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13:53:49 | 查看全部
我非常痴迷功夫电影,从小到大,都是如此。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功夫电影中的绝顶武林高手都是孤独的,也在孤独中创造了不少绝世武学。张三丰,闭关思考,悟出以柔克刚的太极拳与太极剑,终成一代宗师。我觉得,当一个人真正孤独地面对自己并开始思考时,这个人才开始成熟,因为只有这个时刻才有了创造的可能。
  
  看过刚刚风靡华人世界的电影《叶问》(甄子丹主演)的人都知道,叶问是一个喜静的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就是叶问与木人桩的独处,他总是无言无语地用木人桩练习咏春拳,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也许他在这种孤独与静寂中与自己对话,独自探索咏春拳最深处的奥秘。
  
  我书房的窗户正对着这个城市最繁华的街道,但是每个周末我总是喜欢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开始我的写作与思考。不远处的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与我书房内的安静祥和形成了极为夸张的对比,而我却非常珍惜这种闹市中的安静,正是这种安静让我想通了很多平时在热闹的办公室里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每每想起一个个安静思考、快乐写作的日子,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世界峥嵘,心灵锦绣”淡定和从容。
  
  现在很多专家都在讲建立人脉,但很少有书叫人去孤独,建立人脉的成功方法并没有错,但是拿出一定比例的时间进行孤独的思考,形成一种通盘的布局也是确保你的奋斗能够成功的必备条件。
  
  夜晚,是面对孤独最恰当的时候,但是现在的很多人,惧怕这份心情,就把时间交给了电话与网络。我时常觉得电脑和网络的产生让人越来越没有思想了,想象力更加的贫乏了,我写的文章观者甚众留言甚少,而我上传的视频和图片却能引发汪洋的评论。
  
  没有人承认自己一生会碌碌无为,但似乎又没有人心甘情愿地去与孤独为伴。这个年代,很多人憧憬的比较浮躁:金钱、美女美男、地位、娱乐、周游世界,这些都是漂浮在表层的人类需求,很少有人问问自己的内心深处最最想要的什么。
  
  我非常赞同一种说法:真正优秀的人一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来源于一份孤独。
  
  万科的王石是孤独的,但是中国地产第一品牌的形成应该得益于这份独守,同时王石以六十多岁的高龄问鼎珠峰,成为中国企业家登山第一人;
  
  张海迪是孤独的,这位坐在轮椅上的作家、学者以惊人的专注和坚守完成了很多健全人从来不敢想象的著作,现在的她继邓朴方先生以后成为了中国残联主席;
  
  阿甘和许三多是孤独的,却以三流的智商和特有的愚钝和真诚成就了很多聪明人几辈子的累积也难以企及的成就。
  
  世界上分成三种人:人手,人才和人物。后两种人往往是孤独的,“人才”会承担一定程度的孤独,而“人物”会享受当下的大孤独!
  
  每个人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询问:你,够优秀吗?
  
  但是,你最好先问问自己:你,够孤独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13:54:13 | 查看全部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努力就能成功的例子和理由了,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获,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可是又有谁在此同时想到,如果没有一个正确合适的选择,也许更多的努力都是白费的。
  
  “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一直在想这句话。这也是我们最喜欢的哲理,始终坚信着,就算这辈子没有回报,但下辈子也一定会有。呵呵~这话虽然说得有点悬乎,在佛学上叫做“轮回”,但细细体会是不无道理的。可有人就会反驳了,说付出不一定有回报,比如说喜欢一个人,不断为她/他付出,可是如果对方不喜欢自己,那就算再多的付出也是赴之东流的。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反驳!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所说的回报是难道就是指你直接想要的东西吗?不一定的,我们说回报是一定会有的,但也许不一定是你现在马上要的这个回报,但你所付出的一切,终究还是会有结果的,无非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而已了。还是接刚才的例子,就算对方没有感觉,你不能从她/他那里得到你想要的爱。但你至少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过了被拒绝和冷漠的辛酸,让你以后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慢慢学会自我调整好心态,从容面对今后有可能出现更大的失败和挫折,这些难道就不是宝贵的财富吗?这难道就不会回报吗?
  
  呵呵,也许你会砸我,觉得我也太那个了。。。。。。人是现实的,谁都希望得到想得到的,谁的心也不可能放那么平呀!确实,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如此的,但有时候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又为何要一直耿耿于怀呢?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让自己释怀呢?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干吗不让自己过得更有意义呢?
  
  所以,唯一能够让你的努力所得到的回报跟目标一致的办法就是作正确、最合适的选择。人生有太多的选择了,可以不夸张的说,我们每天都在作选择,无非是大小而已。(励志名言  )不同的选择,也许就在一念之间,就改变了你一生的命运!你所走的路,你今后的生活,甚至你身边的人,都会是完全不一样的了。谁都希望作最好的选择,可惜人生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最适合的选择。读书如此、工作如此、恋爱婚姻亦是如此!所以,其实选择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才能找到真正合适的选择。
  
  本命年了,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本命年啊。跟别人一样,我也做了许许多多的选择,有些是我自己选的,有些是在父母的帮助下选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选择的正确于否!可以说,我很多大的选择都是父母帮我选的,当然并不是他们安排一切,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大家一起商量,才作出相对自认为正确的决定。而事实也证明,基本上都没有太偏离适合的轨道。就如同一个演艺圈的名人说过:从小很少听父母的,但后来事实证明父母的话大多都是对的。是啊,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子女的人,而且有着相对丰富的阅历,作的选择自然比自己的要可靠的多。
  
  也许接下来也只有“恋爱婚姻”这个是他们无法帮我选择的了。听过太多正反两面的例子了,这个选择太难了,也许现在的我还没有能力去作任何选择。每个人都怕选错!唯一你帮我的就是时间了,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我需要它,也只有它能让我理清楚最正确合适的选择了。
  
  “朋友们,希望你们都能有一个最正确的选择,也许这个选择不是最好的,但至少它是最适合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14:06:58 | 查看全部
努力往前靠

  
  我们向来以为教室前面的座位是比较好的,但是,学生们并不都这样想,有很多人宁愿坐在教室的后面。到操场上做课间操的时候,这种想象也常常令人头疼:女生站在前面,男生站在后面,但衔接的地方缺一大段没人,即使那些个子矮小的同学也喜欢躲到队伍的后头。到阶梯教室开会的时候,大家都拼命地往后面跑,前面几排常常没人坐……
  
  这些其实反映了一个人的心态问题。那些心态阳光、积极向上、认为自己重要的人,会努力往前靠;而那些心理消极、认为自己无关紧要的人,则常常害怕抛头露面。无疑,我们应该努力做前者。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里,有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从小她父亲就给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即使是坐公共汽车时,也要永远坐在前排。她的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困难”之类的话。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种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岁月里证明是非常正确而宝贵的。正是因为这种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思维习惯,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努力往前靠的必胜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励志 )也正因为如此,40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世界政坛上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次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11年之久,被世界媒体誉为“铁娘子”的玛哥丽特·撒切尔夫人。
  
  “努力往前靠”不仅可以培养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心态和勇气,还可以使一个人养成凡事想在人前、做在人前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它会极大地助长一个人成功的几率。有一位教授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学生随意进入一个大礼堂,反复几次,他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坐在最前排,有的学生则很随意,而有的学生则好象特别钟情于后排的位置。教授对这些学生的情况做了跟踪调查,十年之后,他发现那些坐前排学生的成功率比其他两类学生高出几倍!
  
  我们在看新闻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报道:在主席台就坐的有XXX、XXX,在前排就坐的还有XXX、XXX……这些坐在前排的人无疑是参会的重要人士,也是事业成功的人士。我们还没有发现这样的报道,说某个重要的与会人员“坐在大会的后面”或者“某个角落”。
  
  奥运会的宗旨是“更快、更高、更强”,正是体现了“努力往前靠”的精神。俗话也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努力往前靠”也体现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细节反映心态,心态决定成败。
  
  努力往前靠,意味着努力去做第一,努力第一个去做,尽管结果不一定做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14:07:16 | 查看全部
以小始,以大成
  
  
  一、不要赶时髦,要“钻空子”:经常把目光瞄准人们都以为“不起眼”而又确实具有发展前景和良好销路的项目。
  
  二、热信息要冷处理:获得了热门信息,不能急于采纳,要冷静思考,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研究后及时决断。
  
  三、快销不赶潮流,滞销不心灰意冷:某一商品畅销,利润大,不要因此“一窝蜂”赶潮流;某一商品滞销,也不必灰心丧气,一点时间后有可能转为畅销,要想方设法推销,切务懒惰。冷热是相对的,热的背后有冷,冷的背后有热。只要把握时机就好。
  
  四、逢“会”必到:各种形式的交流会、交易会、展销会都不放过。这可以开阔眼界,招揽生意,与现机遇。
  
  五、注重市变化及时推成出新:要顺应市场消费者心理,经常研究其变化,积极推陈出新,发展适销对路产品。
  
  六、北方买马,南方配鞍:善于利用别人的优势,进行横向联合,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市场竟争能力。
  
  七、巧妙命名:一个响亮、诱人的好名字会使你的产品整天魅力,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八、精美的包装:新奇、明快、美观、大方的包装会使你的商品招人喜爱。
  
  九、别出心裁追求天时地利:在别人想不到或还未想到的地方下功夫。
  
  十、广交朋友,获得信息:朋友遍天下,凡事均好办,信息来源越广,获得收益的机会就越多。
  
  如果创业是容易的,每个人都会这么干。但是他们没有。只有那些在内心里深信自己是企业家的人才会付诸行动——即使你否认企业家精神在你的体内燃烧了很久。
  
  利用那种燃烧的渴望来推动商业成长,但是,简单说说和实践可就差远了。大部分人都感到阻力重重,它太难了,他们不可能在起初的数月或数年里都保持热情。这里有几条建议,可能有助你的企业在规模和利润上都得到提升。
  
  对于特定职位,要雇用比你强的专业人员。显然,企业是由人建成的,最卓越的人员造就最出色最赚钱的企业。(励志 )简单来讲,多付给雇员20%到30%的薪水,将促使你的生产效率相对普通水平要加倍。投资到最好的人员身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14:07:29 | 查看全部
列出日程中最紧急的事情。你每天都可做任何事。当我启动我的每一项生意时,我会坚持不懈地工作,直到就餐或休息时间为止。太多的人将他们的事业视作朝九晚五的工作。如果你现在就可以做到,那么一定不要拖到明天。
  
  令消费者回头。收益源自重复生意。极少有企业主为长期成功而打算。当你在紧抓现有顾客的同时,又能争取到新的主顾,你的企业将会得到成长。就是这么回事。倘若你的每位顾客都终生不变呢?你将有多少老主顾啊?
  
  迅速决策。新企业并没有时间和资源安定下来。只要一切尚可控制,就行动吧,相信决断和思变要比维持现状来得好。
  
  比你所承诺的更快行动。如果你告诉顾客需要三天时间,两天内送过去。如果你觉得需要两个小时,那得承诺三个小时,接着给他们个惊喜。这是营销的绝妙法门。
  
  根据利润定价,不要总是做便宜的。你只是个小家伙,并不具备规模经济。大企业能够以数量取胜,因为他们边际成本递减。但你不行。
  
  设定蓝图。《以小始,以大成》(StartSmall,FinishBig)可作为你计划书的标题。不要将目标定为蒙大拿最棒的训狗师——而是全国最佳。记住,建设一个企业是十年计划的事业,而非一年就可完成。
  
  学会销售。如果一个企业主不愿做销售或不想学销售,那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除非通过销售,否则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赚钱,你也不可能依赖那些雇员来为你做销售。如果你想使你的企业有利可图,你必须亲自学会销售。
  
  比你想像的要简单。在大部分人从商之前,他们所做的比实际上的要复杂得多。商业其实很简单:在利润基础上进行销售,并维持下去。将过程复杂化无济于事。如果你的生意看起来太复杂了,你可能得——让它变得简单起来。
  
  记住,你有许多要学的——这是件好事。你将会犯错误。在初创阶段,不妨多尝试小生意,不要为赌大生意而孤注一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14:07:51 | 查看全部
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老罗说:我和所有人一样,都是懒惰的、容易放弃的、坚持不下去的,没有毅力的。所有人都这样,你不必自卑,因为我们从基因上就是被设计成这样的。你不用为此感到难过,我们都是受这个控制的。如果我们想获得持续的人生进步,保持一种美好的、亢奋的状态,最好是每3天听一场热血沸腾的人生励志讲座。
  
  我和所有人一样,都是懒惰的、容易放弃的、坚持不下去的,没有毅力的。所有人都这样,你不必自卑,因为我们从基因上就是被设计成这样的。你不用为此感到难过,我们都是受这个控制的。
  
  我相信你们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年轻的时候,可能听过一场令人热血沸腾的人生励志讲座,听完了之后睡不着觉,连夜决定背单词。掏出一本朗文词典或者韦氏词典,连夜就开始背,眼睛发亮,瞪得像铜铃一样。同宿舍的朋友叫你打麻将,你就用鄙视的眼神看他们一下说:“庸俗。”继续背单词。晚上只睡3个小时,第二天特别亢奋,虎虎有生气得那种,这种美好的、进步的状态,能维持多久呢?一般就是两三天。到了第三天,你一看这个词典,心里就呻吟一声,心想怎么又是你!有一句话叫三分钟热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其实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想获得持续的人生进步,保持这种美好的、亢奋的状态,最好是每3天听一场热血沸腾的人生励志讲座。但是你想想,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条件呢?因此,退而求其次,可能实现类似效果的就是看一些所谓的励志的、成功学书籍。
  
  我小的时候,这类图书还是非常多的。我很瞧不上成功学的书,就是什么卡耐基啊,谁动了我的奶酪啊,什么高效能人士的几个臭毛病啊,最伟大的推销员之类的,就是这些书,我从小就不怎么看这些东西,因为我知道这些东西是没有思想、没有内容、没有营养的。全世界的成功学书籍,出了几亿种,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我平时虽然不看这些书的,但你要明白一点,当你定下一个艰巨的、阶段性计划的时候,有这么几本书放在床边,绝对是最好的精神鸦片。你什么时候坚持不下去了,随手拿起来一翻,就像给你打了一针兴奋剂,又能坚持3天。(励志名言)我当时去海淀图书城的旧书籍,买最便宜得那种破书。在中国书店里,有两种旧书:一种是两毛钱一本收进来,3毛钱一本卖给你,还有一种是论斤卖的。我在那里精心挑选,一共去了3次,买了一堆回来,堆在门口,作为战备粮,然后就开始了艰苦的复习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14:07:57 | 查看全部
跟我想的差不多,就第一次表现得还可以,坚持了4天。再往后全都是3天一放弃。第一次坚持4天的原因只不过是天气不好,天天下雨,于是我就关起门来学习,反正下雨也不想出去,就在家背背单词做做题挺好的。到了第5天早上,天放晴了,蓝天白云。我那个房子在6楼,附近的房子都很低,我往城里的方向一看,远远地感觉红尘滚滚。耳边出现幻听,好像有个邪恶的声音说:“年轻人,快进来玩吧,滚滚红尘啊,在郊区干吗呢?大好青春,是吧。”我一想,是啊,于是掏出手机给城里的狐朋狗友打电话,然后他们说,赶紧出来吧,啥也别说了。说好了晚上先去哪吃饭,然后唱歌、捏脚,说得很热闹。
  
  收拾了一下准备出门,走到门口,就看到那些书上落满了灰,买回来5天了,一次也没有碰过,于是想应该给它们一次机会。然后随便拿起一本书,翻了不到3页,就有一句话像雷电一样击中我,就是李敖年轻时候讲过的一句话: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当时看到那句话,心想说得多好啊。你想,我当时就是一个二十几岁的人,一事无成,现在刚制订了一个阶段性的人生计划,挺了不到几天又准备放弃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居然有个远在台湾的人说了这么一句话,怎么就阴差阳错被我看到了呢?这种神奇的感觉,就有点像失恋的时候,在马路上听到任何一首情歌,都觉得那歌词是唱给你的。我当时羞愧不已、嚎啕大哭,跪在地上又撞墙又打滚、抽搐,什么眼泪、冷汗,全出来了,最后冲进浴室冲了一个冷水澡。然后抽了自己十几个耳光,回到电脑边,冷静下来,先背单词,然后做题,做题做恶心了背单词,背单词背恶心了做题。这样轻轻松松又挺了一天,到第二天、第三天,很犹豫,但还是停下来了。
  
  到了第四天,一模一样,又想放弃了,就觉得我这是干吗呢,大好的青春在这儿耗着,于是又想放弃。走到门口看到那些书,心想应该再给它们一次机会,于是又拿起一本。注意!这时候有个技术性的问题,如果你再拿上次那一本,翻到那句话,“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管不管用?肯定不管用。没准你一看心里就直骂娘,心说就是上了你这句话的当,老子才多受了3天罪!要不然老子早就滚滚红尘去了!所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绝对不能再碰那本书。我当时为什么要买一堆呢?就是因为这个,不然一本不就够了嘛。拿起另外一本,随便一翻,翻了不到3页,又一句警示之言,说: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我心想,哇,说得多好啊!然后号啕大哭、满地打滚,又不行了,冲到卫生间洗个冷水澡。这次很极端的是甚至把光鲜一点的衣服都剪掉了,就只剩些秋衣秋裤,不能出去见人了。
  
  平均每3天放弃一次,绝不夸张。中间有一两次,狐朋狗友实在不忍心了,杀到郊区把我拎出去滚滚红尘了一把。但基本上靠着那堆书,我坚持到了最后。实际上等到离开那个房子的时候,那一堆书只剩两三本没碰过,其他的都看了。也就是说,量得掌握很关键,如果你差那么两三本,可能就前功尽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14:08:13 | 查看全部
艾小羊:压力是聪明人的游戏

  
  14岁那年,她从台南来到台北。个子不高,眼睛不大,有些婴儿肥,喜欢穿黑色弹力运动裤。她就读的是一所女子中学,每逢放学,附近男中的学生便成群结队地围在女中门口,对每一个走过的女生评头论足。
  
  “哇,她长得好肥!”“你瞧她的眼睛,像打不开的窗户。”她低着头,手里紧紧握着书包,只恨出校门的那条路太长。上学成了最沉重的压力,几乎每天一睁开眼睛,她就想着如何躲开那些可恶的男生。与比自己更胖的女生走在一起、推迟走出校门的时间、翻墙逃走等等方法,被她轮番使用。终于有一天,她在翻学校院墙的时候被几个顽皮的男生发现,他们追在她身后起哄。她没命似的往家跑,在台风刚过的蔚蓝天空下泪流满面。
  
  她问自己,在今后的漫长时光中,是否要一直过这样在刀尖上行走的日子?一周后,她与许多和她一样经常被男生嘲讽的女孩相约早早奔出校门,站在了男中门口,学着男生的样子,对走出校门的男生横加评论。(励志名言)看着他们红着脸低头匆匆走过,她有一种轻松与释然,仿佛放下了一直在心里端着的、生怕洒出来的一盆水。
  
  对于恃强凌弱的人来说,一旦对方开始反抗,他们便觉无趣。渐渐地,出现在女中门口的男生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消失。她的青春岁月重新阳光明媚起来。
  
  如今的她掌管着一家规模不小的企业,体形依然富态,说不上美,却相当挺拔。每当有员工抱怨压力太大,想要休假,她都会温和却坚决地说,拖延或逃避只会使压力更大,休完假事情还是你的,不如抓紧时间完成,轻轻松松去度假。
  
  对于愚者来说,一个失误或许只是另一个相似失误的开端;对于智者来说,一个决定却可能改变一生。于她而言,14岁的那个决定,尽管没有解决所有问题,却让她学到了人生最宝贵的一课:直面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它,其他所谓减缓压力的方法,不过是将急症变成了慢性病。
  
  “压力是聪明人的游戏,我比较笨,不仅不精通偷懒与走捷径,不喜欢把原本应该用来解决问题的时间用在泡吧、K歌上,甚至连明天都想得很少。我只相信今天,做好今天的事情,不拖延、不疑惑、不揣度,明天自然不会太差。”她搅动杯中的咖啡,慢悠悠地说。是吧,爬山的人,一路风景一路歌,痛并快乐着,而压力,其实只留给那些望山兴叹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14:08:29 | 查看全部
刘墉先生是生活中的智者,他创造着人类“爱”的家园,给人们以有价值有意义的心智启迪,指导我们走向成功。读刘墉先生的散文小品,就仿佛同一个智者和长者在聊天,我们可以学习他朴实无华的语言,体味他点滴在心的真情,感悟他对世界的推理,领略他灵魂深处的境界。以下五篇文章都是刘墉先生写给她女儿的信,其中满怀着一位父亲的关爱与期望,而且不乏令我们深思的哲理。望大家静下心来深读之,细品之。
  
  一、谈恐惧:《在生死之间选择》
  
  今天你在弹琴的时候,从门外飞进一只大苍蝇,在几间屋子里串来串去,每当苍蝇飞到你附近,就听见你尖声惊叫。
  
  “我怕嘛!我就是会被吓到嘛!”当我怨你大惊小怪的时候,你喊。
  
  “你当然会被吓到。”我说:“可是你要控制自己,不要被吓一大跳,因为‘吓’
  
  不危险,真正危险的是‘一大跳’!”
  
  但你还是不断惊叫,直到我把苍蝇打死,才重新练琴。
  
  孩子,你知道哥哥小时候也有个毛病吗?
  
  他很怕痒,只要稍稍抓他一下,他就会痒得像你今天一样哇哇大叫。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哥哥现在一点都不怕痒了。你知道那是你妈妈训练的吗?
  
  因为哥哥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去学校,看见一群孩子在楼梯上打打闹闹,你哈我一下,我哈你一下,大家躲来躲去,随时可能滚下楼梯,真是太危险了。
  
  所以妈妈从那天开始,就训练哥哥,每天哈他痒,又命令他要忍着。没想到,训练他一阵,他真不怕痒了。
  
  哥哥从来不是真不痒,而是因为他懂得控制自己,不作过度的反应。
  
  “过度反应”常常会出大乱子。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有个朋友,就爱作过度反应,他开车,过到路上任何一个小坑洞,都会闪过去,他说如果不躲开,一震一震的,车子容易坏。
  
  但是他的车子比谁都坏得快,而且不但车子坏,他还总出车祸。
  
  道理很简单——他过度反应,他固然闪躲了一些小坑洞,却因为分心,忽略了路上其他的车子,所以好几次跟别的车子擦撞,差别送了命。
  
  过度反应,最大的害处就是分心。你看看,电视新闻是不是常报导,车子因为闪烁小动物,造成大车祸的消息。每次在高速公路上,看见有小动物的尸体,被压成血淋淋,薄薄的一片,你骂那些驾驶人残忍的时候,我不是也告诉你,有一天你开车,如果发现有小动物躺在路当中,而车子正飞快行进的时候,也只能选择直直开上去吗?
  
  在那紧要关头,你必须知道选择,用理智告诉自己,也控制自己情感的反应,你要知道当你紧急煞车的时候,很可能造成连环车祸,许多人都会因此丧生。
  
  记得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常爱爬山。有一次,到乌来的深山,下起倾盆大雨,我走过架在一个小瀑布上的独木桥;突然顺着瀑布冲下一条大蛇,嗖一声,就缠在我脚前的独木桥上。
  
  天哪!你想想,那有多可怕!如果是你,会不会吓得从桥上摔下去?
  
  问题是,桥下是几十公尺深的山涧,如果我不控制自己,而在当时作出过度反应,今天就没有你了。
  
  所以我虽然怕蛇,但是在那一瞬间,硬是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然后趁蛇还完全清醒,一脚,把蛇踢了下去。
  
  说到这儿,我要问你,如果今天是你爬山遇险,你只抓住山边一棵小树,就能不坠落,但是小树上缠了一条蛇,你抓,还是不抓?
  
  你当然抓,对不对?
  
  那么我再问你,如果今天发生大地震,我被倒下的东西压到,知道你不可能帮得上忙,而对你喊“快跑,快跑!”的时候,你是留下来陪我一起死,还是听我的话,立刻往外跑?
  
  我举这样的例子或许太残酷了。但是,孩子!在我们生命中,常必须面对残酷的选择,在那一瞬间,你只能选择一个,不能两边都选;两害相权取其轻,你必须用理智克服感情,才能存活下来。如同我在〈当你遇见大野狼〉那封信里对你说的,当你不幸落入坏人手里,遭遇强暴,为了保命,你只好放弃无用的抵抗,唯其如此,你才有求救和讨回公道的可能。
  
  听了这么多,你懂了吗?
  
  我为什么说,你可以“吓”,但是不能“吓一大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14:08:46 | 查看全部
二、谈死亡:《把妈妈永远留在心上》
  
  今天是奶奶的祭日。
  
  所以爸爸一早就把大听桌子上的东西挪开,先摆两瓶鲜花,再将奶奶的照片放在中间。然后公公、婆婆、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在前面鞠了三个躬。
  
  奶奶逝世已经三年了,就在三年前的今天傍晚,九十三岁的奶奶,永永远远地离开了我们。
  
  中国人管死人的生日叫“冥诞”,称先人逝去的那一天为“祭日”。爸爸觉得祭日比冥诞来得重要,因为奶奶生的那一天,我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奶奶死的那一天,我和你妈妈都到了床前。
  
  同样的二月,同样的十八号,也就有着同样冬天的寒冷和短短的日照,连公路上萧疏的景象都跟三年前一样。所以祭日使我们更能回想当时的情景,使我们更能回到当年的伤心。
  
  对的!回到当年的伤心。有时候,我们要忘掉不好的往事,有时候却要重温碎心的一刻。
  
  就在不久之前,我收到一个马来西亚高中女生的来信,她的妈妈死了,弟弟只有六岁,你知道她要弟弟做什么事吗?她叫弟弟擦干眼泪,用笔写下当时的心情。
  
  “我要弟弟写封信给妈妈,把心里想要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我希望趁他对妈妈还有记忆时写下来,以后大了可以看,把妈妈永远留在心中……”那女生在给我的信里这么说。
  
  我一边看她的信,一边掉眼泪,立刻回信给她,说才失去母亲不久的我,可以感受她的伤恸,更惊讶以她那么小的年龄,居然会想到要弟弟记下心情的方法。
  
  所以,“祭日”也是“记日”,是让我们加深对死者记忆的日子。随着岁月流逝,当我们对死者的印象逐渐淡忘的时候,如果能利用每个祭日想一想,那记忆就能停留得更长久。
  
  亲爱的女儿!当你走过奶奶照片的时候,就驻足看看奶奶吧!那是奶奶到华府旅行时,在国会大厦台阶上拍摄的。当时她八十八了,还很能走,你瞧!她笑得多开心。
  
  也利用这一天,在你的脑海里找奶奶的影子吧!跟那马来西亚小男孩一样,奶奶死时,你还太小,只怕以后记忆会愈来愈模糊,所以应该趁着奶奶逝世才三年,想办法加深对奶奶的印象。
  
  想想奶奶怎么疼你;想像奶奶每天一大早,怎么和婆婆一起把你的小床推到她房间,照顾你;想想你到医院看奶奶,奶奶临终张开眼,看看你的那一刻。也想想,你那天,才坐进车子就痛哭失声。
  
  当然,我不是要你再去哭。落泪的日子已经过去,我们已经从丧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就好比我们卷起袖子,看以前受伤的疤痕。那疤痕不再痛,但能使我们回想到受伤的一刻,也在心里告诫自己,下次要小心了。
  
  亲爱的小丫头,你知道要告诫自己的是什么吗?
  
  是当你留不住奶奶,悲伤奶奶逝世的时候,要想想还有公公婆婆在眼前,甚至想想有父母在身边,而好好把握机会,多跟我们聚聚。
  
  惟恐以后散了,今天就多聚聚吧!
  
  对远行的亲人挥完手,就回身搂搂身边的亲人吧!
  
  这才是在奶奶祭日,你真正应该学习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