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51:56 | 查看全部
卓越,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态度
  
  这几年,不管在我的写作内容或在不同场合分享生活经验时,我都喜欢提到“态度”这个东西。其实它是有缘由的。因为在我这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有过两次和它有关的“刻骨铭心”的痛楚和觉醒经验,因而促使我能以比较深刻的心情去看待它。
  
  第一次是我刚上大学时。记得那天我在台北的街头等公交车去上学,站在我身旁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年轻男老外,估量是来我们学校的交换学生或是来学中文的。等车的时间有点长,这位老外可能为了打发时间,因此转头问我读的是哪个科系?由于还不太有经验和老外直接对话,我当时紧张得完全记不得我念的科系的英文该怎么说,因此结结巴巴的答不上来。
  
  没有想到就在我满脸通红、结结巴巴的过程中,那个(没素质的)老外居然就用十分鄙夷的眼光和脸色斜眼看着我,并冷冷的撂下一句话:你确定你是大学生?!然后就撇过头去,再也不瞧我一眼!
  
  从那天之后,我就发誓要好好的把英文口语学好。但那时我还没有领悟并学到“态度”。
  
  第二次的惨痛经验是在巴黎。
  
  为了省下地铁钱,我在巴黎时每天都背着大大的书包走三站地往返学校和住处之间。通往学校的路上有着一排精致的商店,每天我背着书包,浏览商店的橱窗,走着、走着就到了,因此不觉得路途遥远。(励志文章  www.lz13.cn)在那排商店中,有一间十分精致美丽的服装店,每天“瞻仰”那家服装店漂亮的橱窗和里面所陈列的衣服,是当时手头拮据穷学生的我的一个小小的虚荣梦想。
  
  有天早上上学时,我快乐地发现这家服装店挂出了换季打三-五折的告示,当时就想,嗯,也许下课回来的路上可以进去看看。(此前虽然每天经过,可我从来没敢走进去过)。
  
  当天下午四点左右,我终于走进了这间美丽的小店。小店里除了左右两排吊挂的衣服之外,小小的店中央还摆了两个堆满衣服的推车,许多法国女人已经在那里挑选并试穿衣服。我怯怯的走近推车、怯怯地看看价格吊牌、怯怯地拿起一条长裤、并怯怯地询问店员我是否能试穿?
  
  当时那条长裤并不合身,我因此又拿了另外一条,可惜还是不合身,就在我伸手从推车里准备拿第三条长裤时,当着众人的面,那位(没素质的)法国女售货员竟挡住了我的手,冷冷地说:你不可以再试穿了!
  
  我当时只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冲到了脸上,全身因羞辱而轻微地颤抖,在一阵晕眩中,我慌乱地拿起收银台边挂着的一串项链,几乎是以“玉石俱焚”的心情,花了120元法郎买下了它,然后几乎是脚不着地的逃离了商店。(我为自尊所付出的代价是:连续两个星期只吃得起干干的法棍面包!而那串铭记着羞辱、依照当时物价所费不赀的项链,早就被我潜意识地给丢失了!)。
  
  满带着受伤和羞辱的心情离开了那家商店之后,灰蒙蒙的天空正下着毛毛细雨,在我一路跑回住处的路上,和着雨水,我的脸早已被泪水完全浸湿。
  
  当天晚上,心情稍微平复之后,我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回想下午的过程,强迫自己找出问题的原因:为什么别人都可以一再试穿,而我却不能?为什么她敢用这种态度来对待我?
  
  最后,我明白了!因为是我“允许”她这么对待我!因为我的态度、我的神情、我的举止,告诉她:“你可以欺负我!”。
  
  从这件事情之后,我开始学习并慢慢地变得比较坚强,我从疼痛中学会相信自己和肯定自己的重要,也了解在平衡的人际关系中得先学会取悦自己再取悦别人。此外,从我所受到的羞辱里,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宽厚待人和更柔软温和,因为我知道态度决定高度,它不仅仅传递了你将怎么对待你周围的人,也传递了希望周围的人如何对待你。
  
  诚挚地希望我刻骨铭心的经验,能为你带来这样的启发:卓越,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52:07 | 查看全部
人因为梦想而伟大
  
  一位总经理向我咨询:“杨教授,我刚成立了一个公司,现在十分缺人,尤其缺做管理的。很多朋友都劝我去别的公司挖人,你觉得这个建议可行吗?”
  
  “这要看你是想喝特效药,还是慢性药了。特效药,见效快,可立马解决疼痛,但无法根治病源;慢性药,见效慢,但能彻底消除隐患。你看你选择哪个?”
  
  总经理颇感稀奇:“特效药?指的是啥?慢性药,指的又是啥?”“特效药呢,就是诱人以利,慢性药,则是诱人以梦。”我解释。
  
  总经理这次回答的挺干脆:“哦,那我选择服慢性药。可怎样才能诱人以梦呢?”
  
  是啊,怎样才能诱人入梦呢?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企业家在琢磨这个问题,也做了好多无可奈何的尝试。比如说,常见的招数就是用高薪引诱,可一旦别家出价更高,人才就会跳槽。但如果不用这招的话,实在是想不出啥好招。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肯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这话用在此处,再也贴切不过。走不通“高薪门”,那咱不妨走一下“梦想窗”。
  
  马云在酝酿成立阿里巴巴的时候,支持他开公司的就她老婆一个人。马云虽然很激情,但他也明白,俩人合伙搞个小餐馆还行,开公司就有点调戏国家政策了,毕竟那时国家规定,公司最低也要五人起步。可怎样才能让他人加入阿里巴巴呢?
  
  给钱?开玩笑,万元户能够几个人分啊;给官?别逗了,一个班上就俩人,榜眼和倒数第一有啥区别?求情?(励志文章  www.lz13.cn)即使求来了信任,那能求来尊重吗?这些招都不行,难道就这样放弃梦想吗?也许是梦想给了马云启示,马云最终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式:给别人说梦,然后让他们与你一起做梦,最后共同拥抱梦。
  
  掌握了方法后,马云就开始不断地拉人入梦。在梦想的引诱下,阿里巴巴十八罗汉渐渐成形。他们其中有的是在广告公司上班,幻想去马云那里拉生意,结果生意没拉成,自己却入伙了;有的是记者,结果在采访马云后,立马辞职入伙……这些人聚在一起,不为别的,只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甘愿忍受着月薪五百,天天泡面的生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云最后也没有辜负他们的信任,至今“十八罗汉”个个身价过亿。
  
  透过阿里巴巴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挖人不如诱人,诱人莫若诱梦。人因为梦想而伟大,当然也会因梦想而入魔,并不是所有的梦都是美好的,比如说像希特勒那样的人,就是专门诱人作恶梦的。
  
  所以啊,还要补一句:诱梦要诱得光明、诱得坦直、诱得坚定,诱得强烈。要不,跟你作梦的人也不会那么多,他们的梦也不会那么美。
  
  最后,再总结一下主题:诱之以利不如诱之以梦,诱之以梦当诱之以美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53:10 | 查看全部
俞敏洪:何必为现在的“无能”而纠结
  
  当你跨入大学校门,就意味着你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此时的你不需要太关注过去,不需要关注现在入读的大学是好还是坏,不需要关注家庭出身是农民还是工人,不需要关注自己长得好看还是难看,甚至不需要关注未来到底是出国留学还是留在国内深造,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外在的东西。外在的东西尽管在一定阶段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从长远的一辈子来看,却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重要。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你不必纠结于自己现在到底有没有能力。我常说一句话,“不要用你的现在去判断你的未来”,因为你的未来不可判断,你要去努力塑造你理想中的未来。我常常听到有人说:“俞老师,人是有命的。他的命就是好,没办法,生在有钱人家里,什么资源都有,大学一毕业的时候就有大把的钱创业,而且天资聪明,一创业就成功。你说我们这些人怎么比?”确实是,表面上看是没法比的,短时间内也是没法比的。但是,从长远来看,一个人拥有的资源多并不能决定他一辈子必然成功,有些人一辈子就是躺在这个资源上睡大觉。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那些最初并没有拥有多少资源的人,通过努力,最后成为了拥有较多资源的佼佼者。比如马云,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他的父亲是拉三轮车的;又比如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我的父母都不识字。我们俩都不是天生有“好命”的人,但到了今天,毫不夸张地说,我们都拥有了一部分不错的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我和马云的经历至少说明天生的资源与成功并不是完全划等号的。当然,我们会尽可能地利用这些资源为更多的人服务。
  
  我们讲到一个人的社会资源时常常会提到命运。有些同学说命运是注定的。命运是不是注定的?有一部分是的。就像我之前说的,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长什么模样,这些是注定的。除此之外,其他的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应该予以充分关注的是可变的命运,而不是为注定的命运长吁短叹。什么叫可变的?人的运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偶然的,一种叫必然的。一个人如果寻求偶然的运气,往往会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但一个人如果寻求必然的运气,常常会收获光辉灿烂的人生。什么叫偶然的运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农民看到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很高兴地捡起来,他由此推断每天都会有一只兔子撞到这个树桩上。于是,他从此不再干活,天天等着兔子来撞。等了一辈子,树桩等烂了,头发等白了,但是兔子依然没来。(励志文章  www.lz13.cn)他的问题就在于把偶然的运气当成了必然的运气。什么是必然的运气?如果农夫推断这个地方有动物,就积极地把自己变成一个猎人,这样一来,他这辈子打到的可能不只是兔子,还有可能是老虎。要知道,主动出击和被动生存有着天壤之别。也许一个人吃苦的命不能改变,但是命的层次可以改变。我是怎么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现在的我呢?是通过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遭遇一次次的失败不气馁,经历一次次的挫折不罢休。
  
  我常喜欢讲一个故事,说的是人心的变化如何带来命的变化。有一个人考状元,路上碰到一个老和尚,问他要干什么,他说考状元。老和尚看了一下他的面相,说你不要去考了,你没有状元的命,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吧。但已经走到半道了,他不甘心,就继续往前走。当他走到一条河的河边时,突然发现有人落水,他心生善念,于是跳到河里把落水之人救了上来。从河里出来,衣服全湿了,没办法,他又跑回了庙里。老和尚这时候又见到他,说:“奇怪了,你出去了不过两个时辰,再回来,你的命就变了。你的脸上已经显出状元公的面相了。”为什么?就因为此人心生了善念。这个人原本是个自私的人,这次因为生了善心,把人救起来了,所以命就改变了。这听起来好像是一个编出来的故事,但是我相信它。我相信一个人的心变了,他的世界就会改变,那么他的命运也就随之改变了。
  
  到命运。有些同学说命运是注定的。命运是不是注定的?有一部分是的。就像我之前说的,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长什么模样,这些是注定的。除此之外,其他的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应该予以充分关注的是可变的命运,而不是为注定的命运长吁短叹。什么叫可变的?人的运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偶然的,一种叫必然的。一个人如果寻求偶然的运气,往往会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但一个人如果寻求必然的运气,常常会收获光辉灿烂的人生。什么叫偶然的运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农民看到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很高兴地捡起来,他由此推断每天都会有一只兔子撞到这个树桩上。于是,他从此不再干活,天天等着兔子来撞。等了一辈子,树桩等烂了,头发等白了,但是兔子依然没来。他的问题就在于把偶然的运气当成了必然的运气。什么是必然的运气?如果农夫推断这个地方有动物,就积极地把自己变成一个猎人,这样一来,他这辈子打到的可能不只是兔子,还有可能是老虎。要知道,主动出击和被动生存有着天壤之别。也许一个人吃苦的命不能改变,但是命的层次可以改变。我是怎么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现在的我呢?是通过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遭遇一次次的失败不气馁,经历一次次的挫折不罢休。我常喜欢讲一个故事,说的是人心的变化如何带来命的变化。有一个人考状元,路上碰到一个老和尚,问他要干什么,他说考状元。老和尚看了一下他的面相,说你不要去考了,你没有状元的命,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吧。但已经走到半道了,他不甘心,就继续往前走。当他走到一条河的河边时,突然发现有人落水,他心生善念,于是跳到河里把落水之人救
  
  努力、勤奋,再加上正确的志向和目标,这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惟一道路。请大家一定相信,不管今天的你所处的环境如何,不管今天的你身处何地,只要你心中真正有生命的热情,只要你相信你的未来总有一天会变得更加美好,只要你相信努力和奋斗的力量,你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53:23 | 查看全部
这些将决定你未来的前程
  
  年轻人,你的弱点我知道。我不是你的老板,所以你不必担忧,但这很重要!你不够勤奋,你总能找到不勤奋的借口。借口就是灰,有多少灰就有多少借口。你爱说,口才也是才,但不能只会说,还要会做。你爱撒谎、你爱变、你爱耍滑……
  
  年轻人,请允许我这样说,因为我比你大。
  
  中国人最讲资历,年龄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资历。你的优点是年轻,你的弱点我知道。
  
  一、你不够勤奋。
  
  勤能补拙。即便你足够聪明,再加上勤奋的品质,你一定会出类拔萃。可惜,你总能找到不勤奋的借口。借口就是灰,有多少灰就有多少借口。面对你的借口,我只有笑笑,点头。你不是幼儿,需要我哄;你不是我的孩子,如果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极有可能厌烦。但如果你今天不勤奋地学习,明天就一定要勤奋地找工作。
  
  你是一名学生记者,你热爱记者的工作,毕业后想当记者,但是当天的新闻你都要拖到第二天才交稿,在我督促之后,你仍然决定第二天再交稿———哪个新闻单位会要这样的人当记者?
  
  二、你爱说。
  
  我知道你的口才很好。口才也是才。相比笨嘴拙舌的孩子,能说是你的优点。(励志文章  www.lz13.cn)但不能只会说,还要会做。头头是道地说完一个策划,你还得认认真真地把它写出来。如果你不会写,可以练。如果你不想写,那就错了。
  
  未来的老板,没有时间听你滔滔不绝地演说。你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是,刚说出一个想法,老板就打断你的话,让你拿出一个方案来。说一千道一万,真要让老板重视,你还得把文案整齐地摆在他的案头。
  
  三、你爱撒谎。
  
  你有事可以请假,有病就去治病。但在学生时代,最好不要撒谎。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但善意的谎言太多太滥就适得其反了。而且,你的谎言,有时并不善,随口就来,若有其事。
  
  在这个时代,验证你是否撒谎比吹个口哨都容易。我不揭穿你,是维护你的自尊,但你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就大打折扣了。
  
  尽管,我决定不了你的前途,我也相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决定别人的前途,但,若干次的“折扣”累积在一起,一定会让你想完美的人生频现破绽
  
  四、你爱变。
  
  见异思迁是年轻人普遍的特点,年轻人普遍眼高手低。但任何工作都要一步步来,齐头并进不是不可以,但你得确信有这个能耐。在此之前,一环一环地把工作干好。
  
  有些工作,不同的人干,有不同的结果。比如两个碟子,看起来都很干净,但由于清洗的流程不同,干净的程度甚至有天壤之别。工作的效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你一门心思去做一个工作,直至达到你眼中的完美,这才是第一个层次。
  
  但你看起来并不在乎,总是毛毛糙糙地交差。殊不知,放弃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你做得再多,也不过是凑数罢了。
  
  五、你爱耍滑。
  
  比如在一个组织当中,每个人都有分工,但工作不是一块豆腐,不能像切豆腐似的把工作分得那么清楚。否则,那就不是一个组织,而是自动化流水线。
  
  你的角色可能是演员,但当你不演戏时,你有两种选择,一是看着旁人忙忙碌碌,而你袖手旁观;二是尽力帮助别人做点事,与大家融为一体,帮忙不添乱。而你,不爱动手,动了也“轻描淡写”。其实,大厅之中,我一眼扫去就能从每个人的动作、神态中,清晰地看到谁在认真工作,谁在敷衍。
  
  一个学生组织中的所谓工作,其实准确地说不是工作,是在演练。你是为在你自己积攒经验。换而言之,我喜欢踏踏实实工作的年轻人。你未来的老板,也一定喜欢踏踏实实工作的年轻人。
  
  你的弱点我知道。我不是你的老板,所以你不必担忧。我是你的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最宝贵的是单纯,金钱与诱惑与我们无关。因此,你听到的都是真话,但你未必当回事。只是,等到老板对你说这番话时,你想一想,就知道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53:46 | 查看全部
看不清未来,就做好现在
  
  我搞教育搞了九年时间,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在中国,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年轻白领,如果你让他们用两个字形容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那么这两个字十有八九会是——迷茫。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仿佛迷茫是常态,不迷茫才是“变态”。迷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搞不清现在应该做什么,担心现在做的事情都没有用。比如,大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知道自己将来毕业出路在哪里。考研吧,又不喜欢搞研究,跨专业考研又不知换什么才是自己喜欢的,又不知道能不能考得上;出国吧,又没钱,外语又学不好;找工作吧,觉得就业很困难,找什么工作都是那点工资,养不活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我到过很多中国的大学,学生们全都问我这样的问题。如果已经工作,也常常会问我“自己的出路在哪里”,说现在的工作不喜欢,可是又不知道能做什么,到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的工作没有前途,没有出路,工资低,管理又不正规,提拔的机会又少。所以年轻白领们拼命换工作,可大多数时候发现,换的这份工作还不如以前的工作,所以又换。美国人平均一生才换四次工作,日本人只换不到两次工作,可是我认识的很多中国大学毕业生,在毕业的头五年里就把四次工作都换完了。
  
  其实,假如你问我,我的未来在哪?我也不大说得清。我的未来应该是,要不继续在杭州新东方当校长,要不换个新东方学校继续当校长,要不调动到集团总公司工作,运气好的话过个几年能在职位上再提升一步。如果将来极其不顺利,也没准得换个工作,再找个培训机构去打工,或者自己创业也说不定。但是这都是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现在我甚至不知道应该给我儿子上哪里的户口。如果上杭州户口,将来万一我调走了;如果上北京户口,将来万一我一直在杭州……尽管这么多不确定性,但是我一点都不迷茫。我始终坚信一点:如果你看不清未来,那么就做好现在!
  
  我深信,我未来的每一步是否成功,都是基于现在的这一步走得是否成功的。我只有把杭州新东方的业绩干好,把杭州新东方的团队带好,我才有可能有更好的下一步。如果业绩非常好,团队非常好,那么我将来如果调一个学校,会调一个更大的学校;如果调动到集团,会是更好的岗位;就算要换一份工作,我也有筹码去跟新东家要价;如果要创业,我作为专业人士,麾下也更容易聚起一彪人马。所以,只要我干好现在的工作,我不发愁未来,尽管并不确切地知道未来是什么,但它一定会比现在更好。而如果相反,我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而感到迷茫和倦怠,那么我工作没有热情,人生没有目标,带给周围的同事也是一种半死不活的感觉,谁都不愿跟我相处,最终业绩一团糟,团队带不好,那我会有未来吗?什么未来都没有,甚至会一不小心输了现在。
  
  我认识一个北京人,他是搞动物学的,但是他研究的是一个非常冷门的方向:蟑螂。很少有人研究这种令人恶心的生物,所以他的工作一直不受人理解,甚至家人都嫌弃他。但是他就是对蟑螂特别着迷,天天与蟑螂为伴。他的职业生涯的前十五年都非常低迷,过着非常清苦的生活,出版了不少书但都没有销路,无人问津,可他从来不气馁也不后悔,他喜欢研究蟑螂,喜欢研究这种生命力顽强而又给人类造成巨大困扰的生物。直到十几年前,北京突然开始闹蟑螂,严重的程度简直令家家谈蟑螂色变。(励志文章  )然后突然有人发现了这么一个蟑螂专家,他出版过很多著作,讲蟑螂的习性,蟑螂的特点,如何防治和杀灭蟑螂等等。于是他突然红了,上电视,录广播,受采访,写专著,开公司,到处有人请,所有人突然开始尊重这样一位本来人人避而远之的蟑螂学家。他职业生涯的前十几年无人问津,孤独清苦;后十几年大发其财,红透京城。现在,他统领着上百人的研究团队,主导着几十亿元规模的生物化学公司,出版了几十本著作,受着无数人的尊敬。当初他知道蟑螂会肆虐京城吗?当初他知道他将来所有的辛苦都会得到回报吗?真的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假如他当初没有坚定地做好他的研究,而是在别人的劝说下放弃了他的爱好,那么,他一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我经过十几年职场打拼总结出来的话:看不清未来,就做好现在。
  
  如果我是大学生,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那我就拼命学好英语,学好我的专业课,至少在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的英语比谁都强。我又有自己的一门专业,那么我找什么工作都比较容易,我可以进外企,可以出国,也可以进新东方。如果我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白领,我就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做得比别人都好,我一定能获得提拔的机会。有学生问我,吕老师,我想学一门第二外语,你说学什么好?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学二外?他说因为我不喜欢学英语,英语学不好,所以想换一门外语学学。搞外语教学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如果学不好英语,其他什么外语都学不好。我从不相信一门外语学不好,换一门外语就能学好。只有你能学好一门外语,我才会相信你能学好另一门外语。其实,工作也一样。一份工作做不好,换一份就能做好吗?或许你会说现在这个工作不适合你,换一份适合你的工作就能做好。但事实是,职场打拼多年的人会知道,如果一份工作做不好,换一份也挺难做好的。
  
  所以,假如你看不清未来,那就做好现在吧!现在的事情做好了,机会自然就来了。
  
  如果你觉得迷茫,现在就不努力,那么你终将一事无成。如果你觉得迷茫,但是坚定地做好现在的事情,那么你终将变得不再迷茫。
  
  送给大家这句话:看不清未来,就做好现在。
  
  来源:新东方博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54:42 | 查看全部
吃苦总会造就成功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以为受苦是一种磨难、打击和损失,他们再也不知道受苦其实是一种获得、领悟和生命的再造。
  
  说一句我自己的亲身体会,一个人生活得太顺利,免不了会自高自大,为所欲为;一个人生活得太富足,免不了会骄奢傲慢,崇尚浮华。我们的生命如果没有一点波折、一点阻碍,就很容易会沉溺在自我满足的世界里,无法超越自己现有的思想境界,而生命的停顿,其实就是一种死亡。绝对的死亡。
  
  要说到受苦,虽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痛彻心扉,却能刺激我们自己的神志清明、性灵觉醒,在“痛定思痛”之后,增强我们的内涵,修正我们的行为,调适自己与天,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就是一种进步,一种成长。
  
  我们受苦,有时候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纵情酒色,暴饮暴食,肠胃一定受损,身体吃亏;舍大路而就险径,出事的危险率必然增加。我们如果不遵守自然的法则,上天也往往借此向我们提醒警告。免得因为我们的愚鲁无知,而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损失。
  
  我们犯错,无论是无心还是有意,最后都必须要承受错误所带来的结果:或者是一种教诲管束,或者是上天给我们惩处,好叫我们醒悟,及时回头。(励志文章  )因此,受苦也往往在无形中化解了生命中许多窒碍困厄,帮助我们成为一位通达睿智的人。
  
  有时什么原因都没有,受苦单单只是上天为要磨练我们的心志。不断的挫折以淬炼我们生命的弹性与耐力,不断的打击以造就我们生命的坚实和强韧,流血的胸口是为了让我们更能体会他人的创痛,更贴近人心、更温柔地拥抱大地。
  
  正因为受苦,我们才会了解人生的有限,便对上天多一份敬虔庄重,对生命多一份珍惜尊重。小苦、小智慧,大苦、大智慧,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渐渐受益的。
  
  我这一辈子,自己也弄不清楚我究竟吃了多少苦,吃过多少苦。虽然这一切已经过去了,可是我依然记忆犹新。自从我开始做博客起,我突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真理。其实我过去所吃过的苦,给带来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似乎觉悟到我过去吃的苦,实际上是一种收获。我现在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年轻,这都要感谢过去吃得苦。为什么呢?你听我跟你慢慢的说。
  
  我所吃过的苦,其实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他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灾难。他给我带来的是,成就了我一番作为的催化剂。
  
  我能够做的结论,就是吃苦总会造就成功。信不信由你。
  
  来源:八秩老翁创作励志博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55:03 | 查看全部
 孙红雷:母亲靠捡垃圾把我养大
  
  作者:张俊以
  
  小学四年级时,孙红雷得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因为母亲下班后,要去捡破烂贴补家用。一天,母亲轻言细语地对他说:“三郎,你放了学也和妈一起去捡好吗?”“不,我要做作业。”他飞快地答道,不敢看母亲的眼睛。这以后,孙红雷开始变得孤僻、沉默。
  
  有一天,孙红雷放学回来,走到二楼楼梯口时,看到母亲正背对着他站在走廊里。“请问,家里有人吗?”孙红雷听到母亲讷讷的声音,几秒钟后那家的门“嘎吱”开了,却很快又“哐当”一声关上了,伴随着没好气的一声:“又来借钱?我们没有钱!”孙红雷鼻子一阵发酸……
  
  “走,妈,今天我陪您一起去捡破烂。”一个周末,13岁的孙红雷主动牵起了母亲的手,那天,母子俩直到天色发黑才回家。第一次随着母亲外出做事,孙红雷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为了捡一个漂在臭水沟里的塑料瓶子,母亲不惜脱了鞋走进发黑的脏水里;在一家书店前见到几张破牛皮纸,他刚捡起来就被老板呵斥:“滚!叫花子。”
  
  然而,母亲对此种种却习以为常,脸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微笑。中午,当母子俩坐在河堤边的石头上休息时,母亲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橙子,剥开,反复挤压几下,然后掏出一面小镜子,对着它把那些橙汁一点点细致地涂在脸上,看着儿子诧异的眼神,她一边涂一边笑道:“橙汁可以美容呢。人家看不起我们不要紧,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爱自己,要让自己快乐。”“妈……”那一刻孙红雷震惊了,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无比敬佩。
  
  1995年5月底,孙红雷揣着8000元和一部手机,来到北京报考中戏。700多人参加考试,孙红雷成了唯一的幸运儿。
  
  母亲杨淑英特地来到北京看望儿子。同学们吵着要老人家请客,她高兴地答应了,将孩子们带到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由于这些上中戏的孩子家境都比较好,满不在乎地点了不少菜,结果七个人一顿竟吃掉了八百多元。母亲临走时,孙红雷发现母亲居然没有买卧铺。“这么远的路,您省这点钱干吗?”孙红雷急了。(励志文章  )母亲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低下头说:“三郎,实话给你说,妈没钱了。”“我给……”话一出口,孙红雷突然意识到,自己手上也只有几十元了,那8000元,吃住加上学杂费,也所剩无几。“对不起,妈。”孙红雷哽咽了。母亲抬起头,苍老的脸却笑成了一朵菊花:“别这样,你这么有出息,妈不知道多高兴,妈就是一步步走回去也愿意。”孙红雷紧紧攥着母亲的手,眼泪蓄满了眼眶。
  
  孙红雷跻身一线演员行列后,2004年8月,他特地把父母接到北京,然后将一把钥匙放到了母亲手心:“妈,以后您二老就在这里养老吧,这套房子就算我送给妈的礼物。”杨淑英像孩子般咧开嘴笑了,笑得那么沉醉……这是一个母亲最幸福的时刻。
  
  2008年春节,大年初七那天,因为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越来越严重,母亲在孙红雷怀里永远地睡着了。
  
  生活还要继续,只是很多人发现,经历了丧母之痛的孙红雷,在演技上有了微妙的改变。以前他扮演的角色都是一味的剑拔弩张、冷硬入骨,而现在,他开始在角色里注入一些崭新的东西。比如《梅兰芳》中邱如白“阅尽天下爱恨”的孤单与收敛,比如《潜伏》中余则成“泰山压顶而不改色”的执著与沉静……孙红雷更成熟了,也更有担当了!2010年9月21日,在第八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上,孙红雷连夺“最佳表演艺术奖”“最佳人气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在万众瞩目下举起奖杯时,孙红雷含泪说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感谢我那天堂里的母亲。”
  
  那一刻,喧哗的现场一片寂静,只有轻轻的欷歔和哽咽声。在晶莹的泪光中,孙红雷仿佛又看到了母亲,她在不远处对他温暖地微笑,就像握着从未曾熄灭的爱和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55:18 | 查看全部
 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
  
  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活出你自己,而不是别人认为你应该做到的自己。
  
  什么才是成功的人生?
  
  现在的我,会这样认为,成功的人生不是实现了你设立的某种比较远大或者某些现实的目标,比如建立一个公司,比如赚多少钱,比如有一个很好的家庭,比如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比如让别人都尊重认可你,比如……
  
  前两天与一位与我有许多相同教育观念的家长聊天,她说她希望将来她的女儿能够自己决定自己要学什么,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按照家长或他人的意愿去做。
  
  于是我谈起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说这一理念真正伟大之处是让每个不同的孩子自由生长成他们应该成长成的样子。
  
  我举了个例子,比如这个孩子是一颗萝卜种子,那他就应该努力自由生长成为一棵他所能长成的最好的萝卜,如果这个孩子是一颗青菜的种子,那他就应该成长成一棵他所能长成的最好的青菜!
  
  切记,不是最好的萝卜青菜,而是他所能长成的最好的萝卜青菜,他不需要做世界上最好的萝卜青菜。
  
  他只需要较完美地实现自我就行了,不必和别人比!
  
  而不是,不管他是萝卜种子还是青菜种子,一律必须长成一个样子,必须长成西红柿的样子!
  
  你自己做到了最好的自己——你自己成功了,你就成功了——你的人生就成功了。
  
  回归到那句话——Be the best you can.——做最好的自己。
  
  由于受到了成长环境,文化,历史的影响,我们一味地追求一些看似已经树立在遥远处的现成的目标:工作,钱,房子,家庭,朋友圈,地位,名声……
  
  为了达到那个或遥远或高高在上的目标,我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快乐,牺牲自己的心灵,甚至牺牲某些人性。
  
  有谁在倾听自己内心的召唤?
  
  有谁知道自己的内心究竟渴望着什么?
  
  我们需要成长成我们内心所希望的那样,而不是别人所希望的那样。
  
  我们需要做内心所渴望的事情,(励志文章  www.lz13.cn)而不是别人认为你所渴望的事情。
  
  再简单一点说,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我想到了F1赛车里的偶像级人物冰王子莱科宁,前年还是去年,他在鼎盛之时毅然放弃了万众注目的F1赛场,毅然离开了热爱他的万众车迷,而选择了去参加那种低级别的轿车比赛。
  
  很多车迷都觉得可惜万分,可是莱科宁的脸上却不再有冰王子惯有的冷峻,而是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
  
  我为什么要按照你们认为的那样活?——每个孩子,每个成人都应该问自己这句话。
  
  活出你自己,而不是别人认为你应该做到的自己。
  
  倾听你内心的呼唤,找到你内心所渴望的,然后,努力朝着你本应该的样子做,你本应该的样子活。
  
  假如你是一棵白菜,那就让自己成为你可以成为的最好的白菜。
  
  这样你才会快乐,才会是真的自己,才会是——人生的成功。
  
  所以——如果你还不明白,我再罗嗦一点——假如你是一棵白菜,但却按照人们所希望你的那样子,长成了一棵世界上最好的萝卜,那你的人生也不会是成功的人生。
  
  正如那些渴望变性的人们,一个认为自己是女孩子的男孩子,或者渴望做女孩子的男孩子,即便是他做到了最成功的男人,比如美国总统,或最成功的老公,他的内心也不会感到真正快乐。
  
  因此,人生成功与否,不是别人说了算,而是你自己说了算,你的内心才是你的主宰!
  
  时隔多年,终于绕回到了我非常欣赏的这句印度哲人的话——最远的行程是原地踏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55:36 | 查看全部
爱默生:相信自己
  
  我们今天应该确凿地说出今天的想法,明天则应确凿地说出明天的意见,即使它与今日之见截然相悖。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所确认的东西众人也会承认——这就是天才。
  
  尽管摩西、柏拉图、弥尔顿的语言平易无奇,但他们之成为伟人,其最杰出的贡献乃在于蔑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说出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一个人应学会更多地发现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即过的火花,而不只限于仰观诗人、圣者领空里的光芒。可惜的是,人总不留意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就把它抛弃了,仅仅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
  
  在天才的著作里,我们认出了那些自己业已放弃的思想,它们显得疏异而庄严。于是,它们为我们拱手接纳——即便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没有比这更深刻的教训了。这些失而复得的思想警谕我们:在大众之声与我们相悖时,我们也应遵从自己确认的真理,乐于不作妥协。
  
  随着学识渐增,人们必会悟出:嫉妒乃无知,模仿即自杀;无论身居祸福,均应自我主宰;(励志文章)蕴藏于人身上的潜力是无尽的,他能胜任什么事情,别人无法知晓,若不动手尝试,他对自己的这种能力就一直蒙昧不察。
  
  相信自己吧!这呼唤震颤着每一颗心灵。
  
  伟人们向来如此,他们孩童般地向同时代的精英倾吐心声,把自己的心智公之于众,自本自为,从而拔萃超类。
  
  但人们却常被自己的意识关进了囚牢。一旦他的言行给自己带来声誉,他便受制于众人的好恶,从此难免要取悦于人。他再也不能把别人的感情置之度外了。
  
  对外界的妥协态度,威胁了人们的自信力。往往,你对自己往昔的言行且敬且畏,只图与之相协调,因为除了自己往昔的行为以外,再无其他数据可供别人来计算你的轨迹了;而让人失望又非你所愿。
  
  但为什么要回顾过去,为什么为了不与你在大庭广众下陈述过的观点相抵触,就拖着记忆的僵尸不放呢?假如那是你务须反驳的谬论,那又怎样呢?看来即使在纯记忆的行为里,你也不能只单单依赖记忆力,而应该把往事摆在千目共睹的现在来判断,从此以后不断自赎自新——这才是智慧之道。
  
  愚蠢的妥协调和是小人的伎俩,它为渺小的政治家、哲学家和神学家所崇拜。
  
  我们今天应该确凿地说出今天的想法,明天则应确凿地说出明天的意见,即使它与今日之见截然相悖。——“哎呀,这么一来你肯定会被误解的!”——难道被误解是如此不足取吗?毕拉哥拉斯就曾被误解,还有苏格拉底、路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还有古今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智慧精灵,他们谁未遭误解?欲成为伟人,就不可避免地要遭误解。
  
  人往往懦弱而爱抱歉;他不敢直说“我想”、“我是”,而是援引一些圣人智者的话语;面对一片草叶或一朵玫瑰,他也会抱愧负疚。他或为向往所耽,或为追忆所累;其实,美德与生命力之由来,了无规矩,殊不可知;你何必窥人轨辙,看人模样,听人命令——你的行为,你的思想、品格应全然新异。
  
  来源:佳人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56:01 | 查看全部
坚持不懈是成功的起点
  
  之前经常说,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就连上天,也会助我们一臂之力的。
  
  先说个故事,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黄帝见了她,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掌上明珠。
  
  有一次,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很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太阳升起时来到东海,直到太阳落下;日日如此,总是不能带她去。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就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
  
  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儿,但却不能用太阳光来照射她,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虽然死了,但是她的精魂却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的爪子,十分可爱,可发出的,却是“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它哪里知道,精卫十分执著,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亿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会把你填平的!”
  
  轮到大海不解了:“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精卫,他为她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为精卫大无畏的精神所打动,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潜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意为被冤死的鸟。“誓鸟”,意为发下誓言的鸟“志鸟”,意为有志气的鸟。(励志文章 )“帝女雀”,则是代表此鸟是帝王炎帝的女儿。无一不展现了精卫所做的事迹被人们牢记。
  
  每每读到这则古老的神话,我总不免为小小的精卫能够日复一日,为填平广阔无际的东海所不断付出的决心与毅力,而感动不已。
  
  只要有坚持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就连上天,也会助我们一臂之力呢!
  
  在讲一段故事,这可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故事。
  
  据说,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愚公,这个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在大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举手,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而且怎么搁置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簸箕和箩筐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刚开始换牙,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竟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担心什么挖不平?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其实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自从毛泽东他老人家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通过写智叟的胆小怯弱反衬了愚公的坚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惩,苦。这里是意动用法。塞,闭塞,堵塞,指阻碍交通。迂,绕远道儿。全句是说苦于北山挡道,出来进去要绕远,很不方便。这句话说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体会,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因此,愚公“聚室而谋”,立即得到热烈的赞同。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
  
  从积极方面说,对于搬掉两座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愚公心中也是有数的。“指通豫南,直达汉阴”,说的就是移山之利。这里的“指通”“直达”都有笔直地来往的意思,与上文“塞”“迂”相对应。可见愚公对移山的利害关系,早已考虑再三了。
  
  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这段话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增高”。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由此可见,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像这样可敬的老人,谁还能相信他是“笨老头”呢?
  
  而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文中写智叟的文字不多,却把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头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
  
  其实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甚矣,汝之不惠”,用倒装句强调愚公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
  
  至于他所说的“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说“凭你这一大把年纪和剩下的一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小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这话说得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用“其”加强反问语气。这些都表明了智叟反对移山的顽固态度。但最后他反被愚公驳斥得“亡以应”。智叟从开始时的振振有词,教训别人,到被驳得哑口无言,一副窘态,这正是自作聪明的人应得的下场。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因此说,坚持,就能成功。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就是演绎坚持的最佳例证,最佳典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