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19:11 | 查看全部
锯掉生活的筐底
时间:2018-03-30 作者:未详 点击:2026次
  篮球运动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奈史密斯所在的训练学校缺乏在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他便从当地人用球向桃子筐投射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将两只篮筐分别钉在室内体育馆两端看台的栏杆上,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这项运动很快在马萨诸塞州风靡起来。不过,由于栏杆上钉的是真正的篮筐,每当球投进时,得有一个人踩着梯子上去把球取出来。为此,比赛断断续续地进行,缺少了激烈紧张的气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纷纷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取球的办法。有一位发明家甚至专门制造出一种机器,在下面一拉篮筐就能把球弹出来。不过,这些办法都没能让篮球比赛顺畅起来。尽管取球的时间越来越短,但紧张的比赛还是一次次被迫中断。
  
  几年后的一天,一个小男孩跟随父亲从一群正在进行篮球比赛的人旁边经过。看到大人们一次次不辞劳苦地取球,小男孩奇怪地问父亲:“他们为什么不把篮筐的底去掉呢?”这句话正好被一位球员听见,他立即找来一把锯子,把篮筐的底锯掉,于是,困扰人们很长时间的取球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去掉篮筐的底,本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何那么多有识之士都没有想到?说白了,因为我们的思维像篮球一样被篮筐的底阻隔在了半空中。于是,我们盲目地去搬梯子,造机器……其实,世界上原本就没有太复杂的事,之所以复杂,都是人为造成的。生活如筐,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把锯子,来锯掉那些阻碍我们的“筐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19:22 | 查看全部
美丁鱼的回游奇迹
时间:2018-03-29 作者:未详 点击:1850次
  美丁鱼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这种鱼全身彩装,美丽无比。但是,它们十分懒惰且毫无坚持力,游动时慢慢腾腾的,遇到障碍物,不是努力超越而是折身返回。
  
  每到秋天,美丁鱼便逆流而上,游到西特湖产卵生子。人们不禁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从亚马孙河到西特湖,逆流而行400多公里的路程,其中还有一个巨大的瀑布,落差有七八米。依美丁鱼那样的性情,是无论如何也游不到西特湖的。但是,美丁鱼的表现打破了人们的猜疑,每年都有数不尽的美丁鱼跨越瀑布,来到西特湖。
  
  美丁鱼游上瀑布的时间在晚上,所以,人们并没有看到它们是如何游上来的。有人说这是一种母爱的力量,有的人说美丁鱼平时懒惰就是为积攒力量通过这个瀑布……但是,没有一个能让人信服的说法。
  
  这一天,斯洛潘和几名驴友露宿在瀑布旁边。晚上,他们点起篝火驱蚊,漆黑的瀑布顿时见到了光明,水面被照映得发光。这时,斯洛潘看到数以万计的美丁鱼聚集在水面,密集到无法容身的地步,都张嘴喘着粗气。
  
  就在这时,水面突然泛起一些水花,然后出现了数十条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鱼。这些鱼嘴巴特别大,游到水面后张开大嘴冲向美丁鱼,水面顿时乱成一片,平时不喜游动的美丁鱼四下乱窜。几分钟过后,奇迹发生了,许多美丁鱼突然游向瀑布,竟然以不可思议的力量沿着瀑布逆流而上……
  
  斯洛潘将这一视频交给了智利一家研究所。不久,美丁鱼游上瀑布之谜被公布:长期生活在瀑布底部的乌漆鱼,习惯在晚间出动捕食美丁鱼。美丁鱼在强敌的威胁下,瞬间爆发了无穷的能量,最终奋力一搏,游上了瀑布。
  
  在漫漫人生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像美丁鱼一样创造奇迹,但奇迹的发生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那便是遇到一个高水平的对手给你施加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19:32 | 查看全部
你知足吗
时间:2018-03-12 作者:未详 点击:5088次
  大师在自家空地上竖了一块牌子:“这块地将无偿送给真正知足的人。”
  
  一个富有的农民骑马路过,说:“既然大师如此大方,我何不笑纳,因为我有钱有权,当然有资格来拥有这块土地。”于是,他敲开大师的门,把自己拥有的财富和权利抖了出来,又说:“我现在很成功,也很知足。我觉得自己有资格得到你那块土地。”
  
  大师问道:“你真的很知足吗?”
  
  “对,确实如此。”
  
  “朋友,如果你确实很知足,为何还在乎我这块破地?”大师问。
  
  这个小故事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对“知足”提出质问,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大师问得对,既然这位富人知足了,为什么还想要这块地呢?显然,富人是不满足的,他想占有更多的财富。对于大师来说,他并不富有,却想把自己的地给予别人。可见,大师是知足的,知足者常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19:42 | 查看全部
用文盲对付才子
时间:2018-03-12 作者:未详 点击:2909次
  南唐翰林学士徐铉学识渊博,口才绝佳,是天下一等一的辩才,曾把宋太祖赵匡胤和大宋的文武百官说得哑口无言。
  
  南唐晚期,后主李煜派遣徐铉出使宋朝进行谈判,谋求和平。宋朝的满朝文武知道他的厉害,故十分紧张,商量如何对付这个“徐铁嘴”。大家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就向太祖赵匡胤请示。赵匡胤却非常放松,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样子。他说:“你们先退下,我自有妙计。”
  
  赵匡胤已经稳坐大宋江山,实力雄厚,没把南唐看在眼里,但也不想失礼于人,所以就想出了一个奇特的办法。
  
  没过多久,他下旨挑选了10个大字不识几个的人,组成了迎接徐铉的使团。正当满朝文武惊诧之时,赵匡胤更是大笔一挥,在名单上圈出一位不仅不识字、甚至连话都不会讲的大老粗,得意地说:“就让这位当团长,去迎接徐大学士吧。”
  
  太祖的决定不仅让满朝文武大惊失色,这位团长也受宠若惊。虽然自己不才,但皇命不可违,他只好硬着头皮上阵。
  
  宾主双方刚一落座,徐铉就先声夺人。他口若悬河,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大宋方面呢?从团长到团员,一个个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徐铉讲了半天也没得到回应,以为这些人对他的高谈阔论不屑一顾,自感没趣,满腹经纶再也无法施展,顿时就哑火了。
  
  对付高手,不见得非要大动干戈,只要能让其无用武之地,就不失为一条妙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19:52 | 查看全部
成败与细节
时间:2018-03-11 作者:未详 点击:5503次
  苏舜钦是北宋庆历年间当朝宰相杜衍的女婿,平日负责监管各地方行政机构驻京办事处,他和另外十多位在京的高官,一起强力支持岳父和范仲淹等人联手推行的改革,与保守派们作着不懈斗争,并眼看着就要取得胜利。
  
  这年中秋,苏舜钦想犒劳一下志同道合的同仁们,顺便给他们鼓鼓劲儿,便把他们邀请到官衙内聚餐,聚餐的费用大部分是苏舜钦自掏腰包的,一小部分则是官衙卖掉的废文纸所得来的钱。
  
  不料,这却给保守派留下了口实。一直以来,保守派都想把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们从高位上拉下来,并赶出京城,但一直苦于找不到机会,这次终于有了。北宋法律规定,官衙的废纸属于公家财产,如卖掉,所得的钱必须充公。如私自挪为他用,则触犯了法律,应受到惩处。
  
  保守派就此轮番上奏宋仁宗,大肆渲染苏舜钦违法违纪,要求一定要严办此事,以正视听。无奈之下,仁宗只好按律办事,将苏舜钦和参加聚会的人全贬到外地,且永不得回京城。范仲淹、杜衍等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同样被降职外调,改革派自此一落千丈,再也没能东山再起,一场志在必得的改革也因此不了了之。
  
  毁掉千里之堤的,往往不是什么洪水巨浪,而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蚁穴。因此,越是想成大事者,越要多关注局部的细节,特别是那些对自己不利的细枝末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20:02 | 查看全部
高山狼的战术
时间:2018-03-10 作者:未详 点击:2451次
  乌兹别克斯坦山区有一种高山狼。这种狼白天在山下活动,晚上到山上休息,生性非常凶狠。可是,它们也被当地人称为幸运之狼,因为它们常常在早晨下山的时候,轻而易举地遇上受伤的兔子或野鸡等饱餐一顿。
  
  有些人猜测高山狼之所以幸运,应该是这一地区的动物种类丰富,而且数量众多,同类或是食物链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增大,才让高山狼捡到便宜。这个猜测看似有点道理,仔细一想却有许多不合情理之处,比如:为什么高山狼总是能幸运地遇见动物……一些动物爱好者携带了一些摄像器材进入深山,想彻底搞清楚高山狼为什么如此幸运。
  
  不久以后,观察人员先公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高山狼身体经常带着伤。原来,它们在山下活动的时候,不停地飞奔追逐野兔、野鸡和岩羊等,有时速度太快,再加上山石尖峭,灌木丛生,当野兔或野鸡等灵敏地躲进角落的时候,高山狼常常因为收不住速度而撞石,或被灌木刮伤。
  
  正是高山狼满山遍野的追逐,那些没有成为它们口中猎物的兔子或野禽也会吓个半死,更有些慌不择路在逃跑中受伤,半天缓不过劲来,稍有动静立即吓趴在地。第二天,高山狼还会沿着这个路线下山,因此,它们会轻而易举地遇见昨天没有捕到的猎物。
  
  高山狼身体受到了很大伤害,但它们为明天得到食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类何尝不是如此,有时候,幸福和幸运是需要代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20:12 | 查看全部
绒鸭急中生智
时间:2018-03-10 作者:未详 点击:1473次
  北极,冰天雪地,一只失群的小狼沿着海岸孤独地行走,它又冷又饿,东张西望寻觅猎物。突然,它发现前面礁石上有一个巢穴,一只绒鸭从巢穴中伸出头来。它加快了脚步,悄悄向巢穴走去。
  
  其实,巢穴中的绒鸭也发现了小狼,正在静静地观察小狼的动向。见小狼奔巢穴而来,绒鸭急了,立即跳出巢穴,一头扎进水中。奇怪的是,它不但没向远离小狼的方向逃跑,反而迎着小狼的方向而来,只不过它在海里,小狼在岸上,相距一段距离。
  
  小狼看着近在咫尺的猎物,迫不及待地跃入水中,向绒鸭追去。在水中,狼的游泳技能远不如绒鸭,追了一阵,见追上无望,小狼停住了,打算放弃。
  
  绒鸭见状却不干了,它也停下来,而且假装断了翅膀,失去平衡似的在水里打转。
  
  本就恋恋不舍的小狼得意了,又继续向绒鸭游去。
  
  见小狼追来,绒鸭又开始游动,只不过一直和小狼保持一段安全的距离,既不让小狼追上,也不把小狼落下很远。小狼是陆上动物,长时间在水里可受不了,它终于失去了信心,最终放弃了眼见到嘴的美味,上岸离去。此时,离绒鸭的巢穴已经很远了。绒鸭见小狼朝另外的方向走了,这才放心地回到自己的巢穴,与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宝贝依偎在一起。
  
  原来,绒鸭妈妈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被小狼吃掉,才急中生智,导演了刚才一幕。仅仅这一幕,就将母性的伟大展示得淋漓尽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20:24 | 查看全部
在气头上不要说话
时间:2018-03-07 作者:未详 点击:3212次
  鉴真和尚在担任大明寺住持的时候,有一次,一个村民和邻居吵架,他觉得吃了亏,就气呼呼地跑到大明寺找鉴真和尚评理:“大师呀,您来给我评评理吧。我那个邻居,简直太不像话了……”他还没说完,鉴真和尚就打断说:“对不起,正巧我现在有事,你先回去,明天再说吧!”那村民有些扫兴,但也只能下山回家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村民又愤愤不平地来了,不过看上去似乎没有那么生气了,说话的口吻也不像昨天那么激动,他对鉴真和尚说:“大师,我那邻居,您不知道,他真的太不像话了……”可是他还没说完,鉴真和尚又打断他的话说:“菜园还需要种菜,我今天很忙,你明天再来吧。”
  
  一连好几天,鉴真和尚都这样拒绝倾听村民的抱怨,最后,那个村民觉得没意思,也就不来找他评理了。半个多月后,鉴真和尚要出门讲经,他一下山就看见那村民正在田里插秧,便笑着问他说:“现在我有空,怎么样,你还需要我给你评理吗?”谁知,那个村民有些惭愧地微微一笑说:“大师,我和邻居已经和好了,后来我想想,也没什么大事,根本不值得生气发火,更不必动怒吵架,影响邻里和气。”
  
  鉴真和尚这才不紧不慢地笑笑说:“这就对了,我不急于给你评理,就是想给你時间消消气啊。记住,在气头上不要轻易诉说别人的不是,否则越说越气,就更不容易化解矛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20:33 | 查看全部
孟尝君为何让门客折服?
时间:2018-03-06 作者:未详 点击:1641次
  齐国孟尝君有一门客,偷偷地爱上了孟尝君的夫人。有人前去告发,对孟尝君说:“身为您的门客,却爱上了您的夫人,实在是不义之举,您一定要杀了他。”孟尝君摆了摆手,还是和从前一样,善待那个门客。而那个犯了错误的门客则非常愧疚。
  
  虽然孟尝君没有追究,但是那个门客在孟尝君家的处境却很尴尬。于是,孟尝君对他说:“您跟我的时间不短了,我发现您很有才华,我与卫君有着很深的交情,想推荐你到卫君那里去。”于是那个门客来到了卫国,果然受到了重用。
  
  后来,齐、卫两国关系恶化,卫君想联络各国诸侯,共同举兵攻打齐国。那个门客为了报答孟尝君的恩德,就求见卫君说:“当日孟尝君不认为我不才,推荐我来辅佐您。我听说齐、卫两国的先君,曾经杀马宰羊盟誓说:‘齐、卫两国,后世永远不得互相攻伐。’现在,您联络各国诸侯,准备攻打齐国,那就违背了先君的盟约,践踏了与孟尝君的友谊。我希望您不要与齐国为敌。您听我的则罢,如果不听我的规谏,那么,我这个不肖之臣,就立刻自刎,死在您面前。请您不要怪我颈上的鲜血溅到您的衣襟上!”卫君听后,改变了主意,齐国也免除了一场祸患。
  
  史学家评论说:“孟尝君的宽宏大度,让齐国避免了一场灾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20:42 | 查看全部
水桶里的一条线
时间:2018-03-06 作者:未详 点击:2632次
  一次,有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来拜访弘一法师,想学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他见到弘一法师时,弘一法师正挑了一担水回来。他发现两只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于是便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不将水桶装满呢?”
  
  弘一法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很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水洒了,岂不还得回头重挑一次吗?再说挑多了,不小心摔一跤,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说完,他让年轻人看了看自己的水桶。原來,桶里画了一条线。
  
  弘一法师接着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我的能力和需要。有了这条线,可以提醒我,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年轻人听后若有所思道:“您是在告诉我,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底线,当一个人不为完成一件事而去做事时,往往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处境,能更好地改变现状,如果突破底线,就只能独尝恶果了。”
  
  弘一法师微笑道:“你已经悟到了做人处世的真谛,至于该怎样付诸实践,就要看你自己了。”
  
  年轻人向弘一法师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