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5:24:57 | 查看全部
小事情里的生活哲学时间:2014-02-17 作者:未详 点击:2254次 小事情里的生活哲学:

  自律
  
  跨国银行招聘理财专员,小儿子致函应征。不久,他接到来自伦敦总部的电话,定了日期和时间,要和他进行第一轮的电话会谈。电话会谈定于10点进行,当天9点左右,我见他郑重其事地穿了西装,打了领带,在电话旁边正襟危坐,忍不住揶揄道:“嘿,电话会谈而已,打扮得那么神气干吗?对方都瞅不见你。”
  
  他竟然正经八百地应道:“妈妈,如果我现在穿着背心和短裤,心情必然也是轻松随意的,说话也许就不够慎重了。再说,对方是在办事处给我拨电话,他衣冠楚楚,我又怎么能不给予他应有的尊重呢?”
  
  在别人见不着的地方严于律己,才是最大的自律啊。最终,他顺利地获得了那份工作。
  
  半块三明治
  
  在那家银行的投资部门工作了几年后,小儿子碰上裁员。他与同事西门在银行里共用一室,常常互相调侃,说哪一天对方被裁,自己便能独享一室了。
  
  一天中午,工作很忙,西门托人买了一份三明治,一面啃一面分秒必争地办公。就在这时,他接了个电话,而后匆匆放下三明治下楼去了。这一去,竟未能再回来——他被裁了,为确保银行投资部门资料库的安全,任何雇员从被解雇的那一刻开始,就不准返回办公室。在给我的长途电话中,小儿子难过地说:“妈妈,那份三明治,他才吃了半块!”
  
  残留在桌上的那半块三明治,像个警钟:在这个竞争时代,勤快并不是铸造铁饭碗的唯一原料,推陈出新的创意才是永远的不倒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5:25:17 | 查看全部
锯木屑的哲理时间:2014-02-16 作者:未详 点击:8647次   富勒•须德有一种能把古老的道理用又新又吸引人的方法说出来的天分。有一次,他在大学毕业班讲演时,他问:“有谁锯过木头,请举手。”大部分学生都举了手。
  
  他又问:“有谁锯过木屑?”没有一个人举手。
  
  “当然,你们不可能锯木屑。”须德先生说,“过去的事也是一样,当你开始为那些已经做完的或过去的事忧虑的时候,你就是在锯一些木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5:26:03 | 查看全部
网络精选哲理段子12条时间:2014-02-13 作者:未详 点击:1994次   1、每一次的成功背后总是有着一连串的失败,而每一次的失败却使你离成功更近一步。摔倒了,并不意味着你失败了。真正的失败,是你摔倒之后再也没有站起来。有时候,忘记你的感受,记住你应得的,然后继续前进,这就是你该做的。
  
  2、当你认识了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后,你会明白,人们最根本的需求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被肯定、爱或者被爱、获得幸福、得到满足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他们追求的方式不同,但是本质是不变的。当你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时,你会发现世界各地的人都是想通的。
  
  3、拥有越多,限制越多。反之,你将获得更多自由。
  
  4、当你在寻找最好的那个人时,你可能会错过那个不怎么完美却可以让你真正快乐的人。友情或者其它亲密的关系都是如此。寻找伴侣或是朋友,并不是要你变成你以为他们会喜欢的那类人。就做你自己,你会找到那个欣赏你的人。
  
  5、请慎重选择你的人际关系,宁缺毋滥。没有必要操之过急,不是不来,只是时候未到。相信你一定会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
  
  6、有一千个朋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真正了不起的是,有那么一个朋友,在其他人都背弃你的时候,始终站在你的身边支持你。
  
  7、总会有人比你漂亮、比你聪明、比你有魅力。但是他们终究不是你,也同样不会拥有你独有的思想、知识和技能。
  
  8、前进的路上总会存在风险。这毋庸置疑。总不见得你脚还踩在一垒上就想着跑到二垒去吧。
  
  9、当你厌倦于追逐某个人或者试着去适应某些事物时,这并不代表着你在自暴自弃。只是你明白了,你就是你自己,而那些人、那些事以及他们所带来的东西并不是你想要的。
  
  10、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努力,你会看得到。相反的,在你的世界里,你也不必苦心为那些不重视你的人留有一席之地。
  
  11、如果你想飞,你必须放弃阻碍你腾空的东西。这听上去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
  
  12、即使做一件事情错了十次,也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5:26:34 | 查看全部
流行歌词中的人生哲理时间:2014-02-13 作者:未详 点击:1502次   音乐是人类共同享有的精神食粮。《晋书·乐志》中记载:“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这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影响人的性格及行为,让人的心变得善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在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的现在,音乐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精神享受,是时代情绪的反映,是个人心路历程的记录。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同学们最喜爱的莫过于流行歌曲了。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我们的成长提供精神养料。尤其是其中的一些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蕴涵丰富的歌词,除了能给人以启发,还能丰富我们的“摘抄本”,成为我们的作文素材。

  下面展示的是笔者从本校部分学生的摘抄本里挑选出来的部分歌词及对歌词的感悟,希望能激起更多同龄人的共鸣。

  一切美好 只是昨日沉醉 淡淡苦涩 才是今天滋味 想想明天 又是日晒风吹 再苦再累 无惧无畏 身上的痛 让我难以入睡 脚下的路 还有更多的累 追逐梦想 总是百转千回 无怨无悔从容面对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再多忧伤 再多痛苦 自己去背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纵横四海 笑傲天涯永不后退 思绪飘飞 带着梦想去追 我行我素 做人要敢做敢为 人生苦短 哪能半途而废
——田震《铿锵玫瑰》

【摘抄学生】谢 慧

【摘抄感悟】每次听完这首歌曲,心中的昂扬斗志似乎一下子就会被唤醒了。是啊,人生难免有风风雨雨,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的时候,难免会感到痛苦,但是,相对于人生的各种精彩而言,这点伤痛又算得了什么?《铿锵玫瑰》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豪迈情怀。只要相信风雨过后会有彩虹出现,那么再大的苦、再多的累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生命就像 一条大河 时而宁静 时而疯狂 现实就像 一把枷锁 把我捆住 无法挣脱 这谜一样的生活锋利如刀 一次次将我重伤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 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 心生呼啸 ——汪 峰《飞得更高》

【摘抄学生】刘观平

【摘抄感悟】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仿佛看到一只雄鹰冲破重重阻碍,展翅飞向高空。那飞翔的姿态是多么的优美,就像风儿在舞蹈。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当你遇到困难时,不应后退,而要努力地飞翔。冲破阻碍,便可以看到那片一望无际的蓝天。我们在学习上也应该有“飞得更高”的理想,这样才会不断地努力,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梦想有多高,我们就能飞多高!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周杰伦《蜗牛》

【摘抄学生】沈能其

【摘抄感悟】蜗牛虽然爬得很慢,但它也有爬得更高的梦想。尽管一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可它会坚持脚踏实地地往上爬,并且坚信终有一天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首歌曲告诉我们:无论是多么卑微、平凡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并执着地追求,不能遇到挫折就放弃,而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要坚持,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能迎来梦想成真的那一天,就像蜗牛一样,在匍匐爬行的时候也不忘仰望蓝天。

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花静静地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
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 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满文军《懂你》

【摘抄学生】邱紫峰

【摘抄感悟】这段歌词唱出了母子之间的深情,流露出儿女对母亲的爱。这份爱是朴素、真切而美丽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逐渐懂得,回报母爱的最好方式就是理解母亲,听母亲的话,不要让她伤心失望。尽管母亲的青春岁月会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去不返,但她的白发在孩子的心目中始终美丽。母亲一生的付出也一定会有美满的结果,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懂得了要珍惜和回报伟大的母爱。

每一次 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 就算很受伤 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飞过绝望 不去想
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 我看见 每天的夕阳 也会有变化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给我希望 我终于 看到
所有梦想都开花 追逐的年轻 歌声多嘹亮 我终于 翱翔 用心凝望 不害怕我终于看到 所有梦想都开花 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我终于翱翔 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张韶涵《隐形的翅膀》

【摘抄学生】李观辉

【摘抄感悟】每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耳边就会响起这首熟悉的歌曲,就会感到精神振作了许多。我相信自己也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那就是我的理想。有了理想,我就不会害怕失败,因为理想会带我飞翔,飞越重重险阻,飞向人生的巅峰!

十六岁的笑容纯真美丽 笑开了甜甜的花季 十七岁的烦恼像小雨滴 淅沥沥写进我的日记 我们是花季 我们是雨季 今天的故事有我有你 幸福的感觉写在脸上 多情的浪漫留在梦里 青青的苹果不都是酸涩 露出的笑容不全是快乐 心中的秘密不能轻易讲 花季雨季正流行新风格 ——蒋小涵《花季雨季》

【摘抄学生】罗邮息

【摘抄感悟】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很多的心事,就像青青的苹果一样,既有酸涩也有甜美。尽管我们常常会露出笑容,但这笑容代表的并不全是快乐。青春期的我们有点叛逆,心中藏有太多的秘密,不愿轻易对别人讲,因为我们喜欢收藏这些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因为我们喜欢个性和新潮。这首歌真实而细腻地写出了花季雨季少年的心理特征。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 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 不变是笑容八千里山川河岳 像是一首歌不论你来自何方 将去向何处 一样的泪 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 我们留在心中 一样的血 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 我们一起开拓手牵着手不分你我 昂首向前走 让世界知道 我们都是中国人 我们留在心中一样的血 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 我们一起开拓 手牵着手不分你我 昂首向前走 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手牵着手不分你我 昂首向前走 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刘德华《中国人》

【摘抄学生】张艳玲

【摘抄感悟】这首歌写出了中华儿女的豪迈气概。在祖国日益富强的时代,中国人用自信和智慧在历史上书写下了属于黄种人的骄傲。中国人挺着胸膛,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勇敢从容地面对世界的风云变幻,一身坦坦荡荡,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亮丽的风采,让世界为之瞩目、为之惊叹。我为自己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骄傲!

这些年 一个人 风也过 雨也走 有过泪 有过错 还记得坚持什么 真爱过 才会懂 会寂寞 会回首 终有梦 终有你 在心中
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 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 朋友不曾孤单过 一声朋友你会懂 还有伤 还有痛 还要走
还有我 ——周华健《朋友》

【摘抄学生】巫昌桂

【摘抄感悟】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时,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温暖、一种幸福。这首歌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真心相待并懂得分享、分担,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失败的痛苦。有朋友和你一起面对人生的输赢,你就会更有力量、更有勇气。与朋友分享幸福是一种快乐,与朋友患难与共同样是一种幸福。友情就像一块闪闪发光的宝石,即使在阴暗的角落,也不会失去光彩。在你感到痛苦的时候,请试着忘掉所有的不愉快,一起分享朋友间纯真的友谊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5:26:53 | 查看全部
讲理:常理?哲理时间:2014-02-13 作者:未详 点击:711次   讲理:常理?哲理
  
  哲理、常理本应各得其所
  
  哲学家、数学家坐船渡河,数学家问正在用力划桨的船夫:“你懂数学吗?”
  
  船夫摇摇头,数学家不无遗憾地说:“那你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命。”
  
  过了一会儿,哲学家问:“那么你懂哲学吗?”
  
  “不懂。”船夫还是摇摇头。
  
  哲学家感慨地说:“那你只剩下一半儿的生命。”
  
  这时,一阵狂风吹来,打翻了小船。哲学家、数学家和船夫都落到水里,精通水性的船夫问哲学家和数学家:“你们会游泳吗?”
  
  两人大叫:“不,我不会!”
  
  船夫深深叹息道:“那么你们将失去全部的生命!”
  
  这个故事耐人寻味,每次阅读,都有不同于上一次的感受。这次是想借来说“常理”与“哲理”。哲学家和数学家,对船夫讲的大概是“哲理”,因为对他们来说,不懂哲学或不懂数学,哲学家或数学家的生命意义确实难以谈得出来。而船夫,对哲学家和数学家,讲的是“常理”或“常识”。风大浪高,小船倾覆,如果不会游泳,生命不保,更何谈生命意义呢?若说这个故事是讽刺两位“家”,其中讽刺的就有他们不知场合地乱弹“哲理”。因为哲理和常理,都是理,却有着各自不同的适用环境和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5:27:11 | 查看全部
物理现象的人生哲理时间:2014-02-13 作者:未详 点击:798次   在固体与气体之间,液体是一种“中庸”状态,可攻可守,能进能退。这样的人生必然是平和安宁的,决不会“大起大落”。
  
  犹如一种“原生态”歌舞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多么平和的俗境,表里一体,形神和谐,淡朴,宁静,隽永。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得意莫忘形,失意莫变形,平和是原形。”平和就是一种液态人生,我们需要好好保持。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速度有快有慢,这是相辅相成的。“快刀斩乱麻”,比喻的是做事要果敢、决断;“慢工出细活”,则用来说明做事要细致、持恒。
  
  如果只把“快速”视为现代人的思想特征,那就是偏见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安”,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那种动荡与浮浅的生存状态了,
  
  可叹的是,他们总是以“忙”为借口,拒绝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闲”。他们哪里知道,所谓“一闲对百忙”,其实是一种生命哲学,或者说是一项人生艺术。
  
  中国的文人把“慢”视为一种功夫、一种文化、一种境界。时间是相对的,即使长命百岁,也是转瞬即逝。但如果我们把时间同空间一样看待的话,生命就会变得很静、很慢,以至永恒不衰。
  
  现代生活的节奏太快,不妨“闹中取静”、“忙里偷闲”,自我调适是十分重要的。人生不仅要做加法、乘法,也要善于做减法、除法。
  
  昆德拉赞美《缓慢》,他指明:“在慢速和记忆之间,快速与忘却之间,潜藏着一种有机联系,而慢速与记忆的强度必然成正比。”
  
  星云大师提倡《宽心》,他强调“慢工”与“细活”,以为可以养艺、养生、养量、养寿,总之受用无穷。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当你为生活所迫而来去匆匆时,渐渐地忘却了历史,忘却了闲情逸致,忘却了生命中本应属于自己的好东西。
  
  一个具有高尚境界的人,“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他会游离于物质生活之外,去寻求思想修行与精神意趣的。
  
  “慢慢走,欣赏啊!”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美好的风景,“走马看花”怎行?
  
  间离中启迪生活
  
  物体因位置不同,就产生了距离,大小长短,各取所需。
  
  泰戈尔的诗说:“在你最近的地方,有着最远的距离。”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这样表述
  
  :“在你最远的地方,有着最近的距离。”按前面的说法,“同床异梦”者是也;按后面的说法,“天涯比邻”者是也。
  
  总之,距离是随心所欲的,能够缩短,也可以放大。
  
  人的心灵世界真是奇妙,关于距离的划分,自有一种相对的标尺。
  
  文学家说——“生命之短,磨难之长。”(强调人生的痛苦永无止境)
  
  科学家说——“功名短暂,探索漫长。”(突出科学在艰难的跋涉中)
  
  哲学家说——“真理与偏见只差一步。”(“偏见”往往披着“真理”的外衣)
  
  历史家说——“人心之间的隔膜最远。”(“隔膜”意在表现世态炎凉)
  
  这些格言来自人生的体验,在距离的变化中充满了生活哲理。
  
  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提出“间离效应”,即观众要同角色保持距离,以便进行审视与反思,通过剧情来认识人生哲理。间离其实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情景,换一样思路,让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人与人的交往,必须面对距离问题。太近了不好,这叫“如胶似漆”;太远了不行,那是“心不在焉”。所谓“不即不离”,就是保持的距离恰到好处,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
  
  即便是夫妻相处,也不是“亲密无间”,而是“亲密有间”。比如对方的隐私,就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如此,才能获得心与心的欣赏,获得情与情的信任。
  
  黄金分割律为0。618,这个完美的比例也适用于人的和谐相处与生活。
  
  “间离”可以产生美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彼此可以随机交会,因缘融合,犹如云淡风轻,来去自然。
  
  物体的形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如果由此来看人生的经历变化,似乎可以作一番类比:童年性如气体,成年性如液体,老年性如固体。
  
  小孩子任性、顽皮,像气体一样容易挥发,很不稳定;人到老年,生命开始衰退,变得如固体一般执拗不化。所以说,人生的最好状态是液体,如同水那样在不断地流动,永远年轻而富有活力。
  
  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的依赖;它无所不在,又能比拟万物;这是一种最具表现力的喻象。水可以描摹自然景色:“云淡碧天如水”(马致远);“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天阶夜色凉如水”(杜牧)。水可以形容人之常情:“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铁骑无声望似水”(陆游);“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水可以阐述诸子学说: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孟子);“上善若水”(老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夫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孙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不韦)。
  
  它有活力,不舍昼夜,一往无前;它有品性,动静平和,刚柔相济;它有气度,清洁自好,荡涤污浊;它有情怀,滋润万物,和谐共处……因此,两千年前孔子教诲弟子时,指着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他把一门生命的哲学传给了后人,让我们去细心地领悟。
  
  欣喜忽至,有人会发狂,于是趾高气扬,变作“气态”;悲痛袭来,有人会失态,于是心灰意冷,成为“固态”。这就是人格的两种极端,并不可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5:27:24 | 查看全部
物理现象的人生哲理时间:2014-02-13 作者:未详 点击:798次   在固体与气体之间,液体是一种“中庸”状态,可攻可守,能进能退。这样的人生必然是平和安宁的,决不会“大起大落”。
  
  犹如一种“原生态”歌舞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多么平和的俗境,表里一体,形神和谐,淡朴,宁静,隽永。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得意莫忘形,失意莫变形,平和是原形。”平和就是一种液态人生,我们需要好好保持。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速度有快有慢,这是相辅相成的。“快刀斩乱麻”,比喻的是做事要果敢、决断;“慢工出细活”,则用来说明做事要细致、持恒。
  
  如果只把“快速”视为现代人的思想特征,那就是偏见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安”,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那种动荡与浮浅的生存状态了,
  
  可叹的是,他们总是以“忙”为借口,拒绝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闲”。他们哪里知道,所谓“一闲对百忙”,其实是一种生命哲学,或者说是一项人生艺术。
  
  中国的文人把“慢”视为一种功夫、一种文化、一种境界。时间是相对的,即使长命百岁,也是转瞬即逝。但如果我们把时间同空间一样看待的话,生命就会变得很静、很慢,以至永恒不衰。
  
  现代生活的节奏太快,不妨“闹中取静”、“忙里偷闲”,自我调适是十分重要的。人生不仅要做加法、乘法,也要善于做减法、除法。
  
  昆德拉赞美《缓慢》,他指明:“在慢速和记忆之间,快速与忘却之间,潜藏着一种有机联系,而慢速与记忆的强度必然成正比。”
  
  星云大师提倡《宽心》,他强调“慢工”与“细活”,以为可以养艺、养生、养量、养寿,总之受用无穷。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当你为生活所迫而来去匆匆时,渐渐地忘却了历史,忘却了闲情逸致,忘却了生命中本应属于自己的好东西。
  
  一个具有高尚境界的人,“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他会游离于物质生活之外,去寻求思想修行与精神意趣的。
  
  “慢慢走,欣赏啊!”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美好的风景,“走马看花”怎行?
  
  间离中启迪生活
  
  物体因位置不同,就产生了距离,大小长短,各取所需。
  
  泰戈尔的诗说:“在你最近的地方,有着最远的距离。”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这样表述
  
  :“在你最远的地方,有着最近的距离。”按前面的说法,“同床异梦”者是也;按后面的说法,“天涯比邻”者是也。
  
  总之,距离是随心所欲的,能够缩短,也可以放大。
  
  人的心灵世界真是奇妙,关于距离的划分,自有一种相对的标尺。
  
  文学家说——“生命之短,磨难之长。”(强调人生的痛苦永无止境)
  
  科学家说——“功名短暂,探索漫长。”(突出科学在艰难的跋涉中)
  
  哲学家说——“真理与偏见只差一步。”(“偏见”往往披着“真理”的外衣)
  
  历史家说——“人心之间的隔膜最远。”(“隔膜”意在表现世态炎凉)
  
  这些格言来自人生的体验,在距离的变化中充满了生活哲理。
  
  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提出“间离效应”,即观众要同角色保持距离,以便进行审视与反思,通过剧情来认识人生哲理。间离其实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情景,换一样思路,让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人与人的交往,必须面对距离问题。太近了不好,这叫“如胶似漆”;太远了不行,那是“心不在焉”。所谓“不即不离”,就是保持的距离恰到好处,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
  
  即便是夫妻相处,也不是“亲密无间”,而是“亲密有间”。比如对方的隐私,就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如此,才能获得心与心的欣赏,获得情与情的信任。
  
  黄金分割律为0。618,这个完美的比例也适用于人的和谐相处与生活。
  
  “间离”可以产生美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彼此可以随机交会,因缘融合,犹如云淡风轻,来去自然。
  
  物体的形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如果由此来看人生的经历变化,似乎可以作一番类比:童年性如气体,成年性如液体,老年性如固体。
  
  小孩子任性、顽皮,像气体一样容易挥发,很不稳定;人到老年,生命开始衰退,变得如固体一般执拗不化。所以说,人生的最好状态是液体,如同水那样在不断地流动,永远年轻而富有活力。
  
  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的依赖;它无所不在,又能比拟万物;这是一种最具表现力的喻象。水可以描摹自然景色:“云淡碧天如水”(马致远);“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天阶夜色凉如水”(杜牧)。水可以形容人之常情:“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铁骑无声望似水”(陆游);“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水可以阐述诸子学说: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孟子);“上善若水”(老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夫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孙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不韦)。
  
  它有活力,不舍昼夜,一往无前;它有品性,动静平和,刚柔相济;它有气度,清洁自好,荡涤污浊;它有情怀,滋润万物,和谐共处……因此,两千年前孔子教诲弟子时,指着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他把一门生命的哲学传给了后人,让我们去细心地领悟。
  
  欣喜忽至,有人会发狂,于是趾高气扬,变作“气态”;悲痛袭来,有人会失态,于是心灰意冷,成为“固态”。这就是人格的两种极端,并不可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5:28:10 | 查看全部
笑话里的职场哲理时间:2014-02-10 作者:未详 点击:2766次   买车
  
  一男子去买车,需要10万元,可男子只带了现金99998元,就差2元钱!
  
  突然,他发现门口有一个乞丐,就过去对乞丐说:“求你了,借我2元钱吧,我要买车!”
  
  乞丐听后,大方地拿出4元钱递给男子,说:“帮我也买一辆。”
  
  悟语:如果你完成了九成以上的任务,那么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助你成功。相反,你什么也不做的话,神仙也救不了你。
  
  专业对口
  
  经理对老板说:“吉恩斯这家伙简直不可救药!他整天打瞌睡,我都给他换了三个工作部门了,可他仍然恶习不改。”
  
  “让他去卖睡衣吧。在他身上挂一块广告牌:优质睡衣,当场示范。”老板说。
  
  悟语:职场没有无用的人,只有用错地方的人。
  
  安眠药
  
  容颜憔悴的病人对医生说:“我家窗外的野狗整夜吠个不休,我简直要疯了!”医生给他开了安眠药。一星期后,病人又来了,看上去样子比上次更疲惫。
  
  医生问:“安眠药无效吗?”病人无精打采道:“我每晚去追那些狗,可是即使好不容易捉到一只,它也不肯吃安眠药。”
  
  悟语:任何失败追根溯源的话,都有一个错误的方向。
  
  博士与渔夫
  
  一天,一个博士坐船欣赏风景,在船上,博士问渔夫:“你会生物吗?”渔夫说不会。博士就说:“那你的生命就要失去四分之一了。”过了一会儿博士又问:“你会哲学吗?”渔夫还是不会。博士又说:“那你的生命又要失去四分之一了。”又过了一会儿,博士又问了:“你会科学吗?”渔夫仍然不会。就在这时,狂风乱作,卷来一股巨浪,渔夫问博士:“你会游泳吗?”博士说不会。渔夫说:“那你的生命就要玩完了!”
  
  悟语: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在职场,有时候只要精通一门手艺,你就可以高枕无忧。
  
  绝配
  
  一位富婆为她拥有一件珍贵的古玩而深感骄傲,以至于她竟要把卧室漆成与古董花瓶同样的颜色。几名油漆匠试图调出这个底色,但是谁也没能令那位有怪癖的妇女满意。
  
  最后来了位油漆匠,他非常自信能调出那种颜色。那妇女对他的成果非常满意。
  
  “爸”,儿子说:“有件事我得弄清楚,您是怎样使墙的颜色与花瓶配得那么完美的?”
  
  “儿子”,父亲回答说:“我漆了花瓶。”
  
  悟语:有些事重要的不是你怎么做,而是怎么想。
  
  层层加码
  
  一位董事长在召见公司里的年轻职员时,说:“我有几个女儿都没有出嫁,每一个女儿都有一笔陪嫁准备金:30岁的女儿是两万美元;35岁的女儿是15美元;40岁的女儿是30万美元。我不会让娶她们的人吃亏的。”
  
  一位职员站起来问:“董事长,不知你有没有50岁的女儿?”
  
  悟语:有时候,员工注重的是薪酬本身,而不是附加的福利待遇。
  
  最低消费
  
  一次与几个朋友去吃饭。准备点菜时,服务生说:“这里最低消费2000元!”
  
  一朋友问:“家常豆腐多少钱一盘?”“18元。”“好,就这个,来120盘!”
  
  服务生出去。不一会儿饭店经理进来,笑嘻嘻地说:“各位随意,多少钱都行,没有限制!”
  
  悟语:要想打破常规,就要用非常规的手段才行。
  
  热情
  
  “摆脱忧郁”,心理医生嘱咐病人,“让热情充满你每天的生活,热情满怀地起床,上班。总之,热情地去做每一件事。”
  
  一周以后病人又回来了,看起来比过去更加忧郁,医生问他是否遵医嘱做了。
  
  “这正是问题所在”,病人答道,“我满怀热情地起床、吃饭,然后与妻子吻别,以至于我上班晚了两个小时,被解雇了。”
  
  悟语:如果你把时间平均分给一天中的所有的事,那么你最终只能是舍本逐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5:33:08 | 查看全部
白昼有限,黑夜无边时间:2014-02-10 作者:未详 点击:873次   在艺术形式里边,能看的东西,观众最多,比如电视、电影、电视剧;能听的人就少,比如音乐;而需要思与想的东西,读者就更少。
  
  白昼是看,是现世;你要是沉思,你要是谛听,那你一定是在黑夜之中,或者是在你的心灵之中。
  
  黑暗降临,你周围沸沸扬扬的世界进入到沉静里,你什么都看不见了,那你就开始能够想了,开始能够听了。
  
  我觉得就是这样的。
  
  我觉得我们的时代和世界,就缺乏这种听和想。
  
  其实听,就是你在与冥冥中的什么在对话。想,也是这样。
  
  也不一定你非得在晚上,但你要真是那样的话,你周围不见那些沸沸扬扬的东西。你必须得从那里脱出来,就像尼采说的,你从那种酒神队伍里脱出来,有了另一种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5:33:47 | 查看全部
人生活命哲理时间:2014-02-07 作者:未详 点击:950次   我心里始终装着一个“活命哲学”:

  没心没肺,能活百岁;
  问心无愧,活着不累;
  心底一汪清水,
  没有过夜的愁,
  不生过夜的气,
  也就没有过夜的病。
  
  人活一生不容易,当然坏人活得更不容易,人得给自己找乐子。我家养着几只小猫小狗,我给这些漂亮、聪明、洋气的小猫小狗起了一个个又土又俗的名字:一只波斯猫叫张秀英,两只小狗叫刘富贵和二锅头,还有一只西施叫金大瘤子。客人听了没有一个不乐呵的。人就得这么活。
  
  “文革”中,我被押在看守所里,用半截筷子在破了又补、补了又破的裤子上作画。“杠子队”一次次踩碾我的手,甚至用刀挑断我的手筋,可那时候我依然非常热爱生活。

  看守所里什么都没有,头顶上只有几个蜘蛛,我每天看着它们织网,看着它们逮小虫子,看着它们长大,挺有趣。

  我进去的时候,大墙上只露出三片柳树叶,出来时,小树已长成一棵大树;
  进去时,树上拴着一头小牛,我出来时,小牛生的小牛正在叫。
  出狱后,我觉得什么都可爱,连卖冰棍的都让我感到可亲。
  小动物喜人,小狐狸不狡猾,小老虎不咬人,虎头虎脑不虎心。
  出狱后如果见什么烦什么,那我恐怕就一事无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