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53:20 | 查看全部
守住本真时间:2013-09-25 作者:未详 点击:724次   叔父退休后闲不住,便在市中心的闹市区开了间书屋。书屋不是很大,满打满算不足30平方米,却塞进了3万多册书。叔父每天拥书自坐,与书中的古人神交,与书中的今人对话;看累了,便静静地看屋外红男绿女蹦蹦跳跳地打闹、闲聊、逛街或亲吻。书屋地处闹市中心,四面嗜杂而繁华。
  
  叔父的生意很淡,但他不急也不恼,对每一位来书屋的顾客都是一般无二的热情,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进了这个门,就是有缘!”有几次周围成“款爷”的业户们劝叔父改作服装生意,一年挣个十万八万的不成问题。

  叔父一笑了之。

  于是,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边是叫卖声、音乐声、说笑声不绝于耳,一边是叔父的书屋鸦雀无声、静谧安宁。说不清是书使人静,还是人使书静。
  

  守住心灵的本真,给游牧的心灵辟一方静泊的港湾,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至境。
  守住本真,不为高山崔嵬,不为沧海横流,活出属于自己的本色来——这是一种别样的人生。
  即便清贫。也亦让人钦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53:34 | 查看全部
大学给了我们什么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406次   大学像是把一群久久在窄道里行军的孩子,领到了草原上。
  
  之前的行军,主动掉队都会有人在背后推着,为了确保孩子们不错过草原上的风景。
  
  木心说,学校之自由,是撇手让学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这句话,对大学里的学生们尤为适用。
  
  草原上如何作为,全靠自己了。
  
  四年前刚进去都是差不多的孩子,四年后,境遇迥异。
  
  有的,还是孩子,有的,已经开始尝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那既然沉浮自定,大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呢?
  
  快离开学校时,开始有点反应过来了。
  
  四年里有了一群见到了就很开心的朋友,以及一两个心灵上的至交。
  
  遇见混沌时指个方向,恳切批评的师长,他们的一句话,是足够孩子们得意或者羞愧许久的。
  
  甚至是校园里的陌生人。
  
  那位每个讲座必去的衣衫褴褛的中年男人,管他是不是疯子,他对知识的渴望足以让很多人脸红。
  
  或者林荫路上大声朗读的少年。他是最擅用“年轻”这个理由的。
  
  年轻是一无所有,所以也是轻装上阵,背得起种种笑话,而今后等到人们不敢在取笑他,他到是怀念起这主动寻来的荒唐。
  
  还有那些站在后门外听完的讲座。
  
  看到的是各种后脑勺。
  
  看不见老师的脸,废了视觉,增了听觉。
  
  愚钝如我,竟然对那些门缝边听到的句子记得最清楚。
  
  只因那些句子好像是从隔壁飘来的,有偶得之感。
  
  人对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总是不那么上心。反之,就是以上的情况。
  
  从何说起呢?
  
  大学给了我们一场综合的际遇,一种别处难寻的氛围。
  
  毕业后的人们,若是有心,一样可以翘上半天班,中午排队吃食堂,下午躺草坪,晚上再听场讲座。
  
  学生证上的最后一个章,只是学籍的结束。
  
  只要有心,常回来,常看看那些残存的理想。
  
  看看自己是否辜负了曾经许下的愿望。
  
  看看是否还有机会,遇见总要遇见的人,听见总该明白的话,摇醒总该醒来的梦,以及路过那可能荒唐,可能隐忍的青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53:47 | 查看全部
不为侮辱埋单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487次   “给每一个冒犯或烦扰你的人一枚硬币,坚持一年。”一位年轻的住持开示说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一个小男孩遵照住持所言,付给每一个冒犯他的人一枚硬币。年底,他回来见住持,询问接下来他应该怎么做。
  
  “你先进城帮我买一些食物来。”住持回答。
  
  男孩一离开,住持立刻换上衣服伪装成一个乞丐,赶在男孩之前到了寺庙门口,待男孩一走过来,就开始侮辱他。
  
  “好!”男孩说,“我给冒犯我的人付费已经整整一年了,现在,我可以免费面对它了,不花费我的任何东西!”
  
  听到他的话后,住持脱下伪装,说:“对啊,对别人的冒犯侮辱,我们不当回事、不埋单才是智慧的选择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55:09 | 查看全部
“停”的人生感悟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672次   停,在我们的人生中占多大比重,我没有计算过,但现在的基本感觉是没有。
  
  走在公共场合,难免狭路相逢,停一下,请对方先过,这是人之常情;相遇门口,尽管可以齐头并进,也可以摩肩而过,但停一停,礼让别人,以示尊重,也是理所当然。当你开起了汽车,停,更是一条人生必备的底线。十字路口需要停,斑马线需要停,因为不停的代价已经不是尊重和谦逊,而是生命的问题。可是,我从来看不见有谁想停一停。在门口,人们宁肯肌肤相摩,猛撞过去;在公共场合,人们宁可先顶牛儿,然后再跻身胜出;在马路上,所有开车人都是一副进则赢停则败的架势。我常年走斑马线摸索出一个诀窍,如果你停下来等,那这辈子也难得机会过去,必须横下一条心,脚步不停。即便欲行又止,但势头还是决然不停的模样,如此这般,那些根本不停的车辆才可能略显停的倾向。
  
  天天看着这一幕幕,我想,我们的人生是不是都成了这副模样?
  
  人们如今已经产生了错觉,大概都认为停就是丧失机遇,就是自甘落伍,就意味着认输、无奈、倒霉、犯傻、走下坡路,所以,没人想停,更没人愿意停。多少年来,我们四周的话语也缺乏停的思维。从“大跃进”到可上九天揽月,从勇往直前再到争取更大胜利,每种活动每个运动每项号召每条标语,几乎都是前进式、挺进型,并且必须大踏步。
  
  长期物质生活的匮乏,也让我们的身上充溢着抢、占、夺这样与停的蕴涵截然相反的生存理念。想当年,不抢,只有年节凭证供应的花生瓜子就要望穿秋水;不占,排队购买限量出售的肉蛋粉丝豆腐就会功亏一篑;不夺,分房时你多半敬陪末座。这样的理念,又集体无意识地从上一代延续到了新一代。
  
  其实,停,是社会发展关系中必要的一环,是一种自我调适,是对别人和自然的尊重,代表着从容和自制,可以说,行止得当,既是个人也是社会品格的标志。我们不妨在街头门口观察,凡是何时何地都不肯停一停的,平常不是蛇首豸行就是狼奔豕突。因为没有从容和自制就孕育不出气质,没有气质,行动中自有一种丑态。
  
  社会现在也终于明白,耕地需要停,以休养土地;山林需要停,封山为的是育林;捕捞、畜牧需要停,海洋和草原因此不致枯竭。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一种境界;停云落月,更是一种美景。停,蕴藏无比丰厚的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55:16 | 查看全部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时间:2013-09-14 作者:未详 点击:882次   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了领导部落的责任。但是,由于他花天酒地,游手好闲,部落的势力很快衰落下来。在一次与仇家的战役中,他被仇家所在的部落擒获。仇家的首领决定第二天将他斩首,但是可以给他一天的时间自由活动,而活动的范围只能在一个指定的草原上。
  
  当他被放逐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时,他感觉,这个时候,自己已经完全被整个世界抛弃了,天堂将很快成为自己的最终归宿。他回忆起曾经锦衣玉食的日子,想起了自己部落辛苦劳作的牧民,想起了那些英勇的武士卖命效力,他追悔莫及。
  
  他想,如果能让我重来一次,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绝对不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于是,他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24个小时做一些事情,来弥补自己曾经的过失。
  
  他慢慢地行走在草原上,看见很多贫苦而又可怜的牧民在烤火。他把自己头顶上的珍珠摘下来送给他们;他看见有一只山羊跑得太远,迷失了方向,他把它追了回来;他看见有孩子摔倒了,主动把他扶了起来;最后,他还把自己一件珍贵的大衣送给了看守他的士兵……他终于做了一些自己以前从没做过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内心还是善良的,可以满意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第二天,行刑的时候到了,他很轻松地步入刑场,闭上眼睛,等待刽子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等了很久,刽子手的刀仍没有落下,他觉得很奇怪。当他慢慢把眼睛睁开的时候,才看见那个仇家首领捧着一碗酒微笑着站在他面前。
  
  那个首领说:“兄弟,这一天来,你的所作所为让我感动,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你。我们两个部落的牧民本来可以和睦愉快地相处,却因为一些私利互相仇视,彼此杀戮,谁都没有过上太平的日子。今天,我要敬你一杯酒,冰释前嫌,以后我们就是兄弟,如何?”
  
  之后,那个纨绔子弟回到了部落,再也没有纸醉金迷地生活,而是勤政爱民,发誓要做一个优秀的部族首领。从此以后,这两个部落的牧民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彼此融洽和平地生活在草原上。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即使只剩下生命中的24小时。
  
  一个人只要还能思考,还有梦想,就一定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可为什么,有时我们明明知道自己已经错了,还是要继续错下去,或是已深陷痛苦之中,却仍然不愿逃离出来呢?是“不敢”或“不舍”将自己陷于困局?如果明知这条路不适合自己,再走下去的结果也只是枉然,何不立即舍弃重新开始呢?
  
  日本作家中岛薰曾说:“认为自己做不到,只是一种错觉。我们开始做某事前,往往考虑能否做到,接着就开始怀疑自己,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
  
  人生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没有年龄限制,更没有性别区分,只要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梦想,即使到了70岁也能实现。
  
  有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因为自己恋慕已久的女人要嫁给一个富商,十分痛苦。自此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每天喝得烂醉如泥,惹是生非。镇上的人见了他,纷纷侧目,迎面走过的人更是纷纷避让,生怕招惹祸端。
  
  一个在镇上颇有威望的老者见到他这副模样,于是呵斥他道:“有本事你就把她追回来。”
  
  “可是,她已经要嫁给别人了。”年轻人哀怨地说。
  
  “如果你有本事,你就有机会,你还有时间,你需要的是振作!”老者义正词严地说。
  
  “可我一无所有,怕是没什么指望了。”年轻人哀怨着。
  
  “你还有今天。你还有明天。你还有一身的力气。”老者说道。
  
  在老人的殷殷教诲之下,年轻人终于鼓起勇气:离开了小镇,远走他乡……
  
  3年后,年轻人回到镇上,找到了那位教诲他的老人。老人告诉他,那个女人已经嫁给了富翁。年轻人笑了笑,说:“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你教给我的不是怎么娶一个女人,而是教会我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是一个结束,又是一个开始。昨天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今天都可以重新开始,重新开拓自己的人生。昨天失败了,不要紧。今天忘了它,总结失败的教训,继续新的努力。即便昨天是成功的,今天依旧要重新开始,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争取更辉煌的进步。
  
  人生就是不断重新开始的过程,随时都可以有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新的天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55:30 | 查看全部
别人的看法时间:2013-09-11 作者:未详 点击:1237次   大师对他人对他的看法似乎无动于衷。

  当弟子们问他是如何达到这种内心自由的境界时,他哈哈大笑着说:
  
  “20岁之前,我一点儿不在乎人们对我的看法。20岁之后,我没完没了地担心邻居的看法。然后,在我50岁之后的一天,我突然发现人们根本就不再想到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55:43 | 查看全部
人人都在高估自己时间:2013-09-12 作者:未详 点击:1088次   怀才不遇,是自我感觉而非社会评价。说的是才能没被发现的心理落差,或者说人与社会的信息不对称。
  
  人的才能和社会评价之间有差别。一般说,社会评价大多低于自己感觉的实际能力,有落差。
  
  所谓信息不对称在讲,你怀里揣着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别人认为大不了是只烧鸡。当你真揣一只烧鸡的时候,别人以为是一袋洗衣粉。
  
  社会高估一个人的时候很少,人都在自己高估自己。
  
  这里面如果有什么规律的话,就是:自己看自己,看的是潜能和综合素质;社会看一个人,看的是显而易见的具体成果。所谓“不合理”就是这样发生的。
  
  假如把社会看成一个人,他一定急功近利,只注重当下。比如说,“社会”想知道一百米谁跑得最快,魁首必定是最近一次的比赛冠军,而不会有第二个人。“社会”没有耐心,他不会问:十年前谁跑得最快?十年之后谁跑第一?倒着跑谁第一?近视人士谁跑得最快?脂肪肝人士以及属鸡的谁跑第一?这样的提问不符合“社会”的利益,而且太多的第一扰乱了“社会”秩序。
  
  实事求是说,社会并不看重也从来没看重过人的潜能,它只看结果。当下性和唯一性,是社会的统一标准,也是让人感到郁闷的原因,引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的感叹。
  
  在落差的另一端,即个人与低端这一面,自我评价的依据是全部“才华”,并非“结果”,或者说离结果还很远。人自我判断的时候会把潜能计入成绩单里。潜能是什么?是胎儿,是精子,甚至只是一朵爱情的火花,还不能上阵打仗。从潜能到成果,路途迢遥。潜能还是什么?是一点点爱好,一点点对自己的误解,包括附庸风雅等连爱好都算不上的小点缀。而真正的潜能,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
  
  几年前,我受友人怂恿,开始长跑。跑过一段后,发愤用功,训练之刻苦到了遭人讥笑的程度。汗洒操场自不必提,我边跑边攻读中长跑理论,以跑为人生第一要务,然后越跑越快。这时,权威人士发言:你有跑步天赋。我吃惊,过去包括童年我没有系统跑过步,何来天赋?又一想,可能有“天赋”。我曾经跑到眼前发黑,脉搏200次/分,没“天赋”的人谁这样跑?
  
  我显示跑步“天赋”花了五年时间,双鬓已白。不知道我还有哪些稀里古怪的“天赋”,如果有,不知需要多长时间把它们挖掘出来。
  
  这是说,人的潜能或许连自己都不知道,社会更不知道。人的潜能如果未经艰苦的锤炼,它什么都不是。人的一点点爱好不过是生命中的小摆设而已,算不上稀世珍宝,更上不了社会这杆秤。
  
  怀才的人宜把怀里的才甄别一下,分分类。有一些“才”成功了固然好,不成功也不值得苦恼,可能它算不上才,至少眼下不算。像矿石一样,烧得起,烧出更高品质的东西才叫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55:54 | 查看全部
韭菜的想法时间:2013-09-13 作者:未详 点击:1004次   韭菜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一茬一茬地割它。
  
  虽然这样,韭菜还是一股劲儿地长,长。它从来不奢望什么,从来也不无故地抱怨什么,只知道一股劲儿地长、长。
  
  有时它也觉得自己有点犯“傻”,心头也泛起似有似无的一点辛酸。
  
  有时它也想,也许人们见它这般勤奋,就会爱护它,就不来割它。
  
  然而人们还是一茬一茬地割。
  
  正是因为它这股“傻”劲儿,人们才一茬一茬地割它啊!
  
  在人们的“聪明”面前,韭菜以为勤奋可以换来爱护的想法确实有点“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56:08 | 查看全部
一只野鸭时间:2013-09-14 作者:未详 点击:581次   一群野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往南方去过冬。它们在空中排列成漂亮的“V”字形,地上的动物们都羡慕地抬头仰望着它们。
  
  队伍里一只叫沃利的野鸭一边飞,一边漫不经心地低头看着地上,忽然,它的目光被吸引住了。那是一座农场,里面有一个大谷仓,一群家鸭生活在这里。这群家鸭在地上蹒跚着跑来跑去,快乐地嘎嘎叫着,吃着主人给它们扔在地上的玉米粒。沃利看得出了神。“那些玉米一定好吃极了,”它暗自想着,“整天在天上飞太累,要是能在地上走走就好了。”
  
  想了一会儿,沃利离开了队伍,向左转了个弯,然后直冲下来,飞向了地上的谷仓。它落在了家鸭之中,在地上蹒跚着走了几圈,快乐地嘎嘎叫着,也跑向地上的玉米吃了起来。天上的野鸭们调整好队形,继续向南飞去,但沃利并不在乎。“几个月后,当它们飞回北方时,我再回到队伍里。”它对自己说。
  
  几个月过去了,一天,沃利抬头向天上看去,不出所料,野鸭们正排着队飞回北方,它们在天上看上去非常优美。沃利已经厌倦了农场生活,走到哪儿都是泥泞肮脏,除了鸭粪一无所有。“现在该回去了。”沃利想。
  
  沃利猛地拍了拍翅膀,想飞向天空。但它每天都吃得饱饱的,体重增加了许多,几个月也没飞过一次,这次没飞起来。它试着往上飞了几次,终于,它飞离了地面,但它飞得太低,没飞多远就砰地一声落在了谷仓旁。它趴在地上想:“没关系,我再等几个月,等它们飞往南方时我再加入队伍,那时就又能成为野鸭了。”
  
  几个月后,野鸭们又从头上飞了过来,沃利再次拼命地从地上往天上飞,但感觉越发没有足够的力量了。一次又一次的冬去春来,它看着它的同伴们在天空中飞过,它们喊着它的名字,但它的每次飞行尝试都是徒劳的。
  
  终于,沃利不再注意从头顶上空飞过的野鸭了,它甚至看都不看它们一眼,它成了一只地地道道的家鸭。
  
  在诱惑面前就是这样,有时我们想“我只享受一会儿,然后我就离开”,但往往从此不能自拔,越陷越深。安逸是个陷阱,它会消磨人的志气,甚至忘了自己是谁,从志存高远而沦为平庸,就像这只野鸭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0:56:40 | 查看全部
想象力更重要时间:2013-09-14 作者:未详 点击:508次   如果你必须与人打架,你会选择一位正常人,还是一位空手道的冠军?

  相信大多数的人会选择正常人。

  因为大家很清楚,空手道是专家,他们的门路与招数都有名堂方能成为冠军,而且与选手对战的经验更是丰富。
  
  美国有一则新闻报道:在高速公路上有两台车辆因为些微的擦撞,两位驾驶员一言不和,就在道路边打起来,这两位驾驶员,一个是普通正常人,另一位则是知名的空手道冠军。交手不到数分钟,结果出来了。这样的结果隔天登上了美国头版新闻。
  
  打架的结果是空手道冠军输了。

  报社的记者在标题上注记了空手道冠军输的原因:“空手道冠军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打头部,腰部以下也不打。”可是普通的人没有学过,因此,没有受到制约与规定的束缚,直直的一拳就击在空手道冠军的鼻梁上,让冠军就此倒地不起。
  
  这则有趣的故事,让人想起爱因斯坦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想想看,当我们第一天上班时,没有很多的专业知识,但我们有旺盛的想象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延,我们工作所学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但我们的想象力却如青春流逝般很难再恢复。

  也许,我们已让专业知识及一些固有的模式主宰了我们的思考,我们已渐渐失去了突破与改变的勇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