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48:45 | 查看全部
过了几年,一次开会遇见他并介绍自己,他赠了我他的诗集,还拿笔在扉页写上“王路学弟惠存”(教授关爱学生,不称“同学”而称“学弟”以显亲近)。我虽然天性愚钝,但好歹也抛掷了几年心血,那时候的诗作比之大一像模像样了不少。再打开他的诗集读,老实说,感觉没我写得好。
  
  有个学妹,最早是韩寒的粉丝,粉了他好些年。后来有次韩寒的某观点和她相左,她发状态说:“好友里谁再公开挺韩寒的请主动删了我。我粉了韩寒六年,在这六年里,韩寒有成长,但我自己的成长远比我眼里韩寒的成长更大,从现在起我不再是他的粉丝了。”很赞。(励志故事 )粉一个人,最终也有出坑的那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49:49 | 查看全部
 为什么不做一次发起人呢?
  
  你从来没有想过做发起人吗?你能抓住迎面而来的机会吗?你想过选择人生的第三条道路吗?是否认为自己没有天分,你就放弃了努力呢?这些事,可能都是你没有尝试过的事,但这件事你真的做不了吗?
  
  也许用开放的心态,努力多作尝试,就能为自己开拓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得到崭新的人生经验。
  
  为什么你从来没有做过发起人
  
  我在读MBA的时候,曾经听过一堂创业课,这位教授来自MIT(麻省理工学院)创业研究室。当时我正在筹备自己的第一个公司,我问了一个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很重要的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是一个好的创业者?”
  
  教授的回答让我吐血,他先问“你们家有人创业过吗”,我说没有;他又问“你朋友中有人创业过吗”,我想了想,好像也没有。然后他肯定地说:“如果你身边很少有人创业,那你创业成功的概率真的很小,因为你没有主动创建一个企业的经验来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56:08 | 查看全部
当时我是气得够呛,而且也不服气,凭什么我不能是我家里的第一个,不能是我朋友中的第一个,不能是那优秀的、成功的第一个呢?
  
  后来,我屡次想起这句话以激励自己,但是现在想来,教授讲的不是没有道理。
  
  创业的人跟在企业上班的人很不一样,创业者要求独立做很多事,要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和困难,再也没有背靠大企业的各种资源。做一个创业者,正如同做一个发起人一样,极其不易。
  
  但做一个发起人也有很多好处,以下是我亲身经历的两个例子:
  
  暖手同学自打回国以来,总觉得有价值投资观念的个人投资者很少,基于我们俩以前在互联网上的投资小圈子,我们打算做一个线下的论坛来让大家进行交流。(坚持梦想  www.lz13.cn)自从冒出这个主意之后,算是一帆风顺,很多主讲人和参与者都异口同声地说:“早就盼着有人来做这件事了。”
  
  问题是,为什么没有人去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56:17 | 查看全部
是麻烦吗?确实有很多组织工作,邀请人啊,通知人啊,寻找场地啊,整理资料啊,但好像也没那么麻烦。
  
  是花费大吗?嘉宾和与会人员的交通食宿都是自理,主办者顶多也就出个场地的费用,也不至于弄得倾家荡产。
  
  是没意义吗?我们在网上发帖不到10天,报名参加的人员就超过了100个,这么多人愿意来,本来就说明了做这件事的意义。而对作为发起者和组织者的我们自己而言,在跟志同道合的个人投资者的交流过程当中,找到了我们以前的思维盲点,在这当中学到的东西着实不少。
  
  我有一个做商业房地产的朋友,企业不算大,才做过几个不大的项目。有一次他来找我聊天,说苦于无法跟同行业的大佬们学习交流,同行是冤家啊。我问他,你有没有想过在小范围做一个商业房地产的行业协会,你有这个发起人和组织者的身份,自然就可以去联络很多行业内的朋友。到时候会长和主席你别做,找个行业内大佬做,钱么,反正是大家凑份子。可是因为你是发起者和联络人,所有的人都会跟你交情不错,你无非是多出点力,没事请大家吃个饭、商量个行业发展的前景什么的,相信这样对你的生意会有很多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56:26 | 查看全部
他听完,高兴地眉飞色舞,没多久,果然见组织建立起来。有了这个行业协会,政府那边也关注起来,他是主要联络人,通过向同行的学习与合作以及同政府的互动,果然生意越做越顺利了。
  
  在上述两个例子中,发起人都得到了很多好处,可是为什么很多人从来没有做过发起人呢?
  
  回想起来,不做发起人可能是从小就缺乏这种环境。小学的时候班长班干部大多是老师指定的,就算有竞选流程也是走走形式而已;初中高中大家都忙于读书;到了大学,好不容易有了社团的氛围,可是论资排辈得很。你若想成立一个新的社团,院系学校、学生会团委,一层层报批手续足能把你烦到撒手不干。来到社会上,在企业里,也是俯首贴耳的多。
  
  因此大家都缺少这种意识,当然也缺乏这种锻炼。一个企业也好,一个组织也好,从开始的竖起大旗,到繁琐的组织工作,乃至到了后来壮大之后的管理和发展,都是我们所不熟悉的。
  
  设想一下:如果在小学,你可以设立自己的玩具模型小组,以交换的方式换取更多玩具的使用权;在初中,你可以发起一个武侠团伙,课余跟西部牛仔队和水浒梁山队火拼;在高中,你可以号召全班同学在网上为你心仪的女生成为班花而投票,这下如果你稍具编程知识的话,搞不好你就弄成Facebook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56:34 | 查看全部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活会何其丰富啊!
  
  回到我们的主题,为什么你从来都没有做过发起人?如果你从来都没做过发起人,你怎么知道你组织的公司活动会有趣?你怎么知道你创立一个公司会遇见什么样的难题?你怎么知道你发起一个NGO会不会只是纸上谈兵?
  
  为什么不做一次发起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56:42 | 查看全部
机会来临时你挂几挡
  
  “机会”仿佛是一个闪着金光的字眼儿。
  
  每个人都信心满满,因为一旦抓住机遇,就意味着脱胎换骨,一扫阴霾。尤其是在职场上,对机会的渴求甚至毫无掩饰地写在菜鸟们的脸上。但实际上,“给我一个机会”的结果并不一定是“还你一个惊喜”,突然而至的机遇或许是职业发展的跳板,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稍有差池,它带给你的,也许是数倍于常规状态的损耗。
  
  就像在路上开车,随时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路况。在突然而至的机会面前,踩油门还是踩刹车,低挡位慢行还是高挡位冲刺,除了依赖下意识的肢体反应之外,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审时度势的判断力以及沉着冷静的心态,才是立于不败的关键。
  
  摆脱那些“稍纵即逝”的诱惑
  
  老李从事的是跨国贸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56:49 | 查看全部
 作为销售,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搭建自己的关系平台上。几年下来,从供应商到货运渠道再到客户,一个买卖关系的链条被他打理得有声有色。再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口碑,老李在职场上做得顺风顺水。
  
  机会突然找上门来,一个关系不错的老客户送来张大订单。老李知道,这笔生意要是拿下来,半年都不用干活了。客户说,东西要得急,问了好几个销售公司,都说没货,知道老李和供应商关系好,来碰碰运气。
  
  老李迅速盘算了一下,俄罗斯的供应商是长期合作伙伴,订单额度也完全吃得消,货运渠道更不会出什么问题。他当即回复客户,没问题,一周之内发货!
  
  客户乐呵呵地向领导汇报去了,老李却很快发现,事情根本不像他想得那么简单:寒冬腊月,因为温度达不到生产条件,俄罗斯供应商全面停产。那些天,老李把手头的资源翻了个遍,发现无论如何都凑不够客户需要的订单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56:59 | 查看全部
老李事后总结教训:就是被突然而至的机会冲昏了头脑。在巨大的成功诱惑面前,如何保持冷静的心态,不为了“拼命抓住”而失去理智和判断,这其实更考验人心。
  
  好在老李和客户只是口头协议,还没来得及签合同,这才避免了重大损失。后来,他专程去客户公司道歉,费了不少力气才修复了这个关系,重建信任。
  
  这个故事,是我的朋友小雪讲给我的,那几天,她正面临着和老李当时类似的状况——唾手可得的大订单。小雪心里清楚,做销售的,动作慢一步,变数就会多三分——订单旁落或者客户临时变卦,只要不在合同上签字,一切皆有可能。
  
  要是以前,她肯定早就拍胸脯了:没问题,您这单子我做了!可因为有了老李的教训,这回小雪谨慎了许多,她给客户的回复积极却留有余地:应该可以,我需要确认一下其他环节,尽快给您答复。
  
  慢的这一拍,并没有影响小雪拿下这个订单,但是却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风险,保证了她把机会变成收益,稳稳地揣在兜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6:58:39 | 查看全部
老李事后总结教训:就是被突然而至的机会冲昏了头脑。在巨大的成功诱惑面前,如何保持冷静的心态,不为了“拼命抓住”而失去理智和判断,这其实更考验人心。
  
  好在老李和客户只是口头协议,还没来得及签合同,这才避免了重大损失。后来,他专程去客户公司道歉,费了不少力气才修复了这个关系,重建信任。
  
  这个故事,是我的朋友小雪讲给我的,那几天,她正面临着和老李当时类似的状况——唾手可得的大订单。小雪心里清楚,做销售的,动作慢一步,变数就会多三分——订单旁落或者客户临时变卦,只要不在合同上签字,一切皆有可能。
  
  要是以前,她肯定早就拍胸脯了:没问题,您这单子我做了!可因为有了老李的教训,这回小雪谨慎了许多,她给客户的回复积极却留有余地:应该可以,我需要确认一下其他环节,尽快给您答复。
  
  慢的这一拍,并没有影响小雪拿下这个订单,但是却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风险,保证了她把机会变成收益,稳稳地揣在兜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