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21:45:33 | 查看全部
当初,秦国丞相赵高刚做郎中令的时候,干了很多大奸大恶的事,因此赵高非常害怕大臣们揭发他的这些罪行,于是就来到秦二世那里,对他说:“天子之所以显得尊贵,就是不让群臣们见到面目,而只让他们听见声音,所以天子自称为‘朕’。况且陛下您还年轻,对周围的事情还不是很懂,如果您坐在朝廷上,政事一旦没有处理好,大臣们就会看出你的短处,这样就会有损天子的神圣明。所以陛下应该深居禁宫之中,等待臣有事报来,然后再帮您解决掉。如此一来,陛下就不会受到疑难政事的侵扰了,天下也会称颂您是个神圣的君主。”

  二世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计策,整天呆在禁宫之中饮酒作乐,从此便不在朝廷上会见大臣了。

  这样,朝中大臣都无法面见二世参奏赵高,赵高也因此获得了独自出入禁宫的权力,渐渐独揽了朝中大权。

【大道理】:

  奸邪的臣子遇到了昏庸的国君,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21:48:07 | 查看全部
齐王派大军进攻宋国。消息传到了狂妄自大的宋康王那里,他不大相信这是事实,便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

  时间不大,派去的人回来禀报:“齐军已经越过了边境。全国上下,人心浮动。”

  左右近臣都对宋康王说:“这完全是俗话所说的‘肉自己生出蛆虫’啊!凭着宋国的强大和齐军的虚弱,怎么会这样呢?”

  宋康王听罢大怒,把派去侦察的人杀掉了。他接着又派人去察看,第二个人的回报仍然和前一个人一样,宋康王又把他给杀了。这样一连杀了三个人,之后又派第四个人继续出去侦察。

  当时,齐军已经要逼近宋国的国都了,国人确实已经感到恐慌。这个被派去侦察的人在路上恰巧碰到了他的哥哥。

  他哥哥见他行色匆匆,便问:“国家已经十分危险了,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呢?”

  “我是去替宋王侦察齐军的动向。没想到齐军已经威逼我国都这么近了,国人已经这么恐慌。我现在担心的是,先前有三个侦察齐军动静的人,都是由于回报齐军已经逼近而被屈杀了。如今我回报真情是死,不回报真情也是死。这该如何是好呢?”

  哥哥想了想,说:“如果回报真情,你就会比国破后被杀和逃亡的人先遭受灾难,依我看你倒不如投其所好呢!”

  于是侦察的人听从了哥哥的建议,回报宋康王说:“根本没有看到齐军的影子,国人也是非常的安定。”

  宋康王听罢非常高兴,左右近臣都说:“看来那三个人我没有误杀。”宋康王大喜,赏赐了这个侦察的人大量的钱财。

  由于宋军没有做出任何的防御,因此齐军一路长驱直入,攻破了宋国的国都。宋康王这才醒悟过来,急忙登上车,飞快地逃命去了。宋国从此也就灭亡了。

【大道理】:

  我们对待问题一定要认真分析目前的形势,不可盲目自大,任何的主观臆测和武断的赏罚都可能导致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21:48:13 | 查看全部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对此很发愁,于是替考烈王找到了很多能生育的女子,但仍然没有生出儿子。

  赵国人李园领着自己的妹妹来到楚国,想把妹妹献给楚王,可听说楚王不能生育,心里不免有些担心,因为时间长了,妹妹会因为生不出儿子而得不到宠幸。李园就请求到春申君家当家仆,没过多久便请假回家,但他故意耽误归期。

  李园回来后拜见春申君,春申君向他询问这次归家的情况,李园说:“齐王派人去聘我妹妹,我陪侍使者喝酒,所以才会回来这么晚。”

  春申君问:“聘礼送来了吗?”

  李园回答说:“还没有。”

  “可否让我见见你的妹妹?”

  “可以。”

  李园马上就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随后就和春申君同房了。李园知道妹妹怀孕后,就和妹妹密谋策划怎样见到楚王。

  李园的妹妹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就对春申君说:“楚王十分宠幸您,看重您,把您当成他的心腹。您任楚国宰相已经二十多年,可楚王还没有继承大业的儿子,如果百年之后让他的兄弟继承王位,那么将来的继位国君,必将重用他原来的亲信,您哪里还能长久受到宠爱呢?不但如此,您当权久,地位高,免不了得罪楚王的兄弟,如果楚王的兄弟继位,您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到那时,您的相位和江东的封地也就危险了。现在我知道自己怀孕了,可别人还不知道。我受您宠幸的时间不长,如果以您尊贵身份和地位把我献给楚王,我一定会受到楚王的宠幸。要是我运气好的话,就会生出一个儿子,那么,将来的大王就是您的儿子了,这样整个楚国都可以到手。您好好想想吧。”www.rensheng5.com

  春申君认为这样做很好,他先派人把她安排在馆舍里,小心地伺候,然后向楚王报告。楚王召见之后就跟她同房,后来果然生了个儿子,楚王就立他为太子,并册封李园的妹妹为王后。自然,李园也得到了提拨,很快就当权了。

【大道理】:

  机遇并不是随时都有,一旦遇见,就应该牢牢将它抓住,为自己的发展铺平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21:49:02 | 查看全部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一次在街上散步时遇见了一个乞丐,那个人走过来向他乞讨。
  
  屠格涅夫摸了摸口袋,里面空空如也。他很抱歉地对那个人说到:“兄弟,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我的钱包放在家里了,也没带什么吃的东西。”
  
  那人突然拉着他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你!”
  
  屠格涅夫很惭愧也很不解。那人接着对他说道:“我原本打算讨一点吃的后就去自杀,没想道你却居然称呼我‘兄弟’,这使我很感动,你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大道理】: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那样才会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

  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生命无贵贱之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21:49:12 | 查看全部
几个人结伴到郊区游玩,兴致高涨,以致于错过了回城的班车。他们只好去找个农家住下。
  
  主人带着他们走进大门时,院子里拴着的一条大狗看见来了陌生人就“汪…汪…”地叫了起来。把他们都给吓了一条。
  
  胖乎乎的餐厅老板冲那狗喊到:“叫什么叫,再叫我宰了你炖狗肉火锅吃。”
  
  接着进来的是幼儿园的老师:“乖,别再叫了,听话,啊?”她笑着对狗说道。
  
  第三个是个歌手,还没进门就说:“哟,唱歌欢迎我们啊,就是嗓子差了点。”
  
  最后是一个老烟枪,他叼着烟走进来瞧见狗还在叫个不停,“看我抽烟不爽啊?你也尝尝。”边说边把手中燃着的烟卷弹向狗。
  
  他们进了里屋,狗也停止了吠叫。
  
  第二天又来了一群陌生人,狗又叫了起来……
  
  【大道理】:

  不同的性格、经历、环境等等会使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持不同的看法。

  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的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21:49:23 | 查看全部
一把刀见另一把刀在石上磨着,便嘲讽道:“你真傻,越磨不是越薄吗?越薄在世上存在的日子不是越少吗?你看我从来不愿磨,在世的日子自然比你长得多。”
  
  被称作傻瓜的刀听后鄙视地回答道:“你不愿意磨,自然就发挥不了作用。没用的东西在世上存在的时间再长也等于零。”
  
  【大道理】:

  人活在世界上,要对社会做出贡献才能体现其价值。

  所以对我们每个人来讲,要不断地磨自己,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21:49:34 | 查看全部
一只狐狸被猎人追赶,走投无路时看到了一个樵夫,于是跑去向樵夫求救,樵夫让它躲在自己的小茅屋里。
  
  不久猎人追到,问樵夫有没有看到一只狐狸经过。樵夫口头上说没有看到,却在暗地里用手指向狐狸躲藏的地方。
  
  猎人急着继续追赶狐狸,没有看到樵夫的手势就离开了。狐狸看到猎人走了赶快跑出来,没有向樵夫道谢就要转身离开。樵夫责备它忘恩负义,狐狸回答说:“如果你表里如一,我就会向你道谢了。”
  
  【大道理】:

  做人应该学会善待别人,诚心地与人交往,那么当你遇到困境、寻求帮助的时候,就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21:49:47 | 查看全部
有一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
  
  禅师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遵守寺规,越墙出去游玩了。老禅师便搬开椅子,蹲在原处观察。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禅师的背脊下到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
  
  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太凉,快去多穿件衣服。”
  
  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诉其他的师兄弟。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大道理】:

  宽容理解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这个空间愈广大,因此,一个宽容的人,到处可以契机应缘,和谐圆满,微笑着对待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21:49:56 | 查看全部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毙了。他痛骂上苍不讲理,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
  
  当他正沉迷于这种思想的时候,他发觉自己给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那时,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
  
  天神在这个时候现身,并用上帝的拐杖敲着哲学家说:“你既然能以类似上苍的方式去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难道你还够资格去批判上苍的作为吗?”
  
  【大道理】:

  人往往习惯于盯住别人的错误,而常常忽略自己也有同样的毛病。
  自己都改不了的缺点,又有什么资格责备别人呢?
  因此当看到别人的错误时,先需有冷静客观的态度,先自省。
  然后再做决定,这才是明智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21:50:07 | 查看全部
1928年,大作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
  
  沈从文时年才26岁,学历只是小学毕业,闯入上海文坛的时间虽不长,但以充满灵气的飘逸散文而令人刮目相看,可谓大器早成,颇有名气。
  
  名气毕竟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除了原班的学生之外,慕名而来听课的人也很多。面对台下座无虚席渴盼知识的学子,这位大作家竟然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慢慢平静下来,并开始讲课。可原先准备好要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被他三下五除二仅仅在10分钟内就讲完了。
  
  同学们自然纳闷:这离下课时间还早呢,剩下的时间该怎么办?
  
  很有自知之明的沈从文,没有用天南海北地信口开河来硬撑“面子”,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道:
  
  “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
  
  这句老实可爱的“坦言失败”的话刚刚写完,立刻引起同学们一阵善意和原谅的欢笑和掌声……
  
  胡适深知沈从文的学识、潜力和为人,在听说这次讲课的经过后,不仅没有批评,反而不无幽默地说:“沈从文的第一次上课成功了!”(蒋光宇)
  
  【大道理】:

  坦言失败的真诚,当然不是随机应变的智慧,但它具有比智慧更加诱人的魅力。

  有些凭借随机应变的智慧难以收场的局面,坦言失败的真诚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其划上都能接受的句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