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9:37:56 | 查看全部
成功,从万事中学来
时间:2015-03-16 作者:未详 点击:3996次

  大卫·斯特恩,小时候,他开始替人有偿割草,一个假期下来,获得的启示是,草割得整洁、专业很重要。
  
  14岁时,他在超市仓库里帮人打下手,学到的经验是,一定要确保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仓库里都有,绝不要出现卖断货的情况。
  
  15岁时,他到一家饭店洗盘子,从腰酸背痛的忙碌中明白,总得有人去做那些没人喜欢干的活。
  
  16岁时,他为一家报社找订户,这是一个容易被人拒绝的工作。被无数次拒绝后,他深刻地体会到,坚持不懈才能有收获——大约每敲开40户人家,才能订出一份报纸。
  
  17岁时,他回到父亲的熟食店打工,收获到这样一个真理——顾客喜欢看到面带微笑的服务员,并且喜欢干净的案板和专门盛放熟食的盘子。
  
  18岁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汽车美容店当洗车工,然后摸出一个门道来——光洗汽车的外表,只能得到15美元,但把车内外都认真高效地擦洗一遍,不放过每个旮旯,则会得到115美元。其中100美元是车主给的小费。这让他顿悟,关注和照顾细节,很麻烦,也很费神,但很值钱。
  
  他就是2014年卸任的NBA联盟前总裁——大卫·斯特恩,执掌NBA帅印达30年之久。

  在他的卓越领导下,今天的NBA年收入高达55亿美元,是30年前的30多倍,电视媒体转播收入更是相当于当年的40倍,并且成功地打造出诸如飞人乔丹、魔术师约翰逊、大鲨鱼奥尼尔、小飞侠科比等一批又一批著名球星,将NBA带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良性循环中。
  
  对于自己年少时所从事的那些工作,大卫·斯特恩曾坦言:

  “其实,那都是父亲为了锻炼我安排我去做的。做这些事情,确实让我明白,成功是从万事中学来的。

  生命中的每个阶段,我们所从事的每项工作,都有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领悟的东西。

  聪明人觉得处处皆学问,都要认真地去学,而愚蠢的人,则认为处处都没什么好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9:38:03 | 查看全部
你锻炼好“腿部肌肉”了吗
时间:2015-03-17 作者:未详 点击:1356次

  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去。女巫说,峡谷太宽,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的鼓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看来,光鼓动她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啊!”
  
  这是美国漫画家罗素·迈尔斯系列漫画《女巫希尔迈》中的一个故事。
  
  有的人目标很高远,理想很伟大,但抵达目标、实现理想,光有头脑中的热情、胆量和勇气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还得从脚下的事情做起,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努力锻炼“腿部肌肉”,不断提高自己跨越障碍、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水平。
  
  当我们为心中远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而头脑发热、血液沸腾时,不妨问问自己:你锻炼好“腿部肌肉”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9:38:10 | 查看全部
五万次死亡表演
时间:2015-03-17 作者:未详 点击:2452次

  十五岁时,他初涉影视圈,很幸运地得到了一次出演的机会,饰演一个被武士一刀劈死的坏蛋,只有几秒钟的镜头。
  
  为了这几秒钟的镜头,他把剧本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虽然自己饰演的角色只被编剧一笔带过,但他还是根据剧情琢磨出这个人物的性格,和武士打斗时的心态,根据这些,再推理出被杀死时的表情和动作。
  
  因为准备充分,这个镜头一次就拍摄成功,这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也因为这次的成功,让导演记住了他,以后再有这样的角色,就会第一个找到他。
  
  这样,他又得到了几次出演的机会,虽然每一次呈现给观众的,都是被杀死时的几秒钟,但他每一次都不敢有丝毫马虎,剧情不同,人物不同,死时的状态当然也应该不同,每一次,他都认真看剧本,根据当时的情景,设计出不同的死亡方式,有时是翻白眼,有时是慢慢跪下,有时是狂喊大叫,有时是吐血而亡。
  
  他自创的神态各异的死法,吸引了很多导演和演员的注意,慢慢地,找他拍戏的人越来越多,每一次,都是扮演被杀的角色。
  
  随着“死亡”次数的增加,他慢慢有了一些知名度,很多人劝他,不能光演那种无足轻重的角色,应该尝试转型,要求导演加戏,争取多露会儿脸,从几秒钟到几分钟,再到重要的配角,最后做主角。
  
  他却摇摇头,人人都去做主角,坏蛋谁来演呢?演好坏蛋也是一门学问啊,演得好,就能衬托主角的英勇,提升整部戏的品质。我表演了这么多次“死亡”,能够很好地去诠释“死亡”,这才是我的表演意义所在。我要是去演主角了,反而会表演不好,影响戏的质量。
  
  别的演员有接不到戏的时候,他却平均每天都要跑三个剧组,这么忙碌,又演得轻车熟路,按说,他只要往镜头前一站,随便做个死亡的动作,几秒钟,就能拿到劳务费走人了,可是,他对每一个角色都不肯马虎,总是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死法。
  
  除了那些传统的死法,他发明了虾米式死法,把身体弯成一只虾,一伸一缩,不停地抽搐,还发明了搞笑怪诞式死法,在倒下的瞬间,做一些搞笑怪诞的表情和动作。
  
  这样的角色,他一演就是五十年,算起来,他在屏幕上总共“死”了五万多次。而这五万次的“死亡”,把他锻造成一个顶级的特技演员,得到观众的喜爱,得到同事的尊重,得到导演的称赞。
  
  他的名字叫福本生三,在光怪陆离的娱乐圈,因饰演被杀的角色而成为知名演员,以最无足轻重的角色而赢得尊重,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对自己的准确定位,是找准自己的“甜区”后的奋力挖掘和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9:38:19 | 查看全部
呐喊是必须的
时间:2015-03-21 作者:未详 点击:1513次

  有一年,我应邀到一所中学演讲,北方的农村,露天操场,几千名学生,脸蛋呈现出一种深紫的玫瑰红色。很冷。
  
  我从不曾在这样冷的地方讲过这么多的话。演讲完了,我说,谁有什么问题,可以写个纸条。这是演讲的惯例。孩子们掏出纸笔,往手心哈一口热气,纷纷写起来。
  
  我打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很生气,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我为什么是一个女孩?我爸爸为什么是一个农民,而我同桌的爸爸却是县长?为什么我上学要走那么远的路,我的同桌却坐着小汽车?为什么我只有一文笔,他却有那么大的一个铅笔盒?”
  
  我看着那一排钩子一样的问号,心想这是一个充满了愤怒的女孩。我大声地把她写的条子念了出来。那一瞬,操场上很静很静。
  
  据说孩子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就能体会到母亲的感情。很多女孩子从那个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平等,因为你不是一个男孩,你不符合大家的期望。
  
  这有什么办法吗?没有。起码没有办法改变你的性别。你只能安然接受。
  
  不要相信“这个世界是平等的”那些话。这只是一厢情愿。不过,你不必悲观丧气。其实,世界已经渐渐在向平等的灯塔航行。
  
  比如100年前,你能到学堂里来读书吗?你很可能裹着小脚,在屋里低眉顺眼地学做女红。县长的儿子,在那个时候,要叫做县太爷的公子,你怎么可能和他成为同桌?在争取平等的路上,我们已经出发了。
  
  记住,没有什么人承诺和担保你一生下来就享有阳光灿烂的平等。你去看着动物界,就知道平等是多么罕见了。你已经享受了很多人奋斗的成果,你的回报,就是继续努力,而不是抱怨。
  
  但你不要对这样的不平等安之若素。因为今天的女孩,也可能变成明天的母亲。
  
  如若她们因循守旧,照样端起了不平等的衣钵,如若她们的女儿发出呼声,也许能触动她们内在的记忆,事情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励志天下www。lizhi123。net)
  
  记住,呐喊是必须的。就算这一辈子无人听见。回声也将激荡久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9:38:26 | 查看全部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励志故事
时间:2015-03-21 作者:未详 点击:2135次

  《罗斯福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
  
  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
  
  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
  
  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9:38:33 | 查看全部
绊倒你的也许就是个金块儿
时间:2015-03-23 作者:未详 点击:2087次

  19世纪中叶,美国的淘金者日渐增多,清贫的霍斯也怀揣着发财梦。当得知许多人都奔向一个蕴藏金矿的峡谷时,霍斯毅然放弃了给别人在农场干活的工作,加入到淘金者的队伍中。就在通往那个山谷的路上,由于月黑风高,又下着小雨,狭窄的弯道十分湿滑,霍斯在匆忙赶路中,不慎被一块大石头绊倒,他顺着山坡滚落下去,醒来后发现自己被一位好心的老人救起。因为伤势严重,霍斯足足在老人的小屋里躺了好几个月,才能跛着脚下地慢慢地活动一下。
  
  腿摔骨折了,拖着一条残腿,霍斯无法再去淘金了,想着自己成了一个不能养活自己的废人,霍斯偷偷哭了起来。这一举动被老人发现了,老人想帮助霍斯,于是带着霍斯来到他跌倒的那个山谷。老人指着前方一块块淤泥堆积的土地,满脸自信地告诉霍斯:“孩子你看,当日我就是把你从这块土地上救起来的,这可是上帝送给你的肥沃的宝地啊。”
  
  踩着松软的淤泥,霍斯露出了笑容。熟知农活的他知道只要勤加开垦,就会在这块土地上收获颇丰。他知道自己该在哪里淘金了,于是他立刻向老人借来种子和农具,在那个被人遗忘的山谷里忙碌起来。
  
  在霍斯辛勤地劳作下,土地上的农作物长势良好。秋天来临,霍斯获得了大丰收。那片被无数淘金者忽略的不起眼的土地,果然变成了老人预言中的神奇聚宝盆。霍斯的腰包马上鼓了起来。接着,他又断断续续地开垦了一些土地。几年后,霍斯还雇用了许多菜农、果农和种植工,开开心心地当上了富裕的庄园主。与之相比,那些淘金者把整个峡谷掘得满目疮痍,却只有极少数人发了财,绝大多数的人花光了本钱,流尽了汗水,只赚得失望而归,有人甚至还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回忆起当年自己被那块石头绊下山谷的情景,已是腰缠万贯的霍斯心中暗自说道:当年绊倒我的那块石头,如今已经变成了金块,它让我懂得了该到哪里才能掘到自己的金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跌倒是常有的事,人生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承受跌倒带来的伤痛,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过程。有的人跌倒一次便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甚至痛不欲生;有的人经历了无数次跌倒,仍然能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他们懂得收集好每一次把自己绊倒的石头,激励自己,鼓舞自己,最终获得了成功。以前的跌倒是必须经历的东西,而那些石头,此刻在他们眼里已经成为了金块。1924年,一场大火把美国家具商尼科尔斯的家烧了个精光,其中包括他准备出售的家具。尼科尔斯面对满地狼藉,一片废墟,痛心不已。
  
  不甘心的他四处寻找,希望还能找到一点什么。忽然,一块已经被烧焦的红松木吸引了他的注意,它的形状很独特,而且上面还有漂亮的木纹。
  
  尼科尔斯用一块碎玻璃小心翼翼地刮去红松木上的沉灰,用砂纸打磨光滑,又在上面涂了一层清漆。最后,他看到了那块烧焦的红松木呈现出一种温暖的光泽和特别清晰的木纹。他忍不住惊喜地狂叫起来,灵感显现的他由此制作出了仿纹家具,生意也因此变得异常火暴。
  
  有人评论说:“尼科尔斯独具特色的家具像一只在火灰里死而复生的不死鸟一样蓬勃兴起。”一场意外的大火,烧掉了尼科尔斯的一切财产,但同时也烧出了他的灵气与希望。现在,尼科尔斯创造的第一套仿纹家具收藏在法国博物馆。从跌倒中看到希望,挖掘机遇,绊倒尼科尔的是石头,也是金块。是石头,是因为他在这次火灾中变得一无所有;是金块,是因为他由此抓住灵感,开创了自己人生的新路途。
  
  当你走得很顺的时候,你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弱点,只有当你被绊倒了,才会反省自身,搞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认真加以总结改进。所以说,挫折就是人生的催熟剂,我们都应该感谢那些绊倒我们的石头,而不是躲避它们。利用好这些石头,它们就能变成金块,让你拥有一生的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9:38:46 | 查看全部
失败是条绳子
时间:2015-03-23 作者:未详 点击:3716次

  失败是一根绳子,有的人用来继续攀爬更高更陡的山峰,有的人把它当作了自缢的工具。
  
  面对失败这根绳子,很多人都明白,该把它当作攀爬的工具,事实上很多人也做到了,所以就有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安慰;可是也有那么一些人,硬是把失败当作了离开这个世界的通道——“不是我不想活,是我已经没有了退路”。
  
  说实在的,当生命和成功或者失败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个生命已经失去了生命该有的意义。
  
  生命本身是一个过程,而成功和失败不过是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就像是人在旅途中,车辆或者轮船只不过是达到风景区的一个手段,总不能因为某一辆车的抛锚而停止自己前行的脚步吧?
  
  人生路真的很长的,偶尔的挫败也只能证明你在某一方面的不足,那是不能证明你全部不行的。而谁能证明你行或者不行?什么“领导说行不行也行”的说法只不过世俗的人们对自己的一种虚无的否认——我们的一生可不会只跟一个领导到白头吧?即使跟着这领导到退休,可退休剩下的余生还是我们自己的啊?凭什么领导说了算?凭什么就因为某一个人的否认而否认我们的一生?
  
  因此,把失败当作结束生命的理由的人除了证明了他的懦弱和愚蠢之外还能证明什么?
  
  当然了,不是所有的自杀者都是因为失败。比如屈原之类的。看起来,他是死于他的失败。他没能阻止楚国被并吞的命运。他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作为我个人的理解,他是死于对前景的恐慌。国破了,山河易主了,屈大夫就要沦为阶下囚了。他一个人的荣誉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赖于呼吸的空气被抽干了——除了为楚国效力,他似乎已经找不到别的生存的理由。
  
  找不到活着的理由比找到死的理由要难得多。
  
  找死可以有很多借口,可是要让人活着有一个理由就太难了。所以,很多人选择了死。
  
  这样说来,一个人死和不死其实都是跟失败无关的。失败不过是个替死鬼。它的出现刚好被不想活的人找到了一个死的理由……
  
  那么,如果你还想活,还有活的理由的话,不管是怎样的失败都是不能打垮你的。
  
  所以,你该拿那根绳子去继续攀爬,直到你认为可以达到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9:38:54 | 查看全部
成功的准则
时间:2015-03-24 作者:未详 点击:2985次

  最近,有人对美国1000多位富翁进行了调查,结果归纳出最常见的发家类型有三种。第一种为勤劳型;第二种为机遇型;第三种为利人利己型。勤劳可以发家,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机遇也能致富,但需要好的运气。利人利己却是可以把握的。更为有趣的是,前两种竟然只占受调查人数的20%,而80%的受调查者靠的是利人利己起家并成为富翁的。
  
  约瑟夫自小患上了糖尿病,不能吃含糖过多的食物,特别是冰淇淋。为了解馋,他为自己做了个不含糖的冰淇淋。后来,他又研制出好几种不含糖的糕点。在美国,胖人多,这种低糖食品很受欢迎,约瑟夫尝试着把自己研制的糕点拿去卖,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这位40岁的企业家已开发了50多种无糖食品,畅销全美,每年的销售额都能超过两亿美元。
  
  安德鲁年轻时最热衷的就是旅游,为了省钱,他想方设法去弄打折机票、火车票以及汽车票。直到有一天,他突然问自己:我为什么不直接与航空公司、铁道部和汽运公司协商,给那些热衷旅游又想省钱的消费者提供优惠待遇呢?没想到这一简单的主意给他带来了巨额财富。现在,人们通过他的网站,不仅可以享受到美国各大航空公司、铁道部和汽运公司的优惠服务,还能找到各地的旅游信息。网站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亿美元。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虽然所做的事情不同,但方法都是一样的。首先对自己有益,然后想办法让别人受益,就是这一利人利己的经营理念,成就了美国80%的富翁们。原来成功竟然这么简单,就是不去害人,也不去害自己,只做对自己有利也对他人有利的事情就可以了!
  
  中国有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偏偏有人要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通过巧妙包装后再转手卖给别人,这种经营之道注定是要失败的。利人利己其实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它却是人们做人处世的道德准则,有了这一准则,才能做人成功,致富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9:39:00 | 查看全部
做那条逆流而上的鱼
时间:2015-03-30 作者:未详 点击:2228次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从学校毕业是令人兴奋的一天——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结束了。可对于我来说却不是这样。
  
  还记得两年前的那个周末,我的家里人和朋友们从全国各地来到了我们的学校,看着我们全班人从毕业典礼台前依次走了过去。可正如同班里所有其他人一样,我眼里看到的是在大学最后一年里,我的经济状况从糟糕变成了更糟。我们毕业时拿到了学位证书,前景却非常渺茫。不计其数的求职申请都如泥牛入海,我知道,明天的我将不再有一个称作“家”的地方。
  
  接下来的是难熬的几个星期,我把不能随身携带的东西都收拾好,找地方存放起来,因为我知道这座小小的大学城不会有任何机会,只好开车去了加利福尼亚南部地区去找工作。我以为在那里不出一个星期就可以得到求职回复,可求职申请填好后,一拖就是两个星期,直至四个星期,我发现自己又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无尽的等待之中。而在这时,我需要偿还助学贷款的日期一天天地临近了。
  
  你体会过当你在早上醒来,心里因为恐惧而茫然无措时的感觉吗?恐惧那些你无法把握的事情——你对一件事情满怀希望,而又害怕所得到的不过是一场噩梦时心中挥之不去的恐惧感?在那段时间,这种感觉占据了我生活的全部。
  
  几天感觉就像是几个星期,几个星期感觉就像是几个月,那么些个月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深渊一样。而给我打击最深的是无论我怎样努力,好像都无法让生活有丝毫的改变。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大脑不至于被逼疯呢?我决定用笔记录。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在一页纸上,这让每一件事看起来更清晰一点,也更光明一点。这样的书写好像也给了我希望,当你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时,心里有一点点希望本身就是你所需要的全部!
  
  后来,我干脆把自己的受挫的经历写成了一本童话书,书名叫《逆流而上》,书中的主人公是一条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放弃自己梦想的小鱼。
  
  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份我的第一本书的出版合同!从那以后,我的境遇渐渐有了一点起色。不久后,我又收到了第二本书的出版合同,几个月后,我应约去迪斯尼公司进行面试,公司不久就聘用了我。
  
  我讲自己的故事就是要告诉你——永远不要放弃,也许逆境正是你成就自己的一个好机会。即使事情暂时看起来暗无天日,也不要放弃。两年前的今天,我蜷缩在自己的车里,打开一桶罐头,喝着里面的凉汤,现在都已成了过去。
  
  如果你觉得工作辛苦,那么你就付出时间,但不要放弃,要相信事情一定会好起来。我以前没有任何的文学学历,也从没接触过写作,如果没有那段艰苦时间所受的磨难,我成不了今天的作家。有时候我们的梦想只是在上游不远处的地方等待着你,我们所要做的不过就是鼓足勇气,超越逆流游过去,迎接你的就会是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9:39:08 | 查看全部
性格未必决定命运
时间:2015-03-31 作者:未详 点击:1443次

  沃伦·哈定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人,而克利夫兰则是一个喜欢说“不”的人,他们两人虽然性格迥异,但是,他们都以自己的奋斗方式,最终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
  
  哈定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从学校回到家里,无论是安排他挤牛奶、喂马,还是让他收割庄稼、油漆谷仓,他从不讲价钱;少年时代,他在《喀里多尼亚守卫》周刊的一个印刷所里当学徒,在那里,他除了默默地干活,从不与人争执任何问题。以致有一天,他的父亲感慨地对他说:“沃伦啊,你生下来不是女孩,真是你的福气!”少年哈定好奇地问为什么,父亲回答说:“如果你是女孩,你会老是怀孕,因为你不会说‘不’!”
  
  然而,让他的父亲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性情温顺的少年,却是一个极其有心的人,几年的学徒,竟使自己成了一个办报的行家里手。大学毕业后,他买下了一家濒于倒闭的《马里恩星报》,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办报经验和热情,很快就使这份报纸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报。通过办报,他不但使自己成了一个资金雄厚的企业家,也同样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这为他步入政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192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内部因找不到各方利益的共同代言人,以至于否决了一个又一个候选人的提名,最后当哈定被作为候选人提出来时,竟因为他一直坚守自己的中庸之道没有政敌而获得通过了。在竞选的论辩中,尽管对手考克斯揭了他许多的短处,但他却因为始终不忍心“破坏考克斯先生好人的形象”,不肯说他的坏话,这样反而为自己赢得了更多选民的支持,当选了美国第29任总统。
  
  而克利夫兰呢?他自幼就是一个充满反叛性格的人。他的父母希望他长大以后仍像自己那样献身于神职工作,然而,他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在他还只有9岁大的时候就曾写过这样的文字:“如果我们希望成为一个伟大和优秀的人物,并得到朋友的尊重,我们就必须在年轻时像华盛顿和杰克逊那样利用自己的时间。”可谓人小志大。
  
  在他上了中学以后,父亲因病去世了,尽管他非常渴求知识,迫切希望在学校里继续学习,无奈家中失去了收入,只得外出打工。一年后,有一位热心人表示愿意资助他读完大学,条件就是毕业后要干牧师这一行。然而,倔强的克利夫兰拒绝了,他宁愿做出一边打工一边自学的选择。在他不断努力之F,22岁的时候通过了国家律师考试,成为一名正式律师。
  
  在其后的岁月里,他几乎是一直在保持着说“不”的势头。做法官的时候,由于他的廉洁,致使一些政客在他的管辖区域内无空可钻,让这些人伤透了脑筋。在他做布法罗市长的时候,人们就曾送给他一个“否决市长”的外号。他在一次次的说“不”中声名大震。1884年他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最后在竞选中击败对手,登上了第22任总统的宝座。任期满后,竞选失败,没能连任,但在1892年的竞选中再次获胜,又一次执掌了第24任总统的权杖。在他两度总统的任期内,他竟然否决了国会法案584件。
  
  哈定的性格可以说柔的像水,虽然他常说的一个字是“是”,但是,他却是一个“中庸而不平庸”的典型人物。在他l0多岁做学徒的时候,便已经深得办报的精髓,成年后,更是在报业所向披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以此为契机,杀向政界,最后,竟然还是因为他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中庸”人物而成了一国的总统。一个“是”字,是不是在他的人生岁月里,渐渐地演化成了他的内在智慧和处世韬略?
  
  克利夫兰是一个硬汉子,他的“不”可以说就是一把刺向尘世的利剑,在他的个性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从不向邪恶妥协的品格。他一生都在追求卓越、追求优秀,他的为官信念就是。公共职务就是公众的信任”,并且,他敢于向一切有违于他的这一信念的事或人说“不”。他鲜明的个性以及他办事公正透明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使他成了民主党的骄傲和出色的候选人,并且两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由此可见,不管你是一个说“是”的人,还是一个说“不”的人,只要你办事认真,勇于进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最终都能像哈定和克利夫兰那样登上事业的峰巅。从他们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到:性格未必决定命运,做事的态度和内心追求才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