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5:18:42 | 查看全部
后退看 用心看时间:2012-01-18 作者:小小Z 点击:314次   一天下午,我收到朋友转寄来的一封邮件,打开一看是一个黑色方块上面堆了一些类似乱码的白色文字,排列方式也毫无规则可言,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不过朋友附上原始文字说明:请一定要退后至少两米看。我半信半疑,近看都看不清楚,何况是向后退两米!

  我的位子不大,只好尽可能将椅子往后退,并将身体尽力后仰,荧光屏上还是一片黑白相间的无意义图案。我知道朋友不是随便转信的人,这封邮件一定有点道理,我站起来,一步一步地往后退,当我与荧屏距离超过两米的时候,我终于看清楚这个图了,一堆乱码似的文字正隐藏着五个大而清楚的中文字。你也一定看得出来!

  我又走回电脑前面,这些文字又变回乱码,没错!这个图一定要距离两公尺以上才看得清楚,或许是某个电脑高手寄给恋人的情书吧!

  想想看,小时候上美术课时,大家都好像是大画家,每画两笔就要往后退几步,检视一下画面的整体平衡,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从来不必经过思考。

  但是,在每个人的人生中,有多少人会后退一步呢?大家都是不断地要求自己前进再前进,就算出了什么岔子也是立刻换一条继续前行,似乎都忘了后退一步,反而可以看出事情的全貌。

  也许向后退,在你乱码似的人生中,可以发现一个美丽温柔的秘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5:18:53 | 查看全部
别忘了初衷时间:2012-01-18 作者:小小Z 点击:276次   克林顿一家游玩桂林山水,当船来到九马山时,导游告诉他们,当地有个传说,谁能数出九匹马来,谁就能中状元,还说当年有几位名人来到这里游览时,分别数出了九匹马、八匹马、七匹马。你是总统,你一定能数出九匹马来。导游笑着对克林顿说。

  克林顿一家都认真数了起来。女儿切尔西小脑子灵,很快就数出了七匹马,而克林顿夫妻数起来就没那么快了。

  这时候,夫人希拉里突然意识到这样数不划算,因为光顾着数马了,两边的美丽风光都没顾得上欣赏。

  于是,她便跟丈夫说:“不要数了!别忘了看岸边的风光。”克林顿笑了笑,也不再数了。

  我觉得希拉里的提醒非常必要,她没忘记他们此行的目的,不是和曾经到过这里的某些人,在数马匹上比高低的。

  与人比高低,实在是很容易让人离开自己美好的初衷和良好的愿望,在某件事上认认真真地瞎用劲的,瞎用劲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5:19:05 | 查看全部
哈佛开除了他时间:2012-01-18 作者:小小Z 点击:289次   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自己的一块地皮和20本书,赠给当地的一所学院。哈佛大学一直把牧师的这批书籍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带出馆外。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在火灾发生前,一个学生碰巧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世俗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到馆外,在宿舍里,优哉游哉地阅读。

  第二天,他得知失火的消息,意识到自己从图书馆带出的那本书,已是哈佛牧师捐赠的250本书中惟一存世的孤本。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找到当时的校长,把书还给学校。校长收下书,感谢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理由是:他违反了校规。

  不开除这名学生行吗?有人提出异议,毕竟他使哈佛牧师的书留下一本———这本应是我们的行事态度。

  校长没有这么做。

  校长感谢那个同学,因为他诚实;开除他,因为校规不可违反。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完全有效。法理第一,这便是哈佛的行事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5:19:17 | 查看全部
省略阳光时间:2012-01-18 作者:小小Z 点击:263次   一家著名的国际贸易公司高薪招聘业务人员,应征者不暇。

  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有一位年轻人条件最好,毕业于名牌大学,又有在市外贸公司工作三年的经验,所以他坐在主考官面前时,非常自信。

  “你在外贸公司具体做什么?”主考官开始发问。

  “做山野菜。”

  “哦,做山野菜。那你说说,对业务人员来说,是产品重要,还是客户重要?”年轻人想了想,说:

  “客户重要。”

  主考官看了看他,又问:“你做山野菜应该知道,山野菜中,蕨菜出口主要是对日本,以前销路非常好,有多少收多
少,可是最近几年,日本却不要了。你说说为什么?”

  “因为菜不好。”

  “那你说说,为什么不好?”

  “嗯,”年轻人停顿了一下,“就是质量不好。”

  主考官看了看他,说:“我敢断定,你没有去过产地。”

  年轻人看着主考官,沉默了30秒,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却反问:“你说说怎么能看出我去没去过?”

  “如果你去过,就应该知道为什么菜不好。蕨菜采集的最佳时间只有10天左右,在这期间非常鲜嫩好吃,早了不成,晚了就老了。采好后,要摊开放在地里晾晒一天,第二天翻个个儿,再晾晒一天,把水分蒸发干,然后再成把捆好,装箱。等食用时放在凉水里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当地农民为了多采多卖,把蕨菜采到家,来不及放在地上用阳光晾晒,而是放在炕上,点火加热,这样只用两个小时就烘干了。这样加工处理的蕨菜,从外表上看哪都一样,可是食用时,不管放在水里怎么泡,都像老树根一样,又老又硬,根本咬不动。日方发现后,对此提出警告,一次,两次,还是如此。结果,人家干脆封杀,再不从我国进口了!”

  年轻人听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是没有去过产地。所以也不知道你说的这些事。”年轻人带着遗憾走出外贸公司的大楼。

  这位最有希望入选的年轻人,最终没有被录取,这样的结局,从他离开主考官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了。

  他非常清楚:像这样著名的国际大公司,是不会录取他这样一个在外贸公司工作三年、整天陪客户吃饭,却没有去过一次产地的业务人员的!他就像那些一心想加工速成蕨菜的农民一样,省略了两天的阳光,但是最终被烘干的却是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5:19:31 | 查看全部
你是那个送信人吗?时间:2012-01-19 作者:小小Z 点击:257次   一百多年前,一篇补白的小文章放进了杂志里得以出版,而这篇看似不经意的文章却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麦金莱需要相关的情报。因为他明白,取胜的关键在于同古巴的起义军协同作战,这就必须了解在古巴岛上西班牙的兵力有多少,他们的战斗力、士气如何,当然还有他们指挥官的脾性。另外,春、夏、秋、冬的古巴的路况,西班牙军、起义军甚至整个国家的医疗情况,双方的装备以及在美军动员集结时间起义军要想困住敌人需要什么援助。

  美国必须立即跟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掌握着西班牙军队的各种情报。可是他却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地点,也没有任何邮件或电报能够送到他手上,而美国总统麦金莱又必须尽快地得到他的合作。

  有人对总统说:“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罗文。”

  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

  一路上,罗文在牙买加遭遇过西班牙士兵的拦截,也在粗心大意的西属海军少尉眼皮底下溜过古巴海域,还在圣地亚哥参加了游击战,最后在马亚莫河畔的瑞奥布伊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

  这就是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六的《把信交给了加西亚》。

  100多年过去了,如今还有好多人还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新世纪的“罗文”。但是到底怎样的人才是罗文呢?他们是那样的人,一种异常优秀的人,异常意味着超越平常,他们不仅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而且往往能够超乎人们的期望,不断追求卓越,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当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面对那封写给加西亚的信时,没有问任何问题,没有问:

  “他在哪儿?”

  “他长的什么模样?”

  “如何与他联系?”

  “如何才能到达那儿?”

  他只是接受了命令而且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把信送给加西亚。

  现在我们都善于找借口:为什么不能做期望我们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把我们分内的工作做得更完美?诸如此类,人们都有各式各样的借口。

  比如,当我们接到了领导的任务,总要问一大堆的问题: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张三不做?”

  “很急吗?”

  “这样做有什么用呢?”

  如此种种,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很遗憾的,这样的人不是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送信人。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是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送信人吗?如果我仅仅知道他在古巴的丛林里,我能够找到他吗?如果我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我能把信送给他吗?”只要我们明白: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用心追求目标,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5:19:42 | 查看全部
第七道障碍时间:2012-01-19 作者:小小Z 点击:271次   英国皇家赛马场上,共有八道障碍,比如栅栏、土墙什么的。惟有第七道障碍非常特别,它看上去似乎什么障碍都没有,平平坦坦的,长满绿油油的草,青草下面也没有任何陷阱。

  仔细一看,才知道,这一道障碍是“马路”窄了,奔腾的马群你挤我我挤你,这障碍就变得有形起来,挤来挤去当中,必有人马倒地,其危险性是可想而知的。把这样的障碍设在倒数第二的位置,其意义非同小可。

  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赛马实况,千军万马越过六道障碍后,正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第七道障碍奔去。

  领头的群马跑到第七道障碍前,顿时拥成一团,马嘶声此起彼伏。

  这时,一只体质稍弱的赛马被挤倒了,“马路”彻底封堵住了,谁都走不了。

  跑在最后的马,追上来后,瞅准空当,箭一般地直冲过去。它成功了,第一个跑到了终点。

  人生路上,有许多“第七道障碍”,以无形的障碍来考验每一个人。

  比如在考场上,成绩好的学生因体质弱素质差,临场生病或怯场考砸了锅,而基础一般的学生,却发挥超常,考出好成绩。又比如,在多人竞聘同一个岗位时,资质、条件优越的应聘者因发挥欠佳,被无情的落聘,而资质平平,条件一般的应聘者却成功了。这并不是天下奇谈,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经常在我们身边上演。

  越过“第七道障碍”不需要你有超常的水平,只要你把握实际问题准确一点,处理临时困难机敏一些,应急应变能力再多一点,就够了。

  面对第七道障碍的无形挑战,自信、沉着和冷静是首要的,机智、灵活是基础。看到困难就吓得发抖,遇到问题就头脑发木,那么只有失败在恭候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5:19:55 | 查看全部
最大胆的梦想也是可以实现的时间:2012-01-19 作者:小小Z 点击:367次   “亲爱的费里,那第三只狗拉得不使劲。”

  “可惜,我的鞭子够不着它。”“我甚至觉得这条狗好像还是瘸的。”“怎么会不瘸?它只有三条腿。”

  “哟,可不是……你怎么套一条残废的狗来拉车呢?”

  “你仔细看看,亲爱的伊隆卡,这十二只狗都是三条腿的。”

  “唉,真怪可怜的。”

  “你还不如可怜可怜我,伊隆卡!所有捉野狗的人我都找遍了,费了多大工夫才弄到这十二条狗。”

  “也许我不懂,但我想,正常的狗总要拉得快些,还可以多拉一会儿。”

  “这点我不反对。可是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十二条四条腿的狗我怎么对付得了?”

  “难道你怕狗,费里?”

  “我连蚊子也怕。对于大自然的各种力量都应该诚惶诚恐才行。比如说,如果这些狗都是四条腿;比如说,万一由于某种原因它们一下都撒起野来;比如说,它们挣脱了缰绳……伊隆卡,我连想也不敢想!”

  “我还是不懂,你既然怕狗,为什么又套它们拉这汽车?”

  “因为我车开得不好。”

  “驾驶汽车是可以学得会的。”

  “我多少也会一点儿,伊隆卡——但是人和汽车毕竟不是平等的双方。”

  “你看周围,没有一辆汽车是用狗拉的。”

  “问题就在这里!我们好像有点赶不上形势的发展了。到处都在享受技术发展的成果,实际上人们却是对它怕得要命。”

  “我可不怕汽车。”

  “但是你知道,这辆西姆卡每小时可以开一百五十公里。”

  “你别让我遗憾了,费里——我实在喜欢那风驰电掣的高速度。”

  “你这个人有点太不知足。我们离开布达佩斯刚十天,你看,已经到达西欧福克了。”

  “用十二只狗拉,刚到这里,也算不了什么惊人的业绩。”

  “当然不算快,因为在布达佩斯启程的时候我就拉上手闸了。”“你是不是有点过分小心了。”

  “这个速度对我们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你看,多少人在看我们。”

  “他们在嫉妒我们。”

  “他们瞪得眼珠都快掉出来了。”

  “因为他们在我们身上看到了,最大胆的梦想也是可以实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5:20:07 | 查看全部
最后的彩虹蝶为生命而舞时间:2012-01-19 作者:小小Z 点击:236次   对少年里奇来说,生活是毫无乐趣的苦差事。里奇一出生就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而且随时有生命危险。

  长到14岁,里奇意外地得到一个做心脏移植的机会,有人匿名捐出一颗健康的心脏。当里奇的父母因手术费用的高额及危险性还有所迟疑时,他却毫不犹豫———对于一个渴望过正常生活的孩子来说,无论冒什么风险都值得!

  手术过程倒还顺利,但意想不到的是,没有多久,里奇就出现了排异反应,还伴随有严重的肺部感染。因此,尚未恢复的他被送进特护病房,医生们日夜为他输液、打针、用药,还在他身上插满各种仪器导线进行全天候监护。

  那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儿,很多成年人都会感觉苦不堪言,但里奇却咬牙坚持了下来。过了几天,他的病情稍微稳定了一些。可不等大家松一口气,他的第二轮排异反应又来了。

  接着,是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短短数月,里奇熬过了无数轮排异反应,他内心的决心也不知不觉地消退了,黑暗看起来仿佛根本没有尽头。

  里奇忍不住问医生:“还要经过多少次,我的痛苦才算结束呢?”医生告诉他说:“有的人只需挺过一两次就能完全恢复,而有的人,即便挺过了六七十次排异,最后也没能活下来。要知道,排异次数的多少与患者存活的希望通常成反比。”

  刚刚熬过新一轮排异的里奇躺在病床上,沮丧得连哭泣的力气都没有,他的心几乎降到最低谷。如果说,以前他还因为求生的本能而在拼命努力的话,那么现在,他惟一的念头就是想一了百了。有时候,死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解脱。

  抱着这样的心态,里奇开始消极对待治疗。凡是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个虚弱少年的信心正在一点一点地垮掉。

  有一天,里奇正郁闷地躺在病房里,忽然听见隔离玻璃外有人唤他的名字。一扭头,他看见一个陌生的妇女,正微笑着打招呼:“嗨,我是詹姆斯太太,不久前我的儿子也住在这间病房。那时我们每天就这样隔着玻璃聊天,他从病床床头能看见窗外的槭树梢,上面有一些蝴蝶蛹。你能否告诉我,现在树梢上还有几只蛹?因为我儿子很希望知道。”

  詹姆斯太太的话勾起了里奇的好奇心,他侧过身,果然看见窗外露出长满绿叶的槭树枝,枝茎上附着一些蝴蝶蛹。数了数,一共十个,不过有九个已经裂开,于是他说:“太太,恐怕只剩下一个蛹里的蝴蝶还没有飞出来。”

  “噢?”詹姆斯太太若有所思道,“那就不太妙了,眼看这几天向南吹的季风马上就过去了。”里奇不解地问:“季风和蝴蝶又有什么关系呢?”詹姆斯太太回答说:“这是一种很特别的彩虹蝶,它们的翅膀需要依靠风力才能伸展开,如果错过温暖的南向季风,即使脱蛹而出,等待它们的也将是死亡的雨季。”

  是吗?里奇不禁暗暗感慨:这奇怪的彩虹蝶,怎么会有如此多舛的命运呢?

  从这天起,原本一心等死的里奇不觉分了心,毕竟最后的那只彩虹蝶对他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说来也怪,因为心里装了这么一点事,里奇不再感觉生活乏味和痛苦,好像总在期盼什么。

  詹姆斯太太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来见里奇,他们隔着防菌玻璃,谈的内容几乎都是彩虹蝶:蛹开始变得透明了;能看见蛹里面有某种生命在蠕动;那个小东西已经成形了……每天都有一点点变化,而那一点点的变化就预示着希望在一点点增大。

  为了让詹姆斯太太的儿子得到彩虹蝶最详细的状态,里奇在讲述时总是尽量说出每个细节,有一次,他兴奋地讲啊讲啊,忽然灵机一动说:“明天你可以带儿子一起来呀,我敢说,明天它就要飞出来了。”可是,詹姆斯太太的眼睛突然黯淡下来,她沉默了片刻,才勉强笑着告诉里奇:“呃……我的儿子去了别的地方。”

  翌日,里奇醒来,发现窗外的天空上满是乌云,而且树叶纹丝不动。他慌张地拉住护士询问天气,护士惊奇地看着这个孩子说:“是啊,天气预报说今天将下秋季的第一场雨,气候也会转凉。”

  “天哪!彩虹蝶完了。”里奇喃喃地念叨着,心里满是无奈和怜惜。他扭脸望着窗外,可以看见蛹里的小生命依旧在奋力挣扎。过了一会儿,蛹尖终于被噬咬开了一个小口,慢慢地,慢慢地,蝴蝶艰难地脱蛹而出。当然,它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彩虹蝶,因为它身体的颜色和树干差不多,翅膀也粘在一起———化蛹为蝶的奇迹要凭借风力,可现在,不仅没有风,而且眼瞅着大雨马上就要来了,所有的努力眼看就要成空。

  可奇迹就在这时出现了,树叶微微地动起来,乌云也散开了一些,云天深处似乎出现了一丝阳光,风也逐渐大了一些。那只彩虹蝶随风不停地颤动起来,翅膀上的黏液不到一分钟就被吹干,再用力一扇便张开来。彩虹蝶继续用力扇着翅膀,渐渐地,先前还很普通的褐色花纹开始在风中变幻成赤橙黄绿青蓝紫,好像魔法一样,眨眼就变出彩虹般美丽的翅膀。

  看着乘风飞远的彩虹蝶,里奇一时心绪万千。是苍天要怜惜这最后的彩虹蝶?还是风创造了奇迹?好像不全是,假如放弃那些努力和坚持,就永远不会有美丽的彩虹蝶。

  当詹姆斯太太再次前来时,他兴奋地对她讲出了这些内心感触。听罢,詹姆斯太太反问道:“那么,你呢?”

  “是啊!我自己呢?”

  他是个聪明孩子,很容易就得到了答案。只是当他想告诉詹姆斯太太时,才发现她已经离去。

  第二天,第三天,詹姆斯太太都没有出现。里奇向护士们打听,她们惊讶地说:“难道你不知道吗?就是她把儿子的心脏捐给了你———那真是个顽强的孩子。和癌症抗争了三年,几个月前死去了。”

  什么?什么啊?!里奇一下用手捂住自己的心口,热泪盈眶……

  第二年夏天,詹姆斯太太收到一张照片。健康的里奇正站在英国中部海拔900米的洛克斯山顶,他身旁的灌木丛间飞舞着大片美丽的彩虹蝶。照片背后写了一行小字———感谢您和您的儿子,感谢彩虹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5:20:41 | 查看全部
多给几秒时间:2012-01-17 作者:小小Z 点击:317次   几秒钟在人的生命长河中微不足道,也许你打几个喷嚏的功夫,它就会远远地消失了。恐怕许多人都会起疑问:几秒钟的时间太短了,它能做什么呢?然而,它有时会改变人的一生。也许很多人都不相信。那么,就拿我在上个月遇到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到今年为止,我在电视台里已做了十年的电视专辑编导。有一次我去北大采访一位安徽籍的教授。走在阳光充足的校园里,迎面突然走来一位挎着书包的女学生。她笑着问我:是不是从安徽来的?我说:是的。她又问:你还认识我吗?可是在脑海的记忆中我始终找不到这一张面孔。

  于是,她提醒道:在四年前的一次征文大赛中,她荣获了三等奖。经她这么一提醒,我才记得那一次征文活动,那天领奖大会我带着摄像机亲自到场,站在主席台上的获奖选手比较多。要是换上别的编导,恐怕只会把镜头对准第一、第二名拍拍就完事了。然而,我在摄制电视专题片中始终有这么一个习惯,那些有脸有面的人我给他们的镜头却很小气;相反,我总喜欢把镜头多给那些普通的人。在编辑那个专题片的过程中,我也考虑了多次,最后还是尽量地多给了每个获奖选手几秒钟的镜头。虽然节目做得有点拖,但是我还想:对于那些获奖的中学生来说,这是非常大的人生鼓励。

  那位北大的女学生感激地对我说:正是那次她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几秒钟之后,许多亲戚和四周邻居遇到她都纷纷夸奖她上了电视了。那一阵子,她深深品尝到被人夸奖的幸福感。然而,她的心里明白:自己英语和数学的成绩并不好,要考上一个名牌大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她刻苦学习,去年终于考进了北大中文系。

  她这么一说,对我触动很大。别说多给几秒,就是多给几个电视特写,对于我们这些做电视编导的人来说,也是轻而易举的小事。然而我没想到的是:正是那短短的几秒,改变了她的一生。

  在我们电视的时间概念中:比一秒还要短的是帧,二十五帧等于一秒。清醒地用好我们手中的每一帧,激励更多的人,这也许是我们做人的一个准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5:20:50 | 查看全部
纵身入水时间:2012-01-17 作者:小小Z 点击:234次   人们在冷天游泳时,大约有三种适应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边,将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适应之后,再进入池子游;有些人则可能先站在浅水处,再试着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渐蹲身进入水中;还有一种人,做完热身运动,便由池边一跃而下。

  据说最安全的方法,是置身池外,先行试探;其次则是置身池内,渐次深入。至于第三种方法,则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发心脏病。

  但是相反,最感觉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种,因为置身较暖的池边,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倒是一跃入池的人,由于马上要应付眼前游水的问题,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

  与游泳一样,当人们要进入陌生而困苦的环境里时,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测,以做万全的准备,但许多人就因为知道困难重重,而再三延迟行程,甚至取消原来的计划;又有些人,先一脚踏入那个环境,但仍留许多后路,看着情况不妙,就抽身而退。当然更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于急着应付眼前重重险阻,反倒能忘掉许多痛苦。

  如果是年轻力壮的人,我鼓励他做第三种人,虽然可能有些危险,但是你会发现,当别人还在池边犹豫,或半身站在池里喊冷时,那敢于一跃入池的人,早已“浪里白条”地来来往往,把这周遭的冷,忘的一干二净了;在陌生的环境里,也就由于这种人比别人快,较别人狠,而且敢于冒险,所以往往是成功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