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09:32:48 | 查看全部
跳槽犯时间:2012-09-15 作者:小小Z 点击:377次   有这么一种人,每次见面你都得问他现任女友是谁,因为他十之八九带了新的女伴;又有这么一种人,每次见面你都得问他在何处高就,然后他十之八九会递过新的名片,上面的公司和职务有了新的变化。

  前一种人,我们可以叫他浪子;后一种人,我们可以叫他跳槽犯。

  阿超就是这么一个不折不扣的跳槽犯。他是山西人,自幼失祜,家境贫寒,十六岁便到煤窑当挖煤工。后来到一个乡镇做文秘,半年后自动离职,到太原一家报纸当记者。做报纸编辑半年,又跑到河南一家青年杂志当编辑。我便是这时候认识他的。

  那是2004年,我在郑州第一次见到阿超,当时他不过25岁,已经是那杂志的副主编了。他偏瘦、偏黑,有一种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沧桑。喜欢喝酒,而且是喝急酒,酒量倒也不大,喝不了几口,眼睛就发飘,话就发稠。

  再见阿超,是在2006年。当时他已经离开河南跑到北京,先在某文摘杂志做编辑,没多久就辞职去做出版,又做网络编辑,又做SOHO,又做文化经纪人。10月我到北京,晚上跟他住在一起。两个人几乎一夜未眠,一直在聊天。与阿超一比,我的经历苍白简单得不值一提。他是一张泼满了油彩的画布,不是什么经典画作,却也五彩斑斓;我呢,最多只是一张简笔画;至于身边更多的人,一辈子只呆在一个小地方,只做一份工作,那种人生,只是一张白纸罢了。

  2007年6月我离开小城,到北京加盟某文化公司。阿超这时在另一家文化公司做策划编辑,我们算是同行了。也就半年多时间,他又折腾出许多事来,比如成立“夜读社”,“追刺张朝阳”。前者比较成功,他到现在做出版,用的还是夜读社的资源;后者,则像他的许多伟大设想一样,开头轰轰烈烈,结局悄无声息。

  前不久,阿超又跳槽了。我终于忍不住质疑他:你总是这样不安分地跳来跳去,未必是好事吧?精力太分散,很难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一个俗之又俗的比喻是,你与其浅尝辄止打十眼井,不如集中力量打一眼井。何况你跳槽,并不是越跳越好。

  阿超喝了口酒,默默地说:其实许多人都这样说过我。可是,如果我没有跳槽,那我现在还在山西挖煤呢。

  我再也无话可说,只是跟他碰一下酒杯,然后一饮而尽。

  人生也无非如此吧,欲安稳就得忍受平庸,欲精彩就得可劲儿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09:32:58 | 查看全部
埋在地下的“人生哲理”时间:2012-09-15 作者:小小Z 点击:417次   在新疆吐鲁番以东42公里的戈壁沙滩上,有一座举世称奇的“地下博物馆”。那里不但保存着大量千年不腐的古人干尸,还珍藏着无数的珍贵文物,它就是著名的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著名的高昌古城北郊,整个墓群从古城东北一直延伸到西北,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在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埋有从晋至唐的古墓数千座。这些墓葬没有碑刻、祠堂、树林等地面纪念物,甚至连封土都没有。地面上除了砾石沙丘,几乎见不到任何墓葬标志。每座墓葬基本上都由斜坡墓道和深约四五米的单室或双室墓室组成,极个别的还有天井。墓中的尸体就摆放在土洞墓室中的土台子上。由于当地气候极为干燥,80%的尸体葬后都变成干尸———木乃伊。

  墓葬中保存的文物也极为丰富。仅文书一项,目前就已整理出1700多件。这些文书,上迄西晋,下至唐代,历时500多年,包括契约、账簿、官府文书、信札、经籍写本等;大自典章制度、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小到礼尚往来等生活琐事,涵盖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墓中随葬的大量陶俑、木俑、丝织品等,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墓中还保存了大量彩绘壁画。这些壁画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从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尤为难得的是,在一座墓的墓室中,保存了6幅壁画。这6幅壁画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墓主人的道德操守和理想愿望,也阐发了一些可贵的人生哲理。

  第一幅画画着一个欹器,墓主人以此警醒自己:满招损,谦受益,时刻都不能骄傲自满。这种欹器,是一种两头稍尖、支点易偏的盛水容器。无水时,它向一边略微倾斜;盛满水时,它立即会向一边倾倒;水不满时,则可稳定地挂在特定的支架上。于是古人便将其置于案侧,取名“宥坐”,放在座位右边,当做劝告之器。当年孔子在鲁桓公庙看到这种欹器时,便说:“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确切地说明了欹器的特点。

  第二幅画画一绿衣人,胸前写有“玉人”二字。“玉人”原为周朝太庙阶下的雕像,表情温和,好像在控制着内心的欲念。其意在教人节制物欲,修身养性,端正操守,守身如玉。

  第三幅画画一人用布巾勒住嘴巴,胸前写有“金人”二字,意为做人应该少说多做,惜言如金。这里用的是“金人缄口”的典故,说的是孔子曾在周朝太庙右阶下,看见铸着一个金人(铜人),嘴上被布缠绕三周,即“三缄其口”,背后有铭文: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第四幅画画一人两手张开,侃侃而谈,胸前写有“石人”二字,意在教人要敢于仗义执言,立场坚定。“石人”原也是周朝太庙阶下的雕像,与右阶“金人”的位置相对,胸前也有铭文:无少言,无少事。

  第五幅画为墓主人的画像,他正在屏神凝息,闭目深思,也许正在考虑如何应对这复杂的人生。

  最后一幅画画一筒状容器,上有一刻度线,东西装得过了线,便会从筒底漏掉,意为做人应当廉洁,不要贪得无厌……

  六幅普通的画,却讲述了如此丰富的人生哲理,也留给人们太多的思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09:33:08 | 查看全部
生气为什么要喊时间:2012-09-15 作者:小小Z 点击:763次   有一天,教授问他的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要喊起来?”

  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理智,所以我们会喊。”

  教授又问:“为什么别人就站在你身边时,你还是要喊,难道就不能小声的说吗?为什么要喊呢?”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但没有一个答案是让教授满意的。

  随后,教授解释道:“当两个人生气时,两个人的距离是最远的,而为了掩盖当中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要喊起来。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距离会更远,就要喊更大声……”

  教授又说,当两个人在相恋的时候会怎么样?情况刚好相反,不但不会喊,而且说话都很细声细语,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很近,心与心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所以相恋中的人几乎是耳语式说话,心中的爱因而更深。到后来根本不需要语言,只要用眼神就可以传情,而那时心与心之间已没有所谓的距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09:33:19 | 查看全部
永恒的价值时间:2012-09-17 作者:小小Z 点击:283次   在西洋的画家中,我特别欣赏法国的印象派大师雷诺阿,他对色彩的运用,对光韵的捕捉,都有独到的手法。我尤爱他画的少女和小孩,纤柔典雅,眼波如水,仿佛随时都可以从画中走出来。看他的画,总给人一种明朗欢愉的感觉。

  据说雷诺阿患有关节炎,到了晚年,全身的关节都坏了,只能坐在轮椅上绘画,他的画架也是特制的,有活动的轴可以将画布升降移动。由于两手的关节都已变形,无法拿笔,就将画笔绑在手上,朋友看他作画如此艰苦,问他何不放弃,他回答说:“痛苦会过去,美会留下。”他至死都没有放弃他的画笔,他就死在他的画架旁。

  多年来,我的右臂因一直不断写作而肿胀不堪,常常痛得无法弯曲,只有把手放在桌沿儿上用力压回来;而颈部和背部的关节也往往因为低头太久,不时向我提出严重抗议。每在这种时候,我就不自觉会想起雷诺阿这句话,他留下的岂止是艺术的美,更留下了生命的美。在那样艰难痛苦的境况中,他仍然坚持对美的追求,努力地创作,这种对生命执著和热爱的精神,远比他不朽的名画更值得我们尊敬和推崇。

  是的,有一天痛苦会过去,眼泪也会过去,一切的不幸都将随时光消逝,但我们生命中还有一些永恒的东西可以留下,只要我们肯,我们总能留下一些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09:33:30 | 查看全部
审美残酷时间:2012-09-18 作者:小小Z 点击:172次   青海湖的鸟岛上,万鸟齐飞的场面很壮观。但你不知道,摄影师为了达到这种效果,甚至放起了鞭炮,把正在孵蛋的鸟儿全部惊动飞上了天。鸟儿的心里有多么慌张,人们一无所知。

  动物园里孔雀开屏的样子极其漂亮。但你不知道,有的动物园为了吸引游客,一直给孔雀喂激素。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受用开屏的美丽,却不知,孔雀的生理习性正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受到改变。

  我们所欣赏到的美,有时恰恰是一种囚禁,囚禁天然,囚禁自由。我们所欣赏到的美,有时恰恰是一场杀戮,人为地去获取,人为地去制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09:33:40 | 查看全部
用心去舞蹈时间:2012-09-19 作者:小小Z 点击:298次   苏莎,是一位著名的印度舞蹈家。可惜,天妒红颜,就在她事业的巅峰时期,却不幸遭遇了车祸,右腿被迫截肢。对于一个以舞蹈为生命的人来说,失去了一条腿,无疑也就失去了整个事业、全部生命。但苏莎的信条是:永远不向命运妥协。
几个月后,苏莎幸运地邂逅了一位医生,这位医生用在硫化橡胶中填充海绵的方法对假肢技术做过改进。他为苏莎量身定做了一只新型假肢。安上假肢后,苏莎重返舞台的愿望也日益变得强烈和迫切。苏莎明白,首先自己要坚信梦想一定能实现。于是,为了重返舞蹈世界,她开始艰苦地尝试。她忍着剧痛,重新学习平衡、弯曲、伸展、行走、转身、旋转,这些都是她曾经很熟悉的基本功。

  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她终于能够翩翩起舞,再上舞台。

  在以后每一次公开演出后,她都忐忑不安地问父亲演出效果如何,而每一次,她得到的回答都是:“你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终于,在孟买的一次演出中,苏莎实现了历史性的恢复,她以令人惊艳的完美舞姿,震惊了所有的观众,让每一个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苏莎也因为这次起死回生般的巨大成功,重新夺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舞蹈皇后的位置。演出结束后,她再次向父亲征询意见,这次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充满慈爱地抚摸着她的假肢,眼里只有泪水和爱。

  苏莎奇迹般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的人们,经常不断地有人问她,在近乎绝望的逆境中,你是如何战胜自己并最终取得成功的。苏莎总是淡淡地说:“我经常告诫自己,舞蹈用的是心,而不是腿。”

  奥维德说过:“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逐渐给你带来好处。”在莫大的不幸降临之前,苏莎是用双腿舞蹈的绝代皇后。而在不幸降临后,在忍耐与坚持中,她渐渐地学会了用心灵去舞蹈。心的舞蹈,其实正是舞蹈的最高境界。是不幸让苏莎得到了全新的感悟。

  当痛苦不可避免时,请不要一味地悲伤,消极地逃避,而是要在坚忍中承受灾难、享受痛苦。

  因为,只有坚忍才能为你带来事业的唯美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09:33:52 | 查看全部
一支上签,一世佛光时间:2012-09-19 作者:小小Z 点击:256次   两座相邻的山头,北山和南山,两座相似的庙宇,北庙和南庙,两个同样老的和尚。不同的是,南庙终年香火不断,佛香缭绕,北庙却冷冷清清。北边的香客宁可翻山越岭爬过两座山,或者开着私家车绕行两条盘山公路,也要到南庙烧香。眼看香客越来越少,香火越来越薄,北庙的老和尚坐不住了。他带了足够的干粮,独自下山、上山,他想到南庙看个究竟。

  入夜,山里一片静寂,两个老和尚坐在庙外的石桌前品茶。北庙的老和尚一脸迷惘,“论庙宇,北山比这儿修得要好;论诚意,我认真接待每位香客,不敢丝毫懈怠。为什么这儿香客如织,而北山却寥寥无几?”主人笑而不答,起身续了一壶竹叶青,袅袅水雾中,取出了白日所用的签筒。“来,抽一签!”北庙的老和尚犹豫了一下,认真地取了一支。“上签。”主人看也不看签上的内容,“再抽一签!”又取一签,“上签。”主人把签放到一旁,还是不看,“再抽!”“上签。”北庙的老和尚拿签的手停留在半空中,狐疑地看着主人,“怎么还是上签?”“接着抽!”这次,北庙的老和尚索性取了三支,全是上签!“难道……”他大惊,而后大怒,“这不是愚弄香客吗?世上之事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事有成败,为何不按佛意如实相告呢?”

  主人笑着摇摇头,“香客何以求佛?或为情所困,或为功名利禄所扰,心乱如麻,举棋不定,需要佛祖指点迷津,授以佛意。一支上签,对于处于灰色中的世人来讲,无异于一世的佛光,它带给世人的是‘人能全,事能圆’的坚定信念,世人会因为一支上签点亮心灵之灯,挣脱纷扰,分辨是非,以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迎接生活。心有七窍,还有什么比信心更重要呢?世上之事本一善一恶,告诉世人摒弃恶念,一心向善,方可成功。如此而已,怎能说是愚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09:34:03 | 查看全部
与死神约会时间:2012-09-19 作者:小小Z 点击:332次   在波斯(现伊朗),人们相信死神经常会化作女人的模样,高高的个子,头上裹着黑色的头巾,她喜欢出现在各个城市的集市上,物色她要约会的人。当然,没有哪个人愿意与她约会,因为那意味着死亡。

  一天下午,巴格达的一个富商想举行一个宴会,于是就吩咐他的仆人拉库西去集市上买菜。拉库西精明、干练,深受富商信任。他总能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当他在与菜贩讨价还价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头裹黑色头巾的高个子女人在另一个菜摊边盯着他看。当他们四目相对时,这个女人用手指指他,好像要跟他说话。

  不好,死神!拉库西丢下手中的篮子,双手捂耳,避免听到死神的话,然后拼命地逃离集市。拉库西一口气逃回到主人家,然后跪在主人的脚边:“主人,刚才我在集市上看到了死神。她指着我,向我做了一个威胁的手势。可是,我不想死,我要设法避免这场灾祸。”拉库西用颤抖的声音说,然后他大脑飞速运转,想出一个趋吉避凶的方法:“主人,求求你,将你最快的马借给我吧,这样我可以远离这里,逃到撒马拉,投奔我的一个亲戚。我必须赶紧走,否则被她缠住就迟了。”

  “好吧,”富商是一个慈善的人,答应了拉库西的请求,“骑上我的快马赶紧走吧,安拉会保佑你平安到达撒马拉的。”

  拉库西马不停蹄地急速朝撒马拉逃去。与此同时,好心的富商来到集市,他想找到死神,问清楚她为什么要威胁他的仆人。他在人群中看到了头裹黑色头巾的高个子死神。“我很好奇,你为什么要威胁我的仆人呢?”他问。

  “我并没有威胁他,”死神笑道,“我的手势只是表示惊讶。我没有想到这个时间还会在巴格达碰到他,因为今天晚上我就要在撒马拉和他有一个约会呢。”

  这世上有许多高明的人,能够未雨绸缪,预先筹划,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这样的人在很多地方总是高人一筹的,你不能说他们这样有什么不好,然而,不幸的是,这样的人有时就是败在或者说死在这高人一筹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09:34:13 | 查看全部
笃定时间:2012-09-19 作者:小小Z 点击:318次   半年之前看中的一对雕花木板,雕刻的是莲花和翠鸟,笔触细腻精巧,开价已跌下几千。耐心对待它们,等过些时日,再过去看望,也许依旧会在阴冷角落里因为无人追捧而跌价。孤僻的好东西难以等到真正欣赏它们的人,因此有时反而会归属甚佳。最终被痴迷于它的人带走。

  对喜欢的东西沉着镇静,内心笃定,这也是自信的一种,要或不要又有什么关系。

  两只古老的青花瓷碗,摆在卫生间里用以放香皂。不需要供奉起来小心对待,日用夜用,坦然处之,它的珍贵才会归顺与人。

  用平常心清淡相对,才能成为妥当的主人,而不承担对方给与的奴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09:34:22 | 查看全部
宽与窄时间:2012-09-21 作者:小小Z 点击:396次   法国的“明天超市”是一家一流的大超市,但超市开业初期却很不景气,大家找了许多原因,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董事长费尔一筹莫展,他将自己的苦恼告诉朋友凯恩。凯恩是一位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来到“明天超市”转了一圈儿后,认为是通道出了问题,超市里的通道过于宽敞,他建议费尔将店里所有的通道由宽变窄。

  费尔大惑不解,但还是照做,重新布置了通道。没想到,这一看似不起眼的改变却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前来购物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人们逗留在超市里的时间也相对长了许多。两个月后,“明天超市”的销售额竟然翻了一番。

  费尔兴奋而又不解地问凯恩,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凯恩解释道,人们逛商场时都有一种特定的心理,那就是对物品需求所产生的亲密度。如果道路过宽,人们就会失去与货物间的亲近感,丧失购物的兴趣,会像逛街一样匆匆走过。

  宽与窄,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多宽多窄,实在是一种胜败的定夺。所谓的合适、正好、正确,都是在我们以为的那个宽窄度里。生活中人们磨合、容纳、理解、修正的核心,恰恰就是那个需要不断设计的宽窄尺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