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08:56:52 | 查看全部
梦是蝴蝶的翅膀

  文/汤小小

  她是一位90后女孩,父亲的早逝,让她没有条件做骄奢的小公主。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初中毕业后,她就背起行囊,到城里打工。

  那时她不满18岁,没技术没文凭,只能在一家路边小吃摊做服务员。摊点不远处,是一家艺术学校,每天清晨,都有背着画板的学生,踩着和煦的阳光,一脸喜悦地奔向艺术的殿堂。

  她常常手里端着盘子,目光却紧随着这些学生的身影,久久回不过神来。

  学校的老师偶尔会来光顾小吃摊。有一次,几个老师一边在摊上吃早点一边闲聊,说到学校还差一个清洁工的事情。这时,一直在旁边默默洗碗的她忽然站起来,走到老师们面前,搓着手,红着脸,怯怯地问:“我去行吗?”

  就这样,她成了艺术学校的清洁工,月薪800元,除去生活费,所剩无几,她却高兴得几夜没睡好。

  从此,学校的老师们就经常看到一些很有趣的情景:这个小清洁工会一边拿着扫帚扫地,一边竖起耳朵偷听教室里的动静,巴掌大的地方,一扫就是一堂课。等大家都下课了,她又把扫帚舞得很欢,很快就把其他地方扫得干干净净。这个小清洁工还会捡同学们丢弃在地上的废画纸,不过,她没有扔进垃圾筒里,而是用橡皮把它们一点点擦干净,下班后躲在寝室里偷偷在上面涂鸦。

  这些事情传到校长耳朵里,校长决定换个清洁工,学校的卫生必须保证啊。她听说后,扔下扫帚,跑到校长办公室,红着脸,却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不要工资,只要让我留下来就行,放心吧,我一定会把清洁工作做好!”

  校长最终留下了她,800元的月薪也照付不误。她成了这所学校的“编外学生”,白天挥舞着扫帚拼命工作,将汗珠洒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放学后,学生都离开了,她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将所有的梦想倾注在画笔上。

  画画的开支是一个月收入800元的打工妹所无法承担的。为了买笔墨纸张,她把别人扔的饮料瓶,都当宝贝捡回来,拿到废品收购站,换回一大堆绘画用品。

  一天24小时被她分割成了四段:8小时工作兼捡破烂,5小时睡觉,11小时画画,她瘦小的身影成为校园里最忙碌的风景。

  虽然没有绘画功底,她的画还是慢慢引起了学校老师的注意,干练的画风,大胆的用笔,不比任何一个专业学生差。老师们不再认为这个小清洁工是“瞎忙活”,他们开始免费为她提供一些指导,这让她的画,如遇到春风的小草,快速茁壮地成长。

  她不再满足于业余画画,她想参加艺术类高考,到更广阔的舞台上,尽情挥洒手中的笔墨。

  文化课成为她的硬伤,一个初中毕业的女孩,怎么可能在高考中拿到高分呢?连母亲都劝她放弃,她却拾起高中课本,像一块浸入水中的海绵,拼命汲取着营养。

  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小清洁工的梦想实在太像白日梦,她却在嘲笑和不解中,交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答卷,她以556分的高分,成功通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业课考试,在一群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中,名列203名。()她工作的学校,每年只有五六名学生考上清华,而她,一个小小的清洁工,成为其中的一员。

  这个女孩有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邓轩,但她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靠近梦想,让人生变得不再普通。

  梦是蝴蝶的翅膀,无论多么弱小的蝴蝶,只要不停地扇动翅膀,终能飞越沧海;无论多么卑微的人生,只要有梦想支撑,就会拥有一片明朗的天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08:57:08 | 查看全部
励志小故事:煤炭与钻石

  桌上摆着一块光彩夺目的钻石,墙角的火炉边并放有一些煤炭。

  煤炭们哀声叹气:“唉!为什么我们天生身体黑?天生没价值?天生这副德性?唉!”钻石听了很不忍,便开口安慰道:“同胞们,别难过了嘛!”

  煤炭们一听,七嘴八舌回答“同胞?不会吧!我们是同胞?我们可不像你天生好命,材质非凡呢!别挖苦我们了!我们怎么可能是同胞?”

  钻石回答:“真的,我没骗你们,我们可是远房亲戚呢!咱们的成分都是‘碳’,难道不是同胞吗?”

  煤炭们叹惜道:“天啊!老天真是不公平!为什么我们的命运差那么多?”

  钻石慢慢地说:“这是因为――我在地底时随到了很大的压力,再者,我没有像各位那么早出土,我选择在地下多待了好几千年,所以我们后来的样子会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同样都是碳构成的差异却如此之大的原因了!”

  人生哲理:

  在这则故事的最后,钻石所告诉煤炭亲戚们,也教导了我们两个重要的人生功:

  1、只能受到住压力,否则不易成功。

  2、人要懂得“该出头时再出头”,不要浮躁、冒失地强出头,太急于表现,太急于出“土”,惯于太早秀出自己不成熟的意见、表现,将来您的价值不过是块煤炭;在土里多待一会儿,学习稳重一点,内敛一点,谨慎一点,该出头时再出头,该发言时再发言,该表现时再表现,则将来您 有可能就是块“钻石”。人生的价值会是“煤炭”亦或是“钻石”?在于你如何面对压力,以及能否不毛躁、不冒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08:57:19 | 查看全部
励志小故事:黑色的气球也可以高飞

  美国的白人和黑人,长久以来都各自有其特点。白人因为受教育较多,经济水平高,所以天生有种“白人的傲慢”,觉得自己比黑人优越。黑人由于受教育较少,大部份也比较穷困,所以天生有种自卑感。

  有一天,有一个黑人小孩,呆坐在公园一角,看着白人小孩在玩氢气球,他们把五彩缤纷的氢气球缚上长线,令气球在天空中飘扬。

  当那群白人小孩越走越远,黑人小孩闪闪缩缩地走向卖气球的老伯,他说:“我要买一个黑色的气球。”老伯面有难色,说道:“对不起,我没有黑色的气球卖给你。”说罢看见小孩神情失望,就跟着补充说:“你可以等一会,我用黑颜色笔替你涂一个。”几分钟后,小孩接过黑气球,把气球缚上长线,发觉气球可以和五颜六色的气球一样升上天空,高兴得叫起来说:“原来黑色气球也可以高飞!”

  卖气球的老伯对小孩说:“小朋友,你要紧记气球可以高飞,并非因为外型和颜色,而是视乎内在的氢气。”

  人生哲理:

  一个人能否成功,并不在于外表和肤色,而是在于内在的信心和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08:57:32 | 查看全部
低调坚守,成就盛名

  文/张珠容

  瑞士军刀始创于1884年,它的创始人卡尔·埃森纳为纪念自己的母亲,就用母亲的名字“维多利亚”注册成了商标,瑞士军刀因此也被世人称为“维氏军刀”。1918年,58岁的卡尔·埃森纳去世了,他把产业留给了两个儿子卡尔·埃森纳二世和爱德华·埃森纳。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个儿子携维氏军刀挺进美国,并且让其迅速壮大起来。

  二战末期,美国人热衷于制造豪华的折叠刀具,这无疑给了维氏军刀一个巨大的市场。维氏公司开始积极地通过美国福利社向二战中的士兵发售他们的军官刀。由于质量好、功能多,维氏军刀很受欢迎,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然而奇怪的是,无论世界各地的经销商怎么催,维氏军刀的产量都没增加。

  原来,卡尔·埃森纳二世和爱德华·埃森纳两兄弟一直秉承着父辈的生意理念,把技艺娴熟的工人当做军刀的核心竞争力。要扩大生产量,就必须培养新的工人,但是培养合格的工人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想因为仓促找人,而影响到刀的质量,于是,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其实,还有一个让维氏公司坚持不加产量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公司成立之初就定下了一条司训:不准解雇员工,而且要以最大的福利对待工人。因而,如果为了扩大生产量而招收新员工,那么就意味着在生产热潮过后,公司负担就增加了。

  所以,面对眼前潮水般的订单,维氏公司依然清醒地坚持着祖辈的信条,维持着原来1000多人的员工数量。这1000多人里面很多是祖孙三代。

  维氏公司这种缓慢扩张的做法,必然遭到一些客户的指责,但却为公司赢得了更好的口碑。这个口碑给瑞士军刀带来了两个巨大的“免费广告”。

  20世纪80年代,一部名为《马盖先》的电视剧风靡世界。剧中的主人公懒散但能干,屡次成功地对付暴徒、间谍、科学狂人,甚至是精神病人。有意思的是,马盖先的唯一武器就是瑞士军刀,他用它来拆炸弹、撬锁……这样的一部片子,给维氏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广告效益。

  还有就是在1983年,一位德国宇航员乘坐航天飞机在空间站里要完成72项实验。无数人通过卫星转播观看他的一举一动。()可是当他打开工具箱的时候,忽然发现带的扳手型号不对。宇航员犹豫了几秒之后,镇静地拿出了一把瑞士军刀,并且用军刀里藏着的扳手顺利解决了难题。这样的一次转播,让瑞士军刀的形象更深入人心,甚至有人给它起了个很响亮的外号,叫“无敌的空间勤杂工”!

  正是因为维氏公司低调地坚守着祖辈留下来的这些信条,瑞士军刀才能够赢得全世界的青睐,销量一直遥遥领先,创造出百年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08:57:46 | 查看全部
你不知道自己多么优秀

  文/焦淳朴

  2012年6月,46岁的陈芳应第一次走出家门,随丈夫和儿子一起到东莞打工,由于年龄的原因,在求职过程中她屡屡被拒。经过多日奔波,她终于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谋得了清洁工的差事,她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上班第一天,她就遭遇了尴尬,当来来往往的老外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时,她只能以微笑来回答对方,因为她实在弄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在以后的几天里,只要见到老外,她就早早地把脸扭向一边。比她早来几天的同伴善意地提醒她说:“公司为了保持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要求所有员工在公共区域尽量讲英语,像你这样一句英语都不懂的,试用期过后很可能会被辞退。”

  想到当初求职的艰难,她决心不能让英语成为自己的绊脚石,可是当年她仅读了一年半的初中,年近半百的她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可为了保住饭碗,她决心拼一把——每天学说一句英语。那段日子她随时都带着便笺,随时随地记录。只要有机会就向老师或学员请教,听到单词就问别人是什么意思,怎么写的。就这样,三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过去了,她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口语。

  她的上进心感动了公司的领导,培训中心给她免费提供了一个学习账号,让她在保质保量地完成清洁工作后,供她线上学习。有了学习账号后,她如获至宝。由于公司的线上课程到晚上9点就关闭了,所以她只能把自己搞卫生的时间推到9点之后,晚上7点多到9点本来应该做卫生的时间,先拿来学习。当所有同事都进入梦乡之后,她才开始繁重的劳动,经常到午夜时分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租住地。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一年多的自学,她已经完成初级阶段的学习,目前她已经掌握近1500个单词,能和外教进行日常的交流,还能用英语作自我介绍、点餐、问路、办理出入境手续。清晰流利的口语也为她带来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一位学员在听过她的发音后,表示想让她去当自己孩子的全职双语保姆,工资是现在的两倍。让人颇感意外的是,陈芳应婉拒了对方的高薪聘请。()她说,虽然待遇很诱人,但还是想继续留在中心把英语学扎实。因为她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她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去国外走一走。

  如果不给自己一点压力,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正是迫于可能失去工作的压力,清洁工陈芳应激活了自己在学习英语方面的潜力。如果我们也能像她一样,超出常人地付出和努力,就一定能弥补先天的不足,为自己赢得改变命运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08:57:57 | 查看全部
 励志小故事:珍惜生命

  一个死囚在临刑前被突然告知:如果能端着一碗水绕皇宫走上一圈而滴水不洒,国王就赦免他,死囚答应了。

  皇宫周围高低不平,还有许多台阶,而死囚只是死死盯着碗里的水,一步步走了大半天,终于走回出发点,竟然一滴水都没有泼洒出来。人群沸腾了,国王也非常高兴,问他:“你怎么做到滴水不洒呢?”

  死囚回答说:“我端的哪里是水,分明是我的生命啊。”

  人生哲理:

  如果大家都能像珍惜生命那样珍视自己的每一个机会,拥有坚强的意志,我想,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08:58:14 | 查看全部
推销你的梦想

  文/江东旭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08:58:27 | 查看全部
 励志小故事:四天创造的价值

  一位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利用业余时间寻找一份能够减轻学费的工作,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好几天,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能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

  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无意中看见报纸上刊登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应聘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在一番过关斩将的激烈竞争后,终于只剩下了他一个人,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

  要知道在澳大利亚的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廖若星辰,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真是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那好,四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四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在华人朋友那里借了一些钱,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快被市场淘汰的“甲壳虫”。

  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模拟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

  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了。

  人生感悟:

  在一个人吃喝不愁的时候,也要积极的去面对工作,别到了没饭吃的时候,才想到要好好工作。只有在平常的工作中表现勤奋的人,才会使人懂得珍惜。机遇只钟情于平时工作中表现勤奋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08:58:43 | 查看全部
王亦恺:坚强中浴火重生

  文/沈黎明

  突遭车祸,准大学生命悬一线

  王亦恺1986年出生在丹阳市一个普通职工家庭,自幼聪明伶俐,什么东西一学就会,自上学开始,从小学到高中,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数学成绩格外优秀,曾获得过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大赛银牌、“江苏省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多项全国和省市级大奖,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认识王亦恺的人都夸他学习好,将来一定有出息,父母也对他的未来充满期望,期盼他健康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005年6月,王亦恺高中毕业,高考中以632分的优异成绩被东南大学建筑系录取。7月11日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一家人心里都乐开了花,父母特地做了王亦恺最爱吃的饭菜,祝贺他以全班第一的高分考上全国名校。饭桌上父母叮嘱王亦恺:“上了大学后一定要一如既往的好好学习,扎扎实实掌握好专业知识!”“爸妈,您们就放心吧!”王亦恺信心满满地表态。一家人吃着、说着,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第二天,为了王亦恺步入大学后学习方便,父母决定给他买一台电脑。临近中午时分,王亦恺来到商店,精心挑选了一款自己喜欢的电脑,买下后高兴地往家走,边走边憧憬着即将到来的美好的大学生活。然而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瞬间将他美好的憧憬打的粉碎——他走到离家不远处一个弯道口时,被一辆违规疾驶而过的小轿车重重的撞倒在地,当即昏了过去。此时,已是中午12点,在家等王亦恺回来吃饭的父亲见他还不回来,便让母亲打电话给他,问一下情况,电话接通后听筒中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对方知道她是王亦恺的母亲后马上焦急地说:“你儿子在小区门口被车撞了,你赶紧来看看吧!”闻听此言,王亦恺母亲大喊一声:“孩子出事了!”便和丈夫一起飞奔出门,俩人跑出小区,在不远处的马路边见到了躺在地上的王亦恺,王亦恺的母亲立即扑上前去,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她迅速扒开儿子的瞳孔检查,当看到儿子瞳孔已经扩散,顿时疯了似地拨打电话联系救护车、请求医院赶紧安排手术,此时她只有一个心愿,一定要保住儿子的生命。

  很快,王亦恺被送进医院,经检查他左右脑都有损伤,尤其右脑几乎全部损坏,医生马上为他做了开颅手术。由于伤势严重,手术后不久王亦恺颅内再次出血,医生不得不为他做第二次手术,然而没想到几天后王亦恺颅内又开始出血,

  于是他被转到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周内又连续做了3次手术。

  短短10余天5次开颅,次次都伴随着令人心惊的病危通知,每次王亦恺的父母接到这预示着死神召唤的一张薄纸,都心如刀绞,泪如雨下。

  由于伤势过重,王亦恺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一直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第5次手术后,主治医生神情黯然的对王亦恺父母说:“能采取的救治手段我们都采取了,这个孩子能否保住性命很难说,即便保住性命,也是植物人,你们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啊!”王亦恺父母不甘心,于是立即带他赶往江苏省大脑损伤恢复治疗方面最好的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求治。

  住院治疗期间,王亦恺母亲不仅精心照料王亦恺,防止他肌肉萎缩、生褥疮,还天天和他讲话,在他耳边一次次呼唤:“恺恺,我是妈妈,妈妈在叫你呢!你能听到妈妈的声音吗……”积极配合医生恢复王亦恺的意识。

  创造奇迹,坚强改写植物人厄运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和王亦恺母亲无微不至的护理,半年多后奇迹再次出现。2006年2月的一天,王亦恺的母亲正在低头为他按摩,突然听到喃喃的说话声:“妈妈,我身上痛!”声音虽不大,但非常清晰,王亦恺的母亲稍一愣神,马上意识到:“是儿子在说话!”她立即抬起头来,只见儿子睁着眼睛正在看自己。眼前的景象令王亦恺母亲兴奋不已,“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吗?”她在心中一遍遍叩问自己,随即问儿子:“恺恺,你在和妈妈说话吗?”“嗯!”听到儿子的回答,王亦恺的母亲像个孩子似地立即大喊起来:“我儿子睁眼说话了,我儿子醒过来了!”呼喊中,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滚滚而下……

  王亦恺恢复意识、知道了自己的遭遇后,原本活泼开朗的他一下变得沉默寡言,整天闷闷不乐。儿子的变化,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番冷静的思考后,他们认为:“做父母的不能跟儿子一辈子,要让他好起来,唯一的办法是让他接受现实,加强康复训练,尽快能够生活自理!”想到此,父母开始开导王亦恺:“遭遇车祸,身体受到重创,是你的不幸,事情发生了,已无法更改,既然如此,你就要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人闷闷不乐是过一天,快快乐乐也是过一天,现在你有了康复的可能,爸爸妈妈希望你选择快乐面对,积极进行训练,争取早日好起来!”父母的话,像重锤一样一次次击打着王亦恺的心灵,尤其看到父母为了自己的康复每天忙碌的身影和憔悴的面容,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知道,自己遭遇飞来横祸,父母心中比自己更难过、更悲伤,便暗暗告诫自己:“不能让父母再为自己心焦!自己一定要坚强面对不幸!”于是他告诉父母:“爸妈,不幸已经发生了,我坚强面对就是,世上意外遭遇不幸的人也不是我一个,别人能面对,能挺过来,我也能!您们放心,我一定努力,决不让您们失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王亦恺有了巨大的进步,到2007年夏天,除了左手活动不十分自如外,他生活已基本能够自理,特别是智力基本恢复到了正常人水平。从事大脑高级功能障碍研究、治疗的江钟立教授采用国际通用的“韦氏智力测试法”对王亦恺的言语、逻辑思维、操作能力进行测试后发现,满分140分的言语能力,王亦恺竟达到了138分,同样满分为140分的操作能力,王亦恺达到了119分。测试结束,江钟立教授说:“大脑受伤这么严重的王亦恺,智商恢复到如此程度,简直是一个奇迹!”王亦恺和父母得知测试结果,激动的相拥而泣,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扬起风帆,“半脑男孩”开始新的生活

  2005年7月,王亦恺遭遇车祸后,王亦恺父母忙于救治的同时,曾委托王亦恺的姑姑到东南大学向校领导说明情况,请求为他保留学籍。当时学校领导听完情况后表示:王亦恺个人的不幸也是东南大学的不幸,同意为他保留学籍。如今,王亦恺生活能基本自理,智力也恢复了,于是他向学校提出了上学申请。

  学校领导对王亦恺的申请非常重视,马上安排相关专家对他进行测试,专家们测试后认为,王亦恺的智力已能适应大学学习,但考虑到他身体和未来就业等情况,建议他改学会计专业。对于学校如此细致的关怀,王亦恺和父母十分感激。

  2007年8月25日,王亦恺正式报到,走进大学校园。

  王亦恺深知自己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入学后努力克服身体上的种种不便,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学校为了照顾王亦恺,在离教学楼比较近的地方给他安排了一间宿舍,尽管如此,由于走路蹒跚,王亦恺到教室依然要走近半个小时,为了上课不迟到,他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按计划做半个小时康复训练,然后简单吃一口头天准备好的早点,便往教学楼赶,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教室的人。开学不久的一天,南京遭到台风“韦帕”袭击。那天,狂风呼啸,大雨倾盆,陪刚入学的王亦恺适应校园生活的母亲看着恶劣的天气问他:“今天风雨交加的,你还去上课吗?”“去!怎么能因为天气不好就不去上课呢”王亦恺语气坚定地回答。于是母亲撑起雨伞扶着他顶风冒雨向教学楼走去,平日最多半个小时的路程,那天他们走了约45分钟。到了教室,王亦恺和母亲的衣服都湿透了,王亦恺硬是穿着湿衣服坚持上完了两节课。下课后,母亲对王亦恺说:“儿子,看到你今天的表现,妈妈很欣慰,你今后还会遇到很多困难,要走的路要比同龄人艰难得多,但妈妈坚信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你,你一定能成功!”母亲的话对王亦恺既是鼓励更是鞭策,他牢牢记在了心中。

  大学4年里,王亦恺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孜孜不倦的发奋学习着,从没迟到过一次,从没旷过一次课。每天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是他生活的常态,夜晚挑灯夜读更是家常便饭,即便周末和节假日他也全部用在学习上。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只要课程安排没有冲突,王亦恺还常常下课后不离开教室,跟着其他班级的同学把同样的课程再听一遍。(www.lz13.cn)很多时候,学习时间一长,王亦恺活动不便的肢体便会出现酸痛感,每当这时他会简单活动一下,待酸痛稍有缓解后继续学习……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亦恺的勤奋和努力最终赢得了丰厚回报,2011年他不仅按时完成了大学课程,顺利毕业,还于毕业前夕,以最高票当选“2011年东南大学最有影响力十大毕业生”,随后又于7月荣获“南京市首届自强不息好青年”称号。而在诸多回报中,最令人欣喜的是他收获了一份纯真的爱情。就读于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的河北女孩朱先先,听说了王亦恺顽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后肃然起敬,主动与他取得联系,随后经过一段时间交往,俩人从相知到相恋、相爱,最终于2012年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

  2013年,丹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鉴于王亦恺的优秀品格,经过严格考核后吸收他做了一名老师。如今王亦恺走上教书育人的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人生有数不尽的短暂瞬间,有刹那芳华,也有顷刻意外;人生的每一秒都可能发生转变,生理病痛、职场失意、情感突变,飞来横祸,等等等等。王亦恺,一位即将步入名牌大学的准大学生,一位风华正茂的帅小伙,遭遇如此重大人生不幸时都能如此面对,我们还值得为一丝病痛而焦躁不安,为一次失意而难以释怀,为一点挫折而抱怨消沉吗?让我们记住王亦恺,记住王亦恺浴火重生的过程,记住他用行动诠释的人生字典中最重要的两个字——坚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08:58:58 | 查看全部
励志故事:天才的发现

  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

  一天清晨,门捷列夫经过一个夜晚的研究后,疲倦地躺在书房的沙发上,他预感十五年来一直萦绕心头的问题即将迎刃而解,因此,这几个星期以来他格外地努力。

  十五年来,从他学生时代开始就一直对“元素”与“元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种种关联感兴趣,并且利用一切时间对化学元素进行研究。最近他感觉自己的研究大有进展,应该很快就能把元素间的关联和规律串在一起了。

  由于过度疲劳,门捷列夫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睡梦中,他突然清晰地看见元素排列成周期表浮现在他的眼前,他又惊又喜,随即清醒过来,顺手记下梦中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成了一项划时代的成就,而因为在梦中得到灵感,所以人们称为“天才的发现,实现在梦中。”

  但门捷列夫却不这么认为,把这个累积十五年的成就归功于“梦中的偶然”让他忿忿不平。他说:“在做那个梦以前,我一直盯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研究,梦中的景象只不过是我十五年努力的结果。”

  人生哲理:

  天下没有任何成就是偶然的,只不过一般人只看到别人的成功而往往忽略了背后长期的努力和付出,而用运气好或是其它理由来加以解释,因而相较自己的表现“时运不济”就成了失败的最佳借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