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7 16:43:30
|
查看全部
我很佩服这样的创业者,人生是长远的,所谓投行行业的光环,是它们招聘部门造就的,也是我们本身过多的想法造就的。不必太在意。很多私企老板是超过所谓投行男女的。任正非、马云、牛根生,都是大人物,而不是胡祖六之辈。出身未必决定命运,后来做出成绩的,未必皆是名校背景,王东明不过北外的,谢国忠不过同济的,张红力不过八一农垦大学的,胡祖六不过河南科技大学的。
印度菲律宾西化一百多年,有几个本土牛B证券基金?虽然他们很多人可以去美国留学做投行,又有什么很值得骄傲的?相比来说本国的中金、中信,还是马马虎虎的,华为中兴三一,还是不错的。在这一段中,并非说投行不好,只是说它并不是唯一的最佳出路,更让人敬佩的是那些创业者,实业家。
第二个是Y先生,他和我似乎距离稍微近点,姑妈的同事,曾经是个记者。刚去时在办公室里,地位比较低,唯一的优势,是名校背景,毕业于FD大学。但多年都没上去,只是混到了一个高级记者的职称,太太是副处级公务员,因而他在家地位较低,女儿都瞧不上他。
但他有个很大的有点,做事踏实严谨,每次发出去的稿子都要审好几遍,少有错误。04年的时候,调来新的区委书记Z,恰好是他大学时的入党介绍人,在学校时就很欣赏他。于是请他去做秘书,他也很努力,很善于学习,每天都做好本分的工作。
07年时,后来Z先生高升,将他带了去,他也自然有了前程似锦的未来。
后来,他换了电话,人也找不到了。
再后来,我上网查找,发现他已经身居高位,自然是找不到的了。今年,他刚好40岁。
当再次思考他们的“成长”经历时,我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点,坚持,严谨,对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