大苦大智慧,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受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32:45 | 查看全部
计划就是指南针
  
  文/意达
  
  清晨,Joye第一个来到办公室,她的桌子上乱七八糟,被各式文件填得满满的。她随手抽出一本,开始忙碌起来。
  
  做了十分钟,有同事陆续进门,她和对方打招呼,聊了一会儿之后,打断的工作被捡起来,但Joye转换了内容,去做另外一份报表。
  
  上午,陆续收到各式邮件,来一封Joye就停下手上的工作看一封……中途发呆、聊天、打电话和浏览网页若干次。
  
  下午临下班前,主管询问Joye上周安排的一项工作进度如何,她才意识到这项工作只是起了一个头,就被埋没在其他工作及聊天、发呆和浏览网页中。主管追问,她不知如何回答,因为她根本没有考虑过“做什么、怎么做”……当然主管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33:01 | 查看全部
 管理学家们把工作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消极式的工作,以“应付”的状态处理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充当“救火队员”;另一种是积极式的工作,以“出击”的方式处理工作,在做之前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工作的过程中以计划为“指南针”,规避错误,高效率达成目标。显然,Joye是处于消极式的工作形式中,跌跌撞撞,进度缓慢。
  
  在工作任务之前做出详细的目标计划,是一次全面思考任务的过程,理清思路。计划让从事任务的人确认目标,定出方法,不会蒙着头横冲直闯。计划让我们拥有全局观,统筹整体进度,提前圈出难点疑点。计划也让我们在做之前头脑热身,进入状态,并保证你时时有事可做。有调查数据表明,制定计划提升成功率,比未定计划者高出35倍。
  
  计划,是工作的说明书,贵在简单、直接、可操作和可实现。(励志文章 )它可以在写word里,也可以出现便利贴上,记在笔记本上……形式不限,内容一般包含五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33:12 | 查看全部
 1.   任务的目标,达成什么。
  
  2.   任务的内容,做什么。
  
  3.   实现任务的方法,怎么做。
  
  4.   任务的分工,谁去做。
  
  5.   任务的进度安排,列出时间表。
  
  【布利斯定律】
  
  布利斯定律说的是:花费较多时间为一次重要的工作做一个事前计划,那么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该定律由美国行为科学家艾得?布利斯提出,他通过行为实验证明:行动之前进行头脑热身,构想要做之事的每一个细节,梳理心路,然后将它深深铭刻在脑子里,当行动时,便会得心应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33:27 | 查看全部
 梦想,需要接近地气…
  
  一个15岁的男孩,为了逼迫父母出钱赞助自己学习音乐当歌星,于是割腕自杀、离家出走,最后,流落到收容站,彻底中断了学业。
  
  还有一个是45岁的中年男人。在繁华城市的城乡接合部,住十平米不到的出租屋,每天为了生存,苦苦挣扎。他与那个男孩唯一不同的是,每天早晨,在熙熙攘攘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中。他,臂膀上搭一条白毛巾,端着帕瓦罗蒂的姿势,高歌一曲《我的太阳》。
  
  同那个15岁的少年一样,中年男人40多年来,心中始终都藏匿着一个瑰丽的音乐梦。所不同的是,这一路走来,他的音乐梦融化成血液流淌在琐碎平凡的日子里。而那个少年的音乐梦,却马上就要被个人的固执和莽撞所戕害。
  
  更大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中年男人的音乐梦只是为歌而歌。而那个少年,他的终极目的怕不是音乐,而是舞台之上炫目的烟火以及舞台下沸腾的粉丝和无边的名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33:35 | 查看全部
 一个15岁的少年尚有机会从弥天大梦中醒来,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中了梦想的毒太深,等到迷途知返的时候,才知道,积重已然难返。
  
  我认识一个流浪歌手,年过三十,一直矢志不渝地在皇城根下做着北漂,全部的生活来源皆出自女友拮据的工资和寡居妈妈那点可怜的退休金。女友想结婚,哪怕裸婚,只要他有个正常的职业即可。妈妈想看到儿孙绕膝,哪怕他一事无成,只要他能够懂得脚踏实地便是幸福。女友与母亲的这点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流浪歌手却都不能满足。他一再叫嚣:我距离成功只有半步之遥了。为什么你们就没有耐心等待?
  
  在所有梦想狂人的眼里,只要他愿意等,梦想总有一天会施与怜悯和恩宠。可梦想不是慈善家。永远不会因为哪个表现得过分可怜就悲天悯人地给予关怀。它需要的从来都是板上钉钉的成功份额,比如才华,比如勤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33:48 | 查看全部
 但奢谈梦想的同时。首先应该区分开,梦想和渴望的不同。世间所有人都热望名闻利养,可名闻利养远不是梦想。真正的梦想是无关名利的一份美好,当事人从中能得到的,不只是形式上的愉悦,更是灵魂上的满足。
  
  还记得多年以前,央视报道过一个来自西安某山区的女人的故事。那个30岁的女人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像个职业女子那样去生活。(励志文章  )可彼时的她。有需要照顾的老公,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大片的需要打理的农田。走出大山的梦,对于一个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山里女人来说,不仅遥不可及,而且也不现实。
  
  十年之后,我再次看到了这个女人的故事。此刻的她,满脸都是骄傲和满足。她没有走出大山,却在距离村子几十公里远的县城做了一名售货员。成为都市白领的梦,散了,但取而代之的却是更贴近生活更具现实感的圆梦的风景——她终于看到了山外的风景,也终于有了自强自立的平台。
  
  所有梦想都像高高飞在天空的风筝,是一直仰头看着风筝越飞越远,还是尽可能地拉回奢望的线,让梦想接近地面,具有踏踏实实的烟火感。这是所有人都有可能面对的人生命题。毋庸置疑的是,梦想只有接近地气,才能更具有生气和活力。这份勃勃生机的营养与厚重,只有地气能给,也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行得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