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2:01:43 | 查看全部
水缸里的秘密时间:2013-05-28 作者:admin 点击:5739次   那天早晨,戒嗔像往常一样在院落中清扫落叶,却见智恒师父匆匆地从房里出来。见到扫地的戒嗔,智恒师父忽然没头没脑地扔了句“别动院子里的水缸”,话一说完,智恒师父便下山去了。
  
  戒嗔被智恒师父交代的话弄得莫名其妙,因为天明寺的院子里只有一个水缸,有时不想频繁使用水泵从井里泵水,便一次性多抽点上来,存在水缸里,用于日常使用和浇浇花草。那个水缸一直放在院子的角落里,平时也没有特别留意过。
  
  戒嗔被智恒师父的话引发了好奇心,跑去水缸那里,却见水缸上多了一块木板。绕着水缸看了又看,但水缸口盖得很严实,怎么也看不到水缸里面,想着师父交代的话,也不能去揭开木板,只得带着疑问回去扫地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戒嗔无意中提起了这事,同样引起了师弟们的好奇,吃完饭,大家一起跑到水缸旁边,看了又看,也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戒尘说,说不定师父在水缸里放了什么好吃的,想给我们意外的惊喜呃?
  
  戒嗔和戒傲对望一眼,不禁心有感触,为什么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把任何事情联系到食物上的戒尘却长不胖呢?又或者真的像戒傲说的,也许到了某天就集中爆发了?
  
  戒傲看着水缸想了又想,也加入了推测,他说,或者是智恒师父在水缸里放了什么不喜光的植物?所以,才让我们不要乱动。
  
  虽然平日里寺里分析能力最强的是戒傲,但这一次,戒嗔却觉得戒傲的分析有问题,因为智恒师父平日对花草兴致不大,而且就算植物不喜光也不需要弄得如此神秘;戒尘的分析依据虽然有问题,但水缸里说不定真是什么食物,甚至可能是智恒师父在研究新的食物制作方法,所以才用木板把水缸盖了起来。
  
  大家讨论了好一会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设,却没有分析出所以然来。等到了晚上。智恒师父回了寺里,戒嗔和戒傲一起急巴巴地跟着智恒师父去院子里,看着智恒师父打开水缸,里面居然什么也没有。
  
  他们疑惑地看着智恒师父,师父说,过几天,准备在缸里储存点东西,需要干燥的环境,所以要提前把水缸晾干:怕你们不清楚我的用途,依然往水缸里储存水,所以特意交代你们不要动水缸。
  
  戒嗔心中不觉暗笑。在这个下午,水缸没有打开之前,这个空无一物的水缸里被大家用想象装进去很多东西,有不喜光的植物,有好吃的食物,还有绝版的佛经和珍贵的佛珠。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用想象把单纯变得复杂,把简单变得繁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2:02:13 | 查看全部
愚蠢的誓言时间:2013-05-27 作者:小小Z 点击:2298次   很久以前,在一个小岛上,居住着一个渔夫,他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总爱立誓言,即使不符合实际。
  
  某年春天,他听人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便发誓这次出海只捕墨鱼。结果天不遂人愿,他遇到的全是螃蟹,于是他空手而归。回到家后,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也很不错。渔夫后悔不迭,并立誓下次出海只捕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螃蟹上。可这一次他遇到的全是墨鱼,他自然就又空手而归了。晚上,饥肠辘辘的渔夫再次发誓:下次出海。不管遇到的是墨鱼,还是螃蟹,他都要捕捞。
  
  第三次出海,渔夫严格地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捞,可这次他见到的只有鲶鱼。于是可怜的渔夫再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赶得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愚蠢的誓言里饥寒交迫地死去了。
  
  也许,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如此愚蠢的渔夫,但是。却的的确确存在这样愚蠢的誓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2:02:30 | 查看全部
倒过来试试时间:2013-05-26 作者:小小Z 点击:5394次   1881年7月,美国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在华盛顿车站遇刺,身受重伤,急需进行手术。但当时正是夏天,温度高达40℃。医生要求将温度降到30℃以下,才能保障手术成功。于是,美国政府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名叫谢多的工程师。
  
  然而在那时,给室内的空气降温,别说是谢多,就连一些科学家也从没做到过。在许多人的实验中。除了高山上的冰雪,这世上根本就找不到可以人工降温的办法。
  
  谢多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工程师,他曾经在矿山工作过,知道怎样稀释空气,从而降低煤矿巷道内的瓦斯浓度。他想,既然空气经过压缩之后会释放热量,那么压缩后的空气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是不是也会吸收热量呢?谢多立即动手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把压缩的空气还原,可以使周围的空气冷却。于是谢多给总统的病房安装了这样的机器,成功地使室内气温从37℃降到了25℃。谢多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台空调的发明者,也使自己由一名默默无闻的工程师一跃成为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创者。
  
  吸尘器的发明。同样有过这样“倒过来试试”的经历。有一年,人们在伦敦举行了一次“除尘器”除尘表演。“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就是用风把灰尘吹走,所以当时现场的许多观众都被吹得满身都是灰尘。人们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有个叫布斯的人就想:吹尘看来不行,能不能换个办法。把吹尘改为吸尘呢?布斯回到家之后。他用手帕蒙住自己的嘴和鼻子,趴在地上用嘴使劲吸气,结果灰尘不再到处飞扬,而被吸附在手帕上。后来的吸尘器,就是据布斯的这个设想制造出来的。
  
  不只是谢多和布斯,世界上巧妙利用逆向思维让自己走向成功的实例还有很多。在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常常会碰到许多看起来难以逾越的障碍,当我们用常规的办法难以解决时,我们要学会让思维转个身——倒过来试试。因为事实表明,很多创造性的飞跃,常常是突破常规和习惯思维的结果。一条路。当我们清楚地看到它的前方是个死胡同时,不妨试着转个身,也许柳暗花明的惊喜就在不远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2:02:50 | 查看全部
路径依赖时间:2013-05-23 作者:小小Z 点击:1386次   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1。435米,为什么采用这个标准呢?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1。435米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
  
  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
  
  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1。435米,所以,马车的轮距最好跟辙迹吻合,不然,它的轮子很快会在撞击中损坏。
  
  这些辙迹又是怎么来的呢?从古罗马人那里来的。因为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他的军队所铺设的,而1。435米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
  
  罗马人为什么以1。435米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的屁股的宽度。
  
  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
  
  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受限于铁轨的宽度。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路径依赖导致了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由两千年前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来决定。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很难轻易走出去。生活中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路径依赖”。
  
  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思,由于用该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他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沿着既定的路径,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个人的选择,都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的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有时候甚至会走进一条死路。
  
  有这样一个故事:山脚下的树林里住着一群猴子,聪明的猴子阿三就是其中的一员。因为森林不是很大,猴子总是因为野果有限而饿肚子。有一天,阿三想到:半山腰的那片树林里也许会有果子吃。于是阿三就和几只猴子一起爬到半山腰。果然,因为到山腰里来采野果的动物比山脚的森林里要少得多,所以它们很快就找到了足够的野果,美美地吃了一顿。过了一段时间,半山腰的果子也不够吃了,阿三又想:在更高的山顶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果子。于是,阿三向山的最高处攀登。随着高度的增加,越来越冷,而阿三期待的果树林一直没有出现。阿三想:既然我上一次往山上爬就找到了更多的果子,这一回这么做应该也不会有错。于是它坚持向上爬,丝毫没有注意身边的树林越来越少,而天气也越发寒冷。过了几天,阿三终于来到了山顶。这里覆盖着皑皑白雪。四周根本找不到果树,只有零星的雪松。此时,阿三想回到山脚,却因为精疲力竭而倒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2:03:09 | 查看全部
启示:一壶水战胜敌人时间:2013-05-22 作者:小小Z 点击:2559次   一个蓝军的俘虏被红军释放回来后,蓝军军官问这被红军放回来的士兵,被俘后在红军的兵营里见到了什么,以便能掌握一些情况。放回来的士兵答道:
  
  “我见到他们的士兵喝水。”
  
  “喝水?”蓝军军官说,“你是不是渴坏了,别的看不见?比如他们有多少炮,有多少兵力,筑了多少工事?喝点水有什么好看的?”
  
  “本来喝水是没有什么好看的,”这士兵把一块巧克力往嘴里一丢,“只是他们的士兵喝水实在好笑。”
  
  “喝水都好笑?新鲜!你说说他们是怎么喝法。”蓝军军官说完往天鹅绒躺椅上一靠。
  
  “嘿!真是好笑。”士兵说,“他们所有的士兵嘴唇都渴得干裂了,但只剩下一壶水。他们传着喝水壶里的水,所有的士兵都传完了,你猜怎么样?水还没喝去半壶!最后半壶被我喝了。”
  
  蓝军军官听后,像触了电一样,一下从天鹅绒椅子上跳了下来,向他的部队下令道:
  
  “撤退!”
  
  “为什么?”士兵不解地问。
  
  “看你们见到罐头、食物就不要命争抢的劲头,就知道我们要战胜这样一支团结、友爱的部队,简直是妄想!”
  
  大道理:一个人是势单力薄的,一群人的力量则是无法估量的,尤其是团结的一群人。打造团队的集体意识,形成一股统一的向心力,那么每个人所能发挥的能量都将被放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2:03:57 | 查看全部
合作共赢时间:2013-05-21 作者:小小Z 点击:2373次   在植物世界中,地衣的生命力几乎是首屈一指的。据实验,地衣在零下273摄氏度的低温下能生长,在真空条件下放置6年仍保持活力,在比沸水温度高一倍的温度下也能生存。因此无论沙漠、南极、北极,甚至大海龟的背上我们都能看到地衣的身影。
  
  地衣为什么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人们经过长期研究,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地衣不是一种单纯的植物,它是由两类植物“合伙”组成,一类是真菌,另一类是藻类。真菌吸收水分和无机物的本领很大,藻类具有叶绿素,它以真菌吸收的水分、无机物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做原料,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成养料,与真菌共同享受。这种紧密的合作,就是地衣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的秘密。
  
  合作共赢,众所周知,合作不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更是一种智慧。

  一个人,纵使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如果不能较好地融入社会,不善于跟周围的人沟通、协作,他就不会在成功的路上走很远,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相反,你只有照顾和维护别人,别人才会感恩并回报你一份善意。
  
  别人因你而温暖,你也会因别人而享受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2:04:11 | 查看全部
人生的极昼时间:2013-05-21 作者:小小Z 点击:1547次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题,让你选择:南极考察人员在南极生存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冰川、寒冷?还是食物、极昼?
  
  相信很少有人选择极昼。毕竟在大家的意识里,在南极,皑皑的冰川、极度的寒冷和急缺的食物一定是考察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但事实上,南极考察人员的最大挑战并不在于这些,而是那里的极昼。
  
  所谓极昼,就是太阳终日都出现在地平线上的一种自然现象,一般只会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当南极出现极昼时,北级就是极夜,反之一样。
  
  一位南极科考专家说,在南极,每当出现极昼时,没有了黑暗,也就没有了日期,工作人员连续几十天都生活在金灿灿的阳光下,人的生物钟一下子就彻底紊乱了,你困顿,你疲倦,但除非昏迷,你怎么也睡不着。因为人们都习惯了在夜晚的黑暗中睡觉,一旦失去了黑暗,那四皑皑白雪和灿烂阳光交织折射出的亮度让人很难闭上眼睛,即便你能睡着几分钟,也犹如在煎熬。因此在南极,遭受雪崩和意外伤害的人数,远没有被极昼造成伤害的人员多。极昼让人筋疲力尽,让人精神焦虑,让人神经系统紊乱,让人在整个南极大陆无处藏身,焦虑,烦躁,让人疯狂。
  
  为了度过极昼期,考察人员做过很多尝试,包括加厚帐篷,增强帐逢内的阴暗度,甚至实验过在冰川和积雪下穴居等,但结果都不理想。凡是到过南极经历守极昼的人,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见到夜色,见到黑暗,这是他们生命的渴求。
  
  渴求黑暗,黑暗成了生命的急需。如果没去过南极,是怎么样也体会不到的,说来也匪夷所思。但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经历过极昼现象,有时苦难像皑皑白雪一样直赤你的眼,有时幸福又像灿烂阳光一样紧逼你的心内。所以对待人生中的那些坎坷、磨难,抑或好运、甜蜜都应该坦然处之,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昼夜,缺一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2:04:28 | 查看全部
一分钟讲,十分钟听时间:2013-05-20 作者:小小Z 点击:6769次   一分钟讲,十分钟听
  
  一个小伙子和他的销售经理共进晚餐。
  
  每次那个漂亮的女招待经过他们身旁时,经理的视线就会一直追随着她。直到看不到为止,然后转过头来问他:“你刚才说了什么?”
  
  一句话,这个小伙子要重复两三遍。本来就是他的经理邀请他来汇报出差的成果的,他也是充满期待地想向经理汇报战功,没想到,他的经理却总是漫不经心。
  
  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并愤愤不平地想:“那个女招待的腿显然比我说的话更重要,他一点都不重视我的存在,没有认真地听我说话!”
  
  这个小伙子的苦恼我们也经常会有。当我们兴高采烈地跟他人说自己的趣事时,却发现对方呵欠连连,对自己的话题毫不感兴趣,甚至自己的话被对方打断。这让我们的心里很不舒服。
  
  同样,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当别人向我们表达,或是倾诉的时候,如果我们这样对待他人,他人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当然是很不舒服,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和尊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善于倾听会使对方心情愉快,会换来对方的理解和信任。
  
  人际交往是个互动的过程,有听也有说。但是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争抢着扮演说的角色,许多人没有耐心和时间听别人诉说。甚至别人一启齿,还未等到对方把话说到正题上。就给予否定了,一口咬定自己没有兴趣。然后抓紧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渴望被他人理解的欲望,都希望他人扮演听众的角色。有了快乐的事情,希望说给他人听,跟人分享,有了不开心的事,也希望对人倾诉。
  
  我们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后,你总是想把自己的喜悦告诉他人,让他人了解你是多么的了不起,你的机会是如何好。同时。当你心里有困惑,特别是感到委屈的时候,你也总是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很多心理困惑的人去找心理医生,只不过是需要一名听众而已。
  
  乔·吉拉德是著名的推销员,一开始他认为推销员应该尽力说,介绍自己。介绍产品。他把说放在了第一位,而在他的一次推销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听的价值远远大于说。
  
  那一次,他与客户洽谈得很顺利,但就在快签约成交的时候,对方却突然变卦了。他为此感到不解。
  
  当天晚上,按照顾客留下的地址,他找上门去求教。顾客见他满脸的真诚,就实话告诉他:“你的失败在于你自始至终没有认真听我讲话。就在我准备签约前,我讲到我的独生儿子即将上大学,而且提到他的运动成绩和他将来的抱负。我是以他为荣的,但是你当时却没有任何的反应,甚至还转过头去用手机和别人通电话,我一怒就改变主意了。”
  
  其实,认真的聆听不仅仅能给人留下一个有礼貌的印象,更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才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博采众长,丰富自己。朋友的感受、领导的要求、客户的建议、市场的需求。都需要我们去聆听。
  
  注意聆听别人的讲话,从他说话的内容、声调、神态,可以了解对方的需要、态度、期望和性格,他们会自然地向你靠近,这样你就可以与很多人进行思想交流,建立较广泛的人际关系。
  
  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会让对方知道,你是把他们当作你感兴趣的人来看待,你关心他们,关注他们的生活。对方因为你的倾听而得到鼓励的时候,不仅讲述了他高兴的事,同时也接受了你的情感。
  
  认真聆听对方的谈话,是对讲话者的一种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对方的需要,同时可以使人们的交往、交谈更有效,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能够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样在无形中就能提高对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反之,对方还没有把想要说的话说完,你就听不下去了,这最容易使对方自尊心受挫。
  
  在社交场合受大家欢迎的人,人人都爱与之交谈的人,并不仅仅在于他能说会道,而重要的是他会听。因为交谈中只有既讲又听才可以满足双方的需要,也只有如此,才能使交谈顺利进行。如果只顾自己讲,不想听对方说,则一定是交谈中的“自私者”,当然会被人拒之门外。
  
  对对方的内容表示感兴趣。千万不要感到不耐烦,或是经常看手表,暗示对方停止。你也可以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来表达你的兴趣,比如自然的微笑,点头,身体稍微向前倾,看着对方的眼睛,重复他的关键词等等。
  
  对对方的话及时反馈。如果对方一个劲地说,而你却没有任何反应,他会觉得索然无味,本想说的话也不说了,对方在说的时候,你应该说的是:“哦!”“我知道了!”“原来是这样!”“有点意思!”“到底怎么回事?”等等。这样的话能给对方继续说的动力。
  
  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说话。随意打断对方的话,或是在他人说到兴起的时候你突然转移话题,都是不礼貌的。如果必须打断对方的话,在再次谈话的时候,你应该主动捡起前面的话题。并表示歉意。
  
  如果要让他人喜欢,并重视你,首先你要做一个好的听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2:04:46 | 查看全部
山中禅院时间:2013-05-17 作者:小小Z 点击:1293次   渔夫虽然有祖传的精良设备,但他却从未出过海。湛蓝的天际线和水手们强健的背影,一直都是在他梦中频繁出现的幻影。
  
  因为祖辈的艰辛打拼,自小渔夫的家境便比常人优越许多。于是,他再不用继承祖传的技艺,再不用像父辈们一般终日饱受烈日风雪的煎熬。渔夫的童年悠闲自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渔夫的父亲到底逃不出最后的结局。翻腾的海水像一张无法逃脱的网,遮天蔽日,将他席卷而去,唯剩那条牢固的木船停泊在残阳的暖风里。他撒了一辈子的网,却不曾想到,自己其实也活在另外一张细密的网中。
  
  渔夫的家境很快就败落下来。没了父辈的技艺,他连生存都举步维艰。更要命的是,他自小便体弱多病,此刻没了上等药材的滋补,竟瘦弱得不堪一击。
  
  他偶然听人提及,十里之外的竹林内住着一位智慧非凡的禅师,能解世人困惑,能消百病疾苦。于是他慕名前去拜谒。
  
  林中有石,石上有屋,屋内果然住着一位仙风道骨的禅师。渔夫喜极而泣,将一生的波折与目前的困境都告诉了禅师,请禅师帮忙解惑,并消除疾苦。
  
  禅师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渔夫想了想说:“我最大的愿望是身体强健,既不必遭受疾病缠身之苦,又能从此自力更生。”
  
  禅师笑了,抬手指向竹林的东方:“千里之外有一高山,名曰飘渺,直耸云霄。山顶有庙,庙中有仙,可实现你此时夙愿。你若能徒步而去,沿途又心存善念的话,他势必会答应你的一切请求。”
  
  渔夫叩拜了禅师之后,迫不及待地上路了。从此,冬风雨雪、雷电都阻挡不了他向东行进的脚步。不管遇上什么困难,他始终心存善念,始终想着高山上的神仙。他想只要能坚持到那儿,便可以获得焕然一新的人生了。
  
  渔夫走了足足两年。行程中,为了生计,他先后换了十几份工作。农田中,铁锹将他的手掌磨破;仓库里,重物将他的脊背压垮;饭馆中,数千只碗使他洗到手脚发麻……
  
  他终于到达了山脚。抬头望去,那云霄中的山顶依稀可见。他费尽了气力爬到山顶,可奇怪的是,山顶上不但没有禅师所说的神仙,就连寺庙,也是空空如也。
  
  渔夫发现自己受骗后,怒火中烧,决定回到林中找禅师算账。回程只用了三个月。待他到达林中时,禅师早已立在门外等候多时。
  
  渔夫低头审视自己因跋涉而强健的身躯,终于彻悟。他无怨无悔,坚持不懈地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山顶,进入庙中,他自己便是那庙中的神仙。
  
  人世万般苦难,皆源于受难者本身。能导引其脱离苦海的明灯,唯有那颗始终不忘自救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2:34:49 | 查看全部
只有平庸才不易失败时间:2013-05-16 作者:小小Z 点击:2817次   其实,人要做到甘于平庸,有信心的平庸,比不甘于平庸要艰难得多。

  人的欲求本性驱使人们不甘于平庸。

  我们平时所说的“我甘于平凡”不过是人们无可奈何的平庸罢了。
  
  每个平庸者起初也都努力地读书、刻苦奋斗过,甚至有人还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可平庸就是不饶过平凡的人。
  
  就以老夫为例吧,从刚上小学读“大小多少”那天起,就不甘平庸,扯着脖子大声叫,想让自己的声音被老师听见,可嗓子喊哑了也不突出,毕竟嗓子就那么大的分贝。这事一直到婚后我才明白,老婆的嗓门在小学就脱颖而出了,那是人家的本事。算术课上,我越是想算得对,越是出错,很少得过满分,想不平庸的童年却在平庸中度过了。
  
  少年还不如童年,除了上课、轮值日扫地、生炉子就再没资格参加课外的任何活动(全班上台表演大合唱除外)了。参加工作之后更是平庸,开会坐的从来都是台下,就餐的座位永远是靠门,讲话基本是汇报,干得最多的就是请示,偶尔有一次表决,也不过是举个手。不过也舒服,长久的平庸也就有了平静的心态,选择一个不与人竞争或不与近距离的人竞争的事儿干,再平庸也不会招人讨厌。
  
  没受到过官场的提拔,也就没尝过得得失失的滋味;没创造过万贯家财,也就没承受过商场之险恶;没享受过美女的献媚,也就不知道什么是撩拨。也许在高官和富豪的眼里我是个可怜的乌合之众,可一旦我“自甘平庸”时,那就是我自身强大的力量了。因为我老早就知道,杰出既然不是刻苦努力就能成就的,你若还是做梦都想出人头地,那就比承受平凡更折磨人了。
  
  英国思想家罗素,20世纪20年代初来到四川,意在帮助平庸的民众解除痛苦。在乘竹轿上峨眉山时,他发现累得满头大汗的轿夫们丝毫没有怨气,反而很乐观和风趣。罗素陡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凭什么认为平凡就不幸福?坐轿子的哲学家未必是幸福的,平庸的抬轿子的人未必是不幸福的。人生之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认为自己幸福的人才是幸福的。有人说,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病痛和灵魂的无纷扰;有人这样评论比尔·盖茨:最聪明的地方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没做什么。
  
  平庸,是人生的定数,无非是与谁相比,我有个乡下的亲戚,是村里的首富,他自豪了一辈子,那么多的乡亲都尊重他,有个大事小情都找他,说上一堆奉承的话,然后借个仨瓜俩枣。他年岁大了以后住到城里儿子家,发现自己一生积攒下的财富还买不来他儿子的一个卫生间,他的自豪感一下子就进了下水道。他终于知道什么是平庸。
  
  过平凡的生活并不难,难的是不与人对比,对比之后别嫉妒。可怕的是本来你就平庸,可又不甘于平庸,恰恰又没有能力改变平庸,那样平庸注定是你一生的痛苦。
  
  我们既然平庸地活着,就不要埋怨世道的不公,我们虽然平庸地活着,但是平庸的生活不也少了心境的过山车吗,平庸着,更是一种淡定的获得。
  
  有信心的平庸是一种非常勇敢的争取,只要我们认定了我们的人生就是平庸的,那么,平庸不恰好是活得自如的第一要义吗?轻松、随意、爽快、从容,这些美好的状态都不能缺少平庸;伟大、杰出、超群、拔萃都与苦难、打拼、波折,甚至违心、争斗、谋略、九死一生相关联。

  这并不是说你经历了这些就一定不平庸,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事不是更多吗?还不如压根儿就种豆子呢。

  平凡的“豆子定律”告诉我们,“豆子的价值”就是最臭时还能做成臭豆腐,但超俗脱凡的兰花不行。

  农民可以一生种田,官员只能偶尔下乡,小人物永远跑龙套也幸福,大明星要是当了配角都心里难受,因为只有平庸才不易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