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27:34 | 查看全部
动起来时间:2013-10-15 作者:未详 点击:470次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体运动学教授摩尔豪斯博士做实验,让20个学生先坐在柔软的沙发上读书,过一段时间,又改坐很不舒服的硬椅子。结果发现,那些学生坐硬椅子时,因为不舒服而不断调整坐姿,看起来好像毛躁不安,学习成绩却比坐沙发时好得多。
  
  摩尔豪斯说:“一个坐沙发得B的学生,坐硬椅子往往可以得A,因为后者使脑部得到更多氧和糖的供应。至于维持一定坐姿的前者,只要几分钟不动,血液循环减缓,脑部得到的血液和营养减少,读书效果就差了。”
  
  于是,我猜想,当年某校女生在厕所读书,会不会正因为厕所里不舒服,促使身体不断挪动,而有了较佳的效果呢?
  
  摩尔豪斯博士在研究报告里也确实强调:“许多父母、师长认为孩子一边念书,一边动来动去,或打哈欠,或伸懒腰,是静不下来专心学习。岂知,不准孩子动,反而是错的。”
  
  有位心理学家说得妙:“你看地平线上的月亮,跟看头顶上的月亮,会觉得不一样大。你躺着想一件事,跟站着想一件事,也会不同。”
  
  每次在消极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动起来!不要坐在这儿发愁。动起来!问题就能解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27:45 | 查看全部
找到上帝的半瓶醋时间:2013-10-15 作者:未详 点击:829次   一阵悲天动地哭声惊扰了正准备休息的上帝,抬眼一看,休息室门口有半瓶醋在号啕大哭。
  
  “孩子,有话好好说,我给你做主!”
  
  “上帝,我仁慈的父,苦呀,我苦呀……我们都苦呀……呜呜呜……呜!”
  
  “好了,孩子……好了!”
  
  好不容易,上帝才哄息了半瓶醋的哭声,耐心一问,才知道了缘由:“我是代表,半瓶水、半瓶油、半瓶酒、半瓶酱油……它们,它们托我来找您,我们没脸活下去了!”
  
  “没脸活下去了?”
  
  “对!一顶帽子压死人啊,好多场合,只要我们一开口,指责就来了——‘哼,半瓶醋’,‘一瓶不摇,半瓶摇’!”
  
  上帝笑了,他安慰半瓶醋:“孩子,一来就堵别人的嘴的做法确实不对!”
  
  “就不对呀!”
  
  “孩子,人们该珍视你们!在生活中,你们代表着‘用度’,代表着活生生的平民日子,半瓶水、半瓶油、并瓶醋,表示生活中用了一些水、油、醋,或许,困顿的日子,只能暂买半瓶油,半瓶醋……”
  
  “是的,是的……仁慈的父,上帝呀!”
  
  “孩子,也只有你们,能有一半(或者更多)的空间来感应生活,生活往往是跌宕的,你们也就超敏感,以你们的良心来表达!真好,你们半瓶……真好!”
  
  “父亲啊,您说得真好……可是,在一瓶水、一瓶油,一瓶醋……它们的嘲弄面前,我们维护尊严的反诘却是苍白的呀!”
  
  上帝笑了,他左手虚招了一下,一瓶满满的醋立刻托于掌上,随即右手再一招,一个两倍大的醋瓶出现了眼前。
  
  上帝把左手的腊往右手的瓶子一倒,慈爱地问:“孩子,怎么样?”
  
  还没等半瓶醋说什么,上帝眨了一下眼,一个小一半的醋瓶出现了。
  
  上帝请半瓶醋哗啦啦地跃身而进,问它:“孩子,现在,感觉如何?”
  
  “仁慈的父,我再也不自卑了……生活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27:59 | 查看全部
禅海蠡测时间:2013-10-15 作者:未详 点击:588次   禅海蠡测
  
  滴水
  
  人问:一滴水如何能不枯干呢?
  佛陀说:将它放回大海里。
  个人力量有限,集体的力量可以带你排山倒海。
  个体生命短暂,事业的生命能够使你永垂不朽。
  正是:滴水亦可贵,生命能永恒。
  回归大海去,幸福亦共存。
  
  宝藏
  
  人问:请赐给我什么佛法?
  慧海大师答:打开你自家宝藏,自在运用。
  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坏的敌人也是自己。
  发现别人是容易的,而发现自己才是困难的。
  正是:佛法非天来,修悟有正果。
  自己须依靠,何劳人赐予。
  
  善恶
  
  人问:真有所谓天堂与地狱吗?
  白隐大师答:皆在人的善恶一念之中。
  人世可以成为地狱,人世亦可以成为天堂。
  要记取历史上有多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正是:善达天堂门,恶通地狱口。
  成败系一念,自警莫蹉跎。
  
  生死
  
  人问:请赐给我什么传家之宝?
  仙崖法师答:父死,子死,孙死。
  儒曰“精一”,道曰“抱一”,佛曰“归一”。
  人生曰“寄”,人死曰“归”,此为生命之大彻大悟。
  正是:生死自有命,安然享天年。
  一代传一代,苦乐总相间。
  
  独行
  
  人问:我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
  玄妙大师答:从来处来,向去处去。
  人有自己的双脚,谁也不能重复他人的足迹。
  我独来独往,唯有天地知道我内心的密码。
  正是:人生是寄宿,来去须独行。
  问道何所似,步步留脚印。
  
  本性
  
  人问:如何保持本性不变呢?
  守璋法师答: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世界处于阴阳变化之中,一动一静相对存在。
  自我驾驭的本性,便是万变中寻求的不变。
  正是:万物有天性,人亦有本能。
  莫随风雨走,我自奔行程。
  
  为善
  
  人问:怎样看待人的一生呢?
  智明大师答:一无所有,百用不弃。
  赤条条来赤条条去,身外之物何须依恋。
  既来之则安之,内心存善要慵慨施舍别人。
  正是:没有所有权,惟有使用权。
  随缘而为善,利己利人间。
  
  炉雪
  
  人问:面对生活应持什么态度?
  梵济大师答:拾得红炉一片雪。
  大千世界是红灯酒绿,洁身自好至关重要。
  “出污泥而不染”,荷风莲骨可以立为人极。
  正是:红炉乃入世,白雪欲出世。
  正是炎凉意,轮换可彼此。
  
  耐寒
  
  人问:树叶凋落时人该做什么呢?
  云门大师答:体露金风。
  养生这道乃顺时循势,天人合一最相宜。
  人类脆弱的生命,需要得到大自然的锤炼。
  正是:叶落知岁寒,金风露真相。
  薄衣而俭居,耐得冰与霜。
  
  山水
  
  人问:生命最好的归宿在哪儿?
  龙牙法师答:绿水青山是我家。
  “质本洁来还洁去”,何须生前为死穷计谋。
  选择树葬、海葬吧,生命可以得到永远的利用。
  正是:道是自然道,身是自由身。
  青山与绿水,反璞且归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28:11 | 查看全部
路与方向时间:2013-10-16 作者:未详 点击:1043次   几个同学结伴登山,天气突然变坏,却找不到路出山,所幸警察、消防员联合搜救,才免于山难。“我们是知道方向的!”其中一个学生躺在担架上对搜救者说,似乎觉得很不服气。
  
  “只知道方向有什么用?”搜救者不客气地说:“方向固然可以帮你找路,但并不等于路。方向告诉你该往西走,偏偏西边遇到山谷,你下不去;方向又指示你往北走,偏偏遇到一条河,你又无法渡过。到头来,方向没有错,路错了,惟有活活饿死冻死在山里。”
  
  在这个世上,仅会设定或辨明方向,却不衡量自己的能力,是可悲的。
  
  理论这东西仅仅是个指导,最重要的在于实践出真知。
  就像在学习的过程中,哪怕我们精熟地掌握了知识点,但如果不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深化,以及触类旁通地思考,也只是对知识的浮浅领会而已,如果出现的问题换一个面貌,又一头雾水了。
  所以经验是顶顶实在的东西。
  再有,就是对自我能力的判断,妄自菲薄固然不可取,但妄自尊大或盲目乐观也会酝酿一场危机!
  诚恳、谦虚地学习,理性地挑战未知的事物,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出彩,发展得更稳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28:22 | 查看全部
最贵的是“笨蛋”时间:2013-10-16 作者:未详 点击:1593次   阿瓜是个弱智的小孩。

  他的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常遭同学的取笑。
  
  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世界上最贵的蛋是什么蛋?
  
  有人说是金蛋,有人说是原子弹,有人说是脸蛋,这时,阿瓜也举手发言,高兴地说:“是笨蛋,因为大家都叫我笨蛋。”

  同学们笑了,老师没有笑,她走过去轻拍阿瓜的脑袋说:“是的,你最贵!”
  
  阿瓜的母亲每天放学后都会骑摩托车到校门口接他。

  一个冬天下雨的傍晚,在回家的路上,阿瓜看见一位踽踽独行的同学。他知道该同学的家离学校较远,便央求妈妈顺道载那位同学回家。可惜因车座位后装了个铁篮子,无法再多载一个人而作罢。

  回家后,妈妈忙着在厨房做饭,却隐隐约约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出门一看,原来阿瓜正在满头大汗地用老虎钳拆掉铁篮子……
  
  多么笨的孩子啊,又是多么善良的宝贝!是因为笨才善良,还是因为善良才显得笨?
  
  在这个世界上,谁又比谁更聪慧和高贵呢?
  生活中,总有些人自以为是地瞧不起别人,依自己的观点来判断别人是否正确,殊不知这种带着偏见的认知,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愚蠢。
  每个生命都有它的灿烂与珍贵之处,任何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意义,以及他对世界提供的帮助。
  蔑视别人的结果,只是暴露了自己的浅薄。
  一枚善良的“笨蛋”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众多冷漠的“金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28:33 | 查看全部
失意忘形时间:2013-10-17 作者:未详 点击:517次   我们常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失意不忘形”。

  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28:50 | 查看全部
人生八字时间:2013-10-17 作者:未详 点击:6088次   “人生八字”小议:

  有益于社会为“生”,

  有教于后学为“老”,

  有劳于身心为“病”,

  有昧于道义为“死”,

  是谓“生老病死”。


  无悔于人生为“喜”,

  无容于世俗为“怒”,

  无游于学海为“哀”,

  无求于名利为“乐”,

  是谓“喜怒哀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30:10 | 查看全部
生活与生存时间:2013-10-08 作者:未详 点击:557次   生活与生存
  乐天知命
  
  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的原则是四个字:乐天知命。
  
  乐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于自然;知命就是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谛,乃至生命的价值。这些都清楚了,故不忧。
  
  因为痛苦与烦恼、艰难、困阻、倒霉……都是生活中的一个阶段;得意也是。每个阶段都会发生变化,因为天下没有不变的道理。
  
  比如一个卦,到了某个阶段,它就变成另外的样子。再如上电梯,到某一层就有某一层的境界,是非变不可的。因为知道一切事物非变不可的道理,便能随遇而安,所以乐天知命,故不忧。
  
  英雄与圣贤
  
  英雄与圣贤的区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圣人是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
  
  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如果一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他就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换句话说,英雄可以施劳,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别人的烦恼、痛苦上。圣贤则不想把自己的烦恼、痛苦放在别人肩膀上,而想担起天下人的烦恼和痛苦。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绝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要在这一生中行为修养上做到这几点,实在很难。孔子对于这四点,是绝对做到了。
  
  第一是”毋意”,这是说孔子做人处世,没有自己主观的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并不坚持自己原先的意见。
  
  第二是”毋必”,他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得到怎样的结果。这一点也是人生哲学的修养,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这样,而事实往往未必。假使讲文学与哲学合流的境界,中国人有句名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不如意,而碰到不如意的事,还无法向人诉苦,对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无法讲,这都是人生经验。
  
  又有句话说:”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这也说明,十件事九件都失意,一百个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知己。
  
  第三是”毋固”,不固守自己的成见。
  
  第四是”毋我”,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这就是孔子学问修养的伟大之处。
  
  得时亦要得位
  
  人生中最好的就是得其时,得其位。
  
  这里所谓的时,就是运气。位就是空间,宇宙间的一切,脱离不开时位,不得时位,什么都没有用。
  
  光有运气,没有位也不行。这就等于人家请客吃饭,请帖上请到你,你跑错了地方,那个房间没你的座位,你照样吃不到东西。
  
  所以不但要得其时,还要得其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30:23 | 查看全部
上帝只发送种子时间:2013-10-08 作者:未详 点击:661次   一位妇女在购物中心闲逛时,看到一家新花店开张的海报。她走进那家花店后,看不到花瓶,也看不到任何鲜花,店里只有上帝本人站在柜台后面;
  
  “你想要什么都可以提出来。”上帝说,
  
  “我想要幸福,我想要安宁、金钱、被人理解的能力,我想死后能够上天堂,而且我也想让我的朋友们都能得到这一切,”
  
  上帝从他身后的架子上取下几个罐子,打开盖子,从中取出一些颗粒状的东西,将它们递给那位妇女。
  
  “你把这些种子拿走,”上帝说,“把它们拿去种,因为我们这里不出售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30:35 | 查看全部
左眼右眼时间:2013-10-08 作者:未详 点击:641次   日本剑客柳生十兵卫有个传说:
  
  柳生十兵卫年少时,与要求严厉的父亲比刽。父亲铁手无情,伤其左眼。他的即耐反应是以手掩其右眼。父亲诧异:“你的左眼受伤,理应以手掩左眼才是,为何掩右眼呢?”
  
  他答:“左眼既已受伤,掩之有何益处?当务之急是必须保住右眼;不再令其受伤了。只要我仍留有一只健全的眼睛,终必练成剑术,击败对手。”
  
  人在受伤的刹那,处于剧痛、失措、混乱之中。人们能否像柳生十兵卫一样,思考得那么周详,而且那么坚忍,我不知道。但如果遇到相同的事件,人们该会记得掩其右眼。
  
  因为,那伤了、废了、将结成疤的,决非我们要费神关注的东西,不如好好保住另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