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4:07:14 | 查看全部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你凭什么“为人”呢?就得学一门手艺,即掌握一种技能。这个技能,不仅指传统的各种手工艺,还指新兴行业所需的各种技术及推销、管理能力。总之,它是一种特长,一种能力或叫本事,它对社会、对他人有用,“有用”,你才能在这个世上立足存身。

  不管科技怎样进步,社会怎样发展,手艺人总是少不了的。手艺,虽不能发家致富,却可以养家糊口、安身立命。铁饭碗越来越少,公职是靠不住的。(励志文章 )即使抱着铁饭碗,学门手艺也不多余,“艺多不压身嘛”。当下,假如你会修电脑、手机,不仅方便自己,还可帮助他人。“助人如助已”,你平时多助人,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人们都会来助你。

  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人是本质自私的群体性动物。为在群体中立身,免不了拼搏、争斗,争斗中难免受伤,伤了要舔伤、疗养,只有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4:07:23 | 查看全部
人又是社会性动物,为在社会上生存,必须压抑本性中的自私、贪婪、懒惰即恶的一面;张扬大公、勤劳、奉献即善的一面。甚至违心地阿谀奉迎、假笑恭维。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人向社会展示的是身外之身,在社会上的活动是戴着面具在演戏。演戏是很累的,演了一天,要卸妆休息,只有回家。

  为此说,家是加油站,家是避风港,家是疗伤的地方。温馨的家才具备这样的功能,才能使船儿修补好、加足油,每天迎着朝阳,彭起风帆,去乘风破浪。

  想想远方的伟人,看看周围的熟人,有几人能完成这三件事,堪称圆满成功的人生呢?想来的确不易,同一本书,在不同的时期读,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认识。任何一门手艺,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需要不断的学习改进,往往活到老,学到老,也没学精。家庭想建好更难,那是两个人的事,不仅需要自己努力,还需要配偶配合。

  读书、学艺、家庭,都需要倾其一生苦心经营,方有望过得成功人生。好在来日方长,我们共同努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4:07:32 | 查看全部
实现梦想,每天坚持30分钟

  在你的脑海里是否一直有一个梦想,却像一座难以攀登的山,让你踌躇不前?程序员Derrick Schwabe也有一个自己的梦想,但是他有个计划能将梦想变成现实——从每天30分钟开始实行。这是他的实施方法。

  你每天刷牙吗?

  你每天都在为你的梦想而努力吗?

  没有?有时?

  如果你不刷牙,你的牙齿会开始腐坏。同样的,如果你不努力,你的梦想也会衰退。

  所以,梦想需要专注。

  而专注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让出一小部分时间(比方30分钟),纯粹的、不打扰的、集中注意力在你希望实现的梦想上。我保证你就能实现你的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4:07:52 | 查看全部
花点时间,分析这个理论。这个等式并不难理解:

  (集中的精神+花多少时间)×每天=梦想实现

  这个公式是很符合逻辑的,并且比大部分假设都简单。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挣扎呢?我觉得这个过程最大的挑战不是去实现梦想,而是缺少足够的自律。

  在漫长的登山旅程中,许多人选择了折返。其中原因并不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做(其实那是最容易的部分)。(励志歌曲)而是山的高大让我们害怕,觉得难以攀登到顶。我们被我们想象的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担心给吓坏了。因此,我们会感觉处在现在的位置会更加舒服,站在山脚,仰望山巅。

  其实,不要害怕上面有什么。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最重要的其实只是,开始往上爬。

  特别是:专注地向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4:08:10 | 查看全部
我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战略,提出这个原则来保证专注,同样用来保证梦想实现。

  试试,这是步骤,按照下面的建立一个列表:

  1、刷牙

  2、专注“梦想”30分钟

  这是明天的任务清单。你要在每个项目上标记完成标记。

  将“梦想”替换成你想实现的梦想,不管这个梦想多么难以置信。

  然后明天一天中,其他东西都是不重要的。你只需做这两件事。不多不少。

  我不是建议你明天一天原本要做的事情就不做。明天做你正常需要做的事,但是有一点必须牢记:明天只有这两件事完成了,才能算结束。

  如果你正确按照我的指导,我相信你将会有一种顿悟,实现进度是多么容易的事。在任何可以想象的想法上,如果你能保证一定量的可衡量的使你梦想实现的进展,这个等式将被成功验证。

  同时你将在下一天完成同样的练习,一天又一天如此。长期以往,在每一个可见的小小的进展下,你将完成一个伟大的突破。或者至少你会维持一副好牙齿。

  另外,30分钟只是个最少时间。当你长期坚持这个梦想,你会花更多的时间,从热情晋升到业余工作,甚至成为全职为梦想工作。但是,记住,没有山能阻挡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4:08:20 | 查看全部
竞争与实力

  在秀丽的日本北海道盛产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然而这种珍贵鳗鱼的生命却特别脆弱,它一旦离开深海就很容易死去,为此渔民们捕回的鳗鱼往往都是死的。

  在村子里,却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鳗,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几无死者。而与之一起出海的其他渔户纵是使尽招数,回岸依旧是一船死鳗鱼。因为鳗鱼活的少,自然就奇货可居起来,活鳗鱼的价格也是死鳗鱼的几倍。于是同样的几年工夫,老渔民成了当时有名的富翁,其他的渔民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时间长了,渔村甚至开始传言,老渔民有某种魔力,让鳗鱼保持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4:08:28 | 查看全部
就在老渔民临终前,他决定把秘诀公之于世。其实老渔民并没什么魔力,他使鳗鱼不死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在捕捞上的鳗鱼中,再加入几条叫狗鱼的杂鱼。狗鱼非但不是鳗鱼的同类,而且是鳗鱼的“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在面对众多的“对手”时,便惊慌失措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由此却勾起了鳗鱼们旺盛的斗志,一船死气沉沉的鳗鱼就这样给激活了。

  引入几个“对手”就能使使一船鳗鱼起死回生,老渔民的做法,不能不令人惊奇。而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竞争的地方也往往是死水一潭,一旦有了竞争,人们则斗志昂扬,激情四射,这正是竞争的力量之所在。

  在现代社会中,有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竞争与合作,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生活在社会中,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又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树有长短,水有清浊,芸芸众生忙碌于大千世界,他们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4:08:45 | 查看全部
 所谓竞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争胜过对方的行为,也就是双方争夺一个目标,而且只有一方能胜,而合作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双方有一致的目的,且双方共享结果。

  因为竞争,才有发展。微博上话说得好:没有iPhone,就不会有Android;HTC还叫多普达,Motorola也是半死不活;Sumsung和Sony Ericsson还在比像素;MTK还在卖双卡双待;NOKIA和Microsoft不会合作,你做你的Symbian,我卖我的Windows;发微博都还在用3寸的小屏幕敲键盘。

  有竞争才有发展,当然实力也是很终重要的。在职场中无论是你私企、国企、还是外企,亦或者是你个人,想要有好的发展,必须有实力。(励志名言)企业吧,你得有自己的产品、而且还要有特色,而且还要有一个好的团队,诸多原因都衡量个一个公司的实力。

  个人实力,不用说了。首先你得有学历,人家都说证书是敲门砖,想进好的企业,门你都敲不开,怎么发展自己。其次是能力,也许你会说,现在时能力第一吧,但是在中国,这学历仍然还是第一。最后就是包装了,人靠衣装马靠鞍,没有好形象你出门也是被打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4:08:54 | 查看全部
那么如何提升一个人的竞争实力呢,现在都是上班族的你,肯定没时间去看书,毕竟上了一天的班,晚上回来头昏脑胀的。能力呢,是长时间实践的来,在社会中学习的来,因此,短时间是不行的,这个嘛也要看个人的悟性。

  那么能短时间提升的也只有包装了。那么,先来一身差不多的上班职业装,再来一双合脚的皮鞋,还有一个工作包,如果在有一块名牌手表就更好了。如果还有富裕,那就来点香水,增加点个人魅力。不要跟我哭穷,想要赚钱、提升实力,首先你就要付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是懂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4:09:03 | 查看全部
如何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美国着名女演员索尼亚的童年是在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

  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满脸泪痕地回到家里,父亲问其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的同学说我长得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

  父亲听后并不说话,只是微笑。忽然父亲说:“我能摸得着我们家的天花板。”

  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停止了哭声反问道:“你说什么?”

  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我们家的天花板。”

  索尼亚仰头看看天花板。父亲能摸得到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她怎么也不相信。父亲笑笑,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别信你同学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符合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