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5:51:15 | 查看全部
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请问老师,我们今天讨论的课题与人生规划之间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老师说:“在人生的课题中,有很多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本该离开却选择了靠近,本该靠近的却又选择了离开,所以他们的人生路途,走得跌跌撞撞痛苦不堪。如果你们连分辨离开与靠近的智慧都没有,分不清什么是‘势在必行’,什么又是‘势所不行’,那么所有的人生规划都将沦为空谈,再怎么学也是枉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5:51:23 | 查看全部
生命是一捧沙
时间:2012-05-25 作者:小小Z 点击:1060次

  先来听两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留苏大学生,曾经做过几万人工厂的厂长,优秀聪明,潇洒儒雅,才华横溢,兢兢业业,因为业绩突出本来要去到一所蜚声海内外的大学去做校长的,却在临去该校报道的前一天因脑出血躺倒在家,家里人急忙将其送往医院抢救,人是救回来了,却变成了偏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且这一瘫就是二十几年,到最后,他在进入了耄耋之年之后又患上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每天在家躁狂不已,给家里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他的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并且留了洋,身边陪伴他的只有他的妻子,人们眼看着他的妻子一如既往的照顾他,并且成功的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人,眼看着他妻子的头发变成了花白色,并且因为照顾他而失去了一次次自己发展的机会,却无怨无悔。而他,还在继续的躁狂着,并且毫无知觉的躁狂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5:51:32 | 查看全部
 还有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药学界泰斗,驰骋药学领域40余年,培养了无数的弟子,而且这些弟子也遍布于海内外各大学府和研究所,她的命运一直随着国家的命运在上下起伏着,所以她一生中经历了无数次的颠簸,为了追求自己所热衷的事业,她和老公先后把两个孩子全托给幼儿园,致使两个患了重病的孩子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留下了永久的后遗症。当她在晚年的时候,为了让两个有残疾的孩子生活的更好,自己不辞辛苦的在几家公司承担顾问,却因为过度劳累,一头栽倒在她的狭小的实验室里,最后变成了植物人,在床上一躺就是五年,五年里陪伴她的只有年过古稀的老伴。

  上述的两个例子可能有一点极端,但是足以令人思考,两个主人公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们有灵性的生命结束之后,尽管他们的肉体上的生命还存在着,但是那已经不能称之为生命了,如果说有,也只如行尸走肉一般。

  那麽,生命到底是什麽?

  哲学上讲,生命就是一种偶然和必然,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文学上讲,生命存在于生与死之间,是岁月的流逝。法学上讲,生命就是一个个的有机体。我以为,生命的特质就是它的消耗流动性和不可逆转性。

  生命是什麽?生命是一捧沙,最初承载了满满的一捧希望,就像一个满满的沙漏,经过一道道岁月的流逝,这沙慢慢的从指缝之间流逝着,最初人们还不觉得,到最后当人们感觉到沙的数量在指缝间越流越快的时候,人们才大惊失色甚至恐慌:这沙快流完了!这一辈子也快结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5:51:40 | 查看全部
生命是一捧沙,人们小心翼翼的捧着手里的细沙,偶尔人们会腾出一只手做别的事情,却发现只用一只手捧沙,沙却流失的反而很快,于是人们想尽各种方法把沙的流速变慢,但是并不能阻止沙的流动,换句话说,无论人们如何在意,手中的沙最后都会流向大地,最后与大地合为一体。

  手中的沙,越用力从指缝中漏的越快,而且只能消耗,不能存储。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那些把金钱和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沙粒漏出的速度是很难控制的。因而很多人手中的沙早早的就消耗光了。

  如沙的生命很脆弱,人们只能消耗,眼看着手中的沙渐渐漏光,却不能再次往手里放沙,宛如一个银行,只能取钱,不能储蓄。试想,当我们为了某种目标抛弃一切的时候,可曾想到让我们的手中之沙流失的慢一些?所以,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手中的沙,努力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选择让自己手中的沙一直保持匀速消耗,是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5:51:47 | 查看全部
拥有一颗平常心,善待自己
时间:2012-05-25 作者:小小Z 点击:1640次

  编者按:世界是多变的,也是精彩的,保持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世界,善待自己,你将领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风景。哲理性的文章,欣赏!

  经历过一些事情后,回头想想。其实,在人生中遇到的事情,没有必要以太强的谁对谁错、谁好谁坏的心理去对待。凡事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地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通过不同的经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平和、乐观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或事,让自己始终有个好心情。这样,在工作中就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旺盛的精力。 

  从个人健康的意义来说,心灵健康应该是排第一位的。说服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有助于心理调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5:51:56 | 查看全部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交往的时候常常难免会产生一些争论,一些攀比,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彼此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传统医学认为:怒必伤肝。轻者会使人心神不宁,伤身损气,影响身体健康,严重的会导致举止失常,甚至一时冲动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逞一时口舌之快,因闲话惹得四邻不安、亲朋反目;唯利是图,引来杀身之祸。因此,何必争执你我谁是谁非,彼此间又何须说长道短。 

  说服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是你不至于跌入低谷的有力保证。如果总是好高骛远,虽有可能成功,但让你陷入失败深渊的概率就非常大。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人人都会有过失,对过失而言又分为无心之过与有心之过两种情况。当遇到的是无心的过错时,在心里和感情上我们容易宽恕;而遇到有心的过错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谁都很难对其宽容。然而要成为一名有修养的人,就要从宽容那些有心的过错做起。如果能够做到对有心过错的人都能宽容,那么,对待那些出于无心而犯的过错谁还会在乎呢?有时有的事情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却要自己强加容忍,做起来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那么这时候就不必强己所难,即使强忍了也于事无益,比较理性的办法是将其放置一边,待冷静后再去处理就比较容易了。 

  善待自己,转个弯,换一种方式思考,将会有不同的领悟和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5:52:05 | 查看全部
安然的总裁KENNY
时间:2012-05-26 作者:小小Z 点击:231次

  一个城里男孩kenny移居到了乡下,从一个农民那里花100美元买了一头驴,这个农民同意第二天把驴带来给他。

  第二天农民来找kenny,说:“对不起,小伙子,我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那头驴死了。”

  kenny回答:“好吧,你把钱还给我就行了!”

  农民说:“不行,我不能把钱还给你,我已经把钱给花掉了。”

  kenny说:“ok,那么就把那头死驴给我吧!”

  农民很纳闷:“你要那头死驴干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5:52:14 | 查看全部
kenny说:“我可以用那头死驴作为幸运抽奖的奖品。”

  农民叫了起来:“你不可能把一头死驴作为抽奖奖品,没有人会要它的。”

  kenny回答:“别担心,看我的。我不告诉任何人这头驴是死的就行了!”

  几个月以后,农民遇到了kenny。

  农民问他:“那头死驴后来怎么样了?"

  kenny说:“我举办了一次幸运抽奖,并把那头驴作为奖品,我卖出了500张票,每张2块钱,就这样我赚了998块钱!”

  农民好奇地问:“难道没有人对此表示不满?"

  kenny回答:“只有那个中奖的人表示不满,所以我把他买票的钱还给了他!”

  许多年后,长大了的kenny成为了安然公司的总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5:52:24 | 查看全部
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
时间:2012-05-26 作者:小小Z 点击:705次

  几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个领域中杰出人士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其中61名杰出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这些杰出人士竟然在自己并非喜欢的领域里取得了那样辉煌的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之外,究竟靠的是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艾尔森博士又走访了多位商界英才。其中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丽人苏珊的经历,为他寻找满意的答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一个音乐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音乐启蒙教育,非常喜欢音乐,期望自己的一生能够驰骋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但她阴差阳错地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一向认真的她,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可还是学得格外刻苦,每学期各科成绩均是优异。毕业时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MBA,后来,她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5:52:33 | 查看全部
如今她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在被调查时依然心存遗憾地说:“老实说,至今为止,我仍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假如’了,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艾尔森博士直截了当地问她:“既然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学得那么棒?既然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你又做得那么优秀?"

  苏珊的眼里闪着自信,十分明确地回答:“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我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那不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有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

  艾尔森在以后的继续的走访中,许多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出类拔萃的反思,与苏珊的思考大致相同―――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常常被安排到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领域,从事了并不十分理想的工作,一时又无法更改。这时,任何的抱怨、消极、懈怠,都是不足取的。唯有把那份工作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确与明智的选择。正是这种“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成其事”的高度责任感的驱使下,他们才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从艾尔森博士的调查结论,使人想到了我国的著名词作家乔羽。最近,他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里坦言,自己年轻时最喜欢做的工作不是文学,也不是写歌词,而是研究哲学或经济学。他甚至开玩笑地说,自己很可能成为科学院的一名院士。不用多说,他在并非最喜欢和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人民做出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贡献。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话已经是句耳熟能详的名言。但是,“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却容易被人忽视。对许多杰出人士的调查说明,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即使在自己并非最喜欢和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创造出非凡的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