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27:10 | 查看全部
朋友和敌人
时间:2016-07-30 作者:未详 点击:1694次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的政治家,在他当选第16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发生了长达四年的内战。

  林肯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废除了奴隶制度,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在如何对待叛乱分子的会议上,林肯不但没有提出惩罚措施,还说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宽恕他们,并规定叛乱分子在此之后仍为自由人。
  
  此举立即遭到了在座议员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指责林肯做事不果断。有一个议员当面质问林肯:“你为什么要试图跟他们做朋友?你应该试图去消灭他们才对!”
  
  林肯听后说:

  “当我使他们变成朋友的时候,难道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对敌人严肃处理,只会让仇恨一代一代传下去。若把敌人变成朋友,既能减少内战带来的伤痛,又有利于国家的复兴。孰轻孰重,难道还不清楚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27:14 | 查看全部
战胜命运并不难
时间:2013-08-06 作者:未详 点击:1753次
  一位电台主持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了18次辞退。她的主持风格曾被人贬得一文不值。最早的时候,她想到美国大陆无线电台工作。但是,电台负责人认为她是一个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拒绝了她。
  
  她来到了波多黎各,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但是她不懂西班牙语,为了熟练语言,她花了3年的时间。在波多黎各的日子,她最重要的一次采访,只是有一家通讯社委托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去采访暴乱,连差旅费也是自己出的。在以后的几年里,她不停地工作,不停地被人辞退,有些电台甚至指责她根本不懂什么叫主持。
  
  1981年,她来到了纽约一家电台,但是很快被告知,她跟不上这个时代。为此她失业了1年多。
  
  有一次,她向一位国家广播公司的职员推销她的倾谈节目策划,得到他的首肯,但是那个人后来离开了广播公司。她再向另外一位职员推销她的策划,不久后,这位职员突然对此不感兴趣。她找到第三位职员,此人虽然同意了,但他却不同意搞倾谈节目,而是让她搞一个政治主题节目。她对政治一窍不通,但是她不想失去这份工作,于是她“恶补”政治知识。
  
  1982年夏天,她主持的以政治为内容的节目开播了,凭着她娴熟的主持技巧和平易近人的风格,让听众打进电话讨论国家的政治活动,包括总统人选。这在美国的电台史上是破先例的。她几乎在一夜之间成名,她的节目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政治节目。
  
  她就是莎莉?拉斐尔。现在她的身份是美国一家自办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曾经两度获全美主持人大奖,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她主持的节目。
  
  在美国的传媒界,她就是一座金矿,她无论到哪家电视台、电台,都会带来巨额的收益。

  莎莉?拉斐尔说:“在那段时间里,平均每一年半,我就被人辞退1次,有些时候,我认为我这辈子完了。但我相信,上帝只掌握了我的一半,我越努力,我手中掌握的这一半就越大,我相信终会有一天,我会赢了命运。”

  赢过命运并不难,无论何时,你都要坚信:你弱时它就强,你强时它就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27:23 | 查看全部
每天进步一点点
时间:2013-07-11 作者:未详 点击:3659次
  哈佛大学的老师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让自己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那么还有什么能阻挡得了我们最终走向成功呢?”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不是很大的目标,也并不难实现。也许昨天的“我”也曾努力磨炼并获得可喜的成绩,但今天的我必须超越昨天的“我”,更加进步,更加充实。人生的每一天都应该充满新鲜的东西。
  
  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已经足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天前进一点点,就是稳健的、持续的前进过程。“不进则退”,只要是在前进,无论前进多么小的一点都无妨,但一定要比昨天前进一点点。人生也必须每天持续小小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只要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就进步365个一点点,持续这样做,人生中任何一点点差距都有可能在几年后相差十万八千里。每天一点点,是我们学习所需要的,也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事情。每一个人天生都是平凡的,不要幻想自己突然就能脱胎换骨,马上就能成为一个天才。要知道,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在1985年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洛杉矶湖人队靠着各位球员已达顶峰的球技,赢得冠军可以说是唾手可得。但是在决赛时,却意外地输给了波士顿的凯尔特人队,这让教练派特雷利和所有的球员都极为沮丧。
  
  派特雷利是湖人队以年薪120万美元聘请来的教练,他绝不会让自己和球员一直在沮丧中停滞不前。为了让球员重振信心,他告诉大家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不可以罚篮进步一点点,传球进步一点点,抢断进步一点点,篮板进步一点点,远投进步一点点,每个方面都能进步一点点?”球员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在之后一年的训练中,球员始终抱着让自己“进步一点点”的精神,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球技。
  
  终于,在1986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湖人队不负众望,轻而易举地夺得了冠军。派特雷利在获得冠军的时候,对球员们说:“我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想想,我们12位球员一年中在5个技术环节方面分别进步了1%,所以一个球员进步了5%,全队就进步了60%,在球技上处于巅峰的湖人队,提升了60%,甚至更高,所以我们获得出人意料的成绩是理所当然的。”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琢磨一下,却说出了做人做事要始终如一、求真务实的道理。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从小成功到大成功的日积月累;每天进步一点点,是自信心的聚少成多;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对失败和挫折的不屑一顾;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实现完美人生的最佳路径。
  
  在哈佛,学生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每天都有点滴的进步,不仅能让自己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也能积累成功的资本。的确,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我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明天能比今天进步一点点,这样的过程就是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27:31 | 查看全部
争得机会
时间:2013-07-11 作者:未详 点击:1248次
  我非常羡慕那些善于抓住各种机会的人,总是悄悄地向人家学习,但效果不显著。然而,对它的特质和特性还是清楚的。
  
  你是否常常抱怨幸运女神不轻易垂青于你?你是否总是因为运气差而懊恼不已?其实,机会常常在你身边游荡,就看你是否能抓住它。香港电影导演程小东这么说:人的一生中好机会只有两三次,当机会到来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当机会没有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忍耐和等待,不断磨炼充实自己,使自己能够有能力驾驭等来的机会。
  
  没有人在一开始就能抓住机会,就像美国总统林肯一样。他曾经经过无数次的磨难:竞选败北,未婚妻去世……可他还是在几乎精神崩溃的情况下又挺了过来,接着去挑战,最终当选成为美国总统。英国有个少年作家,在一次竞选某个少年作家组织的主席时做演讲,因为第一次看见那么多的知名作家和评委在场,所以非常胆怯害怕,把词都给忘了,导致了第一次竞选的失败,可后来这样的经历多了,也就谈吐自如了,发挥应有水平而被选中了。再后来,这位作家成为驰骋世界文坛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抓住机会靠得不仅仅是运气,还有坚持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攀登,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坚持”在不管做什么事情时都是十分必要的。像许三多那样“不抛弃,不放弃”!拼搏精神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一遇到困难就后退,就逃避,那终将一事无成。困难是有的,而问题不在困难,而是在于你如何去克服困难。设想一下,哪儿会有一个人整天给你送钱,而不要任何东西呢?机会也是如此,它不可能自己送上门来,不会从天而降,更不用找寻或摸索。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中,机会要靠自己全力去创造去争取。
  
  机会稍纵即逝,成功与失败,皆在观念与态度的不同。行动与不行动,皆在一念之差。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就像捕鱼一样,将网撒下去,抱着持之以恒的耐心、信心,总有一天会满载而归的。“机会到处都有,即使是你认为不可能的地方。”你有权利为自己的将来做选择,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应该准备好一切,抓住机会来临的霎时,否则就只有与机会失之交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27:32 | 查看全部
不做谈匠
时间:2016-07-31 作者:未详 点击:289次

  一个人如果成了谈匠,是可以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嗤之以鼻的。俗语“木匠怕漆匠,漆匠怕谈匠”点破了谈匠的这种本质。木匠千辛万苦做成了一件家具,漆匠为家具上漆的时候,可以说这个地方接榫没做好,那个地方没有刨平;漆匠上完漆,自己可能还在得意,谈匠说话了,上漆不匀,甚至连漆都不好。
  
  木匠的问题、漆匠的问题都是真的存在的,那么谈匠呢?谈匠什么都不做,所以别人也很难找到他的毛病。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就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人埋头苦干,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分内的和额外的工作,但有些工作做得并不完美。谈匠的眼睛,看不到别人的努力和进步,只看到工作中留下的缺陷。一旦有那么一天,别人取得了成功,谈匠会说,那人没啥真本事,靠的是运气或关系。
  
  这样评谈匠,并不是说追求完美有什么错,而是说在很多事情上,只有我们自己做了,才能明白完美是一种追求,而不是可轻易得到的结果。在很多时候,完美就是不断地努力。就像广告词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木匠和漆匠,不做谈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27:43 | 查看全部
我可以登上太空针塔
时间:2013-07-11 作者:未详 点击:605次
  在美国西雅图州,有一座地标式建筑,名字叫做太空针塔。该塔高605英尺,相当于56层楼高。在离地面520英尺高度,有一个望台和旋转餐厅,可以俯览西雅图360度的全景。人们常说,到西雅图,不登上太空针塔,就像到巴黎没有去过艾菲尔铁塔一样。
  
  但在那个年代,能够登上太空针塔,除了富豪政客,几乎很少有人能够享此殊荣。好多人都以能登上太空针塔为荣。一个小男孩儿,从小就有这种愿望。但由于家境贫寒,这几乎成了一个不切合实际的奢望。
  
  终于,机会来了。一天,小男孩儿就读的教会学校,有一个叫做戴尔·泰勒的牧师当众承诺:“谁要是能一字不漏背诵出《马太福音》5~7章的全部内容,就可以被邀请去太空针塔的旋转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在泰勒牧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没有人能够完整背出那三个章节的马太福音。因为那几个章节内容长达几万字,且连贯性不强,还很拗口,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完整背出。但那个11岁的小男孩儿却做到了,而且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差错。没有人能够想到,为了登上太空针塔,他除了吃饭睡觉,几乎用了一个星期所有的时间。
  
  后来,这个故事被写进了他的自传。每每有人问及,他总是深有感触:“其实,并不是我比别的小朋友聪明,只是因为我能够竭尽自己的所能,而其他人则没有。”
  
  成功的定义,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我可以登上太空针塔!”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16年后,小男孩儿成了全球著名的微软公司的总裁。是的,他就是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曾这样评价比尔·盖茨说:“如果他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
  
  截止于2008年,微软公司收入近620亿美元,在全球60个国家与地区,雇员总数超过了50000人。盖茨也于2001——2007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排名世界第三,2009年又一次成为世界首富。曾有人断言,只要你桌面上放有一台电脑,里面必然装有微软公司的某个控件。比尔·盖茨几乎彻底改变了每一个现代人的生活。
  
  很多年后,教会学校的几个玩伴接到邀请,参观位于西雅图的微软公司总部。在比尔·盖茨办公桌后的墙上,有一组巨大的照片,很耐人寻味。照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幅照片是盖茨幼年居住的一间破破烂烂的小木屋,第二幅是巍峨壮观的太空针塔,第三幅就是微软公司总部的发射塔。由低矮的小屋到高耸入云将近900英尺的发射塔,那三个高度,看起来呈一条递升的直线。很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这组照片记录了微软公司的成长轨迹,也真实地反映出盖茨所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所在。
  
  很多时候,成功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从登上太空针塔到建立自己的微软帝国,比尔·盖茨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在参加亚洲博鳌论坛期间,众多腾讯网友提出了数千条近乎苛刻的问题。对于网友问及自己的资产,盖茨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的公司现在可以建造26座太空针塔。而谈到自己的成功,比尔·盖茨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成功来自坚持和竭尽所能,在某个特定的年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登上西雅图太空针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27:48 | 查看全部
最能打动人心的尊重
时间:2016-07-31 作者:未详 点击:671次

  海伦毕业后,便在华盛顿报社打杂。虽然是打杂,但爱好新闻事业的海伦很珍惜这次机会。
  
  有一次,报社的一名记者按工作计划去采访一位画家,可他的搭档被临时派去采访一个突发事件。就在他着急之时,海伦自告奋勇,表示愿意与他同往。
  
  进入画家的住所,他们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屋子里简直就像一个垃圾场,各种画作扔了一地,颜料画笔,以及脏衣服到处都是。海伦小心翼翼地把地上的画作以及乱扔的衣物略作整理,这才顺利地走到画家前面。
  
  同行的记者开门见山地说道:“您好,我们是华盛顿报社的记者,现在可以开始采访了吗?”没想到脾气古怪的画家只是耸了耸肩膀,并未答言。对于记者的各种提问,画家回答得也极不配合。记者无奈,只好打算下次再来采访。
  
  起身说了告辞后,走在后面的海伦轻声说了句“等一下”,然后她弯下腰,把之前自己整理的画作以及衣物恢复成原样,这才向画家点点头准备离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27:50 | 查看全部
[青春励志] 大美莲山
时间:2013-07-14 作者:未详 点击:637次
  大画家陆天青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莲山村去。三十多年前,他凭着在莲山村画下的《大美莲山》一举夺得了世界金奖。
  
  莲山村海拔高,终年云雾缭绕。对面屹立着的莲山宛若一朵漂浮在水中的莲花,山上隐约看得到房屋村民,好似人间仙境。当年陆天青被下放到这里,整天痴迷画画,多亏有淳朴善良的村长庇护。这次回国,陆天青的一个重要行程就是去拜访老村长。
  
  三十多年过去了,老村长已满头白发。他带着陆天青参观村里的中学,感叹地说:“这里爱画画的孩子不少,可惜学校一直请不到正规的美术老师,孩子们都是自己乱涂乱画。”
  
  陆天青想了想说道:“我这次回国,准备休息一阵,我可以留在这里当一段时间美术老师。让愿意学的孩子都交幅画来,我选一下。”
  
  老村长听后激动地说:“那真是太好了!”他忙让校长张罗去了。
  
  于是,陆天青在村里住了下来。这天清晨,他一人出门四处走走。《大美莲山》成为名画后,好些人都背着画板专门来莲山村采风。陆天青不觉走到自己当年写生的地方,那是山崖边的一块大石头。可他发现,石头边居然有人用绳子拉了隔离带。这是干什么?陆天青没多想,就准备大步跨过去。突然,一个声音叫道:“不许过去。”陆天青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是个半大的男孩。陆天青奇怪地问:“为啥不能过?”
  
  男孩还没说话,边上一个游客说道:“我知道了,这块石头是画莲山最好的取景点,小朋友有生意眼光,来,给你十块,可以了吧?”
  
  陆天青这才明白,原来这男孩是要收钱。这时,有个村民在旁边小声说道:“这是老村长家的儿子,想了法子赚钱呢。”
  
  这男孩是老村长的儿子!陆天青回来后,还没有去过老村长家。这孩子看起来十五六岁,一定是老村长晚年得子,宠得不行。陆天青懒得再说什么,自顾自往回走了。
  
  回到住处,校长正抱着一大摞画找他。陆天青翻了翻,好些都是模仿《大美莲山》画的,缺乏创意。陆天青翻看着,突然,一张画吸引了他的目光。这是一棵初春的榆钱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白色花瓣漫天飘落。画面温馨淳朴,陆天青不由得点了点头。校长在旁说道:“这孩子叫许小勇。”陆天青说:“叫他来聊聊吧。”
  
  校长出去了,一会儿工夫就带了个男孩进来。陆天青抬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占着石头要钱的男孩。陆天青拉下脸,问:“这是你画的?”男孩脸涨得通红,连连点头。
  
  陆天青话锋一转,说:“也难怪,天天问人要钱,画出来都是满纸的钱。”许小勇没听明白,疑惑地看着陆天青。陆天青指着画说道:“看看,这榆钱树上大大小小的都是钱,不是财迷是什么?”许小勇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掉头跑了出去。校长疑惑地看着陆天青,陆天青说:“画画是条清贫的路,光想着赚钱,肯定走不远。”
  
  傍晚时,老村长带着许小勇来了。老村长对陆天青说了原委,他说,许小勇拉着绳子并不是要收钱,他是发现那里的山崖下有窝白鹭,刚孵出两只小白鹭,他怕游人多,白鹭会受惊,所以远远地拉了绳子。没想到后来有人主动给他钱,孩子一时糊涂,竟然收下了。老村长说,自己已经狠狠地教训了他,孩子认错了,保证以后再不会收钱了。
  
  见老村长眼巴巴地看着自己,陆天青实在拉不下面子。他叹了口气,说:“让孩子先学着吧。”
  
  陆天青收了学生后用心教导,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的进步都很大。这天,陆天青宣布说要带孩子们出去写生,但刚宣布完他就想到一个问题,这些山里孩子哪有钱买画板啊?不料写生那天,孩子们背着清一色的“神笔马良”画板来了,这种画板买起来可不便宜。陆天青觉得很奇怪,一问,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是许小勇卖给他们的。陆天青一听,心里的火又冒了起来,这孩子太会钻营了!
  
  写生的时候,陆天青问孩子们:“你们学画都是为了什么?”有的孩子说,要把最美的东西画下来;有的说,以后要当个画画老师……陆天青边听边点头。轮到许小勇的时候,他瓮声瓮气地说道:“我要成为你,我一定要拿大奖。”陆天青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孩子的功利心太强了,他拉下脸来对许小勇说:“你以后不用再跟我学画了,你父亲来也没用。”许小勇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委屈地转身跑了。
  
  别的孩子都傻了,陆天青指了指他们的画板说道:“许小勇是个做生意的料,不是画画的人。”一个女孩子怯怯地站了起来,说道:“老师您误会了,这些画板,许小勇只象征性地收我们很少的钱。”
  
  另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对,他说上次拉绳子收钱错了,就把收的钱买了画板,变着法子送给几个家庭困难的同学。”
  
  陆天青没想到会是这样。
  
  晚上,老村长还是来了,陆天青语重心长地说道:“不管你愿不愿意听,别让孩子抱着出名得奖的目的去学画。”老村长愣住了,半晌才说:“我从来没有这么教过他,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唉,其实小勇不是我的亲生儿子,原先他住在对面莲山上的白际村,他爸爸是我的远亲,家里很穷。前几年他父母去世后,我就把他过继过来了。”
  
  陆天青愣住了,问道:“白际村就是莲山村对面的那个小村庄吗?还像以前那么穷吗?”
  
  这时,许小勇从老村长身后钻了出来,说道:“老师,您画了《大美莲山》,莲山村就出名了。大家都来莲山村写生,莲山村通了公路,村民们都富了起来,可对面的白际村还是那么穷。我要学画,长大后画白际村,让白际村的人也富起来,这样我爸就不会因为看不起病去世了……”
  
  陆天青的眼眶湿润起来,他摸了摸许小勇的头,说:“孩子,我明天就去白际村画画,画好多画,给全世界的人看。”不料许小勇倔强地摇摇头:“不,我说过的,我要成为您,我要自己把白际村画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27:59 | 查看全部
[青春励志] 冲动
时间:2013-07-15 作者:未详 点击:1020次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刘进却相反,他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后,先是被安排在县政府办公室上班,直接在县领导身边服务,很有前途。然而一个月不到,一纸调令,就把他发配到了最偏远、最贫穷的河头乡。
  
  其实,他有此遭遇,还是因为他的意气用事:政府办负责迎来送往,基本上每天都有饭局。本县虽然穷,但招待客人却不小气,山珍海味,名烟名酒,一顿饭动辄上千元。刘进非常看不惯这种大吃大喝的风气。
  
  有一天上午,刘进到主任屋里送文件,主任不在,他放下文件,发现桌面上有一张用餐发票,一看金额,吓了一大跳:一顿饭居然花了两万多。这一顿饭,可是吃掉了一个本县农民二十年的收入啊。刘进难抑愤慨,就取出手机将发票拍了照,匿名将照片发到一个知名论坛上,题目是“一个贫困县的公务接待”。立刻,本县就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事后,有关领导追查发帖人,刘进的嫌疑是最大的。这样的人自然不能继续留在身边,于是,就把他发配到兔子都不拉屎的河头乡,还美其名曰下乡锻炼。
  
  刚开始,刘进心里感觉很委屈,但后来就想开了,在哪里都是干工作,到了民风淳朴的乡下,看不到各种大吃大喝、各种不正之风,自己工作起来也会心情舒畅。
  
  但刘进没想到,乡下并非净土,上班第一天,他就发现自己想错了。
  
  乡政府和县政府一样,时常有上级各路神仙来视察、检查、考评,到了饭点儿,总是要管饭的。刘进上班第一天,乡长老高就带着几个县里来的客人出去吃饭,让刘进也去。
  
  一行人来到乡政府附近的一家小饭店内。刘进知道,这家饭店是高乡长家开的。小店门面不大,布置也很简陋。高乡长一边安排座次,一边抱歉地说乡里条件有限,只能请大家吃个便饭。
  
  刘进觉得像吃了一只苍蝇:公家的客人往自家开的饭店领,假公济私,想不发财也难啊。
  
  菜都提前做好了,很快端了上来,五个大盆,一盆山蘑菇炖小公鸡,一盆水煮鱼,一盆凉拌山野菜,一盆麻婆豆腐,还有一盆鲫鱼汤。
  
  高乡长说:“标准的四菜一汤,符合中央规定,各位领导,喝什么酒?白的啤的?”
  
  带队领导看看众人,客气说就不喝酒了吧。高乡长说少喝点,不耽误工作就行,我做主了,来点儿白的。不过,茅台、五粮液咱喝不起,今天让你们喝点新鲜的,这酒可比茅台都香,比五粮液都醇,绝对的绿色无污染。
  
  众人好奇:“是什么酒?”
  
  “我亲自酿的高粱酒,看过张艺谋的《红高粱》吧?就是那种。”
  
  客人们喜笑颜开,高乡长亲自酿的酒,那肯定珍贵,一定要尝一尝。高乡长到后面搬来了一坛子酒,启开封,亲自动手,一一给大家往杯里倒酒。倒到刘进跟前时,刘进收起酒杯,说:“高乡长,下午要上班,我不喝酒。”
  
  高乡长说:“没事,我批准了,把杯子拿来。”
  
  刘进冷着脸,说:“我真的不喝,上面有规定,中午不准喝酒。”
  
  此话出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进身上,这话明摆着是不给高乡长面子了。
  
  刘进又冲动了:自打高乡长把大家带到自家饭店时,他就一直冷眼旁观,等看到高乡长不但提出要喝酒,还用自己酿的酒时,实在忍无可忍了,心说你为了揩公家的油,什么招都使出来了。甭问,这酒肯定便宜不了,说不定比茅台都要贵。这一桌菜,只怕也得上千了,他是一乡之长,说多少是多少,旁人谁敢说个不字呀。
  
  高乡长见多识广,打个哈哈,老气横秋地说:“那行,不喝就算了。小伙子,其实喝酒也是工作。”
  
  刘进对他极为失望,索性不管不顾,说:“那你的工作就是喝酒了?对不起,我不想打扰你的工作。”说罢,愤愤地起身离座,大步走了出去。
  
  回到办公室,刘进愤慨难平,心想反正也已经得罪了一乡之长,大不了不当这公务员了,人生短暂,与其和这样的人为伍,白白耗费生命,还不如去另找一份令人心情愉快的工作。主意打定,他打开电脑,以“一个贫困乡的公务接待”为题,实名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发到了论坛上。
  
  下午一上班,刘进就去了高乡长办公室,把写好的辞职信放到桌面上。高乡长拿起看了看,叹口气,说:“小伙子,你挺冲动啊。是不是有了更好的工作了?如果有,那你就走;如果没有,我希望你留下,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啊。”
  
  刘进昂着头,说:“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
  
  高乡长点点头,说“你的事我也听说了,我知道你为人正直,反感吃、喝等风气。其实,我也反感,但凭我们个人暂时还改变不了这种现象。来的都是上级,咱们要是招待不好,就可能影响到工作。”他看着刘进,认真地说:“小刘,乡里的工作不止是接待上级,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你这种有热血、有冲劲的年轻人去做。我真心希望你留下来。”
  
  高乡长不让自己走,刘进有些意外,说:“高乡长,我这人眼里容不得沙子,看到丑陋的事情一定忍不住,你就不怕……有麻烦?”
  
  高乡长笑道:“我喜欢的就是你这种敢做敢言的性格。我怕什么?我自问对得起良心,问心无愧。”
  
  刘进刚想说你开饭店假公济私还问心无愧,门突然开了,副乡长张海山一头闯进来,指着刘进:“网上是不是你发的帖子?”
  
  刘进也不隐瞒,说:“我发的,怎么了?”
  
  张海山两眼喷火,骂道:“小兔崽子……我真恨不得揍你一顿,你怎么不了解情况就到网上胡说八道?高乡长是你说的那种人吗?”
  
  刘进大声说:“怎么不是?难道饭店不是他开的?酒不是他酿的?酒菜都不要钱?”
  
  张海山气恼地一把攥住刘进的胳膊,拖着就走,嘴里说:“走。你跟我看看去!”
  
  他把刘进一直拖到了财务科,然后吩咐会计把高乡长的用餐票据都找出来,很快,一摞单据摆在了刘进面前,包括今天中午的。今天中午的餐费金额是九十元,其他每张也都在百元上下,很少有超过二百元的。张海山大声问:“小子,我问你,一共六个人,平均每人不到二十元,多吗?”
  
  刘进不相信,说:“根本不可能这么便宜!这一定是假账。”
  
  “假账?你真想得出来!”张海山见他一根筋,无奈地叹口气,说,“饭店是高乡长开的不假,可开这饭店,就是为了控制开销。”
  
  原来,乡里的招待费以前每年总要一二十万,因为无钱还账,一家饭店还把乡政府告上了法院。高乡长上任后,乡里已经欠了一屁股债。高乡长就想了这个办法,让老婆开了个小饭店,对乡政府的客人,只收成本费。酒钱是大头,为了节省酒钱,高乡长还专门学会了酿酒。另外,乡里在食堂边还养了鸡,养了猪。中午的菜,只有豆腐是买的。
  
  刘进知道了真相,知道自己冲动之下犯了大错,他懊悔地一拍脑袋,转身就往外跑。
  
  张海山喝道:“干什么去?”
  
  刘进顾不得回答,现在,他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向高乡长道歉,然后上网再发一个帖子,说一说河头乡的故事。还有,他还要收回那封辞职信,因为,他有点喜欢上了这里,喜欢上这里的干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28:05 | 查看全部
良心的安宁
时间:2016-07-31 作者:未详 点击:581次

  最近,看到这么一个故事,让我挺感兴趣。1940年7月,米尔的好朋友约索夫,因是一名犹太人,而被送进了集中营。被带走的前一天夜里,约索夫把自己仅存的五万马克,交给米尔保管,让他代为照顾自己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这件事约索夫前前后后都瞒着妻子,因为他担心妻子倘若经不起纳粹的折腾,说出此事,钱没有了事小,可能会累及米尔的生命。
  
  不幸的是,约索夫被带走的第二天,他的妻儿也双双被押,生死未卜。五万马克现金,就这样留在了米尔的手上。为稳妥起见,米尔以个人的名义,把钱分别存进四家银行,然后,把存折秘密窖藏起来,好等日后物归原主。当然,这件事,他也没敢告诉自己的妻子……
  
  然而,一等数年,直至二战结束,好朋友一家依然渺无音讯。米尔想,也许约索夫一家在劫难逃,五万马克看来是无法奉还了……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这一年,米尔家庭发生了一次重大变故。先是他与儿子联合经营的一个机械厂倒闭了,再就是他的妻子摔断了腿。这时,米尔一闪念想到了约索夫的那笔五万马克。可事有凑巧,就在准备从银行里取出这笔钱的时候,他偶然从报上看到一篇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叫安迪·约索夫,从回忆的内容看,米尔断定,这位作者就是约索夫的儿子。也就是说,小约索夫还活着,不过,他似乎并不知道五万马克的存在。此时此刻,米尔陷入了空前的矛盾之中……
  
  又是四十年过去了。米尔已是108岁高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道:“我一生,共有三个晚上没有睡好觉,全发生在看到那篇回忆文章之后:是归还这笔没人知道的巨款,还是拿出来拯救自己?令我庆幸的是,我最终选择了前者。”
  
  是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有些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或者我知你不知,但良心的安宁可能是终极选择。不知米尔的高寿是否与此有关。但我想,一个巢,心安下来就是家;一个穴,心安下来就是福。心安,是做人与处世的底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