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07:14 | 查看全部
修财
时间:2014-02-01 作者:未详 点击:1182次

  一个老和尚在深山里修行,每天都修财神法,修了二三十年。他可以亲眼看到财神爷,每天可以跟财神爷聊天,他认为自己修财神法修得很好了。一天,老和尚下山,有人应供,煮了白粥请大家一起喝,因为有人布施,很快来了一群修行者,还有很多要饭的。喝粥时只有老和尚的碗里有一块肉,他吃了这块肉,没有任何感觉,就回去了。
  
  第二天他继续修财神法,财神爷出现了。老和尚这次看到财神爷,有所顿悟:不对啊!我修二三十年了,怎么我还是一贫如洗,什么都没有?那我修财神法有什么用呢?老和尚就跟财神爷说:“财神,我修你二三十年了,还是一贫如洗,你到底给了我什么呢?”财神爷说:“给了呀,我昨天不是给了你一块肉吗?很大的一块呢!”
  
  老和尚说:“昨天是吃肉了,但那是有人请我去吃饭,碗里就只有一块肉啊。”
  
  财神爷说:“你知道吗?那锅白粥里根本就没有煮肉,是有人切肉时不小心把肉掉进锅里了,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把那块肉引到你碗里的。平常你从来不去布施别人,也从不去帮助别人,不做善事,你只是每天念我而已,我能给你什么呢?你对我的这点诚意,就值那一小块肉,那就是二三十年你修我的唯一福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07:25 | 查看全部
游戏启示
时间:2014-02-06 作者:未详 点击:1695次

  “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犯下的错误会累积,获得的成功会消失。
  
  “植物大战僵尸”告诉我们:须常调整状态,方能应付不同挑战。
  
  “超级玛丽”告诉我们:玛丽的脸永远是侧着的,只有死亡之后才会正过来,这是在说,很多人和事,只有在消失之后,才会被客观评价。
  
  所有的游戏告诉我们——不管过程如何,我们都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07:37 | 查看全部
搞笑的哲理语录
时间:2014-02-07 作者:未详 点击:1259次

  搞笑的哲理语录
  
  ◇我虽然相信海誓山盟,但是未必相信你啊。
  
  ◇凡我放不下的,必是因为我拥有不了的。
  
  ◇我在春天种下一堆男朋友,现在秋天到了,啧啧,居然颗粒无收。
  
  ◇早上一屁股坐马桶上,我才知道:冬天已经来了……
  
  ◇你曾经对我说,会永远爱着我,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
  
  ◇夏天就是不好,穷的时候连西北风都没得喝,幸亏现在是秋天了。
  
  ◇唾沫是用来数钞票的,而不是用来讲道理的。
  
  ◇喜欢你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喜欢你的时候,你说你是什么?
  
  ◇贱人永远都是贱人,就算经济危机了,你也贵不了!
  
  ◇爱情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
  
  ◇当幸福来故门的时候,我或许不在家。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还没来得及去拈花惹草,就被人拔光了。
  
  ◇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
  
  ◇你说你会等我回来,你是等了,还找了一个人一起等。
  
  ◇往往想知道真相,但又不想接受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07:47 | 查看全部
数字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时间:2014-02-07 作者:未详 点击:1598次

  4+4等于8;2+6等于8,6+2也等于8,但有人却奇迹般地让2+6或6+2大于了4+4,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还要从美国的金门大桥说起。金门大桥是“4+4”8车道模式,但由于上下班的车流在不同时段出现两个半边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所以桥上经常发生堵车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当地政府决定在金门大桥旁边再建造一座大桥。一位年轻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向当地政府建议,不再建大桥也能很好地解决桥上堵车问题。年轻人说,在桥面不增宽的情况下,可以在有限的8车道上做文章,完全可以让“8”大于“8”。
  
  这位年轻人的妙计就是,把原来的“4+4”车道模式,按上下班的车流不同,改为“6+2”模式或“2+6”模式,也就是说,在上班或下班这个特殊的时段,车流拥挤的一边,扩展为6车道,而另一边则缩减为2车道,但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8车道。
  
  当地政府采纳了年轻人的建议,从此大桥堵车的问题很好地得到了解决。而就是这个金点子,为当地政府节约了再建大桥的上亿元资金。
  
  看来,人生的最大资源,不是你开发了多少,而是你充分利用了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08:06 | 查看全部
人生活命哲理
时间:2014-02-07 作者:未详 点击:1223次

  我心里始终装着一个“活命哲学”:

  没心没肺,能活百岁;
  问心无愧,活着不累;
  心底一汪清水,
  没有过夜的愁,
  不生过夜的气,
  也就没有过夜的病。
  
  人活一生不容易,当然坏人活得更不容易,人得给自己找乐子。我家养着几只小猫小狗,我给这些漂亮、聪明、洋气的小猫小狗起了一个个又土又俗的名字:一只波斯猫叫张秀英,两只小狗叫刘富贵和二锅头,还有一只西施叫金大瘤子。客人听了没有一个不乐呵的。人就得这么活。
  
  “文革”中,我被押在看守所里,用半截筷子在破了又补、补了又破的裤子上作画。“杠子队”一次次踩碾我的手,甚至用刀挑断我的手筋,可那时候我依然非常热爱生活。

  看守所里什么都没有,头顶上只有几个蜘蛛,我每天看着它们织网,看着它们逮小虫子,看着它们长大,挺有趣。

  我进去的时候,大墙上只露出三片柳树叶,出来时,小树已长成一棵大树;
  进去时,树上拴着一头小牛,我出来时,小牛生的小牛正在叫。
  出狱后,我觉得什么都可爱,连卖冰棍的都让我感到可亲。
  小动物喜人,小狐狸不狡猾,小老虎不咬人,虎头虎脑不虎心。
  出狱后如果见什么烦什么,那我恐怕就一事无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08:17 | 查看全部
白昼有限,黑夜无边
时间:2014-02-10 作者:未详 点击:1163次

  在艺术形式里边,能看的东西,观众最多,比如电视、电影、电视剧;能听的人就少,比如音乐;而需要思与想的东西,读者就更少。
  
  白昼是看,是现世;你要是沉思,你要是谛听,那你一定是在黑夜之中,或者是在你的心灵之中。
  
  黑暗降临,你周围沸沸扬扬的世界进入到沉静里,你什么都看不见了,那你就开始能够想了,开始能够听了。
  
  我觉得就是这样的。
  
  我觉得我们的时代和世界,就缺乏这种听和想。
  
  其实听,就是你在与冥冥中的什么在对话。想,也是这样。
  
  也不一定你非得在晚上,但你要真是那样的话,你周围不见那些沸沸扬扬的东西。你必须得从那里脱出来,就像尼采说的,你从那种酒神队伍里脱出来,有了另一种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08:30 | 查看全部
笑话里的职场哲理
时间:2014-02-10 作者:未详 点击:3311次

  买车
  
  一男子去买车,需要10万元,可男子只带了现金99998元,就差2元钱!
  
  突然,他发现门口有一个乞丐,就过去对乞丐说:“求你了,借我2元钱吧,我要买车!”
  
  乞丐听后,大方地拿出4元钱递给男子,说:“帮我也买一辆。”
  
  悟语:如果你完成了九成以上的任务,那么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助你成功。相反,你什么也不做的话,神仙也救不了你。
  
  专业对口
  
  经理对老板说:“吉恩斯这家伙简直不可救药!他整天打瞌睡,我都给他换了三个工作部门了,可他仍然恶习不改。”
  
  “让他去卖睡衣吧。在他身上挂一块广告牌:优质睡衣,当场示范。”老板说。
  
  悟语:职场没有无用的人,只有用错地方的人。
  
  安眠药
  
  容颜憔悴的病人对医生说:“我家窗外的野狗整夜吠个不休,我简直要疯了!”医生给他开了安眠药。一星期后,病人又来了,看上去样子比上次更疲惫。
  
  医生问:“安眠药无效吗?”病人无精打采道:“我每晚去追那些狗,可是即使好不容易捉到一只,它也不肯吃安眠药。”
  
  悟语:任何失败追根溯源的话,都有一个错误的方向。
  
  博士与渔夫
  
  一天,一个博士坐船欣赏风景,在船上,博士问渔夫:“你会生物吗?”渔夫说不会。博士就说:“那你的生命就要失去四分之一了。”过了一会儿博士又问:“你会哲学吗?”渔夫还是不会。博士又说:“那你的生命又要失去四分之一了。”又过了一会儿,博士又问了:“你会科学吗?”渔夫仍然不会。就在这时,狂风乱作,卷来一股巨浪,渔夫问博士:“你会游泳吗?”博士说不会。渔夫说:“那你的生命就要玩完了!”
  
  悟语: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在职场,有时候只要精通一门手艺,你就可以高枕无忧。
  
  绝配
  
  一位富婆为她拥有一件珍贵的古玩而深感骄傲,以至于她竟要把卧室漆成与古董花瓶同样的颜色。几名油漆匠试图调出这个底色,但是谁也没能令那位有怪癖的妇女满意。
  
  最后来了位油漆匠,他非常自信能调出那种颜色。那妇女对他的成果非常满意。
  
  “爸”,儿子说:“有件事我得弄清楚,您是怎样使墙的颜色与花瓶配得那么完美的?”
  
  “儿子”,父亲回答说:“我漆了花瓶。”
  
  悟语:有些事重要的不是你怎么做,而是怎么想。
  
  层层加码
  
  一位董事长在召见公司里的年轻职员时,说:“我有几个女儿都没有出嫁,每一个女儿都有一笔陪嫁准备金:30岁的女儿是两万美元;35岁的女儿是15美元;40岁的女儿是30万美元。我不会让娶她们的人吃亏的。”
  
  一位职员站起来问:“董事长,不知你有没有50岁的女儿?”
  
  悟语:有时候,员工注重的是薪酬本身,而不是附加的福利待遇。
  
  最低消费
  
  一次与几个朋友去吃饭。准备点菜时,服务生说:“这里最低消费2000元!”
  
  一朋友问:“家常豆腐多少钱一盘?”“18元。”“好,就这个,来120盘!”
  
  服务生出去。不一会儿饭店经理进来,笑嘻嘻地说:“各位随意,多少钱都行,没有限制!”
  
  悟语:要想打破常规,就要用非常规的手段才行。
  
  热情
  
  “摆脱忧郁”,心理医生嘱咐病人,“让热情充满你每天的生活,热情满怀地起床,上班。总之,热情地去做每一件事。”
  
  一周以后病人又回来了,看起来比过去更加忧郁,医生问他是否遵医嘱做了。
  
  “这正是问题所在”,病人答道,“我满怀热情地起床、吃饭,然后与妻子吻别,以至于我上班晚了两个小时,被解雇了。”
  
  悟语:如果你把时间平均分给一天中的所有的事,那么你最终只能是舍本逐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08:43 | 查看全部
虚招
时间:2014-02-11 作者:未详 点击:1004次

  作战训练班就要结业了,每位学员都摩拳擦掌,准备迎向最后考验的作战演习。
  
  “你们自认为身经百战了吗?”教官说,“我敢说,有不少人会掉进我挖的陷阱!”
  
  “教官太会说笑了!我们也曾经自己挖过坑,架起竹枝,撒上土,可以说经验老到,不论多么高明的陷阱,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学员说。
  
  “等着瞧!”教官笑笑,“我的陷阱不必挖深,但保证你们会掉下去,而且就算爬出来,也赖不掉!”
  
  ……
  
  演习结束了!
  
  到达最后的集合地点,每个人都捂着鼻子,因为许多人掉进陷阱,而陷阱里堆了粪。
  
  “长官实在太毒了!”学员十分狼狈,“他居然接着挖了两个陷阱,我们跳过一个,心里正高兴,就掉进了下一个。”
  
  最危险的时候,往往是刚渡过难关的一刻。
  因为太得意、太疏忽、太想当然。许多敌人也就看准这点,制造一个看来是“实招”的“虚招”,以及紧接着的致命一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08:57 | 查看全部
物理现象的人生哲理
时间:2014-02-13 作者:未详 点击:1017次

  在固体与气体之间,液体是一种“中庸”状态,可攻可守,能进能退。这样的人生必然是平和安宁的,决不会“大起大落”。
  
  犹如一种“原生态”歌舞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多么平和的俗境,表里一体,形神和谐,淡朴,宁静,隽永。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得意莫忘形,失意莫变形,平和是原形。”平和就是一种液态人生,我们需要好好保持。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速度有快有慢,这是相辅相成的。“快刀斩乱麻”,比喻的是做事要果敢、决断;“慢工出细活”,则用来说明做事要细致、持恒。
  
  如果只把“快速”视为现代人的思想特征,那就是偏见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安”,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那种动荡与浮浅的生存状态了,
  
  可叹的是,他们总是以“忙”为借口,拒绝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闲”。他们哪里知道,所谓“一闲对百忙”,其实是一种生命哲学,或者说是一项人生艺术。
  
  中国的文人把“慢”视为一种功夫、一种文化、一种境界。时间是相对的,即使长命百岁,也是转瞬即逝。但如果我们把时间同空间一样看待的话,生命就会变得很静、很慢,以至永恒不衰。
  
  现代生活的节奏太快,不妨“闹中取静”、“忙里偷闲”,自我调适是十分重要的。人生不仅要做加法、乘法,也要善于做减法、除法。
  
  昆德拉赞美《缓慢》,他指明:“在慢速和记忆之间,快速与忘却之间,潜藏着一种有机联系,而慢速与记忆的强度必然成正比。”
  
  星云大师提倡《宽心》,他强调“慢工”与“细活”,以为可以养艺、养生、养量、养寿,总之受用无穷。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当你为生活所迫而来去匆匆时,渐渐地忘却了历史,忘却了闲情逸致,忘却了生命中本应属于自己的好东西。
  
  一个具有高尚境界的人,“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他会游离于物质生活之外,去寻求思想修行与精神意趣的。
  
  “慢慢走,欣赏啊!”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美好的风景,“走马看花”怎行?
  
  间离中启迪生活
  
  物体因位置不同,就产生了距离,大小长短,各取所需。
  
  泰戈尔的诗说:“在你最近的地方,有着最远的距离。”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这样表述
  
  :“在你最远的地方,有着最近的距离。”按前面的说法,“同床异梦”者是也;按后面的说法,“天涯比邻”者是也。
  
  总之,距离是随心所欲的,能够缩短,也可以放大。
  
  人的心灵世界真是奇妙,关于距离的划分,自有一种相对的标尺。
  
  文学家说——“生命之短,磨难之长。”(强调人生的痛苦永无止境)
  
  科学家说——“功名短暂,探索漫长。”(突出科学在艰难的跋涉中)
  
  哲学家说——“真理与偏见只差一步。”(“偏见”往往披着“真理”的外衣)
  
  历史家说——“人心之间的隔膜最远。”(“隔膜”意在表现世态炎凉)
  
  这些格言来自人生的体验,在距离的变化中充满了生活哲理。
  
  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提出“间离效应”,即观众要同角色保持距离,以便进行审视与反思,通过剧情来认识人生哲理。间离其实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情景,换一样思路,让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人与人的交往,必须面对距离问题。太近了不好,这叫“如胶似漆”;太远了不行,那是“心不在焉”。所谓“不即不离”,就是保持的距离恰到好处,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
  
  即便是夫妻相处,也不是“亲密无间”,而是“亲密有间”。比如对方的隐私,就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如此,才能获得心与心的欣赏,获得情与情的信任。
  
  黄金分割律为0。618,这个完美的比例也适用于人的和谐相处与生活。
  
  “间离”可以产生美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彼此可以随机交会,因缘融合,犹如云淡风轻,来去自然。
  
  物体的形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如果由此来看人生的经历变化,似乎可以作一番类比:童年性如气体,成年性如液体,老年性如固体。
  
  小孩子任性、顽皮,像气体一样容易挥发,很不稳定;人到老年,生命开始衰退,变得如固体一般执拗不化。所以说,人生的最好状态是液体,如同水那样在不断地流动,永远年轻而富有活力。
  
  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的依赖;它无所不在,又能比拟万物;这是一种最具表现力的喻象。水可以描摹自然景色:“云淡碧天如水”(马致远);“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天阶夜色凉如水”(杜牧)。水可以形容人之常情:“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铁骑无声望似水”(陆游);“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水可以阐述诸子学说: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孟子);“上善若水”(老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夫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孙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不韦)。
  
  它有活力,不舍昼夜,一往无前;它有品性,动静平和,刚柔相济;它有气度,清洁自好,荡涤污浊;它有情怀,滋润万物,和谐共处……因此,两千年前孔子教诲弟子时,指着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他把一门生命的哲学传给了后人,让我们去细心地领悟。
  
  欣喜忽至,有人会发狂,于是趾高气扬,变作“气态”;悲痛袭来,有人会失态,于是心灰意冷,成为“固态”。这就是人格的两种极端,并不可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09:08 | 查看全部
讲理:常理?哲理
时间:2014-02-13 作者:未详 点击:938次

  讲理:常理?哲理
  
  哲理、常理本应各得其所
  
  哲学家、数学家坐船渡河,数学家问正在用力划桨的船夫:“你懂数学吗?”
  
  船夫摇摇头,数学家不无遗憾地说:“那你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命。”
  
  过了一会儿,哲学家问:“那么你懂哲学吗?”
  
  “不懂。”船夫还是摇摇头。
  
  哲学家感慨地说:“那你只剩下一半儿的生命。”
  
  这时,一阵狂风吹来,打翻了小船。哲学家、数学家和船夫都落到水里,精通水性的船夫问哲学家和数学家:“你们会游泳吗?”
  
  两人大叫:“不,我不会!”
  
  船夫深深叹息道:“那么你们将失去全部的生命!”
  
  这个故事耐人寻味,每次阅读,都有不同于上一次的感受。这次是想借来说“常理”与“哲理”。哲学家和数学家,对船夫讲的大概是“哲理”,因为对他们来说,不懂哲学或不懂数学,哲学家或数学家的生命意义确实难以谈得出来。而船夫,对哲学家和数学家,讲的是“常理”或“常识”。风大浪高,小船倾覆,如果不会游泳,生命不保,更何谈生命意义呢?若说这个故事是讽刺两位“家”,其中讽刺的就有他们不知场合地乱弹“哲理”。因为哲理和常理,都是理,却有着各自不同的适用环境和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