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43:19 | 查看全部
 再后来,到了01、02年,同学想要自助行,就上一个叫做携程的网站去看攻略。我才知道这是他的携程。
  
  再后来,我们每次出去玩,机加酒,攻略,都会上那个叫做携程的网站,上面应有尽有,这几年好像功能更加完备,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商旅管理、旅游资讯于一身。
  
  到了05的时候是我第二次见到他,他喊我麻将小子,大概因为多年前的那次选购礼物的经历。这时候他准备离开携程,去做连锁酒店了,那时,连锁酒店也是新兴行业,但做的人很多,不像当年的电子商务那样,不太被人看好,但怎么样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是件难事。(励志文章  )不过他有的是一种坚持,开始做就一定要做好的坚持。
  
  前年,听说他的汉庭要去美国上市了,我并不惊讶,从开始我就知道他能做好的,要他放弃是件很难的事情。
  
  不过现在的上市公司也并不意味着成功,土豆月亏千万,优酷月亏300万,迅速膨胀的公司也许会在一夜之间消亡,犹如南柯一梦一般。当然,X先生做到了他想做的事情,也是一种成绩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43:30 | 查看全部
我很佩服这样的创业者,人生是长远的,所谓投行行业的光环,是它们招聘部门造就的,也是我们本身过多的想法造就的。不必太在意。很多私企老板是超过所谓投行男女的。任正非、马云、牛根生,都是大人物,而不是胡祖六之辈。出身未必决定命运,后来做出成绩的,未必皆是名校背景,王东明不过北外的,谢国忠不过同济的,张红力不过八一农垦大学的,胡祖六不过河南科技大学的。
  
  印度菲律宾西化一百多年,有几个本土牛B证券基金?虽然他们很多人可以去美国留学做投行,又有什么很值得骄傲的?相比来说本国的中金、中信,还是马马虎虎的,华为中兴三一,还是不错的。在这一段中,并非说投行不好,只是说它并不是唯一的最佳出路,更让人敬佩的是那些创业者,实业家。
  
  第二个是Y先生,他和我似乎距离稍微近点,姑妈的同事,曾经是个记者。刚去时在办公室里,地位比较低,唯一的优势,是名校背景,毕业于FD大学。但多年都没上去,只是混到了一个高级记者的职称,太太是副处级公务员,因而他在家地位较低,女儿都瞧不上他。
  
  但他有个很大的有点,做事踏实严谨,每次发出去的稿子都要审好几遍,少有错误。04年的时候,调来新的区委书记Z,恰好是他大学时的入党介绍人,在学校时就很欣赏他。于是请他去做秘书,他也很努力,很善于学习,每天都做好本分的工作。
  
  07年时,后来Z先生高升,将他带了去,他也自然有了前程似锦的未来。
  
  后来,他换了电话,人也找不到了。
  
  再后来,我上网查找,发现他已经身居高位,自然是找不到的了。今年,他刚好40岁。
  
  当再次思考他们的“成长”经历时,我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点,坚持,严谨,对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43:38 | 查看全部
四周没路时,向上生长
  
  文/古尔浪洼
  
  还在读中学时,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没有陆路时,我走水路”,“四周没路时,我向上生长”。少年写诗,难免夸张,也有点儿“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没想到,后来自己的成长,却真的是这样。
  
  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好好念书,读个小中专,或者师范,是比较好的选择。至少,会让父母和自己都过得轻松些。但我愣是不好好学习,逃学。结果,自己将所有的陆路堵死,逼迫自己南下打工,走了水路。
  
  在工作上,我本来有很好的机会,年级轻轻就去做厂长。但我放弃了,选择了一个比自己原来职位低的工作。当时,我认为我的观念是对的,自己需要更多锻炼,更多成长。“太好的事不能当真”,这是我小的时候,妈妈就最喜欢讲的一句话。
  
  她常常说:“天降馅饼,不是砖头就是陷阱。”“不要老想沾便宜,爱沾便宜的人容易受骗。”“不要老想走捷径,爱走捷径的人,容易掉入陷阱。”她虽然一天书都没有念过,但我觉得她的话非常有道理。所以,自小到大,我从不占别人便宜。并且在职业成长道路上各个关键节点的选择时,我也贯彻了她“不走捷径”的警示。
  
  但当时,我在这家公司做的很艰难,在各种漩涡中踉跄前行,又在做的好好的品质部经理的位置上一把被撸下去的时候,我开始怀疑妈妈的话到底对不对。如果对,何以我吃了这么多苦,经受了这么多的磨炼之后,我得到的却是更多的困难和磨炼?如果不对,那我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43:46 | 查看全部
 在当初被下放下去的日子里,表面上,我一切都无所谓;但其实内心很苦闷,很煎熬。我常常半夜睡不着觉,也偶尔扪心自问:“何不一走了之?”走,其实很容易。问题是:怎么走?走向哪里呢?前后算起来,我都已经做了8年品质经理了,在这个位置上做这么久而没有质的突破,一定不单是公司和环境的问题,也应该有自身的问题。那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直到顾问公司进入公司开始辅导“5S”的那天晚上,我才恍然大悟。8年来,我不缺乏实干的精神,实践经验也很丰富,但知识都是碎片式的,无法很好的融会贯通,解决问题时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所以之前,无论在现场处理问题,还是日常工作,我都干的不错,带团队,也能带得有活力,有生气;但若放在更广阔的环境,公司更进一步发展的角度来看,我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有一段时间我将这归咎为学历低的因素,其实错了,是我自己没能很好的梳理所掌握的品质知识,并系统利用这些知识使自己的管理理念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才是前东家、现东家不愿意给我提供更进一步发展空间的最根本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43:55 | 查看全部
 许多年之后,回忆起这段往事,我猜想,新来的副总看到了我的短板,所以将我放逐下去,任我自生自灭。我也明白,他不是为了栽培我,为了让我进步才那么做的,但我理解他。
  
  职场从来是残酷的,对于不能马上使用的人,多数上司都会选择放弃。并不是每一个上司,都会替下属去设计职业发展的道路,指引未来的方向。可是阴差阳错,我的踏实爱干,以及受到妈妈“不走捷径”教诲的影响,竟然引发了自己第三度再启动,从头再来了一次。
  
  正是这次的放低身段、从零开始的心态,以及踏实的推进项目过程,让我终于将十年实践经验与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了一起。顾问公司为期两年的辅导即将结束,而我,似乎是上了一个两年的多对一深度研修班。这两年里,我对接过顾问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以及单个项目的辅导老师,听过他们的许多讲座。两年来,公司改变了很多,算得上是旧貌换新颜。而我自己,则像一只扑火的凤凰,终于在火的洗礼中经历了一次涅盘。
  
  “四周没路时,我向上生长”,这句话,对十多年后的我而言,不仅仅是一句旧作,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现在,又变成了我遇到问题时,陷入困境中,一种新的思考方式。面对被放逐的尴尬处境,我并没有深陷其中,自怨自艾,而是将之变成了新的学习、成长机会,变成了我为下一次突破的契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44:05 | 查看全部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文/孙开元
  
  我能到巴布森学院这里演讲,所走的不是一条繁忙的大道,而是一条属于我自己的路。关于这条路,我有四个故事和你们分享。
  
  机会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机会的。
  
  高中时,我很想成为运动队的一员。可是我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篮球场上的所有标志线都让我觉得非常可怕。这些运动的规则让我感觉无法适应,可对其他人来讲却是轻车熟路。结果呢,我在选拔赛上就退场了,因为我害怕教练会看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当然就意味着我无法参加任何一支运动队了——哪个教练想要一个连试一次都不敢的孩子?于是,我决定另辟蹊径。
  
  我通过研究发现,当时我所在的高中里还没有一种运动——曲棍球。如果学校里没人玩过曲棍球,那么所有人就都像我一样对曲棍球一无所知。所以,我就去问校领导:“如果我能找到教练和队员,我能不能组建一支曲棍球队?”他们看着我说:“当然了,孩子。”于是,我就按计划行事了——我找到了一名教练,又号召了一些男孩,就组建起了一支业余曲棍球队。这时的我没有了恐惧,成了一名相当出色的曲棍球队员,别人推举我为队长,这样我们就有了一支很棒的球队。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个启发:机会是可以自己创造的。是的,你可以等待条件到来,然后再采取行动,但你也可以自己创造条件,而在过程中,你创造的是属于你自己的条件。对于一个高中学校的运动队来讲是这样,对于一个企业或公司来讲也是如此。这个经历对一个人的帮助无法限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44:14 | 查看全部
 创造性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创造性的。
  
  高中毕业后,我进了大学学习艺术。后来我在贝肯山找了份工作,为一家出版公司搬箱子,美工师在苹果电脑上用Photoshop给这些箱子设计了图案并粘贴上。一天,美工室里的人都出去吃午饭了,我溜进去打开了一台电脑,用它设计了一本书的封面,然后把它打印了出来,装订好后和准备送到纽约由经销商和编辑们挑选的另外几个封面夹在了一起。
  
  艺术总监从纽约回来后,拿着我设计的书问:“谁设计的这个封面?”我手里正搬着个箱子,回答:“是我。”他看了四周问:“搬箱子的孩子?”结果,我的封面被选中了。总监后来给了我一个全职的工作:书籍封面设计师。这是我和一位着名设计师一起工作的好机会,为此,我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退学,然后借这次难得的机会成了一名学徒。
  
  这位设计师比我大30多岁,所以,除了学习设计,我还向他请教了很多,比如:“你是怎么知道何时向妻子求婚的?”和“你申请的第一笔薪金是多少?”你们上学时,别人曾问过你们很多问题,现在你们即将毕业,你们就要学会问自己一些问题(通过打听来学习是件很有趣的事)。
  
  在成为设计师的第一天,我走进了艺术总监的办公室,他把我叫到办公桌前,然后随手从书架上拿出一本颜色指南。他慢慢地一页一页翻着这本书,撕下了一小张颜色样本,一种咖啡色。他把这张纸放在桌子上,伸出一只手指,把它推到了我面前,然后说:“我想喝这种咖啡。”
  
  我正想着去哪里可以找到这种颜色的咖啡,他笑着告诉我,这是个玩笑。是的,你们所有人都是有创造性的,永远不要认为自己缺乏创造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44:21 | 查看全部
付出
  
  付出,是我第三个故事的主题。
  
  1987年德国曾有个浪漫幻想电影,名字叫《欲望之翼》,故事是这样的:两个天使受命来看护柏林,他们的任务是倾听人们各种各样的想法,但人们无法看到他们,他们也无法与这个世界进行实质的沟通。作为永恒的生命,他们存在的目的是保护这个现实世界,但不能参与其中。
  
  然而有一天,天使丹尼尔爱上了一位名叫玛丽安的马戏团女演员,他渴望知道吻她、吃东西和手握一杯咖啡时的感觉,也就是生活的感觉。为此,他作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放弃永生,下凡到了人间。他在整座城市里寻找着,终于在一家酒吧里找到了玛丽安。他们互相注视着,对对方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丹尼尔终于和这个他魂牵梦萦的女人结合了,电影也以一句“故事未了”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我给你们的第三个忠告来自丹尼尔的决定:要想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先做好巨大牺牲的准备。换句话说,你们必须要有为了自己的目标付出生命的精神。当然了,我不是真的鼓励你们付出生命,只是打个比喻,告诉你们要勇于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44:29 | 查看全部
帮助他人
  
  我的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帮助他人的。
  
  帮助他人是能够理解并分担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我们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这种天赋,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怎样接受它并且以建设性和有意义的方式使用它。人们经常是在取得经济上的成功后才会考虑到奉献他人,其不足之处是忽视了帮助他人的价值。因为有调查显示,人们的一个简单的选择、一次钱数不多的捐款就可能为他人解决大困难。
  
  RED产品公司的研究发现,每天只要两片药就可以让那些处在死亡边缘的母亲、父亲和孩子恢复健康,这种“穷人效应”意味着他们能够回到学校、回到工作、回到生活中去。别人的生活好了,自然会繁荣你的经济。我给你们的最后一个忠告是:你越早地帮助他人,你自己也就会越多地受益。
  
  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当我们帮助了他人时,也是帮助了自己。在思考利益之前,如何定义“价值”这个词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我鼓励你们每个人都能开拓出自己的机会、都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并拥有勇于付出的精神。要多问,学会换位思考,对他人保持一颗仁爱之心,这样你就能成为一名智慧并且能干的领导。记住这些,你们将不仅能改变世界,自己也会收获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44:36 | 查看全部
追求比钱重要的东西
  
  文/蔡洪平
  
  我的奋斗史
  
  中国从1978年到现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下年轻人的父辈都经历过这个文化兴盛的时期,这是一个容幸的经历。我早年插队、种田、打仗,1974年的西沙海战,1月19日,119海战我是参与者之一。
  
  我祖籍是南通人,在农村种了三年的田,在农村学会了几乎所有的农活,除了织布以外,没有人告诉我们要回去。毛主席说平下农民再教育,用一个政治口号把我们所有的人赶到农村刀耕火种,这种生活绝望到几乎想要自杀。
  
  第二年参军,当时军队是带着神圣光环的。当时,几乎全国的军人都是雷锋,我又是海军水兵、我很容幸的参加了西沙海岸战事。我作为海军炮兵经历了战争的全过程,然后知道了世界上的边界、国土不分阶级的是没有界限的,力量代表一切。现在的西沙群岛是我们当时打下来的。
  
  战争的经历、插队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在农村的生活使我懂得了,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下我都能生存,越困难我越兴奋,越困难反而觉得越踏实,这种功夫我已经练就了。因为我曾被打到过底层,军队的精神使我懂得了,战无不胜,我们会在这样的军队训练中,我们这些人敢于牺牲,为了某种追求我们可以付出一切,即便我现在是瑞银投行部亚洲区的主席,为了某种追求,比如说台湾要独立,我会放弃马上回到北京,参与到收回台湾的战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