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发表于 2016-11-19 15:00:21 | 查看全部
师傅送俺“护身符”

  (王小天)

  “这一套危险点辨识卡,安全警示作用比师傅言传身教还要周全,是你们贴身的师傅!”1月8日上午9时,安徽省灵璧县供电公司十里变电所设备自动化技改现场,58岁的检修一班班长郭志年在班前会上对田恒松等四个徒弟说。郭志年说完,田恒松从师傅手里接过一叠危险点辨识卡片,仔细察看起来。

  去年8月,检修一班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针对刚招收的青工安全意识差、技术不熟练等检修薄弱环节,公司从班组中挑选安全责任意识强、技术可靠的优秀员工作为青工的师傅,手把手从严要求,从安全思想意识、技术传承角度着力培养青工。经过4个月的“传、帮、带”,青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检修技能突飞猛进。去年年末,在公司检验“导师带徒”活动效果时,青工田恒松的4000KVA变压器卸丝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减到17分钟,青工李强的高空更换瓷瓶以2分17秒力拔头筹。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师傅郭志年又有了新担忧:技术方面他可以放心了,但是徒弟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以往带徒他都是手把手,不敢有任何疏忽,生怕徒弟有闪失。俗话说,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设备自动化改造还刚开始,他不能时时刻刻跟在徒弟们身边。经过多天的思考,决定制作危险点辨识卡,让它们充当师傅增加徒弟们生产检修的安全性。

  师傅郭志年针对徒弟所需检修的设备制作危险点辨识卡,一个设备制作一张危险点辨识卡,列出徒弟在该设备上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隐患,以及事故预防措施,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工作。每一个徒弟按照程序,对照辨识卡逐项开展检修工作。每一项工作在开始前必须在辨识卡对应项目后填写工作开始时间,结束后填写结束时间。

  班前会之后,工作开始。徒弟们按部就班,对照危险点辨识卡逐项检修,经过三个小时的紧张工作,11时10分,两个10千伏控制盘全部改造完毕,徒弟们走出工作现场。徒弟李强对师傅郭志年说:“危险点辨识卡时刻提醒我哪里该做啥,不该做啥。就跟师傅你在跟前提醒我一样,师傅,您这一招太绝了。”青工田恒松说:“按照危险点辨识卡的提醒干活,安全措施一环扣一环,怎么也不能出了错,危险点辨识卡就是师傅送俺的"护身符"!”

  师傅郭志年为徒弟们制作的危险点辨识卡,打破了既往导师带徒活动中纯粹的传技局限,将“如何安全”作为一种技能传授给徒弟。目前,灵璧县供电公司27个一线生产班组纷纷效仿郭志年的师带徒办法,使该公司的安全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5:00:41 | 查看全部
师傅拒绝收徒有深层原因

  (马兵)

  目前,各地企业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各类“师带徒”活动如火如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据笔者调查了解到,时下有些企业中还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技术理论水平高和实践操作技能强的技术骨干,找出各种理由和借口,拒绝收徒带徒。

  如此下去,让实践工作经验几乎为零的青工拜谁为师?安全生产如何保证?职工整体技术素质如何提高?企业又如何在21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持续发展?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和探讨的一个话题。

  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在企业内部奖金分配制度改革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师傅的付出,对其缺乏必要的倾斜、保护政策,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安全当头的今天,师傅在工作中既要保护自己,又要照顾徒弟,一不小心徒弟安全上出事,当师傅的在经济收入上就会吃亏、受牵连;二是一部分中老年职工担心带徒授技将威胁到自己的“饭碗”,怕教会了徒弟,自己的绝技、绝活不绝,怕成为下岗对象;三是一些青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工作中偷懒、耍奸,且不懂得尊重师傅,使得一些中老年职工不愿“自找苦吃”。面对现实,我们毋庸置疑。当代青工的文化程度都较高,但这些技术尖子、技术骨干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摸索、练就的绝活、绝技,却是这些青工在书本上课堂上找不着学不到的。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技术骨干带徒授艺热情,使那些绝活、绝技后继有人,并努力发扬光大,这才是企业在21世纪蓬勃发展的基石。

  与此同时,为了给企业培育出思想进步、技术过关、素质强硬的一流员工队伍,笔者认为在导师带徒上转变观念也至关重要。

  首先,不能像以往那样只要是老师傅就行。因为老师傅不一定都业务素质强,要在老师傅中选取经验丰富、技术顶尖,业务熟练者做导师,这样徒弟既能从师傅身上学到经验,又能巩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自身成为骨干型人才打好基础。

  其次,选师傅不能只注重技术,不注重品质。要让那些思想正、作风硬、服从党的领导,服从企业大局、为企业发展着想的人去当师傅,这样带出的徒弟才能与企业荣辱与共。

  再者,应选取思想观念随时势变化而变化的老师傅做导师。守旧、观念落后的人带出的徒弟也会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开拓者旺盛的生命力。

  所以说,企业开展各类“师带徒”活动时,要选严师、名师,力争带出高徒、名徒。这才是企业发展的后劲所在。国外也兴师徒制据资料显示,以精工制造业享誉全球的瑞士,各行各业都有专业师傅培训学徒工,而这些师傅必须持有联邦颁发的技能证书。学徒工必须进行2至4年的专业培训,师傅每周放学徒工两天假,让学徒工到职业学校去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学徒工经考试合格后,便可领到联邦颁发的技能证书,成为正式的专业技工。

  德国的产品之所以称雄世界,除了设计新颖外,还在于产品精良。这主要得益于工人高超的技能。在德国,制造师并不比工程师待遇低,许多青年人把选择职业教育作为掌握技能的门槛,而拜名师则是他们成为制造师的捷径,师徒制遍布各个领域。德国政府规定,任何企业每拥有15名工人必须招收1名学徒,否则将被处以罚款。

  产品闻名于世的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学徒制”至今仍是对技能工人进行在职教育的主要途径。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师徒关系,各公司普遍规定,新工人都要经过漫长的学徒生涯,而后再经过严格的技能考核,才能成为正式的工人,并按取得技能工人的等级获取不等的报酬。这几个国家的共同特点是把“学徒制”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提高操作工人素质的重要手段,考评劳动技能确定劳动报酬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激励技术工人不断提高技能,终身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5:02:49 | 查看全部
7月23日早上8点一接班,湖北化肥储运部调车一组调车长王昌军就开始安排47节燃料煤车调车作业计划。既要节约作业时间,减少车皮延时费,又要确保20日暴雨后铁路行车安全,有着22年工龄的王昌军也忍不住皱了下眉头。

        很快,大家各就各位,进入工作状态。调车员包大川行使调车长作业指挥权,王昌军则带着徒弟李波到煤车最前端,负责推送作业瞭望。一上午就在师徒俩紧张忙碌的问答、操作、解惑中,不知不觉流逝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中午12点半。连日的高温天气,让煤车温度超过70℃,师徒俩在热的发烫的空气里蒸着“桑拿”,炼化兰工装被汗水打得湿透,像是从水里捞起来的。

“库2线存11节,解列后再存12节,转机待线存12节,再进库1挂12节空车……”35节煤车的采样刚结束,燃料库12节煤车也报空待出库,王昌军顾不上抹一把额头上一直往下淌的汗水,拿着调车作业计划单,不厌其烦地向徒弟交代作业顺序。

半小时后,李波记清楚了作业顺序,王昌军的担心也随着汗水排除到了体外。“作业完成后再吃饭吧!”听到对讲机里时不时传来大伙儿吆喝去食堂吃午饭的声音,摸了摸咕咕唱“空城计”的肚子,他咬咬牙,对徒弟说。

观速观距是铁路调车员的基本功。在正午袭人的热浪里,王昌军手把手地教徒弟列车解列观速观距技巧:看车皮车号最省时间,也不容易出错;列车解列时,要左右观察,并呼叫“上道作业”,这样才能保障安全。“一关前,二关后,三摘风管,四提钩”师傅一边念着列车摘钩操作技能,一边紧盯徒弟摘钩操作顺序……

看到徒弟站在煤库门口,手拿对讲机像模像样地呼叫十、五、三车的作业联控,王昌军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小子行啊,有悟性!忙活了大半天,直到13点半,师徒俩才安心地到食堂吃上了午饭!(张爱红 王泽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5:04:09 | 查看全部
张泽天说:
“我不仅学会了技术,更学会了做人。”

我是一名新分来的大学生,在采油二厂新庄采管区王集油田5号计量站实习。我的师傅是高级技师徐新军。

师傅对我说:“如果连最基本的采油工技术都学不好,以后出去不要说跟我学过。”他把我当作他的孩子一样管教,而且非常认真负责。采油井井口流程、注水井井口流程、巡井、取样、量油等工作技能,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我很快就掌握了。

一天午休,我们用水泥修补墙壁上的漏洞。我第一次和水泥,没经验,和得太干了。师父抢过铁锹自己和,顺便教我。不一会儿,我发现他的手在渗血。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才淡淡地说:“之前虎口处有个伤口,没什么大不了的。别让他们听见,要不又要撵我回去休息了。”他坚持做完了工作。

长期以来,糖尿病、腱鞘炎一直困扰着师傅。医生多次嘱咐他,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否则会加重病情。我曾问他:“你50多岁了,身体这样不好,为什么不申请去后勤单位工作?”徐师傅说:“干了一辈子采油工,我还是觉得在前线工作踏实。”

我的实习期快要结束了,就要离开师傅了。要问我跟着恩师学会了什么,我的回答是,学会了技术,更学会了做人。我由衷地说一声:“徐师傅,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5:04:26 | 查看全部
姜莎说:“师傅让我明白,不能忽视细节。”

6年前,我通过油田招工考试当上了一名采油工。到岗位的第一天,我就蒙了。看着复杂的工艺,弯弯曲曲的管线,密密麻麻的阀门,我彻底晕菜了。经验丰富的牛金范师傅说:“等你学会了,就不晕了。”

“停停停,你这样操作很危险。”他看我量油的方法不对,大声喊停。

我第一次独立操作就出师不利。

“阀门不是先开后关吗,哪里出问题了?”我一脸茫然。

“没错,可你忽视了一个细节。阀门都带着高压,操作时一定要侧身。阀门如果刺漏了,那可是十几个兆帕的压力啊,打到身上小命都没了。开阀门一定要开到底后再回半圈,因为很多阀门前面几圈可能是空扣。这样操作,可避免管线憋压刺漏。”他耐心地教导着。

“这么说,我的问题真是够严重了!”我连说话声音都变小了。

“平时操作要细心,采油这活,不敢马虎,安全生产是大前提。”6年过去了,师傅的话仍在耳畔回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5:04:46 | 查看全部
张向东说:“师傅比我小,却值得我佩服。”

我参加工作近20年。去年,因为油田优化人力资源,我转岗来到新庄采管区,半路出家当了采油工。一个“80后”小伙子成为我的师傅。

第一次见小师傅李宇时,他正站在抽油机的护栏上卸平衡块上的螺母。他看起来也就二十七八岁的样子。

他缓缓地提起5千克重的大锤,猛地用力砸向扳手柄。重复四五下后,螺母松动了。

“张哥,刚才的操作看清楚了吗?”他笑着说,“虽然看着简单,但需要技巧。你也来试一下吧。”

“这算啥?不就抡大锤吗,只要有力气就行了。”我一脸不屑,心里满是牢骚。

我爬上护栏,从他手里接过大锤。“砰……”螺母纹丝不动,扳手却弹了起来。大锤的反作用力差点把我震下护栏。

“砸反了。”李宇紧紧拉住差点摔下去的我,厉声说道。

“哎,糗大了!这么简单的事情竟然办砸了。”我心里嘀咕着。

随后,他又是示范,又是讲解。经多次练习,我才拿下这活。

我开始佩服这个小师傅了。他年龄不大,经验很丰富。

“你不怕我学会技术抢了你的饭碗?”我这样问是有原因的。目前,因为生产经营困难,岗位竞争非常激烈。

“不怕!”他答道,“咱们是一个集体,需要更多有责任心和熟练专业技术的人。”

别看岁数小,他心胸却很大,值得我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5:05:20 | 查看全部
2005年,我四年的大学生活戛然而止,就在八月份的一天,我在石化企业应聘合格,全新的生活也拉开了帷幕。

含着些许的青涩、带着父母的嘱托,更揣着憧憬和向往,我被安排到浙江绍兴东湖油库工作。由于学的是电气专业,实习期过后很自然地被分配在检修班,从事了电气维修工作,而班长也成了我的师傅。

“师傅”这个称谓,大概应该是“不苟言笑”和“严肃”的代名词吧。而眼前这位,怎么看都和这几个字沾不上边。除了工作时话不多外,平时总是大大咧咧、风趣幽默,也不会责骂我半句。呵呵,这性格,叫哥是蛮合适的。

一头寸发,一副黑边眼镜,常年日晒的脸庞黝黑中泛着油光。健朗的身板,矫健的步伐,那大一号的工作服上星星点点的油漆渍,显得有点不修边幅。

几个月里,每天跟着师傅一起检修,递个工具,扶个梯子,然后再听上师傅的一顿唠叨。唉!感觉自己快成《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了。不过也没什么,不上手感觉还是蛮轻松的。

“晗浩,该教的都教过你了,这次你来!”一次检修配电箱,师傅突然来了一句,一点不给心理准备啊?有点懵了!胆小的我哪干过这事。家里的电气活都是老爸处理掉的,而学校里学得那点电气知识和现在都对不上号啊!等等,师傅以前教的都什么来着?不行了,满脑子都是浆糊了。想到这,我怯怯地说了声:“这我不会啊!”“不行,越不动手胆子越小,我会盯着你的!”师傅今天“翻脸”了。

颤巍巍拿起的螺丝刀显得格外的沉重,另一个手都感觉无处可落。眼前的配电箱仿佛是一片雷区,碰哪儿,哪儿都会响似的。头皮阵阵发麻,那只持刀的手已不自觉地移向了开关。“啪”,一声脆响,手上感觉像被什么打了一下。不会触电了吧?噢,我的小心脏啊!

“教过你几遍了,干电气活没电要当带电干,怎么都忘了?你再看看你的手指放在哪里了?”一股凉意直穿头顶,瞬间,脑子变得格外的清醒,手背上几个手指印正逐渐地清晰起来。

责骂声中,我看清了我那只拿螺丝刀的手,一根食指正死死地抵着起子的金属部分,难怪从不骂我的师傅发狠了。记忆此刻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师傅教过的话也在耳边响起:“握柄的手不要超出柄与刀杆的连接部位!”原来师傅是教过的啊!

定了下神后,我把师傅往日维修时的动作回了一遍,然后静下心来,顺利换掉了烧坏的开关。

“好了。”“好了?”晕,师傅为什么用这严肃又疑问的口气?难道我哪里又出错了?

又理了一遍,没错啊?“好了。”“真好了?”还是一脸的严肃。头有点大了,鼻子上已冒出了汗珠。

再理了一遍,没错啊!“真好了,师傅你看对吗?”“为什么问我,你应该问自己!”依然是那副严肃的表情。

重新再理了一遍!“真好了,没错!”“噢,没错,那罩上外壳、合上开关、清理现场。”师傅已换回了轻松的面容,嘴角也微微地扬了起来。原来这是在考验我的自信心啊!

从那以后,每当我拿起工具时总会想起那次“首秀”,而每次师傅吩咐下的事,我总是默默地对自己说:“晗浩,重要的事说一次就够了,千万都记下了!”

(绍兴石油 张晗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5:06:14 | 查看全部
上班的时候,看着平时一脸严肃的师傅脸上一直挂着的淡淡笑容。忍了半天的我实在忍不住了。

“师傅,你到底有什么好事?难道是你中500万了?”

“不是,只是你师傅我马上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

这高兴得和孩子一样的师傅,就是我们的班长,一个有着20年工龄的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个获得过多次车间责任员工的和公司差别化隐患排查重奖的员工——廖海。

闲不住的班长

认真,负责,细心,这些词都是其他员工对廖海的评价。作为一名班长,廖海在每天忙完自己的工作后都会坚持抽时间出来去把整个罐区巡检一次。即使干完活后已经是凌晨,也依旧坚持出来认真查看现场。通常是精神抖擞来到车间,疲惫不堪的回去。

2015年10月10日凌晨,他照例出来巡检,当巡检到升压器E-303时,发现在离地面2.5米处升压器去火炬线管线阀有结霜现象,于是细心的他就停下来认真查看,最后回到中控拿来肥皂水确认了是升压器去火炬线焊缝泄漏。然后上报车间处理,避免了事故了的扩大。

10月15日凌晨,在巡检,当走到6#西罐组时,闻到一阵阵强烈刺激的气味,然后逆着风向,顺藤摸瓜,通过用肥皂水检测的方法,发现V-601B罐氮封的返回线阀体泄露。及时上报车间处理。

“廖海,来,跟我去现场改改流程。”

“好咧,来了。”

因为熟悉现场流程,每当工艺组需要帮忙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他,他也没有任何怨言,都是直接拿着扳手就跟着工艺员向现场走去。以至于每个工艺员提到他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赞这位老师傅。

耐心的好师傅

作为今年刚分了储运的大学生,在车间级培训时,就听车间工艺员车工说了我将分到的班的师傅是个非常认真的师傅。

刚到了班组,面对偌大的一个罐区,看着厚厚的一本操作法和流程图,完全不知从何处下手。这个时候,他带着我从石脑油流程开始,带着我从原料来的管带,再到罐、泵、再到去装置的管线一步一步地走下来。边走边说,将这些书上没有的东西悉数相传。帮助我形成大概的概念,那段时间,两个一大一小的身影每天都在罐区内穿梭。

每每需要干什么活都带着我这个拖油瓶去观看,面对我的一些幼稚的问题也没有不耐烦。详细的和我讲解为什么这样做和要注意的事项,让我学习速度飞快。现在想来那段时间师傅他每天要做那么多的工作还有抽时间带我走流程,真是极为辛苦。

安全的监督者

二十年的工厂生活,四年的看火经历让廖海对安全,对于规章制度有着比其他员工更多的敏感。2015年,他3次被评为“储运最负责任员工”,共计发现上报分部级以上安全环保隐患26项。有次他巡检3#东北罐组西面消防路处,发现消防门给一台货车停在那挡住出入口,于是他立即找来附近准备干活的施工人员了解,原来是中石化五公司的车,于是他找到司机,教育了一番停在消防门前的危害后并立即令其马上开走,保持消防路畅通。

11月12日晚上20:30,廖海发现渣油输送泵P-201B泵机封泄露……

11月14日凌晨4:30,廖海发现升压器E-303去火炬线盲板法兰处泄露液化气……

11月27日晚上20:00,廖海发现生产装置送港口管线的仪表采压点接口处泄漏物料。及时汇报,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这就是我的班长,我的师傅廖海,一个老师傅,一个新党员。(周刘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5:06:39 | 查看全部
作为刚入职的新人,我真的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全能的师傅。我的师傅凌勇是茂名石化裂解车间三班裂解的班长,被周围的同事称为裂解炉“教授”,这“教授”的名号,可不是他自己吹出来的,而是在长年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实践和学到的理论征服了大家,因此得到这个尊称。

我的师傅对于裂解炉这方面可谓是专家,不仅外操的操作工艺得心应手,还能边操作边为我详细讲解工作原理。有一次,我在外操工作中遇到困惑,问我身边的同事时,他们只给我讲了大概的操作流程,至于问到为何开某个阀门、为何开的顺序不一样等细节问题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找你的师傅去,他懂!”

凌勇师傅听了我的问题,却先不着急回答,而是慢腾腾地在现场拿起一块小石头在地上画了刚才外操工作的流程简图,“阿斌,我现在问你,现在有两条管道,每条管道分别有两个阀门,如果你把这个全关了,会怎么样?”凌勇师傅问。我思考了片刻,回答:“这样很容易就会导致物料倒流,造成危险。”凌勇师傅又说:“所以啊,你不能全关了,先关了一部分,再去关其他阀门,最后再全关了,这个顺序一定要记住。”

不马上告诉我答案,是我师傅的习惯。每次我问问题,他都循循善诱,让我自己独立思考一番,再进行点评和讲解,这样我才能学得更多、记得更牢。

作为新手,为了更快地适应环境、融入工作,我经常去跑流程。凌勇师傅为了提高我的巡检效率,总是带着我在现场串上串下,帮我找管线、顺流程。我师傅腰不是很好,我站在后面看着他一步一步地爬楼梯,瘦弱的背影缓慢而坚定,这个画面在我的心中久久不能散去,让我充满感激。

凌勇师傅踏实肯干,有时候都有点“较真儿”了。我有一次在现场时,发现乙烷进料线旁边有一条不那么显眼的管线,这到底是什么线路呢?我回去以后向师傅随口一提,师傅听了也不能确定,当时就说了一个字:“走!”师傅到了以后,沿着管线一直往前找,最后发现这原来是乙烷的火炬路线。“不懂的管线,自己沿着它跑到另外一边就能够知道了,绝对不能胡乱猜测,一定要亲自去找。”凌勇师傅说。

跟着凌勇师傅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每次上班都感觉自己有所收获。我会更踏实地去求知,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早日变成向师傅一样认真、全能的“教授”。(黄益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5:07:01 | 查看全部
在广州石化动力事业部电气二车间东区班有一个这样的班长,他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作为他的为人准则。在平时闲暇的时间,喜欢与班组其他班员互相调侃一下;而在工作时绝对是一丝不苟、毫不马虎。他的名字叫刘锦祥,我们都叫他“祥叔”。

9月17日,N58所消缺,作为突击队队员,我和班长“祥叔”赶赴“前线”。在N58所Ⅰ段高压清扫之前,电气二车间副主任李志荣对清扫现场的安全措施做了强调,并给每个人都安排了工作任务。我和“祥叔”分到了一组。在安全措施做足之后,进入现场开始作业。

“嘿,孙敏帮我去拿块抹布来,记住倒一些酒精进去。”过来了一会,“帮我拿力矩扳手来”那熟悉的声音又传来。看着他那忘我工作,作为徒弟的我,深深的感觉到什么叫言传施教,什么叫榜样的力量。

我说“祥叔”我来拧吧,之后“祥叔”教了我如何使用、怎样才能算拧紧。在他的指导下我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说是掌握了,但使用这“玩意”确实需要费很大的劲,看着好几个电气柜回路都被我搞定了,一种满足感涌上心头。

可回头看“祥叔”他已经爬上柜顶去拆母线桥的盖板了,突然感觉他那并不算庞大的身躯顿时在我眼中无限的放大,或许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需要任何的修饰,他就在那里,朴实、敬业、专注。

“祥叔”不仅工作起来忘我,在技术方面绝对是“大拿”,9月11日,他在日常巡检中发现了焦化二高压水泵电机(3300KW)P1119A柜综保闪屏,这台机是焦化二的核心装置,如果它“趴下”了,而另一台机也“不好运”的话,对装置的正常运行实在威胁太大了。“祥叔”立马做出了判断是综保电源模块故障。在更换之前征得的车间设备员同意,并且得知了工艺当晚20:00时开始除焦。他立刻回班组拿备用的电源模块,看着“祥叔”兴致冲冲的走出去,我也跟上。在一切安全措施都完成之后,他开始更换模板,那娴熟的操作,清晰的思路,在一旁的我对于“祥叔”的技术那是心里一个佩服。更换完毕之后,他通知工艺已经成功更换并告知工艺下次开机正常与否都要与他联系。次日,在得知开机正常的好消息,“祥叔”也微微的笑了。

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师傅,他不总是在言辞方面进行的教导,而是让你自己发现、学习、思考,等这些都你都经历了之后,他才会从理论上给你剖析。有这样的师傅我感觉很欣慰。同时我也想告知其他青工,什么样的精神,才是我们作为年轻人拥有的,脚踏实地,不断的学习,取长不短,任何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的成长。(孙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