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4:25:46 | 查看全部
  攻克难题
  有一个准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同学每天的家庭作业是两道数学题,老师要求第二天早上交给他。
  有一天,这个学生回家后,才发现教师今天给了他三道题,而且最后一道似乎有些难度。从前每天两道题,他都很顺利地完成了,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学生想,早该增加点分量了。
  他很轻松地完成前面的两道题,可是,第三道题好像不是那么容易。但是他志在必得,便满怀信心地沉入到解题的思路中……
  天亮时分,他终于把这道题做完了。但他还是感到一些内疚和自责,认为辜负了老师的期望——这道题竟然做了一夜。
  谁知,当他把这三道已解的题一并交给老师时,老师惊呆了。原来,最后那道竟是一道在数学界流传百年而无人能解的难题。老师把它抄在纸上,也只是出于好奇心。
  结果,这个学生却在不明实情的情况下,意外地把它给解决了。
  大道理:生活中其实有很多问题简单明了,却因为我们复杂的想法,反而让问题得不到解决。放下思想包袱,冷静思索,再难的难题也会攻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4:25:59 | 查看全部
  年轻人与时机
  一个人茫然地靠在一块大石头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这时,一个怪物从远处走过来问:“年轻人!你在做什么?”
  “我在这儿等待时机。”他回答。
  “等待时机?哈哈!时机什么样,你知道吗?”怪物接着问他。
  年轻人回答说:“不知道。不过,听说时机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只要来到你身边,你就会走运,或者当官,或者发财,或者娶个漂亮老婆,或者……反正,美极了。”
  “嗨!那你还等什么?连时机什么样都不知道!不如跟着我走吧,让我带着你去做几件于你有益的事吧!”怪物说着便伸手要来拉他。
  “一边去,别碰我!少来添乱!我才不跟你走呢!”年轻人不耐烦地说。
  “哎——”怪物长叹一声离去。
  不一会儿,一位长髯老人也从远处来到年轻人面前问道:“你抓住了刚刚过来的怪物吗?”
  “它是什么东西?抓它干吗?”他问。
  “时机呀!”
  大道理:愚蠢的人总是在等待时机的来临,偏偏时机到来的时候他却又抓不住它;聪明的人总是在不断地为自己创造时机。所以在蠢人的眼里聪明者常常好运连连,而蠢人只会埋怨老天不公,却不肯付著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4:26:12 | 查看全部
  富翁的继承权
  有一个富翁,他有两个儿子。富翁年纪大了,可是他不知道让哪个儿子来继承他的家业。他冥思苦想,想到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
  他把两个儿子带到很远的一座城市,交给他俩一人一串钥匙河一匹快马,看谁先到家,并打开自己对应的门进到家里。谁先进去的就将得到继承权。
  兄弟俩策马急奔,几乎同时到家。但是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
  哥哥拿着一串钥匙,却总也找不到最合适的那一把,锁依然紧锁着;弟弟匆匆忙忙,等到了家门口,才发现钥匙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在了半路。
  俩兄弟急的满头大汗。
  弟弟突然想到了什么,很快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就砸开了自己面前那把锁。他顺利地进去了。
  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的手里。
  大道理:遇到难题时,不要把目光总是盯在现有的公式上。急中生智,灵活多变,只要答案是正确的,途径并不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4:26:24 | 查看全部
  商人的挫折
  一个商人经营的所有产业在一次无情的地震中化为乌有。
  商人伤心欲绝,他半辈子的心血都付之流水。就在他万念俱灰的那一刻,他的脑中闪过一个灵感。
  多年后,这个商人身价逾亿,他成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那个遭遇地震的城市里,很多的建筑都是他下属的公司所建。
  大道理:灾难中同样蕴含着机遇。不要因为生活中的种种不幸而悲观绝望,一蹶不振,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爷为你关上了这一扇门,一定会在旁边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4:26:36 | 查看全部
  勾践忍小成大事
  吴国和越国同处江南,相互交战,积下了很深的矛盾。先是越国杀死了吴王阖闾,后来阖闾之子夫差又将越王勾践俘虏了。勾践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由他的大臣文种买通了吴王的大臣,以割地、赔款、进献美女等极为优厚的条件向吴王投降。
  在这些利益的驱使之下,夫差同意越国投降,但仍把勾践夫妻作为俘虏押往吴国,这样越国就会陷入混难,再也不会对吴国构成威胁。
  夫差将勾践押回吴国都城后,将他们夫妇软禁于一间石室之中,让他们干最脏最累的活,勾践整天蓬头垢面地干活,没有丝毫怨言,似乎忘记了屈辱,已甘心为奴了。夫差还经常派人去察访。察访的人向他报告说勾践夫妇生活非常艰辛,但干活却很勤快,从不偷懒,并没有看到不轨的举动。
  夫差出门时,还让勾践为他牵马,来到大街时,侍从还高声大喊:“快来看呀,现在站在你们面前的是越王勾践,他现在已经沦落为大王的马夫了。”于是街人纷纷上前对勾践又是推搡又是打骂。尽管勾践受尽了羞辱,但并没有异常的行为,似乎已麻木不仁了。
  时间一长,夫差认为勾践已经胸无大志,对他的管束也逐渐松懈了。
  一次,夫差受了风寒,在宫中养病。勾践知道后,带着焦急的神情前来探望。当他进门时,夫差正在大便,为避免尴尬,夫差赶紧钻进被窝。勾践走到跟前,揭开马桶盖子,观察了一下粪便的颜色,再探出头去闻粪便,最后竟蘸了粪便放在嘴里尝一下,然后对夫差说:“恭喜大王,大王的病已无大碍,马上就会好的。”
  夫差被他的异常之举搞糊涂了,忙问:“你怎么知道的?”
  勾践回答说:“我看大王的粪便是黑色的,闻了以后有奇臭,尝了以后却带了一丝苦味,说明肚中的毒物已经经过粪便排出,毒物既出,大王的病也就没有大碍了。”
  夫差听了非常高兴,说:“难得你如此真心。”勾践煞有介事地回答说:“儿子为父亲尝便,古时候就已经有了,臣子为君王尝粪,就从我开始吧。”
  夫差听了十分感动,说:“等我病好了以后,就会放你们回国。”
  几天之后,夫差的病好了,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放勾践夫妇回国,这时在越国代王主政的大臣文种已带人来接了。
  回国以后,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十年教训,十年生聚,使越国恢复了元气。后来他趁吴王夫差出兵与中原大国争霸之时,攻打吴国,经过多次战斗,终于把吴国打败了,夫差走投无路,只得自杀。勾践忍小谋大,发奋图强,不仅打败了吴国,而且一度称霸诸侯。
  大道理:小不忍则乱大谋。成大事者,应该忍受得住眼前的屈辱,敢于和命运抗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4:26:49 | 查看全部
  匈奴善忍灭东胡
  秦汉时期,匈奴冒顿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顺利地登上了单于的宝位。没过多久,强盛的东胡便派使者对冒顿说,希望能得到头曼单于生前的千里马。于是冒顿就把大臣们召到一起,向他们征询意见,大臣们都说:“不能把千里马给他们,这可是匈奴的宝马。”冒顿摆了摆手说道:“怎么能和人家做邻居却舍不得一匹马呢?”冒顿就把千里马送给了东胡。
  一段时间过后,东胡人以为冒顿害怕自己,就又派使者对冒顿说,希望单于献上一个阏氏。冒顿又召来了大臣,向他们说了这件事,大臣们愤怒地说道:“东胡得寸进尺,竟敢索要阏氏,请您允许我们率兵讨伐他们。”冒顿仍旧说:“怎么能和人家做邻居而吝惜一个女人呢?”就把自己所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
  这样东胡就更加狂妄了,竟向西发动侵略。原来匈奴和东胡之间有一片荒芜地带,无有人居住,双方各在自己的边缘地带设立守望哨所,但东胡却想独自占有它。
  一天,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匈奴和我们边界哨所相接壤的荒弃地区,匈奴人不能到达那里,我们想拥有它。”冒顿征询大臣们的意见,有的大臣说:“这块地方没有多大用处,让给他们也没有关系。”这时冒顿非常生气地说:“土地是一国之本,怎么可以随便送人呢!”接着他又把凡是说可以给东胡土地的人都杀掉了。于是冒顿上了战马,率领军队攻打东胡。并下达命令:退后者皆斩。
  冒顿率兵直奔东胡,由于东胡过于骄傲而没有多加防备,因此很快就被击溃了,于是冒顿很顺利地打败东胡军队,杀死东胡王,并掠走了东胡的人民和牲畜。回国以后,又向南吞并了楼烦和白洋河南王,向西赶跑了月氏。
  大道理:小的利益在大局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那些成就大事的人都能够以大局为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4:30:29 | 查看全部
  匈奴善忍灭东胡
  秦汉时期,匈奴冒顿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顺利地登上了单于的宝位。没过多久,强盛的东胡便派使者对冒顿说,希望能得到头曼单于生前的千里马。于是冒顿就把大臣们召到一起,向他们征询意见,大臣们都说:“不能把千里马给他们,这可是匈奴的宝马。”冒顿摆了摆手说道:“怎么能和人家做邻居却舍不得一匹马呢?”冒顿就把千里马送给了东胡。
  一段时间过后,东胡人以为冒顿害怕自己,就又派使者对冒顿说,希望单于献上一个阏氏。冒顿又召来了大臣,向他们说了这件事,大臣们愤怒地说道:“东胡得寸进尺,竟敢索要阏氏,请您允许我们率兵讨伐他们。”冒顿仍旧说:“怎么能和人家做邻居而吝惜一个女人呢?”就把自己所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
  这样东胡就更加狂妄了,竟向西发动侵略。原来匈奴和东胡之间有一片荒芜地带,无有人居住,双方各在自己的边缘地带设立守望哨所,但东胡却想独自占有它。
  一天,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匈奴和我们边界哨所相接壤的荒弃地区,匈奴人不能到达那里,我们想拥有它。”冒顿征询大臣们的意见,有的大臣说:“这块地方没有多大用处,让给他们也没有关系。”这时冒顿非常生气地说:“土地是一国之本,怎么可以随便送人呢!”接着他又把凡是说可以给东胡土地的人都杀掉了。于是冒顿上了战马,率领军队攻打东胡。并下达命令:退后者皆斩。
  冒顿率兵直奔东胡,由于东胡过于骄傲而没有多加防备,因此很快就被击溃了,于是冒顿很顺利地打败东胡军队,杀死东胡王,并掠走了东胡的人民和牲畜。回国以后,又向南吞并了楼烦和白洋河南王,向西赶跑了月氏。
  大道理:小的利益在大局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那些成就大事的人都能够以大局为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4:30:51 | 查看全部
  刘邦得天下之因
  汉高祖刘邦战胜逼得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夺取了天下。建立汉朝以后,在洛阳南宫设酒宴,高祖说道:“今日设宴,各位列侯将领不用隐瞒我什么,都说说自己的真实看法吧。我夺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
  高起、王陵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陛下性情随便而且爱羞辱人,项羽虽然仁慈而且爱护人,但是陛下使人攻占城池夺取土地,打下的城池土地就会封给有功的人,和天下人共同享受利益;而项羽嫉妒有才能的人,有功劳的就杀害他们,有才干的就怀疑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人记功,夺得土地却不给人好处,这就是他失天下的原因。”
  高祖说:“你们两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用计谋策略,决定战争的胜利,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不断粮路,我不如萧何;组织指挥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虽不才,但是我善于使用他们,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就是我得到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重用,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
  大道理:“纳才任贤”是古代君王成就大事的最基本方法,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靠一己之力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应该重用人才,知人善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4:31:17 | 查看全部
  曹植打猎解难题
  一年秋天,曹操带着曹植和五位爱将到狩猎场打猎。
  秋高气爽,衰草如盖,满山红遍,北方的狩猎场呈现出一派雄丽、悲壮的情调。曹操摸着自己的胡须,看着眼前的一切。一声令下,随行的士兵握着手中的武器,叫嚷着,一只色彩斑斓、安闲自在的梅花鹿被他们从树丛里赶出来,它似乎已经觉察到灾难马上就要来到,惊悸地在空旷的猎场上狂跑。众将军已经准备好了弓箭,纵马追逐,没过多久,梅花鹿就被射中了,惨叫几声倒在血泊之中。曹操驱马赶来,见除了一枝箭直穿鹿喉外,其余四枝箭都没有命中目标。他决定重赏射中的将军,并封其为“神射手”。
  随行人员从鹿喉上将箭杆拔出,呈给了曹操。曹操认真地看了看箭杆上刻的姓名,微微点头。他想:“眼下正是用人之时,吞吴蜀,平定天下,不但要有骁勇善战、冲锋陷阵的将军,更需要有能够统领战局的谋士贤臣。何不趁此机会考考曹植和众将军的智谋呢?”于是问道:“刚才,有五只箭一起射了出去,却只有一只箭射中了鹿喉,你们知道这只箭是谁的吗?”
  “是孙将军射中的。”赵将军说。
  “不,应该是李将军射中的。”钱将军说。
  “是我射中的!”孙将军说。
  “总之孙将军和我都没有射中。”郑将军说。
  “是郑将军和孙将军中的一个人射中的。”王将军说。
  曹操听了笑着说:“你们当中只有三个人猜中了,其中有王将军。诸位将军,你们是否知道是谁了?”
  众将军仍在迷雾中,百思不得其解。刚才孙将军不还一口说是自己射中的,经曹操这般隐晦曲折的提示,也像喝了迷魂汤似的难以肯定了。
  “这个神射手,就是孙将军。”曹植镇静自若地说。
  曹操听了,高兴地笑了起来:“植儿说得对!孙将军,寡人特封你为神射手,赏金1000两。”
  “谢丞相大人。”孙将军连忙叩首谢封。
  此时,其他四位将军仍然感到不可理解,一齐问道:“曹公子,不知有何根据?”
  曹植答道:“诸位将军注意没有,既然我父讲王将军的说法是对的,而王将军说的或是孙将军或是郑将军,那么,先假设是郑将军射中的,要是这样的话,五人说法中,赵将军,钱将军,郑将军、孙将军都错了,只有王将军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一对四错,这不符合我父所说的条件,显然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既然这样,就可以断定郑将军没有射中鹿。既然郑将军、孙将军二人中有一人射中,而郑将军已经排除,那就可以肯定是孙将军了。”
  听完曹植的精辟分析,众将军都佩服曹植过人的才智,曹操又摸着自己的胡须,点头微笑,从心里越发喜欢曹植。
  大道理:世上没有所谓的难题,只要认真分析题意,就一定能从题中找出隐含的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4:31:33 | 查看全部
  孔融分梨有绝招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从小聪明过人,而且还很有礼貌。他6岁让梨的故事早已被人们知晓,被后人传为美谈,但孔融巧思分梨的故事恐怕很少有人知道。
  一天吃完午饭,孔融便钻进自己的书房去学习。这时老管家进房传话说:“小主人,在外地的伯伯、叔叔、婶婶和6个堂兄妹都来了,夫人叫你到前庭去见见他们。”听到这些,孔融高兴地跳了起来,说句实在话,伯伯、叔叔长年在外地做官,孔融长这么大了,还没见过他们,特别是自己的6个堂兄妹,不知是个什么样子。于是,孔融没等老管家赶到前庭回话,就飞快地跑到了他们身边。在父母的介绍下,孔融逐个给伯伯、叔叔、婶婶和6个堂兄妹见过了礼,大家都夸他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这时,母亲叫丫环端上一盘梨,不一会儿,6只香嫩可口的鸭梨便被端了上来,母亲又叫孔融把鸭梨分给六个堂兄妹吃。
  孔融正要分梨,却被父亲止住了:“等一等,你给堂兄妹分梨,每个人一个,而且盘子里还要留一个,你知道怎么分吗?”
  父亲知道孔融是个聪明的孩子,想借此机会让他展示一下自己的才智,谁知题目太难,反倒把孔融给问住了。伯伯、叔叔、婶婶们,也觉得这事连他们都不能办到,更何况是一个6岁的孩子呢?六个堂兄妹也不知道该怎么分,相互看了看,心里在琢磨着:“这样分梨,我们六个人中总有一个人吃不到梨子呀!”
  孔融皱紧了眉头,他为难地看看母亲,母亲慈祥地对孔融说:“孩子,在好好想想!梨子分来一个不少,我相信你一定会有办法的。”
  孔融低着头陷入了沉思,忽然,他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欢欣的喜悦,他拍着小脑瓜儿说:“我知道该怎么分了。”
  只见孔融拿起盘中5只梨子分别递给5个堂兄妹,这样,有一只梨子留在了盘中,可还有一个堂妹没有分到梨子,这个堂妹看上去非常委屈。伯伯、叔叔和婶婶说这样分不行。孔融微微一笑,把剩下的一只梨子连同盘子一起递给了这个堂妹。
  “孩子,你分得很对,能不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分?”父亲高兴地说。
  孔融回答得很干脆:“每人分一个,说明6个堂兄妹都得分着;盘子里还要留一个,这也可理解为只要有一只梨子放在盘子里就行,所以我这种分法并没有错。”
  大家这时候才完全明白过来,连夸孔融聪明过人,父母亲也开心地笑了。
  大道理:任何看似不可解答的刁钻之题都是有漏洞的,只要抓住了这个漏洞,问题就会不攻自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