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8:36:11 | 查看全部
犹太人的智慧:18颗樱桃
时间:2014-10-10 作者:未详 点击:5680次

  一个犹太人与儿子结伴远行。
  
  在路上,犹太人看到一块铁,让儿子捡。

  儿子懒得弯腰,装作没听见。

  犹太人自己把铁块捡了起来,路过城镇时用铁块换了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
  
  两人穿越荒野,儿子又渴又饿。

  犹太人故意丢下一颗樱桃,儿子慌忙捡起来吃。

  犹太人边走边丢,儿子弯了18次腰,吃完了18颗樱桃。
  
  开始时不做小事,以后你便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8:37:33 | 查看全部
换一种说法
时间:2014-10-09 作者:未详 点击:1904次

  语言是一门艺术。表达同样一个意思,表述方式的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会不尽相同。
  
  1840年2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撒克斯·科巴格·戈萨公爵的儿子阿尔巴特结婚。他俩同年出生,又是表亲。虽然阿尔巴特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在女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阿尔巴特也渐渐地关心起国事来,终于成了女王的得力助手。
  
  有一天,两人为一件小事吵嘴,阿尔巴特一气之下跑进卧室,紧闭房门。女王理事完毕,很是疲惫,急于进房休息,怎奈阿尔巴特余怒未消,故意漫不经心地问:“谁?”
  
  “英国女王。”
  
  屋里寂静无声,房门紧闭如故。维多利亚女王耐着性子又敲了敲门。
  
  “谁?”
  
  “维多利亚!”女王威严地说。
  
  房门仍旧未开。维多利亚徘徊半晌,再又敲门。
  
  “谁?”阿尔巴特又问。
  
  “我是您的妻子,阿尔巴特。”女王温柔地答道。
  
  门立刻开了,丈夫双手把她拉了进去。

  这次,女王不仅敲开了门,也敲开了丈夫的心扉。
  
  换一种说法,就是换了一种方式,很多事情的成败往往就决定于其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8:37:47 | 查看全部
怀才与亮才
时间:2014-10-07 作者:未详 点击:1667次



  茅台是饮誉世界的中国名酒,但最初在巴拿马世博会参展时,却无人问津。原因是其包装粗糙土气,难以吸引人们的眼球。

  在展会即将结束时,一位中国代表急中生智,佯装失手将陶罐掷碎于地,顿时酒香扑鼻,惊动四座,引得人们争相品尝。

  于是茅台名声大振,后来者居上,荣获博览会金奖,跻身世界名酒之列。
  


  鲍勃·达林是美国著名音乐家,自幼患有严重心脏病。

  19岁时,他去一家音乐俱乐部求职,遭到了拒绝。那里的音乐人一看到他瘦削单薄、体弱多病的样子,就没兴趣再面试了。

  鲍勃心有不甘,他灵机一动,学了一声虎吼。

  面试官都以为老虎来了,顿时乱作一团。

  等他们安静下来,才发现这声雄浑洪亮的大吼竟是来自那个体弱少年,便当即决定留下他。

  不久,鲍勃成为音乐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因此,一个人不仅要真正怀才,还要善于亮才,尤其是在竞争激烈、人才济济的今天,一个怀才者能否于众多的竞争者中恰如其分地亮出自己的才华和天赋,更是成就一番事业所必备的能力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8:37:59 | 查看全部
不要和无理的人讲话
时间:2014-10-07 作者:未详 点击:1324次

  司马师是魏国人,带兵东征,俘虏了贤士李喜,并封他为官,司马师问李喜:“从前我的父亲征召你做官,你置之不理,如今我征召你,你为何又来了?”
  
  李喜:“从前你的父亲司马懿以礼节征召我,所以我可以依照礼节自由进退。如今你用刑法来束缚我,因为我畏惧刑法,所以不敢不来。”
  
  人,宁可与明理的人打架,不要和无理的人讲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8:38:10 | 查看全部
走弯路的河流
时间:2014-10-06 作者:未详 点击:1712次

  地理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呢?”“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同学们回答。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这时,老师说:

  “其实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反而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从而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遥远的大海。”

  说到这里,老师突然把话题一转,“其实,当你遇到挫折时,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种常态,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走弯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这样你也可以像河流一样,抵达遥远的目标。”
  
  把走弯路看成是一种常态,怀着平常心去看待前进中遇到的坎坷和挫折,这就是我在中学时代一堂地理课上收获的人生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8:38:25 | 查看全部
跨过的距离是一样的
时间:2014-10-06 作者:未详 点击:1389次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

  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在屋里推磨。
  
  三年后,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西行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见到驴子。
  
  听老马谈这次旅途的经历,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路,我连想都不敢想。”
  
  老马说:

  “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一样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
  
  其实,芸芸众生中,原本相近的一群人,为何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就像那匹老马与那头驴子,当老马向西天前进时,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8:38:40 | 查看全部
鸡鸣大海前
时间:2014-10-05 作者:未详 点击:973次

  在耶路撒冷,我到了耶稣受难前被囚禁的“鸡鸣堂”——最后的晚餐散了,耶稣和门徒们向橄榄山走去,耶稣说:“今夜你们都要为我的缘故跌倒。”
  
  彼得说:“即便众人都为你的缘故跌倒,我也绝不会跌倒。”
  
  耶稣:“我实话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
  
  彼得:“即便我该同你一起死,我也绝不会不认你。”
  
  然后,耶稣被捕了。就在这里,当时的牢狱、现在的鸡鸣堂外,彼得在庭院里、在人群中坐着,耶稣正在里面遭受羞辱和拷打,一个使女走过来,指着彼得:“你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稣一起的。”
  
  彼得躲开众人的眼睛,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他退到门廊,又有一个使女指着他对众人说:“这人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稣一起的。”
  
  彼得发誓道:“我不认识这个人。”
  
  过了一会儿,一群人走过来,指着他:“的确,你也是他们中的一个,因为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
  
  彼得赌咒发誓:“我不认识这个人。”
  
  就在此时,鸡叫了。
  
  彼得一个人,走到外面,远离人群,痛哭。
  
  ——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在寂静无人的鸡鸣堂里,我一个人站着,感到这世上所有的人,我,都是彼得。
  
  人的怯懦,人的软弱,耶稣是知道的,耶稣对此并不意外,他把这作为立教的起点。
  
  人在卑下中承担着精神的重量:他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知道什么,但他不说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8:38:50 | 查看全部
勤杂工的智慧
时间:2014-10-04 作者:未详 点击:1893次

  在专业学术论坛上,专家、学者们经常激烈地争论、争吵乃至谩骂。

  每当这时,受雇于论坛的一名勤杂工总会停下来,专注地观看专家之间的争吵。
  
  一个学者发现了这件事,他想,一个没有受到过多少教育的勤杂工,居然装模作样地听起了专家之间的辩论,一定听得云缠雾绕,不明就理。

  于是他走上前,问:“你听得懂他们在争吵什么吗?”
  
  勤杂工挠着头回答道:“我从没有听懂过。不过我能够判别出谁对谁错。台上正在争吵的两位先生,错的一定是身穿黑色西服的先生。”
  
  他很是狐疑。
  
  果不其然,没多久,“黑西服”先生就狼狈地败下阵来。勤杂工接连三次提前预告了错误的一方。面对着眼前不可思议的情形,学者压抑不住强烈的好奇心,问:“你真的是一名勤杂工吗?”
  
  勤杂工回答道:“我在这里做勤杂工才三年,以前是在别的地方做勤杂工的。”
  
  “那么,你是如何判断出专家们的对错的呢?”
  
  “这很简单,”勤杂工轻描淡写地回答道,“有点脑子的都知道,最先发怒的一方肯定是错误的一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8:39:02 | 查看全部
最低处,也是好开端
时间:2014-10-04 作者:未详 点击:2324次

  有一位年轻人,对生活的不满与内心的不平衡一直折磨着他。
  
  他看到一个老渔民,打了几十年的鱼,依旧从容,心里十分敬佩,于是问他:“每天你要打多少鱼?”
  
  “孩子,打多少鱼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不是空手回去就好。”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海,说:“海真伟大,滋养了那么多的生灵。”
  
  老人说:“那么你知道海为什么那么伟大吗?”
  
  年轻人不敢贸然回答。
  
  老人说:“海能装那么多水,关键是因为它位置最低。许多人如果能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也将有无穷的潜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8:39:12 | 查看全部
思维的翅膀
时间:2014-10-02 作者:未详 点击:1257次

  去年,在美国考察期间,我意外地被美国中学生洗了一次脑。那是在一节美国中学的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8减6是2,8加6也是2,有可能吗?请给予证明。”听到出题,我也习惯性地思考,却本能地摇了摇头。
  
  这时,一位男生站起来作答:“数学上,8减6是2,但8加6不可能是2。可一个明显不可能的问题被提出来,肯定有它成立的可能性,所以‘8加6等于2’是有可能的,这个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实例。譬如,上午8点的6小时之前是凌晨2点,6小时之后是下午2点。”我听了目瞪口呆。
  
  思维一旦有了翅膀,便没有不可能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